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簡述血漿(清)靜置試驗以及現象分析
血液凝固後,在血漿中除去纖維蛋白分離出的淡黃色透明液體,尤指含有特異性免疫體(如抗毒素或凝集素)的免疫血清(抗菌素血清)
纖維蛋白已被除去(如通過血凝或去纖維蛋白法)的血漿
血液凝固析出的淡黃色透明液體。如將血液自血管內抽出,放入試管中,不加抗凝劑,則凝血反應被激活,血液迅速凝固,形成膠凍。凝血塊收縮,其周圍所析出之淡黃色透明液體即為血清,也可於凝血後經離心取得。在凝血過程中,纖維蛋白原轉變成纖維蛋白塊,所以血清中無纖維蛋白原,這一點是與血漿最大的區別。而在凝血反應中,血小板釋放出許多物質,各凝血因子也都發生了變化。這些成分都留在血清中並繼續發生變化,如凝血酶原變成凝血酶,並隨血清存放時間逐漸減少以至消失。這些也都是與血漿區別之處。但大量未參加凝血反應的物質則與血漿基本相同。為避免抗凝劑的干擾,血液中許多化學成分的分析,都以血清為樣品。
❷ 血漿樣品測定時正負離子模式下需要不同內標嗎
內標法:是一種間接或相對的校準方法。在分析測定樣品中某組分含量時,加入一種內標物質以校誰和消除出於操作條件的波動而對分析結果產生的影響,以提高分析結果的准確度。
內標法在氣相色譜定量分析中是一種重要的技術。使用內標法時,在樣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標准物質,它可被色譜拄所分離,又不受試樣中其它組分峰的干擾,只要測定內標物和待測組分的峰面積與相對響應值,即可求出待測組分在樣品中的百分含量。
外標法:
用待測組分的純品作對照物質,以對照物質和樣品中待測組分的響應信號相比較進行定量的方法稱為外標法。此法可分為工作曲線法及外標一點法等。工作曲線法是用對照物質配製一系列濃度的對照品溶液確定工作曲線,求出斜率、截距。在完全相同的條件下,准確進樣與對照品溶液相同體積的樣品溶液,根據待測組分的信號,從標准曲線上查出其濃度,或用回歸方程計算,工作曲線法也可以用外標二點法代替。通常截距應為零,若不等於零說明存在系統誤差。工作曲線的截距為零時,可用外標一點法(直接比較法)定量。
外標一點法是用一種濃度的對照品溶液對比測定樣品溶液中i組分的含量。將對照品溶液與樣品溶液在相同條件下多次進樣,測得峰面積的平均值,用下式計算樣品中i組分的量:
W=A(W)/(A)
式中W與A分別代表在樣品溶液進樣體積中所含i組分的重量及相應的峰面積。(W)及(A)分別代表在對照品溶液進樣體積中含純品i組分的重量及相應峰面積。外標法方法簡便,不需用校正因子,不論樣品中其他組分是否出峰,均可對待測組分定量。但此法的准確性受進樣重復性和實驗條件穩定性的影響。此外,為了降低外標一點法的實驗誤差,應盡量使配製的對照品溶液的濃度與樣品中組分的濃度相近。
外標法 external standard method 色譜分析中的一種定量方法,它不是把標准物質加入到被測樣品中,而是在與被測樣品相同的色譜條件下單獨測定,把得到的色譜峰面積與被測組分的色譜峰面積進行比較求得被測組分的含量。外標物與被測組分同為一種物質但要求它有一定的純度,分析時外標物的濃度應與被測物濃度相接近,以利於定量分析的准確性。
簡單的說:內標法就是用在樣品中定量加入你要分析的物質,通過測得的實際樣品量和加入樣品量的比值來定量所要分析的樣品含量。內標法主要優點是簡單,快速。缺點是沒有標准曲線法定量精確。
感覺這樣的提問是沒有意義的
還是自己找下資料吧
❸ 分析血漿、原尿和尿液中的成分變化
尿液裡麵包含細胞,管型,結晶等成分
而血漿裡面不含這些成分,主要包含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等凝血因子
血漿不加抗凝劑的話會凝固,離心後會失去纖維蛋白變成血清
❹ 血氣分析的方法
