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綜合實踐活動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所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超越書本、超越目前體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閉的課堂、在開放的時空中促進學生活潑健康地發展,增長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實際體驗,發展綜合的實踐能力。
教學方法的話,建議可以選擇到一些切合主題的地方,來進行講解。
Ⅱ 綜合實踐活動課堂教學有哪些環節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一門國家必修課程,每周3課時納入國家課程計劃。然而,許多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對如何安排這3課時感到非常茫然。有的教師片面地認為綜合實踐活動就是讓學生到教室外,校外去調查、訪問、考察、活動,結果學生盲目活動,缺乏真正的深度體驗;有的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課時集中與分散靈活使用的原則,將綜合實踐活動集中在寒暑開展,結果缺乏教師過程指導;有的教師以學科教學方式指導綜合實踐活動,導致課堂教學預設過多;有的教師將課堂全部交給學生幹部主持,缺乏及時指導,學生課堂活動流於形式......如此種種,導致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有效性不夠。筆者根據多年的實踐與研究,發現從綜合實踐主題活動實施幾個基本階段來看,每個階段既要有課外實踐環節,也不能缺少在課堂中交流學習的環節,而教師的有效指導大部分可通過課堂完成。因此,如何指導學生有效開展課堂活動成為一線教師們普遍關心的問題。為此,總結幾種綜合實踐活動課堂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與大家交流分享。
根據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活動實施的過程, 我們將課堂組織分為幾種基本形式,即:主題確定階段的組織形式、活動策劃階段的組織形式、總結交流階段的組織形式,此外,還探討了綜合實踐活動方法教學的基本方法。下面,詳細向大家介紹。
一、主題確定階段的課堂組織形式
在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確定階段,教師的指導體現在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中,引導學生主動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確定活動組織形式,通過討論、交流確定活動主題。在活動主題確定階段,教師的指導應重點圍繞如下幾個方面展開。
1、學生自主匯報從實踐中發現的問題
這一課堂教學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將平時在觀察、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發現的問題在班級進行匯報交流。
需要強調的是:在主題確定課之前,教師要讓通過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方式,在實踐的情境中發現問題,並從中引發出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如有位教師布置學生進行一次「下海活動」,先讓到社會中去進行社會觀察與調查。隨後,教師在主題確定課上讓學生匯報自己的發現,學生在實踐情境中發現了許多問題:不規范運用漢字問題、不文明經商問題、街上的流浪狗問題、交通線路不便等問題等。這樣,由於問題來源於實踐的情境,研究的主題將更有針對性。
2、組討論分析問題,將問題轉化為課題
在第一環節中,有時學生提出的問題很多,但是,並非每一個問題都可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此環節中將問題轉化為研究的課題。一方面,教師可通過教學生學會將問題歸類的方式,確定哪些問題可轉化為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所謂問題歸類,即將學生的問題按「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三方面歸類,對於回答「是什麼?」這一層次的問題,解決比較容易。而對於回答「為什麼?」「怎麼做?」這一層次的問題,研究比較復雜,研究的時間也較長,一般都可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二方面,教師還要幫助學生分析主題的價值,通過比較分析的方法,確定最有價值的主題。如 「靈芝盆景製作與研究」主題確定階段,學生們在最初選題時有過「木洞、楊梅栽培技術」、「家電維修」、「速生豐產林研究」等十多個設想,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學生逐漸認識到「楊梅種植存在周期長、因素復雜的問題,家電維修課題陳舊、技術要求高,速生豐產林研究工程量太大,難以操作等問題」,最終選擇了靈芝菌盆景製作與研究這一個課題。
3、學生根據自己感興趣的課題自然分組
經過以上兩個環節,確定活動主題後,學生可根據自己喜歡的主題自由分組,組成3——8人小組。在此階段,教師一般引導學生簡單匯報自己小組研究的活動主題,並說說選擇本主題的原因,其目的是給全班學生一個整體印象,並增強目標的針對性。下面,我們看一段這一環節的課堂實錄。
[1]師:請每個小組匯報自己研究的小主題,並說一說主題生成的原因。
生:我們小組研究的主題是「無公害蔬菜的優缺點」。我們了解到各種蔬菜種毒事件很多,為了避免類似事件,就決定調查無公害蔬菜的優缺點。向廣大群眾進行介紹宣傳。同時也讓更多的農民改種水稻為種無公害蔬菜,讓所有的人都能吃上新鮮無毒的放心菜。
師:聽了你們組的匯報,讓我感受到了你們能從社會生活中發現問題,進行實踐活動。這說明大家很有社會責任感。
生:我們調查「無公害蔬菜使用的農葯」。我們發現,菜農們把打有化學農葯的蔬菜銷向市場,而人們吃菜後只要沒病,無異常現象,就以為沒事。但是,毒素進入人體後,有的並不馬上發作,如果沉積在人體的毒漸漸增多,就會引起各種疾病,所以我們想了解一下,什麼是化學農葯,為什麼有害;什麼是生物農葯,它有些什麼優點。
師:你們研究的主題很有意義,注意到了人們的健康問題。
... ...
