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閱讀教學方法的有效指導

閱讀教學方法的有效指導

發布時間:2022-01-09 14:04:33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有效閱讀

一、善用閱讀期待,促使積極閱讀。
學生的閱讀期待,很大程度上決定閱讀是否深入。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學生預習課文比精讀課文更有興趣,課外閱讀比上語文課有興趣。閱讀期待的心理取向是重要原因。小學生喜歡情節,喜歡形象,預習了課文,他們就知道了課文大概情節,閱讀期待得到了滿足,這時,老師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學生的閱讀期待,學生對進一步的學習就會失去興趣。課外閱讀比上語文課要精神,很大程度上也是這個原因。加上現在的課外讀物很多是快餐式的卡通式的,形象性強,情節性強,文字淺顯,很容易使學生獲得閱讀的愉悅,而語文課,要學的並不是這些內容,閱讀要有思維的參與,閱讀能力才能提高,而思維是痛苦的,因此學生的閱讀興趣就大幅度地縮水。
我總是先從課題入手,課題往往是一篇課文的中心或課文內容的切入點,在教學中利用課題讓學生發現問題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動學生的潛在思維,弄清課題與內容的聯系。如在教學小學語文第二冊中的《小蝌蚪找媽媽》時,我首先讓學生讀課題,然後引導學生提問:「你想知道什麼?」學生馬上活躍起來,紛紛舉手提出以下問題:「小蝌蚪為什麼要找媽媽?」「它是怎樣找到媽媽的?」「小蝌蚪的媽媽是誰?長得怎樣」等等,學生想出的這些問題與課文內容緊密相關,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課文。
特級教師賀誠教《田忌賽馬》這一課很成功地利用學生的閱讀期待,跳躍式導讀,步步深入,步步為營:
(1)破題入手:田忌和誰賽馬?經過、結果怎樣?
(2)只讀田忌賽馬的內容(最後一段不直接寫賽馬,是作者的看法),抓出最後一段中的重點句「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可以轉敗為勝」引導理解全文:課文哪幾節寫敗哪幾節寫勝?哪幾節寫轉變的過程?
(3)為什麼按正常順序就敗了?轉敗為勝的關鍵點在哪裡?(調換順序,學生用學具表演。)
(4)「只……下」說明這辦法很簡單,但作為大將軍的田忌為什麼想不到,而孫臏卻想到了?(再細讀第三小節。)
(5)馬快不了多少,只要調換順序就一定能勝利嗎?(調換的順序排列有策略,要掌握齊威王的心理。)
(6)那麼在田忌取得第一場勝利後,有沒有再失敗的可能?為什麼?又為什麼能取得全勝?
(7)用課文中最後的議論句,再加上勝利全由於「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用不同的說法把課文總結一下。
顯然,由於教師把課文歸納出五個發現點,善用學生的閱讀期待,引導學生變序讀解,就大大提高了訓練學生閱讀能力的力度,縮短了發現的過程,建構了一條優化認識課文、提高閱讀能力的「最短程」。閱讀期待下的閱讀,不是閱讀者機械地接納文本,而是閱讀者有一種積極的閱讀心理,充分依據自己獨特的理解、體驗、意願,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發揮想像力,對文本意義進行發掘,對文本空白進行填補,對閱讀材料的意義進行重塑和再創造。在閱讀期待中,滿足好奇心是其中的一個重點要求的心理取向,一成不變的教學程序和教學方法只能使學生產生厭煩。「教學程序」、「教學方法」的陌生化,會使學生不斷產生一種新的期待心理。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善用閱讀期待,營造和諧的閱讀氛圍,促使形式形成積極的閱讀心理。
二、保證讀書時間,強化自主閱讀。
為了讓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我們首先必須在時間上給予保證。要給學生充分的接觸課文、誦讀課文的時間,包括課前的預習以及課堂上的自由誦讀。
在教學《丑小鴨》一課時,有這樣一段:
……
師:丑小鴨這個夢想實現了嗎?朗讀丑小鴨變成白天鵝的部分,找出最能反映丑小鴨激動、高興、興奮的句子,把它讀好。(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找找句子,自讀自誤)。
反饋:
生:(讀)這難道是自己的影子?
生:(讀)啊,原來我不是丑小鴨。是一隻漂亮的天鵝呀!
師:丑小鴨發現自己變成白天鵝時,心情怎樣?
生:他一定非常高興,會叫起來。
生;他會非常驚訝,簡直不相信是真的。
師:大家說得好極了,那麼誰願意讀這部分。
生:(用多種方式讀好這兩個句子)讀
