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如何做好初小銜接
《六年級語文教學》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通過童話、寓言、兒歌等內容,力圖從孩子發展領域所涉及的記憶力、語言表達能力、數學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空間知覺能力、創造力、觀察力、注意力等方面為孩子將來學好語文打基礎。
希望這份文件可以幫助到您和您的孩子。
2.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方法有哪些
教學設計也稱教學系統設計,是教育技術學科的重要分支,形成發展於20世紀60年代。它包括宏觀設計和微觀設計,主要是運用系統分析方法,解決教學 問題,以優化教學效果為目的,以傳播理論、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為基礎,具有很強的理論性、科學性、再現性和操作性。課堂教學設計屬於微觀教學設計的范疇。 教學設計是把學習者系統作為它的研究對象,所以教學設計的范圍可大到一個學科、一門課程,也可小到一堂課、一個問題的解決。從整體上教學設計可概括為以下三個層次:以系統為中心的設計、以課堂為中心的設計、以產品為中心的設計。鑒於我國目前的教學組織是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堂教學設計是教學設計中運用 最多的一個層次,而且從研究范圍上講教案只是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內容,因此教學設計與教案的層次關系是不完全對等的。 教案是「課堂、教師、教材」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思想的體現,它的核心目的就是教師怎樣講好教學內容。教案的編寫很重視對學生進行封閉式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卻常常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的後果是便於學生的知識增長,而不利於他們的能力培養。 教學設計不僅重視教師的教,更重視學生的學,怎樣使學生學得更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是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所以對學習者進行特徵分析是教學設計不可缺少的步驟,體現了現代教學理論的鮮明性。它強調教師地位和學生主體地位的辨證統一,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教學設計非常重視對現有媒體的設計和充分 利用,以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效果,少數教師圍繞媒體而展開課堂教學的設計活動。教學設計也非常重視教學目的和教學評價的設計,因而從傳播學的角度上看,制定教學目標和實施評價教學系統分別具有前瞻和反饋的作用,是教學信息傳播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3. 小學語文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
討論法: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直觀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進行示範性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方法,要和講授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結合使用。
練習法: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學中,練習法被各科教學廣泛採用。
讀書指導法: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
任務驅動法:教師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學生查閱資料,對知識體系進行整理,再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
參觀教學法:組織或指導學習到育種試驗地進行實地觀察、調查、研究和學習,從而獲得新知識或鞏固已學知識的教學方法。
現場教學法:是以現場為中心,以現場實物為對象,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本課程現場教學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主要應用於育種試驗布局規劃、試驗設計、作物性狀的觀察記載方法等項目的教學。
自主學習法:為了充分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通常給學生留思考題或對遇到一些生產問題,讓學生利用網路資源自主學習的方式尋找答案,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然後提出討論評價。
4. 語文教案的教學方法怎麼寫
一、教案編寫應明確的幾個概念
1、教學大綱
教學大綱是根據培養計劃,以系統和連貫的形式,按章、節提綱挈領地敘述有關教學內容的綱領性文件.
2、授課計劃
授課計劃是集體研究的結果,由所有任課教師,有關人員集體研討確定,主要通過對學生基本情況的簡要分析,本學年或本學期總的教學任務和要求,教學指導思想、教學改革措施,確定課序、教學目的、教學周次和教學時數、課內外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安排,以及教學參考資料的推介和教具的選用,形成的教學進度表.
3、教案
教案是為實現教學大綱的具體細化而精心設計的授課框架,也是教師為實施課堂教學而做出以課時為單位的具體行動計劃或教學方案.其作用是對課堂教學的總的導向、規劃和組織,是課堂教學規劃的藍本.此外,還有三個附帶性作用:一是備忘錄作用.由文字載體保存的信息可供隨時提取或查閱;二是資料庫作用.從長遠角度看,教案中保存著教師從各種渠道獲得的珍貴材料,以及自身的經驗與心得,積累多了自然形成一座資料寶庫;三是教改課題源作用.教案的豐富案例、精心思索過的問題、教學後的得失體會等往往成為教師選擇教改研究課題的源泉.
