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會計學專業主要研究和掌握什麼
1、會計理論與財務會計研究方向綜合運用經濟、財政、稅收、金融、管理等多種學科理論和手段,藉助計算機技術和數量分析方法,以企業為主要研究對象,系統研究國內外會計理論、財務會計和審計等問題。研究內容主要包括:會計基本理論和方法、會計監管、會計信息系統建設、會計准則與制度、國際會計理論、審計理論與方法、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財務會計基本理論與確認及計量方法、財務報告改進、會計信息披露、財務會計熱點等問題。
2、成本管理會計研究方向綜合運用經濟、財政、稅收、金融、管理等多種學科理論和手段,藉助計算機技術和數量分析方法,以企業為主要研究對象,系統研究國內外成本管理會計的基本理論、方法等問題。研究內容主要包括:成本管理會計的基本理論與方法、管理會計理論的基本假設與研究範式、現代企業制度下的責任會計制度、企業業績考評制度、成本控制、資本預算決策、全面預算管理、成本管理會計創新、各種成本管理方法的分析與評價、中西方成本管理會計理論比較、戰略成本管理等。
3、公司理財與會計控制研究方向綜合運用經濟學、管理學、金融學等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系統研究公司理財理論和方法以及會計控制理論與實務。研究內容主要包括:投資決策、籌資決策、分配決策、公司重組、收購與兼並決策、流動資金管理、資本成本管理、國際企業理財以及會計控制建設、會計控制規范、會計控制環境、會計控制制度等。
B. 現在會計理論特徵的研究方法
一、會計理論與會計理論研究方法之間的關系
會計理論從不同角度有不同定義。從認識論角度,會計理論是指會計認識主體在會計實踐基礎上,由感性認識發展成的關於會計本質及其規律的系統化理性認識。從定義中可見,會計理論是會計認識主體與會計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而「僅僅相互作用=空洞無物,因而需要中介」(列寧)①,中介就是方法,簡言之,就是會計認識主體(以下簡稱「研究者」)把握會計客體的物質的或思維的途徑、手段、工具和方式的總稱。由於會計理論是抽象思維的結果,所以,會計理論研究方法指的是上述中介中的思維的方法。
會計理論與其研究方法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具體而言:
1、會計理論是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前提。首先,會計理論內容構成其研究方法的基本內涵。「在科學已經完成。成熟的時候,觀念就應當以自己為出發點,科學本身已不再從經驗所予開始」(黑格爾)②。經過實踐檢驗的會計理論,在發展新的會計理論和從事會計實踐活動時具有方法的功能。如會計理論的滲透,指導、影響研究目的的確定、對象的選擇、事實的解釋和結果的處理。沒有會計理論指導時的會計現象即使被發現,因其無法納入認識領域而失之交臂,從而延緩會計科學的發展。從根本上講,會計理論的重要性並不在於它的結論,而在於它所提供的方法。
其次,會計理論的相對性決定了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不完善性和發展性。由於既有的會計理論不是絕對無誤的知識體系,會計理論的發展面對的是本知的領域,會計理論指導的是無法窮盡的紛繁復雜的會計實務,這決定了會計理論研究方法不能遵循一套固定的模式,它經歷著一個探索、發展、曲折的過程。
再者,會計理論的屬性決定了會計理論研究方法是一個構成體系。科學的會計理論具有功能上的解釋力和預見力,結構上的嚴謹性和前提簡單性,背景知識上的相容性(與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和相關性(與本學科的歷史知識),表達形式上的簡潔性和推確性,以及事實涵蓋上的廣泛性等。會計理論的本質屬性,決定了會計理論建構不能依靠單一的研究方法,而是各種研究方法綜合運用的結果。選擇使用任何一種研究方法,都必須符合會計的特點,有助於實現會計理論的某一屬性的要求,並且能使其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構成一個體系。
最後,能否靈活、有效地把會計理論轉化為研究方法並予以改進,也是研究者素質的體現。獲得了關於會計客觀規律的理性認識,並不等於就掌握了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創造性地運用理論知識的產物。沒有發揮創造性思維、巧妙地運用理論的技巧和藝術,就不能從會計理論中提煉出研究方法來。
2.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創新推動青會計理論的發展。追溯會計發展歷史,會計理論的歷次重大突破,無不源於採用了正確的研究方法。相應地,會計理論研究方法達到的層次決定了不同時期會計理論發展的水平。如中世紀帕喬利時代只能運用經驗歸納方法,將現存的良好的會計實務予以總結,用於指導對會計實務的操作。如果說當時有會計理論,那也只是關於復式簿記記賬規則的系統化知識;至十九世紀初期,隨著股份公司的興起,持續經營假設有了特殊重要的意義,採用演繹方法才逐步形成了影響重大的資產計價、收益計量和穩健主義等個別會計觀念,真正的會計理論才開始萌芽;本世紀70年代,在會計理論日益豐富和相關學科的推動下,會計理論研究方法增加了實證研究等新鮮血液,以會計理論概念框架的建立為標志,會計理論逐步達到了系統化、科學化的程度。