二、綜合實踐活動策劃階段的課堂組織形式
確定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後,活動進入策劃階段。在此階段,學生小組要討論活動計劃、進行活動策劃,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組織學生小組將自己的計劃在全班交流,並組織生生之間的互動,即在別的小組匯報後,能展開充分的討論,為每個小組完善他們的計劃,在此基礎上,各小組再修改完善計劃。在活動策劃階段,教師的指導應重點圍繞如下幾個方面展開。
1、學生進行活動策劃
這一階段的活動策劃主要是小組之內進行討論。在此期間,學生要進行小組分工,完成活動計劃。教師可在各小組之間巡迴指導。為了幫助學生將活動計劃做得較規范,在起始階段,教師可給予一定的方法指導。如,提供撰寫活動計劃的表格。2、學生將本組方案計劃在全班匯報交流
在此環節中,學生小組派出學習小組長,將本組活動策劃在全班匯報,與其他同學交流。
3、學生針對各小組方案計劃情況展開討論
學生分組匯報本組的活動策劃後,教師要組織學生對每組的活動計劃進行討論。論證方案的可行性,幫助完善活動計劃。下面,我們看《我為城市添光彩》主題在此環節的一段課堂實錄。
[2]師:在小組匯報完畢完後,其他組可以提出建議或意見,還可以對其他組的計劃給予評價,下面開始討論。
第一小組:我們來!
生1:我們決定從十月份開始進行活動,首先,我們認為宣傳比較重要,所以我們先宣傳,在宣傳之前,我們還要寫宣傳單;然後,在社區開展一些活動,如:消除白色垃圾等活動。
生2:我們的時間安排,是由楊同學出的,我們請他來解釋一下。
楊:因為我們都是寄宿生。只有星期六日,有時間,剛才我們還統一了意見,就定在星期六下午。
生3:我們的宣傳活動地點定在老百姓大葯房前坪。
師:他們的活動安排的怎麼樣?
生:我想給你們提供一些經驗:安排時間最好不要定得太死,以免有特殊請況的同學不能參加。
第一小組:我們虛心接受意見。
其他學生:為什麼那麼定的地點是老百姓大葯房呢?
第一小組:第一:那兒人相對來說比較集中,宣傳效果會好些;第二:離小組同學們家近,活動方便。
其他學生:你們在社區還將開展哪些活動呢?
第一小組:我們有一個特色的活動,辦繪畫宣傳欄;還准備成立一個社區服務小隊;還可以組建一個文藝小分隊,或者組建巡邏小隊;可能我們有些活動還必須與有關部門聯系,取得他們的支持!可能我們還有一些地方考慮不周全,但是,等會,我們還會抓緊時間進一步完善的,看我們的行動吧!
4、學生根據討論情況完善計劃
此環節在學生小組之間進行。主要讓學生在與人交流的基礎上,學習其他小組的方法,反思自己計劃的不足,進一步完善計劃。
三、活動實施過程中的階段性交流課
活動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主要是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匯報交流。其課堂活動過程大致有如下幾個步驟。
1、學生分組匯報活動過程
在此環節中,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匯報活動過程。下面,我們繼續以「發展無公害蔬菜」為例說明。
師:......下面就讓我們各小組來匯報一下自己的調查過程。
......
生:我們在實地看到的結果,使我們感到很驚奇,覺得不可思議。當地王伯伯介紹了無土栽培的好處,栽培方法和一些相關的知識,我們還翻閱了書籍、雜志,刊物。找到了有關的資料,討論如何栽培。(展示了兩盆蔬菜)這一盆是黃瓜、這一盆是莧菜,都是我們親自動手種出來的無土蔬菜。
生:(展示照片和表格)這是我們製作的無土栽培和有土栽培技術比較表。無土栽培分有機基質和無機基質。有機基質包括葯渣、谷殼、木屑、棉子殼等。無機基質包括沙、礫、珍珠岩、岩棉等;有土栽培可分為有機肥料、化學肥料和微生物肥料,有機肥料有人糞尿,家畜糞尿、綠肥等,化學肥料必需與有機肥料配合使用。無土栽培的溫度是二十度左右,有土栽培是常態溫度。無土栽培只有51年的歷史,是由德國兩位科學家發明的新興的技術,而有土栽培屬於傳統方式。自從有了人類就開始了蔬菜栽培:就生長速度來看,無土栽培比有土栽培要提早5—10天上市。
......