4、講稿
講稿是豐富和細化教案中的具體要求並實現教學設想的實質內容和書面台詞,是根據教學內容對教案的具體化.講稿與教案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一是講稿所承載的是知識信息,教案所承載的是課堂教學的組織管理信息.二是講稿的思路形成受教學過程的知識邏輯支配,而教案的思路形成受教學過程的管理邏輯支配.三是在內容上,講稿涉及的是知識性項目,教案涉及的是組織性項目.四是在表現形式上,講稿篇幅較長,教案則是幾百字或千餘字即可.
5. 小學六年級語文備課教學方法有哪些
學課文:主要是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會說課文梗概,。然後把課文劃分成幾部分,一部分一部分講解,找出重點句(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句、運用了修辭手法的句子……)讀准生詞生字,意思要理解。最後概括性講一下全文告訴我們什麼道理,有什麼寫作方法值得學習!
6. 六年級語文怎麼輔導有什麼方法呢
六年級面臨著小升初的升學壓力,但是語文又不像數學,把公式爛熟於心成績就能突飛猛進,語文是一門需要細水長流的科目,那六年級語文怎麼輔導才能提升成績呢?別著急,接下來把方法告訴你們。
六年級除了需要學習新知識之外,還會把重點放在整個小學知識的復習上,所以在復習時,學生可以把語文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比如說可以整理一些常考題型的解題技巧、作文可以套用的模板等等,通過這樣的總結,可以在短時間內提高自己的語文成績。
語文雖然是文科學科,但是也需要我們不斷思考。在語文學習中,記憶固然重要,但是同樣的,我們也需要去不斷思考,解題套路可以短時間內解決我們的成績難題,但是從長久來看,語文也需要我們去不斷思考進步。
語文需要我們不斷積累,就像卓越教育的大語文,它打破了我們固有對語文教學的印象,它會通過教學生一些文人軼事、文學經典、歷史背景等等,讓學生在文學的熏陶下愛上語文,讓學語文轉化為一種內在持續動力,在語文知識中獲得自信和成就感。
六年級的語文輔導在以提高成績為主的同時,也別忘了從語文本身出發,讓孩子通過學習語文去提高文學素養,這才是一生受益的財富。
7. 六年級語文上冊怎樣開展單元教學
一、 單元分析:
本單元教材選編了四篇課文,分別是13、《只有一個地球》、14《鹿和狼的故事》、 15、《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16,《青山不老》 .其中14、16是略讀課。
二、本組課文學習目標:
1、感悟人類的生存與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的密切聯系,懂得人類應珍惜資源,保護環境。
2、引導學生注意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能運用「聯系實際,深入思考」的讀書方法,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鼓勵學生積極行動起來,為地球家園美好的明天,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本組課文的單元導語,列舉了生活中常見的浪費資源的現象,一方面啟發學生在學習課文時,聯系生活實際思考問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也為口語交際和習作做了鋪墊,通過以「珍惜資源」為主題的口語交際活動,以及針對浪費資源和污染環境的現象寫一份建議書或根據漫畫寫環保故事的習作練習,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認識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三、課時安排:
本組教材可用12~14課時。 其中,精讀課文4~5課時, 略讀課文2~3課時, 習作3課時, 口語交際1課時, 「回顧·拓展」2課時。 第五單元
一、教材分析:
第五組「初識魯迅」的學習內容包括認識魯迅、感受魯迅,繼續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重點讓學生學習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導語:第一段明確本專題我們要認識、了解魯迅,第二段明確了要學習的讀寫方法。
第一篇課文編排的是魯迅的作品,大家都熟悉的《少年閏土》。它節選自魯迅的小說《故鄉》,這個片斷與原作主題並不相同。但就節選的這部分內容來講,無論脫離原作還是放回到原作中,主題並沒有太大變化。後三篇是從不同角度寫魯迅的文章。第二篇課文,是魯迅先生的侄女周曄的回憶性文章《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通過兒童的目光去看魯迅,同時因為身份的緣故,課文中不乏濃濃的親情。課文內容易於為小學生接受。後安排有「閱讀鏈接」:兩個片段,第一個片段語言精煉、傳神,可謂抓人物特點的範例;第二個片段與課文內容照應,既是對課文內容的闡釋,又是對課文內容的補充。第三篇課文,是青年眼裡的魯迅——《一面》,主題是魯迅對進步青年的關心和幫助。選入教材時對原文的文字和內容都進行了處理。第四篇課文《有的人》對魯迅的一生做出了總結和評價
