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習和研究教育學的指導思想有哪些
1、首先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
要在理論學習的同時密切結合實際,把理論的優勢體現到實際工作當中,做到學以致用。因此,只有結合當前教育發展現實,才能深入地把握理論的真正內涵。
第九講 學習教育學的意義和指導思想
2. 本書的研究思路和指導思想
綜合上述理論和理論方法結合研究目標及研究人員的知識結構水平,本書將重點闡述表生系統硒的演化特徵及控制因素,在大量岩石、水系沉積物、土壤、糧食、人發、血液硒數據和地質構造環境背景及社會、經濟、自然地理景觀材料基礎上引入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相關結論,對不同類型和級別的系統進行非平衡非線性理論分析,總結硒在地球內部系統和地球表生系統中的分布、狀態變化和循環流動機制、富集和分散規律,探尋硒在人體健康和病變中的作用、環境硒改變對人體的影響,以及引起硒改變的社會自然因素。特別是要對以往一些學科前緣問題,困擾多年的一些理論難題努力探索,力爭取得一些突破性的新認識。其突破點選在:①地球內部對地球表生系統的作用與聯系,硒的立體時空分布狀態與流動循環;②分子生物學的結論和理論假設與環境硒作用的結合,利用非平衡非線性的理論解釋,探索環境硒變數的改變引起的人體系統狀態參量隨機漲落和系統的突變對環境反饋的信息。
具體操作時,本書選擇了三個被認為與硒有關的疾病人群分布區作為研究目標區。它們分別是張家口克山病區、磁縣食管癌高發區、恩施硒中毒區。除了恩施硒中毒區之外,其餘兩個病區的病因研究都存在巨大分歧意見。特別是在對環境硒的作用上是否成為克山病和食管癌的發病因子一直爭論不休。加之它們的研究程度較低,因而成為了本書的優選目標。
對上述三個研究區進行實地的野外調研工作,系統的樣品採集和環境調查,同時收集有關的文獻、數據和資料。按以下程序進行綜合分析:
(1)利用系統非平衡非線性理論方法建立地球表生系統的硒循環模型及其與地球深部硒分布和輸運的關系模型。
(2)對各研究區利用非平衡非線性理論分別建立硒與克山病、硒與食管癌、硒與硒中毒的關系模型,並利用該模型探索控制各種疾病的環境條件,進行危險區預測。
(3)綜合對比三個病區硒環境特徵、硒與疾病的關系模型和控制條件,利用非平衡非線性理論方法建立硒與人體健康總的理論模式,對硒對人體健康作用進行評估。
(4)利用非平衡非線性理論和計算機人工功智能系統與地理信息系統建立計算機理論和預測模型。
3. 方法論是研究社會心理學的最高的或者是原則性的指導思想。
社會學方法論
第一講 社會學方法論的發展
一、社會研究
包括學科研究和非學科、非專業的實踐研究。後現代主義強調非專業的實踐研究。學科研究廣義包括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研究,如社會學研究、民俗學研究。
1.社會與自然界的區別:社會是由人和物構成的社會世界,有意識、精神。
2.研究的主體與客體:研究者的多重身份。客體-社會本體論
3.研究目的:專業與非專業研究的目的不同。基礎理論研究、發展研究、應用研究的目的也不同。
二、方法論
早期從自然科學中移入,關於對自然研究的指導思想和如何研究的理論、邏輯、假定、預設、原則。 如經濟學中「經濟人」的假設。
1.世界觀與方法論:方法論與認識論的交叉
2.方法論和理論:方法論是關於方法的理論,而理論是對實際現象的觀點和系統認識。方法論不涉及具體現象,學科理論稱為現象理論,而方法論是工具理論
3.方法論與具體方法:方法論是在思維層次上對人的實踐活動的考察、接近哲學層次。具體方法是在操作層次上具體技術的運用,靠近經驗層次。
4.方法論的一元性與多元性
20世紀60、70年代以前方法論是統一的、一元的方法論,以自然科學為楷模。60年代以後人們認為對不同現象或同一現象有不同的方法論,形成多元方法論。
5.方法論的主要問題:
(1)研究邏輯
(2)對人及行為的假設:人的定義、人的本質。人的行為受何因素的影響。
(3)對社會整體及社會現象的認識途徑: 有整體主義和個體主義認識。多種具體方法的競爭。
(4)真理性和客觀性:方法論和知識論交叉
(5)規律性:社會現象有無規律性。
(6)價值(個人主觀意識)在研究中作用。
三、社會學方法論的發展
19世紀初受自然科學影響。孔德《實證哲學》觀點:①社會科學要研究現實問題 ②研究應是有用的,能解答實際問題。③應是可靠的。④應是確切的。⑤肯定的、能夠證實的。
斯賓塞的社會有機體理論,可用自然科學的方法研究社會有機體,社會各部分有特定功能。
19世紀後期人文學科研究、文化研究中提出質疑:①自然與社會有本質區別。②社會由個體組成,主張社會唯名論。③對人不能採用實驗法。李凱爾特、文德爾班的「文化科學」。狄爾泰提出Hermeneutics(釋義學.解釋學.詮釋學)對文獻古典文本的解釋方法可用於社會現象研究。 自然科學的客觀解釋是因果解釋,釋義性解釋是對人的意義的主觀理解 。
20世紀初社會學方法論代表人物:韋伯、迪爾凱姆。
迪爾凱姆:①首先應界定社會事實 ②客觀存在的社會事實是時代形成的。社會科學是研究社會、集體的行為、思想觀念、時代精神。 ③主張客觀的因果解釋和功能解釋。他為西方社會學實證學派提供了方法論依據
