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有什麼好的信件密封方法

有什麼好的信件密封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28 23:56:09

Ⅰ 古人如何加密公文或信件,都用什麼方法

拆字法的由來

如果軍隊需要補充糧食,前方將領就從密碼本中查出「請糧料」的編碼(第九),《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第九字是「五」,將領便把「五」字寫到一件普通公文中,並在字上加蓋印章。指揮機關接到這件公文後,查出蓋印章的「五」字,在臨時約好的詩中列第九,再對照密碼本上的順序,就知道前方缺糧草。

Ⅱ 密信如何保存

掃描到電腦上,或者直接拍照,留的時間會很長,本體的話可以先用保鮮膜包著,再裹上幾層厚厚的塑料膜,最後用透明膠密封,說不上真空也能最大的減少外界的侵蝕~~信件不是很多的話可以黏在床板的背面。。。

怎麼密封

火燙封口法

我們先將袋口捋平,然後找一張磁條卡片用袋口這樣包住,再用打火機在旁邊燙一燙!

我們再將卡片換一個位置繼續密封!

好了,用這種方法密封的好處是幾乎和原包裝的密封是一樣的!

Ⅳ 世界歷史上有哪些信件保密的方法

記得歷史上信件保密方法有燒火漆的辦法對信件進行密封。

Ⅳ 中國古代封信用什麼封

春秋戰國時期的信是寫在竹簡上的,為了防止別人偷看,就在上面用木板覆蓋起來,用繩子紮好,那個繩子就叫做「緘」。我們現在說「三緘其口」就是封好紮好的意思。後來用封泥把信封好,再在封泥上蓋章,表明這封信沒有被拆開過。封泥上的文字就是現在的文字學家研究的封泥文字。

傳竹筒:古代用竹筒傳遞書信的方式,從唐代一直到明、清時期,相沿成俗,竹筒起著保護和傳遞書信的作用,類似今天的信封。

封泥又稱為泥封,由於封泥上留有古人用印的遺跡,記錄了當時的官制與行政設置,對於後世研究古代文字、官爵及地名,是非常寶貴的歷史資料。

古代紙張未發明前,古人使用竹片、木板、帛來做書寫的材料,故書信又稱為竹簡、尺牘、尺素…等等。如《文選.陸機.文賦》︰「函緜邈於尺素,吐滂沛乎寸心。」明朝劉良.註:「素,帛也。古人用以書也。」又《後漢書.蔡倫傳》:「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

那麼「封泥」與書信有什麼關系?為甚麼古代的書信要用「封泥」呢?

據文獻記載與考古資料顯示,自戰國至魏晉時期,古人很早就使用簡牘作為書寫用品,因此後世又以「簡牘」做為典籍、書信的通稱。簡牘是竹簡、木簡、竹牘和木牘的總稱。將竹子或木頭削劈成狹長的小片,再把表面刮平磨滑,作為書寫文字用,窄薄的竹片、木條稱為竹簡或木簡,較寬厚的竹片、木板稱為竹牘或木牘。

在《說文解字》上載:「簡,牒也。」牒,指古代用以書寫的竹片或木片。又《詩經.小雅.出車》︰「豈不懷歸,畏此簡書。」孔穎達.正義:「古者無紙,有事書之於簡,謂之簡書。」簡,大多作為重要公文、書籍、律令等書寫用。

古人製作竹簡,要先用火烤炙去汁液,颳去青皮,以便於書寫及防蟲蛀,這個製作過程稱為「殺青」、「汗青」。如漢朝劉向《別錄》上載︰「殺青者,直治竹作簡書之耳。新竹有汗,善朽蠹;凡作簡者,皆於火上炙乾之。陳、楚間謂之汗。汗者,亦去其汁也。」所以,後人把書籍定稿或著作完成叫作「殺青」;另「汗青」也用來借指史冊。

此外《漢書.廣陵厲王劉胥傳》中載︰「簪筆持牘趨謁。」顏師古.註:「牘,木簡也。」又長一尺的木簡稱為「尺牘」,如《後漢書.北海靖王興傳》:「及寢病,帝驛馬令作草書尺牘十首。」李賢.注「《說文》雲:『牘,書版也。』蓋長一尺,因取名焉。」牘,大多用於書寫一般普通文書、私人信件、契約或帳簿等。

古代的公文、書信大都寫在簡牘上。信寫好後,古人會用一塊大小相似的木板,蓋在「牘」上有字的一面,而這塊木板就稱為「檢」。檢類似今天的信封,在檢上書寫收件人姓名、地址,稱為「署」。如《說文》曰:「檢,書署也。」段玉裁.註:「書署,謂表署書函也。」

