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心理課拒絕攀比的教學方法

心理課拒絕攀比的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27 12:23:03

⑴ 怎樣克服虛榮心盲目攀比心理班會教案

一、 教學目的:
1. 讓學生認識到上學戴首飾、搞發型、不穿校服容易形成攀比之風。
2. 讓學生理解何為攀比心理。
3. 使學生了解攀比心理帶來的危害,並告別攀比之風。
二、 教學重難點: 認識攀比,告別攀比,集中精力搞學習
三、 教學策略:運用小品、播放真實案例、小組討論、說感受等教學活動達到使學生認識攀比及告別攀比的目的。
四、 班會課選題背景:
1. 現在的高一學生正處於青春成長發育期,處於一個希望能標新立異、凸顯自我的時期,並且在心理上希望得到他人,特別是異性的關注,這是一種正常現象。但是正是基於這些原因,很多學生開始通過穿名牌衣服、戴首飾、搞發型、甚至奇裝異服來凸顯自我,引起關注。這些行為無形中很容易引起學生之間的攀比,假如不加以引導,就會形成攀比風氣,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
2. 時下,攀比現象在社會上盛行,攀比之風已吹進了菁菁校園,攀比心理在每個學生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如我校部分學生存在假日學校上課不穿校服、搞發型、戴首飾、背名牌包包等現象,這不同程度地體現了他們內心已經萌發出的攀比心理)。若學生在物質上的盲目攀比會分散精力,影響學業,甚至加重家庭經濟負擔,容易助長虛榮心及養成鋪張浪費的習慣。現在校園內攀比之風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如任其發展下去,勢必會影響學生的成長,對此我們有必要對學生進行引導。
五、 教學過程:
1. 播放體現攀比之風的視頻、圖片(學生生日宴會、穿衣打扮等),隨後請學生發表觀後感,分析視頻中人物所作所為的原因和心理,教師引導總結引出攀比心理。在這一環節通過播放視頻的方法,直觀生動地將學生引入到情景中來,貼近生活,引起學生共鳴,形成討論話題,學生討論,教師引導,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原則。(5分鍾)
2. 主持人闡述何為攀比心理。讓學生科學系統地認識攀比心理,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目的之一,同時為後面告別攀比做鋪墊。(2分鍾)
3. 自由發言,說出除了剛剛所展示情景,攀比心理還體現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衣食住行)。將話題拉進生活和同學們熟悉的事物,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攀比心理是和生活密切相關的。(3分鍾)
4. 觀看小品《那些攀比》。首先本小品由本班學生擔任演員,講述學生中各種攀比場景及其帶來的危害。學生可在排練過程中充分認識體驗攀比心理的帶來的危害;其次可通過此小品讓同學們從熟悉的人身上看到生活中熟悉的現象,更能引起學生共鳴;此環節還能起到一個活躍氣氛的作用,使課堂達到第一個高潮。(10分鍾)
5. 小組討論發表觀後感,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攀比之風的危害。此環節讓學生說說身邊是否也發生過類似於小品中的事情,讓他們從內心深處去認識攀比及其危害。最後教師結合時下熱議的,由攀比引起一些不良後果,如:助長虛榮心、鋪張浪費、分散學習精力等等,以此喚起學生告別攀比的意識,為下一環節做准備。(5分鍾)
6. 小組討論如何告別攀比,教師進行補充。此環節是為達到本節課的最主要目的「告別攀比」而設計的,布置每位同學寫出告別攀比的辦法,由組長歸納總結,比一比哪組總結得更全面、更有效,達到課堂教學第二個高潮,最後教師總結班會,鼓勵學生告別陋習,積極向上,做一個淳樸勤儉的中學生。(5-8分鍾) 7. 全班宣讀告別攀比的倡議書。通過此環節加深學生告別攀比的意識,為達到教學目的加一把力。(1-2分鍾)
六、 課後作業:寫一篇題為《告別攀比之風》的文章。使學生課後從內心再一次認識攀比心理,從而能真正地告別攀比。

⑵ 現在小孩子的攀比心理很嚴重,該如何教育孩子不要攀比

所謂的「攀比心理」,是孩子有意將自己的各方與他人展開較量,並希望超過他人的一種心態。日常生活條件方面,攀比心強的孩子會「所有東西都想要」,絕不願比旁人少擁有;容貌方面,攀比心強的孩子會很在意自己容貌的優點和缺點,非常容易驕傲或不自信。

3.「攀比心」是能夠適度利用的

孩子有一些攀比心,實際上是很常見的。家長首先要正視孩子的攀比心理,激勵孩子向好的方面發展壯大。孩子有攀比心理,表明孩子的心中有競爭意識。家長要把握孩子的這類進取心,改變孩子比吃穿.比消費的觀念,正確引導孩子在學習.才能.意志力等方面展開攀比。(參照:孩子「玩不起」!家長要該怎麼辦?)