總之,會計理論研究方法既是以往研究的理論結果,又是以後研究的出發點和條件;會計理論的發展依賴於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創造和創造性地運用研究方法,二者互為依存、互為條件。沒有不以會計理論為依據的研究方法,也沒有不藉助於研究方法的會計理論。在形成上,二者表現為『會計方法——會計理論——新會計方法——新會計理論……」的加速循環過程。
二、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特徵
1、客觀性。首先,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產生的基礎是客觀的。會計理論研究方法作為一種思維方法,是內化於研究者頭腦中的思維定勢,但它不是先驗的,而是長期會計實踐、人類會計認識和其它知識凝聚的結果;其次,它的影響是客觀的。無論人們對其總結、認識程度如何,從事會計理論研究肯定要藉助於一定的研究方法,而且對研究方法的掌握、運用程度如何,決定了研究者理論修養的高低和理論研究成果質量的好壞。
2、全面性。就個體而言,會計理論研究方法一旦形成為研究者的一種思維定勢,便對研究者的心理素質、行為導向和思維模式產生全面影響。它決定了研究者對問題的審視是著眼於全面還是拘泥於局部?對問題的思考是採用發展的觀點還是靜止的觀點?對問題的解決是抓住本質還是滿足於現象?等等;就整體而言,對研究方法的重視和研究程度,決定了一國或一地區同一學科的理論水平和不同學科的成熟程度。美國的會計理論研究水平本世紀初期特別是中期以來一直執世界之牛耳,這固然有經濟的促進、法律和法庭判決的強化以及社會公眾抨擊等方面的因素,但與美國會計職業界能及時審視傳統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不足,推出並大量採用實證研究方法卻有著直接的關系。再如,相對於屬於社會應用學科的會計而言,自然科學如物理、化學等理論研究一直居於前沿,會計被斥之為非科學而歸類為「藝術」,其中的緣由除了會計有「人」這一理性動物的參與而使其復雜化以外,未形成自己體系化的理論研究方法也是重要的原因。
3、抽象性。首先,從形成過程上看,會計理論研究方法是研究者在會計實踐的基礎上,根據經驗事實經過抽象加工而形成的理性認識,以一系列的概念、范疇表徵著現實中存在著的普遍規律;其次,從表現形式上看,會計理論研究方法是抽象的會計理論體系的構成內容,且居於主導的地位。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研究成果豐富、發展著會計理論體系,使會計科學更臻成熟與完善;最後,從作用上看,會計理論研究方法是以潛移默化的滲透方式形成為研究者的思維模式,研究者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某種研究方法的引導與影響。
4、社會歷史性。從本質上講,會計理論研究方法是會計需要與會計能力結合的產物。會計需要和會計能力既是有限的(就一定的歷史時期而言),又是無限的(就人類的歷史發展而言),前者決定了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既有水平,後者決定了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無限發展。一定的會計理論研究方法體現了本歷史時期會計需要的層次,反映了會計職業界所達到的實踐水平和認識能力。隨著會計需要的擴大和會計能力的提高,會計理論研究方法也在批判性繼承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豐富,達到逐步完善。相關學科理論研究方法的歷史發展水平對會計理論研究方法也產生著重大影響,但它取決於研究者的認識和借鑒以及會計學科本身的特點,歸根結底仍是由會計能力所決定的。即使採用同一研究方法,由於研究者認識能力、實踐水平、經濟地位、階級利益和社會分工的不同,也會導致調異的研究結果。這說明研究方法本身不具有質的差別,僅由於「人」的因素的影響,而使其具有了不同的功能。
三、會計理論研究方法體系
會計理論研究方法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類。就其普遍性而言,會計理論研究方法是由哲學方法、一般方法和專門方法構成的完整的體系。三者之間有著內在的有機聯系:在層次上,前者指導、約束後者,是後者的基礎;在內容上,前者依賴、來源於後者,後者是對前者的豐富和發展。會計理論研究方法體系簡示如下:(參看《四川會計》2000年第6期第13頁)。
1.哲學方法
哲學方法是對各門學科理論研究發生普遍指導作用的方法,包括辯證法、認識論和邏輯中的方法。由於會計理論研究方法主要是思維中的方法,哲學方法的各組成部分從思維的不同側面對會計理論研究產生影響。具體而言,辯證法以一系列客觀規律(如對立統一規律、肯定否定規律與質量互變規律)和范疇(如現象與本質、聯系與發展),限定了思維的內容,為思維提供了素材;認識論從認識與存在的關系及如何正確認識存在出發,闡明了思維的過程,指出實踐是檢驗思維正確性的唯一標准;邏輯(指形式邏輯)則以思維形式結構及其規律(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和邏輯范疇(如定義、劃分)作為前提,為思維的合理組織和表達提供了指導。
