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研究方法
大慶油田剩餘油研究主要採用精細地質研究、岩心分析、測井等方法。精細地質研究的重點是:在垂向上將油層細分成單層,在平面上細分出沉積微相,詳細解剖單砂體內部結構、構造、沉積韻律,微幅度構造及小斷層,尋找出與斷層切割有關的剩餘油。因此,精細地質研究的重點是影響油水分布的油層宏觀非均質性及其構造因素等。其關鍵是確定井間砂體的邊界位置及各砂體之間的連通關系,預測砂體內部的結構、構造及物性參數變化。通過對岩心的觀察、實驗分析,不僅可以取得其他方面的一些資料,還可以真實地了解油層水淹規律,認識和掌握在不同開發階段、不同含水階段油層水淹特徵,搞清剩餘油分布。注水開發的油田,對水淹層的確定,除依據極少量取心井對岩心觀察分析實驗外,主要參考測井對水淹層的解釋。
1.精細地質研究
(1)垂向上將油層細分成單層
以往沉積相研究重點是由河道砂體形成的厚油層。所劃分的沉積單元是單一河道或單一三角洲的沉積旋迴,而在每期河流或三角洲的沉積過程中,由於河流的多次決口泛濫或周期性洪水事件,在河間和三角洲前緣地區形成了復雜的多期砂體疊加沉積。現在調整挖潛的對象重點轉向了低滲透薄油層,精細地質研究中必須將薄互層在垂向上細分出單層。這種單層既是在一定范圍內可以追溯對比的同一沉積成因單元,也是相對獨立的油水流動單元。
(2)平面上細分出沉積微相
在以往細分沉積相研究中,只劃分出了河道砂、河間薄層砂、前緣席狀砂等沉積類型。根據油田調整挖潛的需要以及對砂體成因認識的不斷加深,需要在原來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分沉積微相。將河道砂細分為主河道砂、廢棄河道砂(或牛軛湖)、決口河道砂等微相類型,並確定出河道的類型。將河間薄層砂細分出天然堤、決口扇、泛濫薄層砂等微相類型。將三角洲前緣相細分出水下河道、河口壩、水下決口扇、水下天然堤、席狀砂等微相類型。根據不同的沉積微相預測砂體的幾何形態及其組合特徵。
(3)詳細解剖出單砂體的內部結構、構造
不同沉積成因的單砂體,其內部結構、構造和非均質特徵有所不同。在油田注水開發中,砂體內部結構及由各種沉積界面所形成的薄夾層,影響著油層的動用狀況和剩餘油分布。根據單砂體的成因類型,確定單砂體內部薄夾層的分布模式、延伸方向、規模大小、分布密度等是精細地質研究的重要內容。並且要推測出砂體厚度和滲透率的分布規律,預測性地進行井間油層參數的插值,建立起各類油層的精細地質模型。
(4)研究沉積韻律
沉積韻律是指在沉積過程中岩性由粗到細或由細到粗的順序在地層縱向剖面上重復出現的組合。
大慶油田一般出現三種類型沉積韻律。即正韻律(自下而上由粗變細的規律)、反韻律(自下而上由細變粗的規律)、復合韻律(即細—粗—細或粗—細—粗的韻律)。由於沉積韻律不同,油層水淹規律也不一樣,如正韻律油層,水驅過程中,油層底部水淹嚴重,則剩餘油往往分布在油層上部;反韻律油層,水驅過程中注入水首先沿著油層上部較高滲透段向前推進,同時在重力的作用下,使注入水進入下部低滲透段,相對水淹較均勻。要搞清沉積韻律,首先必須詳細觀察岩心,再對照測井曲線判斷。
(5)研究微幅度構造
為了認清地下單砂體的埋藏狀況,必須繪制單砂層的微幅度構造圖。油藏的整體構造形態受大地構造運動和區域應力場的控制。但由於局部地區受小范圍古地形地貌及差異壓實作用的影響,不同層位的單砂層還會形成局部的微幅度起伏。這種微構造對注入水的分布也有一定控製作用,尤其是對大面積分布的厚油層。因此,必須以較密集的等值線(間距應小於5m)繪制出單砂層頂界或底界的等深圖,才能顯示出微構造形態。
(6)識別出小斷距斷層
利用密井網資料提高識別和組合斷層的精度,也是精細地質研究中的一項內容。對於低滲透薄油層,幾米斷距的小斷層也會影響其連續性,阻擋油水的流動,在斷層附近形成剩餘油富集部位。因此,必須把油層部分2~10m斷距的小斷層識別出來,並利用密井網資料合理地進行斷層組合,確定出小斷層的走向和傾向,分析小斷層對油田注水開發的影響,尋找出與斷層切割有關的剩餘油分布。
