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俄羅斯文學的研究側重方法

俄羅斯文學的研究側重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09 05:28:38

『壹』 俄羅斯文學作品,哪個寫論文容易點,說一下作品名字,列舉幾個側重點...

泰戈爾的《飛鳥集》,分析作品的內容蘊含作者的思想感情
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蘊含的作者的關於戰爭與和平的討論,表現作者的人道主義觀點。

『貳』 關於俄羅斯文學的問題

俄羅斯被蒙古同化過,在俄羅斯的文化中受佛教文化的影響。有靈魂轉世的觀念。不僅是俄羅斯,所有斯拉夫人的文化中都有這樣的觀念。尤其是藏傳佛教的影響。在東西伯利亞地區影響更大,今生的貧窮不代表來世的平窮。所以在俄羅斯的文化中也有安貧樂道的人。俄國作品中描述底層人民的生活艱苦很露骨。是在18世紀以後的事。西方的基督新教的文化傳入俄羅斯。帶來俄羅斯人(新貴階層的覺醒,也可以說是人性的復甦,主要是資產階級代表的精神上的覺醒,他們的主要目的是推翻農奴制度。但是很快就轉變了,斯拉夫人了有很多時候是不理性的。極易被人鼓動。事後愛後悔,但是本性是善良的

『叄』 俄國文學特點

在世界文論中,俄國的文論,尤其是19世紀以來的文論,是特別令人矚目的。思想清新、見解深刻的俄羅斯文藝理論家、文藝批評家一個接一個出現,有如燦爛的群星,人才輩出。這並非偶然。沙皇農奴制政權的反動高壓統治,使得大批有才能的人士集中到文藝領域,一展身手。由於俄國文化水平當時還落後於西歐,他們不能不經過一番向西歐學習、模仿、移植的階段。但是沒有經過多少年,在文藝理論方面,這一批學生和模仿者不但取得了自己的獨立性,建立了獨立的理論體系,而且還跑在了西歐的前面。這不僅對俄國讀者公眾有巨大的意義,而且也在世界文藝思想史和文學批評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並對我國「五四」以來的新文學運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這份重要的文學理論批評遺產進行系統的、深入的發掘、整理和研究,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由劉寧主編的《俄國文學批評史》是我國俄語語言教學界老一輩學者集體撰寫的一部具有開創性、填補空白意義的、堅實的學術專著。其特點是:力求用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對俄國文藝理論批評遺產進行發掘、整理,分析、理清其形成和發展的基本脈絡,對各批評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做到了史論結合及革命性與科學性的統一。該書以史論結合的方式概括地論述了從18世紀到20世紀30年代以來俄國文學批評史的發展過程,詳細闡述了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各種思潮、流派、團體出現的前因後果、各次論爭的內容與背景、各種觀念與主張的基本含義。對於其中比較重要的文學批評家,以專論形式闡述其學術精要。該書還對俄國文學批評的各種思潮、文學創作傾向、社會運動方針的緊密結合,進行了系統地整理和研究。它是俄語語言文學界由我國學者自己撰寫的第一部有分量的學術著作。

該書主要由六部分構成,第一:闡明俄國文學批評史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研究對象、范圍和方法,分期原則、俄國文學批評的民族特點及國際意義等基本理論問題。第二:俄國文學批評史的形成及其思想歷史淵源。第三:19世紀上半期的文學批評流派,及其相互影響和斗爭。突出評介別林斯基、赫爾芩等人的唯物主義美學和現實主義批評。第四:19世紀下半期的文學批評流派相互影響及斗爭,主要評介車爾尼雪夫斯基等革命民主派與屠格涅夫、托爾斯泰等現實主義作家的美學觀及文學批評活動。第五: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文學批評流派的崛起。突出評述普列漢諾夫、列寧、高爾基等人的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第六:俄國文學批評在我國的傳播和影響。主要評述俄國文學理論批評,特別是俄國革命民主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文學理論批評在我國的傳播和研究情況及其對「五四」以來我國新文學運動產生的深遠影響。總結其中的歷史教訓,作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批評的借鑒。

『肆』 俄羅斯文學有哪些特點

具有鮮明的政論色彩、帶有民主主義傾向、嘲諷性的寓言詩和喜劇先後再現、出現了唯美派詩歌和小說等

17世紀:帶有民主主義傾向

由於全俄市場的形成和國際文化交流的開展,俄羅斯文學漸漸豐富起來。司祭長阿瓦庫姆和宮廷詩人西密翁·波洛茨基的創作,顯示了宗教文學的新發展。17世紀初葉由波蘭、瑞典的武裝干涉和王朝的更迭等造成的混亂局勢,阻礙了俄羅斯文學的發展。

