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創建和諧環境,為創新課堂奠定基礎
小學生對老師的授課一般是一種嚴肅對待,敬畏的心理。很多小學生在授課過程中要麼就是不敢發言,不能積極地融入到授課氛圍中去,要麼就是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老師寫什麼就記什麼,目前這樣的教學現狀,很難為小學語文老師開辟一個創新的課堂奠定基礎。
所以,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應該有足夠的意識去創立一個融洽和諧的課堂氛圍,與學生打成一片,這樣才有利於為創新課堂教學打下堅定的基礎。小學語文老師可以嘗試在上課前給學生講一段小笑話,問問學生們今天發生什麼重要的事情等,讓學生喜歡上老師,願意與老師溝通,讓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不僅僅是師生,更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二、實行生本教學
從很多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以往的教學方法是老師在上面教授,學生在下面記筆記,老師提問的時候,有想回答問題的就舉手,沒有想回答問題就不作聲,從來沒有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去,學生從來不去向老師反映一下自己是否能接受老師這樣的教學方法,教學速度以及向老師反映自己的疑難點。
小學生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學習者,應該是課堂的主體,而不是教學的輔助工具,一切知識的傳授都應該以小學生的情況為主。所以,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可以嘗試著將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去,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近幾年來,多媒體也越來越多地應用到教學中去。多媒體以其特有的生動性能夠更好地將一些知識進行詮釋,更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興趣,調動積極性,以及更加准確生動地傳遞教學內容。
四、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在很多小學語文課堂中,因為語文是學生的母語,很多學生就會產生不重視的心理,很多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容易散漫,注意力不集中。我們不難發現,在課堂上積極發言的永遠都是那幾個學生,愛講話做小動作的也永遠有幾個典型,同時這也告訴我們,高效的課堂不能僅僅只有幾個學生參與,而是應該找到一種方法,用積極參與課堂的學生帶動消極參與課堂的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就是這樣的方法。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老師以小組為單位給學生安排一些任務,小組內的同學合作完成,這樣子,在整個小組的合作過程中,學生都會為了集體榮譽感而積極參與,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不會拘謹,也有利於學生之間的溝通與創新,在此過程中,還能鍛煉學生的配合默契以及集體榮譽感。
最重要的是,在小組合作這樣的創新教學中,能夠保證學生都參與其中,沒有人思維脫軌,跟不上節奏,以及讓一些一開始不參與的學生,在這樣的氣氛環境中,也更容易隨之參與進去,有利於學生之間取長補短。所以說,小組合作學習,不僅是一種高效率的教學方法,也是一種新時代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
B. 怎樣創新課堂教學方法
隨著現在科技發達和多媒體的進步,教學方法也在不斷的前進,如果改善並且創新教學方法,是老師們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需要研究的。教學方法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舊的教學方法「重教太過」、「教學分離」等主觀主義痼疾。這種主觀主義的特徵是教學過程被演化成簡單的告訴與被告訴的過程。教師只知道自己做自己的教授,不管學生能否接受,只知道反復地一味灌輸和強化作業。人們也習慣於把教師所乾的事稱為「教書」,把教師教書的法子稱為「教授法」,似乎教員是專門教書本知識,此外無別的可教。教學脫離嚴重的影響了教學效果。學生在校內也似乎除受教外,無別的功課可學,於是乎出現了「先生只管教,學生只管受教,好像是學的事體,都被教的事體打消了。論起名字來,居然是學校,講起來卻又像教校」。他尖銳地指出這是教與學的分離,並呼籲「教學二者,實在是不能分離的,實在是應當合一的」,兩者分離是違背教學規律的,其弊端最終表現為「一來先生收效很少,二來學生苦惱太多」。陶行知指出教學方法必須革新,用新的教學方法取代舊的教學方法。他說「我自回國以後,看見國內學校里先生只管教,學生只管受教的情形,就認定有改革之必要」。同時他指出中國應同歐美國家一樣,要廢除注入式、填鴨式的教授法,取而代之的應是「教學做合一」法。陶行知明確闡明「教學做合一」法的含義,在撰寫《教學做合一》一文時,指出教的方法要根據學的方法來定。後來又進一步闡述「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陶行知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做」的環節,認為「做」是首位的,強調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教與學之所以能統一,就是統一在「做」上,只有「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學是學生。」「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否則,「教固不成教,學也不成學」。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的自動精神,反對灌輸的教學方法。明確的尊重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把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習結合在一起。他明確指出「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開發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知道的教給學生」,教師要在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上更進一步,使學生「不得不憤,不得不悱」。陶先生要求,要特別注意把自動力的培養貫徹於全部的工作、學習、生活之中。傳統教育用會考來確定學生是否畢業,會考成為衡量學生學業的惟一標准,這種教育制度不僅扼殺了學生的生機,束縛了青年的思想,而且使學校成了會考籌備處,學校必須教的課都是要會考的,不會考的課則「不必教;甚而至於必不教」,學校中的音樂課、圖畫課、體操課、家事課等等課內外的活動都被取消了。陶行知尖銳地揭示出這種制度是「變相的科舉」,「大規模地消滅民族的生存力」。因為,學校「所教的只是書,只是考的書,只是會考指南,教育等於讀書,讀書等於趕考」,「一連三個考趕下來,是會把肉兒趕跑了,把血色趕跑了,甚至有些是把生命趕掉了,這真是殺人的會考,用會考在殺人」。為此,他大聲疾呼要停止這種毀滅人生活力的單純性文字之會考,對學生應採用新的評價方式。陶行知主張以有利於學生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建立和發動能培養生活力的創造的「考成」,並闡明「考成」要以生活的實質為內容,不能象會考那樣「紙上空談」,要注重學生的身體強健狀況,手腦並用的程度以及改造物質和社會環境的程度。陶行知深信這種著眼於實際生活,重視培養人的實踐力、創造力的「考成」,較之會考制度引發的「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定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創新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靈魂。在知識經濟初見端倪的背景下,總結並借鑒他成功的教育理論和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具有不可低估的理論主義和現實意義。
