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研究方法的類型是

研究方法的類型是

發布時間:2022-01-09 00:44:20

① 論文常用的研究方法哪些

01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通常指通過書面或口頭回答問題的方式,了解被試的心理活動的方法。它是有計劃、有目的並且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歷史狀況或現實狀況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了觀察法、歷史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且對調查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調查法可以分為書面調查和口頭調查兩種。

02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啟發人們的思維、導致新的發現這幾個方面的作用。常見的觀察方法有:核對清單法;級別量表法;記敘性描述。觀察一般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覺器官去感知觀察對象。

03
【實驗法】
實驗法是研究者有意改變或設計的社會過程中了解研究對象的外顯行為。實驗法的依據是自然和社會中現象和現象之間相當普遍存在著的一種相關關系——因果關系。其主要特點是:主動變革性、控制性、因果性。實驗法有實驗室實驗法與自然實驗法兩種,實驗室實驗法便於嚴格控制各種因素,並通過專門儀器進行測試和記錄實驗數據,一般具有較高的可信度。自然實驗法比較接近人的生活實際,易於實施。

04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既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又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還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並且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文獻法是一種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學研究方法。

05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認識客觀現象,向人們提供實在、有用、確定、精確的知識研究方法,其重點是研究現象本身「是什麼」的問題。實證研究法試圖超越或排斥價值判斷,只揭示客觀現象的內在構成因素及因素的普遍聯系,歸納概括現象的本質及其運行規律。

06
【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是對社會現象的數量特徵、數量關系與數量變化進行分析的方法。在企業管理上,定量分析法是以企業財務報表為主要數據來源,按照某種數理方式進行加工整理,得出企業信用結果。定量分析是投資分析師使用數學模塊對公司可量化數據進行的分析,通過分析對公司經營給予評價並做出投資判斷。定量分析的對象主要為財務報表,如資金平衡表、損益表、留存收益表等。其功能在於揭示和描述社會現象的相互作用和發展趨勢。

07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亦稱非數量分析法,主要依靠預測人員的豐富實踐經驗以及主觀的判斷和分析能力,推斷出事物的性質和發展趨勢的分析方法,屬於預測分析的一種基本方法。定性分析法主要是解決研究對象「有沒有」、「是不是」的問題。定性分析常在定量分析之前進行,它為設計或選擇定量方法提供有用的信息;但並非所有的定量分析都必須事先進行定性分析,因為有時分析對象中含有哪些組分是已知的。這類方法主要適用於一些沒有或不具備完整的歷史資料和數據的事項。

08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09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

10
【模擬法(模型方法)】
模擬法和類比法很近似。它是在實驗室里先設計出於某被研究現象或過程(即原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間接的研究原型規律性的實驗方法。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根據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相似關系,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

② 研究方法有哪些

一、調查法。調查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

二、觀察法。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

三、實驗法。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

四、文獻研究法。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

五、實證研究法。實證研究法的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六、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七、跨學科研究法。跨科學研究法是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

八、個案分析法。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

九、功能分析法。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十、數量研究法。數量研究法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系的分析研究,認識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藉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解釋和預測的一種研究方法。

十一、模擬法。模擬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

十二、信息研究方法。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

(2)研究方法的類型是擴展閱讀:

1、宏觀與微觀相結合

宏觀問題因其關系全局,學生難以全面理解全面把握,因而常會有畏難情緒,研究中也會困難重重。指導學生研究應網之一目以見網,豹之一斑以見豹,從微觀著手,從身處的一地,熟悉的一方著手去研究。在對局部的研究中聯系全局,通過對微觀的研究去認識宏觀。

2、抽象與具象相結合

理論、概念、原理、法則等等,往往因為其高度的概括、抽象,學生感到高、難、空而難以入手,影響研究情緒。指導學生去研究與之相關的具體事物,可以通過對這些具體生動、形象直接的事物的認識,對有關通過調查、訪問、收集到的具體數據、材料、事例等的研究,去認知把握原本抽象的東西。

3、課題研究與個人興趣相結合

心理學、教育學原理告訴我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給學生創造一種最佳的心理狀態,充分有效地調動其學習的內在動力,激勵其學習的積極性、持續性、深入性和創造性。

讓學生在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環境中產生的對某一方面的興趣愛好與課題研究結合起來,變要我研究為我要研究,變任務為興趣,從而提高研究積極性和思維的活躍性。

4、當前學習與將來應用相結合

高中學生的課題研究,要注意麵向實際,注重實用性。引導學生將當前學校學科知識學習、相關課題的研究與將來的實際應用相結合。這個實際應用,即包括當前社會的實際需要,更包含社會發展需要和科技自身發展趨勢的需要。

