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城市生態環境質量評價
1.評價指標與權重的選取
選取城市土地負荷、城市綠化與休閑用地情況,交通、基礎設施(水、煤、氣)、污染與控制情況和社會經濟情況計6項Ⅰ級指標與20項Ⅱ級指標組成評價指標體系。將各指標值用國家相應標准進行初值化,再乘以用層次分析法求得的權值得出各指標分值。各指標分值相加得出的數值即為該市環境質量綜合評價值。綜合評價值為百分制,分值愈高,城市生態環境質量愈好,共分為優(100~80分)、良(79~60分)、中(59~40分)、差(39~20分)、劣(19~0分)五級。表12.2.1給出了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標准、各指標權值。表12.2.2和表12.2.3分別給出了我省18個省轄市和20個縣級市1997年度生態環境基本狀況和綜合評分值。
城市基本為人工生態系統組合,其評價標准應與農村、山區半自然自然景觀有所不同。國內建設與環境部門均有較成熟的城市環境質量評價體系。因資料獲取問題,本次評價選擇統計年鑒上可查取的數據組成指標體系。
2.河南省城市生態環境質量分析
(1)城市環境等級分析
河南省現設市38個,其中人口在50萬以上的大城市6座,省會鄭州市建成區人口約170餘萬。截至1997年底,全省城市人口1660萬人,其中建成區人口約1000萬,建成區面積約960 km2。以本次評價結果看,城市生態環境屬優良級的僅濮陽、登封2市,佔5.3%;屬中等的有15個,佔29.5%;屬差、劣的達21個,佔55.2%。
表12.2.1城市生態環境質量評價計算表(開封市)
表12.2.2河南省城市生態環境質量基本情況表(1997年)
續表
表12.2.3河南省城市生態環境評價結果表(1997年度)
(2)城市土地負荷分析
1997年度全省人均建設用地約96 m2,略高於全國水平,達Ⅲ級標准。值得注意的是有16個市人均建設用地超過120 m2的高標准,但並非是綠地面積大等良性生態原因,而是反映了用地規劃的不合理和土地資源的浪費。人均居住面積僅濮陽、南陽、鄭州、濟源、安陽、林州、沁陽、禹州、永城、滎陽、鄧州11市達8 m2的國家2000年目標,其餘市皆尚有距離。
(3)城市綠化與休閑用地分析
1999年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27.21%,綠地率約6%,人均綠地約6 m2,均遠低於國家園林城市標准。僅濮陽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國家園林城市標准(≥35%);南陽、商丘、三門峽、登封、林州、輝縣6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國家標准(≥6 m2)。
(4)交通情況質量分析
全省道路面積比6%,人均道路面積6.21 m2,均低於國家標准(道路面積比8%~15%,人均≥15 m2),僅少數縣級市(濟源、登封、林州、汝州、新鄭、永城、靈寶、輝縣)稍好。萬人公交車輛6.07標台,低於先進城市水平。
(5)水、氣基礎設施質量分析
1999年已建成城市供水能力9010000 m3,自來水普及率多大於90%,僅孟州(46.3%)、義馬(73%)、永城(44.8%)等數市較差。人均日生活用水量有濮陽、鄭州、信陽、洛陽、平頂山、舞鋼6市達210 L/人,達國家目標;余者皆低於此數。城市燃氣普及率達68.74%,以濮陽、鄭州、安陽、平頂山、長葛、洛陽數市較高,余者皆較低。全省集中供熱面積已達32223900 m2。
(6)城市環境污染質量分析
在社會經濟情況方面,人均GDP較高的城市為鄭州、洛陽、南陽、濮陽等,與生態環境狀況有一定程度相關性。醫生數除鄭州、洛陽、新鄉三市外,均未達萬人20個的標准。鄭州市高達萬人48個醫生,相當數量的縣級市低於萬人5個醫生。
② 水質污染如何算權重(其中污染指標有溶解氧氣、高錳酸鹽指數、氨氮) 謝謝!
大連灣海域水質污染因子權重分析
【摘要】:在評價大連灣海域水質狀況的基礎上,以無機氮、無機磷、石油類及四項因子構造判斷矩 COD 陣,通過計算矩陣的最大特徵根所對應的特徵向量,得出四項因子的權重。其權重排序表明無機氮、無機磷在該灣污染因子中佔有較大權重。應依據海域功能區劃及環境治理目標,控制該灣陸源污染物入海總量,逐步降低海水無機氮、無機磷及石油類等污染物的濃度,使海域環境質量得以改善。
【作者單位】: 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 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 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 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
【關鍵詞】: 水質污染因子 特徵向量 權重 大連灣
【基金】: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96-922-01-01)
【分類號】:X824
【DOI】:CNKI:SUN:HUTB.0.2002-03-012
【正文快照】:
大連灣位於遼東半島南端,岸線長約,海域面積 125 km 174 km2,是一個半封閉的天然海灣[1]。該灣擁有得天獨厚的港口資源,現已形成我國北方最密集的港口群。由於沿岸開發程度高,城市建設速度快,人口較為密集,使大連灣成為工業廢水和城市污水的受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