師:讀到這里同學們一定會有許多感慨,你想對故事中的角色說些什麼?……
語言文字表達的精彩點往往在個別重點詞上表現出來。在重點處做足文章,雖然上述片段只為讀好兩個句子,但老師捨得花時間,讓學生通過反復的、多形式的讀,來感悟,有的放矢地引導自悟,屏棄了繁瑣的分析。注重抓重點詞句,整體感悟也是教學思想的轉變。讓學生面對課文一遍一遍地讀書,自感自悟,這種教學手段增強了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創造精神,有利於提高閱讀的效率。
課堂上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讀書的時間。「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閱讀就是要讓學生充分地去讀書,獨立、深入地與文本展開對話,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和體會,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課堂上毫不吝嗇地給予學生充分的讀書的時間。同樣是讀課文,一次次形式都不一樣,讓學生在讀中悟「理」,在讀中悟「情」。而每一次讀都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課前要布置學生自讀課文並收集有關信息資料;課中要保證充裕的讀書時間:在師生、生生交流與對話之前讓學生通讀課文,在師生、生生交流與對話之中讓學生品讀課文,在師生、生生交流與對話之後讓學生悟讀課文。引導學生反復地讀、深入地讀;課後還要布置學生熟讀課文,背誦積累。
二、創設對話情境,引導平等交流。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教學效率的高低,往往取決於對話過程的有效程度。真正的對話,能讓學生最大限度地調動自身的經驗儲備,靈活地、多角度地體悟文本,與作者、作品中的人物進行心靈交匯、情感交流,體察他們的境遇,感受他們的思想。在新課標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下,教師應更多地充當向導,成為學生的同讀者,成為引路人,成為可親、可信的朋友。通過設計對話的情境,以一種敞開的方式去面對學生,以一種角色消解的方式走進學生,從而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要與學生「親密接觸」,甚至融入學生學習之中,與他們進行平等的心與心的對話,把准時機引入到學習的重難處,導入到深的學習層次,導讀出文章的精神、情感與境界,導問出抓住重難點的有價值的問題,導悟出詞句中的內涵、情感等。
我們可從下面的課例中,領會創設豐富、多元的對話情境對課堂教學中實施有效對話對於指導學生有效閱讀的幫助。
在執教人教版小學語文第3冊《坐井觀天》時,當學生讀懂青蛙為什麼錯,錯在哪裡後,師生、生生、生本之間有一段精彩對話:
師:剛才幫小鳥找原因的時候,講到了青蛙,現在只是幫小鳥找一找他為什麼能說對的原因,再討論。老師聽哪個小朋友說得最好。
(生繼續討論)
師:好了,誰來幫小鳥找一找說對的原因。
生:因為小鳥根本就沒有見過天的邊。
師:它為什麼沒有見過天的邊呀?
生:因為它飛了很長的時間,都還沒有見到天的邊,所以它說天是無邊無際的。
師:真會想,請坐。還有沒有男生真會想,女生著急了,女生說一說。
生:我覺得是小鳥說得對,因為小鳥每天在天上左飛右飛的,所以它懂的知識多,它就知道天很大。
師:老師從你的話里知道了,小鳥飛的地方多了,見到的東西也多,知識就多,是嗎誰還想說,你來說吧。
生:我覺得應該是小鳥說得對,因為小鳥每天都想看到天的邊,他每天都不斷地飛,還沒看見邊,他每天懂得的知識就更多了。
師:根據剛才幾個小朋友說的,老師幫他找找原因。因為小鳥飛的地方多,見識廣。他都見過什麼啊,請大家看錄相。
(放動畫片)
[在學生討論之後,教師作適當小結,再讓學生觀看多媒體動畫片,進一步啟發學生認識小鳥為什麼說得對,提高認識事物的能力。]
師:小鳥都去過哪些地方啊請你說。
生:飛過海洋。
師:(許多學生舉手要說)說過的就不說了。你來說。
生:飛過雪山、草地、村莊、田野……
師:小鳥飛了這么多的地方,還是沒有見到天的邊在哪兒。那青蛙為什麼又會錯了呢請大家先看動畫片。(放多媒體軟體)先讀一讀青蛙說的這段話。
…… ……
師:從同學們說的這些,我們知道了青蛙為什麼錯了,就因為他生活的范圍小,看到的東西少,見識就少,又不相信別人,自以為是,連天大得很這樣的簡單問題都弄錯了。學到這里,哪個小朋友給我們解答一下,坐井觀天是什麼意思?
保羅.弗萊雷也認為:「沒有了對話,就沒有了交流;沒有了交流,也就沒有了真正的教育。」新課程改革追求一種主體間的平等互換的對話語境,期待著師生真正達到「面對面、心與心」的交流。教學對話文化的形成需要營造一種公共話語空間和人文情境,要形成有效的、民主的、和諧的共同言說和互相傾聽的局面。