口語交際·習作:內容亦與本單元內容相關聯。口語交際「留在心裡的印象」,有幾個要點:「第一次相見時的情景」「(第一次相見時)他留給你的印象」「後來相處中發生的事」「你對他印象的變化」。回顧本單元的課文,不難發現,這個交際話題的設計,與課文內容是有關聯的,比如《少年閏土》《一面》。習作內容有兩個,可任選其一。第一個要求寫人,可以運用本單元以及以前學到的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第二個是擴寫,寫事為主體,亦可表現人。
「回顧?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學生心目中的魯迅形象;二是交流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方法。「日積月累」安排讀背魯迅先生的名言警句。「趣味語文」則講述了魯迅少年時的一個有趣的故事。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搜集與魯迅相關的資料,如,魯迅寫的《故鄉》、巴金寫的《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周海嬰寫的《父親的寫作》、蕭紅寫的《回憶魯迅先生》,都可以在課堂內外引導學生讀讀,讓魯迅這一人物形象在學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二、 單元教學目標
1.讓學生閱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魯迅先生的崇高精神,以及他作為一位偉大的文學家的成就。
2.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要通過關鍵詞、關鍵句的揣摩,引導學生學習通過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3.積累名言警句。通過背誦、練筆等形式不斷豐富語言的積累。 三、 單元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關鍵詞、關鍵句的揣摩,學習通過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感受魯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四、教學措施及手段
1.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地學習、總結閱讀方法,並領會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
6
2.重視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通過讀、悟理解課文內容。 3.利用多媒體設備製作課件,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
4.通過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並有針對性的進行摘抄優美的詞語,加大詞彙儲備量。加大閱讀量,充分調動孩子課外閱讀的興趣,培養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5.繼續引導深入生活,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第六單元
一、教材簡析:
本組是一個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分成「詩海拾貝」和與詩同行「兩大板塊。每個板塊的主體是」活動建議「,教師可以根據這些建議,引導學生按照學校、家庭的實際情況開展活動。」閱讀材料「供學生在開展活動時閱讀,學生從中獲得關於詩歌的感性認識,在詩歌欣賞和童詩寫作等方面得到借鑒和啟發。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五年級已開展過兩次這種集中編排、課內外一體的綜合行學習,具備了一些綜合性學習的基礎。教學中要充分體現綜合性學習自主探究、開放的特徵,抓好策劃、活動、交流、評價等幾個環節,使綜合性學習更有實效。
三、 目標導向: 1、 知識與技能:
(1)通過搜集和閱讀詩歌,增加對詩歌的興趣,感受詩歌的特點。能搜集並按一定標准給詩歌分類。
(2)能誦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3)通過朗讀詩歌、欣賞詩歌、學寫童詩等活動,感受詩歌的魅力。 (4)寫簡單的活動總結。 四、過程與方法:
策劃、活動、交流、評價、總結。 五、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的情感,感受詩歌的魅力,增加對詩歌的興趣。 六、 教學與學法: 教法:組織、引導。
學法:自主探究、合作活動。 七、 課時安排:
本單元共計12課時安排教學。
7
第七單元
一 教材分析