辯證法、認識論和邏輯在思維方法上是一致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三者的有機統一形成一種合力,從內容、過程和結構等方面,搭起了研究者的思維框架,決定著研究者的立場,對研究者的思維起指導、限定和支配作用。研究者只有掌握了正確的哲學方法,才能樹立起正確的觀念,基於辨證的思想,遵循邏輯的規律,去建構來源於並用於指導會計實踐的會計理論。
2.一般方法
一般方法是適應於某類學科而採用的方法。在科學分類上,按照屬性,會計學歸屬於社會應用性科學。相對於自然科學,該類科學面臨著如下困境:影響因素復雜、多變,因果關系難以把握;變化趨向不可逆轉,難以置於嚴格的可重復實驗操作下;人的主觀能動性決定了他能根據環境的變化和預測趨向而改變自身的行為,從而使研究目的的實現帶有濃厚的主觀色彩;人處於社會關系網的束縛中,人際間的相互影響、人對利益的企圖以及個體素質上的差異等,給研究的實施增加了難度,等等。社會應用科學所具有的這種特殊性,決定了必須將居於最高層次的哲學方法具體化,對從研究歷史悠久、研究水平領先的自然科學中借鑒的研究方法賦予新的內涵,才能適應社會應用科學的需要。
在具體內容上,一般方法就認識的深度和水平,可以分為經驗方法和理論方法。這種區分是相對的,在實際的理論研究中,兩者是相互滲透、互有反復、彼此依存的:
首先,就辨證統一性而言,經驗方法與理論方法分別從現象和本質的把握上,達到了對事物的認識任何事物都是現象與本質的統一,現象是事物的外部表現形態和表面特徵,是感官能直接感知的;本質是事物內在的根本聯系,是蘊涵在事物內部不能直接被感官感知的,要靠抽象思維才能把握。經驗方法和理論方法分別通過感覺、直覺、想像等形式對大量經驗事實的獲取和概念、判斷、推理等形式對理性認識的形成,達到了對事物的初步了解和深刻掌握。事物現象和本質的統一,決定了經驗方法和理論方法對思維認識是必不可少的,而且,現象的復雜和本質暴露的過程性決定了思維認識不可能一次完成。
其次,就認識過程而言,經驗方法與理論方法從實踐、認識與再認識的反復轉化上,實現了對理論的創新、檢驗和對真理的不斷逼近。經驗方法獲取的復雜、零碎、個別或特殊的經驗事實,經理論方法的抽象加工形成為條理化的一般性原理或假設,這些假設能否上升為理論,則需重新採用經驗方法予以驗證,因為抽象加工的結果不是真實的再現,其中受到研究者認識水平的限制,既有理論慣性的影響,以及豐富多變的實踐與相對僵化的理論之間矛盾的沖擊等。但是,假設的檢驗不是過程的簡單重復,而是進入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如對實驗的設計更周密,調查的范圍更廣泛,經驗的獲取更豐富,觀察的目的更明確,等等。
顯然,從現象與本質這一辨證范疇和認識論角度將經驗方法與理論方法有機結合,與當今十分推崇的實證研究模式取得了一致的吻合。實證方法在方法分類上不是一種獨立的研究方法,而是以哲學方法為基礎、融經驗方法與理論方法為一體的綜合方法,從這一角度講,它是一種更先進的方法。
3、專門方法
專門方法是結合某一學科的性質和特點,在哲學方法的指導下,對一般方法的具體運用。會計學的性質和特點決定了它具有不同於其隸屬大類——社會科學的屬性,本著「不同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質的方法才能解決」(毛澤東)「一切隨時間、地點、條件而變化」(斯大林)的思想,在會計學研究中必須對一般研究方法加以改制,即通過擴大內涵和縮小外延,賦予一般研究方法以新質,使其適應於會計這一個別情況。會計理論研究中盡管採用著名稱各異、多種多樣的研究方法,究其實質,只不過是對一般研究方法的具體運用。
就現實來看,西方國家會計理論研究中所採用的道德法、社會學法、經濟學法和事項法等研究方法,只不過是對理論方法中的假說方法的運用,即選擇某一視角作為出發點,進一步建構會計理論。如事項法中的假說前提是會計應提供與決策模型有關的經濟事項信息,使用者自己有選擇適當信息的能力,會計理論在這一限定的前提下建構;就歷史發展而言,會計理論研究中依次採用過的描述性方法(60年代以前)、規范性方法(60年代至70年代)及實證方法(70年代至今),也只是分別以歸納法、演繹法和實證研究作為重點,所建構的會計理論分別是對會計實務的總結、會計理論的推演和用於解釋、預測會計實務,會計理論的科學性日益增強,會計理論研究方法也由不成熟走向成熟。
四、幾個具體的研究方法
前已述及,具體到會計領域,就應對一般方法賦予新質,以適合會計的性質和特點。以下從會計理論研究的角度,闡述幾個具體的方法:
1、歷史法
會計在其產生、發展中體現著自身的發展規律,會計認識是一個無限的發展過程,而任何特定的會計認識都與會計歷史有著繼承和蘊涵的邏輯關系,是在某種歷史形成的範式中產生並表現出一定的發展趨向。歷史的追溯不僅是現實會計發展的基礎,也是未來會計發展的導向,還是衡量會計認識正確性的標准,即對任何事物的考察都必須聯系特定的歷史條件,不能以過去的歷史約束現在,也不能以現實的狀況去否定歷史。「歷史從哪裡開始,思想進程也應當從哪裡開始。而思想進程的進一步發展不過是歷史進程在抽象的、理論前後一貫的形式上的反映;這種反映是經過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現實的歷史進程本身的規律修正的。」(恩格斯)③
