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鍛煉身體的各種方法
良好的身體素質是武警官兵完成處置突發事件和執勤任務的基礎。身體素質訓練的內容主要有力量、速度、耐力、柔韌性等。
一、力量訓練
力量是一切運動的源泉,是指以*肌肉收縮克服和對抗內外阻力的能力,它由兩種因素組成:1.完成動作時肌肉群收縮的合力,例如直拳擊打,除上臂的肱肌、肱二頭肌外,肩帶肌肉亦參與工作,這些肌肉參與直拳運動,形成合力擊打目標;2.肌肉收縮的協調能力。當主動肌工作時,其它協調肌配合,例如橫踢目標時,大腿前面的股四頭肌用力,大腿後側肌肉則放鬆配合,否則沒有力量。肌肉力量按部位分為上肢力量、腰腹部力量、下肢力量;按肌肉的收縮形成,肌肉的力量可分為動力性力量與靜力性力量,而動力性力量可再分為重量性力量和速度性力量。一般而言,武警擒敵術通常為動力性力量。按運動項目對力量素質的不同要求,也可把力量素質分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三種。
力量訓練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一是徒手練習,例如拳法中的空擊練習、發展腿部力量的蛙跳、30米跑、中長跑等;二是利用力量訓練器材練習。所說訓練器材,是指專門用來發展力量素質的器材,如綜合練習器,可以使人在坐、卧、站等各種不同姿勢下發展運動員所需要的肌肉群力量。
發展力量訓練的方法:
1.負重抗阻練習。這種練習是依*負荷重量和練習的重復次數來發展力量素質,如推舉杠鈴等。
2.對抗性練習,是雙方以短暫的靜力作用發展力量素質,如雙人頂、推、拉,負重下蹲等。
3.克服彈性物體的練習。是依*彈性物體變形而產生的阻力發展力量素質,如用拉力器、拉橡皮筋等。
4.使用力量訓練器練習,可以使身體處在各種不同姿勢下進行練習。
5.克服外部環境阻力的練習,即克服自然環境,發展力量素質,如在沙地、草地、雪地跑或跳等。
6.克服自身體重的練習,如杠端臂屈伸、引體向上、仰卧起坐、推倒立、縱跳等。
大家在發展力量訓練中應把握幾個問題:1.要有針對性:一是注意專項特點,二是注意准確的發展部位。例如在發展某肌群力量練習時,一定要將阻力施加於該肌群。2.系統安排。力量訓練增強得快,停止訓練後消退也快,例如力量訓練20周,每天練習,力量增長為100%,以後完全不練,30周後完全消退。3.局部力量與整體力量要結合,要科學安排和調整運動負荷;力量訓練要與其它非力量訓練或放鬆練習交替進行,以增強肌肉的彈性;力量訓練要合理安排,通常每周不超過3次。另外力量訓練不宜在疲勞時進行,否則就不是發展力量而是發展耐力了。
二、速度訓練
速度,是指人體快速運動的能力。武警擒敵術訓練是一項全身性的復雜運動,為了擊中目標或避開對手的擊打,就必須具有迅速完成各種動作的速度,這也是在實戰中能否擊敗對手的重要條件。
(一)速度訓練的主要內容
1.位移速度。即動作中突然改變方向的能力,包括平衡和對慣性的控制。如步法、身法的移動等。
2.肌肉速度。即以正確快速的動作克敵制勝的能力,主要是肌肉收縮的速度。
3.心靈速度。即用靈活敏捷的思維,思考如何挫敗對手,反擊對手。
4.動作速度。由正確的狀態,正確的姿勢,以技術動作攻擊。
5.視覺速度。它是指眼睛能否在對手運動或靜止時迅速地發現其破綻。
(二)具體訓練方法
1.練習30米跑:身體素質訓練採用30米速度跑就可以了。這樣的距離,能發揮速度,提高下肢力量,還能提高協調性。在跑步過程中改變條件,還能培養受訓者精神集中能力和應變能力。包括以下內容:30米快速跑、30米變向跑、30米加速跑、30米側向跑。
2.練習反應速度:一方進攻,一方防守。要求防守者在對手進攻之前發現其動作,並准確做出防守動作。
3.快速跳繩(半分鍾跳繩,計次數):一是雙腳跳一次,繩繞一周;二是雙腳跳一次,繩繞兩周。
4.打靶練習:一是按照預定的順序,擊打拳靶、腿靶,評定完成規定動作數量所需的時間;二是規定30秒時間,按預定順序反復擊打拳靶、腿靶。
5.負重練習:如馬步推磚、戴重拳套和腿系沙袋空擊或擊打吊袋等。
大家在速度訓練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訓練動作,採用的動作是受訓者已熟練掌握的正確動作;2.擊打動作練習持續時間一般不應超過20秒;3.專門性的動作速度練習應與實戰對抗動作相一致;4.訓練時要掌握好練習的間歇時間。