③  主要研究方法

研究金屬礦床成礦時代的常用方法有三種,一是礦石鉛同位素年代學方法,二是蝕變礦物的同位素測年方法,三是據賦礦圍岩、控礦構造及與礦化有關岩脈的時代間接推斷礦脈形成時代。本書主要應用這三種不同的年代學方法確定礦床成礦時代,同時注意不同方法所得年齡的對比分析與相互驗證。近年來發展起來的錸-鋨同位素年代學方法能直接測定輝鉬礦等礦石礦物的形成時代,然而這種方法在我國目前尚處在試用階段,在燕山地區尚未全面展開該項測年工作。

一、普通鉛同位素的演化模式與年齡計算公式

礦石鉛同位素年代學方法是直接測定成礦時代的重要研究方法,被廣泛用於世界各地的金屬礦床。目前常用的鉛同位素演化模式包括單階段模式如Holms-Houtermans模式,二階段模式如正常鉛混合模式、瞬間增長模式與連續增長模式,多階段模式如簡單的三階段鉛混合模式等。但這些模式都存在嚴格的應用條件。單階段模式只適合於封閉體系、無後期鉛混染的少數幾個整合礦床;簡單的二、三階段模式要求體系相對封閉,各階段異常鉛只能來自於單一的且鈾、釷、鉛同位素比值均一的源區,還要求體系在各階段的鉛同位素均勻分布。這些模式在一般的造山帶與地盾、地台區,都能有效地用於確定礦床成礦時代。然而,燕山陸內造山帶具有十分復雜的地質過程,礦質具有兩種以上的復雜來源;成礦體系多屬開放體系,鈾-釷-鉛同位素混合過程也頗為復雜,存在多種不同的情況;上述幾個特殊的鉛同位素模式不足以概括本區常見的開放體系鉛的混合過程,以至於使本區已積累的近百組鉛同位素資料長期以來得不到充分利用,求不出有地質意義的成礦時代。為此,筆者首先從理論上分析常見開放體系鉛同位素混合過程,建立開放體系鉛同位素演化模式,推導其年齡計算公式。這些模式在燕山地區成岩成礦時期的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

1.基本假設

(1)同一來源的206Pb、207Pb、208Pb、204Pb以相同的概率進入同一樣品。不同鉛同位素化學性質的相似性,使這一假設在各種地質過程中都能成立。

(2)同一時代地質體的N(238U)/N(204Pb)(即μ值)與N(235U)/N(204Pb)(v值)可以變化;鈾的丟失與加入常造成這種結果。

(3)當鉛混合時,鉛同位素可來源於兩種以上不同的鉛源,包括正常鉛鉛源與放射成因異常鉛鉛源;同一鉛源對不同樣品的貢獻可以不一樣,即同一體系不同樣品的鉛同位素來自於任一源區的概率可以不一樣。

(4)體系中的鉛可以來自於一個至數個放射性成因鉛源,將N(238U)/N(204Pb)=μi的源區叫μi源。

(5)鈾、鉛及其同位素在地幔中均勻分布。

(6)鉛在最後一階段混合後,保持其同位素比值,直至現代。

2.二階段鉛混合的系統模式

設樣品來自於t1時形成正常鉛的概率為α1,來自於T至t2時期形成的放射成因鉛的概率為α2。t2混合時,設有m個μi源,樣品中混合鉛來自於μi源的概率為βi。t2混合之後,樣品鉛同位素組成可表示為:

燕山陸內造山帶金-多金屬成礦作用與構造-成礦關系

燕山陸內造山帶金-多金屬成礦作用與構造-成礦關系

式中:

為第二階段(t2)體系的鉛同位素組成;

為第一階段(t1)體系鉛同位素組成,由H-H模式確定:

燕山陸內造山帶金-多金屬成礦作用與構造-成礦關系

a0、b0為T=4550Ma時地球的初始鉛同位素組成;α1+α2=1,

;T為地球年齡。

模式Ⅰ當α1=1,α2=0時,由(3.1.1)、(3.1.2)式知,二階段鉛退化為單階段鉛。這時為正常鉛,樣品點在N(207Pb)/N(204Pb)—N(206Pb)/N(204Pb)坐標圖中分布於一點。據(3.1.3)、(3.1.4)式得:

燕山陸內造山帶金-多金屬成礦作用與構造-成礦關系

由(3.1.5)式與(3.1.3)、(3.1.4)式可計算成岩或成礦年齡t1與源區μ,v值。該模式相當於H-H模式(G.福爾,1983)。

模式Ⅱ0<αi<1,i=1,2;β1=1,βj=0(2≤j≤m),μ1=μ;這時(3.1.1),(3.1.2)式可簡化為:

燕山陸內造山帶金-多金屬成礦作用與構造-成礦關系

由(3.1.6)、(3.1.7)式得:

