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數據分析方法主要有:
第一:漏斗圖分析法
漏斗圖其實就是一個倒立的金字塔,相信這么說大家一定很清楚了它的形狀了,那麼漏斗圖分析到底是怎麼個方法呢?其實很簡單,就是把你總結好的相關數據填入進去就可以直觀的看出數據每一步轉化的情況了。
第二:雷達圖分析法
做新媒體運營的人都應該知道這個方法吧,畢竟百家號百家指數、大魚號數據分析用的都是雷達圖分析法,所以雷達圖分析法通常用於指數分析,也就是自媒體平台對賬號權重的一種評判。
第三:回歸分析法
這種方法就比較繁瑣了,它是指通過研究事務發展變化因果關系來預測未來即將發展趨勢,也就是說這種方法是用來研究變數間相互關系,也常被稱為因果法。
(1)媒介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新媒體進行數據分析的原因:
1、通過數據分析可以知曉各渠道的一個推送效果:將相同的內容投放於不同渠道,可以通過數據分析出個平台的推薦量和閱讀量,以此判斷你的目標群體集中地。將不同的內容投放於相同的渠道,可以了解目標用戶的內容偏好,以便更集中的輸出和優化內容,提高用戶粘性。
2、我們可以通過數據分析,及時調整優化內容:通過數據對比,可以發現相關問題所在,比如:標題沒取好、圖片沒吸引力、內容不夠優質、目標用戶不在此平台活躍等,然後根據數據反饋的問題,及時做調整,避免掉粉。
3、通過數據分析可以為下一篇內容做出參考,從而使內容越來越優質:數據能客觀反映當前內容的推廣效果和狀態好壞,給上級或公司提供可參考的決策、戰略依據,從而找到最佳路徑。
2. 大眾媒介研究的論文
你好的!
① 中國知網也好、萬方數據也好都有例子!
② 並且大部分的院校都有免費的介面!
③ 如果真沒有免費的介面,那就網路知道懸賞求助下載吧!
④ 要是要外文的論文准備翻譯的話,最好的辦法就是【谷歌學術】
⑤ 需要什麼語言的論文直接就用相應的語言搜索!100% 能找到類似的!
【友情提示】==================論文寫作方法===========================
{首先就不要有馬上畢業,最後一次花點錢就得了的想法}
① 其實,原創的論文網上沒有免費為你代謝的!誰願意花時間給你寫這個呢?難道你在空閑的時間原以為別人提供這種毫無意義的服務么?所以:還不如自己寫。主要是網上的不可靠因素太多,萬一碰到騙人的,就不上算了。
② 寫作論文的簡單方法,首先大概確定自己的選題【這個很可能老師已經給你確定了】,然後在網上查找幾份類似的文章。
③ 通讀一些相關資料,對這方面的內容有個大概的了解!看看別人都從哪些方面寫這個東西!
④ 參照你們學校的論文的格式,列出提綱,接著要將提綱給你們老師看看,再修改。等老師同意你這個提綱之後,你就可以補充內容!
⑤ 也可以把這幾份論文綜合一下,從每篇論文上復制一部分,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後把按自己的語言把每一部分換下句式或詞,經過換詞不換意的辦法處理後,網上就查不到了!
⑥ 最後,到萬方等資料庫進行檢測【這里便宜啊,每一萬字才1塊錢】,將掃紅部分進行再次修改!
⑦ 祝你順利完成論文!
【WARNING】=========================================================
[Ⅰ] 如果確認找人代筆,交押金的要慎重考慮!
[Ⅱ] 淘寶交易的話,一定看好他的打款時間,有的設定為【3天】,到期之後人家自然收到錢!
[Ⅲ] 希望用我的回答能讓童鞋們多個心眼!
