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細菌實驗研究方法

細菌實驗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28 16:29:05

❶ 生物中探究實驗的方法有那些

主要是
控制變數法
(1)顯微觀察法,如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流動、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等。
(2)觀色法,如觀察動物毛色和植物花色的遺傳等。
(3)原子示綜法,如噬菌體浸染細菌的實驗,用18O2和14CO2追蹤光合作用中氧原子和碳原子轉移途徑的實驗等。
(4)等組實驗法,如小麥澱粉酶催化澱粉水解的實驗,發現生長素的燕麥胚芽鞘實驗等。
(5)加法創意法,如用飼喂法研究甲狀腺激素,用注射法研究動物胰島素和生長激素,用移植法研究性激素等。
(6)減法創意法,如用閹割法、摘除法研究性激素、甲狀腺激素和生長激素的實驗,雌蕊受粉後除去正在發育著的種子等。
(7)雜交實驗法,如孟德爾發現遺傳定律的植物雜交、測交的實驗,小麥的雜交等。
(8)化學分析法,如番茄和水稻對Ca和Si選擇性吸收,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等。
(9)理論分析法,如大、小兩種草履蟲競爭的實驗,植物根向地生長、莖背地生長的實驗,植物向光性實驗等。
(10)模擬實驗法,如滲透作用的實驗裝置,分離定律的模擬實驗等

❷ 細菌培養法的實驗原理

是相乘的方法的微生物,讓他們在預定的再現培養基控制的實驗室條件下。微生物培養是用作分子生物學研究工具的基礎和基本診斷方法。

細菌培養物可以在具有一層薄薄的瓊脂培養基的培養皿中生長。一旦培養皿中的生長培養基接種了所需的細菌,將培養皿在選定細菌生長的最佳溫度(例如,通常在 37 攝氏度或人體溫度下,用於人類培養)或動物,或較低的環境文化)。

達到所需的生長水平後,瓊脂平板可以倒置存放在冰箱中較長時間,以保留細菌以供將來實驗使用。

在將瓊脂倒入盤中並使其凝固之前,可以將多種添加劑添加到瓊脂中。某些類型的細菌只能在某些添加劑存在的情況下才能生長。這也可以用於創建包含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工程細菌菌株。

當將所選抗生素添加到瓊脂中時,只有允許賦予耐葯性的基因插入物的細菌細胞能夠生長。這允許研究人員僅選擇成功轉化的菌落。

培養條件

培養時應根據細菌種類和目的等選擇培養方法、培養基,制定培養條件(溫度、pH值、時間,對氧的需求與否等)。一般操作步驟為先將標本接種於固體培養基上,做分離培養。再進一步對所得單個菌落進行形態、生化及血清學反應鑒定。

培養基常用牛肉湯、蛋白腖、氯化鈉、葡萄糖、血液等和某些細菌所需的特殊物質配製成液體、半固體、固體等。

一般細菌可在有氧條件下,37℃中放18~24小時生長。厭氧菌則需在無氧環境中放2~3天後生長。個別細菌如結核菌要培養1個月之久。

❸ 細菌鑒定辦法有哪些,詳細些哦~~

我剛剛參加了這方面的培訓呢,呵呵。
一般細菌的常見生理生化鑒定實驗有:糖(醇)類發酵試驗、甲基紅(Methyl red)試驗、V.P試驗、吲哚試驗、檸檬酸鹽利用試驗、靛基質(吲哚)試驗、硫化氫試驗、澱粉水解試驗。這樣的資料很多的,你每個實驗都網路下就可以了。我這里都拷出來是不實際的。

