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簡述歷史成本法、賬戶分析法、工程分析法分解混合成本的基本做法和步驟
摘要 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很多,通常有歷史成本法、賬戶分析法和工程分析法。歷史成本法的基本做法是,根據以往若干時期的數據所表現出來的實際成本與業務量之間的依存關系來描述成本的性態,並以此來確定決策所需要的未來成本數據。其基本原理是,在既定的生產流程和工藝設計的條件下,歷史數據可以比較准確地表達成本與業務量之間的依存關系;只要生產流程和工藝不變,還可以准確地預計未來成本將隨著業務量的變化而發生怎樣的變化。歷史成本法通常又分為高低點法、散布圖法和回歸直線法三種。
B. 成本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成本
分析方法
主要分為對比
分析法
,
連鎖替代法
,
相關分析
法。
對比分析法
對比分析法是通過成本
指標
在不同時期(或不同情況)的數據的對比,來揭露矛盾的一種方法,成本指標的對比,必須注意指標的可比性。
比較形式
(1)絕對數比較,如上年產品
單位成本
10元,本年產品單位成本為9.5元;
(2)增減數比較,如本年成本比上年降低0.5元;
(3)指數比較,如本年成本比上年降低5%。
連鎖替代法
也稱連鎖置換法、
連環替代法
。它是確定引起某經濟指標變動的各個
因素
影響
程度
的一種計算方法。
適用范圍:在幾個相互聯系的因素共同影響著某一指標的情況下,可應用這一方法來計算各個因素對經濟指標發生變動的影響程度。
計算方法
(1)在計算某一因素對一個經濟指標的影響時,
假定
只有這個因素在變動而其它因素不變;
(2)確定各個因素替代
順序
,然後按照這一順序替代計算;
(3)把這個指標與該因素替代前的指標相比較,確定該因素變動所造成的影響。
計算原理
設某一經濟指標A是由x,
y,
z三個因素組成。其計劃指標A0是由x0,
y0,
z0三個因素相乘的結果;實際指標A1-是由x1,
y1,
z1三個因素相乘的結果:
A0=x0·y0·z0
A1=x1·y1·z1
其計劃與實際的差異(V)為:
V=A1-A0
在分析各因素的變動對指標影響時,首先,確定三個因素替代的順序依次為x,
y,
z;其次,假定其它兩個因素y,
z不變,先計算第一個因素x變動對指標的影響;然後,在第一個因素已變的
基礎
上,計算第二個因素y變動的影響;依此類推,直到各個因素變動的影響都計算出來為止。用公式表示:
第一個因素變動的影響(V1)計算如下:
A0=
x0·y0·z0
(1)
A2=x1·y0·z0
(2)
V1=(2)-(1)=A2-A0
上述計算,也可用下列公式計算出V1來。
V1=(x1--x0)y0z0
第二個因素變動的影響(V2)計算如下:
A3=
x1·y1·z0
(3)
V2=(3)-(2)=A3-A2
第三個因素變動的影響(V3)計算如下:
A1=
x1·y1·z1
(4)
V3=(4)-(3)=A1-A3
將各因素變動的影響加以綜合,其結果應與
實際
脫離計劃的總差異相等:
V=V1+V2+V3
相關分析法
企業的各種經濟指標,存在著相互依存關系,一個指標變了,就會影響到其他經濟指標。例如:生產數量的變化,必然會引起成本的相應變化,利用
數學方法
進行相關分析,找出有關經濟指標之間規律性的聯系,即為相關分析法。
C. 歷史成本分析法包括__ _。 選項: a、高低點法 b、趨勢分析法 c、散布圖法 d、最小平方法
a、高低點法 c、散布圖法 d、最小平方法
D. 分析成本報表通常採用的方法有哪些
成本報表分析的一般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成本報表整體分析方法