2.用岩心研究剩餘油分布
在高含水後期鑽取心檢查井(包括密閉取心),了解不同類型油層水淹狀況,取得油水飽和度資料,研究剩餘油分布特徵。
(1)用岩心資料判斷水淹層和確定驅油效率的方法
油田注水開采過程中,隨著注入水不斷地注到油層中,儲油層孔隙內油、水飽和度也隨之變化。在單一油層內受到注入水驅替部分叫水洗;未受到注入水驅替仍保持原始含油、含水飽和度的狀況稱未水洗。水洗後的油層在岩性、含油性、物性等很多指標發生明顯變化,這些變化特徵是密閉取心檢查井判斷是否被水洗的指標,或稱水洗指標。評價油層水洗程度一般用水洗級別、油層水淹厚度、水淹厚度百分比及驅油效率等參數表示,它是表明油層開采效果的綜合指標。
在判斷油層水淹過程中,是以單塊岩樣的水洗為基礎,以各項水洗指標變化進行綜合判斷分析,僅用一、二項指標是不可靠的。在各項指標中,應以含水飽和度的變化為主。目前已應用數理統計方法進行油層水洗圖版的研究,從而提高了判斷精度。
大慶油田目前單塊岩樣判斷水洗的方法是根據水洗後岩性、含油性及物性變化為主要特徵,其主要指標有:水洗岩心的岩性特徵,目前含水飽和度,氯化鹽含量等。
用上述主要指標確定岩樣水洗時,也可以配合岩石潤濕性測定結果及地球物理解釋成果等。同時,也要考慮油田實際注水系統,油層連通狀況,開采動態等資料綜合分析,從而作出正確的結論。
(2)用岩心研究油層見水規律
對水洗岩心觀察可以發現,同一油層的不同部位的岩心水洗程度差別很大,這是由於岩石的非均質性造成的。岩石的顆粒大小和均勻程度,層理發育程度,薄夾層及含有物的多少,都直接影響水洗效果。如顆粒粗而均勻的岩石,滲透率就高,水洗程度就好;層理越發育的層段,水洗越不均勻;薄夾層和泥礫、鈣礫發育的部位滲透性差,水洗效果就差。通過大量的密閉取心井岩心水淹實際資料得知,油層非均質類型不同,其水洗厚度、強水洗增長趨勢不同,開發效果差別很大。如正韻律油層在水驅開采過程中,層內矛盾突出,底部水洗嚴重,水洗厚度小,強水洗段出現得早,強水洗厚度小,強水洗段平均驅油效率高。整個油層水洗厚度、強水洗厚度隨注水倍數的提高增長緩慢。水洗特徵是:注入水首先沿著底部高滲透段向前突進,由於重力的作用、油水粘性竄流及偏親油油層的毛管力作用使其突進速度加劇,起到了不利於水洗波及體積擴大的作用,致使正韻律油層底部水洗嚴重,水洗波及體積減小,層內動用狀況很不均勻。在開采中,主要是底部發揮作用,隨著油井見水,正韻律油層底部耗水量迅速增加,很快造成底部含水飽和度並出現強水洗段。
由於注入水沿底部高滲透層沖刷,使正韻律底部強水洗段岩性、物性發生變化。室內實驗研究和檢查井岩心分析資料表明,由低礦化度的注入水對油層岩石顆粒間及其表面的粘土類、鹽類膠結物及附著物的機械沖刷破碎,水解稀釋等物理的、化學的改造作用增強。同時受到注入水大倍數沖刷後的強水洗岩心,岩石氯化鹽含量一般要降低50%~80%,孔隙半徑(主要是溝通孔隙的喉道半徑)約增大1倍左右,空氣滲透率由於孔喉迂曲率的改變也將增大,岩石原來的孔喉關系也會發生改變,主要表現為壓汞退出毛管壓力曲線左移,即水銀退出效率降低。
同時岩石表面潤濕性隨著含水飽和度的提高,由偏親油向偏親水方向轉化。
所有這些變化從微觀上提高了強水洗段的水驅油效率,加劇了正韻律油層的層內矛盾,不利於縱向上、平面上的水洗厚度的提高和水洗波及體積的擴大,使底部強水洗段滲透阻力越來越小而成為注入水的暢流通道,即注入水順著強水洗段被大量采出。
在油層頂部驅油效率較低,從而形成剩餘油的分布。
3.應用地球物理測井方法研究剩餘油分布
目前,大慶油田水淹層測井解釋主要是沿用常規水淹層解釋方法。C/O能譜測井與多井評價聯合確定區塊剩餘油飽和度分布取得初步成果。
90年代末,大慶油田針對目前剩餘油飽和度分布描述存在的周期長、精度差、成本高、易污染等問題,開展了利用碳氧比能譜測井資料、多井評價與三維精細地質建模相聯合尋找區塊剩餘油富集區並確定剩餘油飽和度分布的研究工作。這是一項最經濟、很有效的方法,其特點是可以獲得儲集層目前剩餘油飽和度分布。