❹ 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實驗步驟

細菌和真菌的分布
作為自然界中微生物的細菌和真菌是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必須藉助於一定的器械(顯微鏡),但是它們又是無處不在的。未了弄清楚它們的分布情況,特進行探究:
1、實驗中要選取五套培養皿進行實驗,一個做為對比,另外四個用來培養不同環境中的細菌,並且是在不同的環境中培養,以便得出細菌和真菌的生存條件。
2、實驗所使用的培養皿要經過高溫滅菌(讓學生想一想是為什麼),並且每一組的培養皿要在相同的環境條件下培養。也即是說要准備至少5套培養皿(每一個小組)。因為對比不同環境中的細菌與真菌的存在情況,是屬於單因素比較,所以除了采樣地點是變數外,進行微生物培養的條件等也要保持一致(溫度、濕度等)。
3、經過高溫處理後可以將培養皿上、培養基內混有的細菌或真菌的孢子等殺死(經過嚴格的高溫滅菌的環境中是不可能有細菌和真菌存在的),這樣就排除了實驗外其他環境的污染。因此,在實驗前不要盲目的打開培養皿,以防止細菌或真菌的孢子等落在培養基上,實驗中用無菌棉棒的目的同樣是為了防止棉棒上的微生物污染培養基。也就是說在接種的時候要注意污染。
4、在不同的環境中細菌的分布是不相同的,因此在採集菌種的時候要注意選擇環境,做到要有一定的代表性。
5、接種好的培養基要放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進行培養。
(將對照組放在一定的環境中培養,將另外四組放在四個不同的環境中進行培養,以便研究細菌和真菌的生存條件,同時也可以思考我們在生活中用什麼方法來防止細菌和真菌的污染;尤其是醫院又以什麼為標准來判斷。)
6、在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時,每一個小組的成員要作好分工,以保證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好觀察與記錄。同時也便於小組成員間的相互討論以及小組之間的討論。(分析細菌和真菌的生存環境,分布范圍,多少等等)。

❺ 細菌和真菌培養的四個步驟是___、___、___、___.

培養細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和實驗步驟:(1)配置培養基,首先要配置含有營養物質的培養基,原因細菌的生活需要營養物質,而不是瓊脂,瓊脂是一種沸騰冷卻後能膠化成固體的物質.
(2)高溫滅菌,對配置的培養基和培養皿進行滅菌,防止其他細菌侵入影響實驗.
(3)冷卻後為它接種.
(4)在恆溫箱中培養,細菌在溫度適宜的地方繁殖速度比較快. 注意:定期觀察並組詳細記錄.
所以在實驗室培養細菌和真菌的一般步驟是:配製培養基-高溫滅菌冷卻-接種--培養.
故答案為:配製培養基;高溫滅菌;冷卻接種;恆溫培養

❻ 細菌的動力試驗是怎麼做的

如果只做動力,使用半固體瓊脂即可,每個小試管2.5ml,高壓滅菌冷卻後即可使用。

用接種針挑取所要檢測的細菌,垂直從半固體瓊脂表面插下去,插到離小試管底部只有5mm左右時再垂直抽回來,即做一條穿刺線,這樣就完成了接種。

放在37度培養箱中培養18-24小時可觀察結果(部分細菌培養溫度不同,由細菌的性質決定),如果穿刺線清晰,未擴散,則表明動力陰性。如果穿刺線模糊,側光看可明顯觀察到穿刺線周圍有擴散生長的痕跡,則為陽性。

(6)細菌實驗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通常測定細菌動力的方法有顯微鏡法(懸滴法、壓片法)和半固體瓊脂試管法,但這些方法都是定性的,若將半固體瓊脂試管法轉為平板法,確定實驗條件,可以准確定量測定細菌動力。

動力實驗使用的是半固體瓊脂培養基。這種培養基因為含瓊脂量比較少,使用待測菌進行穿刺接種之後進行培養,如果有動力,那麼細菌就可以在這樣的瓊脂內進行穿行,從而造成穿刺線模糊,可以觀察到細菌沿穿刺線周圍擴散生長。