⑵ 如何指導學生有效地課堂閱讀

一、變學生被動為學生主動
大綱指出:「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聽、說、讀、寫的實踐,重視在實踐中學習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要交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鼓勵他們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主動地進行學習。……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而我們的語文課堂,沒有朗朗的讀書聲,沒有學生積極主動地討論與思考,沒有熱烈的發言……更多的則是鴉雀無聲,教師則埋怨學生啟而不發,這難道都是學生的錯嗎?真的是學生的「啟」而不「發」?於是乎大家便以講授為主,回到50年代的教學模式中去,學生真正成了「記錄員」、「復讀機」「人雲亦雲的聽眾」,這樣的閱讀便成了老師的閱讀。我們老師不可讓課堂被一連串的提問和繁瑣的講解擠占學生自悟的時間,磨滅學生的學習熱情,將課堂變成少數「好學生」的天地,訓練不踏實,一套套「花架子」,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收獲不大,閱讀只停留在理解的層次上。
要真正使學生便成閱讀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想方設法讓學生擺脫「你講我聽」的思想束縛,在課堂上安排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學。我要求學生查字典,解決字、詞、篇的一些問題,也讀相關的課外書,補充一些必要的知識,還讓他們自己去分析課文,理解課文,提出問題,自阿反復的讀書中回答自己的問題,讓學生主動地、自覺的看書,積極動腦思考。在課堂上,對可講可不講而學生通過自學便能解決的問題,我只是適當的加以指導,扶一扶,讓他們自學解決。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均等的學習機會,人人動手、動口、動目、動腦。創造機會讓不同程度的同學均有成功的可能。對在學習上取得成功的學生,及時加以肯定、表揚,讓他們把成功作為閱讀的動力,樹立信心。
二、變多講少讀為少講多讀
朗讀是閱讀的一種重要方式,《語文課程標准》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作為各個學段閱讀能力要求的一個明確規定。」而在我們的一些語文課中,學生的閱讀時間短促,教師只是簡單的讓學生將重點句段進行朗讀幾遍便匆忙進行回答總結,學生知之甚淺無從下手。閱讀變成了蜻蜓點水一帶而過,理解稍有困難何況運用。
讀,是培養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它有助於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於因聲解義,領略作品的精妙之處,有助於加強與肝,以聲傳情。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我們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來品讀悟讀。著名的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曾講過,他在讀書時,教他們莎士比亞戲劇的一位教授,一上課就讓他們讀,如果不懂,還要讀。就這樣,一堂課讀來讀去,終於領會了莎翁戲詞的妙處。具體的講,進行閱讀教學,一定要多讀少講,把較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主要通過自主的入情入境地朗讀,讀懂課文,有所感悟。
三、變局部引入為整體把握局部
《語文課程標准》中特別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在教學中,我們有些教師為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導入新課後,先要求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一段話、一句話或一個詞語進行讀讀議議,從表面上看,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權,實際上是剝奪學生整體感悟課文的權利。我們都知道,對課文的閱讀感悟首先應該是整體感知的基礎上,聯系文章整體和語境才會取得較好的效果。脫離了課文的整體,對課文的理解肯定是膚淺的,甚至是偏頗的。探尋文章的主旨,在閱讀教學中特別重要,我們要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現象發生。正如葉聖陶先生曾說過:「讀一篇文章,如果不明白它的主旨,而只知道一些零零碎碎的東西,那就等於白讀。」
可見,語文教學尤其是閱讀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全面、整體的把握能力,要引領學生從高角度、大視野「高瞻遠矚」去進行綜合探究。如何實施整體性閱讀教學、有效培養學生的整體感悟和把握能力呢?首先,閱讀教學的設計要注重從整體(從整篇課文、整個主題單元、整冊書,甚至整個學段)入手,做到從大處著眼、從小處突破。其次,要探索創新閱讀教學策略、努力增強學生的整體把握能力。這里以單篇課文教學為例,可以採用照應把握、朗讀把握、讀寫把握、板書把握等多種方式。就是略讀、瀏覽能力的培養,也要注重培養整體把握的習慣和能力。比如,指導學生讀一篇課文,要教學生先看該課文屬於哪個單元,在單元之中屬第幾篇課文,單元學習重點是什麼;再看看本課的「預習」、「思考練習」,甚至看看本單元的「導讀」或「讀寫例話」,這樣有利於開闊視野、提升高度、整體把握。再如,指導學生讀整本書,要幫助學生掌握讀一本書的方法——先從讀封面開始,知書名作者出版時間;次讀前言後跋,知寫作意圖、內容梗概、注意事項;再讀目錄,知結構體例,最後讀正文。這樣就能做到胸懷全書,整體把握。
四、變重情感品味為積累運用語言
閱讀教學的目標是:「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方法閱讀。」即要讓學生能夠讀懂,並能積累較多的語言,以至能夠說,能夠寫,運用語言這種工具進行交際。而現在的一些老師總是將目標定在:分析文章的主要內容、人物形象、寫作特點以及遣詞造句等特點上。雖然這些分析與運用語言有一定的聯系,但它決不是小學生所掌握的技能。長期以來,由於閱讀教學的重點是放在培養學生閱讀分析文章的能力上,整個教學過程的中心往往朝文章的理解傾斜,嚴重忽視了語言的積累,很少進行語言的訓練。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中, 「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的訓練時間分配上,比例嚴重失調,幾乎不成比例。為什麼我們教了學生那麼多好的文章,方法也指導了,可學生的作文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是沒有增長呢?這就是我們現在的教師重情感品味,輕語言感悟。我們的孩子記住了優美的片斷卻不知道如何去運用,這就是我們只告訴他們這是優美的句子、片斷,而沒有告訴他們好在哪裡,學生只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同時大綱中指出:在作文教學中,應該指導學生靈活運用在閱讀教學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雖然閱讀不是專門為了寫作,但是閱讀對寫作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否認的。古人雲:「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和體會作者遣詞造句、表情達意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摘抄優美的句子、片斷,將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也可以在自己的讀物上作出記號和批語,把在閱讀中產生的靈感和學習生活感受隨手記下來,形成讀後感或書評。在習作中運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就會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綜上所述,我們要改變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在「新課標」下進行閱讀教學,「以閱讀為主,抓住語言的朗讀、揣摩、感悟、學習、運用來完成教學任務」。在平時閱讀訓練中逐步形成閱讀能力,以適應今後的閱讀要求,進行更加行之有效的閱讀教學。