到20年代,有關「混亂時期」的政論著作一度興盛。17世紀下半葉,由於全俄市場的形成和國際文化交流的開展,文學開始突破中世紀的格局,題材和體裁都有所增加,出現了大量描述社會生活、帶有民主主義傾向的世俗故事,或反映對新生活的朦朧憧憬與對舊傳統的背叛,或揭露和諷刺社會弊端。

同時,宗教文學也有了新的特色。

18世紀:嘲諷性的寓言詩和喜劇先後再現

彼得一世時期的文學仍然是新舊雜陳,具有過渡性質。30年代在彼得改革的基礎上興起的古典主義,是此後將近半個世紀中俄羅斯文學的基本流派,表現了啟蒙主義同中世紀思想原則之間的斗爭。

羅蒙諾索夫使文學體裁和語體規范化,並將音節體詩改為更適合俄語特性的音節和重音並重體詩,對統一的俄羅斯民族文化的形成和詩歌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在古典主義文學中,諷刺作品成長較快。50年代,嘲諷性的寓言詩和喜劇先後再現。

19世紀中後期:出現了唯美派詩歌和小說等

俄羅斯文學中,較著名的還有托爾斯泰的浪漫主義詩歌和小說,費特(1820-1892)和德魯日寧(1824-1864)的唯美派詩歌和小說等,但其成就和影響都遠不能與現實主義相比。

(4)俄羅斯文學的研究側重方法擴展閱讀

現代文學的特點

1917年十月革命後直到80年代末,俄國實行社會主義的蘇維埃制度,因此其文學又通稱蘇維埃俄羅斯文學;因為俄國是當時蘇聯15個加盟共和國之一,這個階段俄羅斯文學又是整個蘇聯文學的一部分。

蘇維埃俄國初期,文學界存在許多作家團體,派別之爭激烈,創作不多。代表當局主管文藝的盧納察爾斯基為團結作家隊伍做了大量工作。不久,執政的共產黨和蘇維埃政府加強了對文藝事業的領導,提倡以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為基本創作方法。

『伍』 俄羅斯文學的特點

【內容提要】俄國現代主義小說隨著俄國現代主義文學思潮興起於白銀時代,成果顯著,甚至像高 爾基這樣的現實主義作家的某些作品也具有現代主義因素。20世紀30至50年代初,現代 主義小說的發展受到阻遏,但仍有一些作家寫出了現代主義傑作。從60年代末期起,現 代主義小說再度出現,同時後現代主義小說也接踵而來,成為現代主義小說在上世紀晚 期俄羅斯文學中的變體。

回答字數限制一萬字以內,沒辦法。

http://www.137mm.com/crazy/eluosiwenxuetedian.txt
這里有你想要的一切回答,要看的話快點,沒准哪天我就從從伺服器里刪除了。

『陸』 求一篇關於俄國文學的論文

在19世紀俄國文壇上,曾出現了一條「輝煌燦爛」的「多餘人畫廊」。在這畫廊中聳立著許多具有一定「文化」高度的典型。他們是普希金筆下的葉甫蓋尼·奧涅金;萊蒙托夫《當代英雄》中的畢巧林;屠格涅夫《羅亭》中的羅亭;岡察洛夫《奧勃洛摩夫》中的奧勃洛摩夫等。在這些人的靈魂深處一半蘊藉著先進的民主革命意識,閃爍著為祖國進步而奮斗的思想光芒,迸發著積極尋求真理和人生崇高目標的火花;而另一半則被西方利己主義和懷疑主義的消極思想所侵蝕,他們在情感與理智的悖逆中,形成了二重矛盾的性格和復雜的生命形態:個性意識的覺醒,使他們萌發去尋找精神解放的途徑,而自身性格軟弱的鉗制,又使他們找不到新生活的定位,徘徊、孤獨、苦悶。他們既不滿俄國社會現狀,憤世嫉俗,但又不願站在人民一邊,精神上無所寄託。他們一面覺得在鄙俗的上流社會無以容身,但又對上流社會以外的生活同樣感到索然無味。因而到頭來盡管不甘心沉淪卻又無力超出社會的束縛與羈絆。他們只能是否定和懷疑的精靈,是一群生活理想的「迷惘者」,努力尋求自我實現,終因不能在生活中獲得自我價值的實現而變成了「多餘人」。關於「多餘人」這個概念早在普希金的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第八章的一種譯稿中就出現了,寫到奧涅金時有這樣的兩句:有人遠在他們之外,像多餘的東西煢煢孑立。後來俄國評論家赫爾岑給「多餘人」下定義說「他們充滿高貴的願望,但羽翼折斷,眼睛看到哪裡就奔到哪裡:他們想隱遁起來,避開生活,這是多餘的,沒有益處的人。」 文學反映青年的生活已形成諸多傳統的主題,「多餘人」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群體。同創世英雄、尋夢者和毀滅者等類型相比,「多餘人」題材更具綿延性、復雜性和普及性。