❼ 請問一下菌種鑒定的方法和實驗步驟

實驗步驟:菌種鑒定工作是各類微生物學實驗室都經常遇到的基礎性工作。不論鑒定對象屬哪一類,其工作步驟都離不開以下三步:①獲得該微生物的純種培養物;②測定一系例必要的鑒定指標;③查找權威性的鑒定手冊。 一、經典分類鑒定方法 群體:菌落形態,在半固體或液體培養基中的生長狀態等
* 形態 個體:細胞形態,染色反應,各種特殊構造等
* 營養要求:能源,碳源,氮源,生長因子等
* 生理、生化反應 酶;產酶種類和反應物性等
* 代謝產物:種類,產量,顯色反應等
* 經典指標 生態特性:生長溫度,對氧的需要,宿主種類等
* 生活史特點
* 血清學反應
* 噬菌體的敏感性
* 其它
經典分類法
經典分類法是一百多年來進行微生物分類的傳統方法。其特點是人為地選擇幾種形態生理生化特徵進行分類,並在分類中將表型特徵分為主、次。一般在科以上分類單位以形態特徵、科以下分類單位以形態結合生理生化特徵加以區分。 * A. 能在 60 o C 以上生長
* B. 細胞大,寬度 1.3~1.8mm ………………… 1. 熱微菌屬 ( Thermomicrobium )
* B. 細胞小,寬度 0.4~0.8mm
* C. 能以葡萄糖為碳源生長
* D. 能在 pH4.5 生長 …………………………… 2. 熱酸菌屬 ( Acidothermus )
* DD. 不能在 pH4.5 生長 …………………………………… 3. 棲熱菌屬 ( Thermus )
* CC. 不能以葡萄糖為唯一碳源 ……………… 4. 棲熱嗜油菌屬 ( 棲熱嗜獅菌屬 Thermoleophilum )
* AA. 不能在 60 o C 以上生長
二、現代分類鑒定方法
* 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和各項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促使微生物分類鑒定工作有了飛速發展。對微生物鑒定工作來說,已從經典的表型特徵的鑒定深入到現代的遺傳學特性的鑒定、細胞化學組分的精確分析以及利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數值分類研究等新的層次上。
* (一)微生物遺傳型的鑒定
* DNA是除少數RNA病毒以外的一切微生物的遺傳信息載體。每一種微生物均有其自己特有的、穩定的DNA成分和結構,不同微生物間DNA成分和結構的差異程度代表著它們間新緣關系的遠近。因此,測定每種微生物DNA的若乾重要數據,是微生物鑒定中極其重要的指標:
1. DNA的鹼基組成(G+Cmol%)* 每一個微生物種的 DNA 中 GC mol% 的數值是恆定的,不會隨著環境條件、培養條件等的變化而變化,而且在同一個屬不同種之間, DNA 中 GCmol% 的數值不會差異太大,可以某個數值為中心成簇分布,顯示同屬微生物種的 GC mol% 范圍。 DNA 中 GC mol% 分析主要用於區分細菌的屬和種,因為細菌 DNA 中 GC 含量的變化范圍一般在 25 %~ 75 %;而放線菌 DNA 中的 GC 比例范圍非常窄 (37 %~ 51%) 。一般認為任何兩種微生物在 GC 含量上的差別超過了 10 %,這兩種微生物就肯定不是同一個種。因此可利用 G+C mol %來鑒別各種微生物種屬間的親緣關系及其遠近程度。值得注意的是,親緣關系相近的菌,其 G+C mol %含量相同或者近似,但 G+C mol %相同或近似的細菌,其親緣關系並不一定相似,這是因為這一數據還不能反映出鹼基對的排列序列,而且如放線菌的 DNA 的 GC mol% 在 37 ~ 51 之間,企圖在這么小的范圍內區分放線菌的幾十個屬顯然是不現實的。要比較兩種細菌的 DNA 鹼基對排列序列是否相同,以及相同的程度如何,就需做核酸雜交試驗。
1. DNA的鹼基組成(G+Cmol%)* 1)每個生物種都有特定的GC%范圍,因此後者可以作為分類鑒定的指標。細菌的GC%范圍為25--75%,變化范圍最大,因此更適合於細菌的分類鑒定。
* 2)GC%測定主要用於對表型特徵難區分的細菌作出鑒定,並可檢驗表型特徵分類的合理性,從分子水平上判斷物種的親緣關系。
* 3)使用原則:
* G+C含量的比較主要用於分類鑒定中的否定每一種生物都有一定的鹼基組成,親緣關系近的生物,它們應該具有相似的G+C含量,若不同生物之間G+C含量差別大表明它們關系遠。但具有相似G+C含量的生物並不一定表明它們之間具有近的親緣關系。
1. DNA的鹼基組成(G+Cmol%)* 同一個種內的不同菌株G+C含量差別應在4~5%以下;同屬不同種的差別應低於10~15%。所以G+C含量已經作為建立新的微生物分類單元的一項基本特徵,它對於種、屬甚至科的分類鑒定有重要意義。