採用歷史方法,需掌握宜粗不宜細的原則。因為會計歷史的發展淵源流長,細枝末節地追溯會過多地分散、消耗精力,現象的混雜反而不利於對本質的把握。只要弄清會計「在歷史上是怎樣產生的,在發展中經歷了哪些主要階段,並根據它的這種發展去考察它的現在是怎樣的」(列寧)④,掌握了會計的發展規律,就達到了目的。但由於人們只能從既有的認識水平出發來認識歷史,不同時期、不同人員對會計發展規律的認識程度有所不同。
2、借鑒法
W.L.貝弗里奇曾說過:「有時候,決定一項研究的基本思想是來自運用或移植其它領域里發現的新原理或新技術,移植是科學發展的重要方法」。⑤始於中世紀的科學分化,於本世紀表現出統一發展的趨向,各種橫斷學科、交叉學科紛紛涌現,體現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發展規律。會計科學在歷經閉門造車式的研究而走入窮途之時,將自身的觸角深入到相鄰學科,去吸納、借鑒三論、數理統計等學科的研究方法,尋求到了研究的捷徑。這不僅豐富了會計的理論體系,加速了會計理論的建設,而且為會計的合理定性和定位奠定了基礎,為最終實現科學理論體系的和諧統一奠定了基礎。
會計的定性在歷史上曾有「藝術論」「工具論」之爭,70年代以後,「信息系統論」成為主流,這與三論(即資訊理論、控制論和系統論)的形成和普及影響不無關系。根據馬克思關於一門科學只有當它達到了能夠運用數學時,才算真正地發展了的觀點。為了提高會計的科學性,數學方法伴隨著實證研究的採用而大量地運用於會計理論研究。
借鑒應以合理為限度,運用過濫,會失去本學科的特性。會計的社會科學屬性,決定了再有效的數學方法也不可能窮盡和准確量化所有的影響因素,在哪些方面、以何種程度運用數學方法,仍是會計理論研究方法中應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3、假說法
採用有關的理論方法,對經驗方法中發現的新經驗、事實、材料中隱含的規律性所進行的或然性判斷過程,就是假說法。
假說法對任何科學的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只要自然科學在思維著,它的發展形式就是假說」,③任何一個結論在未經實踐檢驗和理論論證之前,它就是假說。假說既是理論研究的暫時結論,又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不斷提出、檢驗、修正和補充假說的過程。就是認識進一步深化、逼近真理的過程。科學理論不經假說階段,根本建立不起來,即使後來證明為錯誤的假說,也對於建立新假說具有積極意義,不失為形成科學理論的「拓荒者」。
會計科學的理論發展亦遵循著同樣的規律。特別是自本世紀中期以來,會計科學認識領域日益擴大,大至宏觀的社會責任會計,小至微觀的管理人員利益動機等被納入會計的視野,會計理論思維的探索性、創造性日益增強,相應地,會計認識過程的可直接證實性日益減弱,會計理論研究的對象越來越復雜。但是,任何復雜現象的背後,都有著十分簡單的規律。假說方法的終極目標,即在於尋求會計復雜現象背後所隱藏著的簡單規律,以使會計理論的建構能從「盡可能少的假設或公理出發,通過邏輯的演繹,概括盡可能多的經驗事實」(愛因斯坦)⑦,以符合理論建構的邏輯簡單性原則。
假說方法的過程:首先,提出假說,即依據從經驗方法中得到的大量事實材料,憑借思維中的直覺和想像,依靠邏輯分析的力量,從分析中分清主次,從比較中抓住特徵,從類比中得到啟發,從歸納中引出線索,從演繹中擴大加深研究結論;然後,檢驗假說,即檢驗假說結論是否與已知的經驗事實相矛盾,是否與已有的科學理論相矛盾,能否很好地解釋已有的事實,並排除理論與事實之間的矛盾。如果這些矛盾未能解決,假說就不能成立,尚需反復修正,甚至推翻舊假說代之以新假說;最後,形成理論,經過嚴格的會計實踐檢驗和邏輯證明的假說結論,構成為新理論或已有理論的一部分。
C. 現行會計理論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我國對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研究目前尚處於起步階段,研究還不很深入,雖說我國在建國以後尤其是80年代以來會計理論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理論研究中自覺不自覺地採用了這樣那樣的方法,但對研究方法的專題研究還是不夠的。
會計作為一門世界通用的商業語言其理論、理論的研究方法也應該是沒有國界的,至少西方國家的研究方法應有值得我國借鑒的地方。西方對會計理論的研究方法有多種,但究其本質主要有三種時間上先後相繼,空間上並存的研究方法,這就是:描述性方法、規范性方法和實證法。描述性方法通過描述現行實務「是什麼」,歸納形成的概念結構。這種方法強調會計實務,認為會計實務是發展會計理論的基礎。所以應用這種方法所形成的會計理論在相當程度上很實用。但「存在不等於合理」,而且對於存在的東西很難說明其道理,由於這種方法存在明顯的缺陷,因而規范法隨之而產生。
規范性方法,主要運用演繹和歸納等邏輯方法,從會計活動的規則來概括會計的理論概念,並試圖導致「良好的會計實務從邏輯性方面概括或指明會對應當「是什麼」。但要建立一套首尾一致、前後一貫的會計理論卻很困難,有可能會造成眾說紛壇,莫衷一是的局面。同時,運用歸納法時.很難概括或者引出各企業都可以適用的原則;演繹法一般是以歸納法得出的結論為其假設或前提,如果假設、前提是虛偽的、錯的,那麼推出的結論也必然是虛偽的、錯的。當然歸納與演繹法是不能截然分開的。