三、耐力訓練
耐力是身體素質的基礎,是證明人體能否持久活動的能力。例如在擒敵術實戰對抗訓練中,一名技術超群、速度快、擁有良好戰術思想的戰士,在第一和第二回合中可以輕而易舉地在得分上領先於對手,但在第三回合中,僅僅因為耐力不足,攻守僵化、呆板,動作遲緩,甚至會出現由勝到敗的局面。所以加強耐力訓練,練就充沛的體力,是正常發揮技術和戰術水平的重要保證。
(一)耐力訓練的一般內容:耐力在擒敵術中可分為兩種,一是力量耐力,二是速度耐力。它表現為在較短的實戰時間內,能保持有一定的力量、速度,且有一定的密度和強度。
(二)耐力訓練的一般方法
1.擊打沙袋。在充分做好准備活動之後,要保持一定速度和力量,連續做5組以上擊打。每組為3分鍾。
2.變速跑。3000米至10000米距離中,快跑50米,慢跑50米。
3.勻速跑。心率控制在每分鍾150次左右,負荷時間保持在30分鍾以上。
4.五公里越野跑。跑步時,要經常變換步幅和節奏(不停地改變步幅,可使不同的肌肉纖維受到鍛煉)。
5.跳繩。跳繩3分鍾,休息1分鍾,再進行下一組的練習。每次訓練做3組即可。當受訓者覺得適應此運動量時,可去掉中間的休息時間,連續跳30分鍾。
6.空擊。3分鍾為一組,做3至5組。
7.實戰。與不同對手進行車輪戰練習。
大家在耐力訓練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要安排好練習的數量、強度、重復次數、間歇時間和休息方式;
2.要針對實戰對抗的特點和受訓者的身體素質,盡可能進行專項耐力訓練;
3.要注意鍛煉和培養受訓者吃苦耐勞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
四、柔韌訓練
(一)柔韌訓練的目的:通過柔韌訓練,可以增強韌帶和肌肉的伸展能力,加大關節活動范圍,增強身體的柔韌性。良好的柔韌性是正確掌握動作要領和達到動作要求的重要條件。
(二)柔韌訓練的分類:根據人體的部位分,主要有上肢的柔韌訓練和下肢的柔韌訓練。
(三)訓練方法
1.豎*:受訓者兩腿伸直,前後分開下壓,上身直立,手可扶地。
2.橫*:受訓者兩腿伸直,左右分開下壓,上身直立,手可扶物或人。
3.半劈*:受訓者一腿伸直,腿後側著地,另一腿屈膝,腳跟貼臀部,腿內側著地,兩腿盡量分開,側身下壓,臀部著地;上體可做前俯後仰的壓振動作。兩腿屈伸交替互換,反復進行練習。
4.壓腿:分正壓腿和側壓腿。受訓者一腿支撐,另一腿的腳後跟放在與腰或胸同高的物體上。正壓腿時,腳尖勾起,上體向前下做壓振動作;側壓腿時,腳尖內扣,支撐腿的腳尖外擺,身體外轉,上體向側下做壓振動作。壓振時,上體及兩腿挺直。
5.正踢腿:受訓者上體挺直,兩臂左右分開伸直,手成拳;腿挺直,勾腳尖向上猛踢,左右腿交替上踢。
6.兩人配合練習:
(1)坐地壓髖:受訓者面對面坐下,兩腿伸直,左右盡量分開,腳跟*腳跟,手拉手;一方上體向後倒地時,肩背部著地,另一方上體前俯;然後前俯者將對方拉起,自己肩背部著地,對方上體前俯;反復進行練習。(2)站立側擺腿:受訓者面對面站立,兩手互搭肩,其中一人起一條腿向左(右)側上方反復擺動,腳尖指向體前。兩人交換進行練習。
(3)站立壓腿:分正壓腿和側壓腿。受訓者面對面站立,其中一人將一條腿放在對方肩上,正壓腿時,腳尖勾起,另一人兩手抱其膝關節後撤並下壓。二人交換進行練習。
在此訓練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持之以恆,循序漸進,嚴禁強制硬壓;
2.壓腿、壓髖前要充分做好准備活動,提高肌肉溫度,避免肌肉、韌帶拉傷;
3.柔韌性訓練要適度,要注意全面協調發展,防止過分發展柔韌性,引起關節和韌帶變形。
望採納。。。
❷ 如何鍛煉腰部力量
腰部肌肉練習方法
l.直腿硬拉
初始姿式:雙腳開立,與肩同寬或稍窄,直腿體前屈,兩手握住地面上的杠鈴桿,握距稍寬於肩。
動作近程:雙手緊握杠鈴,腰背用力將其直臂拉起,至上體完全挺直,然後再沿原路慢慢返回,重復進行。
動作作用:此動作能使全身的大部分肌肉、肌腱、骨骼及關節等都受到較大的刺激,特別是突出鍛煉腰背部肌肉及大腿股二頭肌、臀大肌等。
動作要點:直腿硬拉要求不彎腿,腰部要挺直,不要弓腰。由於通常硬拉重量較大,所以初忌猛向上拉起,以防傷腰。
2.山羊挺身
初始姿式:俯卧在山羊挺身架或跳箱上,上體自然下垂,雙腳固定在架上或由他人壓住,雙手抱頭。