韋伯借鑒和綜合了「文化科學」和「實證科學」的觀點,提出了理解社會學的方法論:①承認社會現象與自然現象有本質不同,社會科學的解釋不僅包括客觀解釋,也包括主觀闡釋(intepretive)。②借鑒狄爾泰的觀點,必須理解動機、目的、意義。③應排除主觀偏見.採取價值中立,客觀的科學研究。投入理解的方法把客觀與主觀結合起來。④理想類型法:依據現象的共性建立理想類型(典型),表象差異可用不同的理想類型來反映。⑤區分歷史的因果解釋和邏輯的因果解釋。
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觀點:(1)承認客觀的社會規律。(2)社會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進程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作用(階級斗爭、人際互動)的結果。(3)唯物史觀,強調人類的歷史實踐活動、注重製約人的行動的社會物質環境(經濟基礎、生產力、社會結構)。
主要閱讀材料:
袁方主編,1997,《社會研究方法教程》,第2章、第1章 北京大學出版社。
杜爾克姆著,胡偉譯,1988,《社會學研究方法論》,華夏出版社。
韋伯著,朱紅文等譯,1992,《社會科學方法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4. 指導思想是指什麼
指導思想就是在做某項實踐活動時,人腦中佔有壓倒優勢的想法,人進行此項活動時將依照此想法去進行。
指導思想既然是帶有指導性質的思想,就不是針對某個具體行為、具體問題的,而是站在宏觀的、總括的高度來進行指示、引導的。
指導思想的作用:
指導思想的各個要素,無論是理論指導,還是核心要求,論是著力點、切入點,還是方法措施,甚至需要實現的目的、達到的目標等,盡管都是幾句話甚至一句話、一個詞語。但這些話語都是帶有原則性、根本性的關鍵話,有其豐富內涵、深刻意義和精準所指,必須堅持的底線、遵循的准則,既是基本遵循,又是根本所在。
5. 畢業論文 開題報告中的研究方法該怎麼寫
你論文選題定好了嗎?開題報告選題老師同意了?開題報告格式要求准備好了沒
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可以問我,希望能夠幫到你?
提供一個開題報告範文範例,僅供參考,希望對你開題報告寫作能有幫助。
開題報告的撰寫方法
一、開題報告的含義與作用
開題報告,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後,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準的選題計劃。它主要說明這個課題應該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准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也可以說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
研究方案,就是課題確定之後,研究人員在正式開展研之前制訂的整個課題研究的工作計劃,它初步規定了課題研究各方面的具體內容和步驟。研究方案對整個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起著關鍵的作用,尤其是對於我們科研經驗較少的人來講,一個好的方案,可以使我們避免無從下手,或者進行一段時間後不知道下一步干什麼的情況,保證整個研究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可以說,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個課題質量與水平的重要反映。
二、寫好研究方案應做的基礎性工作
寫好研究方案一方面要了解它們的基本結構與寫法,但「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寫好開題報告和研究方案重要還是要做好很多基礎性工作。首先,我們要了解別人在這一領域研究的基本情況,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點就是要有創造性,熟悉了別人在這方面的研究情況,我們才不會在別人已經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況下,重復別人走過的路,而會站在別人研究的基礎上,從事更高層次、更有價值的東西去研究;其次,我們要掌握與我們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理論基礎扎實,研究工作才能有一個堅實的基礎,否則,沒有理論基礎,你就很難研究深入進去,很難有真正的創造。因此,我們進行科學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資料,要加強理論學習,這樣我們寫報告和方案的時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報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學、更完善。
三、課題研究方案的結構與寫法 課題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題名稱
課題名稱就是課題的名字。這看起來是個小問題,但實際上很多人寫課題名稱時,往往寫的不準確、不恰當,從而影響整個課題的形象與質量。這就是平常人們所說的「只會生孩子,不會起名字」。那麼,如何給課題起名稱呢?