* 若二個在形態及生理生化特性方面及其相似的菌株,如果其G+C含量的差別大於5%,則肯定不是同一個種,大於15%則肯定不是同一個屬。
* 在疑難菌株鑒定、新種命名、建立一個新的分類單位時,G+C含量是一項重要的,必不可少的鑒定指標。其分類學意義主要是作為建立新分類單元的一項基本特徵和把那些G+C含量差別大的種類排除出某一分類單元。
2.核酸的鹼基組成和分子雜交:* 與形態及生理生化特性的比較不同,對DNA的鹼基組成的比較和進行核酸分子雜交是直接比較不同微生物之間基因組的差異,因此結果更加可信。
DNA-DNA 雜交
* DNA 雜交法的基本原理是用 DNA 解鏈的可逆性和鹼基配對的專一性,將不同來源的 DNA 在體外加熱解鏈,並在合適的條件下,使互補的鹼基重新配對結合成雙鏈 DNA ,然後根據能生成雙鏈的情況,檢測雜合百分數。如果兩條單鏈 DNA 的鹼基順序全部相同,則它們能生成完整的雙鏈,即雜合率為 100% 。如果兩條單鏈 DNA 的鹼基序列只有部分相同,則它們能生成的「雙鏈」僅含有局部單鏈,其雜合率小於 100% 。由此;雜合率越高,表示兩個 DNA 之間鹼基序列的相似性越高,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也就越近。如兩株大腸埃希氏菌的 DNA 雜合率可高達 100 %,而大腸埃希氏菌與沙門氏菌的 DNA 雜合率較低,約有 70 %。 G+Cmol %的測定和 DNA 雜交實驗為細菌種和屬的分類研究開辟了新的途徑,解決了以表觀特徵為依據所無法解決的一些疑難問題,但對於許多屬以上分類單元間的親緣關系及細菌的進化問題仍不能解決。
DNA — rRNA 雜交
* 目前研究 RNA 鹼基序列的方法有兩種。一是 DNA 與 rRNA 雜交,二是 16S rRNA 寡核苷酸的序列分析。 DNA 與 rRNA 雜交的基本原理、實驗方法同 DNA 雜交一樣,不同的是① 是 DNA 雜交中同位素標記的部分是 DNA ,而 DNA 與 rRNA 雜交中同位素標記的部分是 rRNA 。② DNA 雜交結果用同源性百分數表示,而 DNA 與 rRNA 雜交結果用 Tm(e) 和 RNA 結合數表示。 Tm(e) 值是 DNA 與 rRNA 雜交物解鏈一半時所需要的溫度。 RNA 結合數是 100 m gDNA 所結合的 rRNA 的 m g 數。根據這個參數可以作出 RNA 相似性圖。在 rRNA 相似性圖上,關系較近的菌就集中到一起。關系較遠的菌在圖上占據不同的位置。用 rRNA 同性試驗和 16SrRNA 寡核苷酸編目的相似性比較 rRNA 順反子的實驗數據可得到屬以上細菌分類單元的較一致的系統發育概念,並導致了古細菌的建立。
3.建立16 S r RNA系統發育樹
* a)使生物進化的研究范圍真正覆蓋所有生物類群;
* 傳統的生物進化研究,主要基於復雜的形態學和化石記載,因此多限於研究後生生物(metazoa),而後者僅占整個生物進化歷程的1/5
* b)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正確衡量生物間系統發育關系的方法;
* c)對探索生命起源及原始生命的發育進程提供了線索和理論依據;
* d)突破了細菌分類僅靠形態學和生理生化特性的限制,建立了全新的微生物分類、鑒定理論;
* e)為微生物生物多樣性和微生物生態學研究建立了全新的研究理論和研究方法,特別是不經培養直接對生態環境中的微生物進行研究。
3、 16S rRNA(16S rDNA) 寡核苷酸的序列分析
* 首先, 16S rRNA 普遍存在於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中其同源分子是 18S rRNA )中。 rRNA 參與生物蛋白質的合成過程,其功能是任何生物都必不可少的,而且在生物進化的漫長歷程中保持不變,可看作為生物演變的時間鍾。其次,在 16S rRNA 分子中,既含有高度保守的序列區域,又有中度保守和高度變化的序列區域,因而它適用於進化距離不同的各類生物親緣關系的研究。第三, 16S rRNA 的相對分子量大小適中,約 1 540 個核苷酸,便於序列分析。因此,它可以作為測量各類生物進化和親緣關系的良好工具。
分離菌株 16S rRNA 基因
* 。從平板中直接挑取一環分離菌株細胞 , 加入 100μL 無菌重蒸 H 2 O 中 , 旋渦混勻後 , 沸水浴 2min, 12 000r min -1 離心 5min, 上清液中即含 16S rRNA 基因,可直接用於 PCR 擴增。分離菌株 16S rRNA 基因的 PCR 擴增和序列測定的一般步驟為: 16S rRNA 基因的 PCR 引物: 5'-AGAGT TTGAT CCTGG CTCAG-3' ; 5'-AAGGA GGTGA TCCAG CCGCA-3' 。擴增反應體積 50 m L ,反應條件為 95 ℃預變性 5min , 94 ℃變性 1min , 55 ℃退火 1min , 72 ℃延伸 2min ,共進行 29 個循環, PCR 反應在 PTC-200 型熱循環儀上進行。取 5 m L 反應液在 10g L -1 的瓊脂糖凝膠上進行電泳檢測。 PCR 產物測序可由專門技術公司完成。
