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平均降雨量的計算方法
一個月或一年降水量的總和,稱為月或年降水量。
降水量是從天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態或固態(經融化後)水,未經蒸發、滲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積聚的深度。通常用雨量器測定,每天定時(8點和20點)觀測兩次。以毫米(mm)為單位。
根據氣候資料中月、年降水量,可以求算出一個地區多年的平均降雨量,稱為月或年的平均降水量,這兩個降水特徵值,能夠反映該地區降水的基本狀況。
2. 具體年降水量是怎麼算的
年降水量的計算是通過對一定時間段內降雨總量的累計來實現的。通常,氣象學家會記錄年、月、日、12小時、6小時甚至1小時的降水量,這些都是降雨的短期累積。例如,6小時降水量是6小時內所有雨雪融化成水的總量,24小時降水量則是24小時內雨雪的融化水。旬降水量則是10天內的總和,而「年降水量」則是全年所有降雨的累積。液態降水量通常稱為雨量,有時也被視為降水的同義詞。
降水強度是指單位時間內降下的水量,常用毫米每小時(mm/h)或毫米每分鍾(mm/min)為單位。雨強則特指單位時間內雨量的強度。為了評估一個地區的氣候特徵,我們會計算這個地方多年的平均年雨量,如北京的平均年雨量為532.0毫米,而上海則為1166.1毫米。
降雨的基本要素包括降雨歷時(降雨持續的時間)、降雨時間(對應特定降雨量的時間段)、降雨強度和降雨面積。暴雨的等級劃分標準是根據24小時內降雨量的多少,如小雨小於10毫米,中雨在10-25毫米之間,大雨在25-50毫米,暴雨在50-100毫米,大暴雨則超過100毫米。
總的來說,年降水量的計算是通過對各種降雨量的累計和分級,以及考慮降雨的強度和持續時間來得出的。這個數據對於理解和評估地區氣候特徵以及防洪、水資源管理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3. 年平均降水量和年降水量有區別么
一、性質不同
1、年平均降雨量是指某地多年降雨量總和除以年數得到的均值,或某地多個觀測點測得的年降雨量均值。
2、從天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態或固態(經融化後)水,未經蒸發、滲透、 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積聚的深度,稱作降水量。一年中每月降水量的平均值的總和就是年降水量。
二、計算方法不同
1、年平均降雨量:根據氣候資料中月、年降水量,可以求算出一個地區多年的平均降雨量。
2、年降水量:通常用雨量器測定,每天定時(8點和20點)觀測兩次。以毫米(mm)為單位。
(3)一年均降雨量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基本特點
降水量是指一定時段內從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態或固態水,未經蒸發、滲透、流失而在地面上積聚的水層深度。單位為毫米,氣象觀測中取一位小數。有時也稱為雨量。
降水量一般用雨量筒測定,所以降水量中包含有雪以及少量的露、霜和霧凇等。在自然資源研究中,常用的降水量有年、季、月、旬和生育期的降水量。中國全國平均年降水量為630毫米,呈自沿海向內地、自東南向西北遞減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