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戰時期蘇聯坦克兵是如何訓練的
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的時候,蘇聯的坦克部隊處於不利的局面,新式的T-34和KV-1還遠遠沒有替換掉老舊的BT系列坦克、T-26,T-28等。匆忙擴軍時徵召的大量新兵訓練沒有完成,軍事素質不盡如人意。但是戰爭也促使蘇聯坦克部隊為了戰爭,對訓練體系進行了巨大的改進。
兵員徵召
坦克學校主要培養坦克部隊的基層指揮員和坦克車長,畢業以後一般授予少尉軍銜,優秀的授予中尉軍銜。
坦克學校的學員入學要求是:學歷最低是七年級畢業(大致相當於初中),因為戰功獲得過勛章獎章的班長級以上級別的軍人不受學歷限制,年齡18-65歲。由此可見,坦克部隊這個技術兵種對兵員素質的要求是高於一般部隊的。
至於坦克部隊的營連級的指揮員和技術幹部,是從優秀的基層指揮員中選拔人才進行深造。深造機構有:1918年成立的列寧格勒裝甲坦克指揮幹部深造班,1933年成立的喀山紅軍技術人員深造班,1941年建立的哈爾科夫坦克兵預備人員深造班。
這三個深造班在1943年全部改編為軍校,分別是:列寧格勒紅旗高級坦克軍官學校、喀山紅軍裝甲高級技術軍官學校和哈爾科夫自行火炮高級軍官學校。
蘇德戰爭時期,除了沿用各軍區的後備坦克團,1941年也增設了坦克教導營和坦克訓練連,1942年繼續增設了坦克教導營。
後備坦克團、坦克教導營和坦克訓練連主要訓練坦克兵和士官。
訓練科目
戰時的坦克訓練要求可以簡單概況為一句話:戰爭需要什麼,坦克兵就訓練什麼。蘇軍要求所有教員都要把戰爭的經驗貫穿到教學內容中去,而且將一些富有戰斗經驗的坦克兵輪換到教學機構去,把經驗教授給學員們。
蘇軍坦克部隊在戰時依然遵循互換角色訓練的原則,所有指戰員必須學會坦克車組各乘員的所有技能,比如駕駛員也要掌握坦克主炮射擊技能,以備戰時出現傷亡後替補。
學制方面,坦克車長和基層指揮員的學制較和平時期縮短,先是改為6-8個月,到了1943年5月改為較為靈活的兩學期一年制,其中第一個學期(8個月)學習全部科目,第二個學期(4個月)為鞏固提高階段,這主要是為了幫助一些文化程度較低的學員強化知識。優秀學員可以只學習一個學期就畢業。
培養中級幹部的坦克軍官學校在戰時的學制是一個半月到3個月。
坦克學校的學員的學習任務比和平時期繁重,由於學制縮短,每個訓練日長達12個小時甚至更多,至少8個小時教學,4個小時自習,學習期間大約有一般的時間要用於野外訓練和和演習。
而後備坦克團,坦克教導營和坦克訓練連訓練的士兵,以掌握對應的技能,比如電台的實際操作時間不低於45個小時,行進間演練不低於6個小時。
B. 二戰日本陸軍體能訓練的項目
不知道二戰,只曉得現在的坦克兵主要是指坦克成員,現在美軍新型坦克一般都是4,人,平時的訓練分為專業訓練和基礎訓練,專業訓練呢,就是在模擬器上按照不同崗位進行模擬操作,畢竟坦克使用費很高的,不能天天開著滿街跑的。中間呢,穿插著時裝操作訓練,就是上真坦克進行現場練習。剩下的時間還要進行基礎科目練習,那就是跑步、翻越障礙、舉炮彈等等。裝甲兵呢,平時練習步兵戰術和協同、基本科目演練,不僅要進行抗暈車適應性訓練,還要跑5公里越野。這兩個兵種呢,說實話強度都不小,不要以為坐在坦克里很舒服,實際上很顛簸很顛簸,坦克的懸掛系統和汽車的不同,而且噪音特大,空間狹窄,只適合中等個頭的人。
C. 二戰時期德國新兵訓練的具體內容
與我國部隊訓練差不多。
還有防化、隊列。
列兵可以選秀一些專業科目。
正常德軍訓練都是高兩級,列兵能學習到下士、中士指揮及訓練。
也就是說,一場戰斗後、連長死亡後,排長、班長馬上可以頂替,繼續指揮作戰。
即使部隊擴編、素質也不會下滑太多。
D. 二戰日本兵訓練方法在屎坑訓練過嗎
專業技術方面,
1、更換轉子,德軍使用的英格瑪(Enigma )加密器,簡單來說就是由鍵盤、轉子和顯示器。三部分組成, 當鍵盤上一個鍵被按下時,相應的密文在顯示器上顯示,然後轉子的方向就自動地轉動一個字母的位置,轉子的順序不同,加密出來的密語也不同。
2、莫爾斯碼。是一種時通時斷的信號代碼,這種信號代碼通過不同的排列順序來表達不同的英文字母、數字和標點符號等。有兩種「符號」用來表示字元:劃(—)和點(·),或分別叫嗒(Dah)和滴(Dit)或長和短。點的長度決定了發報的速度,並且被當作發報時間參考。
而且每個人的習慣不同,停頓的時間也不同,通信兵還要負責記錄經常通訊的單位的通信兵的習慣,一旦間隔時間不同,而且又沒有接到新分配人員的通知,還要判別電報的真偽。二戰期間,德國佔領軍和蓋世太保就經常利用繳獲的電台,偽裝成法國抵抗組織向英國要錢、要槍、要人。
