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次組織行為學課上的遭遇,讓我不得不感慨,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如今管理學的各種課程上討論的種種管理藝術,或者說得再露骨一些——馭人之術,在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許多典籍中,或是理論,或是案例,都早有過詳盡的論述。
我還是先說事情的經過吧。一次課上,我們分組作案例。既然分組,肯定就要選擇一位組長——群龍不可無首嘛。在這個時候,有意思的事情就出現了:如果你希望當組長,在大家都不是很了解的情況下,那麼你會怎麼做呢?在你剛當上組長之後,同樣是大家都不是很了解的情況下,你怎麼樹立自己的威信,並且使工作順利開展呢?
在這個時候,有人就站出來了。從他的表現之中,我基本可以認定他是相當任組長的。首先,他要求大家先介紹一下自己。並安排人作記錄。當然,正如我前面提到的,在大家都不熟的情況下,他的話並沒有使大家「感冒」,並且由於課堂上當時環境比較亂,他所提議的活動很快中斷了。在這種情況下,他又頒布了第二道「命令」:這樣效率太低,下課之後我們要留下把這項工作完成。此話一出,立即遭到了大家的反對,當然,我也當即表示了反對。介紹活動暫時告一段落。下面又涉及到確定組長。這位朋友又說話了:要各位有意願當選組長的人演講,再讓大家進行選舉。由於這只是一次課堂上的臨時組建,並且時間比較緊,他的提議立即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並立刻引來了各種做法的討論。最終確定的辦法顯然不是他所提出的這一種。之後的活動,當然是這位朋友一直在「說話」。當然也引起了成員之間的一些不快。好在,最終結果還是說得過去
在此我沒有指責這位朋友的意思。但是從始至終,他的行為引發了我很多的思考。當然,如題所述,我當時好像是鑽到了「故紙堆」里,所想到的,大多是前人論述。
一是所謂的領導術,成功地領導,都只是將它作為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我們往往認為領導們都比較有「城府」,所謂城府,也就是善於「藏」。據說是漢代張良等人著的《陰符經》里曾有「性有巧拙,可以伏藏」的話,我理解就是,不管你多聰明,多善於領導(當然,一般來說大家還是比較善於「藏拙」的,但是「藏巧」並不是那麼容易),這些都是你作為實現你的目的的一些手段,不要時時表現這些,不能讓你的手段成為你的目的。尤其是在大家都不是很了解彼此的條件下,這種表露往往對個人不是很有利。
二是領導的目的,在於協調指揮大家做事(這個在管理學中已有明確的定義)。領導的最高境界,我覺得就是老子說得「無為而治」。鞠躬盡瘁如諸葛亮者,我並不認為他是一個成功的領導。那麼在這里就有一個矛盾——你自己不做,如何讓大家去做,並且做得開心?激勵是必不可少的。那麼,如何激勵呢?我們知道馬斯洛有個需求層次理論,將人的需求分為不同等級。我是認為層級越高,激勵的作用越明顯——因為這個時候個體的自我實現慾望就越強。那麼這個時候,讓屬下覺得「他發揮的作用很重要,離開他或許整個組織就要出問題,他對領導本人或是整個組織都很重要」,或許是對他最好的激勵。即如《資治通鑒》上記載的,漢高祖劉邦在談到他為什麼能奪取天下的時候,一連談到三個「吾不如」,設想一下張良、韓信、蕭何三人聽到這些,自然心裡會對劉邦充滿了感恩。但是做到這一點,又是需要何等的胸懷。所以有人說一個人的胸懷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此言應當不虛。若果做到這一點很難,但是至少要明白,如果一個領導在處處表現出他比他的下屬「業務」好,那麼這一定不是一個成功的領導。正如《素書》所論:「以明示下者暗」。
說到這里,我想給開篇提出的兩個問題一個明確的答案:我想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想做組長,主動是必要的。但是要注意,一是多徵求大家的意見,多贊賞大家的可取之處,而不要自己急於發表意見;二是自己要謙虛,要多說說自己不如別人之處,或者是專業上,或者是知識上,希望大家可以互相幫助、配合著完成這次工作,從而調動大家一起參與。我想這樣,至少這位朋友不會招來那些反對的意見。
當然,我上面說了這么多,未必就是正確的。管理學上的很多東西,都是有爭議的。而且,不同的情景,不同的時機,需要處理的手段也是不一樣的。這僅僅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一些感想,希望看到本文的朋友們能夠多多和我交換看法與意見,我也非常願意多交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老子有一段話,或許能夠概括我的整個思路,拿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黃花賦》解讀——梟雄們的馭人之術http://book.sina.com.cn/2006-09-07/1736204513.shtml
❷ 帝王家、權謀者的馭人手段
1、描繪願景
劉備自稱為中山靖王的後代,宣稱要恢復漢室,拯救天下。起初,人們都覺得這個編織草鞋的人只是在吹牛,但後來,他不斷重復這個願景,有人開始相信了,關羽、張飛甚至與他結為兄弟。記住!有能力的人總是跟隨有夢想的人,把願景說給越多的人聽,就會有越多的人幫助你實現這個目標。普通人每天都在推銷產品,而高手卻每天在推銷夢想。比如:喬布斯用「一起改變世界」的夢想,說服了百事可樂的總裁;馬雲用「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夢想,說服了蔡崇信。
2、分享收益
吹牛是有保質期的,你需要通過分享收益來證明你吹的牛。在分享收益時必須大方,否則,你再吹牛就沒人會相信了。很多老闆就是在這方面失敗的。當然,分享收益不意味著要分你口袋裡的錢,而是要分市場上賺來的錢。如果分享收益的方式不對,反而會養出白眼狼。記住,不是每個人都有一份,也不是每個人都有一份就等於每個人都沒有!要根據成果分配,而不是平均分配。所以,要讓強者吃肉,讓弱者連湯都沒得喝。只有拉大收入的差距,人們才會有動力。
3、制衡之術
當肉吃多了,就會有人變得自大,這時候就需要用手段來進行打壓和制衡。做老闆要有善良的心,但不能缺少手段。創業初期的老臣可能會成為你後期發展的障礙。因為老臣資格老,收入高,跟你熟,了解你的過去,可能會越來越放肆。想要老臣持續有動力,就拿刺頭開刀,殺一儆百。要成就大事,必須打破人情關,一切以結果為導向!皇帝殺老臣,不是皇帝絕情,而是皇帝要對蒼生負責。被小情小愛困住的男人,都會成為歷史中的失敗者。你要講大情,舍小情,任何時候,都要跟你底下的人講明白,我不是一個講感情的人,我們之間只是價值關系。誰不成長,誰就是背叛,誰不貢獻價值,我就對誰絕情。並不是只有大的企業才講制度,而是只有講制度的企業才能做得越大。有這股狠勁,你的事業自然能幹大。搞定人的核心是搞定刺頭。任何一個團隊里,那些很聽話的人往往沒什麼能耐,能耐很大的人,個個都是刺頭兵。
4、恩威並施
做老闆最忌諱的是一上台就施恩。沒有威過的恩正芹,會讓別人以為你在討好他。正確的做法是:拿最大的刺頭開刀立威,對普通大眾施恩收心。孫子兵法里說:「殺一人可震萬軍,殺之;獎一人可悅萬軍,獎之。」就是這個意思,把最難管的刺頭制服了,下面的人自然會服服帖帖。當每個人都怕你時,你再施恩,就能起到收買人心的作用。反之,前面太好了,後面壞一點點,他們都會在心裡罵你;前面壞一點,後面好一點點,他們會立刻感動得稀里嘩啦。人性就是這個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