動作過程:收縮腰背肌肉,使上體內上弓起,至頂點略停片刻,再緩慢沿原路返回,重復。
動作作用:主要鍛煉背長肌和背短肌,對臀大肌及大腿後群肌肉亦有較好的刺激作用。
動作要點:動作速度要均勻不可猛起猛落,向上弓身時要盡量收緊腰背部肌肉,有力量時 雙手抱頭,無力量時可雙手背後放在腰上。
腰部柔韌性的練習方法
(1)前俯腰:主要用來練習腰部向前運動的能力和柔韌性具體方法:並步站立兩腿挺膝夾緊兩手十指交*兩臀伸直上舉手心向上。然後上體亢腰前俯兩手心盡量向下貼緊地面兩膝挺直,髖關節屈緊,腰背部充分伸展。兩手鬆引用雙手從腳兩側屈肘抱緊腳後跟,使胸部貼緊雙腿,充分伸展腰背部。持續一定時間後再放鬆起立。還可以在雙手觸地時向左右側轉腰,用兩手心觸及兩腳外側的地面,增大腰部伸展時左右轉動的柔韌性。
動作要點:兩腿挺膝直立,挺胸塌腰,充分伸展腰背部,胸部與雙腿貼緊。
(2)後甩腰:主要用來練習腰部向後運動的柔韌性。具體方法:並步站立,練習時一腿支撐,另一腿向後上直腿
擺動,同時,兩臂伸直,隨l體向後屈做向後的擺振動作,使腰背部被充分壓緊,腰椎前面充分伸展:
動作要點:後擺腿和上體後屈振擺同時進行;支撐腿,膝伸直.頭部和雙臂體後屈做協調性後擺助力動作,
(3)腰旋轉:主要用來練習腰部的左右旋轉幅度。具體打法;兩腳左右開立略寬於肩,兩臂自然垂於休側以髖關節為
軸體前俯,然後以腰為軸,使上體自前向右、向上再向左,回到的做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同時,雙臂隨上體做順
時針或逆時針的環繞動作,以增加腰部旋轉的幅度和力度、
動作要點:盡量增大繞環幅度,速度由慢到快,使腰椎關節完全得到活動、伸展。
腰部練習
一、腰法與發力的關系
將腰部轉動產生的力量加以利用,就可產生擊拳踢腿的爆發力。以直拳為例,當腳蹬地產生的反作用力沿踝、膝關節傳遞至髖關節時,髖關節的轉動使力在髖關節處做了一次平面迴旋加速,配合腰不肌肉的協調運動,使其得到再次加速,傳至上體時,腰背肌肉的力量與其會合並傳送到肩部,肩關節的抖動,肘關節的伸展,腕力的發出,使直拳威力達到極至。掌握了腰髖關節用力的技巧,則上體之力與腿部力量合二為一,成為一個整體,而忽視或不明腰的作用,則只能是局部之力,零散之力。李小龍曾說:「以腰為樞紐,快速地轉腰,使肩與臂先手而出,要的扭轉系學習出拳之基礎練習。」拳諺雲:「力由腰發多根基,貫入兩肋四肢軀,發到手足成一點,丹田叫力山也移」,也是對發力的形象描述。腰法與踢腿發力有什麼關系呢?李小龍說「腰馬合一」是什麼意思?馬者,馬步,雙腿也。就是降腰力與雙腿之力結合起來。沒有威力的踢擊,盡管動作很快,但往往被擊中對手時的反作用力所頂倒。而掌握了將腰腿從地面獲得的反作用力傳至腰部,腰部傳至大腿,再由大腿傳至攻擊部位,節節貫通如流水般,此時踢力直透對方,即使踢中數百斤重的人或物體,攻擊者都不會自倒,因為腰力與支撐腿維持、調整好自身重心,故穩如磐石。
二、腰力的作用原理
太極拳諺雲「生命源頭在腰間」,「其根在足,發之於腿,主宰與腰,形於手指」。如果仔細觀察狗的動作,你照它臀部踢上一腳,它會立即轉身反擊。而一個人的動作與其相比則笨拙的多,許多人轉跨轉腰時,腰背部就像束了一條寬皮帶,僵硬、平板,沒有扭擰、轉策、翻滾的靈活。腰部又是人體眾多器官所在地,鍛煉了腰部,就鍛煉了這些內部器官,就能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從解剖學來看,其前有丹田(臍下三寸氣海穴,也稱前心),後有命門(兩腎之間,也稱後心)。周身之氣皆發於丹田,又皆收於丹田,「氣沉丹田,上虛下實,中氣存於中,虛靈含於內,內走五臟百骸,外行肌膚皮毛」,運行周身,達四梢。發力時,松緊轉換的關鍵在於腰腎,腰腎轉換的樞紐則在於命門穴。運動時,以命門穴為原動力,帶動胸肌松沉,變幻虛實松緊,只有這樣,才能周身發力。腰是運動之樞紐,拳論曰:「訣竅以兩腰之中,兩腎之間命門,為上下體之關鍵樞紐。」拳腳發力時,通過腰部來維持和調整重心,使動作既輕靈又穩健。「有不得機不得勢者,身便散亂。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不得機不得勢,必是手動而腰腿不動,所以腰力的發出必須做到虛靈頂勁,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屈膝松胯,氣沉丹田,使軀干正直,立身中正,上下一線。只有尾閭?
