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提升耐力的10種跑步訓練法,你跑過多少種
人類本質是一種耐力性動物,我們的祖先為了捕獲獵物或者逃避兇猛野獸的追捕,奔跑幾乎是唯一的有效辦法,比我們跑得快的動物我們追不上,只有速度跟我們相仿的動物,我們可以憑借耐力將動物拖垮進而捕捉,比如野兔。當然,人類運用智慧合理捕捉比我們強大的野獸這是另外一回事。因此,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形成了比較強大耐力,下圖顯示了漫長的精華是如何讓人類天生會跑步的。
人類本質是一種耐力性動物
公元前490年,希臘人和入侵的波斯人在希臘馬拉松鎮展開了一場決定命運的決戰。結果,希臘人保家衛國成功,為了將這勝利的消息傳回首都雅典,一名名叫菲迪皮得斯的士兵從馬拉松鎮一路跑回雅典,當他達到雅典已經筋疲力盡,說了一句「歡慶吧,我們勝利了」,就倒地身亡。由此展現人類耐力的偉大項目——馬拉松。
作為奧運會最古老的項目之一,馬拉松比賽從第一屆開始便成奧運會的重頭比賽。第一屆奧運會於1896舉辦,在這120年間,馬拉松成績從2:58:50進步為2:02:57。是什麼讓馬拉松成績在120年多間進步將近1小時?從本質上來說,是人們對於運動科學的探索並在訓練方法上不斷創新!耐力訓練已經不再是一種固定速度的持續奔跑,而是已經演變為3大類至少10種耐力訓練方法。而這些訓練方法,你用過其中多少種呢?
上坡跑時身體前傾相比平跑更大,重心適當前移,上坡跑時步幅要小,步頻要快,用前腳掌著地。一般10-30度坡度都可以作為上坡跑訓練的場所,坡度過大影響動作技術,並不推薦。因此斜坡選擇,因地制宜是關鍵。
如果你經常跑步的地方有一段看似虐人的坡道,這恰恰是絕佳的上坡跑訓練場所。你可以先進行普通的平跑訓練,然後在訓練尾聲進行多組上坡跑沖刺,也即快速沖至坡頂,然後走下坡,這樣重復進行多組,走下坡相當於間歇休息。所以,上坡跑可以視為間歇跑的一種特定形式。如果坡緩,你可以跑的距離長些,比如50-80米沖刺,如果坡陡,你可以跑的距離短些,比如20-30米沖刺。當然,長台階沖刺也是視作上坡跑。
五、總結
多種多樣的訓練將枯燥的跑步變得生動、有趣而富有變化,更重要的是通過多種訓練結合,可以全面發展你的跑步能力,3大類10種跑法,你跑過多少種呢?跑得種類越多,往往說明你越懂跑步,你的能力往往也就越強。
Ⅱ 要使跑步能力持續提高,應該如何掌握合理跑姿可以詳細說說嗎
1.首先是保持頭部垂直,眼睛向前看,整個脊柱保持直線。
2.手臂擺動要自然,不要僵硬。擺動手臂時,必須前後擺動,切勿左右擺動,因為左右擺動會導致不必要的過度消耗。來回擺動可以很好地帶動身體,從而減少消耗的體力。上臂與前臂約成90°。
Ⅲ 怎樣訓練才能提高跑步速度
短跑動作技巧大體分析:起跑不能慢,試一下感覺裁判喊口令的節奏,預備……跑(或槍聲),一般是在一到兩秒之間,你可以心裡從「預備」開始默數一二,「二」數完就起跑,這樣就差不多了,這種情況下一般不會搶跑,如果真的搶跑了,只要不明顯就算成功了。跑的過程要做到:腳尖蹬地,身體向前傾斜,跨步要大,手擺動要大,抬腿的速度要快,兩三步之間一呼吸等。
長跑以1000米為例,根據自己的訓練水平,在比賽起跑時,都要猛沖一下,不要慌,沖幾十米就會慢下來。然後,保持自己的速度,最好是跟隨跑,就是跟上一個與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注意呼吸,要三步一呼,三步一吸。就是向前跑三個單步,一直保持吸氣,再跑三個單步,一直呼氣。如果氣短,做不到,就改成二步一呼二步一吸。注意:嘴不要張的太大,否則,進冷氣會肚子痛。如果是400米標准場地,就是兩圈半,在最後200米時,要用盡全身力氣,向前沖,這時可以大口呼吸,直到沖過終點。一定能取得好成績。 根據你的能力,應該採用勻速跑戰術:除起跑後加速跑和最後沖刺跑外,途中基本上採用較高速度的勻速跑。