成本報表整體分析方法包括:水平分析法、垂直分析法和趨勢分析法。
水平分析法是將反映企業報告期成本的信息(特別指成本報表信息資料)與反映企業前期或歷史某一種成本狀況的信息進行全面、綜合對比,研究企業經營業績或成本狀況的發展變動情況的一種成本分析方法。
垂直分析法是通過計算成本報表中各項目占總體的比重或結構,反映報表中的項目與總體的關系及其變動情況的一種成本分析方法。
趨勢分析法是根據企業連續幾年或幾個時期的分析資料,運用指數或完成率的計算,確定分析期各有關項目的變動情況和趨勢的一種成本分析方法。
(二)指標分析法
指標分析法主要包括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
1.比較分析法
比較分析法,是通過實際數與基數的對比來揭示實際數與基數之間的差異,藉以了解經濟活動的成績和問題的一種分析方法。
比較分析法適用於同質指標的數量對比。採用這種分析方法,應注意相比指標的可比性。可比的共同基礎包括經濟內容、計算方法、計算期和影響指標形成的客觀條件等方面。若指標不可比,應先按可比的口徑進行調整,然後再進行對比。該方法有以下幾種對比形式:
(1)以成本的實際指標與計劃或定額指標對比,分析成本計劃或定額的完成情況。
(2)以本期實際成本指標與前期(上期、上年同期或歷史最好水平)的實際成本指標對比,觀察企業成本指標的變動情況和變動趨勢。
(3)以本企業實際成本指標(或某項技術經濟指標)與國內外同行業先進指標對比,可以在更大范圍內找出差距,推動企業改進經營管理。
2.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通過計算指標之間的比率,來考察企業經濟活動相對效益的一種分析方法。比率分析法主要有相關指標比率分析法、構成比率分析法和動態比率分析法。
相關指標比率是將兩個性質不同但又相關的指標進行對比求出的比率。如產值成本率、成本利潤率等。
構成比率是某項經濟指標的各個組成部分佔總體的比重。如各成本項目占總成本的比率等。
動態比率是將不同時期的同類指標進行對比求出的比率,據以分析增減速度和變動趨勢。如定基比率和環比比率。
定基比率=分析期指標數額/固定期指標數額
環比比率=分析期指標數額/前一期指標數額
(三)因素分析方法
因素分析法是依據分析指標與其影響因素的關系,從數量上確定各因素對分析指標影響方向和影響程度的一種方法。因素分析法主要包括連環替代法、差額計演算法、指標分解法、定基替代法。
1.連環替代法
用來計算幾個相互聯系的因素對綜合經濟指標變動影響程度的一種分析方法。
連環替代法的特點:計算程序的連環性,嚴格按照各因素的排列順序,逐次以一個因素的實際數替換其基數;因素替換的順序性,先數量指標,後質量指標;先實物量指標,後價值量指標;計算條件的假定性,在測定某一因素變動影響時,是以假定其他因素不變為條件的。
2.差額計演算法
差額計演算法是連環替代法的一種簡化形式,先確定各個因素實際數與計劃數之間的差異,然後按照各因素的排列順序,依次求出各因素變動的影響程度。
E. 混合成本都有哪些分解方法
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
1、合同確認法
合同確認法是指根據與其他單位簽訂的合同中關於支付費用的具體規定來確認成本的固定部分和變動部分的混合成本分解方法。
2、技術測定法
技術測定法是指根據生產過程中消耗量的技術測定和計算來劃分成本的變動部分和固定部分的混合成本分解方法。例如,通過技術測定把熱處理電爐的預熱,耗電成本(初始量)劃歸固定成本,把預熱後進行熱處理的耗電成本劃為變動成本。
3、歷史成本分析法