比對分析
* 測序得到 分離菌株 16S rDNA 部分序列,此序列一般以 *.f.seq 形式保存,可以用寫字板或 Editsequence 軟體打開,將所得序列通過 Blast 程序與 GenBank 中核酸數據進行比對分析 ( http://www.ncbi.nlm.nih.gov/blast ) ,具體步驟如下:點擊網站中 Nucleotide BLAST 下 Nucleotide-nucleotide BLAST [blastn] 選項,將測序所得序列粘貼在「 search 」網頁空白處,或輸入測序結果所在文件夾目錄,點擊核酸比對選項,即「 blast 」,然後點擊「 format 」,計算機自動開始搜索核苷酸資料庫中序列並進行序列比較,根據同源性高低列出相近序列及其所屬種或屬,以及菌株相關信息,從而初步判斷 16S rDNA 鑒定結果。
比對分析
* 遺傳距離矩陣與系統發育樹構建,可採用 DNAStar 軟體包中的 MegAlign 程序計算樣本間的遺傳距離。由 GenBank 中得到相關菌株的序列,與本研究分離菌株所測得序列一起輸入 Clustalx1.8 程序進行 DNA 同源序列排列,並經人工仔細核查。在此基礎上,序列輸入 Phylip3.6 軟體包,以簡約法構建系統發育樹。使用 Kimura 2-parameter 法,系統樹各分枝的置信度經重抽樣法( Bootstrap ) 500 次重復檢測, DNA 序列變異中的轉換和顛換賦於相同的加權值。
(二)細胞化學成分的鑒定* 除上述核酸成分外的其它化學成分的測定,是微生物化學分類法的重要內容,主要包括:1.細胞壁的化學成分。2.全細胞水解液的糖型。3.磷酸類脂成分的分析。4.枝菌酸的分析。5. 醌類的分析。6.氣相色譜技術的應用。
(二)細胞化學成分的鑒定
* 微生物分類中,根據微生物細胞的特徵性化學組分對微生物進行分類的方法稱化學分類法 (chemotaxonomy) 。在近二十多年中,採用化學和物理技術采研究細菌細胞的化學組成,已獲得很有價值的分類和鑒定資料,各種化學組分在原核微生物分類中的意義見表
細菌的化學組分分析及其在分類水平上的應用
細胞化學成分鑒定的意義
* 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細胞化學組分分析用於微生物分類日趨顯示出重要性。細胞壁的氨基酸種類和數量現己被接受為細菌屬的水平的重要分類學標准。在放線菌分類中,細胞壁成分和細胞特徵性糖的分析作為分屬的依據,已被廣泛應用。脂質是區別細菌還是古菌的標准之一,細菌具有醯基脂 ( 脂鍵 ) ,而古菌具有醚鍵脂,因此醚鍵脂的存在可用以區分古菌。黴菌酸的分析測定己成為諾卡氏菌形放線菌分類鑒定中的常規方法之一。鞘氨醇單胞菌和鞘氨醇桿菌等細胞膜都含有鞘氨醇,因此鞘氨醇的有無可作為此類細菌的一個重要標志。此外某些細菌原生質膜中的異戊間二烯醌,細胞色素,以及紅外光譜等分析對於細菌、放線菌中某些科、屬、種的鑒定也都十分有價值。
(三)數值分類法
* 數值分類法亦稱統計分類法,是在約200年前與林奈同代人M.Adanson (1727 ~1806,法國植物學家)發展的分類原理基礎上藉助於現代的電子計算機技術而發展起來的。數值分類的基本步驟為:(1)計算兩菌株間的相似系數;(2)列出相似度矩陣;(3)將矩陣圖轉換成樹狀譜。
數值分類的基本步驟
數值分類法
* 又稱阿德遜氏分類法 。它的特點是根據較多的特徵進行分類,一般為 50 ~ 60 個,多者可達 100 個以上,在分類上,每一個特性的地位都是均等重要。通常是以形態、生理生化特徵,對環境的反應和忍受性以及生態特性為依據。最後,將所測菌株兩兩進行比較,並借用電子計算機計算出菌株間的總相似值,列出相似值矩陣 ( 圖 14-5) 。為便於觀察,應將矩陣重新安排,使相似度高的菌株列在一起,然後將矩陣圖轉換成樹狀譜 (dendrogram) ,再結合主觀上的判斷 ( 如劃分類似程度大於 85 %者為同種,大於 65 %者為同屬等 ) ,排列出—個個分類群。
數值分類法的優越性
* 數值分類法的優越性在於它是以分析大量分類特徵為基礎,對於類群的劃分比較客觀和穩定;而且促進對細菌類群的全面考查和觀察,為細菌的分類鑒定積累大量資料。但在使用數值分類法對細菌菌株分群歸類定種或定屬時,還應做有關菌株的 DNA 鹼基的 G + Cmol% 和 DNA 雜交,以進一步加以確證。

