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慢性疾病的葯物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慢性疾病的葯物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25 01:19:45

㈠ 經濟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答案

分類方法比較多,一般比較常用的是規范分析和實證分析。規范分析是指應該怎麼樣,一般是定性分析。實證分析是指事實如何,評價事實。實證分析比較熱門,通常會是定量分析,用計量經濟學的分析方法比較多。

㈡ 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什麼

①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根本方法是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在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中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就是運用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來揭示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本質及其發展運動的規律。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方法,就是把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制度的變革,看做是客觀必然的歷史過程。對一定社會經濟制度及其變革的評價,要遵循生產力標准。?
②從具體到抽象和從抽象到具體的方法。政治經濟學的研究要運用科學的抽象法,這就是從具體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從抽象到具體的敘述方法。
?③邏輯方法和歷史方法。邏輯方法是在研究社會經濟現象時,按照經濟范疇的邏輯關系,從比較簡單的經濟關系和經濟范疇,逐步上升到比較復雜的具體的經濟關系和經濟范疇,闡明社會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邏輯發展進程。歷史方法是在研究社會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時,按照歷史發展的真實進程來把握其規律。?
④借鑒現代科學和經濟方法。政治經濟學研究應運用和借鑒現代自然科學的某些方法,如數學方法、系統分析方法,以及運用資訊理論、控制論、協同論、耗散結構論等方法論。同時還可借鑒和運用西方經濟學中的一些方法,如實證分析、均衡分析、邊際分析、總量與個量分析、靜態和動態分析方法等。

㈢ 葯劑學研究方法

葯劑學研究方法:

1、觀察葯物對動物行為影響,是研究中樞神經系統葯物作用的基該方法之一。最常用正常動物。如將動物的行為分級,對用葯組和對照組動物進行細心觀察,並按分級法打分,求出平均數,進行顯著性測驗,從而可判定新葯是中樞抑製作用還是中樞興奮作用。

用轉棒法觀察動物的協調運動,是測定新葯對中樞神經系統抑製作用和對骨骼肌鬆弛張作用的最簡單而經典的方法。觀察葯物對記憶力和影響,以及測定葯物的依賴性實驗都是用正常動物。

⑶研究鎮痛葯物時:常用熱刺激法,如小白鼠熱板法,電刺激小白鼠尾部法以及化學刺激法,如用酒石酸銻鉀腹腔注射造成扭體反應,從而觀測鎮痛葯的作用。

3、用整體動物實驗時,常用麻醉動物,但應注意麻醉深度的控制和麻醉葯物的選擇。如在研究評價鎮咳葯物時,麻醉過深則明顯抑制咳嗽反射,從而影響實驗結果。在研究葯物對子宮影響時,最好不用乙醚和氯仿,而選用戊巴比妥鈉。

㈣ 經濟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經濟學有一套以數量分析為特徵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實證分析法、邊際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靜態分析法、比較靜態分析法、動態分析法、長期與短期分析法、個量與總量分析法等。
一、實證分析法:
經濟學中的實證分析法來自於哲學上的實證主義方法。實證分析是一種根據事實加以驗證的陳述,而這種實證性的陳述則可以簡化為某種能 根據經驗數據加以證明的形式。在運用實證分析法來研究經濟問題時,就是要提出用於解釋事實的理論,並以此為根據作出預測。這也就是形成經濟理論的過程。
二、邊際分析法:
是利用邊際概念對經濟行為和經濟變數進行數量分析的方法。所謂邊際,就是額外或增加的意思,即所增加的下一個單位或最後一個單位。在經濟學分析中,簡單地說,邊際是指對原有經濟總量的每一次增加或減少。嚴格地說,邊際是指自變數發生微小變動時,因變數的變動率。
三、均衡分析法:
均衡本來是物理學概念。引入經濟學後均衡是指經濟體系中各種相互對立或相互關聯的力量在變動中處於相對平衡而不在變動的狀態。對經濟均衡的形成與變動條件的分析,叫做均衡分析法。分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法,是在不考慮經濟體系某一局部以外的因素的影響的條件下,分析這一局部本身所包含的各種因素相互作用中,均衡的形成與變動的方法。
一般均衡分析法,是相對與局部均衡分析法而言的。它是分析整個經濟體系的各個市場、各種商品的供求同時達到均衡的條件與變化的方法。
四、靜態分析法、比較靜態分析法、動態分析法
是完全抽象掉時間因素和經濟變動過程,在假定各種條件處於靜止狀態的情況下,分析經濟現象的均衡狀態的形成及其條件的方法。
比較靜態分析法
是對個別經濟現象的一次變動的前後,以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均衡位置進行比較而撇開轉變期間和變動過程本身的分析方法。
動態分析法
是考慮到時間因素,把經濟現象的變化當作一個連續過程,對從原有的均衡過度到新的均衡的實際變化過程進行分析的方法。