1)高低點法。高低點法是根據一定期間內的最高業務量及其成本和最低業務量及其成本,來推算成本中的固定成本部分和變動成本部分的一種混合成本分解方法。
採用高低點法進行成本分解時,應首先根據固定成本在相關范圍內不變,業務量最高期成本與業務量最低期成本之間的差額,是由於業務量增加而增加的變動成本部分的原理,計算出每增加一個單位的業務量所增加的成本,即單位變動成本。然後,再根據單位變動成本和最高(或最低)期的業務量計算出混合成本中的固定部分。
2)散布圖法。散布圖法是根據若干期的業務量、成本資料,在坐標圖中標出所有各期的成本點,再用目測的方法畫出一條能夠反映成本變動的平均趨勢直線,並在圖上確定直線的截距即固定成本,然後據以計算單位變動成本的一種混合成本分解方法。
3)回歸直線法。回歸直線法是根據若干歷史時期的業務量和成本資料,運用最小二乘法的原理,計算出最能代表業務量和成本關系的回歸直線,據以確定成本的固定部分和變動部分的一種混合成本分解方法。
在上述三種歷史成本分析法中,高低點法最為簡便,但這種方法沒有利用所佔有的全部數據,只利用最高點和最低點的數據,因此,如果最高點、最低點業務量的成本有畸高或畸低現象,則計算結果就不會准確。散布圖法也較為簡便,容易理解,但由於是通過目測畫線,往往因人而易,很難十分准確。回歸直線法利用了離差平方和最小的原理計算結果最為准確。但計算工作量較大,隨著計算機的推廣與普及,這種方法將會得到廣泛的應用。
F. 管理會計中成本性態分析涉及哪些方法
高低點法,
是根據歷史成本資料中產量最高及產量最低期成本以及相應的產量,推算單位產品的增量成本,以此作為單位變動成本,然後根據總成本和單位變動成本來確定固定成本的一種成本估計方法。
散布圖法
散布圖法,是根據若干期歷史成本資料,繪制各期成本點散布圖,按目測所得成本變動趨勢畫出成本直線,在圖上確定直線的截距即固定成本,然後據以計算單位變動成本的一種成本估計方法。
回歸直線法
回歸直線法,是根據一系列歷史成本資料,用數學上的最小平方法的原理,計算能代表平均成本水平的直線截距和斜率,以其作為固定成本和單位變動成本的一種成本估計方法
工業工程法
工業工程法,在這里是指運用工業工程的研究方法,逐項研究決定成本高低的每個因素,在此基礎上直接估算固定成本和單位變動成本的一種成本估計方法。
契約檢查法
契約檢查法,是根據企業簽訂的契約和合同、既定的管理與核算制度,以及支付費用的規定等估算固定成本和單位變動成本的方法。
賬戶分析法
賬戶分析法,是根據各個賬戶(包括明細賬戶)的本期發生額,通過直接判斷或比例分配,對成本進行估計的一種方法。
上述各種成本估計的方法,並不是完全獨立的。不能指望使用一種方法解決全部成本估計問題,往往需要互相補充和印證。
工業工程法可能是最完備的方法,即可以用於研究各種成本性態,但它也不是完全獨立的,在進入細節之後要使用其他技術方法作為工具。
賬戶分析法是一種比較粗略的分析方法,在判定某項成本的性態時還要藉助契約檢查法、工業工程法或歷史成本分析法。
契約檢查法只能用於明確規定了計費方法的項目,而許多項目並不是這樣的。
高低點法、散布圖法和回歸直線法,都屬於歷史成本分析的方法,它們僅限於有歷史成本資料數據的情況,而新產品並不具有足夠的歷史數據。
總之、應當把這些方法看成一個總體,根據不同對象選擇適用的方法,並盡可能用其他方法進行印證。如果不同方法得出的結果有較大差距,則需要判斷哪種方法更適合該對象。成本分解,實際上是一個對成本性態進行「研究」的過程,而不僅僅是一個汁算過程。
G. 具體的成本預測方法包括什麼
成本預測的方法
(1)定量預測法
定量預測法:是指根據歷史資料以及成本與影響因素之間的數量關系,通過建立數學模型來預計推斷未來成本的各種預測方法的統稱。
(2)趨勢預測法
趨勢預測法:是按時間順序排列有關的歷史成本資料,運用一定的數學模型和方法進行加工計算並預測的各類方法。
趨勢預測法包括簡單平均法、平均法和指數平滑法等。