利用該方法,1999年對大慶第五採油廠杏13區剩餘油飽和度分布描述進行了探索性研究工作,並見到了初步效果:①多井解釋為區塊地質分析提供了基礎;②可分析出井間砂體分布、連通狀況,從注水井杏13—11—234井為中心與8口生產井之間的剖面圖看出注水井位於低孔隙帶,是較理想的注水井;③利用碳氧比能譜測井與多井評價聯合預測出了該區塊的剩餘油分布,給出了可動油分布預測圖,從所編繪的圖件看出杏13—丁2—檢P336井附近可動油飽和度較高,與第五採油廠精細地質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此項工作表明,碳氧比能譜測井與多井評價聯合不僅能描述區塊剩餘油飽和度的分布,還可進一步研究區塊可動油的分布,這對油田注采方案設計及三次加密調整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4.用其他多種方法研究剩餘油分布
研究剩餘油分布除主要依靠上述一些方法外,還可利用准確的分層測試資料搞清各井點的油水及壓力狀況,自噴油井常用渦輪測試、「204」測試及找水測試測出出油剖面,而抽油井可採用氣舉找水等錄取分層資料。
另外,對於未劃儲油層的含油狀況,可參考熒光測試結果確定含油程度。
總之,油層內油、氣、水交錯滲流,要搞清油、水分布是一件非常復雜的工作,必須通過各種手段和途徑,在積累豐富的油田地質、開發動態資料的基礎上,應用多種方法進行綜合分析判斷,才能比較清楚地搞清油層內剩餘油的分布。
『貳』 如何研究復合材料
1、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具有比強度高、比模量大和材料性能可設計等優點,它的研究和應用得到迅速發展,從航空航天推廣到交通運輸和體育等民用產業,從結構材料轉到既是結構又兼有某種功能和綜合性材料。
2、由於復合材料性能的可設計性,為復合材料的應用帶來了極大的靈活性。通過組份材料的選擇和匹配、展層設計及界面控制等材料設計手段,最大限度地達到預期目的,以滿足工程設備的使用要求。因此,對復合材料力學性能的研究,揭示復合材料結構在一定的工況下的響應規律將為復合材料的優化設計和性能評價提供必要的理論依據及手段,這也是復合材料設計時所涉及的關鍵題目之一。
『叄』 研究是什麼類型復合詞
摘要 您好,研究在現代漢語並列式復合詞,希望我的回答可以
『肆』 我想問一下研究復合材料的依據是什麼或者說方向是啥
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復合材料的依據就是現實需求!,是需要達到的性能,如果沒有一種材料能夠單獨達到性能要求,那麼就會把部分達到性能要求的兩種或多種材料,通過物理的或化學的方法復合在一起,即形成復合材料,使得各種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長補短,產生協同效應,使復合材料的綜合性能優於原組成材料而滿足各種不同的要求。
復合材料的方向是:
1、為某種復合材料找到合適的復合方法
2、復合後保留其長處,抑制其短處。
3、達到優異的性能。(包括物理性能、化學性能、力學性能、工藝性能等)
4、復合後成本盡可能低。
『伍』 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實施方案
景觀格局的數據來源主要有航片、衛片、地形圖、土地利用現狀圖及各種文獻資料,其中衛片是大尺度研究廣泛採用的數據來源;景觀格局數據處理普遍採用現有的GIS軟體,如ARC/INFO、ARCWIEW,結合EXCEL處理,或通過景觀分析軟體FRAGSTATS直接獲取各類景觀指數。本研究的主要方法、技術路線、實施方案為:
1.4.1 研究的主要方法
景觀格局指數是高度濃縮的景觀格局信息,是反映景觀結構組成、空間配置特徵的簡單量化指標[43]。因此,農田景觀格局演變的分析方法主要採用景觀格局指數,並結合圖形分析與空間統計分析。