燕山陸內造山帶金-多金屬成礦作用與構造-成礦關系

當αi對不同樣品取值不一樣時,樣品點呈線性分布,直線斜率為R,如圖3-1所示。樣品點分布於增長曲線的弦上,等時線與增長曲線的兩交點對應時代t1與t2相當於兩次普通鉛的形成時代。該模式相當於前述已有的正常鉛與正常鉛混合二階段模式。當已知t1與t2之一時,可據R求出另一時代。

模式Ⅲ-1當i=1,2時,0<αi<1,0<βj<1(1≤j≤m),βj

(βj·μj)對不同樣品不取恆定值,但αi對所有樣品取恆定值。這時,由(3.1.1)、(3.1.2)式導出:

燕山陸內造山帶金-多金屬成礦作用與構造-成礦關系

(3.1.8)式中,

為混合鉛同位素比值。這時樣品點分布在一條直線上,直線斜率較大(圖3-2),據(3.1.8)式能求出t2。當其它條件相同,而βj對所有樣品取定值(1≤j≤m)時,由(3.1.1)、(3.1.2)式可知,樣品點的鉛同位素組成均勻分布,在坐標圖中分布於一點;在這種情況下,難以求出t1或t2值。

模式Ⅲ-20<αi<1,i=1,2;0≤βj<1,1≤j≤m;α1對不同樣品皆非恆定值,βj對不同樣品非定值;這時,若

(βj·μj)趨於μ,則由(3.1.1)、(3.1.2)式導出:

圖3-1模式Ⅱ圖解

Fig.3-1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Ⅱ

圖3-2模式Ⅲ-1圖解

Fig.3-2Lead-isotope evlution of modelⅢ-1

燕山陸內造山帶金-多金屬成礦作用與構造-成礦關系

由於

(βj·μj)趨於定值μ,所以X′t1與Y′t1近為定值。代入(3.1.9)、(3.1.10)式,得:

燕山陸內造山帶金-多金屬成礦作用與構造-成礦關系

這時,樣品點呈線性分布,據直線斜率能求出t1與t2之一。

,則由(3.1.9)、(3.1.10)式可以看出,當μ′<0時,樣品點靠近t1分布,甚至會落在t1左側;當μ′≥0時,樣品點靠近t2點分布,部分樣品點會落在t2右側。增長曲線如圖3-3。當t1與t2相差較大時,該模式相當於連續增長模式;當t1與t2近似相同時,則等時線由弦而漸趨於切線,這時相當於瞬間增長模式。

模式Ⅲ-3當0<αi<1,0≤βj<1(i=1,2,1≤j≤m),βj、αj對不同樣品皆非常數時,若樣品的α1值僅取幾個定值之一,當樣品點足夠多時,樣品點呈圖3-4所示分布狀態,即分布於一組平行直線上。據直線斜率能求出t1或t2,斜率R可表示為:

圖3-3模式Ⅲ-2圖解

Fig.3-3The first 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 Ⅲ-2

圖3-4模式Ⅲ-3圖解之一

Fig.3-4The first 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 Ⅲ-3

(βj·μj)為定值時,

燕山陸內造山帶金-多金屬成礦作用與構造-成礦關系

(βj·μj)不為定值時,

燕山陸內造山帶金-多金屬成礦作用與構造-成礦關系

若αi對不同樣品都不一樣時,樣品點呈星散狀分布(圖3-5),這時無法求出t1或t2的真實值。

圖3-5模式Ⅲ-3圖解之二

Fig.3-5The second 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 Ⅲ-3

3.三階段鉛混合的系統模式

設一階段鉛的分離時代為t1,二階段鉛的混合時代為t2,三階段鉛的混合時代為

為二階段普通鉛源i的同位素比值,

為t3體系中鉛同位素比值;設有m個放射成因鉛源μi,有n個普通鉛源;t3時刻混合時,體系鉛來自於普通鉛i源的概率為εi,來自於放射成因鉛的概率為εn+1;當εn+1>0時,μj源鉛進入樣品的概率為βj,則

=1,且

燕山陸內造山帶金-多金屬成礦作用與構造-成礦關系

(3.1.12)、(3.1.13)式為一般情況下三階段鉛混合時的定量關系式。不同條件下,三階段混合鉛具有不同特徵,對應於不同的鉛演化圖,下面分別予以討論。

(1)ε1=1,εi=0,2≤i≤n+1,這時三階段鉛退化為二階段鉛。

(2)0<ε1<1;εi=0,2≤i≤n;0<εn+1<1,這時(3.1.12)、(3.1.13)式可寫成:

燕山陸內造山帶金-多金屬成礦作用與構造-成礦關系

模式Ⅳ當β1=1,βj=0,2≤j≤m時,(3.1.14)與(3.1.15)式可寫成:

燕山陸內造山帶金-多金屬成礦作用與構造-成礦關系

若放射性鉛與普通鉛在T到t2期間有相同的演化過程和成分,即

燕山陸內造山帶金-多金屬成礦作用與構造-成礦關系

這時相當於G.福爾提出的簡單三階段模式;且樣品點或呈線性分布(圖3-6),或分布於一點。據等時線斜率R能求出t2與t3之一:

燕山陸內造山帶金-多金屬成礦作用與構造-成礦關系

模式Ⅴ-1當所有樣品的ε1、Xt2、Yt2取相同值時,則ε1·Xt2、ε1·Yt2為常量。若βj對所有樣品取相同值,0≤βj≤1,1≤j≤m;這時三階段樣品鉛同位素構成一點。據(3.1.14)、(3.1.15)式,有

燕山陸內造山帶金-多金屬成礦作用與構造-成礦關系

只有當ε1及Xt2、Yt2都已知時,才能求出t3;一般情況下,若上述三參數未知,則無法計算出真實年齡t3

模式Ⅴ-2當ε1及Xt2、Yt2為常量,而不同樣品βj不同時,1≤j≤m,若

不為恆定值,則據(3.1.14)、(3.1.15)式,可推導出:

燕山陸內造山帶金-多金屬成礦作用與構造-成礦關系

這時,樣品點呈線性分布(圖3-7),直線斜率一般較大。據R能求出t3

圖3-6混合鉛模式Ⅳ圖解

Fig.3-6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 Ⅳ

圖3-7模式Ⅴ-2圖解

Fig.3-7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 V-2

模式Ⅵ當所有樣品點的Xt2、Yt2恆定時,若0≤βj≤1,1≤j≤m,βj非常數;而Xt2

,則據(3.1.14)、(3.1.15)式,可導出:

燕山陸內造山帶金-多金屬成礦作用與構造-成礦關系

近為常量。據(3.1.16)、(3.1.17)式可導出:

燕山陸內造山帶金-多金屬成礦作用與構造-成礦關系

這時,樣品點呈線性分布,分布特徵類似於模式Ⅲ-2,如圖3-8所示。

模式Ⅶ當Xt2、Yt2恆定,ε1、β,對不同樣品取不同值時,若

不恆定,且ε1僅有幾個可能的值,則混合鉛樣品點分布於幾條平行直線上,直線斜率

據之能求出t3,否則,樣品點呈星散狀分布。混合鉛演化如圖3-9所示。

圖3-8模式Ⅵ圖解

Fig.3-8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 Ⅵ

(3)當不同樣品的Xt2、Yt2不同,0≤εi<1,1≤i≤n+1時,有下列模式:

模式Ⅷ若Xt2、Yt2呈線性分布,不同樣品點εi相同(1≤i≤n),0≤βj<1(1≤j≤m);則有幾種可能性:

模式Ⅷ-1若βj恆定,1≤j≤m,則(3.1.12)、(3.1.13)式可寫成:

圖3-9模式Ⅶ圖解

Fig.3-9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 Ⅶ

燕山陸內造山帶金-多金屬成礦作用與構造-成礦關系

由於βi為常量,對所有1≤j≤m都成立,所以

c與d皆為常數;樣品點仍呈線性分布,其斜率與二階段等時線相同,如圖3-10示。據R能求出t1與t2之一,而求不出t3

圖3-10模式Ⅷ-1圖解

Fig.3-10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Ⅷ-1

模式Ⅷ-2若

相同,但βj不同時,則任一(Xt2,Yt2)點都對應一條三階段等時線,所有樣品點沿兩組平行直線分布(圖3-11),r1一般大於r2

,據之能求出t2與t3之一;r1為二階段等時線斜率,據之能求出t1與t2之一。只有當樣品點足夠多時,才有可能據該模式求出t1、t2或t3,否則,r1與r2難以確定,無法計算年齡。

圖3-11模式Ⅷ-2圖解

Fig.3-11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Ⅷ-2

模式Ⅸ若(Xt2,Yt2)呈線性分布,不同樣品εj值相同,βj值不同,

亦因樣品不同而不同,這時(3.1.12)、(3.1.13)式中

為常數,由(3.1.12)、(3.1.13)式可導出:

燕山陸內造山帶金-多金屬成礦作用與構造-成礦關系

這時樣品點沿兩組斜率較大的平行直線分布。當樣品點足夠多而能求出r1,與r2時,則可據此求出t1、t2或t3

模式X若(Xt2,Yt2)呈線性分布,但εi,βj對不同樣品不取恆定值時,則據(3.1.12)、(3.1.13)式,樣品點呈星散狀分布,或呈線性沿兩組平行直線分布。後一種分布狀狀只有當εi對不同樣品點僅取幾組確定值時才能出現,據平行直線的斜率能求出t3,斜率r2為:

非定值時

燕山陸內造山帶金-多金屬成礦作用與構造-成礦關系

恆定值時

燕山陸內造山帶金-多金屬成礦作用與構造-成礦關系

模式Ⅺ當(Xt2,Yt2)不呈線性分布,而呈星散狀分布時,則三階段鉛樣品點仍呈星散狀分布,這時無法求出t3與t2的真實值。

模式Ⅻ當(Xt2,Yt2)分布於數條平行直線上,而βj、εj恆定時,由(3.1.12)、(3.1.13)式可得出樣品點的(Xt3,Yt3)仍呈線性分布,斜率與二階段等時線相同(圖3-12);據斜率r1可求出t1或t2,詳見模式Ⅲ-3,但無法求出t3

模式ⅩⅢ當(Xt2,Yt2)呈線性分布於數條平行直線上(其斜率為r1),若ε1恆定,βj對不同樣品取值不盡相同,則由(3.1.12)、(3.1.13)式可導出:當樣品點足夠多時,樣品點分布於一個菱形區域內,類似於圖3-11所示的三階段鉛樣品點的分布狀態;據兩組直線斜率r1、r2能求出t1、t2或t3,r2表達式為:

非常數時

燕山陸內造山帶金-多金屬成礦作用與構造-成礦關系

為常數時

燕山陸內造山帶金-多金屬成礦作用與構造-成礦關系

以上從理論上分析了開放體系多種情況下鉛同位素的演化模式。可以看出,混合鉛樣品點呈同一或類似分布狀態時,可對應一個至數個不同的地質過程。因此在應用鉛同位素研究地質問題時,應盡量取足夠多的樣品;在樣品點足夠多的前提下,結合其它地質與地球化學資料進行綜合分析,以便合理地解釋鉛同位素的演化,求出成岩、成礦時代。這些模式在燕山地區成岩成礦時期研究中,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

圖3-12模式Ⅻ圖解

Fig.3-12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Ⅻ

二、其它研究方法簡介

1.據礦石蝕變礦物的K-Ar法、Rb-Sr等時線法、裂變徑跡法確定成礦時代

上一章已述,燕山地區大部分類型的礦化都伴有強烈的蝕變,蝕變階段性與礦化階段性存在良好對應關系,兩者形成時間相近。因此,蝕變礦物的同位素年齡能代表成礦時代。

蝕變礦物絹雲母、白雲母、鉀長石等適合於K-Ar法年齡測定,白雲母、絹雲母的K-Ar法年齡能較好地反映同期礦化時代。

近礦蝕變礦物絹雲母、白雲母等的單礦物Rb-Sr等時線法年齡也能准確地反映成礦時代,是確定礦床形成時代的良好方法。

蝕變礦物的裂變徑跡法年齡常較實際成礦時代偏小,其上限能大致代表成礦時間(楊應平,1985,碩士論文)。

2.據賦礦圍岩時代與礦區岩脈時代間接推斷成礦時代

當有充分的資料說明礦化與圍岩成岩作用存在成因聯系時,圍岩時代能代表成礦時代下限。表3-1說明燕山地區中生代賦礦岩體時代與礦化時代的一致性。

當礦區內存在大量岩脈時,根據岩脈時代及岩脈與礦體相互穿切關系,也能較好地推斷成礦時代。

表3-1岩體與其中金礦時代對比表

3.據同成礦期控礦構造的成生、活動時間推斷成礦時代

任何控礦構造都屬於某一個或某些構造體系,皆有一定的形成與活動時期;因此據同成礦期控礦構造的時代能定性推斷部分礦床的成礦時代。古構造篩分有助於這方面的研究工作。

④ 課題研究的研究方法具體分為幾類

我正進行一個課題研究,結合自己的實踐,主要研究方法有:
1.文獻研究法。有關研究資料主要見於各種相關的談話與學術文章中,可通過查閱相關文獻進行梳理,並通過知網等論文專業檢索手段,查詢、收集、分析、整理和歸納有關的研究成果,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理論指導。
2.調查研究法。研究新課程背景下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找出存在的主要問題,為課題研究提供充分的事實依據,明確研究的主攻方向,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3.案例研究法。本課題研究屬於應用性研究,來自於教學實踐,又服務於教學實踐。教學案例是研究的基礎和樣本。在國內外研究成果的啟發和指導下,對中小學語文學科各種類型的「少教多學」課堂教學案例進行分析研究,反思成敗得失,並提出改進意見,通過實踐檢驗,進一步提高研究結論的普遍意義和可借鑒性。
4.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指的是實踐者在行動中為解決自身問題而參與進行的研究,其目的在於提高對自己所從事的實踐活動的理性認識,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自己所遇到的問題,以期引導、改進和評價自己的決定與行動。參與課題研究與實驗的教師,不僅是一個行動者,而且是一個研究者。要通過行動研究理性地分析和評價自己的教學活動,認識制約課堂教學效益的各種因素,探索新課程背景下高效教學,不斷改進策略與方法。
5.比較研究法。有比較才有鑒別,才可以取長補短,獲得可靠的研究成果。
6.實踐經驗總結法。收集分析和歸納整理出新課程背景下優化課堂教學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經驗,並揭示經驗的實質,使之上升到理論高度,歸納出可資利用和借鑒的規律性東西,為優化課堂教學提供指導和幫助。
不知是否對您有用,共同學習。