⑶ 怎樣讓閱讀教學更有效

1.理解
2.有興趣
3.自願學習

⑷ 怎樣有效進行閱讀教學

一、培養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原動力,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增加學生閱讀數量和提高閱讀質量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那麼如何才能讓我們的孩子提高閱讀的興趣?針對平時學生產生的問題,結合在教學中的實踐經驗和思考,我總結出以下幾點方法:
1、不管什麼時候都要以滿腔的熱情面對學生。
作為一名教師,在任何場合都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尤其在學生面前,因為小學生的模仿能力相當強,稍不注意,學生就會養成一些壞習慣。所以,教師要時時處處為學生做出表率,樹立榜樣。是啊!其實在你關注學生的同時,學生也時時刻刻注意著你。記得又一次,我因為感冒精神不好,課沒備到位,上課也沒激情,所以那堂課上死氣沉沉的,一堂課下來感覺自己好失敗,心情極郁悶。我想:如果每堂課都這樣,學生還會有閱讀的興趣嗎?所以,有人說老師的情緒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喜怒哀樂,這是千真萬確的。無論任何時候,我們都要以滿腔的熱情面對學生,用特有的魅力去感染學生,用高尚的情操去陶冶學生,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2、把課內課外閱讀結合起來,布置具體的閱讀任務。
有人說:「有了理想才有動力。」是啊!如果做什麼事都渾渾噩噩,像一隻無頭的蒼蠅到處亂撞,那麼又何來動力呢?
這個班我是從一年級帶上來的,現在已帶了五年多。一年級開家長會時,我首先向各位家長闡述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要求家長每天至少給孩子講半個小時故事,在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的同時,逐步引導孩子每天閱讀的習慣;二年級後要每位家長為孩子買了一本《唐詩三百首》,要求家長繼續培養孩子們閱讀故事的同時,再有計劃地讓孩子們背誦唐詩;三、四年級在班上創立圖書角,引進春苗書屋大量書籍,布置一些易懂的國內外名著要求孩子們必讀;五、六年級鼓勵孩子們廣泛閱讀國內外名著、名家作品,再要求誦讀一些有名的文言文、做一些文言文訓練……通過這一系列的訓練,我班大部分孩子都養成了閱讀習慣,有幾個孩子對閱讀甚至達到了酷愛:一次,中午放學回家,路上堵車了,我班鄒聖宇同學竟在車上大哭起來,問其原因,說:中午回家沒時間看《三國演義》了。此後,這位孩子不管在哪裡,總會帶著課外讀物。這些愛上閱讀的孩子課堂上總是能侃侃而談,語文也越學越輕松。
3、制訂有效的獎勵機制。
人人都有自我表現的慾望,小學生更愛表現自己,他們都想在班裡甚至學校里小有名氣,因為那可以當作炫耀的資本。我們就可以根據這一特點制訂有效的獎勵機制,去激發他們的讀書興趣。當然獎勵機制的制訂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最終的目的,所以在制訂時要權衡利弊,既能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又不能讓學生為了得到獎勵而肆無忌憚,不顧一切。
二、教給孩子們閱讀的方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教師在教學中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如何獲取知識的方法。對此教師應該深入鑽研教材,不斷探索和改進教學方法,及時總結教學經驗,根據不同教材的特點,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讓學生口、手、耳、眼全方位地參與,培養他們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
1、圈畫批註,指點學法
課前預習中,要求學生找出文章中不懂地方,再將感受深刻的語句畫下來,寫出感受等,這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的有效方法。那麼,該怎樣引導學生進行勾點圈畫和批註呢?這里以六年一期的《江山如此多嬌》的教學為例,隨教學反思而指點學法。
(1)、通讀課文時圈畫批註,掃清閱讀障礙。教學時,採取典型引路,老師示範,學生學習方法。如《江山如此多嬌》這一課,在「乍暖還寒」、「嶄露雄姿」、「豁然開朗」等生字詞上圈畫,點出「傳世之作」等重點詞,隨時查閱工具書,在空白處給生字詞注拼音,批註詞以及分段理由,並寫出段意。在批註時,要著眼於解詞方法及分段方法的學習。如解釋詞語時,可以相機指點因詞而異的六種解詞方法:查字典注釋法,詞素解詞法,近義比較法,演示法,聯繫上下文及生活實際解詞法等,使學生掌握的學法變一為眾。
(2)、精讀課文時,圈畫批註,理解課文內容。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時,要根據單元重點和課文特點,著重引導學生圈畫批註表明思想的關鍵句子。隨著教學的進行,指導找出中心句、中心詞。如教學《江山如此多嬌》一文中,引導學生在圈畫中心句「大型國畫《江山如此多嬌》凝聚了這么多人的心血,自然成了珍貴的傳世之作」的同時,圈畫「凝聚」、「傳世之作」等詞,便於讀出語感,並在旁批註「珍貴無價」。通過分析具體的語句,使學生對《江山如此多嬌》這幅國畫有更深的了解。