㈤ 經濟學常用研究方法有哪些

其中,實證分析部分的主要研究手段有:
1、均衡分析、非均衡分析。均衡分析是最常用的研究手段,認為各種變數在某一狀態下會達到一種均衡,例如供給需求理論,認為存在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在一定的數量和價格下,兩者會達到均衡(Equilibrium)。自從馬歇爾(Alfred Marshall)將圖形引入了經濟學論證,均衡分析便一直在西方經濟學中佔主導地位。
2、靜態、動態分析。兩者的區別在於後者引入了時間維度,比如流行的時間序列分析。靜態分析則主要是橫截面分析。
3、定量、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的運用在金融領域尤其廣泛,其中的數學依據主要是計量和統計;而定性分析目前而言還缺乏堅實的方法論基礎,主要應用於宏觀經濟的分析。
在經濟學中,一方面,實證分析中的各類分析方法常常結合在一起,難以分離,例如用計量的方法進行時間序列的動態研究;另一方面,實證分析和規范分析也難以割裂,規范分析常常以實證分析的結果作為依據。

㈥ 我國慢性病防控面臨的挑戰和對策

總結的幾點 慢性病防控面臨的挑戰和對策的幾要點用■ 註明了
其他一些的是詳細資料 希望能對你用幫助

慢病防控綜合機制正在形成

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副局長 孔靈芝

防控形勢嚴峻

今年9月,第66屆聯合國大會召開預防和控制非傳染性疾病高級別會議,這是繼2001年聯大召開艾滋病防控會議後,聯合國歷史上第二次就健康問題舉行的高級別會議。會議通過的《政治宣言》提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是21世紀各國發展面臨的嚴重挑戰之一。應對慢性病,各國政府須承擔首要責任,社會所有部門都必須作出努力,鼓勵擬訂多部門政策,創造公平的促進健康的環境,使個人、家庭和社區有能力作出利於健康的選擇。

當前,我國慢性病發病形勢非常嚴峻。2010年18歲及以上居民慢性病行為及危險因素監測數據顯示,攝入過多的鹽、油是非常突出的問題。80.9%的家庭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超過5克;83.4%的家庭人均每日食用油攝入量超過25克。18歲及以上居民中,僅11.9%的人經常鍛煉,體重超重率約30%,肥胖率約10%;高血壓患者超過2億,高膽固醇血症者超過3000萬;糖尿病的患病率達到9.7%。癌症發病和死亡都在不斷上升,慢性病造成過早死亡的比例佔到57.8%。慢性病在所有疾病負擔中所佔的比重約為70%。

積極尋求新出路

2011年世界經濟風險評估報告提出,慢性病不僅可以拖垮國家醫療體系,而且會對國家經濟造成制動效應。如何應對我國慢性病防控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有待不斷探索。

■一、需要頂層設計。 我國至今尚未出台慢性病防控的法律和國家級政策;慢性病預防經費投入匱乏。目前,盡管國家投入了大量科研資金,但慢性病特別是慢性病預防尚未置於優先領域。從2005年到2010年,中央支付地方的癌症防控經費大幅增長,但對傳染病和慢性病的投入仍然失衡,其比例大約是1001。在大量醫療費用中,慢性病晚期治療費用又占絕大多數。以糖尿病為例,統計數據顯示,80%以上費用用於對發症的治療。