一、 近現代研究「多餘人」形象現狀一瞥回眸我國對「多餘人」形象的研究,首先是從俄國「多餘人」形象入手,進而對世界文學之中與俄國「多餘人」相類似的典型進行探討,從狹義到廣義的比較研究中萌生出一個新命題,即「多餘人之世界性文學現象」。(1)對俄國「多餘人」的認識我國對俄國「多餘人」的認識主要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之前的研究,我國評論界幾乎一直囿於「多餘人」是俄國文學「特產」的認識階段,普遍慣性地使用這個定型的結論。而各個歷史時期對這一形象的認識都基於時代所需,是一種「感性」的理解。在動亂前,我們對俄國文學的介紹、翻譯和研究傾向是「以我所需」、「急我所用」、「拿來天火」給苦難的大眾為我們解決燃眉之急的現實斗爭服務。這是個「全面肯定」的時期,我們對「多餘人」身上的覺醒和抗爭的積極方面,給予了最充分的關注,卻有意無意地疏忽了他們身上的消極方面。進入極左時期,對俄國文學的研究進入冰凍,「多餘人」真正變得多餘,並銷聲匿跡。總體上,這個階段我們對「多餘人」形象的認識基本上處於一個分散的初級認識階段,對「多餘人」也多是從介紹的角度進行普及性傳播。第二階段是20世紀末的20年至今,這一階段進入理性化思考。一大批對「多餘人」問題的研究論文逐漸在廣度和深度上有新的開拓,主要歸納為下面幾個方面:其一,對讀者熟悉的非「多餘人」典型重新審視,發現了「新」的「多餘人」。不滿足於已有定論,勇於開拓發現。有文章指出「達吉雅娜與奧涅金一樣,只有覺醒,沒有真正的反抗」,認為達吉雅娜也具有「多餘人」的色彩。其二,對於那些原本公認的「多餘人」形象或提出質疑或重新評價。其三,從整體上對俄國「多餘人」產生、發展情況、進步意義等重要問題作了有益的探索。在劉亞丁的專著《十九世紀俄國文學史綱》一書中提出俄國「多餘人」產生實際上「是外來文化撞擊古老俄國的結果,外來文化第一批接受者是青年貴族,他們無法停息被撞擊後的震盪。」同時這個高峰時期俄國「多餘人」的影響,也喚起了我國一代青年的覺醒和一代作家的創作。(2)「多餘人」現象的初步聯網以俄國「多餘人」為穩固的經線,我們打破國界,在「多餘人」研究中出現橫向「聯網」。評論家首先把視線投向了中國近現代文學中的「零餘者」和「孤獨者」。如《屠格涅夫和郁達夫的「多餘人」比較研究》、《論俄羅斯文學中的「多餘人」與中國現代文學的「孤獨者」》。同時也將目光投向了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如《賈寶玉和俄國文學中的「多餘人」形象》、《賈寶玉與奧涅金之比較》等。其次,評論者在日本和法國文學中找到了俄國「多餘人」的兄弟。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語》中的光源氏形象,被認定為世界文學畫廊里一個典型的悲劇性的「多餘人」。有的論述了日俄「多餘人」的相似之處後,還從價值觀、倫理、思維方式和民族心理等方面闡釋了日俄「多餘人」的差異。另有把法國的「世紀兒」 和「孤獨者」聯系起來,啟示我們追溯中法文學的姻緣。對於中日「多餘人」之異同也有專文進行了論述。以日本「私小說」為切入點,闡述了對中國「零餘者」的影響。(3)一個新命題的萌生——「多餘人之世界性文學現象」 對於世界近200年間的「多餘人」現象,沿著二百多年的不斷的發展歷史軌跡,得出了「多餘人的演化」軌跡。從18世紀末維特的出現為起點,其後是19世紀初「世紀兒」的「世紀症」蔓延,幾乎與此同時「拜倫式英雄」和哈洛爾德震動歐洲;到了19世紀20至50年代,俄國的「多餘人」以強大的陣容和整齊的隊伍躋身於世界文學之林;19世紀末20世紀初日本的「逃遁者」面世,中國的「孤獨者」、「零餘者」便接踵而至。而到了20世紀中期,美國的「反映雄」雖然姍姍來遲,卻與法國的「局外人」、英國的「憤怒青年」和德國的「新維特」,互相呼應,攜手問世,構成了當代「多餘人」聯網。這一聯網真正實現了歌德最早提出的「世界文學的夢想。從「世界文學」發展的總體態勢和各國文學的自身的實際來重新審視「多餘人」現象,就不是孤立的研究,有利於促進各國文學和世界文學的共同發展。經全方位普查和多角度掃描,評論界定質定量地給世界「多餘人」現象得出一個縱橫交叉的歷史發展模式,得出這樣一個簡略的圖示:(美國) 「反英雄」 (20世紀中) (中國) 「孤獨者」 (20世紀初) (日本) 「逃遁者」 (20世紀初) (俄國) 「多餘人」 (19世紀前葉) (英國) (英國) (德國) (法國) (法國) 「憤怒青年」 「拜倫式」 「維特熱」 「世紀兒」 「局外人」 (20世紀中) (19世紀初) (18世紀末) (19世紀初) (20世紀中) (德國) 「新維特」 (20世紀中) 本圖示基本表示出世界各國文學在相同和不同歷史階段,出現的相近「多餘人」類型的各自姓氏代號。每個代號的專用名稱幾乎都包含著一個群體系列。同時圖示中的國際性的排列組合,克服了本土文學的自足性和排他性,反映出互相交融、理解和創造的新局面。