(3)、品讀課文時圈畫批註,領悟語言規律。這一階段主要引導學生圈畫批註重點詞句。在領悟語言規律時,要告訴學生對有些句子,只知道講什麼還遠遠不夠,還應從它有怎樣的深刻含義的角度去深入理解,反復推敲: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對表達思想起什麼作用?如品味「兩位畫家開始構思草圖,一次、兩次、三次,總覺得不夠理想」時,引導學生從「一次、兩次、三次」體會兩位畫家構思的艱難,反映了畫家一絲不苟、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
2、抓住特點,遷移學法。
課堂教學是學法指導的主戰場,不能只滿足於學會圈畫批註等基本方法,老師應根據每堂課的教學內容,確定學法的指導目標,做到講授知識與學法融為一體,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學會學法。如我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著重講讀「擦燃第一根火柴」所出現的幻覺。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學法指導:(1)了解「是什麼」,從整體上看,小女孩在幻覺中看到了什麼?(2)探究「為什麼」,找出描寫大火爐精美的詞句,想想作者為什麼要把幻覺中的東西描寫得如此美麗?(3)聯系中心思想,小女孩渴望些什麼?它與中心思想有什麼關系?然後引導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學習其它段落。這是段與段之間的學法遷移。也可在同類課文之間進行篇與篇之間的學法遷移。例如,學習《詠柳》,我在指導學生了解詞義的基礎上理解詩意時,歸納出方法:(1)寫的是什麼景?(2)景中之物是什麼?(3)這些景物有怎樣的特點?(4)詩人寫物的目的是什麼?學生掌握了上述學習方法後,就可在學習相關類似的古詩中,按照詩中的畫面、景物的組合來想像理解詩意及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掌握規律,學以致用。
閱讀實踐是培養閱讀能力的基本途徑。閱讀教學應抓住特點,指導學生掌握閱讀規律,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教師應善於駕馭教材,引導學生從內容和語言上反復推敲,深入探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達到心靈上的交流。
三、把閱讀教學與寫作相結合。
葉聖陶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於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系。」由此可見:閱讀是為了寫作,寫作離不開閱讀,課文講解可以說是直接為寫作服務的。在課文教學中滲透寫作教學,使兩者有機結合,實行課文練筆,不失為好方法。
由讀到寫是學生閱讀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和升華,從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的寫句子,到中年級的寫片段,再到高年級的把人物、動物、活動、事件等寫具體,這並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語文教師耐心地、持之以恆地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他們養成勤於動手,勤於練筆的習慣,逐漸培養他們寫作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以教材為突破口,找准聚集點,捕捉契機,依據學生特點,靈活變換角度,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並把學生引入情景,從而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萌發求知慾,吸引學生主動地去探索延伸。例如,教學《美麗的丹頂鶴》時,先讓學生預習課文,找出喜歡的句子或段落,並說明喜歡的原因。學生會說出「作者不但用詞用得好,還進行了詳細的觀察。」 「作者的觀察重點突出。」 「作者太喜歡丹頂鶴了,他把丹頂鶴寫得如此完美。」等。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紛紛發表自己的感想。藉此機會可利用課前就已經布置的作業:你回家詳細觀察了什麼動物?重點觀察了它的什麼?把你觀察到的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寫下來。如果我們能經常這樣讓學生做到讀寫結合,課課有練筆,久而久之,老師不布置他們也會自己找素材,捕捉信息,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會穩步上升。
總而言之,只要大家在閱讀教學中不斷探索、總結,找出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的方法,培養孩子們自主學習的能力,並把「讀」與「寫」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就一定能做好閱讀教學!