另外,像創建健康城市等行動仍是各地的自發行為,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建設等工作的覆蓋范圍和影響有限。

■二、需要解決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相關難題。 比如,居民健康檔案很多變成死檔,利用率低。對此衛生部要求今年年底建檔率達到50%,並特別強調規范化使用;目前在社區開展35歲以上人群的高血壓、糖尿病健康管理,截至2011年6月只管理了21%的高血壓患者和12%的糖尿病患者,還需要加快推進。

■三、 防控體系需要協調機制。 目前,慢性病的防控力量分散在醫療、疾控、健康教育、婦幼保健等機構,國家癌症中心、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各級防辦、各類學會等社團也承擔著相應的任務。為了形成合力,應建立衛生部門內的、技術機構之間的協調機制,鼓勵各地市、區疾控系統成立慢病科(所),鼓勵各地在醫療機構內建立防病中心或示範基地,充分發揮學術團體的作用,使各種防控力量形成合力。

優化選擇干預措施

衛生部衛生發展研究中心教授 趙 琨

■衛生資金整體配置效率低

衛生資源稀缺是任何國家都面臨的挑戰,如何使用好稀缺的衛生資金更是各國亟待解決的問題。衛生部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對衛生總費用測算顯示, 70%的費用投向了醫療服務。對天津市和甘肅省的慢性病費用測算顯示, 超過83%的費用發生在臨床治療上,不到2%的費用投向了公共衛生,這說明只有很少費用投向疾病的預防。慢性病預防和管理的費用過少,與慢性病驅動的疾病負擔逐年增長對應,說明資金在整體配置上出現了低效率。

研究發現,慢性病治療費用主要用在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腫瘤的治療上。其中,心腦血管疾病直接醫療費用一直排在最前列,其增長速度遠遠大於同期GDP的增長速度。
■ 應明確資金分配優先次序

大量的循證醫學研究證明,60%的死亡與慢性病有關,而70%的慢性病可以通過預防來控制。世界銀行今年7月發表的《構建健康和諧生活》報告提出,如果中國每年心腦血管死亡率再減少1個百分點,考慮到對壽命的固有價值觀,每年可獲得相當於2010年GDP19%的經濟效益,約為8070億美元;如果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3%,則年度經濟效益將達到2010年GDP的48%,約為1.86萬億美元。

基於慢性病費用只有2%用於公共衛生,在分配衛生資源時應遵循2個原則,一是臨床效果,另一個是成本效果。同時根據疾病發生演變進程,將疾病的防治按4個階段標示,第一階段為一級預防,通過健康教育、健康促進規避危險因素;第二階段為二級預防,通過篩查和健康體檢早發現、早治療;第三階段為疾病治療和早期康復;第四階段為穩定和恢復期康復。每一階段會有不同的干預措施和治療方案。哪些措施最具有臨床效果和成本效果?哪些干預措施、治療方案對降低死亡率的貢獻最大?在資源和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只能進行優先選擇。

衛生部衛生發展研究中心與北京天壇醫院合作開展的腦卒中單元治療的成本效果研究顯示,卒中單元組較普通病房組神經功能缺損每減少1個分值,少花醫療費509.91元。卒中單元組較普通病房組生活殘障等級每減少1級,少花醫療費 720.88元。卒中單元組較普通病房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每多提高5個分值,少花費42.6元。由此來看,在保證預防、治療和康復質量前提下,選擇費用最少的治療方式,是一種理性選擇。

一般而言,確定衛生資金分配優先次序的第一個標準是安全、有效果、疾病負擔大、社會有需求;第二個標準是符合社會倫理和公平準則;第三個標準是具有成本效果或成本效益;第四個標準是經濟上可行,組織上可行。

就慢性病防控來看,對位於疾病負擔前幾位的癌症、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和精神心理疾病,應依據公共資金能力,明確哪些干預防治技術成本效果或成本效益最優。同時,要考慮這些技術是由疾控或婦幼保健機構提供,還是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或醫院提供等。