事實上,孩子提出每一個"我也要……"都是經過審視的,這時候家長需要注意正確引導。利用好了孩子的攀比心理,也是一種資源。

⑶ 如何放下攀比心理

攀比在心理學上被界定為中性略偏陰性的心理特,即個體發現自身與參照個體發生偏差時產生負面情緒的心理過程。通常產生攀比心理的個體與被選作為參照的個體之間往往具有極大的相似性,導致自身被尊重的需要過分誇大,虛榮動機增強,甚至產生極端的心理障礙和行為。
根據產生的作用不同,攀比心理分為正性攀比和負性攀比。正性攀比指正面的積極的比較,是在理性意識驅使下的正當競爭,往往能夠引發個體積極的競爭慾望,產生克服困難的動力。負性攀比指那些消極的、伴隨有情緒性心理障礙的比較,會使個體陷入思維的死角,產生巨大的精神壓力和極端的自我肯定或者否定。負性攀比最大的問題在於缺乏對自己和周圍環境的理性分析,只是一味地沉溺於攀比中無法自拔,對人對己都很不利。
自我調節是指個體通過將自己對行為的計劃和預期與行為的現實成果加以對比和評價,從而調節自身行為的過程。跨考教育專家指出攀比心理的主動引導與規避,主要通過合理的自我調節實現負性攀比到正性攀比的轉化,從而幫助考研人建立正確的比較觀念,擺脫壓力的束縛,找到前進的動力,具體的方法包括:
1.通過自我暗示,增強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自我暗示又稱自我肯定,是指通過對個體預期目標積極的敘述,實現頭腦中堅定而持久的積極認知,擺脫陳舊的、否定性的消極思維模式。自我暗示是一種強有力的心理調節技巧,可以在短時間內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和心理預期,增強個體的心理承受能力。具體表現為帶有鼓勵性質的語言、符號以及動作。比如,當看到別人比自己好時,在心中默念「其實我也很好」之類的語句,久而久之,盲目比較的習慣就會有所改善。
2.盡可能地縱向比較,減少盲目地橫向比較 比較分為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縱向比較是指個體和自己的昨天比較,找到長期的發展變化,以進步的心態鼓勵自己,從而建立希望體系,幫助個體樹立堅定的信心。橫向比較是指個體與周圍其他人的比較,有助於找到自己的不足,以便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但是由於競爭的日益激烈,人們往往會陷入橫向比較的誤區,忽略了縱向比較。縱向比較會讓考生有更清醒的自我認識,有利於考生在考試中發揮出真實水平。 3.增強自身實力,克服負性攀比 自信心是建立在強大的學習實力基礎之上的,負性攀比的產生往往是因為個體自身的實力與期望值達不到均衡水平,導致自信心的缺失,從而產生抱怨、憎恨等情緒。

⑷ 如何才能杜絕孩子的攀比心怎樣才能教育出一個好孩子

家長想要杜絕孩子的攀比心,一定要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家庭當中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最長,稱得上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家長總喜歡拿別人家的孩子跟自己家的孩子作比較,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變得非常喜歡攀比。家長不要讓孩子從小就學會嫉妒,否則的話孩子會變得越來越虛榮。即便孩子考得不好,家長一定要控制住自己,改掉自己身上的一些不好的習慣。有一個好的榜樣,孩子必定會朝著一個好的方向去發展。

總的來說孩子有攀比心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家長也不要把事情想的太過於嚴重了。家長可能覺得孩子在小的時候就覺得生活不如別人,長大之後會非常的自卑。孩子想的都非常單純,只要孩子被家長好好的引導,肯定能夠改掉身上的一些壞毛病。