⑸ 閱讀教學中如何有效實施朗讀指導,在閱讀教學中加強

要求學生讀准字音,不添減文字,不讀破詞句,就是說要讀通句子。學生在各種形式的朗讀中,與字詞多次「見面」,牢固掌握字的讀音,強化識記字形,從而有效地識字、識詞。反復的朗讀,能使學生讀得正確,讀得流暢,增強語感。教師在此基礎上加強指導,可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朗讀興趣,培養他們自覺朗讀的習慣。

⑹ 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新課標》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應完全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代替個人閱讀,或遠離文本進行過度發揮。在提倡「輕負擔,高質量」的今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加強學生的語言實踐」「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的意識正在逐步得到加強,每一位語文老師都在思考:?一、利用課前時間,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無論哪一學科,課前預習都是重要的一環。在預習中無論學生有了收獲還是有了疑問,都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體現,可以在預習時進行創造性的學習,也給一部分會學習的孩子創造了機會,他們可以在課堂中充當稱職的小老師的角色,用兒童化的語言,將自己已經悟到的知識教給其他孩子,實現差異互補,共同進步。如我在指導學習進行課前預習時,要求學生先大聲朗讀課文,將課文讀通順,再自主學習課文中的字、詞,然後說說自己的收獲及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預習的反饋,我能了解到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及存在的問題,便於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目標,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二、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基石。 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對學生抱有期望,並通過態度、表情與行為等方式將期望傳給學生,學生就會受到鼓舞,從而更加信賴教師,給教師以積極的反饋。因此,課堂上教師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把自身不愉快的心情帶進課堂。要尊重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課堂教學中應積極提倡:答錯了的允許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許補充;沒有想好的允許再想;不清楚的允許問;不同意的允許爭論;教師錯了的允許批評;甚至必要時允許學生不舉手自由發表意見。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應努力營造最佳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最佳的精神狀態,從而使學生以最佳的主體精神參與學習活動。三、以學生為主體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教師必須指導學生「會」學習,使他們能主動地、積極地、創造性地學,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我們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提倡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引導學生探究學習,不斷完善。課堂上要盡可能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餘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體驗成功的愉快。從而使課堂更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促使學生不斷掌握學習方法,逐步從「學會」到「會學」,最後達到「好學、樂學」的美好境界。四、有效提問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重點。 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的設計,可謂是關繫到閱讀教學成敗得失的一項重要工作。當前語文閱讀教學中還存在大量的無效提問現象。如不少教師在課堂上喜歡提出「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之類的問題讓學生回答。表面看來,學生興致勃發,情緒高昂,課堂氣氛熱烈。實際上,這樣的提問非常簡單,沒有多少思考的餘地,對促進學生思考,引導學生關注課文是無甚益處的。那麼,如何增強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呢?首先,所提問題要難易適度。既不能過於膚淺,沒有思考的餘地,又不能太艱深,讓人難以琢磨,無從下手。太淺,索然無味,提不起學生的興趣;太深,學生答不了,不僅達不到教學目的,反而容易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事與願違。其次,設計問題要面向全體學生,要不受「標准答案」的束縛,讓答案具有多維性,力爭引起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獨立精神。 五、以自主激發閱讀興趣 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最大程度地解放學生,特別是解放學生的讀,把閱讀的自由還給學生:提供閱讀目標的選擇,倡導閱讀方式的選擇,允許合作夥伴的選擇……讓學生像小蜜蜂一樣自由自在地採集「蜂蜜」。只有在這樣一個自主的環境中,學生才能產生閱讀興趣。 比如,教學《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時,教師可為學生設計幾條「閱讀提示」:(1)課文中兒子為父親做了什麼?父親又教了兒子什麼道理?(2)課文所描繪的春天花開的情景是怎樣的?(3)作者想告訴我們什麼?學生在「閱讀提示」的幫助下,就能充分自主地讀課文,有目的地搜集信息,篩選信息。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教師再讓學生交流閱讀感悟,相互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這樣做不僅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也能引導學生把閱讀得到的信息匯總成文章的主旨,從而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大意。 六、以期待增強閱讀慾望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要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這里的閱讀期待指的是一種探求未知的渴望,是讀者閱讀之前內心所預想的情景,包含的期望。教師只有充分適時地利用閱讀期待,才能更好地增強學生的閱讀慾望。 例如,教學完《林沖棒打洪教頭》,教師可安排「水滸英雄會」這一語文實踐活動。這樣一來,課文內容便不能滿足學生的閱讀期待,學生就會主動去尋找、搜集相關的閱讀材料來滿足自己的期待。學生可以從《水滸傳》中閱讀更多的英雄故事,找出自己喜歡的英雄人物;也可以畫畫心中的英雄;還可以從網上下載英雄圖片,並為英雄配上一段自述或是寫寫發生在英雄身上的事。這樣,學生的閱讀期待便會再次被激發,因為畫畫、寫話需要學生潛心閱讀。由於此時的「期待」不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所以學生的「期待」多了針對性與目的性,閱讀也就變得「扣人心弦」了。七、精讀中點撥質疑。 精讀是教師引導學生精確地把握文章重點部分的內容和層次關系,理解重點句段的含義,了解表現手法和進一步體會思想感情,從而把握文章要點。這一環節涉及的問題是教材的重難點,往往也是學生理解的模糊點,其中包括學生層層質疑後留下來的深刻問題。教師應對疑難點予以點撥,再引導學生自學,而對學生模糊而又提不出疑問的地方,教師應旁敲側擊地引導學生再讀重點段,啟發學生發現自己沒有發現或提不出的問題。如教授《花瓣飄香》一課時,最後提出「為什麼我要買一盆帶著露水的月季花放在我母親的窗前?」孩子們學完課文後雖有感悟,但只是淺層次的,經這問題一引導,學生思想開闊了,激起探討的興趣。對於這些問題,教師再引導學生精讀課文展開自學討論。這樣,通過討論交流,學生的創新意識不斷增強。 總之,我們的閱讀教學要崇尚師生人格平等,向學生傾注人文關懷,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不斷喚醒學生創造潛能;要讓閱讀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使學生能在一個輕松、活躍、自主的環境中健康地學習、成長;要切切實實地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⑺ 怎樣開展有效的閱讀教學活動