無論是描述性方法,還是規范性方法形成的會計理論,用於指導會計原則或准則的制定,使會計實務得到規范化都應得到實踐的檢驗。因為這種理論缺乏足夠的令人信服的論證,找不到充分的依據證實他們的觀點,所以他們可能被人們信任也可能不被人們信任。為了克服傳統會計理論中主觀臆想的缺陷,出現一種運用實證法產生的解釋與預測會計實務的實證會計理論。
實證法要求對現實提出一些假說或假定然後通過經驗或實際證據來證明,進而取捨有關的會計原則、准則和程序直至整個會計理論體系。實證法的應用目前還未能全面展開,尤其對綜合性項目的研究還很不夠,主要因為綜合性項目構成因素很多,社會經濟環境經常發生變化,對這樣的綜合
性項目作出假設並進行分析論證,目前是非常困難甚至可能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三種方法應該說並沒有窮盡會計理論的研究方法,隨著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相關科學的不斷發展,會有更多的研究方法隨之產生並發展。同時,這幾種研究方法的內涵都是非常豐富的,很好地把握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還應作深人的研究。
在我國一些介紹西方會計理論的著作中還列舉了諸如倫理法、社會學法、經濟學法、事項法、系統法(有的書中所用術語不同,其實質含義一致)等會計理論研究方法。我們來粗略地看看這些所謂的「方法」。倫理法提出一些要求財務報告或會計信息應符合的道德標准,作為建立會計原則、准則或理論體系的依據;社會學法強調會計信息要能反映企業經營活動對社會的影響,或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經濟學法的宏觀經濟目標作為會計概念和會計實務的依據;事項法認為會計目
標在於提供各種可能的決策模型有關的經濟事項,會計人員的任務只是提供有關事項的信息而讓使用者自己選擇適當的事項;系統法認為,會計可以看作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即會計有自己的目標及構成要素,在此基礎上利用系統論的原理和方法引進到會計學科中來構建會計理論。
我們認為這些並不是會計理論的研究方法,而是形成會計理論的第一個步聚必須限定的備選行為目的,即從哪一個角度考慮問題.作為研究的起點,是構建會計理論的依據而不是立法、比如說倫理法主要在」公正、真實、合理、不偏不簡的道德標准下通過人類的思維運用判斷、推理、分析與綜合等思維方式,採用描述性方法、規范性方法甚至是實證法構建會計理論。如歐共體第4號指令,把「真實和公允」作為財務報表的最高標准。可見這些所謂的「方法都是從預先給定的一定假設出發,運用了描述性方法、規范性方法或實證法來構建會計理論。而方法則是為達到某種目的而採用的途徑、手段、工具及方式。而上述這些所謂的方法只是為了達到研究會計理論的目的而從不同的角度預先給定一定的限定。因此這些到底能不能認為是會計理論的研究方法值得討論,在王殫如、施仁夫翻譯的享得里克森所著的《會計理論》一書中譯為「xxxx論」倒是恰當的。至少不能將這些與描述性方法、規范性方法等並列納入會計理論的研究方式。只是在概念的外延上有交叉,不符合定義分類的要求。
為何這些備選引為目的不是研究方法,而實證法卻是研究方法?實證法不是以單一的某個假設為前提的,而是對影響會計與審計實務的因素進行調查研究,以客觀環境為基礎,根據不同問題所處的不同環境(客觀世界錯綜復雜,影響因素繁多)為了便於檢驗而對所作的認為是科學的假設。實證法雖說本身無法對會計實務進行限定,但它可以對描述性方法、規范性方法形成的會計理論進行檢驗,判別現有理論是否合理這與上述的各備選引為目的以某一特定的假設作為研究理論的前提有著本質的差異。所以,實證法是一種會計理論的研究方法,雖不能單獨利用它構建會計理論.但在利用其他方法構建會計理論時,實證法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
會計理論的研究應根據客觀環境的需要靈活運用各種備選行為目的,這些行為目的不是彼此孤立的,一般而言在會計理論的構建時,都必須明確地使用一種以上的目的。同時還應看到,任何一種理論的研究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萬能的,都有其不足之處,應用時應靈活掌握、相互補充.共同應用於會計理論的研究。
D. 會計有沒有自己的研究方法
你聽說過會計實證法嗎,也是通過數學模型的設立,來驗證理論。我覺得挺深奧的,讀研的時候買過一本會計實證理論,那本書很難懂
E. 什麼叫規范會計研究方法具體有哪些方法對其中兩種方法進行介紹
所謂規范研究方法指利用演繹方法由普遍性原則推導出別結論種推理方法會計研究規范性方法指從目和假設出發從導出實際應用提供依據合理原則和程序規范性研究方法受現實事物影響強調應該因而會計理論研究者常常從特定價值判斷基礎出發力求從邏輯高度概括出優會計事務進而指導會計事務實現會計事務規范化其現實目制定會計准則服務
採用了歸納、分析、比較、綜合與數學等基本會計研究方法
會計學研究對象復雜、多層次、多樣化和動態同時又具有系統性和整體性我們僅要對別會計問題進行深入細致微觀分析研究而且更需要整體、系統、動態宏觀綜合研究歸納總結出各種會計現象之間相互關系和相互作用因此採用正確、合理方法至關重要