3、緊急情況下的破壞。
在緊急情況下,需要破壞英格瑪(Enigma )加密器。就因為1941年5月7日,在一次高度機密的行動中,英國皇家海軍俘獲了德國氣象船慕尼黑號,取得了六月份的密碼本。兩天後在一次巧遇中英國驅逐艦迫使德國潛艇U-110浮出水面,由於德國人以為潛艇很快就要沉沒,他們沒有及時銷毀艇上的ENIGMA機和密碼本。
這才使得英國能夠完全破譯德軍密碼。
E. 二戰時兇悍的日本兵是怎樣煉成的
F. 二戰德軍單兵要經歷什麼嚴酷訓練
德國對單兵的培訓還是做得很好的,即便到了1944年,也還是相當可以的
德國對單兵的訓練一般分為兩個層級
第一個層級是新兵中心的訓練,同樣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基礎訓練,主要訓練士兵的服從性(3-4周),經常要求士兵全部武裝地進行行軍、隊列訓練,接收命令
接下去有3-6周的高級訓練,針對士兵表現出來的潛質進行分種訓練(有的成為炮兵、機槍手、狙擊手,大部分成為步兵)
按照回憶,一般在這個階段,步兵要發射150-200發子彈,接受各種戰斗訓練,進行連-排-班各級訓練,進行火力、隊形配合訓練
完成新兵中心訓練後,進入部隊,這也就是第二層次
如果戰斗不緊張的話,一般進入補充團進行進一步訓練。主要由老資格的士官進行進一步訓練。(注意一下他們的編制就知道了,工兵營一般配屬較多的輕重武器,負責配合補充團進行訓練)
訓練的重點是小兵群突擊、滲透作戰、戰場熟悉、火力配合等
隨後進入相關部隊,由老兵帶著來
德國對士兵的訓練可以說在二戰中是最好的,看看他們的步兵往往在東線能打出1:3的交換比,即使在西線,在技術兵器不足的條件下也不差
G. 如何兩分鍾內入睡(二戰期間美國空軍訓練
如何在兩分鍾內入睡? 二戰時美國飛行員就有這種訓練!戰爭是殘酷的,它讓每一個參與其中的士兵隨時隨地都要綁緊神經,不能有一絲鬆懈。在戰爭的間隙,士兵們需要快速的放鬆精神,得到充足的休息,以便應對接下來復雜情況。顯然,在這那種極度緊張的情況下,即使是飽經戰陣考驗的老兵,也很難做到這一點,這些經歷過戰爭的士兵如果沒有進行專門的心理疏導,可能多年內都無法安然入睡。
盡量深呼吸三次,感受自己如同沒有骨頭支撐了一樣,軟綿綿的狀態。隨後就是要控制精神,這是最為重要的一步。腦子里不要去想一些白天經歷過的事情,告訴自己,什麼都不要去想,腦海里不要再呈現任何有復雜畫面的東西。如果實在不行,就退而求其次,想想一張無暇的靶子,或者是漆黑一片,也能夠起到一定的效果。做到這些就能夠安然的入睡,效果十分良好。
H. 二戰中,鄧里茲狼群戰術的訓練計劃說是什麼
在訓練人員時,鄧里茲非常注意細節。他要求全體官兵對德國潛艇的設計充滿信心,同時也要掌握在一切惡劣天氣條件下的操作能力。他用德國艦隊來扮演敵方的護航兵力,試驗其潛艇的夜間攻擊技術。結果它們很輕松地穿過一道驅逐艦的屏障,一到達距目標600碼以內的位置而未被發現。毫無疑問,鄧里茲所採取的措施實完全正確。
其實,夜間水面攻擊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就是「狼群」戰術——集結成群,以群打群。鄧里茲在敵方船隊可能的航線上橫向展開一隊潛艇,假使有一艘潛艇發現了蹤跡,就立即跟著它走,同時通知其他的潛艇集合在一起並駛往前方等候,這樣就可以在夜間對其發動有效攻擊。
「狼群」戰術無疑很有作用,同時也帶來一系列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便是指揮權的歸屬,是由海上的潛艇指揮官,還是由岸上的司令部統一下令作戰呢?鄧里茲曾試驗過這兩種方法,最後發現在裝備有精密通信網的岸上司令部中,他可以作較好的控制。
不過,鄧里茲又迅速認識到這種控制體系有一個明顯的缺點即大量的訊號從海上潛艇中發出,將使敵方的方向尋覓系統易於發現我方潛艇的位置。他准備進行這種冒險,因為他認為從岸上進行有效的控制有較大的優勢,同時他也相信英國還沒有十分有效的高頻率定向系統。
I. 為什麼二戰時期美國新兵訓練都是用實戰練習的
二戰是非常特殊的時期,隨著戰爭形勢的變化,新兵要上前線作戰,沒有戰場經驗,槍炮一響,嚇得亂跑亂叫。所以新兵訓練就採用實戰練習,最大程度的模擬戰爭模式,避免了新兵上戰場需要適應的過程,減少傷亡比例,更好更快的投入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