⑤ 常用的研究形式有哪些

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一、觀察法 依.觀察法:為了了解事實真相,從而發現某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 貳.觀察法的步驟:觀察法的實施分為以下三個步驟,步驟之一就是進行觀察研究的設計,此步驟可分為如下幾個方面: (依)作大略調查和試探性觀察。 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於搜集材料,而在於掌握基本情況,以便能正確地計劃整個觀察過程。例如:要觀察某一教師的教學工作,便應當預先到學校大致了解這位教師的工作情況,學生的情況,有關的環境和條件等等。這可以通過跟教師和學校領導人談話,查閱一些有關的材料,如教案、教學日記、學生作業等,以及聽課等方式進行。 (貳)確定觀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據研究任務和研究對象的特點,考慮弄清楚什麼問題,需要什麼材料和條件,然後作明確的規定。如果這規定不明確,觀察便不能集中,結果就不能深入。觀察不能有幾個中心,范圍不能太廣,全部觀察要圍繞一個中心進行。如果必須要觀察幾個中心,那就採取小組觀察,分工合作。 (三)確定觀察對象 一是確定擬觀察的的總體范圍; 二是確定擬觀察的個案對象; 三是確定擬觀察的具體項目。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學任教的中師或大專畢業生在課余時間進行業務、文化進修的情況,那麼,擬觀察總體就是教師工作年限達一年或兩年的新教師。在這一總體范圍內,再定下具體觀察哪幾所小學,哪幾個教研組中的哪些教師。具體觀察名單確定以後,再把擬觀察的時間、場合、具體觀察項目確定下來。(四)制定觀察計劃 觀察計劃除了明確規定觀察的目的、中心、范圍,以及要了解什麼問題、搜集什麼材料之外,還應當安排觀察過程:觀察次數、密度、每次觀察持續的時間,如何保證觀察現象的常態等。 (5)策劃和准備觀察手段 觀察手段一般包括兩種: 一種是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一種是保存觀察資料的手段。 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覺器官,但有時需要一些專門設置的儀器來幫助觀察,如觀察屏、計算機終端裝置、更高級的如動作反應器等。這些儀器主要起兩方面作用:保證觀察的客觀性與提高觀察的精確性。 在保存資料的手段中,人腦是天然器官。但這種與觀察主體連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確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實現資料的客體化。因此,人們先利用文字、圖形等符號手段,進而又利用攝影、錄音、錄像等技術手段,把觀察時瞬間發生的事、物、狀況以永久的方式,准確地、全面地記錄下來,供研究地反復觀察資料和分析資料所用。 無論哪一類手段,都應在觀察開始前就准備好,對觀察中使用的種儀器也須事先作好功能檢查,以保證在使用過程中不出現障礙。對於觀察人員來說,必須掌握使用儀器的基本方法,並知道在觀察中應做些什麼。如要詳細、全面拍攝一堂課,一部攝像機是不夠的。觀察者應准備幾部攝像機,並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觀察記錄,也需要事先作好設計。在記錄紙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須記錄的項目,還可以約定一些記錄符號,以盡量減少現場記錄時書寫文字的時間。 我們以中學生課堂行為記錄為例,見表5-依。在下面表格中,研究人員根據研究需要,列出他認為在課堂上學生可能發生的行為。但估計所列不會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讓觀察員在需要時使用。研究者如果要請別人幫助觀察,必須事先和觀察人員講清楚每一個項目的具體所指,遇到意外情況的處理方法,要求他們熟悉每一個項目的所在位置。為了穩妥起見,還可以在正式觀察前先作幾次觀察練習,幫助觀察人員熟悉表格的內容;如發現表格的缺陷,可在正式觀察前作出調整。(陸)規定統一性標准 為了增加觀察的客觀性,為了便於衡量和評價各種現象,為了易於用數量來表達觀察的現象,為了使觀察結果可以核對、比較、統計和綜合,必須事先考慮自己的觀察可能涉及到的各種因素,並對每一因素規定出統一的標准。每次觀察或觀察同一現象的不同觀察者,要堅持採用統一的標准去衡量。這主要在於,不同的研究項目常會涉及到不同性質的標准。如:有的涉及到單位問題,如怎樣衡量學生表現的知識質量;有的涉及到定義問題,如怎樣才算違反紀律;有的涉及計算方式問題,如怎樣登記和表達學生之間產生的矛盾的頻率,等等。對類似問題,都應事先做好統一規定。(漆)逐段提出觀察提綱 在觀察計劃的基礎上,應對每次或每段(幾次同一性質上一內容的觀察組成一段)觀察提出具體提綱,以便使觀察者對每一次觀察的目的、任務和要獲得什麼材料非常明確。觀察提綱可以包括本次觀察要解決的具體問題,並且應當在前一次觀察的基礎上,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提出來。亦可採用表格的方式,以便於分類統計。 觀察實際過程,加以分析研究,得出某種結論。也許可以形成某個研究課題。 二、調查法 同樣是為了了解事實情況,分析事實情況,得出結論,證實某種問題,以便改進工作(包括改進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課題。 包括問卷調查、訪問調查等。了解事實情況、分析情況、認真研究,得出結論,尋找解決辦法或進一步研究的方案。 舉例說明調查法的操作過程: 抽樣調查的主要步驟 在實際的抽樣操作中,整個過程可大致分為如下步驟: 依.確定調查的目的(確定問題,形成假說;通過調查驗證假說,使問題明確化,得出結論)。 貳.確定抽樣總體。要從中進行抽樣的總體應與要得到信息的總體(目標總體)一致。從樣本得出的結論適用於被抽樣總體,超出這個范圍結論的適用程度取決於被抽樣總體與目標總體的差異程度。 三.確定待收集的數據。一般只收集與調查目的有關的數據,過長的調查表會降低回答的質量。 四.選擇抽樣方法。這時總體中的哪種單位作為個體基本上可定下來。 5.編制抽樣框。如學校名錄、學生花名冊等。 陸.確定需要的精確度。因抽樣調查是要由樣本推斷總體,會帶有某些不確定性。