()遵循基本要求思路要清晰無論採用哪種會計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必須清晰而且研究問題時要注意體現下些要求:(1)系統相關性即我們研究某會計問題時要始終把會計當作完整系統來對待;(2)成應用性會計研究定位應介於純粹哲學思想和純粹操作手段層次種即帶有哲學性質又帶有操作特徵方法哲理探討;(3)層次分明性會計研究應始終注意體系構建及研究過程層次性既力求做邏輯嚴謹又力求做層次分明
(二)根據研究目選擇合理方法會計研究方法論無論採用規范法還採用實證法還採用其類型研究方法要根據研究目來決定採用哪種類型研究方法甚至應當各種方法並存因各種方法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能解決會計研究所有問題我們即需要實證研究大師也需要規范研究大師更需要能各種各樣研究方法綜合全面運用會計學研究大師僅採用種方法進行研究肯定沒有前途
(三)正確認識各種研究方法適用范圍各種方法都有優缺點都帶來某些方面局限性研究方法只有解決問題之分無優劣之分哪怕簡單方法也有其特定適用范圍選擇適當方法時應先選擇研究對象了驗證股價否因會計信息公布而波動宜採用數理統計模型收集資本市場數據進行驗證而無法單純用歸納和演繹推理得出結論
(四)注意理論聯系實際無論採用研究方法都應當注意理論聯系實際實際研究問題特殊性比研究會計目標問題能泛泛地說會計目標應該而應該研究國會計目標其國家會計目標國國有企業會計目標、國私營企業會計目標樣才有價值
F. 會計是否有自己的研究方法
所有的學科都有自己的研究方法。
我的方法就是從一個點出發,然後牽涉出很多其他知識。把這個現象理解了,那麼一連串的東西都記住了。這叫興趣激發探究,聯想幫助記憶。
當中有不懂得可以去圖書館,也可以上網路問。沒有人回答你,或者找不到答案,就自己推理。也就是自己把這個因果說通。然後再從之後的學習中去驗證自己的推理。經得起驗證的,那就是說你的推理就對了。經不起驗證的,發生矛盾了,那就證明錯了。
我學會計的興趣激發點在於,我覺得會計的工作不錯,至少屬於管理層。作為管理層,我對會計可以幫助企業,幫助老闆避稅很敢興趣。那麼我就從企業要交多少稅開始研究。比如增值稅到底是怎麼回事。比如企業所得稅是什麼。怎麼可以少交這些稅,這個賬面上該怎麼走。然後牽涉出一大堆事情。你多找幾個這樣的興趣點出來。把這些搞通了。那麼你在按照書本的順序去學,你會發現都是小兒科的東西。我老早就懂了。
怎麼叫學好了,會計學好了,就是任何一筆公司業務發生了,在你腦子里就應該有一步步的分錄了,最後還能清楚的知道這個數字在3表中的位置(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這時會給你什麼感覺,兩個字,通透。你啥時候有這感覺了,你肯定有所成了。
如果你基礎學得很好,但是始終沒有通透的感覺。有個方法可以幫助你達到。那就是去教別人,比如QQ上找個想學習會計又不大懂的人,你從頭開始教他。久而久之,你會發現,太神奇了,我明明是老師,但是我居然把自己的知識串聯起來了。收獲比學生還大。
G. 會計學的研究內容是什麼
會計學是以研究財務活動和成本資料的收集、分類、綜合、分析和解釋的基礎上形成協助決策的信息系統,以有效地管理經濟的一門應用學科,可以說它是社會學科的組成部分,也是一門重要的管理學科。會計學的研究對象是資金的運動。會計學科按其研究內容,主要有基礎會計學、中級財務會計學、高級財務會計學、成本會計學、管理會計學、財務管理學、審計學和會計電算化等重要分支學科組成。會計是以貨幣作為主要計量尺度,對一定單位的經濟業務進行計量、記錄、匯總和分析,向有關方面報導財務信息,並直接參與單位的經營管理,促使提高經濟效益的一種經濟信息系統和經濟管理工作會計定義包含如下要點:首先,會計總是被用於「一定單位」,這個「一定單位」就是會計的主體。其次,會計是用來核算「經濟業務」的,這個「經濟業務」就是會計的客體,亦即會計對象。第三,會計對經濟業務進行「計量、記錄、匯總、分析和報導」,這就是會計的方法和程序。第四,會計主要採用貨幣計量尺度。第五,會計既向有關方面報導單位的財務信息,又參與單位的經營管理活動,這就是會計的主要職能。第六,會計既是一種經濟信息系統,又是一種經濟管理工作,這就是會計的本質屬性。會計是一種管理活動,是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商品貨幣經濟條件下,它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並利用專門的方法和程序對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完整、連續、系統地反映和監督,旨在提供會計信息和提高經濟效益。會計任務會計任務是指進行會計工作所要達到的目的要求。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企事業單位會計的基本任務是:貫徹執行國家的政策、法規和企業的經營決策,維護國家的財經法紀和企業的合法權益,加強會計核算,嚴格會計監督,改善經營管理。會計的根本任務可歸納為:1、反映各單位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提供會計信息,加強經濟核算和提高經濟效益;2、監督各單位對會計法規、制度以及各項財經政策的執行情況,維護財經紀律;3、充分利用會計信息資料及其他有關資料,預測經濟前景,參與經營決策。會計職能會計職能是指會計客觀上所具有的功能。現代會計的職能包括如下三個方面:一是反映,二是監督,三是參與經濟預測和經營決策。會計的反映、監督和參與決策三種職能是相互聯系的。反映是基本的,它是進行控制和參與決策的基礎;監督是在反映的過程中進行的,亦即按照一定的政策和要求來控制經營過程;參與決策是反映的延伸,為經營過程的未來發展方向提供依據。