⑸ 拒絕攀比從小做起,應當怎麼幫助孩子避開這種心理

拒絕攀比從小做起,應當多溝通引導幫助孩子避開這種心理。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一般都比較好勝,自我意識比較強,不願意輸。他們喜歡什麼都比別人強,比別人高,玩具比別人多。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都在增長,這種比較就是階段性成長的表現。家長遇到這種情況,不要太認真。他們要保持冷靜,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簽。

3.自信心和安全感較低的孩子,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為了不讓孩子陷入這種攀比的陷阱,無論父母是否能滿足孩子的需求,都應該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所追求的身份。不僅僅是物質上的,還要有足夠的吸引力去吸引別人,這就需要家長在平時的教育中鼓勵和表揚孩子。在比較的過程中,比較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是很常見的,會讓人覺得特別自尊,覺得特別不開心。日常要教育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要善於發現和確定自己的長處,尊重別人的短處。以上就是對拒絕攀比從小做起,應當怎麼幫助孩子避開這種心理這個問題的解答。

⑹ 拒絕攀比,從小做起,要如何幫助孩子預防這種心理

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攀比心理對於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壞的,所以說我們要盡可能的從小幫助孩子預防攀比心理,這會非常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因此我們知道攀比對於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說為了幫助孩子預防攀比心理,我們要防止過度的溺愛孩子,並且要給孩子做榜樣,自己不去跟其他人在物質上進行攀比,並且對養成攀比心理的孩子進行適當的引導,不應該進行打罵,就能幫助孩子進行走出攀比心理的誤區。

⑺ 如何克服攀比心理

物質攀比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不妨從兩個角度看。

第一、價值觀

孩子們攀比心理必然緣自大人,而大人的攀比則很大程度上與社會潮流有關。想像中國的五十年代,大家曾經以貧下中農為榮,就明白現在的商品社會的商業文化中的拜金意識對大眾的左右了。所以,要做到讓孩子沒有攀比心理,必須建立他們獨立的價值觀。比如:物質僅僅是滿足生活的需要,物質的優越在精神優越面前是不足掛齒的,每個人應該以自我完善、自我進步為追求。校園里,最受歡迎的孩子,不是最富有的,而是個性完整、有所追求、與人為善的孩子。當然,價值觀傳遞的前提,就是我們自己就要有一個明確而堅定的價值觀。

第二、自尊心

自尊心和虛榮心有很多微妙的關系,沒有自尊就沒有虛榮,沒有自卑,就不必虛榮。如果自尊心不恰當的建立在比別人優越的追求上,自然就會攀比,如果自尊心建立在自我認同和自我提升上,人就不在乎和別人比起來怎麼樣。真正的高貴不是比別人優越,而是由於過去的自己。

「不僅是虛榮」

有沒有去過東北?那裡的下崗職工可以穿一萬塊錢的衣服,不是有家底,是借錢也要打扮的風氣;還記得幾年前的春節晚會上的「有事您說話」嗎?不是不怕受罪,是更怕自己沒有別人看得上的地方;聽說過女大學生為了高消費而賣身嗎?不是天生下作,是周圍的人都笑貧不笑娼。

2006年端午節前夕,為擔心衣著破舊的母親被外人看到後恥笑,某大學一名大學生日前竟將從河北來探望自己的母親攔在校門口,母親帶來的一籃粽子也讓她原封不動地帶回去,最後,這位母親不得不含淚離開。

親眼見到整個事情全過程的一位數學老師說,他教這名大學生的課。該男生老家在河北農村,學習成績不錯,是學校的貧困生,平時自尊心極強,也很少和同學有交流。當天他發現這名學生正在校門口攔著一位50多歲的農村婦女,兩人在爭論,於是他就站在男學生的背後,聽了一會兒才知道這位婦女是男生的母親。因為兒子春節沒有回家,母親就從數千里外的老家來看兒子。端午節快到了,她還拎了一籃子粽子。母親的到來讓這名大學生感到不快,並且還十分震怒,他覺得衣著破舊的母親會使自己「丟臉」,被同學們看到後笑話,於是堅決不讓母親進校園。經過十多分鍾的僵持,在兒子的一再催促下,這位母親含淚掉頭離去。母親還反復小心地問兒子:要不要把粽子留下來吃?但兒子嘴中嘟囔一句:你快走吧,誰還吃這個東西?