一般是對相對誤差或絕對誤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 漆.估計樣本容量,估計費用。 吧.抽樣試驗,在小范圍內試填一下調查表,做些必要的改進。 9.實地調查工作的組織。按抽樣方案進行調查。對收回的調查表的質量及時進行檢查。對不回答的表要有處理方案。 依0.根據所用的抽樣方法進行數據分析。 依依.可對同樣的數據採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較。 依貳.寫出調查報告。留存有關總體的信息,它們可能對將來的抽樣起指導作用。 對於教育現象,有時難於進行嚴格意義上的概率抽樣,可以考慮採用下列方法抽樣:從總體中選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單位(群),在群內進行概率抽樣;從一個小總體中選出接近於研究者對總體平均數的印象的那些個體;樣本限於總體中易於取到的部分;樣本是隨便選取的;樣本由自願被調查的人員組成;等等。但對這樣得到的樣本要選擇適當的數據分析方法,對結論也要慎重,應充分利用其它信息進行核查、確認。在教育現象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智恝、經驗和抽樣技術的有機結合,是獲取好樣本的關鍵。 三、測驗法 是想描述某些行為的狀況,或推論某些行為的狀況(包括:能力與成就,個性、興趣、動機、態度、觀念及心理需要等);從而考慮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進一步形成新的研究課題。 在教育學和心理學中,測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功能是評估、診斷和預測。(舉例,如XXX老師所做的「學生自學能力測驗(試驗)」,就是為了了解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自學能力究竟能達到何種程度)。 所謂測量就是根據一定的法則,將某種物體或現象所具有的屬性或特徵用數字或符號表示出來的過程。測驗法是教育和心理學測量的一項主要內容和形式。 測驗的客觀性是關於測驗系統化過程好壞程度的指標。測驗的控制,在不同時間對於同一個被試,或同一時間對於不同的被試,其意義都應該是相同的。保持刺激的客觀性則要遵照一定的程序予以控制。(如周文琴老師在做這一測試前邀請我去在他們的家長會上的講話,目的就在於排除和避免人為因素影響,排除測驗的隨意性和不真實性,實現評測標準的同一性)。 推論的客觀性指對同一結果不同的人所做的推論應該一致,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對同一結果的所做解釋應該相同。 四、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是一種適應小范圍內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於建立理論、歸納規律,而是針對教育活動和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在行動研究中不斷地探索、改進改進工作,解決教育實際問題。行動研究將改革行動與研究工作相結合,與教育實踐的具體改革行動緊密相連。(特點是邊執行、邊評價、邊修改)。 模式基本是:計劃——行動——考察——反思(即總結評價)。教師個體比較適用。 另一種模式:預診——搜集資料初步研究——擬訂總體計劃——制訂具體計劃——行動——總結評價 從上述行動研究法的幾個步驟中可以發現三個明顯的特徵: 一是具有動態性,所有的設想、計劃、,都處於一個開放的動態系統中,都是可修改的; 二是較強的聯合性與參與性,研究者、教師、行政人員的全體小組成員參與行動研究法實施的全過程。 三是在整個研究過程中,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貫穿於行動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終。 具體說說操作方法: 依.預診:這一階段的任務是發現問題。對教學或學校工作中的問題,進行反思發現問題,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診斷,得出行動改變的最初設想。在各步驟中,預診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貳.收集資料初步研究:這一階段成立由教研人員、教師和教育行政人員組成的研究小組對問題進行初步討論和研究,查找解決問題的有關理論、文獻,充分佔有資料,參與研究的人員共同討論,聽取各方意見,以便為總體計劃的擬定做好診斷性評價。三.擬定總體計劃:這是最初設想的一個系統化計劃。行動研究法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系統,所以總體計劃是可以修訂更改的。 四.制定具體計劃:這是實現總體計劃的具體措施,它以實際問題解決的需要為前提,有了它,才會導致旨在改變現狀的干預行動的出現。 5.行動:是整個研究工作成敗的關鍵。這一階段的特點是邊執行、邊評價、邊修改。在實施計劃的行動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動的反饋信息,可行的,則可以進入下一步計劃和行動。反之,則總體計劃甚至基本設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調整或修改。這里行動的目的,不是為了檢驗某一設想或計劃,而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在行動研究中,過程性資料的搜集、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陸.總結評價:首先要對研究過程進行考察。考察內容有:一是行動背景因素以及影響行動的因素。二是行動過程,包括什麼人以什麼方式參與了計劃實施,使用了什麼材料,安排了什麼活動,有無意外的變化、如何排除干擾。三是行動的結果,包括預期的與非預期的,積極和消極的。要注意搜集三方面的資料,背景資料是分析計劃設想有效性的基礎材料,過程資料是判斷行動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帶來和怎樣帶來的考察依據;結果資料是分析方案帶來的什麼樣的效果的直接依據。 五、經驗總結