■ 探索糖尿病管理新模式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任委員 紀立農

過去二三十年,我國糖尿病患病率明顯增高。目前,如何管理好糖尿病患者是非常大的問題。

最近,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完成了糖尿病管理現狀調查數據整理,該調查不僅覆蓋全國不同地區,也覆蓋了幾乎所有級別的醫院,共計103家,調查人數超過2.5萬人。調查初步結果顯示,糖尿病不是老年病,門診糖尿病患者中65歲以下者佔54%。

該調查發現,我國糖尿病群體不只存在高血糖問題,大部分人同時伴有血脂代謝問題和血壓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指標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平均水平為2.86%。如果低密度脂蛋白以2.6為基本達標標准,被調查人群達標率僅為40%。從並發症發生情況看,糖尿病病程小於1年,近20%的人發生微血管病變,15%的人發生大血管病變;糖尿病病程大於10年的人中,50%的人有微血管並發症,近30%的人有大血管病變。該調查提示,糖尿病人群不但是一個各種危險因素都沒得到很好控制的人群,其並發症發生率也較高,尤其是病程較長患者。這些都對目前的糖尿病管理提出了挑戰。

對已發生心血管病事件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他汀類葯物進行二級預防,可明顯減少再次發生冠心病或發生死亡的風險。但我國患者使用率僅4%。關鍵措施不達標,不是簡單的醫學問題,這其中有病人的問題,有醫保政策的問題,多個環節都存在問題。

在疾病管理中,一個需要解決的大問題是建立糖尿病患者管理示範醫院和科室,這些科室通過轉化醫學研究,能夠把標准治療落實到門診和社區病人管理中,從而提高病人依從性,提高標准治療落實率。制定指南也非常重要,但指南如何落實需要加以研究。通過這些研究,在醫療政策、繼續教育策略、行為干預、病人自我管理上,摸索經驗,影響政策,影響醫生行為,影響醫院管理體制,把我國慢性病管理提高到一個更高水平。

■ 糖尿病診斷方法應變革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 寧 光

2010年中國糖尿病專項調查發現,我國糖尿病的發生率與人均GDP的增長狀況幾乎是吻合的,把城市農村的糖尿病患者加起來大概是9650萬人,而糖尿病患者對所患疾病的知曉率為36.1%。同時,還有64%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糖尿病,應該怎麼去發現他們?

目前,我國糖尿病的診斷率或是知曉率遠遠低於高血壓,這最主要是診斷方法的問題。空腹服葡萄糖75克,再做一次兩小時後的血糖,這一診斷方法太煩瑣,很多患者因此流失。而查空腹血糖,只能發現不到1/3的患者。能否用其他方法檢測?用糖化血紅蛋白來測定應該是可以的。如果用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指標測定診斷,大概診斷的符合率是87.6%。也就是說,只要早上抽1次血,就能發現90%的糖尿病患者。從這個道理上來講,不需要再做餐後兩小時血糖。基於這個研究,能不能先大規模開展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把糖尿病患者篩選出來,再進一步做確診檢測?如此,糖尿病的發現率可以提高1倍。
慢病患者門診費用將報銷更多

人社部社保研究所醫保研究室副主任 董朝暉

■門診大病支付制度普遍建立

與2009年相比,2010年我國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增加了8000多家,定點葯店增加了5000多家。其中,定點醫療機構增加主要為一級以下基層醫療機構,這有利於慢性病的前端防治。

目前,大多數地方已建立門診大病支付制度,由統籌基金支付。調查顯示,目前有85%以上的地區都實施了門診大病(慢病)政策,但各地的目錄差異很大。據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2008年對175個統籌地區進行調查,最小的門診大病目錄只有1個病種,而最大的目錄則有43個病種。值得注意的是,門診大病報銷都針對慢性病並發症,大多數經費用在治療並發症上,而不是用於慢性病早期防治。