3. 廣告傳播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1、互聯網:網路擁有豐富的信息資源,人們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詢和使用這些資源。人們在網路可以發送電子郵件、訪問網上其他用戶、點播電視節目等。一些商家在網路中開設了虛擬超市,顧客不用出門,就能在網上商場中購買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許多企業都建立自己的網站或網頁,宣傳本企業的良好形象。
2、電視:電視作為一種最重要、最有效的傳播媒介。電視能使人獲到較強的真實感,及時的感染力持久,傳播效果持久,也適合多層次的受傳者,對受傳者的文化水平沒有太高的要求。
3、手機:手機被稱為第五媒體",作為一種新興的大眾傳播媒介,越來越深刻地影響人們的生活和工作。
4、電影:電影是一種綜合性的大眾傳播工具,也是文字、圖像、聲音三者的合成體。通過大家聚聚在一起觀看電影,受眾的情緒更容易相互感染。
5、廣播。廣播技術最先是作為娛樂工具來到世界的。對廣大受傳者來說有較強的接近性,因為傳播者的傳播與受傳者的收聽同步進行的。
6、報紙。報紙是以客觀事實報道和評論為主要內容,利用印刷文字,以較短時間傳播信息。
7、雜志。雜志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大眾傳媒媒介。當人們對報紙所發布的信息力求更深入了解,雜志就會應大眾喜好發行。
4. 傳播過程中,最重要的研究是 A媒介研究 B方法論研究 C受眾研究 D工具研究
1.傳播研究的起源
Ø 傳播學是一門以「傳播」為研究對象的學科。
Ø 傳播,是與人類歷史同步的、極為古老的現象;
Ø 傳播學,卻非常年輕。但是,傳播研究早已有之,可說是源遠流長。
Ø 傳播研究,廣義地說,指對傳播現象的關注和探索。傳播研究的歷史只稍短於傳播的歷史。
傳播與人類的生存、發展密不可分,始終貫穿於各項活動之中,人們早就注意到傳播的存在和作用,並就此展開了長期不懈的研究。
傳播研究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
)傳播媒介及技術的改進和革新;
2)探究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技巧。
Ø 傳播學≠傳播研究
Ø 構成獨立學科的必要條件:自覺性、一般性、系統性、科學性。
古人的研究缺陷:
1)沒有明確的「傳播研究」意識;
2)局限於某些具體的領域,沒有完成從「特殊」到「一般」的飛躍;
3)失之於零散;
4)夾雜著許多不科學的成分。
造成上述缺陷的原因:
)從主觀因素看,人類的認識能力尚弱小,因此,難以對傳播現象作出全面、科學的總結;
2)從客觀因素看,傳播的作用雖然重要,但還不是很明顯:
a.早期的傳播比較簡單,無論方式(手段)、內容,都不太復雜;
b.早期的傳播尚未相對獨立化、職業化,所以,未引起全社會規模的重視。
——傳播行為的依附性、非獨立性。
2.傳播學誕生的條件
)從主觀條件看,人類的認識能力空前提高。在此背景下,對傳播現象的全面把握和科學認識,終於成為可能。
2)從客觀條件看,傳播的作用極端凸現。傳播活動日益頻繁化和復雜化。傳播活動的相對獨立化、職業化,給人類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極大的沖擊,這種沖擊終於引起全社會對傳播現象的高度重視。
3.美國成為先驅者的理由
1)媒介背景,新聞性傳播活動的獨立化、職業化;對美國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都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沖擊和影響。於是,對大眾媒介的利用和研究,就成為美國各界的急迫而重大的課題。
2)學科背景。
4.傳播學的形成
)新聞學可視作傳播學的前身。
新聞學→大眾傳播學→傳播學。
傳播學的三大分支:
a.大眾傳播學
b.人際傳播學
c.組織傳播學
2)傳播學的理論基礎是由眾多相關學科奠定的。
5.傳播學的學術淵源
1)行為科學:包括社會學、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政治學、新聞學、語言學、符號學等。
2)信息科學:包括資訊理論、控制論、系統論、數學、統計學等。
6.奠基人的生平和貢獻
1)拉斯韋爾(1902-1977)——美國政治學家
貢獻: a.提出了傳播學的5W模式; b.倡導並親身實踐「內容分析法」。
2)盧因,又譯勒溫(1890-1947)——美籍德國人,社會心理學家。
貢獻: a.首創了「場論」和「群體動力論」; b.提出「把關人」概念。