四步驟簡易判斷血氣分析的方法臨床工作中很多醫生都對血氣分析的判斷感到頭疼,我也不例外。
下面介紹的是四步驟簡易判斷血氣分析的方法。這是我一個朋友的珍藏,我把它分享出來。
如果你覺得麻煩,那麼推薦你看這一篇《體表面積計算、血氣分析、補鈉分析計算軟體下載》。
血氣分析儀盡管越來越復雜,但其基本原理是依據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設計出來的。
[HCO3—]
方程式:pH = pKa + log ——
[H2CO3]
血氣分析儀可提供多個血氣指標,如 pH、PaO2、PaCO2 、HCO3—、AB、SB、BB、BE等。但其中最基本的血氣指標是pH、PaCO2 、HCO3—,其他指標是由這3個指標計算或派生出來的。
一、看pH :定酸血症或鹼血症(酸或鹼中毒)。
pH值:為動脈血中[H]+濃度的負對數,正常值為7.3~57.45,平均為7.4。
pH值有三種情況:pH正常、pH升高、pH降低。
pH正常:可能確實正常或代償性改變;pH升高>7.45為鹼血症,即失代償性鹼中毒;pH降低<7.35為酸血症,即失代償性酸中毒。
鹼或酸中毒包括:代償性和失代償鹼或酸中毒。
pH值能解決是否存在酸/鹼血症,但pH值不能發現是否存在(pH正常時)代償性酸鹼平衡失調;也不能區別是(pH異常時)呼吸性或是代謝性酸/鹼平衡失調。
二、看原發因素:定呼吸性或代謝性酸鹼平衡失調。
原發性HCO3—增多或減少是代謝性鹼或酸中毒的特徵:
代鹼:低鉀低氯;
代酸:
1、產酸多:乳酸、酮體;
2、獲酸多:阿司匹林;
3、排酸障礙:腎臟病;
4、失鹼:腹瀉等導致酸中毒。
原發性HCO3因素的判定:
1、由病史中尋找—重要依據;
2、由血氣指標判斷—輔助依據。
原發性H2CO3增多或減少是呼吸性酸或鹼中毒的特徵。
三、看「繼發性變化」:是否符合代償調節規律定單純性或混合性酸鹼紊亂。在單純性酸鹼紊亂時,HCO3—/ H2CO3分數中確定一個變數為原發性變化後,另一個變數即為繼發性代償性反應。而在混合性酸鹼紊亂時,HCO3—/ H2CO3分數中確定一個變數為原發性變化後,另一個變數則為又一個原發性變化,為討論方便,稱為「繼發性變化」。
四、看AG:定二、三重性酸鹼紊亂。陰離子間隙是數學思維的產物,它是用數學方法處理血漿電解質數值歸納出的一個新概念。
Na++uC= HCO3—+cl—+uA
Na+-(HCO3—+cl—)= uA–uC=AG
uA(unmeasured anion)包括:乳酸、酮體。SO42-、HpO42-、白蛋白
uC(unmeasured cation)包括:K+、Ca2+、Mg2+
AG的正常值12±4mmol/L. AG>16可能有代酸,AG>30 mmol/L肯定有代酸。
根據AG將代謝性酸中毒分為2類:
1、高AG,正常血氯性代謝性酸中毒。
2、高血氯,正常AG性代謝性酸中毒。
當高AG性代酸時,AG的升高數恰好等於HCO3—的下降值時,既ΔAG=ΔHCO3 —,於是由AG派生出一個潛在 HCO3 — 的概念。潛在HCO3 —=ΔAG+實測HCO3 —。當潛在HCO3 — >預計HCO3—示有代礆存在。
AG在三重酸鹼失調中應用:
判斷步驟:
1、確定呼酸/呼鹼;
2、計算AG定代酸;
3、計算潛在HCO3—>預計值HCO3—定代鹼。
❺ 血漿D-二聚體測試