呼吸方法 中長跑過程中,人體消耗能量大,對氧氣的需要量也大,因此,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是很重要的。中長跑途中,為了加大肺通氣量,呼吸時採用口鼻同時進行呼吸的方法。呼吸節奏應和跑步節奏相配合,一般採用兩步一呼、兩步一吸,或三步一呼、三步一吸。呼吸時要注意加大呼吸深度。
個人覺得首先要增加自己的體能,然後針對長跑或短跑的技巧練習。
訓練特點
一、發展爆發力練習:爆發力由兩個有機組成部分確定,即速度與力量。因此,可採用以下練習方法:1、跳深;、2、縱跳;3、負重縱跳;4、負重蹲跳起;5、負重深蹲;6、負重弓箭步交換跳。
二、柔韌的練習:柔韌素質是指人的各個關節活動的幅度,肌肉韌帶的伸展能力。它在短跑運動中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對於增大運動員的步幅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訓練中通常採用以下方法:1、體前屈練習;2、把桿拉腿;3、縱、橫臂叉;4、肋木體前後快速屈伸;5、踢腿(正、側面以及外擺內合四個方面),盤腿坐膝等;6、快速的蹲立練習。
三、動作速度的訓練:這個環節是短跑訓練的關鍵,人們通常採用的方法是輔助練習法、重復法、比賽法和游戲法。其中比賽法是進行速度訓練經常使用的方法,由於速度練習時間短,經常使用比賽法,能使運動員情緒高漲,表現出最大速度。和比賽法作用一樣,可以激發運動員高漲的情緒,同時,由於游戲過程中能引起各種動作變化,還可以防止因經常安排表現最大速度的練習而引起的「速度障礙」的形式。
Ⅳ 跑姿不正確跑步會異常吃力,正確的跑姿應該是怎樣的呢
初學者掌握不正確、不健全的跑步技巧是普遍現象。如果基本動作掌握不好,想要提高成績很容易受傷。就像體操,如果連前空翻都做不了,還能做難度較高的組合嗎在慢跑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練習更多的跑步技術動作。
3 .在慢跑中練習擺動手臂,我們可以更好的練習擺臂:不要在前面露出手肘,在後面露出手。同時,肩膀打開,肘關節彎曲 90 °,以肩膀為軸。當你跑得快,你沒有時間去考慮這些,和技術動作也會變形。
4 .步頻、步幅和呼吸在慢跑中,我們的步幅減少。我們可以嘗試提高步頻的練習。慢跑更容易調整我們的呼吸,匹配跑步頻率。
Ⅳ 跑步的正確方式有哪些
正確的跑姿由上肢擺臂、軀干穩定以及下肢擺腿等幾個部分組成,同時它們有機的構成一個整體,因為跑步是一項全身的運動,需要上肢、軀干以及下肢協調配合。此外,跑步時頭部需要正直,軀干需要挺胸收腹並略微前傾。改善跑步姿勢能幫助我們達到更好的成績並預防傷病,理由如下:
1.放鬆在跑步動作中不活躍的肌肉:對跑者來說,緩解對跑步動作毫無裨益的肌肉緊張非常重要,因為這些肌肉的進展會產生反作用。同時,我們必須讓主要的運動肌肉保持高水平的收縮張力。
3.讓擺臂和邁步方向與身體的前進方向一致:為了保持身體平衡並抵消旋轉力,手臂動作應該與步伐保持協調。當跑者的右腿膝蓋抬到身體前方的時候,臀部會自然地從右向左旋轉。為了抵消因抬高右膝導致的臀部旋轉動作,左臂需要前擺,讓上身保持穩定。當左臂與右腿保持同步的時候,跑者就能保持平衡,反之亦然。
Ⅵ 長跑訓練方法有哪些
長跑訓練方法有:速度訓練,速度耐力訓練,力量耐力訓練,意志力的培養.
