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物體受力分析基本方法

物體受力分析基本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25 07:11:35

如何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

正確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是解決力學問題的前提和關鍵之一。由於同學們初步認識力,對物體的受力分析算是一個盲點,特別是在物體受到多個力作用時,更不知道如何下手,哪些力應該分析,哪些力是不需要分析出來,我們知道,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所以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是由於它所受各種力作用的結果,而這些力間的相互關系也正由物體的運動狀態來反映。因此許多力學問題的研究,都離不開物體的受力分析。物體的受力分析主要是分析某一指定物體或系統(研究對象)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分析時要逐個找全,正確畫出力的示意圖,做到准確無誤。同學們一定要銘記:認准研究對象,只分析物體受到的力,而不要去考慮這個物體施給其他物體的力。下面我就簡要談談。
一、物體受力分析的基本知識和方法
1.力的圖示是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直觀地表示一個力,線段的長度表示力的大小,箭頭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頭或箭尾通常用來表示力的作用點,一般將物體所受各力都看作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共點力。畫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2.物體受力分析重在畫圖分析物體受力情況時,只需畫出力的示意圖就可以了,即不需要精確畫出力的大小,只要把力的方向畫正確,作用點畫出(共點力)並大概畫出力的大小即可。特別要注意同一個物體只能畫出一個作用點,這個作用點一般就畫在物體的重心上,這樣便於力的分析。
二、物體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
2.在分析物體受力的順序上,因力比較多,一般按照這樣的順序分析力:一重力、二彈力(彈力包括壓力、支持力、拉力等)、三摩擦力(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四其他力(如:磁場力,電場力、分子力等)。這樣才不會漏掉力,逐一找全,做到正確無誤。
三、物體受力分析一般採取以下的步驟
1.明確研究對象。
即據題意弄清我們需要對哪個物體進行受力分析。
3.按照分析力的一般順序找力。一重力、二彈力(彈力包括壓力、支持力、拉力等)、三摩擦力(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四其他力(如:磁場力,電場力、分子力等)。4.畫物體受力圖,沒有特殊要求,則畫示意圖即可,要注意各個力的符號。
四、物體受力分析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每分析出一個力,應找出該力的的施力物體和該力對物體產生的效果,否則,該力的存在就值得考慮。
2.只分析研究對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對象施給其他物體的反作用力。
3.不要把物體的受力分析和力的合成與分解相混淆,「合力」是物體實際所受各力的「等效力」,「分力」是從一個力的作用效果「等效」出來。「合力」、「分力」都不是物體受到的真實力,因此在分析受力時,不要畫出「合力」、「分力」的圖示,即要保持其原滋原味。
4.為使問題簡化,常要忽略某些次要的力,如物體運動速度不大時的空氣阻力及水的阻力,輕桿、輕繩、輕滑輪等輕質物體的重力可以不考慮等等。
5.當解決問題先後要對幾個物體進行受力析時,通常會先分析受力個數較少的物體的受力。
6.物體受到的多個力的作用點可以平移到同一點上,一般為重心處。
綜上所述,要正確進行物體受力分析,應認准對象,看清環境,從力的本質出發,結合物體運動情況去周密分析,逐一找全,以免漏掉一個力,而每找一個力(在慣性系中),都要問一問施力物體是什麼,是否存在這個力,有無重復多算,以免憑空多加一個力。在分析過程中,應重在培養科學的思維方法,不斷提高能力。