❽ 細菌形態與結構的實驗步驟是什麼

細菌的形態與結構
細菌(Bacterium)是屬於原核型細胞的一種單胞生物,形體微小,結構簡單。無成形細胞核、也無核仁和核膜,除核蛋白體外無其他細胞器。在適宜的條件下其相對穩定的形態與結構。一般將細菌染色後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可識別各種細菌的形態特點,而其內部的超微結構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細菌的形態對診斷和防治疾病以及研究細菌等方面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細菌的大小與形態觀察細菌常用光學顯微鏡,通常以微米(Micrometer,um;1um=1/1000mm)作為測量它們大小的單位.內眼的最小分辯率為0.2mm,觀察細菌要用光學顯微鏡放大幾百倍到上千倍才能看到。
細菌按其外形主要有三類,球菌、桿菌、螺形菌。
一、球菌(Coccus)
呈圓球形或近似圓球形,有的呈矛頭狀或腎狀。單個球菌的直徑約在0.8~1.2um左右。
由於繁殖時細菌細胞分裂方向和分裂後細菌粘連程度及排列方式不同可分為:
(一)雙球菌(Diplococcus):在一個平面上分裂成雙排列,如肺炎雙球菌、腦膜炎雙球菌。
(二)鏈球菌(Streptococcus):在一個平面上分裂 ,成鏈狀排列,如溶血性鏈球菌。
(三)四聯球菌(Micrococcus tetragenus):在兩個相互垂直的平面上分裂,以四個球菌排呈方形,如四聯加夫基菌。
(四)八迭球菌(Sarcina):在三個互相垂直的平面上分裂,八個菌體重疊呈立方體狀,如藤黃八疊球菌。
(五)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在幾個不規則的平面上分裂,則菌體多堆積在一起,而呈葡萄狀排列,如金黃色葡萄球菌。
球菌是細菌中的一大類。對人類有致病性的病原性球菌(Pathogenic coccus)主要引起化膿性炎症,又稱為化膿性球菌(Pyogenic coccus),其中革蘭氏陽性菌主要包括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球菌;革蘭氏陰性菌包括腦膜炎球菌和淋球菌等。
二、桿菌(Bacillus)
各種桿菌的大小、長短、彎度、粗細差異較大。大多數桿菌中等大小長2~5um,寬0.3~1um。大的桿菌如炭疽桿菌(3~5um×1.0~1.3um),小的如野兔熱桿菌(0.3~0.7um×0.2um)。菌體的形態多數呈直桿狀,也有的菌體微彎。菌體兩端多呈鈍圓形,少數兩端平齊(如炭疽桿菌),也有兩端尖細(如梭桿菌)或未端膨大呈棒狀(如白喉桿菌)。排列一般分散存在,無一定排列形式,偶有成對或鏈狀,個別呈特殊的排列如柵欄狀或V、Y、L字樣。
螺形菌(Spirillar bacterium)
菌體彎曲,可分為:
(一)弧菌(Vibrio)菌體只有一個彎曲,呈弧狀或逗點狀。如霍亂弧菌。弧菌屬(Vibrio)廣泛分布於自然界,尤以水中為多,有100多種。主要致病菌為霍亂弧菌和副溶血弧菌(致病性嗜鹽菌)。前者引起霍亂;後者引起食物中毒。
