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人骨密度測試知識有哪些
老人骨密度測試知識有哪些呢?骨是代謝活躍組織,骨內礦物質含量在不同的生理和病理條件下會發生變化,當這種變化超過某一限度時,骨的完整性則遭到破壞,功能出現不同程度的喪失。一些代 謝性骨病可引起骨礦物質含量減少,導致骨質疏鬆症。為找出不同情況下骨礦丟失規律,早期診斷骨質疏鬆,判斷治療效果及隨訪觀察,臨床上發展了許多骨礦測量 的方法。單光子吸收骨礦測定就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種測試方法。測量比較精確,骨量丟失早期(微量)即可測出,而x光拍片則必須在骨量丟失30%以上才能作出診斷。
以單光子吸收法測試骨密度為例:單光子吸收骨礦測定利用放射性同位素125碘或241鎇 發射的單能γ射線對管狀骨做橫行單線式掃描,透過骨質後,由於被骨礦物質吸收而減弱,減弱的程度由置於射線對側同步移動的碘化鈉探測器測量。依據γ射線吸 收原理,由計算公式自動計算出骨骼礦物質含量。檢測部位常取易於體表定位的周圍骨骼,因設備不同其掃描形式不一,可對橈骨遠端、跟骨及股骨遠端進行測量。 最常用的測量部位為橈骨遠端1/3處,此處密質骨佔95%,松質骨佔5%,骨質結構均勻,是測量骨礦物質含量的理想位置。這是一種無害、無痛苦、無創傷的診斷方法。單光子骨密度測試儀所用的放射源為低能量γ源,受測試者接受放射線的劑量很小,兩次重復測不足10分鍾,所接受的劑量為我國放射衛生防護基本標準的二萬分之一,相當於一次拍x光片放射量的四百分之一,對身體沒有影響,不會造成損害。
測量原理:
人體骨骼被皮膚、肌肉等軟組織包繞,它本身是一種非均勻的細胞組織,因此骨礦含量測定比其他物質的含量測定更為困難和復雜。
使用單光子骨密度測試儀對骨礦含量進行測量有以下要求:測量時應對整個受測的骨斷面進行放射性測量掃描;由於骨骼是一種非均勻體,且骨斷面是非規則的幾何體,要求由積分方法求得含量的積分值;前臂中、遠端1/3處及向中、遠各擴1cm骨 斷面的寬度是相近的,用儀器測量得到寬值,除以上積分值,得出線骨礦含量和面骨礦含量。為了消除軟組織所造成的測量誤差,常將受檢部位置於與軟組織吸收系 數相近的水袋內,以取得相同的軟組織厚度,使得測量更為精確。具體工作原理是,放射源與探頭在一條垂直直線上,探頭和放射源固定在同一可移動支架上。因 此,探頭和放射源可同步左右移動,掃描被測骨骼,測出預定的數據。
骨密度測試,實際上並不是直接測出鈣含量,而是利用儀器在體外對人體骨骼中的所有礦物質含量進行測定和定量分析。骨中礦物質包括鈣、磷、鎂等很多種,除其他成分外主要成分是鈣,所以又叫骨鈣。
骨密度測試的意義
人 體骨礦物質含量與骨骼強度和內環境穩定密切相關,因而是評價人類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在生理狀態下,人體骨骼中骨礦物質含量隨年齡不同而異,在病理狀態 下,某些葯物可導致骨礦含量改變。因此人體骨礦含量的定量測定已成為現代醫學的一個重要課題。骨礦的常規檢測主要是通過對人體骨礦含量測定,直接獲得骨礦 物質(主要是鈣)的准確含量,它對判斷和研究骨骼生理、病理和人的衰老程度以及診斷全身各種疾病均有重要作用。正常人骨礦含量與性別、年齡密切相關。同年 齡組不同性別有差異,女性低於男性。同一性別隨年齡增長發生相應的變化,35-40歲以後骨礦含量出現逐漸下降趨勢,女性尤為顯著。這些生理性變化數據也為疾病的診斷及不同原因所致的骨礦含量改變提供了重要診斷依據。
年齡與性別是影響人骨礦含量的因素之一。嬰兒至青春期骨礦物質含量隨年齡增長而增加,且無明顯性別差異。青春期之後,骨礦含量的增加男性較女性顯著,30-40歲達到最高峰值。以後骨礦物質含量隨年齡的增長逐漸下降,女性下降幅度較男性大。有資料記載對50-65歲婦女橈骨遠端進行測量,每年骨礦物質含量下降率為0.0118g/cm/year;一個老年人其橈骨遠端的骨礦含量比骨峰值下降了39%左右。
體重、身高和骨橫徑也是影響人骨礦含量的因素之一。男性和絕經期前的婦女骨礦含量與身高呈正相關,絕經前和絕經後的婦女骨礦物質含量與體重呈正相關。由於骨橫徑的個體差異,使同齡人群的骨礦含量變化較大。若以骨礦含量/骨橫徑(bmc/bw.g/cm2)對骨礦含量(bmc)進行修正,使同齡人正常曲線變異系數由12%降為9%,用多元回歸法處理,將身高、體重、骨橫徑考慮在內,則變異系數降至6%,老年人的變異系數由20%降至10%,兒童降至8%。
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老人骨密度測試知識有哪些的常識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網還有很多關於老人安全方面的知識,感興趣的可以繼續關注,可以讓老人更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