1 D-二聚體的形成 當機體發生凝血時,凝血酶作用於纖維蛋白原,使其轉變為交聯纖維蛋白,同時,纖溶系統被激活,降解交聯纖維蛋白形成各種FDP碎片。由於r鏈的交聯,便產生了包含r鏈相連的2個D片段,即D-二聚體。 2 D-二聚體的檢測方法 D-二聚體是交聯纖維蛋白的降解產物,具有較強的抗原性。D-二聚體抗原分析方法很多:有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滲濾法和膠乳凝集法。以上三種方法均有不同的特點,免疫ELISA測定法精確、定量,有很高的敏感性,能較好的起到血栓性疾病的篩查作用,但由於操作要求嚴格且費時,不能滿足急診要求。膠乳凝集法快速簡單,但只是半定量,敏感性低,不能完全起到篩查作用,而免疫滲濾法具有前二者的優點,有較高的應用前景。 3 D-二聚體測定的臨床意義 D-二聚體測定是診斷活動性纖溶較好的指標,對血栓形成性疾病如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深靜脈血栓形成、腦血管疾病、肺栓塞、肝臟疾病、惡性腫瘤、外科手術後、急性心梗等疾病均有重要的診斷價值,同時D-二聚體檢測還可用於溶栓葯物的治療監測指標。 3.1 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 D-二聚體測定是診斷DIC的特異性試驗之一,通過對DIC患者進行血小板計數、纖維蛋白原定量、FDP和D-二聚體測定,其中僅D-二聚體能反映凝血酶原和纖溶酶的活性;若D-二聚體的含量>0.5mg/L,對DIC高危患者具有極高的預報價值。 3.2 深靜脈血栓形成(DIV)的篩查 深靜脈血栓形成單憑臨床症狀不能完全確診,必須依賴靜脈造影術,但靜脈造影屬有創傷性檢查。因此,有效的篩查試驗顯得尤為重要。臨床實踐證明D-二聚體檢測是DIV篩查的有效手段。靜脈造影確診為DIV的病人D-二聚體水平均升高。所以臨床上懷疑為DIV時如果血漿D-二聚體測定結果正常,可完全排除DIV的診斷,從而避免了做靜脈造影檢查給病人帶來的痛苦和危險。 3.3 腦血管疾病 我們對80例腦血管患者的血漿D-二聚體進行檢測並作統計處理,其結果顯著高於正常對照組(P
❻ 分光光度計法測定血漿中硫化氫標准曲線方法
我原來以為亞甲基藍法測定硫化物含量是退色法,剛查了下,確實是顯色法。對於你出現的這個情況,我有幾個建議:1、檢查一下你所使用的Na2S試劑,是什麼等級的?什麼時候的?一般來說,做標准曲線至少要用分析純的。2、你現在配製的標准溶液的濃度是多大呢?在線性范圍內嗎?所以請確定一下該方法的線性范圍。3、校正一下你的分光光度計,比如用硫酸銅溶液,看用硫酸銅溶液作出的標准曲線是不是隨濃度增大而上升呢?如果不是,重新校正分光光度計。
如果這幾項做了還不行,再說
❼ 血液凝固分析儀檢測原理有哪些
不同類型的血凝儀採用的原理也不同,目前主要採用的檢測方法有:凝固法、底物顯色法、免疫法、乳膠凝集法等。由於在血栓/止血檢驗中最常用的參數,均可用凝固法測量,故目前半自動血凝儀基本上以凝固法測量為主,在全自動血凝儀中,也一定包括凝固法測量方式。
凝固法(生物物理法)
凝固法是通過檢測血漿在凝血激活劑作用下的一系列物理量 (光、電、機械運動等)的變化,再由計算機分析所得數據並將之換算成最終結果,所以也可將其稱作生物物理法。
a.電流法
電流法利用纖維蛋白原無導電性而纖維蛋白具有導電性的特點,將待測樣品作為電路的一部分,根據凝血過程中電路電流的變化來判斷纖維蛋白的形成。但由於電流法的不可靠性及單一性,所以很快被更靈敏、更易擴展的光學法所淘汰。
b. 光學法(比濁法)
光學法血凝儀是根據凝固過程中濁度的變化來測定凝血功能。
根據待驗樣品在凝固過程中光的變化來確定檢測終點的。當向樣品中加入凝血激活劑後,隨著樣品中纖維蛋白凝塊的形成過程,樣品的光強度逐步增加,儀器把這種光學變化描繪成凝固曲線,當樣品完全凝固以後,光的強度不再變化。通常是把凝固的起始點作為 0%,凝固終點作為100%,把50%作為凝固時間。光探測器接收這一光的變化,將其轉化為電信號,經過放大再被傳送到監測器上進行處理,描出凝固曲線。
光學法凝血測試的優點在於靈敏度高、儀器結構簡單、易於自動化 ; 缺點是樣品的光學異常、測試杯的光潔度、加樣中的氣泡等都會成為測量的干擾因素。
c.磁珠法