㈡ 怎樣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方法有哪些說詳細點!麻煩告訴我

一、物體受力分析的依據是力的本質(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
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就是力。對一力來說,必然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這就是說沒有脫離開物體的作用而獨立存在的力。這表明:(1)如果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那麼一定能找到施力物體。沒有施力物體,離開物體對物體的作用,這個力就是憑空設想的,是無中生有的。(2)如果有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即有施力物體又有受力物體,那麼一定存在力的作用。忽視這個客觀存在的力,就將該力遺漏了。這樣,從力的本質出性進行物體受力分析,既可以防止將力遺漏,又可以防止憑空設想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力。例如在地球表面的物體A,地球通過重力地對物體A的作用,這里既有施力物體(地球)又有受力物體(物體A),物體A必受到重力的作用。因此對在地球表面的物體受力分析,應考慮物體受到重力作用(除題設條件可忽略外),千萬不要遺漏這個力。又如從正在豎直上升的直升習機上落下一重物(忽略空氣的作用),這時重物受到哪些力?有些同學說:「重物受到兩個力的作用,即除重力外,還有一個向上的力。不然,重物怎能做豎直上拋運動呢?」其實這是由於慣性,的在離開飛機時做豎直上拋運動,不能認為慣性就是力。我們只要再問一下,這個向上的力是哪個物體作用的呢?問題就清楚了。沒有施力物體,離開物體對物體的作用,這個力就是憑空硬造出來的,是不存在的。
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所以有作用力一定同時有反作用,兩者分別作用在彼此作用著的物體(兩個不同的物體)上。我們在分析某一物體的受力情況時,只考慮它受到別的物體的作用力,而不考慮它對別的物體的作用力,更不要把它對別的物體的作用力作為自己所受的力。因此在物體受力分析時,必須分清誰對誰的作用,切忌張冠李戴。
二、物體受力分析應結合運動情況分析進行
我們知道,正確分析物體受力情況和運動情況是解決力學問題的關鍵,也是相輔相成的。也就是說正確分析物體的運動情況,有利於正確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可以避免不應有的錯誤。例如在水平傳送帶上放著一個物體,當傳送帶載著物體勻速運動和勻加速運動時,物體在這兩種情況下受到哪些力?有些同學說:「在這兩種情況下,物體都是受到三個力的作用,即除受到重力G和支承力N外,還受到一個與傳送帶運動方向相同的摩擦力f。不然,物體怎能隨傳送帶一起運動呢?」我們應對物體的運動和受力情況作具體分析,就可以作出正確的判斷。當傳送帶載著物體作勻速運動時,物體相對於地面雖然是運動的,但相對於它接觸的傳送帶,既沒有相對運動,也沒相對運動的趨勢,所以這時物體沒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只是由於慣性,物體隨傳送帶一起作勻速運動。當傳送帶載著物體作勻加速運動時,物體相對於傳送帶有向後運動的趨勢,所以這時物體受到一個與傳送帶運動方向相同的摩擦力作用,正是這個摩擦力使物體隨傳送帶一起作勻加速運動。可見,在這兩種不同的運動狀態下,物體所受的力是不同的。當作勻速運動時,物體受到重力G和支承力N的作用;當作勻加速運動時,物體受於重力G、支承力N和摩擦力f的作用。
三、物體受力分析常用的一種思維方法
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首先要明確研究對象,即明確我們是要分析哪個物體的受力情況,然後把它從周圍物體中隔離出來,分析周圍有哪些物體對它起施加力的作用,並作出圖示,這是常用的物體受力分析的方法。在分析物體受力的順序上,應是先易後難,即先找物體受到比較明顯的力(如重力、給定的已知外力等),然後再找物體受到不易確定的力(如彈力、摩擦力等),經過周密的分析,逐一找全,做到正確無誤。這個是復制來的,希望可以幫到你吧

怎麼對一個物體或系統完整的受力分析

要想作完整受力分析,方法有以下幾點:
1、分析施力物體。地球(重力)桌面等(支持力,摩擦力)場(電場力,洛倫茲力等)彈簧(彈力)等等。
2、運動狀態分析。物體怎麼動的,聯想到有哪些力。
3、用經驗分析(熟練之後)。分析題是啥類型的,就會知道有哪些力了。
4、平衡分析。初中題都是平衡狀態,有力沒有被抵消,物體就會加速運動而非平衡。
5、由4可以延伸到高中題。即使加速運動,也可以知道是哪種力作用或哪幾種重力作用。