一、速度訓練的方法和手段;
1.速度訓練,訓練內容:200M跑20個,150M跑15個,100M跑10個,強度要求90%以上,間歇時間為以自然走動速度,走回到起跑點。
2.長跑的速度訓練,以400M跑50個為單位,每周遞減5個,間歇時間為1分鍾,每個400M要求固定時間,停表時間上下可差1秒,不在此時間的無效,每跑完一個,做好詳細的記錄。
二、速度耐力訓練的方法與手段;
1.每次跑1500M,跑6個,段落間息可以安排100M慢走,強度要求達到85-90%。間歇以脈搏恢復到120時,進行下一段落訓練。
2.以間歇跑為主,具體安排如800M,跑6個,強度要求在80%,休息間歇應與跑的時間一樣長。
三、力量耐力訓練的方法與手段;
1.發展力量耐力訓練,常採用中等負荷重量,如最大重量的60%,要求重復次數多或持續時間長。中等負荷可使運動神經細胞不易疲勞,工作的持續時間延長。
2.選用以克服本身身體重量為阻力而發展專門力量的幾種練習。如多級跳、單腳跳、跨步跳等跳躍練習,也可以利用杠鈴做全蹲、半蹲、弓箭步跳等的負重練習。
四、意志力的培養的方法與手段;
1.培養運動員的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培養運動員的頑強作風;當運動員身體欠佳時,不隨意終止訓練等等,要求運動員做好每天詳細的訓練日記,制定每周的訓練目標,防止傷病。
Ⅶ 怎樣正確的跑步
跑步也是一門學問,想要跑的好,跑的健康,每個環節都要注意。尤其是跑前的拉伸以及熱身運動,關繫到跑步的狀態,以及跑步過程中避免受傷。
以下這套動作,拉伸我們的主要肌肉,活動我們主要的關節,讓我們的身體快速活動開來,為跑步帶來更好的效果。
每個動作2組,每組堅持30秒。組間沒有休息,持續進行即可。
動作一:這個動作活動我們的髖關節以及膝關節,提高跑步過程中關節靈活度。注意身體保持穩定,先將膝蓋抬起到桌面水平,再將大腿往外打開,兩邊交替進行。
動作二:這個動作拉伸我們大腿內側肌肉,活動我們的膝關節。兩腿的距離盡量大一些,腳尖朝外。往一邊側蹲的時候,膝蓋不要超過腳尖,另一側腿則伸直。兩邊交替進行。
動作三:這個動作拉伸大腿後側肌肉以及臀部。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腳尖自然朝前。身體往下壓的時候,兩腿盡量保持伸直,兩側從兩腿間繞到後側,勾起同側腳踝。
動作四:兩手伸直抬高與肩在一條直線上,身體保持穩定,將一側腿直腿往前往上抬高,兩腿交替進行,如圖所示。
動作五:一側腿往前做弓步狀,後側腿伸直,腳尖點地。兩手伸直放在前側腳的內側,最大限度地拉伸身體。兩側腿都要拉伸哦。
這就是跑步前要做的5個拉伸熱身運動,不僅可以提高跑步的效果,還能避免受傷,一起來練習吧!