本研究的數據源主要選用能夠反映小尺度景觀特徵的土地利用現狀圖:河北省中捷友誼農場1985年、2003年土地利用現狀圖(1∶10000),山東省兗州市興隆庄鎮2003年土地利用現狀圖(1∶10000),山東省兗州市興隆庄鎮1980年航片(1∶10000);反映歷史景觀特徵的資料:河北省中捷友誼農場1956年建場規劃圖(1∶25000),河北省中捷友誼農場11隊1963年農業機械化規劃圖(1∶10000),河北省安國市伍仁橋鎮1958年大方園田化圖(1∶10000),山東省兗州市1980年農業區劃圖(1∶50000);反映採煤沉陷地復墾工程的資料:山東省兗州市興隆庄鎮採煤沉陷地生態農業復墾規劃設計;以及其他相關文字報告等。
數據處理主要採用ARCWIEW、MAPINFO等GIS軟體進行矢量化處理,景觀指數通過景觀分析軟體FRAGSTATS3.3獲取。
FRAGSTATS是由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森林科學系開發的著名的景觀指標計算軟體,其最新版FRAGSTATS3.3不僅提供了易於操作的可視化圖形界面,還增加了許多新的指數,如線性指數(Linearity Index)、穿越能力指數(Traversability Index)等,並對部分指數的計算方法進行了修改。另外,FRAGSTATS3.3還提供了1個使用者定義的移動窗口分析方法,可用於計算核心像元的指數值。但FRAGSTATS3.3隻接受多種格式的柵格數據,不接受矢量數據。
FRAGSTATS3.3可以計算的斑塊指數19個,類型指數121個,景觀指數130個,但許多指數間相關性很強,且部分指數主要適用於野生生物保護以及復合種群(碎裂種群)動態方面的研究(如核心面積指數、鄰近度指數以及連接性指數等)。這些指標的計算方法詳見FRAGSTATS3.3的使用說明書,所有公式都採用FRAGSTATS3.3中的表達式。
採用統計分析軟體SAS6.12對部分數據進行相關性、顯著性等方面分析,採用對比分析法,選取已規劃的區域(中捷友誼農場、兗州市等)、未規劃的區域,進行農田景觀格局分析和生態質量等方面的比較,揭示一般農田景觀規劃存在的優缺點,歸納一般農田景觀規劃設計模式。分析一般農田和已復墾農田的景觀格局、廊道與斑塊中存在的問題,分析以生產力為主和以生態為主設計的區別,以及農業景觀格局、廊道與斑塊的設計要求(包括內部構成,如物種、材料等)。
1.4.2 研究的技術路線
①資料收集與分析;②進行農田景觀規劃的概念、內容、方法、程序和模式等研究;③一般農田景觀格局特性分析,取樣分析一般農田景觀格局特性;④復墾農田景觀格局特性分析,取樣分析復墾農田景觀格局特性;⑤實例模擬評價。如圖1-1。
圖1-1 復墾農田景觀生態重建研究程序框圖
1.4.3 實驗與模擬方案
①選擇華北、華東地區已規劃設計的一般農田、復墾農田,並選擇相應未規劃設計的農田進行景觀格局對照;②通過景觀分析軟體FRAGSTATS3.3獲取景觀格局和結構指標,計算機處理數據,結合EXCEL建模;③選擇一定區域的遙感數據,進行景觀格局特性分析;④實例評價。
『陸』 復合的研究過程
研究復合過程,對於了解電離層的形成和性質,了解太陽日冕、太陽外層大氣以及高溫等離子體等的行為有重要意義。
『柒』 研究方法的評述
綜上所述,不同學者從多個方面提出了多種流動單元研究方法,它們在流動單元研究中均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並為後人研究流動單元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然而,總體說來,上述方法尚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首先,上述方法強調成因單元(或沉積相帶)內影響流體滲流的地質參數的差異性,雖然應用多種參數進行流動單元劃分,並取得了很好的應用效果,但對成因單元本身的分布及單元間滲流屏障(沉積屏障、成岩屏障和斷層屏障)的分布重視不夠,即對各類地質界面現象研究不夠,而地質界面的復雜性正是陸相儲層的重要特色。對於陸相地層來說,由於砂體時空分布的復雜性,砂體及滲流屏障的分布在某種程度上對地下流體運動的影響更大。其流動單元的研究,應重視界面的變化。