㈣ 如何分析受力情況

初中同學開始接觸物理,物理的最大的一個概念就是力。但是,許多同學,對於分析物體受力來講,他們不知道從何入手,也無法把物體的受力分析完整,若是受力分析不完整的話,就無法列出正確的受力方程式。今天,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如何正確做物體的受力分析。
開啟分步閱讀模式
平衡狀態下
01
分析平衡狀態下的物體受力,必須考慮重力的作用。一般情況下,初中的知識只是受到垂直或者是左右水平的力。

02
判斷一個物體的時候,務必先考慮重力,重力向下。接下來,就要考慮與之平衡的力,例如支持力,托力,拉力等。
03
等物體靜止或者是勻速運動的時候,上下的力就要保持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同樣的道理,對於左右受到的力也是一樣的。大小相等,方面相反。

04
於是,在求未知力的時候,在同一方向上列出受力的情況,例如,當知道物體的重,而未知拉力的時候,就列公式MG=F拉。
05
對於左右的力也來也是一樣的,當不考慮摩擦力的時候,左右的力一樣,那在未知的情況下,另一個力就是一個已知力的大小,且方向相反。

㈤ .物體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正確認識和深刻理解「三種力」1. 重力重力是由於地球的吸引引起的,但又不能說重力就是地球對物體的引力。現在我們知道,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就是萬有引力,重力是它的一個分力,另一個分力是物體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的向心力。在地面周圍,重力是隨位置的不同而變化的,但在地球表面附近的空間范圍內,可以認為重力大小是不變的。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或者說是垂直於水平地面的。若說是垂直於地面,則是錯誤的。由於前面所述的原因,嚴格說起來,重力也不是恰好指向地球的球心。重力用G表示,用mg表示是不規范的。根據公式 ,可知G與g的方向是一致的。關於物體的重心,有人認為一定在物體上。圓環的重心在哪裡?是在圓環的圓心處,此處不在圓環上。同學們可以考慮半圓環的重心位置,對認識這個問題很有幫助。用懸掛法求薄板的重心,它的原理是什麼?哪些力是平衡力?哪些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任意形狀的物體,它的重心能用懸掛法求出嗎?這些問題,同學們一定要弄清楚。例1. 在體育運動會上,有「舉重運動員舉起了200公斤的重量」的說法,請你從物理學的角度,對這句話進行分析,指出存在的問題。可以這樣分析:重量,就是重力,它的單位是力的單位,所以用質量的單位公斤來表示是不對的;此外,質量的單位是千克,用公斤是不規范的。例2. 如圖1所示,重力為G的物體靜止在水平地面上,則關於物體的重力和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的關系,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圖1A. 兩個力其實是同一個力B. 兩個力只是大小相等C. 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 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析:重力作用在物體上,壓力作用在地面上,所以是兩個力,不是同一個力。物體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作用,這兩個力是平衡力,而壓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因而,應選A、B、D。2. 彈力彈力和我們是如此的親密:站在地上,腳與地面之間有彈力;伏案疾書,兩臂和桌面之間有彈力;網上瀏覽,手指和滑鼠之間也有彈力。環視四周,哪個物體不受到彈力作用?又有哪個物體不對別的物體施加彈力作用?正確理解與彈力有關的幾個概念。一是形變,形變是物體形狀和體積的改變,將海綿握在手中,它的形狀和體積都發生了變化。二是彈性限度,發生形變的物體,在外力撤去以後,若能恢復原來的形狀,則物體的形變在彈性限度以內,如上面所舉的海綿,否則就是超出了彈性限度。研究彈性限度有什麼意義呢?因為物體都有這樣一種本性:當它發生形變時,總想恢復原來的形狀,只要在彈性限度以內,物體就有能力恢復到原來的形狀。彈力產生的條件是兩個物體接觸並且產生形變。看上去接觸,卻可能是靠在一起,此時物體之間沒有擠壓,所以沒有彈力產生。如圖2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大球「壓」在小球身上,看上去,兩球之間肯定有彈力作用,其實兩球是靠在一起的,它們之間是沒有彈力作用的。圖2平常遇到的彈力,一是接觸面上的彈力,二是細線的彈力,下面分別進行分析。當重物靜止在水平面上的時候,二者之間彈力的產生,由下面的遞進關系看出:重物與支持面→相互擠壓→形變→ 當細線吊著重物時,二者之間彈力的產生,仿上面可列出下面的關系:重物與細線→相互拉伸→形變→ 總之,物體受到別的物體的彈力而形變,它形變產生的彈力作用於別的物體。