■預付制促使醫院主動干預

當前醫保中有關慢性病付費政策存在的問題是,按項目付費情況下醫保為每個治療項目買單,無論是醫保還是醫療機構,都只考慮眼前的治療效果和治療成本。此管理方法不適於慢性病防治。而在「板塊式的統賬結合」模式下,由個人賬戶支付的是普通門診費用,這種基金結構下慢性病患者容易出現賬戶入不敷出,個人賬戶根本不足以支付慢性病就診費用。並且,醫保對慢性病普通門診缺乏管理,導致慢性病治療的依從性大打折扣。

去年下半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提出兩項醫保改革重要措施,一個是探索門診統籌,一個是付費方式改革。

從長遠來看,從個人賬戶發展到門診統籌,將使更多醫保基金用於門診醫療,並促使醫療機構重視門診醫療。統籌基金將對早期慢性病進行支付,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將獲得更多門診費用的報銷。而從按項目付費發展到預付制,對門診慢性病實行按人頭付費,將會促使醫療機構主動關注慢性病早期干預,避免大筆費用支出。

此外,實行預付制,通過增強醫療機構的獨立決策權,促使其主動提供成本—效果較好的慢性病防治服務。

公平高效的慢性病保障和防治體系應該具有兩個基本要素:一是通過法定醫療保障制度建立一個公平的保障體系,二是通過競爭性的基層醫療體系形成一個高效的防治體系。預付制則是聯系這兩個要素的重要機制。

■引導患者加強自我管理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教授 董建群

上個世紀50年代~70年代,我國醫療和公共衛生體系截然分開,醫生只做診療,公共衛生醫師只做預防,預防與治療相脫節,慢性病危險因素管理沒人做,病人對疾病缺乏自我管理。近年來,國際上大力倡導轉變這一狀況,目前我國也在著手進行體制建設,完善疾病防治及管理,建設慢性病防治綜合網路。

所謂患者自我管理,就是以患者為主體,在衛生專業人員協助下,由患者自己承擔起主要的預防和治療性保健任務,通過掌握慢性病防控必要技能和手段,提升高危人群及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延長健康壽命。

自我管理最主要的因素是激發患者自身潛能,而不只是給他們信息。從2007年開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在這方面進行探索,並於今年5月起開始探索糖尿病綜合管理新模式,運用先進的國內外糖尿病防控管理理念,在5年內對全國500名中青年骨幹醫生、近萬名基層醫生開展糖尿病防治知識培訓,使臨床醫生具備公共衛生理念;選擇部分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開展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活動,建立患者互助小組,使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掌握自我管理的知識和技能,自助互助,共同收獲健康。

在建立慢性病防治網路的基礎上,還要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適宜技術。按照衛生部要求,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正在逐漸推廣慢性病管理適宜技術,把包括自我管理在內的低成本、高效益、安全可靠、適合推廣的技術納入全國慢性病防控示範區創建中。

■在疾病早期給予最適當的治療

百時美施貴寶(中國)/中美上海施貴寶總裁 彭振科

對於糖尿病患者和制葯企業來說,這都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時代,因為大家已關注到慢性病,特別是糖尿病的預防和治療。

中國目前有9000多萬糖尿病患者,但絕大多數患者的病情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有專家介紹,中國在上個世紀90年代只有0.97%的人患糖尿病,但現在這個數字接近10%。糖尿病在迅速蔓延,我們必須遏制蔓延的速度。百時美施貴寶會為此將不斷推出創新葯品,也希望積極參與到中國糖尿病的預防和管理中。

慢性病的防控關鍵在於預防。有資料顯示,投資1元錢在預防中,未來在治療中就能節約6元錢。預防的任務不僅是在生病前,還包括在疾病早期就給予最適當的治療。這種治療應該是效果好,不良反應少。百時美施貴寶不久前推出的2型糖尿病治療葯物安立澤不僅可以降低血糖,安全性高,而且1天只需服1次,方便患者服用。2014年我們預計還將推出2種糖尿病治療葯物。此外,我們還會繼續支持醫生和患者的培訓,讓醫生了解和掌握如何更好地管理糖尿病患者,教育患者一定要按醫生的要求服葯。