會計對象會計對象是指會計的客體,亦即會計的內容。企業單位的會計對象是企業單位進行經營活動或業務工作過程中所形成的會計要素和發生的經濟業務。會計方法會計方法是指為發揮會計職能作用、完成會計任務而採取的各種程序方法的總稱。會計核算方法包括:設置賬戶、復式記賬、填制和審核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財產 清查和編制財務報表等。會計職業會計職業是會計人員所從事的職業,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注冊會計師、企業會計和行政事業會計。其中,注冊會計師職業屬於第三產業范疇,是一種以超然獨立的地位為客戶提供專業性服務的職業。會計科目會計科目是指對會計要素的具體內容進行分類核算的項目。會計的主要目標是為企業內外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財務信息。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是 不同的,只有進行分類核算,才能為信息使用者提供所需要的分類指標。另外,企業對經營中發生的資金耗費和資金回收也要進行分類管理。僅僅依靠會計要素的劃 分無法滿足分類核算和分類管理的需要,這就要求對會計要素的具體內容進行更加詳細地分類,即通過設置會計科目來完成。在我國,企業單位使用的會計科目是由 同家財政部門統一規定的。會計科目按其所反映的經濟內容分為:資產類科目、負債類科目、所有者權益類科目、損益類科目、成本類科目等。會計科目按其提供資料的詳簡程度不同分為兩級,即總分類核算科目和明細分類核算科目。賬戶賬戶是根據會計科目設立的,用來分類記錄會計要素增減變化及其結果的一種記賬載體。在採用借貸記賬法的情況下,賬戶的結構是由它本身的性質,即賬戶的 經濟內容所決定的。凡是資產類賬戶,借方記錄它的增加數,貸方記錄它的減少數,增減相抵的余額在借方;凡是負債及所有者權益賬戶,貸方登記它的增加,借方 登記它的減少數,增減相抵的余額在貸方。費用類賬戶的結構與資產類賬戶的結構相同;收入類賬戶的結構與所有者權益類賬戶的結構相同。借貸記賬法借貸記賬法是以 「借」「貸」二字作為記賬符號的一種復式記賬方法。即「借方」表示左方,「貸方」表示右方。其要點是:第一,以「借」「貸」二字作為記賬符號;第二、它把賬戶分為資產(費用)和負債及所有者權益類(收入)兩大類;第三、資產(費用)類賬戶與負債及所有者權益(收入)類賬戶 有著相反有結構,即資產(費用)類賬戶增加數在借方,減少數在貸方;負債及所有者權益(收入)類賬戶增加數在貸方,減少數在借方。第四、記賬規則是「有借 必有貸,借貸必相等」。會計分錄會計分錄是指登賬之前,在記賬憑證(或普通書記賬)上指明該項經濟業務應記賬戶的名稱、應記的方向以及應記金額的一種記錄。會計分錄按其繁簡程度劃分為簡單分錄和復合分錄。按其內容和作用的不同分為開業分錄、一般分錄、調整分錄、結賬分錄和改正分錄等。賬戶對應關系賬戶對應關系是與某項經濟業務有關的若干賬戶之間存在的應記借方和應記貸方的相互關系,叫賬戶的對應關系。發生對應關系的賬戶,叫對應賬戶。會計報表室以核算資料為主要依據編制的,用來集中、概括地反映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的財物狀況、經營成果以及成本費用情況的書面文件。*會計報表的作用在於:1、為投資者充分了解各單位財務狀況,進行投資決策,提供必要信息資料;2、為各單位債權人提供該單位的資金運轉情況、償債能力和支付能力的信息資料;3、為各單位內部的經營管理者和職工群眾進行日常經營管理,提高必要的信息資料。4、為財政、工商、稅務等行政管理部門,提供對單位實施監督的各項數據資料;5、為審計機關檢查、監督各單位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提高重要資料。會計核算形式的要求:1、要適應本單位的經濟活動特點、規模大小和業務繁簡的情況,有利於會計核算的分工,建立崗位責任制;2、要適應本單位,主管部門以至國家管理經濟的需要,全面、系統、及時、正確的提高反映本單位經濟活動情況的會計核算資料;3、要在保證核算資料正確、及時和完整的前提下,盡可能的簡化會計核算手續,提高會計工作效率,節約人力物力,節約核算費用。會計機構是指由專職人員組成,直接從事和領導會計工作的職能部門。
H.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研究方法有哪些
你只要看到成績有60分就是過關了,可以順利拿到證書,初級會計職稱現在已經逐步實行機考了,要求考生全面掌握知識,考試的時候是隨機抽題的。機考不存在重點和非重點,機考變化大、題量多、知識點廣、難度高,不存在重點和非重點,
I. 會計專業論文一般採用什麼研究方法