⑥ 論文研究方法有哪些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
②啟發人們的思維
③導致新的發現
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
其主要特點是:
第一、主動變革性
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
第二、控制性
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
第三、因果性
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
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
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
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
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
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
模擬法(模型方法)
模擬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根據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相似關系,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

⑦ 研究內容的分類方法有哪三種

科學研究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分類,主要有三種分法:按照研究目的分類、根據研究的內[1] 容分類,按照科學研究的性質分類
探索性研究(exploration research)
探索性研究[1] 是一種所研究對象或問題進行初步了解,以獲得初步印象和感性認識的,並為日後更為周密、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礎和方向的研究類型。使用這種類型的情況是:對某些研究問題,缺乏前人研究經驗,對各變數之間的關系也不大清楚,又缺乏理論根據,這種情況下進行精細的研究,會出現顧此失彼或以偏概全的問題,以及浪費時間、經費與人力。屬於這種研究類型的方式有多種,例如,參與觀察、無結構式訪問、查閱文獻、分析個案等,常為小規模的研究活動。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research)
描述性研究[1] 又稱為敘述性研究,指為研究結果為正確描述某些總體或某種現象的特徵或全貌的研究,任務是收集資料、發現情況、提供信息,和從雜亂的現象中,描述出主要的規律和特徵。重點不在為什麼會存在這樣分布狀況,而是描述(敘述)分布情況的准確性和概括性。描述性研究與探索性研究的差別在於它的系統性、結構性和全面性,以及研究的樣本規模大。一般是有計劃、有目的、有方向,有較詳細提綱的研究,收

閱讀全文

與研究方法的類型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帆風順花籽種植方法 瀏覽:325
論文直接投資戰略用哪些方法 瀏覽:744
挑柴犬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804
抖音有什麼方法去水印 瀏覽:909
萬維莎種植方法 瀏覽:754
新手怎麼快速學習踢足球方法 瀏覽:930
餐飲淡季如何降低成本的好方法 瀏覽:176
猛禽脫困的解決方法 瀏覽:222
教育學碩士兩種研究方法 瀏覽:166
材料核算方法有哪些 瀏覽:374
髂靜脈狹窄治療方法 瀏覽:78
碘化鉀服用方法如何指導 瀏覽:121
太陽能管怎麼安裝方法視頻 瀏覽:350
實木地膠安裝方法 瀏覽:509
流量信號放大器安裝方法 瀏覽:372
駝鳥蛋的保養方法視頻 瀏覽:968
進行壓縮機能量調節的常用方法 瀏覽:385
312經絡鍛煉方法和技巧 瀏覽:553
末日如何生存方法 瀏覽:1001
女兒紅的製作方法步驟 瀏覽: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