3)拉扎斯費爾德(1901-1976)——美籍奧地利人,社會學家。
貢獻: a.提出「二級傳播理論」,破除「魔彈論」;b.倡導、確立了「實地調查法」。
4)霍夫蘭(1921-1961)——美國實驗心理學家。
貢獻: a.形成傳播學的耶魯學派;b.創立「控制實驗法」。
5)施拉姆(1907-1988)——美國傳播學的集大成者。
貢獻:「集大成」者
7.傳播學的主要研究取向
1)傳播理論與研究的主要問題:
a.誰向誰傳播?(傳播來源與接受者)
b.為何傳播?(傳播的功能與目的)
c.傳播如何發生?(傳播通道、語言及符碼)
d.傳播些什麼?(傳播內容、參考、資訊類型)
e.傳播的結果是什麼(意料之中或意料之外的)?告知、理解或行動。
分析傳統:
a.結構分析,社會結構和媒介體系對於內容形態所產生的效果;
b.行為分析,個別的人類行為,尤其是和傳播訊息的選擇、處理與反應相關的事情上 ;
c.文化分析,對於媒介、媒介生產與接收的環境之間的差異較為敏感。
8.傳播學的傳統學派與批判學派
兩大學派的差異性:
)研究的出發點:
l 以美國為代表的傳統學派:傳播效果。
l 以歐洲為代表的批判學派:社會體制。
2)研究方法:
l 傳統學派:實證(定量)
l 批判學派:批判(定性)
第二節 學習傳播學的意義
1.信息革命和國家建設
學習傳播學的重要意義可舉出很多,首先一條,就是能促進中國的現代化建設。
1)美國學者A.托夫勒:人類社會正迎來洶涌澎湃的「第三次浪潮」;
2)信息即力量,傳播即力量;
3)面向21世紀的中國,要盡快實現四個現代化,就必須大力發展信息(傳播)產業,充分開發利用信息資源,最大限度地優化信息環境……這一切,都急需有關信息(傳播)的科學理論給予參謀和指導,而傳播學恰好就是以信息現象為研究對象的學科之一。
為什麼偏偏在現代社會出現「信息化」現象
美國學者J.貝尼格爾:
1)「其原因在於,我稱之為『控製革命』的狀況、即為控制社會而聯結社會成員的技術、經濟結構的急劇變化之中」;
2)工業革命使整個經濟活動成百倍地加速運轉,從而引發了嚴重的控制危機。為了克服這一危機,必須進行控製革命,既積極開發各種作為控制手段的先進的信息處理技術。如此,信息產業便獲得大大擴張的機會。換言之,正是控製革命導致了信息革命。
2.全球化的影響
全球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的一個重要特點,它所帶來的是國際傳播和全球傳播的空前發展。全球信息傳播系統的形成正在極大地推動著現代世界的政治全球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環境全球化、消費與流行全球化進程,並對現代人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產生著深刻的影響。
現代信息科學的發展,正在把人類帶入一個全球傳播的時代。
1)國內傳播:在傳播學中,一個國家社會系統內部的傳播成為國內傳播;
2)國際傳播:不同國家社會系統之間的傳播稱為國際傳播;
3)全球傳播:將國內傳播和國際傳播融為一體、以整個地球世界為范圍的傳播稱為全球傳播。
在全球傳播和國際傳播中存在著許多尖銳的矛盾和問題,已經引起了全球性的爭論。
比如:世界信息生產和流通失衡的狀況
在信息時代,信息不僅作為一種基本資源對國家的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由於它含有特定的觀念、價值和意識形態,對一個國家的政治文化也產生重要影響。信息和傳播上的劣勢意味著在國際競爭中的劣勢,意味著受控制和受支配的地位。
20世紀70年代起,廣大發展中國家為了改變現狀,建立公平合理的新世界傳播秩序,同發達國家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激烈論戰。
新世界信息秩序論爭的歷史背景:
二戰後,雖然亞非拉等地區的弱小國家獲得了解放,但是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是巨大的。同時,發達國家對新聞和信息生產流通的控制,仍在頑固地維持著發展中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對發達國家的依附關系。發展中國家逐漸認識到,要真正改變壓榨受控制的局面,必須改變現行不平等的信息傳播體制。因此,展開了新世界信息秩序的論爭和斗爭。
與全球化相關聯的其他重要課題:
1)國際報道中的新聞價值問題
2)信息與國家主權問題——信息主權
3)文化帝國主義問題
3.媒介發展與媒介批評
1)傳播學的普及有利於大眾傳播事業的建設。各種社會信息傳播事業的強弱直接關繫到國家的興衰。這當中,大眾傳播事業的作用尤為突出。而傳播學的重點之一,就是探討大眾媒介的運作規律。