第一,名稱要准確、規范。
准確就是課題的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什麼,研究的對象是什麼交待清楚,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確地把你研究的對象、問題概括出來。規范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要規范、科學,似是而非的詞不能用,口號式、結論式的句型不要用。因為我們是在進行科學研究,要用科學的、規范的語言去表述我們的思想和觀點。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開始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
第二,名稱要簡潔,不能太長。 不管是論文或者課題,名稱都不能太長,能不要的字就盡量不要,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這次各個學校課題申報表中,我看名稱都比較簡潔,我就不再多說了。
(二) 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研究的目的、意義也就是為什麼要研究、研究它有什麼價值。這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不要都寫成是堅持黨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一般性的口號。主要內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關背景(課題的提出):即根據什麼、受什麼啟發而搞這項研究。 ⑵ 通過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學實際,指出為什麼要研究該課題,研究的價值,要解決的問題。
(三)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的歷史和現狀(文獻綜述)。
規范些應該有,如果是小課題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廣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尋找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從而確定本課題研究的平台(起點)、研究的特色或突破點。 參考總課題報告。
(四)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
指導思想就是在宏觀上應堅持什麼方向,符合什麼要求等,這個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學、政治理論,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發展規劃,也可以是有關研究問題的指導性意見等。對於范圍比較大,時間又很長的課題來講,大家在總的方面,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指導思想,就可以避免出現理論研究中的一些方向性錯誤。這里,我給大家介紹一下何老師在《佛山市教育現代化進程》研究方案里寫的課題指導思想里的一段話:「這一課題研究要依據黨中央和國家要求,依據廣東省委省政府的決定,依據佛山市委市政府的決定,結合國情、市情和佛山市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際,……力求揭示佛山市教育現代化進程的規律及表現形式,為佛山市教育現代化實踐服務」。另外,還有一份供大家參考一下,廣東省教育科研「九五」規劃重點課題《學科教學與素質教育》研究和實驗方案裡面,課題指導思想這樣寫:「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從我國經濟領域實現「兩個轉變」和我省201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對基礎教育的要求出發,針對在中小學學科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有關理論和實踐問題,開展全方位的改革實驗和理論研究,有效指導廣大中小學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深入教學改革,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從而推進我省基礎教育事業向前發展,為把廣東建成教育強省作出貢獻 」。
(五) 課題研究的目標
課題研究的目標也就是課題最後要達到的具體目的,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也就是本課題研究要達到的預定目標:即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定位,確定目標時要緊扣課題,用詞要准確、精練、明了。相對於目的和指導思想而言,研究目標是比較具體的,不能籠統地講,必須清楚地寫出來。只有目標明確而具體,才能知道工作的具體方向是什麼,才知道研究的重點是什麼,思路就不會被各種因素所干擾。