姓��拍萇窆帷⒅С虐嗣妗U��兄�謚匭奈榷ǎ�蓯咕⒘νü��嶙��嶙⒂謁納搖?
三、腰法與摔法的關系
摔法與腰法有關,只是由於動作幅度較小而常人難識其中奧妙。摔技有一種典型練法——滑車練習,它是通過手的牽拉與上步,練習腰的旋轉,體會抽、擰、頂、翻、撬諸勁的變化。借杠桿力,使對手失去重心。如腰不靈活,則摔只是蠻力硬扯,吃力而沒有效果。
四、腰法與實戰
拳諺雲「一打身法二打閃」,又說「身法為變化之本」。身法就是以腰為軸作出的變化,以腰為軸,在旋轉中吞吐閃展,如同飛機在空中可作立體的變化,如老虎、豹子都是腰部的收縮產生高速的一撲。腰法若練之精熟,則腰部如同安裝了軸承一般,可自如的向任意角度變化。這種運動有什麼實戰意義?即「身體的搖擺不定,當可令對方更不容易攻擊,也可是自己,尤其是近身發力更具威力。它的高明處在於,雙手放開,隨時可予對方一打擊,並增強自己的守勢,對方一旦暴露空門,必可使自己有絕佳之可乘之機會」。(李小龍語)腰法的這種復合變化就是在避開對方攻擊的同時近身擊敵。正確的攻防技術,如同鞭炮,而腰法則如一掛鞭炮中的導線,引爆連貫的技術動作。腰法實戰應用最典型的例子是醉拳,看似東歪西倒,實則每一動作都有它的目的,在看似不經意的運動中巧妙的避開對方的攻擊,見隙反擊,實為腰法、身法變化應用的典範。
五、腰法練習
既然腰法如此重要,那麼,練腰、用腰的方法有哪些?下面介紹一些示例。
1、轉腰。開步站立,身體前俯,從前向左向後回環,兩臂隨身擺動上動不停。再從後向右回環轉腰,左手隨腰的轉動從右側鄉下扳握右腳踝,身體下俯,左耳盡力貼於右小腿外側,右手順勢五指撮攏成勾手在身後反臂上舉,略停片刻。左手鬆開右腿,身體開始向右、向後、向左回環轉腰,右手去扳握左腳踝,左手成勾手反臂上舉。如此左右回環轉腰。
2、下俯腰。並步站立,兩臂伸直上舉,兩手手心朝上五指交叉握住,然後身體前屈,兩手在腳尖前貼地。兩手鬆開向後抄抱,握住小腿下方,使面部緊貼脛骨前面。身體直起還原,兩手再直臂上舉交握,做第二次。
3、側俯腰。並部站立,兩臂伸直上舉,兩手手心朝上五指交叉握住,下肢不動,上身做轉向左腿外側俯下,兩手在腳外側貼地。身體直起恢復原狀,下肢不動,上身右轉向右腿外側俯下,如此左右輪換。
4、下腰。開步站,兩手由身前直臂上舉,手心朝上,抬頭,背對牆壁,漫漫扶牆向下彎,到自己感到腰部不能再彎為止,堅持一會起身再做。
5、甩腰。開步站立,兩手由身前直臂上舉,手心朝上,抬頭,眼看兩手以腰關節為軸使身體向前、向後甩動。練習時,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決定練習次數,以防受傷。
6、握棍轉腰。用一根直棍扛在肩上,可以很方便地練腰。從照片可以看到李小龍持棍轉腰的動作,這里介紹幾種練習方法。
(1) 水平回轉。兩腿開立,雙手持棍置於肩上,向左盡力轉腰,稍停,再向右方水平轉動,藉以體會出拳時肩腰配合轉動的技術要領。
(2) 前斜下點棍。由雙手水平握棍動作起,身體前俯,右手握棍向左腳面方向轉動,起身後恢復直立姿勢,再做象右腳面轉點動作。
(3) 斜後方轉棍。由雙手持棍動作起,身體右後轉,至極限時,棍向左腳跟方向下點,使腰肋肌力得到鍛煉。稍停,恢復水平持棍動作,再做向左後轉,向右腳跟方向斜點動作。
(4) 體側劃弧。雙手水平持棍站立,左手使棍在一側劃小圓,稍停,再做右手在右側劃圓的動作。
說明:雙肩扛棍運動,很容易體會腰的轉動。如果將棍之兩端附上杠鈴片等重物,就可以起到練腰力的作用。做上述練習,水平旋轉,體會拳法直線發力。體側劃弧,可體會螺旋向上的鑽透發力,配合腰部功力練習,就可直接應用於實戰。
7、腰部功力練習。腰部不僅要有柔韌性,而且要有力量,這樣腰就向彈簧一樣有爆發力。練腰時,可用皮條、彈簧、滑輪等輔助器具。經過全面練習,具有功力的腰部,結合正確的發力技術,就可形成強勁威猛的攻擊力。
❸ 怎樣練武術步法里的身法,拳法,步法
身法是武術中比較難的,需要長時間練習,或者是專業的老師教。一般練習樁功來鍛煉其身法。
拳法相對簡單,就是你打拳的位置,速度,力量,還有拳出去的規范性~!