後來老師追上了這位邊走邊抹淚的母親,想勸她進學校去看看。這位母親看到有人追上來,趕忙將眼淚抹掉,連聲說「沒事沒事」,再三謝絕老師的好意。「回家還有很多農活要忙」,說完就急匆匆離去了。

自尊的人有自己的價值觀和道德標准,以及自我發展的樂趣和信心。所以,能夠自得其樂,不輕易的羨慕別人,不非要和別人一樣,不去無謂的追風。自尊的人雖然也需要別人的認可,但是不會刻意的逢迎別人。能做到「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只能是自尊者。

虛榮則完全不同。虛榮的人太在意別人的看法,生怕別人瞧不起自己,生怕別人不認同自己。對於虛榮的人,假如別人鄙視他,他就受到極大的壓抑,於是不惜代價的創造條件讓別人看得起自己。殊不知,對於明智的人來講,他這樣做恰恰暴露了他內心的虛弱和自卑。故事中的大學生即屬此列。

虛榮的人很難坦盪。他們不時需要遮掩虛空,硬撐面子,這往往要付出代價,有時候需要很大的代價,而一旦露餡兒,就會遭到讓人無地自容的嘲笑。虛榮的人喜歡顯耀,但是這種顯耀在明眼人看來是十分可笑的。

虛榮的人往往尚空談、好攀比、不務實,這樣無形之中就為自己的發展設置了障礙,因為許多「沒面子」的事是必需的,虛榮的領導往往擺架子,殊不知這樣反而降低了威信;虛榮的創業人愛擺排場,殊不知這正是創業的大忌。包裝、造勢有時候也是需要的,問題是,虛榮的人大大超過了「需要」的限度,他們付出了太多沒有必要付出的甚至是承受不起的「成本」。

毋庸諱言,當今社會有其明顯的功利和浮躁,浮躁讓人淺薄,功利使人虛榮。但是,時代在增加克服虛榮的難度的同時,也增加了不虛榮的可貴。如果誰有更多的自尊、更少的虛榮,他就會格外的與眾不同,他就具有了與眾不同的力量和魅力,這是上帝對那些有智慧和有修為的人的必然獎賞。

⑻ 如何消除學生的攀比心理,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我認為正確的方法是加以引導。攀比本身是個中性詞,但它確實存在兩面性。攀的正確就是積極地,反之就是消極的。
中學是人生世界觀形成的階段,我們要培養學生的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他們分別是非的能力。老師和家長循循善誘,在生活學習中慢慢培養,及時引導、糾正發生在孩子身上的問題。培養、教會他們認識世界和認知事物的能力和方法。即受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攀比:是一個發現與追求的過程,選對了目標和方向,我們要鼓了的。
建議您從改變自己開始,在生活中,溫和冷靜,情緒有所克制,與人為善,不與人爭的人精神生活更為健康。自由樂觀開朗的性格比消極、悲觀,狹隘的性格更有利於精神健康。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資源揚長避短,制定個人的理想,願望與奮斗目標,經過努力促其實現,成功的機率越大,維持精神健康也會有較大的把握。建議您多到戶外運動,多與朋友交流,多與外界接觸,讓自己的生活多些陽光,心胸開朗豁達些。

⑼ 克服攀比心理的方法

攀比心理需要孩子與家長共同努力才能克服。攀比心理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比較,除非世界上只剩了一個人。那麼在這個攀比的過程中間常見的是拿自己的短處跟別人的長處去比較,這樣的話就會讓人覺得特別的沒有自尊,特別的心情不愉快。另外孩子的這種攀比的心理有的時候可能源自大人,所以我們大人在言傳身教的過程中間,你所表現的一些東西有的時候是會傳遞給孩子的。大人的這種攀比在很大的程度上跟我們自己的所追求的個性、社會的風氣也有關系。所以家長需要反思自己平時的言行,並進行相應的調整。另外就是要跟孩子進行一些耐心的溝通,並進行適當的引導。最好的引導其實就是家長在行為上、言行上所體現出來的你們的所追求的一種價值觀。所以這個其實是家長需要一些學習,需要一些反思。那你們在行為上做好,其實對孩子就是一個很好的示範的作用。