二、「多餘人「形象研究之我見(1)「多餘人」的特徵 「多餘人」是多棱多角多面的立體,身上混雜著復合的色彩,反映了復雜的人生。他們是思想上的「報曉的先覺者」,行動上則是「貧乏的殘疾者」。他們是屬於精神世界中最鮮活和最憂郁的「精神貴族」。用一句話概括,「多餘人」的心理特徵是,意識和意志的不相協調。意識上的「巨人」和意志上的「矮子」,這也是「多餘人」大起大落的精神歷程和悲劇。他們有勇氣從厭惡的環境中拔了舊根,卻找不到適宜的土壤扎新根,成了「無根浮萍」、「身外客」、「局外人」、「逃遁者」、「隱身人」。(2)國度「多餘人」典型的分析 ①自省和探索——俄國「多餘人」 俄國「多餘人」的精神探索,具有東方人的憂患意識和民族的整體特徵,在民族興亡中實現個人的價值。這使俄國「多餘人」閃耀著某種靈光,格外動人,而且更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或許這也是俄國「多餘人」在文學家筆下獲得不朽價值的重要原因之一。俄國「多餘人」是從俄國的舊文化和歐洲新文化撞擊融合的血肉土地上產生出來的。這是「多餘人」產生的一般性回答。俄國盛產「多餘人」特別是從貴族階級中不斷地裂變處「多餘人」,與俄國貴族階級所處的特殊歷史地位有著密切關系。另外,在這些反映傳統主題的傑作里,我們明顯地看出文學家本人的精神和心理與他所塑造的主人公的親緣關系。因此,這些「傳統主題」中的貴族青年形象在一定意義上是作家的精神的再生兒。 ②東方隱士——日本「逃遁者」 無論是二葉亭四迷《浮雲》的主人公內海文山,還是夏目漱石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日本式「多餘人」形象,都表現出「隱士」的特點。他們是「內向的」,拘謹、沉重、遲緩,遠沒有歐洲和俄國「多餘人」那種無所顧忌的灑脫、豁達和冒險精神,但它們具有更強的忍耐力和承受力。首先是舊思想的強大和根深蒂固,羈絆著「多餘人」新思潮的萌發;其次,東亞文化儒釋道的精神和日本民族傳統的打「和」精神對他們「隱士」精神的造成有著密切的制約作用。日本「逃遁者」是東方文學中最早出現的一批「多餘人」形象,它為年輕而短暫的日本近代文學開拓了現實主義道路。同時也為中國「零餘者」的誕生不斷吹來了春風。 ③最具社會和民族責任感——中國「零餘者」 從郁達夫筆下的自敘的「沉淪者」到魯迅筆下的孤獨的魏連殳,從丁玲筆下的沙菲到巴金《愛情三部曲》中的周如水,從老舍筆下的祁瑞宣到錢鍾書《圍城》中的方鴻漸,中國「零餘者」蜂擁而來。古老的封建王國在不可避免的社會大變革中,開始整個民族的蛻變,走向現代化社會的歷史性轉變軌道,是中國「零餘者」大批萌生的文化背景。同時,20世紀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加速,成為了中國「零餘者」的催生劑。「五四」時期中國覺醒的知識青年,與近代西方意識的接軌決定了中國「零餘者」精神含量的豐富性和深刻性,決定了中國「零餘者」思考的濃縮性和情感的強烈尖銳度。(3)「多餘人」形象的巨大魅力首先來自形象本身所蘊含的豐富的社會內涵,這是由「多餘人」的崇高的悲劇性格所決定的。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任何一個社會人都一定處於社會關系網路中的某個點上,而對於「多餘人」來說,他們恰恰處於社會關系網路的最敏感點上,因而他們的性格悲劇也就成了歷史的必然。而且較之一般性像,他們更集中、更深刻地反映著社會關系兩極的對立和沖突,或者說,他們本身就是社會關系兩極尖銳對立和激烈沖突的產物。 其次,「多餘人」都具有性格缺陷,因而形成其悲劇的性格特徵。在靈與肉、理智與感情的沖突中往往陷於強烈的內省和懺悔意識。從而產生一種深刻的「內源性」憂鬱症。在這種復雜的性格中,才真正體現人物性格真實的美,同時產生復雜的美學效應,使讀者獲得悲與喜交融、崇高與滑稽相混雜的復雜深刻的審美感受。這就是多餘人形象具有強大感染力的美學原因。閱讀「多餘人」,走進他們的世界,你能在他們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瞬間發現「自我」,產生共鳴,帶來思索。