(二)螺菌(Spirillum)菌體有數個彎曲。如鼠咬熱螺菌。彎麴菌屬(Camphlobacter)形態似弧菌,因G+C含量與弧菌不同,因此另立新屬為彎麴菌屬。對人致病的主要是空腸彎麴菌和腸道彎麴菌。前者引起急性腸炎,較為常見;後者是人體免疫力下降時的機會致病菌,較少見。
細菌形態可受各種理化因素的影響,一般說來,在生長條件適宜時培養8~18小時的細菌形態較為細菌形態較為典型型;幼齡細菌形體較長;細菌衰老時或在陳舊培養物中,或環境中有不適合於細菌生長的物質(如葯物、抗生素、抗體、過高的鹽分等)時,細菌常常出現不規則的形態,表現為多形性(Pleomorphism),或呈梨形、氣球狀、絲狀等,稱為衰退型(Involutionform),不易識別。觀察細菌形態和大小特徵時,應注意來自機體或環境中各種因素所導致的細菌形態變化。
細菌的結構細菌的結構對細菌的生存、致病性和免疫性等均有一定作用。細菌的結構按分布部位大致可分為:表層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莢膜;內部結構包括細胞漿、核蛋白體、核質、質粒及芽胞等;外部附件,包括鞭毛和菌毛。習慣上又把一個細菌生存不可缺少的,或一般細菌通常具有的結構稱為基本結構,而把某些細菌在一定條件下所形成的特有結構稱為特殊結構。
一、基本結構
細菌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漿及核質。
(一)細胞壁(Cell wall)細胞壁為細菌表面比較復雜的結構。是一層較厚(5~80nm)、質量均勻的網狀結構,可承受細胞內強大的滲透壓而不破壞。細胞壁堅韌而有彈性。
1.細胞壁主要組份:主要成分是肽聚糖(Peptidoglycan),又稱粘肽(Mucopetide)。細胞壁的機械強度有賴於肽聚糖的存在。合成肽聚糖是原核生物特有的能力。肽聚糖是由N-乙醯葡萄糖胺和N-乙醯胞酸兩種氨基糖經β-1.4糖苷鍵連接間隔排列形成的多糖支架。在N-乙醯胞壁酸分子上連接四肽側鏈,肽鏈之間再由肽橋或肽鏈聯系起來,組成一個機械性很強的網狀結構。各種細菌細胞壁的肽聚糖支架均相同,在四肽側鏈的組成及其連接方式隨菌種而異。
革蘭氏陽性菌例如葡萄球的四肽側鏈氨基酸由D-丙-D-谷-r-L-賴-D-丙組成。初合成的肽鏈末端多一個D-丙氨酸殘基。肽橋是一條5個甘氨酸的肽鏈,交聯時一端與側鏈第三位上賴氨酸連接,另一端在轉肽酶的作用下,使另一條五肽側鏈末端D-丙氨酸脫去,而與側鏈第四位D-丙氨酸連接。從X光檢查可見肽聚糖的多糖鏈是一條較硬而又呈螺旋狀捲曲的長桿,由於其呈螺旋狀,連接在其上的肽鏈才伸向四方,使交聯受到一定了限制,只有鄰近的肽鏈才可交聯。但葡萄球菌的肽橋較長,有可塑性,使遠距離的肽鏈間也可交聯,交聯率達90%,形成堅固緻密的三維立本網狀結構。
而革蘭氏陰性大腸桿菌的四肽側鏈中第三位的氨基酸被二氨基庚二酸(DAP)所取代,以肽鏈直接與相鄰四肽側鏈中的D-丙氨酸相連,且交聯率低,沒有五肽交聯橋,形成二維平面結構,所以其結構較革蘭氏陽性的葡萄球疏樺。
凡能破壞肽聚糖結構或抑制其合成的物質,都能

