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靜滴胰島素根據體重算出來的公式
在計算每日胰島素用量時,一種方法是依據空腹血糖水平。公式為:每日胰島素用量(μ)=[空腹血糖(mmol/L)*18-100]*10*體重(公斤)*0.6÷1000÷2。簡化版公式為:每日胰島素用量(μ)=(FBS克數-0.1)×2~3×體重Kg數。例如,若空腹血糖為300mg/dl(0.3克),體重為50公斤,每日用量應在20至30單位之間。為了預防低血糖,實際用量通常為推薦量的一半到三分之一。
另一種估算方式是基於24小時尿糖水平。若病情較輕且無糖尿病腎病,腎糖閾正常,每2克尿糖對應1μ胰島素。體重計演算法則更為靈活,血糖高、病情重時,每公斤體重需0.5至0.8μ;病情較輕時,每公斤體重需0.4至0.5μ;病情重且處於應激狀態時,用量不應超過1.0μ/kg。
關於胰島素的類型,第一代為動物胰島素,1921年由弗雷德里克·班丁與約翰·麥克勞德合作首次提取。不同物種的胰島素分子略有差異,豬胰島素與人胰島素最為接近。這類胰島素易引發免疫反應,可能導致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縮或增生,還可能造成胰島素過敏反應。由於免疫原性高,容易引發高血糖和低血糖,且容易產生胰島素抵抗。
第二代胰島素為人胰島素,通過基因工程酵母或重組中國倉鼠卵巢細胞表達出高純度的人胰島素,其結構與人體自身分泌的胰島素一致。人胰島素的過敏反應和胰島素抵抗發生率較低,皮下脂肪萎縮現象也隨之減少;由於抗體較少,注射量比動物胰島素平均減少約30%;人胰島素的穩定性優於動物胰島素,常溫下可保存約4周。盡管如此,它在起效時間、峰值時間和作用持續時間上無法完全模擬生理性人胰島素分泌模式,因此需要在餐前30分鍾注射,並可能有較高的夜間低血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