C. 淺談如何創新課堂教學方法
不憤不啟,不誹不發,教師在課堂上巧設疑難、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後,應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展開課堂討論,給學生創造一個樂於思考、善於思考、敢於表達、師生和生生多向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以主體的地位在發現和探究中完成學習的過程。課堂討論就是在商討和辯論中互相啟發,從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學模式。課堂討論可以開辟寬松的民主教學環境,充分體現學生的全體性和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學術氣氛。討論時,教師要善於啟發和誘思,高屋建瓴,掌握好火候:當出現沉默時,教師撥開話題,打破沉默,啟發學生發言;當討論進入高潮時,特別是出現爭論時,教師要因勢利導,緊扣主題,將討論引向縱深,最後做好總結。總結時,要表揚質量高的發言和積極性高、進步快的學生。
D. 創新教學方法有哪些
現在學校的創新教學很注重多學科融合,例如引導學生用3D One等青少年3D設計軟體,設計各種物理、數學、地理模型,結合創意表達和寫作。
E. 新穎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方法的創新
語文是小學階段中一門基礎學科,而語文課堂蘊含著豐富的藝術色彩,對於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具有很大的幫助。在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下,教師往往只重視學生的成績,而忽視了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從而導致學生基礎知識儲備比較充足,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相對比較薄弱。傳統的教育模式下出現很多弊端,不適合現代教育的發展,教師應該及時發現其中的問題並加以重視,小學語文教育是小學的基礎學科,教師應該採取有效的創新措施來提高語文課堂效率和質量。
一、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方法的創新策略
(一)根據教材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素材和資源,擁有很多人類發明創新的食物。比如世界奇跡「萬里長城」、現代的信息設備等等,通過教材學生都可以了解世界創新的事物。教材中還有一些名人的創新事跡,比如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就能給予學生一定的創新啟發,學會運用多角度看問題。另外,教材中還有很多擁有創新精神的人,愛迪生的發明、地動儀的發明等,這些人的堅持不懈才能夠給後人帶來巨大的福音。經過教材內容的多角度熏陶,能夠為學生的創新發展提供知識基礎,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在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進行主動創新。一旦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了興趣,就有了繼續鑽研下去的動力,從而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多設立一些新穎的情境,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來達到激發創新思維的目的。
(二)採用多種方法結合,進行創新教學
在語文課堂中,蘊含著大量的創新元素,教師應該主動挖掘其中的有利因素,源於教材又不局限於教材。語文課堂教學一般都是教師傳授的形式,同學們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下語言表達也是相對受限的。那麼我們該怎麼應對呢?當然離不開教師和同學們課下的互動。只有教師和學生多進行互動交流,教師才能了解學生的真實需求,才能採用學生容易接受的形式進行教學。比如鼓勵學生進行課外語文書籍閱讀、輪流辦語文板報等。學生們可以通過這些實際的語文活動,體會學習語文的樂趣,有利於把課本上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已經普遍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和教材有關的音頻,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有利於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思想感情。比如在學習寓言故事的時候,教師大多對學生進行口頭的講解,但是這種教學模式不利於學生對課文知識的理解。然而多媒體的運用能夠幫助教師創造合理的教學情境,能夠通過音頻導入教材內容,讓同學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另外,還可以根據課文里的人物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來演繹角色,進行情感體驗,加深對課文思想的理解,感受作者的寫作目的。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學生可以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培養語言交際能力和表演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想像力
學生的想像力發展直接影響到創新意識的培養,所以老師要學會把握教材上的整體結構和教學思想,採用創新的形式展示教材中的內容。比如在學習古詩的時候,如果一味地讓學生進行閱讀和背誦,學生就會感覺課堂缺少趣味。教師可以利用課前問題導入的方式向同學們提出問題,以問題的形式來刺激學生的求知慾。另外,除了口頭背誦的方式,教師還可以採取黑板默寫的方式,讓同學們根據自己的印象來板書,這不僅可以刺激學生進行積極思考,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發展。
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對於求異的觀點應該加以引導,不能強迫學生都按自己的思路發展,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可以有自己思維的亮點。對於課堂中的問題,應該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考,促進學生採用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比如在「稱象」一課中,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了自己獨特的方法,有的說稱石頭太麻煩了,可以讓官員下船一個個稱重,加起來就是大象的重量。這些都是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碰撞出的火花,是走向創新的一個契機。
二、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學方法的創新對於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小學語文教學應該從教材出發,多種教育方法相結合的方式,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想像力,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