2)貝尼格爾的觀點也大體適用於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包括大眾傳播事業在內的信息事業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中國也跨入了「大眾傳播時代」。對我國大眾傳播事業的現狀,開展全面、深入、系統、科學的研究,以指導、推進實際工作,實已成為不折不扣的當務之急。
媒介的迅速發展給社會帶來不利因素,特別是媒介的一些負面運作對社會產生了不利影響,應該及時地開展媒介批評。
1)從中國媒介發展來看,1978年以來,大眾媒介獲得了快速的發展,中國大眾傳媒的運作逐漸回歸到新聞本位,按照新聞規律辦事。但是在市場運作當中,對媒介運作帶來了很多問題。
2)目前媒介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是如何協調好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
3)要進一步地規范媒介的運作,我們必須不斷地對媒介進行批評,開展相關的研究。
4.學科的交叉和融合
1)從傳播學目前在世界各國的發展情況來看,它已經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但是從它的生成和目前存在的現狀來看,我們就要看到它的一個重要特點,即學科的交叉性。
2)學習傳播學可以把不同學科的學者吸引到一個公共的知識平台上,來對傳播開展共同的探討。因此,它對學科的交叉和融合將起到重要作用。
如何看待傳播學:
從目前來看,學科由原來的綜合走向細分,在21世紀,學科的一個重要特點有可能是逐步走向交叉和融合。怎麼把已有的知識和學科進一步地交叉和融合,也許傳播學可以提供一個公共的知識平台。
媒介素養研究:
既反映出了傳播對每一個個體對人類社會的重要性,同時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以媒介為研究重點的傳播學所具有的一種交叉性和融合性。
5. 媒介經濟學理論研究的核心問題是什麼
介經濟學是一種交叉學科
• 傳播學實際上就是研究人類傳播關系的
學科。
• 在社會各種關系中,經濟關系是最基本
的關系,人與媒介之間的經濟關系也屬
於經濟學研究的范疇。因此,在經濟學
與傳播學相交叉的領域內產生既具有經
濟學特徵,又具有傳播學特徵的新概念
、新理論,形成了媒介經濟學。
• 傳播學也可以理解成研究社會信息系統
及其運行規律的科學。在媒介傳播信息
系統中,子系統(參與者)都是具有特
定利益、價值、意識形態和文化背景的
主體,有著其自身獨立的經濟利益。
• 傳播學與媒介經濟學在研究社會信息系
統及其運行規律方面有著共同的研究領
域,形成了新的交叉學科。
• 傳播學主要研究媒介與社會的互動,即
社會對媒介的作用和媒介對社會的影響
,尤其把重點放在對「人」的研究上,
而不是在媒介的經濟運行規律方面。
• 信息科學的研究重點是在信息的物質技
術生產方面,較少地涉及信息的社會關
系,對最基本的經濟關系,以及信息的
經濟規律涉及較少。
• 媒介經濟學的研究重點不是在媒介產品的技術
生產過程,也不在傳播的社會效果,而是
• 1.媒介經濟學研究的系統性
• 媒介、媒介產品、媒介技術、媒介經濟
的發展與整個社會政治、經濟環境之間
是一個互相關聯、互相制約和互相促進
的復雜系統。
• 必須運用系統工程的理論與方法對媒介
產業進行全面的系統分析與論證。
• 2.媒介經濟學研究的綜合性
• 媒介經濟方案的最優選擇,受到技術、
心理、制度等各個方面因素的影響,媒
介經濟學的研究不僅要運用經濟學的基
本理論與方法,同時還要結合新聞學、
傳播學、社會學、信息科學、心理學等
學科特點,體現了學科的綜合性。
• 3.媒介經濟學研究的實踐性
• 媒介經濟學是一門應用經濟學,它是以
經濟學理論為主體,主要解決經濟學與
新聞傳播等學科結合中的實際問題,有
較強的實踐性。
• 實證研究方法
• 規范研究方法
• 定性分析方法
• 定量分析方法
• 靜態分析法
• 動態分析法
• 統計分析法
• 比較分析法
• 博弈分析法
• 結構分析法
• 實證研究方法研究媒介及其產業的基本性質、特徵、經
濟運行過程的規律性進行描述、分析和解釋,回答媒介
及其媒介經濟「是什麼」的問題。
• 規范研究方法研究媒介市場結構的合理化、媒介市場競
爭的充分與公平、媒介經濟發展與經濟效率以及媒介經
濟所帶來的社會福利來決斷媒介市場結構的優劣,對媒
介產業運行的過程和結果作出倫理分析與價值判斷,進
行「應該是什麼」的分析。
• 媒介經濟學首先要對媒介、媒介市場、
媒介產業的這些基本性質進行定性地分
析,解決「是什麼」的問題。
• 定量分析是對媒介經濟數量以及數量關
系的分析,解決「是多少」的問題。
6. 關於媒介方面的書或者媒介研究方面的名人
中國著名媒體經典案例剖析 趙曙光等著 新華出版社 2002年11月第一版
媒介經營與產業化操作實物 萬力主編 新華出版社 1999年3月第一版