步法武術的基礎訓練動作,正規武術有五個基本步形。仆步,弓步,馬步,歇步,虛步!另外還有 四六步 ,高虛步,獨立步!
打法 你練習的拳術動作節奏,
想練好還是要長期艱苦鍛煉,有老師指導!!
❹ 訓練身體素質的方式(知道軍隊的更好,例如俯卧撐)
開始時用5-10分鍾有氧熱身,最後用5-10分鍾拉伸放鬆,中間是40-50分鍾的力量訓練。力量訓練主要有:1)背部:引體向上(頸前下拉);2)胸部:平板卧推(坐姿推胸);3)腿部:杠鈴深蹲(史密斯蹲);4)肩部:杠鈴推舉(啞鈴推舉);5)臂部:杠鈴彎舉(啞鈴彎舉);6)腹部:仰卧起坐(仰卧舉腿)。 訓練備註:訓練一周3次,隔天進行,每次1小時左右,練全身,每個部位一個動作,括弧里的動作備用,一個動作3組,每組8-12次,動作與動作之間間隔2分鍾,組與組之間間隔30-60秒,用力時呼氣,放鬆時吸氣,動作要穩要慢。必須用逐漸增加重量來使肌肉的適應力增大,從而對訓練產生反應。使用自由調節重量的器械進行訓練。這可以使肌肉對器械產生的反抗力起到更好的反應。因為它可以使更多的肌肉都能參與到運動中去。做動作時,無論是舉起還是放下,都要控制好動作,這樣就可以集中用力,避免借力。飲食方面:少吃多餐,適量多攝入蛋,奶,肉。每日食譜為:適度的蛋白質、較少的脂肪、高含量的碳水化合物。3種主要營養素的比例應為25∶20∶55左右。饅頭、面條、米飯等主食及山芋、燕麥、土豆等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非常高,可作為首選。蛋白質是肌肉增長最重要的營養源,健美訓練者蛋白質的攝人應以非脂或低脂食品為主,如脫脂牛奶、蛋清、魚、去皮家禽、牛排等。睡眠方面:每天晚上最好睡足8小時,中午若有時間可再午睡30分鍾。對了,訓練時間盡量安排在下午至傍晚時段,因為人體在此時段體力和柔韌性都處最佳狀態。最後祝您早日健身成功!增大肌肉塊的14大秘訣:大重量、低次數、多組數、長位移、慢速度、高密度、念動一致、頂峰收縮、持續緊張、組間放鬆、多練大肌群、訓練後進食蛋白質、休息48小時、寧輕勿假。1. 大重量、低次數:健美理論中用RM表示某個負荷量能連續做的最高重復次數。比如,練習者對一個重量只能連續舉起5次,則該重量就是5RM。研究表明:1-5RM的負荷訓練能使肌肉增粗,發展力量和速度;6-10RM的負荷訓練能使肌肉粗大,力量速度提高,但耐力增長不明顯;10-15RM的負荷訓練肌纖維增粗不明顯,但力量、速度、耐力均有長進;30RM的負荷訓練肌肉內毛細血管增多,耐久力提高,但力量、速度提高不明顯。可見,5-10RM的負荷重量適用於增大肌肉體積的健美訓練。 2. 多組數:什麼時候想起來要鍛煉了,就做上2~3組,這其實是浪費時間,根本不能長肌肉。必須專門抽出60~90分鍾的時間集中鍛煉某個部位,每個動作都做8~10組,才能充分刺激肌肉,同時肌肉需要的恢復時間越長。一直做到肌肉飽和為止,「飽和度」要自我感受,其適度的標準是:酸、脹、發麻、堅實、飽滿、擴張,以及肌肉外形上的明顯粗壯等。 3. 長位移:不管是劃船、卧推、推舉、彎舉,都要首先把啞鈴放得盡量低,以充分拉伸肌肉,再舉得盡量高。這一條與「持續緊張」有時會矛盾,解決方法是快速地通過「鎖定」狀態。不過,我並不否認大重量的半程運動的作用。 4. 慢速度:慢慢地舉起,在慢慢地放下,對肌肉的刺激更深。特別是,在放下啞鈴時,要控制好速度,做退讓性練習,能夠充分刺激肌肉。很多人忽視了退讓性練習,把啞鈴舉起來就算完成了任務,很快地放下,浪費了增大肌肉的大好時機。 5. 高密度:「密度」指的是兩組之間的休息時間,只休息1分鍾或更少時間稱為高密度。要使肌肉塊迅速增大,就要少休息,頻繁地刺激肌肉。「多組數」也是建立在「高密度」的基礎上的。鍛煉時,要象打仗一樣,全神貫注地投入訓練,不去想別的事。 6. 念動一致:肌肉的工作是受神經支配的,注意力密度集中就能動員更多的肌纖維參加工作。練某一動作時,就應有意識地使意念和動作一致起來,即練什麼就想什麼肌肉工作。