常見存在問題是:不寫研究目標;目標扣題不緊;目標用詞不準確;目標定得過高, 對預定的目標沒有進行研究或無法進行研究。確定課題研究目標時,一方面要考慮課題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慮課題組實際的工作條件與工作水平。
(六)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我們有了課題的研究目標,就要根據目標來確定我們這個課題具體要研究的內容,相對研究目標來說,研究內容要更具體、明確。並且一個目標可能要通過幾方面的研究內容來實現,他們不一定是一一對應的關系。大家在確定研究內容的時候,往往考慮的不是很具體,寫出來的研究內容特別籠統、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義當作研究內容,這對我們整個課題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們要學會把課題進行分解,一點一點地去做。 基本內容一般包括:⑴對課題名稱的界說。應盡可能明確三點:研究的對象、研究的問題、研究的方法。⑵本課題研究有關的理論、名詞、術語、概念的界說。
(七)課題研究的方法
1、本課題研究是否要設定子課題。 各子課題既要有一定的相對獨立性,又要形成課題系統。作為省、市級課題,最好設定子課題。形成全校的課題研究系統。
2、具體的研究方法可從下面選定: 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經驗總結法、 個案法、比較研究法、文獻資料法等。如要研究學生實踐能力的現狀必定離不開調查法; 要研究如何優化小學生個性宜採用實驗法;要研究如何對青年教師進行培養可採用經驗總結法;要研究問題家庭學生的教育對策可採用個案法等等。
3、確定研究方法時要敘述清楚「做些什麼」 和「怎樣做」 。如要用調查法,則要講清調查的目的、任務、對象、范圍、調查方法、問卷的設計或來源等。最好能把調查方案附上。
4、提倡使用綜合的研究方法。 一個大的課題往往需要多種方法,小的課題可能主要是一種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們在應用各種方法時,一定要嚴格按照方法的要求,不能不三不四,憑經驗、常識去做。比如,我們要通過調查了解情況,我們如何制訂調查表,如何進行分析,不是隨隨便便發張表,搞一些百分數、平均數就行了。突出介紹行動研究法。
(八)課題研究的步驟
課題研究的步驟,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系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從什麼時間開始,至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課題研究的主要步驟和時間安排包括:整個研究擬分為哪幾個階段;各階段的起止時間;各階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標、任務;各階段的主要研究步驟;本學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九)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本課題研究擬取得什麼形式的階段研究成果和終結研究成果。形式有很多,如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研究報告、論文、經驗總結、調查量表、測試量表、微機軟體、教學設計、錄像帶等,其中調查報告、研究報告、論文是課題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現形式。 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不管形式是什麼,課題研究必須有成果,否則,就是這個課題就沒有完成。
(十)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
在方案中,要寫出課題組長、副組長、課題組成員以及分工。課題組組長就是本課題的負責人。一個課題組應該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權之士,二是有識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權了課題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識了課題質量、水平就會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實實踏實實去干。課題組的分工必須是要分得明確合理,爭取讓每個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責任,不能吃大鍋飯。但是在分工的基礎上,也要注意全體人員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討,克服研究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
(十一)其他有關問題或保障機制
如課題組活動時間; 學習什麼有關理論和知識,如何學習,要進行或參加哪些培訓; 如何保證研究工作的正常進行; 課題經費的來源和籌集; 如何爭取有關領導的支持和專家的指導; 如何與校外同行交流等。
四、注意三點:
1、要學會搜集和獲取信息。處處留心皆學問(積累)。
2、要多學習,多借鑒。集思廣益開眼界(學習與借鑒)。