牘與檢一起用繩子捆綁並打結,稱為「緘」。為了保密並防止私拆,檢上除刻有捆繩的深溝外,並鑿有一方孔,便於將繩子打結處塞在方孔內,上面用泥封緊,泥上再加蓋印章以為憑信,稱為「封泥」。

漢朝天子用紫印泥封書信,故紫泥、紫泥封又代指詔書。如《後漢書.光武帝紀上》曰︰「奉高皇帝璽綬。」李賢.注引漢朝蔡邕《獨斷》︰「皇帝六璽,皆玉螭虎紐……皆以武都紫泥封之。」

封泥又稱為泥封,其使用自戰國至漢魏,到晉朝後紙張盛行,並逐漸取代簡牘,封泥也隨之退出了歷史舞台。由於封泥上留有古人用印的遺跡,記錄了當時的官制與行政設置,對於後世研究古代文字、官爵及地名,是非常寶貴的歷史資料

相關

羽檄:就是插有羽毛的書信。顏師古註解:「檄者,以木簡為書,長尺二寸,用徵召也。其有急事,則加以鳥羽插之;示速急也。」意思是古代戰事緊急時,把羽毛插在書信上,稱之為「羽檄」。

羽書:古代徵調軍隊的文書。

雞毛信:古代羽書的一種,就是在書信上粘插雞毛,因此又叫「雞毛信」。這種傳遞書信的方式一直到抗日戰爭時期仍在沿用。中國西南地區的佤族、拉祜族、景頗族等少數民族直到民主改革前夕,仍然使用這種方式傳信。

信鴿傳書:古代用信鴿傳遞書信的方式。這樣傳遞書信的方式歷史悠久,西漢的張騫、東漢的班超,先後出使西域時,都曾用信鴿傳遞消息

急腳遞:古代傳遞緊急軍事情報的一種方式,俗稱「傳金牌」。始於宋代,元代稱為「急腳鋪」。相傳岳飛一日接連收到宋高宗的十二道金牌令他退兵,這就是金宇牌急腳遞。

Ⅵ 古代怎麼解決密封的問題

用桐油或用漆密封——我國古代就有密封膠和粘接密封技術了。明朝宋應星著的《天工開物》一書中就有詳細記載。例如,在該書「舟車第九「一節中這樣寫道:「凡船板合隙以白麻斫絮為筋,鈍鑿扌及入,然後篩細石灰,和桐油舂杵成團舟念。」用木板造船防止板縫漏水是第一要務,古人先將麻纖維剁碎塞入船縫「作筋」,然後再用桐油-石灰製成膩子抹縫,膩子固化後在板縫中就形成了牢固的防水粘接密封層,這種工藝完全符合現代的粘接密封理論。同書的「石灰」一節中還有更詳細的描述:「凡灰用以固舟縫,則桐油、魚油調厚絹、細羅和油杵千下塞舟念。用以砌石牆,則篩去石塊,水調粘合。秋墁(用磚砌井、鋪地)則仍用油灰。用以堊牆壁,則澄過入紙筋塗墁。用以襄墓及貯水池,則灰一分,入河沙、黃土二分,用糯粳米、羊桃藤(即獼猴桃)汁和勻,輕築堅固,永不隳壞,名曰三合土。」這里講的密封劑基料不僅有桐油,還有魚油、糯米汁、植物汁。密封的范圍則包括砌牆、修井、刷牆、造墓等等,可見古時候密封技術用的已相當廣泛了。古代的桐油-石灰膩子,其性能雖不如現代合成密封膠好,但其價格低廉、配製方便,因而和三合土一樣到現在還有人在使用。——另外,古代沒有塑料製品,管道一般用竹筒來實現,也不會有太大的壓力所以不用太好的密封,一般也就是大套小,由高而低,不漏水就是了,基本不密封

Ⅶ 中國古代是怎麼做到讓傳遞的信息保密的呢

古代信息大部分就是信函了,所使用的保密方式就是火漆封緘,其實仔細一想除了封的嚴實點也沒別的辦法。


封緘形式的演變

(一)竹簡封:簡,是戰國至魏晉時代的書寫材料,是削製成狹長的竹片和木片,竹片稱簡,木片稱札或牘,統稱為簡;稍寬的長方形木片叫方;若干簡編綴在一起的叫策(冊)。竹簡封是指將方或策(冊)卷好用繩子把它捆紮、封泥固封的一種形式。封泥,是指鈐有印章的土塊,也稱「泥封」:是將繩端或交叉結扎處放入挖有方槽的「檢木」,封以粘土,蓋上印章,作為信驗,以防私拆。

