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紅包魚燈籠製作方法
如何用低於五元的材料成本製作燈籠?
今年的元宵燈籠真是讓人大飽眼福,細心的我發現了許多別出心裁的燈籠,不禁被廣大人民群眾的智慧所折服!
紅包燈籠
需要的材料:13個舊紅包袋、訂書機、剪刀
第一步:拿一個舊紅包袋,四個角如圖折好。
第二步:其他11個紅包袋用同樣的方法折好。
第三步:把兩個紅包袋的兩個角對齊,用訂書機訂好固定。
第四步:重復上面的步驟,四個一組訂好。
第五步:把3組訂好的紅包袋擺出燈籠的樣子,並訂上固定。
第六步:把最後一個紅包用剪刀剪出粗細相同的條作為流蘇,注意一端不要剪斷,捲起來固定。
第七步:用紅繩包住,穿過燈籠,這樣就做好啦。
2. 瓦楞紙燈籠
這款五彩小燈籠超級簡單,看圖片就一目瞭然!
用圓規畫圓,一共做16個不同顏色的圓片,然後對折。准備一張長方形紙,寬度多於圓片直徑,把圓片挨個粘上,再把長方形紙捲起來,兩端粘上。剪一些黃色的紙條作為底部的流蘇,再剪一共紙條作為燈籠的提手,超級簡單有木有!
3. 筷子燈籠
需要的材料:一次性筷子30根,電子蠟燭、彩紙、雙面膠、紅繩、中國結
第一步:用一次性筷子拼成正方形,連接處用膠水固定。再取4根筷子豎著用膠水粘在正方形的內角位置,把上下兩層連接起來。最後用兩根筷子十字交叉用膠水固定在正方形內部,這樣燈籠的骨架部分就完成了。
第二步:用一張長的彩紙把骨架側麵包裹起來,用膠水固定,作為燈籠罩。
第三步:將紅繩綁住上端中間,在底部掛上中國結,內部掛上電子蠟燭,這樣一個完整的筷子燈籠就完成了。
4. 易拉罐燈籠
節日里小酌一杯,喝完的易拉罐順手做成燈籠,簡單又方便。
取一個易拉罐,用刻刀切掉頂部,把瓶身用刻刀劃出近乎相等的條,掰開。用膠水沿著剛才切下來的易拉罐頂內部塗上一圈,細條逐根彎曲,粘到塗好膠水的地方。在木棒上纏上細繩固定,把細繩穿過易拉罐,內部還可以放一個小彩燈。是不是很簡單呢?
5. 柚子皮燈籠
柚與「佑」同音,柚子與「遊子」諧音,圓圓的柚子自然有著祈求團圓、天佑平安的好寓意。柚子皮做燈籠,應景好看又環保。
第一步:把柚子皮分成三部分(如圖),挖出柚子肉,第一部分不需要,第二三部分保留。
第二步:把第二部分的上端切出恐龍齒,用筷子在表面扎6個孔,孔盡量分布均勻。
第三步:在第三部分的柚子皮四周刻出自己喜歡的圖案,上端也扎6個孔,位置跟第二部分對應。
第四步:用麻繩穿過剛剛打孔的地方,一上一下,將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柚子皮串在一起,連接好後,頂部麻繩打結,穿過一根木棍。
第五步:最後在柚子內部點上一根蠟燭就大功告成啦~
收藏一下,以後燈籠不必買了,就照上面做
② 製作彩燈的簡單方法
製作彩燈的簡單方法如下:
1 將一個白色塑料瓶外部清理干凈,並撕掉其外部的標簽,備用。
2 用風油精去掉膠印。
3 沿劃線處把瓶子割開即可。
彩燈,又名花燈,燈籠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漢族傳統民俗工藝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紙或者絹作為燈籠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條製作,中間放上蠟燭或者燈泡,成為照明工具。
中國彩燈,飲譽古今;自貢燈會,久負盛名。勤勞智慧的自貢人民,不僅將無與倫比的井鹽技術奉獻給了世界,而且將美輪美奐的彩燈工藝貢獻給了人類。
在千百年來廣布年節燈會的神州大地上,自貢燈會脫穎而出,薈萃了中國燈文化的風采,贏得了「天下第一燈」的美稱,使這座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以「千年鹽都」、「恐龍之鄉」、「南國燈城」名播四海。自貢地區的年節燈會有著悠久的歷史和鮮明的特色。
這里自唐以降便有新年燃燈的習俗,延至清代即有「獅燈場市」、「燈竿節」;到二十世紀初,又漸形成節日的提燈會,更有放天燈、舞龍燈、戲獅燈、鬧花燈等活動。從而發展為集地區民風民俗之大成的會節聲聞海內。
據史籍記載,唐宋時自貢地區已逐步形成新年燃燈、元宵節前後張燈節彩的習俗。唐宋時期的自貢地區,新年和元宵放燈、燃燈之時,民間雜技、雜耍等表演活動亦盡現其間,深得觀燈民眾的喜愛。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著名愛國詩人陸游曾在其寫下的《沁園春》一詞中寫到:「一別秦樓,轉眼新春,又近放燈」,可見當時自貢地區新春張燈、放燈已為約定俗成的民俗活動。當然,這與生來形成的燈會尚有差異。
所以,唐宋時期應為自貢燈會的萌芽時期或初始階段。
③ 幼兒手工有哪些
《兒童手工系列教程》學習資料網路網盤資源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JBO2BdQePQ5iWhr69tfmDw
《兒童手工系列教程》總共6集,詳細的講解了兒童手工製作技巧,可以開發兒童的智力和動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