一個物體形變產生的彈力不會作用於自身。彈力的方向:面接觸的,垂直於作用面;線接觸的,則沿著細線,與細線形變的方向相反,或者說與細線收縮的方向相同。下面請看接觸面上的彈力方向的確定。例3. 如圖3所示,一直桿斜放在半球形容器內,試確定桿受到的彈力的方向。圖3分析:彈力的方向與接觸面垂直,問題是如何確定接觸面。若從桿的A端點這方看,接觸面不易確定,但從曲面這方看,則接觸面在曲面上。故桿下端的彈力的方向,是過接觸點指向球心的。同樣,在桿的上端B點,接觸面即在容器邊沿,又在直桿上,顯然,與桿垂直斜向左上方,就是彈力的方向。3. 摩擦力摩擦力產生的條件是:(1)接觸面上是粗糙的;(2)接觸面間有彈力作用;(3)兩物體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由第一個條件知道,接觸面光滑的物體之間,無論如何是不會有摩擦力的。當兩物體有相對運動時,會產生滑動摩擦力。但不能由此認為靜止的物體不會受到滑動摩擦力,由圖4看出,雖然A物體是靜止的,但當抽動B時,A還是受到滑動摩擦力的作用的。圖4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不是與物體運動的方向相反。圖4中,物體A雖然相對地面靜止,但是相對B是向右運動的,故受到向左的滑動摩擦力。物體向前運動,它可以受到向前的滑動摩擦力嗎?同學們能舉出幾個例子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由公式 計算。注意,滑動摩擦力不要用f來表示,因為它表示另外的物理量。要注意動摩擦因數只是與接觸面的情況有關,與其他因素,譬如運動情況等沒有關系。式中的 ,不一定等於物體的重力,認為二者總是相等是錯誤的。為了練習對摩擦力的計算,請看題目:一人用100N的力在水平鋼軌上拖著一塊重300N的鋼板勻速前進,已知鋼與鋼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25,你能求出鋼板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嗎?有的同學說,由水平方向上二力平衡,得摩擦力等於100N;有的說等於75N,是由公式計算得出的。你的看法呢?對於靜摩擦力,其方向與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這里的相對運動趨勢方向,比起相對運動方向來,更抽象了一些。當物體有相對運動趨勢時,卻仍然是靜止的,那麼,這個運動趨勢及其方向如何判定呢?方法之一為「假設法」。如圖5所示,物體靜止在水平面上,當用水平力F推它時,它仍保持靜止,可以這樣判定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假設水平面光滑,容易理解物體將沿F的方向運動起來,這個方向就是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而物體所受的靜摩擦力方向則與這個方向相反,即與F方向相反。再如,物體靜止在斜面上,假設斜面光滑,物體會沿斜面滑下,這個沿斜面向下的方向就是物體相對斜面的運動趨勢的方向,而物體受到的靜摩擦力的方向是沿斜面向上的。圖5至於大小,不要把 運用到求靜摩擦力中來,一般情況,求靜摩擦力沒有現成公式,只能根據物體的受力和運動情況求解。二、受力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受力分析,就是將物體從它所處的環境中隔離出來,分析其他物體對它的作用力,並把這些力用力的示意圖畫出來。作力的示意圖時,一般說來是定性的,但對力的方向,要盡量准確些,而對力的大小的要求,往往是粗略的。分析物體受力,就是分析其他物體對研究對象的作用力。當然,研究對象對周圍物體也有力的作用,但這些力是作用在周圍物體上的,不是作用在研究對象上的,故不能在受力圖上畫出。在這一點上有的同學往往出錯。在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時,按一定的分析順序是有好處的。通常這個順序是重力、彈力和摩擦力,最後是其他的力。物體受到的力,向哪裡去找?這是受力分析時遇到的頭一個問題,不要漫無目標,不知從何找起。分析受力,除重力外,就是向接觸面上去找。在一個接觸面上,一般可能有兩個力,一個是垂直於接觸面的彈力,另一個是方向與接觸面平行的摩擦力。當然,某個力到底是有還是沒有,要進一步由彈力和摩擦力的產生條件來判斷,而不是憑想當然。在作力的圖示時,不要忘記畫箭頭,對於力,要標上相應的字母,如重力G,而不要用mg。不要用T、N表示彈力,用F表示力。不同的力可以用下腳標區別,如1、2、3、4,或A、B、C、D等等。受力分析,同學們感到有困難,主要原因是分析問題的能力差一些,因為這不是簡單的計算,代入公式就可以進行。它需要對物理情景的理解,對力的產生條件的運用,對千變萬化的實際情況的認識。受力分析,除常用的隔離法外,還有其他幾種方法,下面作一介紹。整體法若研究對象是幾個物體組成的,這時可以將這幾個物體視為一個整體來對待,然後分析和求解某個力。如圖6所示,對物體施加水平力F後,斜面體對水平面的壓力變大了嗎?如果用隔離法,先分析物體受力,再分析斜面體的受力,則問題就變的復雜了,結論不是一眼就能看出來。