參考書目: 1、《「多餘人」論綱——一種世界性文學現象探討》,張偉著,東方出版社,1998年 2、《比較文學基本原理》,方漢文編,蘇州大學出版社,2002年 3、《東西方跨世紀作家比較研究》,張承舉編,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7年 4、《《葉甫蓋尼.奧涅金》,普希金,譯林出版社,1996年

『柒』 俄羅斯文學的精髓體現在哪些方面

給的分數有點少啊。下邊文章按照自己的要求稍微改寫下就可以了。

俄羅斯的文學博大精深。俄羅斯文學跟歷史、社會,宗教、俄羅斯藝術以及俄羅斯文化具有非常密切的聯系。

研究俄羅斯文學如果不研究俄羅斯的歷史、社會,宗教、俄羅斯藝術以及俄羅斯文化對俄羅斯人思維、生活方式的影響,就很難深入研究俄羅斯文學。

自19世紀起,從普希金、高爾基到托爾斯泰一下子涌現出一大批作家,在繪畫藝術上有列賓、蘇里科夫、薩弗拉索夫、列維坦等眾多世界知名大師,音樂上有柴可夫斯基、肖斯塔夫斯基,還有俄羅斯的芭蕾舞藝術、器樂演奏技術,後來到20世紀興起的蘇聯歌曲、蘇聯電影等等,都源源流入中國,可以說影響了中國一個時代的人。當年,一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就唱遍了整個中國。雖然,現在包括中國市場在內的整個世界充斥著歐美電影和音樂,俄羅斯在劇烈的歐美浪潮沖擊下有被冷落之勢,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俄羅斯藝術的深刻內涵以及深厚的文化積淀,無不體現著強大的民族精神、思想和智慧。

『捌』 比較文學的研究領域和方法是什麼

比較文學是興起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一門新興學科,是文學研究的一個分支。它以世界文學的眼光,運用比較的方法,對各種文學關系進行跨文化的研究,尋求人類文學共通規律和民族特色,它主要的研究領域有文類學、主題學、形象學、媒介學和比較詩學等。影響研究和平行研究是它的兩個基本方法,前者側重研究各民族文學中存在的事實聯系,後者則對沒有事實聯系的文學現象進行研究。目前有法國學派、美國學派和前蘇聯學派三大學派。中國早在五四時期就引入了比較文學的相關理論,但真正獲得發展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比較文學是一門有著極大發展前景的新興學科,比如近年來,隨著全球化進程的發展,它又把異質文化的溝通與對話等新課題納入自己的研究領域。