(3)因果預測法
因果預測法:是根據成本與其相關之間的內在聯系,建立數學模型並進行分析預測的各種方法。
因果預測法包括本量利分析法、投入產出分析法、回歸分析法等。
(4)定性預測法
定性預測法:是預測者根據掌握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際經驗,運用邏輯思維方法對未來成本進行預計推斷的方法的統稱。
(5)成本預測的高低點法
成本預測的高低點法是指根據企業一定期間產品成本的歷史資料,按照成本習性原理和y=a+bx直線方程式,選用最高業務量和最低業務量的總成本之差(△y),同兩種業務量之差(△x-)進行對比,先求b的值,然後再代入原直線方程,求出a的值,從而估計推測成本發展趨勢。
H. V採用歷史成本分析法對成本性態進行分析,有可靠理論依據且計算結果比較精確的方法是
答:在混合成本的分解過程中,在歷史資料分析法的具體應用方法中,計算結果最為精確的方法是回歸直線法。
I. 在歷史成本法的具體應用方法中,計算結果最為精確的方法是 高低點法散布圖法回歸直線法直接分析法
高低點法
原因一:
喜歡聽歷史的人,一般在歷史名人上,他們所經歷的高低點,才被視為重要的聽入內容
原因二:
歷史畢竟是歷史,時代不同,名人名士又如何?寫書的總有他能決定的一面,誰能知道正確的答案,試問今時今日,與名人名士差不多的人有多少?筆下見真跡,讀者當分清,作家有決定!
原因三:
為什麼要看歷史,吸取歷史上失敗者的教訓,成功者的方法,有誰願意去從他出生開始讀到他死後?每個人的生命如此之長而又短,換位思考,你會從他嬰兒的時候讀起嗎?
J. 管理會計中,成本性態分析涉及哪些方法
高低點法,
是根據歷史成本資料中產量最高及產量最低期成本以及相應的產量,推算單位產品的增量成本,以此作為單位變動成本,然後根據總成本和單位變動成本來確定固定成本的一種成本估計方法。
散布圖法
散布圖法,是根據若干期歷史成本資料,繪制各期成本點散布圖,按目測所得成本變動趨勢畫出成本直線,在圖上確定直線的截距即固定成本,然後據以計算單位變動成本的一種成本估計方法。
回歸直線法
回歸直線法,是根據一系列歷史成本資料,用數學上的最小平方法的原理,計算能代表平均成本水平的直線截距和斜率,以其作為固定成本和單位變動成本的一種成本估計方法
工業工程法
工業工程法,在這里是指運用工業工程的研究方法,逐項研究決定成本高低的每個因素,在此基礎上直接估算固定成本和單位變動成本的一種成本估計方法。
契約檢查法
契約檢查法,是根據企業簽訂的契約和合同、既定的管理與核算制度,以及支付費用的規定等估算固定成本和單位變動成本的方法。
賬戶分析法
賬戶分析法,是根據各個賬戶(包括明細賬戶)的本期發生額,通過直接判斷或比例分配,對成本進行估計的一種方法。
上述各種成本估計的方法,並不是完全獨立的。不能指望使用一種方法解決全部成本估計問題,往往需要互相補充和印證。
工業工程法可能是最完備的方法,即可以用於研究各種成本性態,但它也不是完全獨立的,在進入細節之後要使用其他技術方法作為工具。
賬戶分析法是一種比較粗略的分析方法,在判定某項成本的性態時還要藉助契約檢查法、工業工程法或歷史成本分析法。
契約檢查法只能用於明確規定了計費方法的項目,而許多項目並不是這樣的。
高低點法、散布圖法和回歸直線法,都屬於歷史成本分析的方法,它們僅限於有歷史成本資料數據的情況,而新產品並不具有足夠的歷史數據。
總之、應當把這些方法看成一個總體,根據不同對象選擇適用的方法,並盡可能用其他方法進行印證。如果不同方法得出的結果有較大差距,則需要判斷哪種方法更適合該對象。成本分解,實際上是一個對成本性態進行「研究」的過程,而不僅僅是一個汁算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