⑽ 如何引導孩子消除攀比心態

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孩子會和別的孩子互相的攀比炫富,而炫富的內容,一般就是家中住所環境、汽車品牌、衣服、玩具,各種他覺得驕傲的東西。然而核心只有一個,那就是「比」!那麼是誰教會了他們比呢?對於大人來說這種孩子之間的攀比覺得毫不在意只是會感到既無奈又不解!我們經常說到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造成孩子的這種心理的罪魁禍首就是你們。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當著孩子面前肆無忌憚地說貧比富時,或許家長覺得說這些沒有什麼奇怪的,但是不能分辨是非的孩子很快就學會了。如「媽媽說這樣最漂亮」,「爸爸說有錢人開賓士」等。孩子們就會簡單地重復成人的話,模仿成人的語氣去評價自我和他人。「幼兒園里的小朋友有那種玩具,我也要買」,估計不少家長曾面對孩子類似的要求。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如何去淡化孩子的貧富意識呢?
1、貧富意識對孩子的壞處
一些家境較好的孩子,因為他們的貧富意識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以為是,因為年齡的問題,他們不太懂得如何去珍惜和保護身邊的人和事物,更會在同學朋友之間經常出現攀比和炫富的心理行為,這無疑對孩子的金錢觀和價值觀形成會造成負面影響,不利於他的成長發育。
另一方面,那些物質條件較差的孩子,他們由於很多方面都沒有其他孩子的條件那麼優越,所以難免會產生自卑心理,這會使孩子的性格形成和心理健康都受到不良影響。
2、如何淡化孩子的貧富意識
首先應該從家長方面入手,淡化孩子的貧富意識,所有的父母自己寧可吃的差一點也要讓孩子過好一點的物質生活,所以孩子平時想要什麼,家長都會盡力滿足,甚至孩子沒要求要的東西,家長也會主動送給孩子,家長的這一行為無疑會助長了孩子的強烈貧富意識。
還有一些家長覺的要讓孩子到貴族學校讀書,覺的貴族的就一定好,覺的自己的孩子將來就一定會飛黃騰達,但是家長這樣的行為反而會使得孩子的貧富意識變得更加明顯,讓孩子到普通學校和其他小孩子一起生活學習,對於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反而有幫助。
此外,那些家裡經濟條件差的,家長應該教會孩子不要養成攀比心理,引導孩子努力學習奮斗,用自己的雙手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而不要因為先天因素和家庭條件差就倍感自卑。
3、怎樣樹立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家長要淡化孩子的貧富意識,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家長要了解孩子的需求,孩子要求買的東西,要先衡量物品的性價比以及是否有購買的必要性。如果確實對學習成長有幫助,那麼就可以考慮買給孩子,而且要教會孩子如何保護和珍惜所得到的物品。
其次,教會孩子如何理財,讓孩子有自己的零花錢,家長引導孩子如何去存錢和花錢,這樣可以讓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而且也可以從小鍛煉孩子的理財意識。
此外,貧窮的孩子不要去攀比他人,富裕的孩子不要去炫富他人,家長在這一點上必須教育好孩子,這也是教會孩子尊重自己和他人的重要方法。

與心理課拒絕攀比的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踝骨軟化鍛煉方法 瀏覽:421
如何活到極致的方法 瀏覽:598
平面圖鋼筋計算方法 瀏覽:673
用什麼方法給小孩做棉褲 瀏覽:596
鰱魚怎麼做才好吃簡單的方法火鍋 瀏覽:638
和田籽料二上色的鑒別方法 瀏覽:715
聖荷納米霜使用方法 瀏覽:168
貨車多利卡打不著火解決方法 瀏覽:395
韓束緊致水分面膜使用方法 瀏覽:112
摩托車前叉連接方法 瀏覽:427
交流和直接的電流計算方法 瀏覽:465
龜田鍛煉身體的方法 瀏覽:766
曾仕強怎麼使自己開悟的方法 瀏覽:252
大拇指甲溝炎治療方法 瀏覽:911
高中數學解題方法技巧匯總 瀏覽:330
u盤擴展內存方法手機 瀏覽:37
除蟎包的最佳方法 瀏覽:24
瓷磚魚池漏水最簡單的補漏方法 瀏覽:16
智能化方法如何幫助開發軟體 瀏覽:361
卷閘門的開關安裝方法 瀏覽: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