3、創新。登高望遠多創意(創新)。
6. 研究教學方法,什麼是最主要的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一個中心,兩個不變,五個創新突破」的總體要求,樹立新理念,創立新機制,探索新方式,強化機遇意識、憂患意識,抓細節、抓過程、抓節點、抓落實,堅定不移抓質量,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全面落實課程方案,真正改進教學模式,逐步改進學習方式,努力提高教師素養,著力培養學生能力,逐步形成慧潤教育和慧潤課堂的教育教學特色,全面推進學校工作再上新台階。
1.緊扣質量,大力營造進位爭先的濃烈氛圍
質量是學校的生命,是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質量的高低是一所學校辦學成果的重要體現。近兩年來我校教學質量有很大進步,重新樹立和贏得了在全縣初中學段龍頭學校的地位。但我們應該清醒認識到面臨的形勢,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擺正自己的位置,戒驕戒躁,樹立強烈的質量意識,增強提升質量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大力營造進位爭先的濃烈氛圍,最廣泛地調動人的積極因素,最充分地激發人的創造活力,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大面積、大幅度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我們一定要樹立憂患意識,真正暴露自己的問題,發現自己的問題,不迴避自己的問題,認真分析問題的原因,廣泛深入的調查了解找出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每位老師都去從內心和行動中解決問題,讓我們在解決問題中不斷前行。
作為學校的一員,要把思想認識統一到提升質量的各項措施上來,真抓實干,勇爭一流,在統一思想中形成合力。每一位管理者要聚精會神抓質量,養成深入教研組、深入備課組、深入課堂,走進師生的管理習慣,讓大家真切的感受到學校抓質量的決心和信心。進一步完善捆綁考核、崗位考核等一系列教學質量評估考核機制,把責任不斷細化,逐層逐級分解責任,明確職責,層層落實責任,形成人人都有壓力,個個都有動力的局面,使責任意識灌輸到我們每一位教師的思想里,落實到實際工作的每一個具體環節上來。每一名教師,要切實增強責任心,發揚敬業精神、協作精神、進取精神,認認真真抓管理、抓教學、抓質量,學校上下、全校師生營造和創建一種濃烈的爭第一、創品牌的氛圍,不論在什麼崗位、從事什麼工作,都要有緊扣質量,在其位謀其政,盡職盡責,干就干好,爭第一創特色的精神和價值追求,努力推進學校工作再上新台階。特別強調的就是要強化機遇意識,藉助我們今年的良好基礎,再接再厲,團結一心,苦幹巧幹,確保各年級教學成績穩居第一。
2.注重過程,切實規范教學工作管理
提高教學質量,管理是重點。管理要堅持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切合校情、學情才能便於實施;管理要精細,細節關乎成敗;管理要規范,規范才會出效益。
一是要堅持精細化管理,全面規范教學常規。教學質量提高是個動態的積累過程,需要鍥而不舍的一環一環地努力與推進。抓好過程就顯得比什麼都重要。要強化過程管理,使管理由終端轉向全程。我認為管理主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級部要發揮管理的主體地位,全面承擔起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的責任。教學方面主要抓好學科組集體備課、教師個人備課、作業布置與批改、單元檢測與評價、課堂教學監控,把對教師的教學常規檢查常態化、規范化;班級學生方面,主要抓好班級主題班會、學生常規教育、衛生公物維護,把對班級學生的常規檢查細化並落到實處。重點抓紀律、抓衛生、抓習慣、抓學習方式的改進、抓學習興趣的培養、抓後進生的轉化、抓優等生的培養、抓特殊學生的思想教育、抓弱科學生的彌補,總之要抓學生學習成績和品質的共同提高。班級學生管理,班主任是核心,每位老師都是參與者,要重點抓好班風學風建設,形成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這是基礎;抓好紀律和環境衛生建設,形成步調一致、守規守紀的習慣,這是保證;抓好學生學習過程的監控,密切關注學生的發展狀態,全面把握學生的成長流程,注重學生的發展過程,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信心,使每一個學生都有進步,不讓一個學生掉隊,這是我們的目標。每個班級每月要召開一次班教導會。教研組既要發揮教學改革的導向功能和課堂教學改革的研究功能,同時也要承擔起本教研組教師課堂教學的管理和評價職能,落實每學期一次的教師課堂教學評價機制,以此推進和激勵教師的專業能力發展和課堂教學能力的提高。備課組要側重於戰術研究,重點圍繞課堂教學中的具體問題進行操作層面的研究和實踐,要研究具體的課程標准、課堂實施目標、措施、方法,作業布置與批改,單元檢測與講評,試題命題方向等。備課組活動針對性要強,方式不拘一格,提倡友情合作、互幫互助、共同進步。最為基本的是落實每學期的具體教學計劃、每周的集體備課研究、每課時的學案教案撰寫、每天的作業布置、每單元過關檢測、每月的教學反思筆記等六項工作。本學年一定要把今年暑期遠程研修延續到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把磨課活動作為首要的教研活動來抓。作為學校管理者和每位中層幹部、科室負責人,要當好模範、做好表率,要用精細化的管理理念,精雕細刻每一個環節,明確質量標准,讓每一個環節都顯現出管理的痕跡,都成為學校抓教學管理的一個亮點;每一個環節都要有檢查、有評比,推出先進典型,讓每一個環節都成為促進學校發展的特色項目。