其次,前人在流動單元研究中,已開始注意到成岩作用對儲層質量演化的控製作用及其導致的流動單元質量的差異性。但在流動單元劃分及展布研究時,對成岩(或成岩效應)在流動單元劃分中的作用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如復合砂體內部的成岩膠結帶作為滲流屏障對地下流體流動有很大的影響,應成為劃分流動單元的重要標志。
最後,一些學者在流動單元研究時,過分地強調了流動單元在垂向上的分層性,將流動單元看作為更細級次的「地層單元」(只不過這種地層單元在垂向上反映了單元內儲層質量相似而單元間儲層質量相異的特點),而忽視了平面上滲流差異的特徵。如Daries(1996)對西得克薩斯一個淺海陸棚相碳酸鹽岩儲層進行流動單元研究時,將研究層段在垂向上劃分了12個流動單元。但在平面上,同一流動單元在岩石類型、孔隙度、滲透率、滲透率與厚度乘積、含烴孔隙體積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差異性(Daries,1996)。我們認為,同一流動單元內部岩性和物性的相似性不僅要體現在垂向上,而且也應體現在平面上,這樣才能達到流動單元的研究目的。
總之,研究儲層流動單元,應重視各類地質界面的變化,注重其在平面上滲流差異的特徵。
『捌』 研究屬於復合詞中的什麼類型
研究屬於復合詞中的並列類型。
研和究各自為動詞,分別鑽研和探求的意思。
研究,意思是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質、規律等。
『玖』 簡述什麼是復合材料及未來研究方向
復合材料,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性質的材料,通過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在宏觀(微觀)上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各種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長補短,產生協同效應,使復合材料的綜合性能優於原組成材料而滿足各種不同的要求。復合材料的基體材料分為金屬和非金屬兩大類。金屬基體常用的有鋁、鎂、銅、鈦及其合金。非金屬基體主要有合成樹脂、橡膠、陶瓷、石墨、碳等。增強材料主要有玻璃纖維、碳纖維、硼纖維、芳綸纖維、碳化硅纖維、石棉纖維、晶須、金屬絲和硬質細粒等。
隨著科技的發展,樹脂與玻璃纖維在技術上不斷進步,生產廠家的製造能力普遍提高,使得玻纖增強復合材料的價格成本已被許多行業接受,但玻纖增強復合材料的強度尚不足以和金屬匹敵。因此,碳纖維、硼纖維等增強復合材料相繼問世,使高分子復合材料家族更加完備,已經成為眾多產業的必備材料。目前全世界復合材料的年產量已達550多萬噸,年產值達1300億美元以上,若將歐、美的軍事航空航天的高價值產品計入,其產值將更為驚人。從全球范圍看,世界復合材料的生產主要集中在歐美和東亞地區。近幾年歐美復合材料產需均持續增長,而亞洲的日本則因經濟不景氣,發展較為緩慢,但中國尤其是中國內地的市場發展迅速。據世界主要復合材料生產商PPG公司統計,2000年歐洲的復合材料全球佔有率約為32%,年產量約200萬噸。與此同時,美國復合材料在20世紀90年代年均增長率約為美國GDP增長率的2倍,達到4%~6%。2000年,美國復合材料的年產量達170萬噸左右。特別是汽車用復合材料的迅速增加使得美國汽車在全球市場上重新崛起。亞洲近幾年復合材料的發展情況與政治經濟的整體變化密切相關,各國的佔有率變化很大。總體而言,亞洲的復合材料仍將繼續增長,2000年的總產量約為145萬噸,預計2005年總產量將達180萬噸。