本學期,在教學研究部門提出「有效閱讀」專題研究的引領下,我組在學校的關心支持下,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圍繞如何讓課堂教學更有效的教研目標,認真深入開展了以探索課堂教學中的教法改革,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課題研究.
一、課題研究的具體措施
1、加強理論學習,提升自身素質.
為提高課題組成員的素質,使他們盡快掌握教育科學研究的方法,能夠更好的實施課題研究,我們組織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課題方案,採用集中與自學的形式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多次利用教研活動時間組織教師參加各種網路教研活動等.
2、強化日常管理,提高研究成效.
強化對課題實驗的管理,尤其是課題實驗的過程管理.並加強對研究過程的監控,定期檢查研究的進度,使課題研究正常有序的進行,確保研究的效果.
3、重視團結協作,發揮整體效能.
課堂教學研究是我們課題研究的主戰場.本學期,我們課題組利用每周三的教研時間組織開展研討課、說課、講座等形式多樣的研討活動.在研究過程中,我們注重發揮團隊作用,要求課題組的成員團結協作,發揮整體作戰效能.要求在教研中指導新教師認真解讀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變「死教」教材為「活用」教材,使課堂教學真實有效.要求老師不但備教材備教法而且還要備學生.
3、圍繞課題開展一些學科競賽活動.
自課題開展以來,我們以課堂為主陣地開展示範課、研究課、對比課、匯報課、等多種活動,活動明確一個話題、突出一個重點、解決一個問題.其中余秀琴、馬俊虎兩位教師圍繞課題開設了校級公開課,分獲校一、三等獎.
正是這些活動的開展,提高了教師的理論素養,為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礎.
4、要求教師積極撰寫教學案例和教學反思,踴躍投稿,真正使教師們在理論指導下開展實踐,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
二、研究的目標、內容
課題研究目標
本課題以現代教育學與心理學理論為指導,以建構主義與師生互動為核心,關注學生的全面進步和發展,關注課前預設,關注動態生成,關注教學效益,關注教學策略,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研究的內容:
1、課堂教學設計的有效性研究
2. 教學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研究
3. 教師調控課堂有效性研究
4、教學反思的有效性研究
四、課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一)、有效的課堂教學的設計
1、有效的教學目標設計
(1)靈活確定教學目標:首先,教師應有預設的課堂教學目標,目標應根據教材、課時、班級學生來確定,並應有所側重;其次,教師應根據課堂的動態發展調整預設目標;再次,教師應主動對目標的達成度進行評估.
(2)提高備課的有效性.教師備課應該獨立鑽研,自主備課.備教材、學生、資料,備重點難點訓練點,備思路,備教學策略.
(3)提高學生預習的有效性.一是教給學生一些預習的方法,並通過課堂訓練提高預習質量的達成度;二是有針對性地提出某些預習題,以教促學;三是進一步重視預習的課堂檢查,教學即可以從預習入手,以學定教.
2、有效的教學內容設計
每一次的評課,我們都能努力以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來檢測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老師們的教學設計力求為達成教學目標服務,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學設計中,重點、難點的確定、教學環節的取捨、教學節奏的快慢等,都要依據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來確定,避免了無效教學.
(二)、教學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研究
1、正確定位師生角色: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同時教師也是自我專業成長的主體.課堂中教師應正確地定位自己的角色,並努力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角色感.
2、創設和諧教學環境:
①創建充滿關愛和尊重的學習環境;