慢性病的預防是一種社會責任。作為制葯企業,我們致力於為患者提供具有創新性的葯物。疾病預防是一個團隊性的工作,我們希望能與疾控機構、臨床專家和媒體共同合作,現在就行動起來,與慢性病做斗爭。

觀點集錦

山西省衛生廳疾控處處長陰彥祥:截至今年9月底,山西省已對39.7萬糖尿病病人、145萬高血壓患者進行了規范管理。一是防治結合,在管理患者過程中為群眾服務;二是在醫療保障上向慢性病傾斜,對新農合慢性病患者給予一定補助;三是注重在農村和基層傳播實用的疾病防治知識。

浙江省杭州市衛生局副局長楊建華:對於慢性病防控有兩點建議。第一,在慢性病示範區創建中,發揮政府主導作用,並在國家層面設立創建載體。第二,慢性病防控重點在社區,使社區成為慢性病防控的重要陣地。

重慶市疾控中心慢病所所長丁賢彬:農村是慢性病防治的主戰場,加強村醫網點建設很重要,應激勵村醫做公共衛生服務;消除慢性病防控空白地帶。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以後,基層對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進行隨訪管理,但這種管理很多僅是測血壓、測血糖,不能真正干預危險因素。

江西省南昌市衛生局副局長陳天鵬:慢性病的形成是一個漫長過程。健康教育要從小孩抓起,要從媽媽抓起。要讓媽媽了解並能言傳身教,這樣的作用會很大。此外,慢性病防控倡導多部門參與,也應讓媒體積極參與。

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教授鄒大進:慢性病控制離不開生活方式改變和葯物治療。政府應進一步加大健康生活方式倡導力度;應鼓勵葯物大包裝,以減少病人跑醫院的次數和事件。

安徽省衛生廳新聞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馮立中:糖尿病防控有三個環節:對正常人群健康教育;對早期糖耐量有問題或血糖指標不正常者作干預;對並發症患者積極救治。糖尿病防控策略

應注重第二個環節展開預防干預。

湖北省疾控中心慢病所副所長張慶軍:國家正在推行基本公共衛生均等化服務,10項中有5項與慢性病密切相關。省級相關的疾控處、婦社處、農衛處應聯合開展統一的行動,這需要從衛生行政層面成立一個辦公室,設在專業機構,由專業機構提供技術方案、考核指標等,對基層整體劃撥經費,對工作統一督導考核。

北京市疾控中心慢病所所長董忠:要在整個城市建設中納入健康的元素。從2008年開始,北京有了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進十年行動規劃;今年8月,又頒布了《健康北京「十二五」發展建設規劃》,確定了更深層次的健康促進行動以及與健康、民生問題休戚相關的35項主要指標為核心任務目標。這35項指標中有一半以上與慢性病相關。

㈦ 經濟學研究有哪些方法

經濟學有一套以數量分析為特徵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實證分析法、邊際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靜態分析法、比較靜態分析法、動態分析法、長期與短期分析法、個量與總量分析法等。
一、實證分析法:
經濟學中的實證分析法來自於哲學上的實證主義方法。實證分析是一種根據事實加以驗證的陳述,而這種實證性的陳述則可以簡化為某種能 根據經驗數據加以證明的形式。在運用實證分析法來研究經濟問題時,就是要提出用於解釋事實的理論,並以此為根據作出預測。這也就是形成經濟理論的過程。
二、邊際分析法:
是利用邊際概念對經濟行為和經濟變數進行數量分析的方法。所謂邊際,就是額外或增加的意思,即所增加的下一個單位或最後一個單位。在經濟學分析中,簡單地說,邊際是指對原有經濟總量的每一次增加或減少。嚴格地說,邊際是指自變數發生微小變動時,因變數的變動率。
三、均衡分析法:
均衡本來是物理學概念。引入經濟學後均衡是指經濟體系中各種相互對立或相互關聯的力量在變動中處於相對平衡而不在變動的狀態。對經濟均衡的形成與變動條件的分析,叫做均衡分析法。分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法,是在不考慮經濟體系某一局部以外的因素的影響的條件下,分析這一局部本身所包含的各種因素相互作用中,均衡的形成與變動的方法。
一般均衡分析法,是相對與局部均衡分析法而言的。它是分析整個經濟體系的各個市 場、各種商品的供求同時達到均衡的條件與變化的方法。
四、靜態分析法、比較靜態分析法、動態分析法
是完全抽象掉時間因素和經濟變動過程,在假定各種條件處於靜止狀態的情況下,分析經濟現象的均衡狀態的形成及其條件的方法。
比較靜態分析法
是對個別經濟現象的一次變動的前後,以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均衡位置進行比較而撇開轉變期間和變動過程本身的分析方法。
動態分析法
是考慮到時間因素,把經濟現象的變化當作一個連續過程,對從原有的均衡過度到新的均衡的實際變化過程進行分析的方法。