從應用上看,復合材料在美國和歐洲主要用於航空航天、汽車等行業。2000年美國汽車零件的復合材料用量達14.8萬噸,歐洲汽車復合材料用量到2003年估計可達10.5萬噸。而在日本,復合材料主要用於住宅建設,如衛浴設備等,此類產品在2000年的用量達7.5萬噸,汽車等領域的用量僅為2.4萬噸。不過從全球范圍看,汽車工業是復合材料最大的用戶,今後發展潛力仍十分巨大,目前還有許多新技術正在開發中。例如,為降低發動機雜訊,增加轎車的舒適性,正著力開發兩層冷軋板間粘附熱塑性樹脂的減振鋼板;為滿足發動機向高速、增壓、高負荷方向發展的要求,發動機活塞、連桿、軸瓦已開始應用金屬基復合材料。為滿足汽車輕量化要求,必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新型復合材料將被應用到汽車製造業中。與此同時,隨著近年來人們對環保問題的日益重視,高分子復合材料取代木材方面的應用也得到了進一步推廣。例如,用植物纖維與廢塑料加工而成的復合材料,在北美已被大量用作托盤和包裝箱,用以替代木製產品;而可降解復合材料也成為國內外開發研究的重點。
另外,納米技術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納米復合材料的研究開發也成為新的熱點。以納米改性塑料,可使塑料的聚集態及結晶形態發生改變,從而使之具有新的性能,在克服傳統材料剛性與韌性難以相容的矛盾的同時,大大提高了材料的綜合性能。
『拾』 研究思路和特點
彩色寶石因產出的地質條件和地球化學環境不同而存在外觀和內部差異,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這些差異常常被記錄和保留下來,並作為重要的產地鑒別特徵。這些鑒別特徵主要體現在光學特徵(如折射率等)、形態特徵、內部結構及缺陷特徵(如礦物包體、氣液包體、雙晶面等)、生長特徵(如色帶、生長區域等)、溶解特徵(如管狀包體等)、化學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徵、同位素組成特徵、發光性特徵、光譜特徵等方面。彩色寶石產地鑒定的原理是選用合適的方法和儀器,對各個產地寶石的特徵加以區分,從而找出該產地寶石的診斷性特徵。
產地信息的採集需要用到各種分析測試儀器。在選擇儀器時,基本原則是由簡到繁、由低精度到高精度、由花費少到花費多。具體來說,就是從外觀特徵(如晶形、表面生長特徵、顏色等)到內部特徵(包體、生長特徵、缺陷等可視的微細特徵),再到光譜類數據,最後到進一步的微量元素分析,必要時還需利用高精度復合方法和儀器進行痕跡元素、同位素組成等數據的採集。在採集數據時要注意校正儀器,配置標准樣品,並將儀器的各種噪音降低到最小。部分高精度復合儀器,如激光燒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LA-ICP-MS),最好由受過專業訓練的技術人員操作,並與經驗豐富的寶石學家一起解析數據。當根據已有的彩色寶石產地資料庫資料無法對採集到的數據進行有效解析和判斷時,還要結合地質學相關信息進行綜合解析。
與絕大多數珠寶玉石檢測要求一樣,彩色寶石產地信息的採集應盡可能在無損條件下完成,特殊情況下可進行輕微有損測試。經過訓練的珠寶鑒定人員使用常規寶石檢測儀器和技術,能夠鑒定出大部分的珠寶材料及其內部特徵。當常規檢測方法無法獲得所需信息時,還需利用先進的無損成像技術、光譜技術以及化學元素分析測試等技術手段。當需要採集部分高精度數據,如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組成時,則需在徵得樣品擁有者的許可後,在樣品不顯眼的部位進行局部微區有損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