但若用整體法,則容易發現,在豎直方向上,整體受力情況不變,故壓力沒有變化。圖6假設法若遇到某個作用力是否作用在物體上,答案不好確定時,就可以用這種方法。如圖7所示,水平傳送帶上,一物體隨傳送帶一起做勻速運動,問物體受到向前的水平作用力嗎?確定,水平方向上的受力不好確定,這時假設法就派上用場了。假設物體受到向前的作用力,但這樣一來,物體就得做加速運動。這與已知的做勻速運動相矛盾,所以,水平方向上的作用力是不存在的。圖7動態分析法如圖8所示,一個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為其球心。碗的內表面和碗口是光滑的。一根細線跨在碗口上,線的兩端分別系有質量為 和 的小球,當它們處於平衡時,質量為 的小球與O點的連線與水平線的夾角為 。用力拉動 ,使 由圖示位置緩慢地向上運動,在這個過程中,細線對 的拉力F和碗對它的支持力 ,二者大小的變化情況是( )圖8A. 變小,F變小B. 變大,F變大C. 變大,F變小D. 變小,F變大由於物體的位置是變化的,所以做物體的動態分析。對 來說,它受到重力和兩個彈力的作用。這三個力是平衡的,由開始時彈力的方向,可知此時的兩個彈力如圖11中的實線所表示的;而末時兩個彈力又如虛線所表示的。這樣,由圖9能看出,在這個過程中, 變小而F變大。圖9同學們在分析物體受力時,常常發生下面的錯誤:1. 不是事實求是的分析受力,而是憑想當然去判斷。例4. 課本中有一幅插圖,如圖10(見人教試驗修訂本·必修第一冊第10頁圖1-21),是皮帶運輸機把物體送到別處的。圖10根據該圖,假設皮帶勻速運動的速度一定,第一次是把貨物送往高處,第二次是把該貨物送到低處。兩次中貨物所受靜摩擦力相比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大小相同,方向相同 B. 大小不同,方向不同C. 大小相同,方向不同 D. 大小不同,方向相同有的同學是這樣分析的:貨物運送情況一高一低,這兩個力不會一樣,故A不正確;兩力大小有可能相同,方向肯定相反,故應選C。這便是典型的想當然。其實要比較兩個力,就得分析貨物的受力,然後再進行比較。送往高處時,貨物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沿皮帶向上的靜摩擦力。送往低處時,仍然是在這三個力作用下,故正確選項為A。2. 滑動摩擦力可以用公式去計算,而靜摩擦力沒有現成的公式,它是根據物體所處的運動狀態來計算的,有的將滑動摩擦力的求法用到靜摩擦力上。請看下面的題目。例5. 為了使被握著的豎直油瓶不落到地面,可以用較小的力,也可以用較大的力。兩者比較,後者比前者的摩擦力變大了嗎?分析:有的同學認為,壓力變大了,摩擦力也就變大了,根據公式 就能得出這個結論。但對油瓶進行受力分析,可知在豎直方向上,仍然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不管壓力如何變化,只要油瓶靜止,則這兩個力大小不變,靜摩擦力等於重力。可有的同學認為,較大的壓力白用了嗎?用較大的力握油瓶,到底起了什麼作用呢?仔細分析後會發現,用小的力握瓶時,從手中抽出瓶子就容易,用大的力握瓶時,從手中抽出瓶子就難。所以,這中間改變的是最大靜摩擦力,而不是所受的靜摩擦力。3. 只有兩物體接觸就認為受到彈力作用例6. 如圖11所示,豎直下垂的繩子下面系著一個鐵球,分析鐵球的受力。圖11分析:有的同學認為,鐵球受到重力、繩子的拉力和斜面對它的支持力。這就犯了「只要兩物體接觸就認為受到彈力作用」的錯誤。根據繩子是豎直下垂的,可以判定鐵球和斜面是靠在一起的,它們之間並沒有擠壓,因而之間並沒有彈力作用。例7. 如圖12所示,質量為m的物體放在水平放置的鋼板C上,與鋼板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由於光滑導槽AB(相對地面靜止)的控制,物體只能沿水平導槽運動。現使鋼板以速度 向右運動,同時用力F拉動物體(F方向沿導槽方向),使物體以速度 沿導槽運動,試分析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圖12有同學這樣分析:在圖12中,物體既受到向上的摩擦力,又受到向左的摩擦力,所以總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上偏左的,如圖13。其實,摩擦力的方向還得看物體的相對滑動方向。根據運動的相對性,這個運動等效於鋼板不動,裝置向反方向運動,因而物體相對鋼板是斜向下偏左運動的。故所受的摩擦力是斜向上偏右的,見圖14所示。你看,兩種分析得出的是兩個不同的結果。例8. 如圖15,物體受水平力F作用,物體和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斜面都處於靜止狀態。若水平力增大些,整個裝置仍處於靜止,問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如何變化。圖15有的會說,摩擦力一定變大,這個還會有疑問嗎?其實,這是對運動趨勢不了解的緣故。若力F原來比較大,則物體有向上運動的趨勢,在F繼續變大時,摩擦力是變大的;若力F原來比較小,則物體有向下運動的趨勢,當F在變大時,摩擦力就變小了,這一點往往被同學們所忽略。