②建構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的真實問題情境;
③創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參與氛圍;
④創設學生自我調節型的學習環境.
3、注重生成教學結構:
傳統的教學設計,以教師的教為出發點,以教學主線為軸貫穿全課,教學設計嚴密,教學步驟細致具體,師生的教和學較多地受制於預設的教學方案.我們可以從學生的學為出發點,來安排教學,體現一種主題學習的風格,凸現課堂中師生的交往互動,凸現課程資源的創生開發及教學目標的動態生成.
4、採用靈活教學方式:
包括教師教的方式與學生學的方式.語文閱讀教學現行常用的方式有問題教學法與讀書感悟法.我們要根據不同文章的特點來選擇教學方式.問題教學法重視教師的引領,較適於比較理性的文章,引導學生閱讀;讀書感悟法重視學生的自讀自悟,較適於比較感性的文章,對精彩描述進行理解品味.
5、強調多種學法指導:
其一,應更多地教會學生有效地利用學習時間,提高學習的計劃性;
其二,應教會學生做筆記的技能,促進學生對信息的提取與記憶;
其三,進行思維教學,思維的參與是主體參與最本質的決定因素,學習應該在思維活動中進行,同時還要學習思維本身;
其四,開展反思教學,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自我評價,這是一種元認知能力的發展.
(三)、教師調控課堂有效性研究.
1.圍繞教學目標,細致地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從組織教學到留課後作業每一個環節都不可忽視,否則都會給我們的後續工作帶來麻煩.
2.每一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都應該注意以人為本.
3.去掉教學中不必要的形式還教學以本來面貌,形式一定要為內容服務,脫離了內容硬強加給課堂的形式都是應該去掉的,應該還課堂教學一本來面目.
4、鼓勵為主學習評價:
⑴、學習評價要有激勵和批評.
⑵、學習評價應是有針對性的評價.
⑶、學習評價應是發展的評價,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不傷害學生的自尊.
(四)、教學反思的有效性研究
一方面個人要勤思考、多動筆,養成經常進行教學反思的習慣.另一方面應該加強教學反思的寫作,從反思中得到啟示.同時,教師也應該成為學生學會反思的榜樣.
五、反思研究中還存在的問題
1、如何幫助年輕教師更好的解讀教材,把握教學中的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將繼續深入、系統的開展「傳、幫、帶」的方式,結合校園網,形成資源共享,構建實施有效課堂教學模式.
2、如何根據目的要求、知識的難易以及學生的基礎恰當地確定作業的質和量,做到有針對性,尤其怎樣讓後進生做到有效學習.
總之,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全體語文教師共同關注的話題,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語文教師共同的追求.在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在提問、朗讀以及聽說等方面加強引導,讓學生去閱讀,去思考,使他們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相信只要持之以恆地加以訓練和指導,就一定能實現「輕負擔,高質量」這一教學境界,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達到學生與教師的雙贏.

閱讀全文

與閱讀教學方法的有效指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陽痿早泄的鍛煉方法 瀏覽:142
有沒有免費手機pdf轉word方法 瀏覽:567
中醫面治療音啞用什麼方法有效 瀏覽:24
初中說明方法有哪些 瀏覽:866
俄羅斯新冠肺炎口服葯物治療方法 瀏覽:595
鑒別是不是海參的方法 瀏覽:786
cfd模塊安裝方法 瀏覽:196
治療排卵障礙的方法 瀏覽:705
用聲音的方法檢測經絡圖片 瀏覽:445
雨水的食用方法 瀏覽:68
硫酸銅的分析方法 瀏覽:318
豬不吃怎麼辦最有效方法 瀏覽:663
oppo手機hd怎麼關閉兩種方法 瀏覽:504
高精度電阻測量方法 瀏覽:421
手機卡頓流量解決方法 瀏覽:616
簡單小吊燈的製作方法 瀏覽:418
物聯卡使用方法 瀏覽:90
千秋架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656
病毒培養方法和技巧 瀏覽:162
冬天生菜種植時間和方法 瀏覽: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