在學生匯報過程的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將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說出來。我們繼續看看這位教師是怎樣引導的。
師:剛才各小組都展示了這次活動的調查過程和實踐成果,也提出了合理化和建設性的建議。相信大家肯定有許多的感想,有情感體驗,對待困難和挫折、團結協作等等,下面就請大家暢所欲言,談談在實踐活動中的感受。
生:這次活動讓我們明白了怎樣與人交流,也增長了我的見識,豐富了我的知識,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與開心,悟出了實踐出真知的道理。雖然活動又苦又累,遇到了種種困難,但只要用心去解決,總會越過這道坎,不經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怎麼會結出累累碩果呢?
2、教師組織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提出活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學生分組匯報後,教師要給學生自由發言的機會,組織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並將活動過程遇到的困難提出來,並給予制導與支持。如,在一次小組匯報過程中有位教師發現有個小組的學生研究「中國文化」的課題,學生收集了各種各樣的有關中國文化的資料。有關於飲食文化、軍事文化、建築文化、服飾文化等方面的內容,可謂五花八門。由於研究主題分散,學生小組合作時不知如何將課題深入下去。於是,向學生提問道:你們收集了這么多有關湖南飲食文化方面的資料,想研究湖南的飲食文化與其他各省飲食文化的區別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進一步的討論與探究,開展了題為「關於長江流域飲食文化差別研究」的主題活動。同時,還對食用野生動物的現象進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建議,由此,還生發有關環境保護等問題。這樣,學生從研究中國文化現象到從飲食文化研究為突破口,進一步轉到對食用野生動物的現象研究,到不吃野生動物的宣傳活動和身體力行,再到環境問題的研究,課題不斷深化,學生整體、全面認識問題的能力不斷加強。
3、引導學生發現生成的主題
教師在指導過程中,還要引導學生發現新生成的主題。這樣,將活動不斷拓展深入。如,在一次「中巴出城,關注公交」主題活動階段交流時,學生談到:通過訪談,了解到居民超過一萬人數的社區,可設公交車停靠站,而自己居住的社區有四萬多居民,由於社區沒有公交車停靠站,居民出行很不方便。於是,教師引導學生繼續開展了「未來社區的規劃應該注意什麼」的問題研究。
四、綜合實踐活動總結交流階段的基本形式
當一個活動結束後,進入總結交流階段。針對不同的活動主題,交流的方式也多種多樣。有靜態的交流,也有動態的交流。活動主題、活動方式不同,活動過程也千差萬別。總結交流的形式也多種多樣。在這里,主要介紹一種答辯式總結交流課堂組織形式。
答辯式總結交流活動的基本方法是在學生進行活動交流時,請若干教師或專業人士當評委,由評委老師提出各種問題,由學生進行答辯。其基本環節為:論文作者做論文陳述——教師與學生針對性提問,研究小組當場作答——主持的教師作總結性評價。這種類型的交流,可提供學生展示交流分享情感體驗和方法的的舞台;指導教師了解學生活動過程及目標落實情況;發現活動過程中新生成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開展活動,也在終結性評價中運用。如,中考的加試。
在答辯式總結交流過程中,答辯時教師的問題設計最為關鍵,問題的設計指向學生在活動中綜合實踐活動目標達成。一般涉及如下幾個方面。
(1)你為什麼選擇這個問題進行研究?(問題由來,考察學生的問題意識)
(2)選擇這個主題以後,你們是怎樣策劃活動的?(考察學生是否有計劃地學習)
(3)本次活動主要通過哪些活動方式來進行的?你們收集信息的主要途徑是什麼?你能舉例說明你是怎樣分析收集到的信息的嗎?(收集、處理信息能力的考察)
(4)你的研究報告分哪幾方面來寫的?重點是什麼?你認為你們的活動有什麼意義?(考察學生方法性知識的落實)
(5)在本主題活動中,你們運用平時學到的哪些知識?學到了哪些知識?你認為哪些知識是課本上學不到的?(考察綜合運用學科知識的能力)
(6)請舉例說明在活動過程中體會最深的是什麼?在活動過程中發現了新的問題嗎?(考察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價值:體驗性、生成性特徵)
下面,我們看一段課堂教學實錄片段
[3] 答辯展示實錄——奶牛養殖的連鎖效應
答辯實錄
......