7. 學術指導思想和研究途徑
研究工作遵循的總的指導思想是以系統的、聯系的和綜合的觀點把握研究工作重點,從點到面、再面到體並以循環的技術路線突出工作方向。注重文獻的研究,繼承前人成果,更重視通過文獻對比發現問題提出新的觀點,用野外實踐證實或進一步修正認識。並保持宏觀思維的擴張與測試野外數據的充分扣合。學術思想可概括為:
(1)將礦床納入岩石,將含礦地質體納入構造單元的演化,以系統的觀點進行研究工作。研究思維上,具體從全球重要岩漿硫化物礦床和塊狀硫化物礦床的地質分布入手,概括其成礦時空分布特徵,對中國岩漿硫化物礦床和塊狀硫化物礦床的類型和地質分布與全球對比,歸納中國兩類重要礦床的成礦特點,在此基礎上研究祁連山岩漿硫化物礦床和塊狀硫化物礦床的成礦特徵,探索其成礦規律。
礦床作為一種具有重要使用價值的特殊岩石,它是地質作用過程中一定條件下形成的產物,一定地質構造單元在一定的構造活動過程中必然產生各種相互關聯的分支作用,並在不同的地質部位形成與特定地質作用關系最為密切的礦床成礦組合。祁連山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大陸裂解發生、洋盆出現、俯沖消減和構造匯聚的完整過程形成了不同的成礦響應,例如形成與大陸裂谷、島弧裂谷和弧後擴張脊有關的塊狀硫化物礦床(分別以白銀廠、浪里克和雪泉為代表的有色金屬礦床)、與活動大陸邊緣有關的矽卡岩型鎢(銅、鉬)礦床(以小柳溝為代表)和低溫淺成熱液貴金屬礦床(以寒山為代表),以及與構造匯聚後前陸盆地有關的砂岩型銅礦床(以天鹿為代表),這是以一個構造演化為主線表現出來的成礦系統。按類似的完整成礦系統,在活動大陸邊緣和成熟島弧環境中,預測還應有形成斑岩型銅(鉬)礦床的可能,但迄今未發現可能是無形成這種礦床的重要條件,也可能是勘查工作程度還不夠而造成的,不論哪種情形成礦系統僅是一種系統觀點的認識,由於不同地區和不同時代地質條件的差異,在成礦組合和成礦強度上是不同的。但從研究角度講,可提供一種探索的思路。本書著重於特定礦床類型的研究,重點是同類礦床在不同微相中的可能成生形式的研究。
(2)將相鄰構造單元的同類礦床納入一個體系,以聯系的觀點進行研究工作。世界勘查成功的實例中,運用聯系的觀點進行成礦背景和成礦條件的研究,選取靶區找礦成功的例子是很多的,這是當今找礦勘查中運用較多的地質對比方法,是一種聯系的成礦觀點。例如西澳大利亞的Olympic Dam超大型鈾銅礦床,就是通過與尚比亞超大型銅礦地質背景對比進行勘查成功的;還有美國地調局對美國東北部威斯康星州的蘇必利湖1Ga的大陸裂谷玄武岩與俄羅斯Noril』sk和加拿大Voisey』s Bay大陸溢流玄武岩進行對比,認為同屬超地幔柱作用大火成岩省的結果。龍首山地區的金川超鎂鐵岩可能與南祁連的拉脊山拉水峽全岩礦化的超鎂鐵岩屬同一大規模岩漿作用認識,是本研究用聯系的觀點進行研究的實踐。聯系的觀點還表現在礦床形成與基礎地質研究成果的緊密結合上,運用地質歷史上超大陸形成和裂解塊體重塑的成果,可為開展區域找礦提供新的思路,同時礦床的發現又可作為大陸聚散的重要證據。
(3)將礦床研究與岩石學、構造地質學和地球化學等學科緊密結合,以綜合的觀點進行研究工作。對於與岩漿作用密切相關的金屬硫化物礦床,對礦床形成的全面認識,單一的礦床學研究方法不可能取得深入的成果,這也是當代礦床學研究的發展趨勢,充分汲取其他學科研究方法和成果認識,以礦床學研究為基礎向綜合學科方向發展。本書研究中強調對區域成礦作用的探索,特別重視綜合火成岩成因岩石學、微量元素地球化學、同位素地質學和前寒武紀大陸重建、區域構造地質的最新認識成果應用,旨在試圖對祁連山與岩漿作用有關的金屬硫化物礦床提供一種新的研究框架,力圖對前人的研究成果有所發展、補充和創新。
本書研究選取兩種重要的金屬礦床類型,以一個成礦帶范圍進行研究,主要鎖定在兩類礦床的區域成礦作用研究和區域找礦潛力分析上。具體採取的技術路線為:
(1)文獻收集分析,提出研究重點。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充分收集已有的文獻和成果資料,在綜合分析研究提出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收集國內外最新有關文獻,對比研讀後選取研究的主要內容,並突出重點,作為主要研究內容。
(2)依託執行項目,針對性開展野外工作。以正在開展的項目工作為基礎,精心設計野外調研內容,通過路線地質剖面、大比例尺構造-岩相填圖和專門樣品採集等工作方式收集野外資料,並對重要礦體的硐探和采場進行現場觀察研究,進行資料綜合,提出新的問題。
(3)修正認識,明晰研究思路。在野外資料綜合成果與前人成果復查對比研究基礎上,借鑒國內外新認識新發現,與國內外重要礦床和所在成礦區帶進行對比研究,形成新的研究思路,並在進一步的野外工作中證實和完善。
(4)深化成果,完善論文研究提綱。對初步研究成果和新的認識成果撰寫專門論文,以進一步深化認識,明晰總體論文框架,在修改專門論文的同時,逐步形成總體論文的目標和研究內容結構,完善論文提綱。
(5)突出重點,爭取創新成果。科學研究的靈魂是創新,而創新的源泉是反復實踐。在研究提綱明確後,針對研究存在的薄弱環節進一步收集資料和開展野外工作予以彌補,日臻完善研究成果。