本組選編的四篇課文,從不同的角度,描寫了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發生的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讀來令人難以忘懷。《老人與海鷗》講述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和海鷗之間建立起來的深厚情誼。《跑進家來的松鼠》介紹一隻可愛的松鼠來到「我」家後發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表達了我們一家人對松鼠的喜愛。《最後一頭戰象》再現了戰象嘎羧生命里最後的輝煌與庄嚴,以飽含深情的筆觸歌頌了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金色的腳印》則通過正太郎與狐狸一家之間的傳奇故事,展現了動物之間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歌頌了愛的力量,贊美了人與動物之間互相信任、和諧相處的美好情感。
二 教學目標
編寫這組課文的目的,一是繼續練慣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二是學習作者將這種真摯的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方法。
三 教學重難點
教學本組教材,要引導學生潛心讀書,感受動物豐富的內心世界,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真摯情感,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入選的課文中,有的篇幅較長,可在教學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的能力。配合本組專題,「口語交際·習作」以及「回顧·拓展」都做了相應的安排,進行課文教學時,教師應注意到這個特點,把讀與思、讀與寫有機地結合起來。
四 課時安排
老人與海鷗 2課時 跑進家來的松鼠 1課時 最後一頭戰象 2課時 金色的腳印 1課時 習 作 3課時 回顧拓展七 2課時 第八單元
一、教材簡析
本組教材是以感受「藝術的魅力」為專題來組合課文的。選編的四篇課文情真意切,文質兼美,從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藝術的魅力。《伯牙絕弦》講述了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動容;《月光曲》講
8
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為他們彈琴,有感於盲姑娘對音樂的痴迷而即興創作《月光曲》的傳奇故事,告訴我們美好樂曲的產生不僅要依靠豐富的想像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蒙娜麗莎之約》向我們介紹了達·芬奇的名畫《蒙娜麗莎》,那恬靜、淡雅的微笑讓我們感受到了神秘而永恆的美;《我的舞台》娓娓敘述了我國著名評劇演員新鳳霞之女吳霜女士在藝術舞台上成長的故事,反映了在「藝術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氣和力量讓人走向成功的道理。讀了這組課文,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正如海頓說的那樣:藝術的真正意義在於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二、教學目標
1、欣賞音樂、繪畫、戲劇等各種藝術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養熱愛藝術的情操;
2、學習作者是怎樣在敘事時展開聯想和想像的,是怎樣把眼前看到的和內心的想像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學習作者表達感受的方法;
3、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
4、從實際出發,根據各自條件,通過閱讀和其他渠道盡可能多地了解各種藝術。
三、教學重難點
在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網路、影視、報刊等資源搜集有關資料,留心觀察身邊的藝術,注意了解學生學習某種藝術過程中的真切感受,在課文教學中做相應安排。為在「口語交際·習作」和「回顧·拓展」中的學習、交流做好准備。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各部分的內在聯系,使本組教學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四、課時安排
伯牙絕弦 2課時 月光曲 3課時 蒙娜麗莎之約 1課時 我的舞台 1課時 口語交際 1課時 習作 3課時 「回顧·拓展」 2課時
8. 小學六年級語文的教學計劃
對學生來說,有計劃學習要比無計劃學習好得多,其好處是:
(一)學習的目標明確,實現目標也有保證。學習計劃就是規定在什麼時候採取什麼方法步驟達到什麼學習目標。短時間內達到一個小目標。長時間達到一個大目標。在長短計劃指導下,使學習一步步地由小目標走向大目標。
(二)恰當安排各項學習任務,使學習有秩序地進行,有了計劃可以把自己的學習管理好。到一定時候對照計劃檢查總結一下自己的學習,看看有什麼優點和缺點,優點發揚,缺點克服,使學習不斷進步。