下面,有請我們肖夢瑩等同學對他們小組的論文《奶牛疾病不容忽視》進行陳述。
肖 夢 瑩:我們小組研究的主題是《奶牛疾病不容忽視》。
.......
主 持 人:下面請評委老師提問。
評委 老師:請問你們是怎樣選擇這個主題的?
肖 夢 瑩:在調查中,我們了解到奶牛養殖戶最擔心的就是養殖的奶牛得病,要知道,每頭奶牛的價格都在萬元以上,一旦得病,特別是象「瘋牛病,口蹄疫」等傳染病,短時間內可以導致奶牛大批死亡,不僅將給專業戶的經濟帶來重大的損失,而且所產牛奶直接危害消費者的身體健康;並且,優質健康的牛奶也是每一個消費者的首選。人們希望喝到優質的牛奶,養殖專業戶更希望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達到高產穩產的目的,首先必須擁有健康的牛群。所以,我們這一組敏銳的意識到「奶牛疾病不容忽視」是一個既有實踐研究的價值、又能為我們社區服務的好主題。
......
五、綜合實踐活動方法講座的課堂組織基本形式
教師對學生活動全過程的指導中,缺乏必要的專題講座和「過程與方法」的指引,「過程與方法」維度的目標沒能得以實現。鑒如此,我們探討了方法指導課的教學基本方法,下面作簡單介紹。
在問題解決的基本方法論指導方面從小學3年級開始著重圍繞如何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如何設計活動方案、如何搜集與處理資料、如何撰寫活動總結或報告、表達與交流、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怎樣進行調查、怎樣進行訪談、怎樣進行實驗、怎樣進行手工設計與製作、怎樣利用網路與計算機開展活動等方法構成一個比較寬泛而不失系統的方法系列。專題講座僅僅是輔助性的,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不能以教師講解為主,而應以學生的活動為主,方法論講座或關於活動主題的知識講座也不應追求學科化的系統性。如,要讓學生掌握「怎樣做采訪「這種方法,可以通過如下幾種方式:方式一:開設小講座,介紹做采訪的相關知識;方式二:采訪活動後進行總結、歸納;方式三:開展我的第一次采訪主題活動:學生通過活動讓學生經歷一個這樣的過程:自己了解什麼是采訪?怎樣做采訪—確定采訪對象——討論如何准備采訪(收集信息、擬訂提綱)—實施采訪過程—開展交流活動。
需要補充的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開放性,要求學校在實踐安排上打破傳統的學校教學時間管理策略,從重建學校文化的角度,合理地安排課時。[4]時間的安排方面,《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只提供了具體的課時量。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實施中,是安排好,還是靈活安排好;在固定的課時制中,是安排長課時還是短課時,都要依據學校的、班級的、學生課題的具體情況來定。不過,不主張過分集中使用。一般來說,有下面幾類安排形式,而且這幾種安排形式也可以相互組合,甚至相互融合:第一種方式,每周固定課時式,即學校實施計劃中,將綜合實踐活動時間統一安排,一般來說,每周安排固定的一個下午;第二種方式,長短課時式,這種情況一般視課題(項目)活動的多少和復雜程度來提前計劃好課時的長短,如果一個課時(項目)需要120分鍾課時的話,以原有的45分鍾作參照,可以靈活安排為「15分鍾」、「30分鍾」、「45分鍾」等幾個單位時間,而不拘泥規定固定的某一大塊時間。例如,星期一上午可安排15——30分鍾交流、匯報、討論之類,便於及時反饋;星期五下午可安排15分鍾,布置學生利用雙休日要做哪些事,便於按時布置。第三種方式,分段固定式,這種形式適應於有的地區利用一些綜合實踐活動基地開展主題活動的形式。學生到某一固定場所進行綜合實踐活動,可能需要幾天、一周或更長時間;第四種方式,彈性課時式,學校不統一安排或規定固定時間,而是把安排權下放到年級(或班組),年級(或班級)就可以根據具體的活動內容靈活的,彈性地安排。或者每周的時間不固定,或者某個環節的時間隨時安排,也可將幾周的時間集中安排一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