例如:練立式彎舉,就要低頭用雙眼注視自已的雙臂,看肱二頭肌在慢慢地收縮。 7. 頂峰收縮:這是使肌肉線條練得十分明顯的一項主要法則。它要求當某個動作做到肌肉收縮最緊張的位置時,保持一下這種收縮最緊張的狀態,做靜力性練習,然後慢慢回復到動作的開始位置。我的方法是感覺肌肉最緊張時,數1~6,再放下來。 8. 持續緊張:應在整個一組中保持肌肉持續緊張,不論在動作的開頭還是結尾,都不要讓它鬆弛(不處於「鎖定」狀態),總是達到徹底力竭。 9. 組間放鬆:每做完一組動作都要伸展放鬆。這樣能增加肌肉的血流量,還有助於排除沉積在肌肉里的廢物,加快肌肉的恢復,迅速補充營養。 10. 多練大肌群:多練胸、背、腰臀、腿部的大肌群,不僅能使身體強壯,還能夠促進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長。有的人為了把胳膊練粗,只練胳膊而不練其他部位,反而會使二頭肌的生長十分緩慢。建議你安排一些使用大重量的大型復合動作練習,如大重量的深蹲練習,它們能促進所有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長。這一點極其重要,可悲的是至少有90%的人都沒有足夠重視,以致不能達到期望的效果。因此,在訓練計劃里要多安排硬拉、深蹲、卧推、推舉、引體向上這5個經典復合動作。 11. 訓練後進食蛋白質:在訓練後的30~90分鍾里,蛋白質的需求達高峰期,此時補充蛋白質效果最佳。但不要訓練完馬上吃東西,至少要隔20分鍾。 12. 休息48小時:局部肌肉訓練一次後需要休息48~72小時才能進行第二次訓練。如果進行高強度力量訓練,則局部肌肉兩次訓練的間隔72小時也不夠,尤其是大肌肉塊。不過腹肌例外,腹肌不同於其他肌群,必須經常對其進行刺激,每星期至少要練4次,每次約15分鍾;選三個對你最有效的練習,只做3組,每組20—25次,均做到力竭;每組間隔時間要短,不能超過1分鍾。 13. 寧輕勿假:這是一個不是秘訣的秘訣。許多初學健美的人特別重視練習重量和動作次數,不太注意動作是否變形。健美訓練的效果不僅僅取決於負重的重量和動作次數,而且還要看所練肌肉是否直接受力和受刺激的程度。如果動作變形或不到位,要練的肌肉沒有或只是部分受力,訓練效果就不大,甚至出偏差。事實上,在所有的法則中,動作的正確性永遠是第一重要的。寧可用正確的動作舉起比較輕的重量,也不要用不標準的動作舉起更重的重量。不要與人攀比,也不要把健身房的嘲笑掛在心上有氧運動:跑步、跳繩、游泳,無氧運動:如果沒條件,在家做俯卧撐,可以練胸大肌和肱三頭肌、斜方肌和三角肌;仰卧起做,可以練腹肌;深蹲,可以練大腿肌肉;提踵(用腳尖使勁把身體往上抬),可以練小腿肌肉。有氧運動與無氧運動相結合練。平時多吃一些高蛋白食品,如:蛋、奶、肉、魚等。
手臂主要是小臂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三角肌四部分。肱二頭肌主拉,1、你可以用大臂進行啞鈴曲伸就可以了,伸的時候不要放到底,讓二頭肌始終受力,還有,你可以採用史瓦辛格的方法,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21響禮炮,就是在你在做啞鈴大臂曲伸的時候,因為從伸直到彎曲一共是180度,你可以分三步進行,第一步下方90度做7下,第二步上方90度做7下,第三步,180度做7下,可以根據你啞鈴的重量決定數量。2、在單扛上做引體向上。肱三頭肌是主推的,1、俯卧撐;2、卧推、3、在雙杠上做臂屈伸;4、頸後單臂啞鈴臂曲伸。在做以上運動的時候都可以練到小臂,手握啞鈴時加大點握力。三角肌分前、中、後三束。前束做俯卧撐和卧推就可以練到;中束,雙手抓住啞鈴,垂於雙腿兩側,然後做90度平抬,反復;後束,單手抓住啞鈴,身體向前彎90度,手臂向後上方抬起,反復。
無氧運動每次做到肌肉有酸痛感,切記不要每日都做,每次你做無氧運動是要盡可能的破壞你的肌肉組織,然後用充足的時間和養份去修復破損的肌肉組織,說白了肌肉是在你做完無氧運動休息的時候長的。