早期的磁珠法是在檢測杯中放入一粒磁珠,與杯外一根鐵磁金屬桿緊貼呈直線狀,標本凝固後,由於纖維蛋白的形成,使磁珠移位而偏離金屬桿,儀器據此檢測出凝固終點,這類儀器也可稱為平面磁珠法。早期平面磁珠法能有效克服光學法中樣品本底干擾問題,但存在靈敏度低等缺點。
現代磁珠法出現在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進入商品化。現代磁珠法被稱為雙磁路磁珠法。雙磁路磁珠法的測試原理如下: 測試杯的兩側有一組驅動線圈,它們產生恆定的交變電磁場,使測試杯內特製的去磁小鋼珠保持等幅振盪運動。凝血激活劑加入後,隨著纖維蛋白的產生增多,血漿的粘稠度增加,小鋼珠的運動振幅逐漸減弱,儀器根據另一組測量線圈感應到小鋼珠運動的變化,當運動幅度衰減到50%時確定凝固終點。
底物顯色法(生物化學法)
底物顯色法是通過測定產色底物的吸光度變化來推測所測物質的含量和活性的,該方法又可稱為生物化學法。檢測通道由一個鹵素燈為檢測光源,波長一般為 405nm。探測器與光源呈直線,與比色計相仿。
血凝儀使用產色底物檢測血栓與止血指標的原理是 : 通過人工合成與天然凝血因子有相似的一段氨基酸排列順序、並還有特定作用位點的小肽,並將可水解產色的化學基因與作用位點的氨基酸相連。測定時由於凝血因子具有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它不僅能作用於天然蛋白質肽鏈,也能作用於人工合成的肽鏈底物,從而釋放出產色基因,使溶液呈色。產生顏色的深淺與凝血因子活性成比例關系,故可進行精確的定量。目前人工合成的多肽底物有幾十種,而最常用的是對硝基苯胺(PNA),呈黃色,可用405mm波長進行測定。
免疫學方法
在免疫學方法中以純化的被檢物質為抗原,制備相應的抗體,然後用抗原抗體反應對被檢物進行定性和定量測定。常用方法有 :
a.免疫擴散法。將被檢物與相應抗體在一定介質中結合,測定其沉澱環大小,與標准進行比較,計算待測物濃度。此法操作簡單,不需特殊設備,但耗時過長,靈敏度不高,僅適於含量較高凝血因子檢測。
b.箭電泳。在一定電場中,凝膠支持物內的被檢物與其相應抗體結合形成的一個個「火箭峰」,火箭峰的高度與其含量成正比,通過測定峰高並與標准比較進行定量測定。此法操作復雜,臨床應用較少。
c.雙向免疫電泳。 通過水平與垂直兩個方向進行電泳可將某些分子結構異常的凝血因子進行分離。
d.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法)。用酶標抗原或抗體和被檢物進行抗原結合反應,經過洗滌除去未結合的抗原或抗體及標本中的干擾物質,留下固定在管壁的抗原抗體復合物,然後加入酶的底物和色原性物質,反應產生有色物質,用酶標儀進行測定,顏色深淺與被檢物濃度呈比例關系。該法靈敏度高,特異強,目前已用於許多止血、血栓成分檢測。
e.免疫比濁法。 將被檢物與其相應抗體混合形成復合物,從而產生足夠大的沉澱顆粒,通過透射比濁或散射比濁進行測定。此法操作簡便,准確性好,便於自動化。
❽ 檢測分析方面 血清和血漿的區別是什麼意思
血清,指血液凝固後,在血漿中除去纖維蛋白分離出的淡黃色透明液體或指纖維蛋白已被除去的血漿.其主要作用是提供基本營養物質、提供激素和各種生長因子、提供結合蛋白、提供促接觸和伸展因子使細胞貼壁免受機械損傷、對培養中的細胞起到某些保護作用.
血漿是由抗凝的血液中分離出來的液體,其中含有纖維蛋白原,若向血漿中加入Ca2+,血漿會發生再凝固,因此血漿中不含游離的Ca2+.血清是由凝固的血中分離出來的液體,其中已無纖維蛋白原,但含有游離的Ca2+,若向其中再加入Ca2+,血清也不會再凝固.此外,血漿與血清的另一個區別是:血清中少了很多的凝血因子,以及多了很多的凝血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