㈧ 經濟學常用研究方法有哪些

經濟學有一套以數量分析為特徵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實證分析法、邊際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靜態分析法、比較靜態分析法、動態分析法、長期與短期分析法、個量與總量分析法等。

一、實證分析法:
經濟學中的實證分析法來自於哲學上的實證主義方法。實證分析是一種根據事實加以驗證的陳述,而這種實證性的陳述則可以簡化為某種能 根據經驗數據加以證明的形式。在運用實證分析法來研究經濟問題時,就是要提出用於解釋事實的理論,並以此為根據作出預測。這也就是形成經濟理論的過程。

二、邊際分析法:
是利用邊際概念對經濟行為和經濟變數進行數量分析的方法。所謂邊際,就是額外或增加的意思,即所增加的下一個單位或最後一個單位。在經濟學分析中,簡單地說,邊際是指對原有經濟總量的每一次增加或減少。嚴格地說,邊際是指自變數發生微小變動時,因變數的變動率。

三、均衡分析法:
均衡本來是物理學概念。引入經濟學後均衡是指經濟體系中各種相互對立或相互關聯的力量在變動中處於相對平衡而不在變動的狀態。對經濟均衡的形成與變動條件的分析,叫做均衡分析法。分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法,是在不考慮經濟體系某一局部以外的因素的影響的條件下,分析這一局部本身所包含的各種因素相互作用中,均衡的形成與變動的方法。
一般均衡分析法,是相對與局部均衡分析法而言的。它是分析整個經濟體系的各個市場、各種商品的供求同時達到均衡的條件與變化的方法。

四、靜態分析法、比較靜態分析法、動態分析法
是完全抽象掉時間因素和經濟變動過程,在假定各種條件處於靜止狀態的情況下,分析經濟現象的均衡狀態的形成及其條件的方法。
比較靜態分析法
是對個別經濟現象的一次變動的前後,以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均衡位置進行比較而撇開轉變期間和變動過程本身的分析方法。
動態分析法
是考慮到時間因素,把經濟現象的變化當作一個連續過程,對從原有的均衡過度到新的均衡的實際變化過程進行分析的方法。

閱讀全文

與慢性疾病的葯物經濟學的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禁色的方法 瀏覽:953
跑步抽空的正確方法 瀏覽:806
androidview的使用方法 瀏覽:786
誇老師的教學方法好 瀏覽:208
線粒體膜電位流式檢測方法 瀏覽:402
魔力冰使用方法 瀏覽:454
想像加工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839
829中學物理教學方法 瀏覽:48
肥料結塊的種植方法 瀏覽:311
對牆的正確鍛煉方法 瀏覽:695
手腕鍛煉方法圖片 瀏覽:52
如何度過低潮專家傳授6種方法 瀏覽:956
衛生間頂板排水支管安裝方法 瀏覽:368
led軌道射燈安裝方法圖解 瀏覽:14
淘寶賣家留言欄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69
種菜的方法視頻教程大全 瀏覽:884
秋天嗓子啞了有什麼方法可以恢復 瀏覽:848
小企業會計制度設計的研究方法 瀏覽:695
數學廣角的方法與技巧圖片 瀏覽:331
比利時壺使用方法 瀏覽: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