❾ 怎樣設計鑒別細菌的實驗方案

一:在不同類型的培養基上培養,觀察其生長情況。
二:形態學上的觀察,一般用掃描電鏡觀察其關鍵結構和形態。
三:生理學上的觀察,如蛋白腖化實驗,以及其代謝產物對一些物質的作用效果。
四:從碳源利用的角度分析
五:根據以上四部得出的初步判定,再利用DNA同源性的研究和對比基本就可以確定初步的判定是否正確。

❿ 細菌的培養,消毒,滅菌 實驗步驟怎麼寫

(1)步驟②用一根無菌棉棒蘸擦取沒有洗過的左手手心處,在a培養基上輕按一下,蓋上培養皿蓋,因此相當於細菌、真菌一般培養方法中的接種.將左手用洗手液洗干凈風干後,再用另一根無菌棉棒蘸取左手手心,c培養基不做處理.a、b和c培養皿作為對照,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a、b培養皿接種是實驗組,乙培養皿不接種是對照組.
在第②步的空白處是對b培養基的處理,因此,同一處,培養基上輕按一下,蓋上培養皿蓋.
(2)細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條件,如水分、適宜的溫度、還有有機物.因此首先要配製含有營養物質的培養基,然後把培養基和所有用具進行高溫滅菌,以防雜菌對實驗的干擾,為防止高溫殺死細菌、真菌,要等冷卻後,在進行接種,接種後放在溫暖的地方進行恆溫培養.注意:定期觀察並詳細記錄實驗現象.
(3)c培養基不做處理對照組.
(4)根據生活常識可預測實驗結果:會發現a培養基中的菌落比b培養基中的菌落多,c培養基中沒有菌落.
(5)若實驗中培養的菌落有的呈絨毛狀,這是真菌(黴菌)菌落.
故答案為:將左手用洗手液洗干凈風干後,再用另一根無菌棉棒蘸取左手手心;同一處,培養基上輕按一下,蓋上培養皿蓋;
(2)殺滅培養基中的雜菌,避免對實驗結果的干擾;
(3)作為對照;
(4)a中的菌落比b中的菌落多,c中沒有菌落;
(5)真菌(黴菌).

閱讀全文

與細菌實驗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智能化方法如何幫助開發軟體 瀏覽:360
卷閘門的開關安裝方法 瀏覽:793
汽車紐扣電池的安裝方法 瀏覽:890
鬥地主快速學會的方法 瀏覽:877
鋼梁安裝方法如何做撓度實驗 瀏覽:226
砂礫壓實度檢測方法 瀏覽:898
黑底白字解決方法 瀏覽:741
杭州電腦數據恢復方法 瀏覽:491
皮沙發的異味處理方法視頻 瀏覽:626
快速緩解頭痛的6個方法圖片 瀏覽:662
清除體內的氣有哪些方法 瀏覽:415
老人如何減肥的最好方法 瀏覽:886
面部神經痛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瀏覽:611
無錫哪裡有臭氧注射治療方法 瀏覽:358
如何預防溺水的方法有多少種 瀏覽:675
dds精華使用方法 瀏覽:489
自動血糖儀的使用方法圖片 瀏覽:30
如何不用手指指人的三個方法 瀏覽:54
沉積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瀏覽:985
基金凈資產的計算方法在哪裡約定 瀏覽: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