(二)木牘封:是木牘信函的封緘形式,是指先在木板上寫好文字,再在木板上復蓋一塊木板,或另用兩塊相似木板,稱「外木板」,兩面夾住;木板上雕有3條線槽,用繩子在線槽上捆紮3圈,穿過一個方孔,把木板縛牢,然後在木板外側封上粘土,蓋上印章,防止私拆。如今信封落款的「緘」,最初就是指用繩子捆紮木牘的方式。

上述兩種信函封緘形式,主要流行於秦、漢、魏時期,但都以「粘土」封口,若以封口材質來說,應該統稱「粘土封」。晉後,紙帛盛行,簡牘封緘逐漸廢止,當然,也就不用「粘土封口」了。

(三)棉紙封:是紙帛盛行時期信函封緘的常用形式,普遍用於平常信函與家書。信封由多層薄紙裱糊成型,形似當代直式信封。棉紙封使用方便,原意是專指信封上下封舌之處,加貼棉紙鈐印封口,以資保護,同時也泛指紙質信封。

(四)火漆封:是用以防範信封被拆的主要封緘形式,特別用於機要信函的保護。

火漆,亦名「封蠟」,又叫「封口漆」。以松脂、石蠟、焦油加顏料混合加熱製成塊條狀,一般呈紅色或棕紅色,也可按要求製成藍、白等特殊顏色,遇熱則軟,面粘,專供瓶口、信件封粘之用。封粘時,用燭火引燃火漆,於熔成稠狀瞬間滴注於需要封粘之處,在將待凝固之前加蓋印章,冷卻後留下清晰鈐記圖案。既美觀又能有效地防止私拆。此外,火漆還應用於雞毛信的雞毛粘合,以防雞毛脫落。

火漆封是相對於「粘土封」的封緘形式,火漆章是適用於火漆封緘條件的一種鈐記,為便於觀察與檢驗,常以機關單位名稱或標志陰文鐫制。奧博會標志選擇「祥雲火漆章」就是火漆封條件下的特定產物。

棉紙封隨著制紙工藝的發展和紙質的提高,信封由多層改為單層,沿用至今。火漆封明、清時期官民之間均皆盛行;民國時期沿用於政府機關,民間則較少使用。

封泥是我國古代封緘簡牘、封存財物所使用的蓋有印章的泥塊,和印章一樣是一種憑信物,它的用途是作為封緘憑信,封泥在古書中不乏記載,如《後漢書·百官志》載,少府的屬官中有守宮令一人,「主御紙筆墨及尚書財用諸物及封泥」;衛宏《漢舊儀》「有天子信璽皆以武都紫泥封」,後稱皇帝詔書為紫泥封或紫泥;李白《玉壺吟》詩有「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鳳凰指鳳凰詔,即是皇帝詔書,紫泥即縈色封泥,用來封詔書。這兩句詩寫李白奉詔進京,皇帝賜宴的隆遇;《東觀漢記·鄧訓傳》:「知訓好以青泥封書……載青泥一穙,至上谷遺訓」即知道鄧訓喜歡用青泥作書信的封泥,於是用車送去青泥一堆,至上谷送與鄧訓。既然古書有眾多的記載,為什麼後人反而不明白呢?因為封泥之法在古代是人人都明白的常識,古書中一般不加註釋,隋唐以後,封泥的方法不再使用,到明清時人們對「封泥」是怎麼一回事,就不甚瞭然了。


封泥主要用途是用於封緘公文、書信。

古代公文書信大多寫在竹簡木牘上,為了保密和防止偽造,要嚴密封藏起來。封緘的方法是在竹木簡扎外面加一鑿有小方槽的木片,再用繩子將它和簡牘一起捆縛好,將繩結置於木槽,然後將一團軟泥捺入木槽將繩結蓋住,再用印章在泥上蓋印,這個有小方槽的木片就叫檢(後人把裝有封泥的檢叫封泥匣),封緘的全過程叫檢封,在封泥上加印叫檢署或封印、封記,公文送到後要查驗封泥是否完好、封印是否真實,這叫檢驗,這種作法很象過去郵政局的火漆封,可以防止傳遞過程中私拆。1973年甘肅省博物館在發掘金塔縣漢代「肩水金關」遺址時,出土了一個封緘文書的「封泥匣」,封泥上有「居延右尉」的四字封記。若一份文書的簡牘較多,還可以放在絹囊中,口上用繩扎住加檢封緘。據《漢舊儀》載,在東漢時,群臣給皇帝上奏章,如果事及機密,皆「封以皂囊」。《後漢書》公孫瓚傳中載有他彈劫袁紹的奏章,說袁紹「矯刻金王玉,以為印璽,每有所下,輒皂囊施檢,文稱詔書」,指責袁紹私自刻制玉璽,下發公文時,用黑絹口袋檢封,人們稱為詔書。由此可知,古代封城公文書信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直接封檢,一種是用口袋封檢。