Ⅷ 跑步姿勢如何最快
跑步標准姿勢
1、頭和肩
跑步動作要領——保持頭與肩的穩定。頭要正對前方,除非道路不平,不要前探,兩眼注視前方。肩部適當放鬆,避免含胸。
動力伸拉——聳肩。肩放鬆下垂,然後盡可能上聳,停留一下,還原後重復。
2、臂與手
跑步動作要領——擺臂應是以肩為軸的前後動作,左右動作幅度不超過身體正中線。手指、腕與臂應是放鬆的,肘關節角度約為90度。
動力伸拉——抬肘擺臂。兩臂一前一後成預備起跑姿勢,後擺臂肘關節盡量抬高,然後放鬆前擺。隨著動作加快時越抬越高。
3、軀干與髖
跑步動作要領——從頸倒腹保持直立,而非前傾(除非加速或上坡)或後仰,這樣有利於呼吸、保持平衡和步幅。軀干不要左右搖晃或上下起伏太大。腿前擺時積極送髖,跑步時要注意髖部的轉動和放鬆。
動力伸拉——弓步壓腿。兩腿前後開立,與肩同寬,身體中心緩慢下壓至肌肉緊張,然後放鬆還原。軀干始終保持直立。
4、腰
跑步動作要領——腰部保持自然直立,不宜過於挺直。肌肉稍微緊張,維持軀干姿勢,同時注意緩沖腳著地的沖擊。
動力伸拉——體前屈伸。自然站立,兩腳開立,與肩同寬。軀干緩慢前屈至兩手下垂至腳尖,保持一會兒,然後復原。
5、大腿與膝
跑步動作要領——大腿和膝用力前擺,而不是上抬。腿的任何側向動作都是多餘的,而且容易引起膝關節受傷,因此大腿的前擺要正。
動力拉伸——前弓身.兩腳站距同髖寬.雙手放在頭後.從髖關節屈體向前.保持腰背挺直,直到股二頭肌感到緊張。
6、小腿與跟腱
跑步動作要領——腳應落在身體前約一尺的位置,靠近正中線。小腿不宜跨得太遠,避免跟腱因受力過大而勞損。同時要注意小腿肌肉和跟腱在著地時的緩沖,落地時小腿應積極向後扒地,使身體積極向前。另外,小腿前擺方向要正,腳應該盡量朝前,不要外翻或後翻,否則膝關節和踝關節容易受傷。可在沙灘上跑步時檢查腳印以作參考。
動力伸拉——撐壁提踵。面向牆壁約1米左右站立,兩臂前伸與肩同寬,手撐壁。提踵,再放下,感覺小腿和跟腱緊張。
7、腳跟與腳趾
跑步動作要領——如果步幅過大,小腿前伸過遠,會以腳跟著地,產生制動剎車反作用力,對骨和關節損傷很大。正確的落地時用腳的中部著地,並讓沖擊力迅速分散到全腳掌。
動力伸拉——坐式伸踝.跪在地上,臀部靠近腳跟,上體保持直立.慢慢向下給踝關節壓力直到趾伸肌與腳前掌感到足夠拉力.然後抬臀後重復.動作要有節奏,緩慢。
凡是參加健身跑步的人,都應注意堅持經常和循序漸進,特別要注意控制運動量。此外,必須學會"自我控制」,這點尤為重要。因為有時跑步的願望會突然消失,這就需要將"不能跑」還是"不想跑」加以區分。當然,如果有病時絕對不要跑步,而在其他情況下則應克服"惰性」,堅持鍛煉。
在鍛煉初期,跑步的速度以沒有不舒服的感覺為限度,跑完的距離以沒有吃力的感覺為宜。跑步後可能出現下肢肌肉疼痛,這是正常反應,堅持鍛煉幾天後這種現象就會消失。
為確定自己鍛煉水平的等級,參加跑步鍛煉三至四個月後可進行一些測驗,測驗時以12分鍾跑完的距離為計算等級的起點。
30-39歲年齡組的人,12分鍾跑完的距離達不到1.5-1.8公里,說明鍛煉水平較差;如能達到1.8-2.6公里,說明鍛煉水平為良好;如能超過2.6公里,即達到優秀鍛煉水平。
40-47歲年齡組的人,鍛煉水平較差者每12分鍾跑完的距離為1.6公里以內;良好者為1.7-2.4公里;優秀者為2.5公里以上。
50歲以上較差、良好和優秀者每12分鍾跑完的距離則分雖為1.5公里以內、1.6-2.4公里和2.5公里以上。