會計學(本科)專業畢業論文參考選題2005年03月23日高劍蒞一、會計部分:1、關於會計理論結構的探討2、中外會計報告比較及啟示3、對我國具體會計准則的思考4、關於會計信息真實性的思考5、試論人力資源會計6、關於會計政策的探討7、建立我國金融工具會計的探討8、關於商譽的會計思考9、論會計的國家性和國際性10、關於法定財產重估增值的研究11、試論重組會計12、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與會計監督13、關於破產清算會計若干問題的思考14、關於會計管理體制的研究15、論會計目標16、關於或有事項的研究17、試論會計學科體系的構建18、關於會計工作的法律責任19、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建設20、上市公司住處披露21、關於會計管理體制的探討22、會計人員職業道德23、合並會計報表研究24、企業並購會計研究25、債務重組會計研究26、會計准則和制度的經濟後果研究27、關於借款費用資本化的探討28、試論會計信息的公開制度29、試論點我國的會計准則體系30、試論會計報告披露的范圍31、試論我國注冊會計師制度面臨的問題及對策32、關於強化會計監督的思考33、關於期貨會計的探討34、試論會計環境35、非貨幣交易會計研究36、現代企業治理機制下的內部控制制度37、減值會計研究38、試論新《會計法》下的會計監督體系39、新《會計法》對會計核算的要求40、試論會計法律責任41、股票期權會計研究42、會計學專業課程體系研究二、財務管理部分1、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實證研究2、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3、企業配股財務標准研究4、資本成本決策研究5、企業/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制研究6、經營者薪酬計劃7、管理業績評價體系8、財務風險評價體系9、財務運營能力評價體系10、企業獲利能力評價體系11、企業財務危機預警體系12、企業/企業集團財務戰略研究13、企業/企業集團財務政策研究14、企業/企業集團投資政策研究15、由某公司談企業戰略發展結構16、企業集團母、子公司利益沖突與協調17、企業投資決策科層結構體系研究18、金融互換與資歷本結構19、企業集團股利和政策研究20、關於投資財務標准研究21、關於企業價值研究22、預算管理與預算機制的環境保障體系23、企業並購財務問題研究(題目晚具體化)24、企業/企業集團存量資產重組研究25、企業集團財務總監委派制研究26、企業/企業集團財務控制體系27、企業財務目標再認識28、企業投資結構研究29、關於財務的分層管理思想研究30、企業表外融資的財務問題31、戰略(機構)投資者與公司治理32、自由現金流量與企業價值評估33、企業收益質量及其評價體系34、企業信用政策研究35、企業稅收籌劃36、關於財務決策、執行、監督「三權」分立研究37、關於內部轉移價格研究38、上市公司關聯交易分析39、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40、上市公司財務信息質量基礎分析(題目晚具體化)41、財務學科課程體系探討三、管理會計部分1、變動成本法的應用研究2、管理會計的假設前提與原則3、投資決策分析方法4、關於管理會計師及其職業道德研究5、預算管理研究,業績評價體系與方法研究6、關於均衡計帳研究7、關於ABC法的研究8、責任會計的研究9、關於投資項目決策的研究10、標准成本的研究11、戰略管理會計研究12、關於內部轉移價格的研究13、關於成本差異分析的研究14、關於敏感性分析15、關於成本控制四、審計部分1、論內部審計的獨立性2、論市場經濟下審計的職能與作用3、論審計在宏觀經濟調控中的地位與作用4、論審計目標與審計證據的獲取5、論審計與經濟監督系統6、論我國審計組織體系的健全與發展7、論我國審計體制的改革與完善8、論審計法制化、規模化建設9、論審計執法與處罰力度的強化10、論審計風險及其防範11、比較審計初探12、論經濟效益審計13、論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審計14、論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內容審計15、論財政同級審計16、對驗資中有關問題的探討17、對資產評估中有問題的探討18、審計工作策略探討19、論內部控制系統審計(制度基礎審計探討)20、論審計方式方法體系的完善21、論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制度的構建22、論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23、論審計工作質量的控制與考核24、論我國審計准則體系的完善25、論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的發展與完善26、新會計法實施後企業內部審計建設27、獨立審計准則研究(可選一個准則進行研究)28、注冊會計師專業課程體系研究五、會計電算化部分1、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安全性分析2、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容錯性及可操作性問題3、會計電算化核算系統的子系統劃分研究4、會計電算化工作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對策5、會計電算化對會計工作方法的影響探討6、會計電算化對傳統會計職能的影響研究7、商業進銷存系統模式研究8、會計電算化的現狀及發展趨勢9、網路會計研究10、對計算機會計信息工作的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