(三)對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大有幫助。良好習慣養成以後,就能自然而然地按照一定的秩序去學習。有了計劃,也有利於鍛煉克服困難、不怕失敗的精神,無論碰到什麼困難挫折也要堅持完成計劃,達到規定的學習目標。
(四)提高計劃觀念和計劃能力,使自己成為能夠有條理地安排學習,生活、工作的人。這種計劃觀念和計劃能力,學生都應該學習和具備,這對一生都有好處。
有些學生學習毫無計劃。"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算到哪裡",這是很不好的。高爾基說:"不知明天該做什麼的人是不幸的。"有的學生認為,學校有教育計劃,老師有教學計劃,跟著老師走,按照學校要求辦就行了。何必自己再定計劃,這種想法不對。學校和老師的計劃是針對全體學生的,每個學生還應該按照老師要求針對自己的學習情況制定具體的個人學習計劃,特別是修學以後的自學部分,更要有自己的計劃。
由於學習計劃有必要又大有好處,所以有計劃地學習成為優秀生的共同特點。學習好和學習不好的差別當中有一條就是有沒有學習計劃。這一點越是高年級越明顯。
怎樣制定學習計劃呢? 一份好的學習計劃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內容。
一、進行自我分析 我們每天都在學習,可能有的同學沒有想過我是怎樣學習的這個問題,因此制訂計劃前首先進行自我分析。
1、分析自己的學習特點,同學們可以仔細回顧一下自己的學習情況,找出學習特點。各人的學習特點不一樣:有的記憶力強,學過知識不易忘記;有的理解力好,老師說一遍就能聽懂;有的動作快但經常錯;有的動作慢卻很仔細。如在數學學習中有的理解力強、應用題學習好;有的善於進行口算,算得比較快,有的記憶力好,公式定義記得比較牢;有的想像力豐富,善於在圖形變換中找出規律。所以幾何學習比較好……你可以全面分析。
2、分析自己的學習現狀,一是和全班同學比,確定看自己數學成績在班級中的位置,還常用"好、較好、中、較差、差"來評價。二是和自己數學成績的過去情況比,看它的發展趨勢,通常用"進步大、有進步、照常、有退步、退步大"來評價。
二、確定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是學生學習的努力方向,正確的學習目標能催人奮進,從而產生為實現這一目標去奮斗的力量。沒有學習目標,就象漫步在街頭不知走向何處的流浪漢一樣,是對學習時光的極大浪費。
確定學習目標首先應體現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其次要按照學校的教育要求,此外還要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和現狀。當然還可考慮一些社會因素家庭情況。
學習目標要具有適當、明確、具體的特點。
適當 就是指目標不能定得過高或過低,過高了,最終無法實現,容易喪失信心,使計劃成為一紙空文;過低了,無需努力就能達到,不利於進步。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提出經過努力能夠達到的目標.
明確 就是指學習目標要便於對照和檢查。如:"今後要努力學習,爭取更大進步"這一目標就不明確,怎樣努力呢?哪些方面要有進步?如果必為:"數學課語文課都要認真預習。數學成績要在班級達到中上水平。"這樣就明確了,以後是否達到就可以檢查了。
具體 就是目標要便於實現,如怎樣才能達到"數學中上水平"這一目標呢?可以具體化為:每天做10道計算題,5道應用題,每個數學公式都要准確無疑地背出來,等等。
三、科學安排時間
確定了學習目標之後,就要通過科學地安排。使用時間來達到這些目標。要符合"全面、合理、高效"的要求。
全面 在安排時間時,既要考慮學習,也要考慮休息和娛樂,既要考慮課內學習,還要考慮課外學習,還要考慮不同學科的時間搭配。
合理 要找出每天學習的最佳時間,如有的同學早晨頭腦清醒,最適合於記憶和思考;有的則晚上學習效果更好,要在最佳時間里完成較重要的學習任務,此外注意文理交叉安排,如復習一會語文,就做幾道算術題,然後再復習自然常識外語待。
高效 要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來安排時間,一般來說,把重要的或困難的學習任務放在前面來完成,因為這時候精力充沛,思維活躍,而把比較容易的放稍後去做。此外,較小的任務可以放在零星時間去完成,以充分做到見縫插針。
一天中供自己安排的時間基本上分為四段:早上起床到上學,上午放學到下午放學,下午放學到吃晚飯前,吃晚飯後到睡覺。同學們主要應在這四段時間里統籌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內容。
在進行時間安排時,還要注意以下兩點:
1、 要突出重點 也就是說,要根據地自我分析中提出 的學習標點或比較薄弱的學科在時間上給予重點保證。
2、 要有機動時間,計劃不要排太滿太緊,貪心的計劃是難以做到的。
定了計劃,一定要實行,不按計劃辦事,計劃是沒有用的。為了使計劃不落空,要對計劃的實行情況定期檢查。可以制定一個計劃檢查表,把什麼時間完成什麼任務達到什麼進度,列成表格,完成一項,就打上"√"。根據檢查結果及時調整修改計劃,使計劃越定越好,使自己制定計劃的能力越來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