不要幻想在短期內取得理想結果,只有經常鍛煉才會提高鍛煉水平。如果一周只跑一次,跑的距離再長也沒有多少益處。因為在中斷跑步的六天里,身體組織已將跑步帶來的好處消耗得一干二凈。因此,一周內跑步不得少於三次。平常缺乏鍛煉的人,一旦決心開始經常性鍛煉後,往往運動過量,這樣會導致不良後果。在體育鍛煉上應當循序漸進,每天應在日記中記錄以下諸項:
1、鍛煉的性質、內容、持續的日期和每次鍛煉所用的時間;
2、鍛煉前、鍛煉時和鍛煉後的自我感覺;
3、食慾和睡眠狀況;
4、有無繼續參加鍛煉的願望;
5、脈搏跳動情況。
根據上述記錄不難分析出運動量的大小並及時對鍛煉進行必要的調整。一般來說,跑步5分鍾後脈搏跳動不應超過120次/分,跑步10分鍾後脈搏跳動不應超過100次/分。如果脈率過速,必須減少運動量。
Ⅸ 慢跑的正確跑姿如何
1
腳的著地方式
有些人認為跑步時用前掌著地,也有人認為應該足跟著地。我們建議先以用中間部分接觸地面。研究表明一名好的長距離跑者通常是以足中著地的。慢跑者以足中和腳跟著地,快跑者的著地點比慢跑者靠前。我們認為只有短跑選手和中短跑選手適合以前腳掌著地。可能有些人會例外,但是以足中著地對初中級跑步者是個好的方式。這樣可以減少震動,緩解對小腿肌肉和足腱的壓力,同時為下一個邁步做好准備。
2
臀部和頭部的姿勢
這點比較難以想像:當你的腳著地時,你的臀部的位置在哪裡?有些人建議,著地時你的腳應該在你的重心線的末端,也就是頭臀腳三點成一線。頭部保持正和直,目光看向正前方。轉頭的時候需要特別小心,通常是從脖子以上部分轉動,避免身體的扭轉,避免在行進時產生不穩定。
3
手臂的姿勢
這個姿勢是在你沒有使用慢跑嬰兒推車,而是可以擺動雙臂。首先,最重要的是不要僵直手臂,緊握拳頭,完全彎曲肘部。保持放鬆。將手臂自然彎曲在腰線以上,不要太高或太低。兩個手臂前後交替擺動,使腿部相應反方向運動。短跑選手在跑道上奔跑時手臂是完全前後擺動的,很多長距離跑步者略帶弧度地擺動,但優秀的跑者不會把力氣用在擺動胳膊上。換句話說,不要激烈地擺動手臂。
4
膝蓋
長距離跑步時膝蓋不要抬得太高。只有短跑選手或我們在上坡時才需要太高膝蓋。
5
步長
很多長距離跑步者最大的問題就是步長過大。千萬不要這樣做,它將導致很多傷害,包括足腱,**髂脛束疼痛和髂腰肌疼痛。
(**這種疼痛並不是來自膝蓋,而是來自韌帶,是從臀部外側往下一直到脛骨的一條韌帶。這條韌帶靠近膝蓋的地方變窄,並在運膝蓋彎曲時會與摩擦脛骨靠近膝蓋的最上端。長期的摩擦會導致發炎。40%的跑步者會在開始跑步5年或更多時間後遭遇髂脛束綜合症)。
6
呼吸
當有些人建議你如何計算呼和吸的時間時,我們告訴你只要保持深度的和規則的呼吸。很多時候呼吸會自己調節,跑得快了,呼吸也就快了。確實如此,大多數跑步者用口呼吸或口鼻同時呼吸,僅用鼻子呼吸是不可能吸入足夠多的氧氣的。
7
上坡和下坡
在上坡時放慢速度,總的來說上坡時加快速度不是個好主意。加快擺動手臂,想像你在把自己往上推。加快步頻,想像火車爬上山坡的情景,不斷為自己鼓勁「我可以做到「。
謹慎下坡,放慢速度。下坡時膝蓋的風險最大。你的四頭肌起到制動的作用,如果重視不夠將會使它過度「勞累「。在比賽時,可以身體略微前傾,沖下前去,但不是用在訓練時。事實上,在有山丘的跑步訓練中,很多人步行下坡作為恢復,為下一個上坡作準備。這是個休息的好辦法,同時避免下坡時對膝蓋產生的過多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