㈥ 如何進行受力分析

一、受力分析的方法
1. 隔離法(隔離法是物理學中研究問題的最基本方法):將所確定的研究對象從周圍物體中隔離出來,進而分析周圍有哪些物體對它施加了力的作用,方向如何,並將這些力一一畫在受力圖上。在畫支持力、壓力和摩擦力的方向時容易出錯,要熟記支持力、壓力的方向一定與接觸面或接觸點的切面垂直,摩擦力的方向一定沿著接觸面與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2. 整體法: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組成的整體選為研究對象。整體法也是物理學中研究問題的一種重要方法,當隔離法解決某些問題較困難時,整體法便顯示出它的優越性,如能將隔離法和整體法結合起來靈活運用會有很好的效果。
二、受力分析的步驟
1. 明確研究對象,即確定我們要分析哪個物體的受力情況。 2. 首先分析重力(或其他場力,如電場力、磁場力)。
3. 接著分析彈力:圍繞研究對象一周,找出與它接觸的物體,根據彈力產生條件(直接接觸且有彈性形變),分析研究對象受到的彈力。
4. 然後根據摩擦力產生條件(粗糙接觸面間有彈力且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分析研究對象受到的摩擦力。
5. 再根據題意分析研究對象受到的其他力。
6. 最後畫出研究對象的受力示意圖。高中階段,一般情況下研究對象可看作質點,畫示意圖時,可把所有力的作用點畫在一點上。

㈦ 如何受力分析

分析方法

1.進行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是隔離體法,即將所選定的研究對象(一般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幾個物體構成的整體)從它所處的環境中隔離出來,然後依次分析環境中的物體對所選定的研究對象施加的力。分析的依據,一是力的性質和各種力的產生條件;二是物體的運動狀態即從共點力的平衡條件和牛頓第二定律入手分析。