科學健身,自然會擁有強壯的身體。'
❺ 散打步法,身法,如何訓練
散打其實是從套路中抽出的精華技擊法
鄙人認為,身法步法熟而生巧,長期的套路訓練是成功的重要途徑
太極是身法鍛煉的最有效套路
❻ 如何練習敏捷身法(實戰)
練習敏捷身法的實戰技巧如下:
1.身手敏捷程度與反映有很大關系。你可以找一個或幾個同伴,讓他們站在你面前大約2~3m的地方,用報紙球丟你,然後你躲過,隨練習深入,多找幾個人一塊丟,你放心,打到身上也沒事,報紙球不會把你砸成骨折。
2.瞬間位移准確度,你可以用鑽門縫的方法,就是將自己身體迅速穿過狹窄的門縫並做到不撞到門或門框。門縫隨練習變窄,直到比身體只寬10cm左右。
3.梅花樁,這是很老舊的方法了,不過很有效,主要鍛煉協調性,不過你要在保證自己安全的前提下以盡量快點速度「跑」過梅花樁。
4.力量。並不是像有些人說的力量與敏捷可以互補,力量是敏捷的保證,沒有足夠的力量,就沒有足夠的加速度是身體更急劇的提速和移動。應該注意力量的鍛煉,特別是大腿和腰。
5小肌肉群。我們身上的肌肉不知肱二頭、肱三頭、股外斜、臀大肌、腓腸肌這樣的大肌肉,小肌肉也占很大一部分,他們掌管著你身體的細節運動,如果只有大肌肉,你的運動就會像木偶一樣呆笨。另外小肌肉也是決定你耐力的極大保障,人感到勞累而堅持不住大都是因為小肌肉群疲勞。跨跳和交叉跑是很不錯的選擇。
出拳速度
出拳速度基本就是由胸、臂的力量決定。你可以將沙袋綁在手腕處聯系揮拳,如果臂圍較小可以手握啞鈴練習。【注意】:手臂負重練習久了,在不負重時出拳速度會很快,你在徒手練習時手腕可能會承受不了這樣的速度產生的沖力導致脫臼、骨裂等嚴重後果,所以一定要負重拳和裸拳一並練習!
總而言之力量是必不可缺的,像矮子步,鐵牛耕地等方法會對人們有很多幫助的啊!
❼ 王者榮耀中孫悟空如何練身法
在《王者榮耀》中孫悟空一直是大家非常喜歡玩的一個英雄,並且這個英雄還非常的受歡迎,但是這個英雄同樣是需要技巧的,就比如說孫悟空的身法,那麼我們又怎樣能夠練習孫悟空的身法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初級練習--訓練營因為如果是新手的話想要練習孫悟空的身法我建議,先從訓練營練起,因為這樣不會坑隊友,並且你可以想怎樣練習就怎樣練習,這樣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你可以先通過訓練營的靶子進行簡單的練習,當可以了之後再利用訓練營中的敵方英雄進行練習,這樣你就能得到一個初步的提升和認識。
以上就是我認為孫悟空的身法訓練,大家可以試試。
❽ 怎樣練武術里的身法,拳法,步法求高手
武術講究很多,最基本的就是手眼身法步形,這些東西是需要時間去練的,最基本的不行弓馬虛蠍步要天天練!!基本的手型有拳掌勾!!這些都是要加以時間來練的。基本功扎實再去練身法步。打法講究實戰,練法是套路!
❾ 和平精英:如何練習流暢的身法二段跳,側身跑,S走位,這些你都知道嗎
大家好,在和平精英的游戲中,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隊友?走路像個憨憨,比人機還人機,翻牆過障礙物的時候也容易卡頓。今天就教大家幾種上到戰神,下到青銅都特別實用的身法。
三,二段跳,什麼是二段跳?就是在疾跑跳躍的時候,以一個物體作為特點落地的一瞬間再跳一下,藉助這個特點可以跳的更遠,或者用這種方法省略攀爬動作,方便快捷,熟練運用以後,可以用來跳連續的箱子或者障礙物,平時翻窗的時候也可以用二段跳,跳到窗戶上再蹲一下就直接進去了,能夠直接省略攀爬動作,讓你的操作更加流暢。熟練之後再練習跳噸蹲,跳過降低窗戶的時候,蹲下然後再站起來。這樣可以減少攀爬動作浪費的時間,最後二連跳,跳上c自樓梯頂的欄桿,再跳到另一座樓的樓梯,或者在G港大倉的欄桿上來回跳躍,這樣十分節省時間。小夥伴們覺得怎,怎麼樣呢?