在研究工作中特別思考了該兩類大型、特大型礦床的找礦問題。進入21世紀以後,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大宗金屬礦產資源的需求飛速發展,據國際銅業協會的統計,2000年全球銅消費量達到1520萬噸,其中:中國達到250萬噸,佔到全球銅消費量的17%,目前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銅消費國,中國銅需求年增長速度高達10%~15%,估計2004年中國銅市場可能將會出現約30萬噸的供給缺口。可見中國銅礦找礦任務的艱巨。鎳礦全球性價格回升,國際礦業市場鎳價已達12250美元/t,鎳已成為世界性的戰略資源,全球尋找鎳礦的熱情大大高漲,目前中國大部分與鎂鐵-超鎂鐵岩有關的岩漿Cu-Ni-PGE礦床成礦帶均已有外國勘探公司介入,也反映了世界礦業界對鎳礦找礦的迫切需求。
世界最大的岩漿硫化鎳礦床加拿大Sudbury鎳礦深部找礦,Falconbridge公司從2001年起重新擬定了礦區的勘查戰略,試圖尋找埋深1500m左右,在礦區附近可以立即開採的新礦體。勘查中使用三維模式,利用過去井中電磁異常資料。重測了1996年施工的MAC-100號鑽孔,使用UTEM Ⅳ井中EM系統。通過鑽探驗證在Sudbury火成雜岩體東沿的南側,發現了新的Sudbury接觸帶礦化,即浸染狀-稠密浸染狀和塊狀磁黃鐵礦、鎳黃鐵礦和黃銅礦。下盤的礦化寬0.5~20m。目前已控制推測資源量礦石460萬噸,含鎳2.17%、銅4.9%、金2.6g/t、鉑3.66g/t、銀18.56g/t。這是一個老礦區深部找礦的重要實例。研究區內金川礦床作為世界級的巨型岩漿硫化鎳礦床同樣存在進一步找礦問題,而且這一問題開始變得日益重要。按英國力拓礦業開發有限公司與甘肅省秦祁礦業公司近期簽訂的合作合同,雙方將共同對甘肅龍首山銅鎳礦進行風險勘探。英國力拓公司將運用高精度航空磁法測量,對甘肅龍首山大約2000km2的地區進行風險地質勘探,以尋找新的具有世界級別的銅、鎳礦床。上述成功的勘查實例和勘查實際的需求,啟發我們應積極對該地區找礦新區的開辟加大研究力度。
據報道中國銅城白銀由於礦產資源枯竭,銅城風采已不再。當年折腰山、火焰山兩個露天礦年出礦量達400萬噸以上,可謂「日出斗金」,從1956年礦山開採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相繼閉坑,兩采場共貢獻銅金屬量81.3萬噸,但目前白銀公司累計虧損已達47億元,資產負債率160%。尋找新的礦山,開辟新的礦區應是白銀的出路之一,對北祁連山塞普勒斯型富銅礦床的研究勘查,極具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本書的研究工作是在以前工作的基礎上,主要依託筆者參加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中國超大型銅鎳(鉑族)岩漿硫化物礦床預測研究(編號200110200058)」(2001~2003)和主持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補償費項目「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雪泉銅礦普查(編號2002001)」(2002~2003)及中澳合作項目「中國青海東部拉脊山地區金川型Cu-Ni-PGE礦床找礦潛力評價研究」(2003~2004)等項目工作開展的。
「中國超大型銅鎳(鉑族)岩漿硫化物礦床預測研究(編號200110200058)」項目是湯中立院士集多年研究之大成,主持開展的一項全國性的銅鎳礦床成礦規律及找礦預測項目,目標旨在對中國大陸背景、鎂鐵-超鎂鐵岩特徵與世界上重要世界級銅鎳岩漿硫化物礦床成礦環境和含礦岩石特徵對比研究,預測中國形成超大型銅鎳岩漿硫化物礦床的可能及其類型和地區。筆者有幸參加了這一項目。該項目研究重點是對中國大陸岩漿硫化物礦床成礦特徵進行總結性研究,並重點對揚子古陸西緣峨眉玄武岩、華北古陸西南緣中小侵入體和塔里木古陸西南緣新發現鎂鐵-超鎂鐵岩侵入體的成礦潛力進行評估,同時對新疆北部准噶爾陸塊(哈薩克古陸東緣)北緣(喀拉通克銅鎳礦床為代表)、東南緣(黃山銅鎳礦床為代表)、華北古陸東北緣(赤柏松、紅旗嶺等礦床)和揚子東南緣(寶壇科馬提岩型岩漿鎳硫化物礦床)大規模岩漿銅鎳硫化物礦床的可能性進行探索。華北古陸西南緣的金川礦床是中國惟一的世界級超大型岩漿銅鎳(含鉑)硫化物礦床,也是世界上銅鎳礦產勘查和研究者關注的地區,自該礦床發現以來基本未曾間斷過地質工作,近年又有英國礦業公司在外圍進行音頻可控源大地電磁測深(CSAMT)探索深部隱伏侵入體,要使該礦床類型的找礦有進一步突破,首先需要認識上的進一步突破,本書就該問題進行了積極探索。揚子古陸西緣峨眉玄武岩是目前在中國境內惟一被學術界認可的由地幔柱作用形成的大火成岩省(Chung et al.,1995;Xu et al.,2001),它可為中國大火成岩省成岩漿銅鎳硫化物礦床提供一個研究的場所,但目前在該地區尚未發現有大規模Cu-Ni成礦的表現。塔里木古陸西南緣新發現鎂鐵-超鎂鐵岩侵入體,在近年西昆侖礦產資源綜合調查中發現了銅鎳礦化的鎂鐵-超鎂鐵岩侵入體,它應是塔里木古陸邊緣裂谷的產物。