2.整體法:即選擇幾個物體構成的整體作為研究對象,既可用於研究整體的受力,也可作為分析某個物體受力情況的輔助方法。

3.假設法:即在某個力的有無或方向不容易判斷時,可先假設這個力不存在,看物體的運動會受什麼樣的影響,從而得出結論。如分析彈力可用假設拿開法,分析靜摩擦力可用假設光滑法等。

4.利用牛頓第三定律分析

5.畫出物體的受力示意圖,這樣會使問題形象直觀。在不涉及轉動問題時,一般要將力的作用點平移到物體的重心上來,示意圖不但要表示力的方向,還要定性表示力的大小。圖畫的越准確,越便於分析解決問題。

2一般步驟

(1)選取研究對象:對象可以是單個物體也可以是系統。
(2)隔離:把研究對象從周圍的物體中隔離出來。
(3)畫受力圖:按照一定順序進行受力分析。一般先分析重力;然後環繞物體一周,找出跟研究對象接觸的物體,並逐個分析彈力和摩擦力;最後再分析其它場力。在受力分析的過程中,要邊分析邊畫受力圖(養成畫受力圖的好習慣)。只畫性質力,不畫效果力。
(4)檢查:受力分析完後,應仔細檢查分析結果與物體所處狀態是否相符。

㈧ 受力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有一句話可以幫你。「重力必記,接觸找力」。
就是對一個物體的受力情況進行分析時,要知道每個物體都受到了地球的吸引力,即重力G,它的方向豎直向下。
另外就看物體與什麼接觸,在相互接觸的物體間找物體受到的力。
如:用一根繩子吊一物體,並將物體放入水中,問物體受到哪幾個力的作用?
物體受到向下的重力G,它與繩子接觸,受到繩子向上的拉力F1,與水接觸,受到水給的向上的浮力F2。

㈨ 如何對物體進行正確的受力分析

㈩ 初中物理力學受力分析方法

受力分析的方法與步驟

1、 明確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前,要先弄清受力的對象。我們常說的「隔離法」、「整體法」,指的是受力的對象是單個物體,還是由多個物體組成的整體。對於連接體,在進行受力分析時,往往要變換幾次研究對象之後才能解決問題。有時候,選取所求力的受力物體為研究對象,卻很難求出這個力,這時可以轉移對象,選取這個力的施力物體為研究對象,求出它的反作用力,再根據牛頓第三定律,求出所求力。

2、有序地分析受力

養成按一定的步驟進行受力分析的習慣,這樣可以避免漏力或添力。一般分三步走:先分析重力;然後找出跟研究對象接觸的物體,分析接觸力,如彈力、摩擦力等;最後分析電場力、磁場力等。

斜面

3、確定物體是否受到力的作用,有三個常用的方法:(1)假設法;(2)根據運動狀態判斷受力情況;(3)用牛頓第三定律。

閱讀全文

與物體受力分析基本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腕鍛煉方法圖片 瀏覽:52
如何度過低潮專家傳授6種方法 瀏覽:956
衛生間頂板排水支管安裝方法 瀏覽:367
led軌道射燈安裝方法圖解 瀏覽:13
淘寶賣家留言欄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69
種菜的方法視頻教程大全 瀏覽:884
秋天嗓子啞了有什麼方法可以恢復 瀏覽:848
小企業會計制度設計的研究方法 瀏覽:695
數學廣角的方法與技巧圖片 瀏覽:331
比利時壺使用方法 瀏覽:806
用簡便方法計算65000除以700 瀏覽:638
帶狀皰疹中醫治療方法 瀏覽:154
換熱器的計算方法 瀏覽:140
電子秤的安裝方法圖解 瀏覽:892
三星電話儲存位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74
自製最簡單的折疊方法 瀏覽:239
15X104用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851
excel如何轉換成word無表格的方法 瀏覽:210
高速離心機使用方法 瀏覽:738
去除手機網路緩存的方法 瀏覽: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