感謝各位看官能百忙之中閱讀文章,你們的閱讀和評論是小編繼續堅持創作的動力,感謝大家的收看,
❿ 都知道太極身法很重要,如何修煉呢
身法「八要」是清朝李亦畲前輩根據自已的實踐和體會在自已編創的七言四句詩歌中提出的,即「提頂、吊襠心中懸,松肩、沉肘氣丹田;裹襠、護肫須下勢,含胸、撥背落自然」。
詩中提頂、吊襠,松肩、沉肘,裹襠、護肫,含胸、撥背為太極拳的八個身法要領,所以叫身法「八要」。為什麼要修練身法?
《武式太極拳》一書中雲:「太極拳要求周身練成一家,全身的先天之力須改變成為有機統一的太極之勁。
太極拳訓練
身法是完成這一步驟的關鍵環節。它是組織內形、產生內勁的基礎」可見身法是跨入太極拳大門的敲門磚,是避免走彎路的正確途徑,也是練好太極拳的關鍵―環,是每一位有志修練太極拳的愛好者都應深研的課題。如果脫離了身法的基礎,要獲得太極拳藝便是一句空話。因此在拳架練熟的基礎上,就必須進行身法的修練。
那麼如何修練身法八要呢?談談個人的體會:
記得初學太極拳時,常常想太極拳的要領這么多,這也要記,那也要記,如何記的了?往往是顧的了手,就顧不了腳,想到這,又忘掉了那,腦子里一片亂麻,向一鍋粥一樣。隨著練功的深入,不懈的努力和恩師的教誨,我發現可用古人的智慧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一是步步為營,各個擊破,二是過河棄筏。
何謂步步為營,各個擊破?
就是先選擇一個基本的身法從頭至尾的練習,正所謂大道至簡,練一個時期,領會了,有一定的基礎之後,再循序漸進地逐步增加,直至全部掌握並將它們聯成一體。
比如:提頂吊襠,首先應搞清楚何為提頂?何為吊襠?其次應明白為何什麼要提頂吊襠?目的是什麼?
第三要知道如何掌握提頂吊襠?練到身知。
所謂提頂就是下頜微收,頸椎自然豎直,百會穴自然上領,有虛領頂勁之意;吊襠就是命門後撐,脊柱自然豎直,前輩郝少如雲「不弔襠,則氣不能達予存養」。提頂吊襠練的是上領下沉的對拉勁,整個脊椎形成上下對拉,其要是「心中懸」即中氣貫頂。又如松肩沉肘:松肩就是肩要順著兩側45斜下松落,將肩井穴張開,降氣於湧泉穴中;沉肘就是肘尖往下松沉,有墜地和外撐內合之意,松肩與沉肘是相對應的,松肩不在肩在於肘,有沉肘就能松肩。松肩沉肘練的是左右對撐勁,其要是不讓氣上浮,有利於氣沉丹田。
筆者用一首打油詩總結身法的要領(供參考):
一身備五弓,
處處走弧形。
以腰為主宰,
進退勁力整。
三合有尺度,
腳下亦輕靈。
收顎頭領起,
墜肘肩不聳。
胸含不能挺,
脊椎方拔正。
斂臀收小腹,
胯坐腰始松。
雙膝微外展,
膝與腳尖逢。
圓擋開胯式,
只在一言中。
雙足平行站,
略寬肩更穩。
雙腿微曲下,
身松氣自沉。
再如含胸拔背:含胸不在胸,在於松腰,腰一松塌,胸自然放鬆;拔背,背部脊椎放鬆豎直,肩胛骨撐起松沉前合。含胸拔背練的是前後對撐勁,其要是「自然」。再如裹襠護肫:裹襠就是大腿內側肌肉微用意內扣,腹股溝加深,兩膝有外撐內合之意,其目的是使內勁不懈,身法不散,身體上盤與下盤整體更好銜接。護肫就是兩手臂以肱骨為主,保護兩側肋骨與胸部,雙臂外撐內合,中間圓活,可以更好地八面支撐。所謂過河棄筏,就是當這個身法要領基本掌握後,這個身法就變為次要矛盾,基本不用去管它,就象李和生前輩說的「練那想那」。
當然,要掌握好身法絕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有明師指點和「得其道而力持之」,「功夫無息法自修」和契而不舍的精神,方有所為。
陳式太極拳訓練
那麼,在演拳架時,身法是否正確到位,如何感知呢?
從外來說,一是師父看,二是拳友試。比如摟膝拗步的定式,讓拳友站在自已的面前用手拉我的前手,推我的前手;站在自已的側面,分別推我的左肩和右肩;站在後面推我的腰,自已均不被撥根不動樁,那麼,說明你的身法符合要求,打的是真太極。
正如胡學智老師在《楊健侯太極拳真傳》的序言中寫到,推不動,拉不垮方為真太極。
從內來說,有胸空腹實的感覺,換言之就是氣沉丹田。這個感覺很重要,有了這感覺,才算跨入太極的大門,才拿到了修練太極內功的入場券。
陳式太極拳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