「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雪泉銅礦普查」項目是導師夏林圻研究員指導下,筆者主持申請的勘查研究項目,旨在對該地區形成於洋殼環境的塞普勒斯型塊狀硫化物礦床的找礦潛力和前景做出評價,該項目本身目標的明確性,促使筆者深入對該類礦床的成礦環境、成因模式進行研究,並納入區域地質背景中審核區域成礦強度和可能的保存方式。北祁連山塊狀硫化物礦床類型,勘查單位在實際工作中以往比較概略的劃分為與長英質火山岩有關和與基性火山岩有關塊狀硫化物礦床兩種類型,已有工業礦床的發現基本上都是與長英質火山岩有關的類型,例如白銀廠、清水溝-白柳溝的尕大坂和郭米寺等礦床。與基性火山岩有關塊狀硫化物礦床,僅在東段發現有老虎山小型礦床,在西段有九個泉、錯溝等小型礦床。夏林圻研究員在「八五」、「九五」連續十餘年的北連山海相火山岩成因和相關礦產找礦潛力研究中,依據弧後擴張洋殼環境拉斑玄武岩殘存的判別確認,預測指出與弧後擴張洋殼環境拉斑玄武岩系有關的塊狀硫化物礦床具有重要的找礦潛力(夏林圻等,1996)。甘肅肅南雪泉(石居里溝)銅礦的發現初步印證了這種認識,但找礦前景如何目前仍無法定論,勘查工作還在進行。深入對礦床成礦機制和最終保存樣式的研究是重要的,已有的工作已展現出至少有兩種成礦樣式:一種是弧後擴張初期主要是中心式火山爆發-噴溢形成的火山碎屑岩和塊狀玄武岩中,環古火山口的原生環狀和放射狀裂隙交匯處形成成礦熱液循環體系的噴口,形成的金屬硫化物礦體延深大於延長呈板柱狀,礦石礦物以黃銅礦、黃鐵礦、磁黃鐵礦為主,少量閃鋅礦,有時閃鋅礦含量可高於黃銅礦,與成礦部位有關,以雪泉石居里溝Ⅵ號溝為代表,礦石礦物中見有斑銅礦,說明後期的進一步富集改造,因此Cu含量可達30%以上,為典型的富銅礦;另一種是弧後擴張成熟期裂隙式的火山噴溢作用形成典型的海底枕狀玄武岩中,平行擴張脊或垂直擴張脊形成的裂隙構成熱液循環體系的噴流系統,形成有一定延長的銅硫化物礦體呈不規則狀。因此主要為弧後擴張初期和成熟期兩種成礦樣式。需指出的是當成礦液作用於火山岩凹地時可形成成層狀礦體。
「中國青海東部拉脊山地區金川型銅-鎳-鉑族礦床找礦潛力評價研究」項目是西安地質礦產研究所與國際著名礦業公司西澳礦業公司(WMC)簽訂的一項旨在進行勘查評價可行性評估的科研工作項目,是筆者提出來的一種找礦設想,對金川銅鎳礦床當時成礦條件的模擬和後期構造改造樣式重塑。岩漿硫化物礦床的主要礦石類型有兩類:一類是浸染狀(disseminations)礦石,一般認為是就位岩漿房發生熔離形成的礦石,礦石金屬含量較低,國外稱為Ⅱ類礦石,不大可能形成大規模礦床;另一種是海綿隕鐵狀(net)礦石,是深部岩漿房或岩管(column)發生硫化物熔離(不混溶)在進入高位岩漿房位於底部成礦,國外稱為Ⅰ類礦石,是大規模成礦的必要條件。金川礦床90%以上的礦石由Ⅰ類礦石組成,表明深部岩漿房有強烈熔離作用發生,並有岩漿不斷補給。拉水峽礦床盡管礦體規模小,但也主要是Ⅰ類礦石,是深部岩漿房熔離作用形成的高硫化物液相貫入高位岩漿房(礦漿房)的結果,也應有大規模的岩漿作用發生才可以提供這種可能。這種大規模的岩漿作用推測與金川所指示的大規模岩漿作用可能是同一事件的表現。
8. 學術指導思想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工作按照系統論、實踐論、資訊理論、相似論、整體觀的科學思想,以大陸造山帶、區域成礦學、礦產勘查學、成礦作用地球動力學、資源工程學、構造-流體-成礦系統、成礦譜系、地質系統的復雜性和多源地學信息集成礦產預測等新理論與新方法為指導,以礦集區綜合研究為主線,以典型礦床系統研究解剖為支撐,以成礦研究服務於找礦預測為原則,以建立成礦模式和總結找礦標志為目標,把地質研究與地球化學、地球物理、遙感研究結合起來,把宏觀研究和微觀研究結合起來,把野外地質觀察與室內資料研究結合起來,把成礦理論研究和找礦實踐、勘查方法技術研究結合起來,把樣品測試分析與成岩成礦作用分析結合起來,按照相似類比、存同求異和非線性相互作用的地質思維,最終以獲得新的成礦認識、勘查靶區、找礦模型和勘查方法技術組合體系為目的,由已知到未知、由淺入深、由點到面開展研究工作。遵循微觀求證、宏觀分析、點面結合、整體聯動、循環反饋、綜合集成的技術路線,突出專題重點和主攻方向,實現研究突破。
地球經過46億年漫長的歷史演化,形成了今天包括岩石圈、水圈、大氣圈和生物圈(含人類圈)的地球系統。行星地球系統是在太陽等外源影響下,由流體地球子系統、固體地球子系統和生物地球化學子系統所構成的。從全球尺度上看,地球是由相互關聯和相互作用耦合的各具特性的地核、地幔、地殼、水圈、氣圈、生物圈、人類智慧圈和地球空間系統各圈層綜合集成的連續開放的復雜動力系統。其各圈層或子系統是多級、多時、多性、多相、多尺度、多因素、多作用的。因此,按照地球系統科學的思維,堅持系統論、整體觀,成岩成礦研究與地質演化、構造運動、流體運移、殼幔物質分異等相結合,勘查模型建立與不同找礦信息的綜合集成相結合,礦床模式、勘查方法與找礦預測相結合,實現地質特徵、找礦標志、礦化信息與勘查方法的相互統一。
研究方法遵循以上學術思想,以成礦系列、礦床模型和找礦方法技術優選為基礎,以秦嶺造山帶陝西段主要礦集區、典型鉛鋅銀銅金礦床不同層次的解剖分析為核心,結合秦嶺造山帶區域地質構造演化,尤其是熱水沉積盆地、構造岩漿過程的形成演化研究,分析其成生關系、成因類型、控礦因素、找礦標志及成岩成礦機制; 系統收集分析工作區不同尺度的地質、地球化學、地球物理、遙感和礦山開采資料,開展區內鳳-太、柞-山及勉-略-寧礦集區成礦條件、成礦規律研究,總結和完善區內鉛鋅、銅、銀、金礦床成礦模式與勘查模型,建立區域綜合找礦模型和勘查方法技術組合。在此基礎上,按照分析資料—確定問題—系統調研—建立模型—預測選區—驗證反饋的技術思路,採取地質研究、異常篩選、相似類比、集成選靶的工作路線,篩選圈定找礦靶區,實施工程驗證,及時反饋改進礦床模型和勘查方法技術組合。
9. 研究性學習的指導思想是什麼
以研究性學習開展過程為主線;以研究性學習經典案例為載體;以研究性學習方法指導為策略;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