整合傳媒-傳媒競爭趨勢與對策 陸小華著 中信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再造傳媒-傳統媒體系統整合方略 陸小華著
傳播媒介管理 重慶出版社 2001年8月
傳媒產業經營實物 周鴻鐸著
傳媒經濟 周鴻鐸著
媒介管理 支庭榮著
解析傳媒變局-來自中國傳媒業第一現場的報道 喻國明著
現代媒介經營論 郝朴寧等著
媒介經營與產業化研究 黃升民 丁俊傑主編
國際化背景下的中國媒介產業化透視 黃升民 丁俊傑主編
7. 傳播學媒體研究
某一領域每年發表文章的數量變化能直觀地反映出該領域受研究者關注的情況。從表1可以看出,社會化媒體研究可分為三個階段:
2000年至2004年為第一階段,互聯網行業從泡沫中走出,社會化媒體處於緩慢發展期,發表的論文數量較少,主題相對分散,研究者重點探討了在線論壇在社會支持、公共空間和學習等領域發揮的作用。從2004年開始,博客一直是社會化媒體研究的重點,相關論文也成為博客研究中引用最多的文獻。
2005年至2009年為第二階段,社會化媒體研究初具規模,重點的研究對象為博客、優兔和社交網路。博客成為關注重點,相關研究關鍵詞[1]包括公共輿論、危機傳播、公共關系、社區、協同行動、公民新聞、政治、可信度和話語等。優兔和社交網路的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相對邊緣,與優兔有關的研究關鍵詞包括新媒體和民主,與社交網路有關的研究關鍵詞包括特定網路(adhocnetworks)和網路2.0。其他重要的研究關鍵詞還包括信息、新聞、性別、自我、參與和競選。自2008年起,社會化媒體的概念被研究者採用。
2010年至2012年為第三階段,社會化媒體研究蓬勃發展,廣受研究者關注。博客依然是最受關注的研究對象,相關研究關鍵詞包括新聞、權力和新媒體。臉書和推特是新興的研究熱點,與臉書相關的研究關鍵詞包括青少年、朋友、社交網站,與推特相關的研究關鍵詞包括公共關系、社會網路、生活(life)。優兔也是研究熱點,研究關鍵詞包括政治和用戶生產內容。其他重要的研究關鍵詞包括信息、新聞、參與、身份、性別、民主、公共領域、舉止。2012年新出現的熱點關鍵詞包括用戶生產內容、信息通信技術(ICTs)、動員、數字媒體和數字鴻溝。
8. 如何在傳播學研究中借鑒歷史研究方法
要論說「傳播史」,就不能不首先回顧新聞史的研究;1873年,《申報》發表了《論中國京報異於外國新;大眾傳播史不同於新聞史和媒介專史;這里所說的「大眾傳播史」與「新聞史」的不同,在於;大眾傳播人際傳播;A.報紙、廣播、電視、電影等大眾傳播媒介進C.人;B.報紙、廣播、電視、電影等大眾傳播媒介進;行的非新聞活動,
9. 媒介經營學研究內容是什麼
媒介經營管理是指媒介經營的管理者藉助傳播手段、傳媒的功能價值和公眾的認知度以及社會影響力將傳播職能與經營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傳媒組織的社會效應及經濟效應。社會效應是媒介實現經濟效應的前提。
10年以前,媒介管理者們所面臨的挑戰與他們在今天所面臨的問題大相徑庭。當時,為獲得受眾和廣告主而進行的競爭還不是那麼激烈。立法者們出台了許多指導方針,包括禁止一個業主在同一市場中擁有多家電台或電視台的規定,以及禁止在廣播電視台、電視網,有線電視和電話公司中出現跨行業所有權的規定。諸如寬頻傳輸、數字電視和直播衛星等新興傳輸技術的潛力還不為人們所熟悉。電子郵件、傳真機和網際網路對於電子媒介的管理者們來說意義並不大。
而現在,媒介的管理者們面臨的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並且迅速變化的環境,競爭異常激烈。電子媒介產業各領域在技術的推動下實現了整合,計算機、節目設計與運營和發行系統合而為一。兼並與收購已經使得主要的電視網、廣播電視集團和有線電視公司運營商的構成發生了變化。政策法規壁壘的消除、媒介公司戰略聯盟和夥伴關系的增加、以及全球性娛樂和信息市場的出現,都對管理環境的變化產生了影響。
管理者所管理的不再僅僅是某一項業務。在很多市場中,電子媒介的管理者們需要對數家電台或電視台負責。鑒於這種繁忙的環境,同時執行多種任務已經成為了電子媒介管理者們共同的特徵。與結構性變化相伴而來的,是對人員的管理。這方面的管理因為人員構成的不同在許多方面也與過去匯異。少數民族人口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女性加入勞動力大軍,以及媒介雇員所需的新的技能等等,都導致了組織文化的變化。員工想要見他們的主管,不再需要事先預約;在大多數組織中,他們僅僅通過電子郵件就可以與主管聯系。縮簡規模使得組織變得更加精煉,並且使得組織運作節奏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