『玖』 俄羅斯文學研究側重於使用什麼方法

研究俄羅斯文學要從宗教的角度來研究,比如東正教的產生,東正教與天主教的分別,東正教對俄羅斯人價值觀的影響,老信徒教會產生的原因。19世紀英國的基督教新教對俄羅斯上層社會的影響。這些都是俄羅斯歷史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比如為啥俄羅斯人稱列夫。拖爾斯泰是叛教者,為啥他被趕出教門,基督教新教對列夫拖爾斯泰的影響。以及小說「復活」的主人公的價值取向,都是跟宗教緊密相關的。17-19世紀俄羅斯文學的頂峰。宗教影響下的宮廷斗爭決定俄羅斯的歷史,以及民間的和貴族的矛盾,也會及宗教的方式表現,比老信徒教會產生。有人以諷刺的角度評價拉斯普廷,可以近年來,又有人從新定義他為聖人。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宗教對俄羅斯歷史的影響,而文學是歷史的記錄,文學的永恆的主題就是對人性的探求,這一點在全世界的文壇都是一致的。而宗教對人性的影響是無疑的,法律對人性的影響幾乎為零。

『拾』 如何從文化的角度來研究蘇俄文學

文學的根基是文化,所以一定要從文化的角度來研究文學,這種方法非常具有可行性。任光宣撰寫的《俄國文學與宗教的關系》一書主要論述了俄國的宗教。宗教也是一種文化現象,但其具有特殊性。何雲波撰寫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與俄羅斯文化精神》一書,雖然以作家為主要研究對象,但它與任光宣著作在方法上的相似之處在於從文化的角度探討作家的創作和俄羅斯文化精神的關系。在這里我們推薦朱憲生撰寫的《論屠格涅夫》和汪介之撰寫的《俄羅斯命運的回聲——高爾基思想與藝術探索》這兩本書。朱憲生撰寫的《論屠格涅夫》一書全面展示了他的文學創作和文學思想,但最主要的、最具有價值的還是對作家的意識風格和作品的藝術形式的探討。汪介之撰寫的《俄羅斯命運的回聲——高爾基思想與藝術探索》一書突破了以往的批評模式,當之無愧地成為20世紀90年代中國高爾基研究的一個重要成果。他還提出了自己建立在「美學觀點和歷史觀點統一,外部條件與主觀因素兼顧」上的分期方法。在這個基礎上,汪介之又提出了一系列的見解。除這兩本書外,周起超撰寫的《俄國象徵派文學研究》一書極具理論氣息和理論深度。鄭體武撰寫的論文集《危機與復興——白銀時代俄國文學論稿》著重研究了俄羅斯的現代主義詩歌,作者敏銳的觀察和靈活的思想通過作品充分地表現出來。而張捷撰寫的《蘇聯文學的最後七年》這部專著主要論述了1985—1991的蘇聯文學創作和文學思潮。該書是具有代表性的成果。

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前期和中期,除了上面提到的作品之外還陸續出版了葉水夫撰寫的《蘇俄文學史》中的當代部分、許賢緒撰寫的《當代蘇聯小說》、倪蕊琴等編著的《當代蘇俄文學史綱》、曹靖華主編的《俄蘇文學》第三卷、黎皓智撰寫的《蘇俄當代文學史》等幾部蘇俄當代文學著作。這些作品從各個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文學意識、不同的文化理念比較全面地闡述了蘇俄當代文學的發展進程,尤其對僑民文學和「回歸文學」問題作出了重點描述。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文學的研究側重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機主板掉漆修復方法 瀏覽:709
塑料紙花瓶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77
探究細胞成分用什麼方法 瀏覽:990
詩歌傳播有哪些方法 瀏覽:923
汽車理論單選題選擇方法技巧 瀏覽:72
馬上逾期怎麼解決方法 瀏覽:109
翹五筆的正確拆卸方法 瀏覽:304
自製盒子簡單方法 瀏覽:965
高壓噴油泵安裝方法 瀏覽:817
民族醫院核酸檢測預約方法 瀏覽:704
犬呼吸測量方法 瀏覽:665
0的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600
軟化水檢測的方法和步驟 瀏覽:243
99乘於999加199簡便方法 瀏覽:976
徹底解決乳腺癌的方法 瀏覽:389
治療發燒的古方法ppt 瀏覽:93
無氣噴塗機使用方法 瀏覽:42
金國治國方法的好在哪裡 瀏覽:641
煙霧報警器使用方法 瀏覽:531
靈芝提取物檢測方法 瀏覽: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