火漆,又稱為 封蠟,英文名:SEALING WAX

火漆(即封蠟,用於郵政信件,文件或密件封口,以防止被他人打開),

是一種比較古老的東西,古代人們在重要的文件或信件、密件、包裹等的封口處滴上燒化後的火漆,乘熱蓋上章,這樣任何人訖圖私自打開,都會造成火漆破損。

公元前3000年,亞述人和埃及人的泥版信裝在泥制的外套內,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信封。

後來人們把用動物皮和羊皮紙寫成的信捲成一卷,外邊用窄皮條(經常取自同一張動物皮)捆紮,再用火漆封緘。隨著紙張的出現,信被折疊起來,信紙背面用於書寫姓名、地址和有關的郵寄說明,信紙各邊封口用火漆封緘,這種做法在歐洲一直延續到19世紀60年代,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甚至還要晚一些。


火漆封緘的盛行

火漆是形成火漆封的基礎條件,火漆印是防止火漆封被拆的主要保證。有人說火漆法國人發明於1626年;有人說中國人發明,於公元11世紀,經由印度傳入歐洲,很快就成為歐洲人保守通信秘密的法寶。也有人說,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06——公元前195)用過火漆印,在香港某拍賣會上,以四十萬港幣拍賣成交(《維基網路·火漆起源》)。眾說紛紜,有待查證。然而,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火漆封是替代竹簡封、本牘封的封緘形式,是相對於「粘土封」的延伸與發展,應當在竹簡封之後使用。也就是說,火漆封應該啟用於公元二、三世紀的晉後時期,顯然說法國人發明於1626年,未免過於遲滯了。至於由中國發明經印度傳入歐洲,當然可以查證;但是漢劉邦用過火漆印,應該是不爭的事實,原因是在火漆封之前的「粘土封」是同樣需要鈐印的。所不同的是前者蓋在粘土上,後者鈐在火漆上,隨著時間的推移,稱它「火漆印」也無不可。其實,回顧火漆封的存在形態,關鍵還在於認識它在傳遞機要信函和保護信息權益方面的歷史功績。

晉代以來,紙帛盛行,火漆封緘,沿用至今,歷史悠久,並且在各類重要文件、貴重物品、文物出境與文物鑒定保護的應用中發揮著積極作用。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開辦國家郵政,規定信封要有紅色條封,用毛筆規矩書寫,蓋上鈐記,貴重的用火漆封口。民國時期雖有變革,但繼延舊制,也廣泛用於政府機要文件。法國人用火漆加封,以火漆顏色區分內容,紅漆為官方文件,棕漆為赴宴請柬,白漆為婚嫁喜慶。值得關注的是,火漆封緘也為萬國郵聯採用,規定用於各國的有價函件,以及貴重文物包裝的封粘。

新中國建立初期,一些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學校個人檔案和重要單證的傳遞,也曾使用過火漆封。然而,隨著郵政運行體系的完善與發展,也為機要信函封緘形式的改革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火漆封」盡管有形似嚴密的保密形式,但是強調火漆封緘,實際上是「見物不見人」,人品不好,(火漆)封有何用。特別是以火漆封緘明白標示信函性質,未免過度暴露。同時火漆封粘封繁瑣,點燃熔化,滴液鈐印,早則模糊,晚則淡漠,也導致火漆封的逐漸消逝。

閱讀全文

與有什麼好的信件密封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智能化方法如何幫助開發軟體 瀏覽:360
卷閘門的開關安裝方法 瀏覽:793
汽車紐扣電池的安裝方法 瀏覽:890
鬥地主快速學會的方法 瀏覽:877
鋼梁安裝方法如何做撓度實驗 瀏覽:226
砂礫壓實度檢測方法 瀏覽:898
黑底白字解決方法 瀏覽:741
杭州電腦數據恢復方法 瀏覽:491
皮沙發的異味處理方法視頻 瀏覽:626
快速緩解頭痛的6個方法圖片 瀏覽:662
清除體內的氣有哪些方法 瀏覽:415
老人如何減肥的最好方法 瀏覽:886
面部神經痛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瀏覽:611
無錫哪裡有臭氧注射治療方法 瀏覽:358
如何預防溺水的方法有多少種 瀏覽:675
dds精華使用方法 瀏覽:489
自動血糖儀的使用方法圖片 瀏覽:30
如何不用手指指人的三個方法 瀏覽:54
沉積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瀏覽:985
基金凈資產的計算方法在哪裡約定 瀏覽: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