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山地大棚成本表及計算方法

山地大棚成本表及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4-10-29 02:51:50

⑴ 養雞技術知識

適合大量養雞的方法主要有塑料大棚養雞、籠養雞和山地養雞。

塑料大棚養雞:
這是一種投資少、見效快、收益高的養雞方法,值得在剛開始從事養雞業、經濟條件較差的養雞戶中推廣應用。
塑料大棚養雞的優點
取材方便:塑料大棚雞舍的主要材料為普通農用薄膜,竹子和草簾,這些材料除薄膜外,其它均易獲得。可隨需隨建,不與農爭田,且能農牧結合,養雞肥田,減少環境污染,同時也便於棚舍徹底消毒,根除病菌。
造價低廉:一般雞舍建設按每隻雞算約需投資30元,用此法僅需4元,而且搭建簡便,省時省工,還可以充分利用其他原有空閑大棚養雞,且管理方便,可提高成活率,平均育雛率和育成率分別達98%和96%以上。1座大棚只需養3批雞即可收回投資。
光照充足:由於塑料大棚具有半透明特點,受自然光照面積大、時間長,因而有利於提高成活率,加快生長速度,降低飼料消耗。
保溫性好:這一優點在冬季尤為突出,可提高母雞產蛋率和肉雞的增重速度。

籠養雞:
這種養雞方法,飼養密度高,飼養條件便於人工控制,保證蛋雞產蛋率穩定、高產和肉雞增重快,耗料相對少,節省空間、墊料等,也深受生產者的歡迎。

山地養雞:
就是利用草山草坡、果園林地、荒灘等地方的天然青飼料和昆蟲等動物性飼料放養家雞。它具有隔離條件好,疾病發生少,成活率高,投資少的特點。既降低了飼養成本,又增加了野味,養出的雞風味獨特、品質好、無腥味、味道鮮美,頗受消費者歡迎,所以價格好,效益高,是致富的好門路。

下面重點介紹這種養雞的主要技術:

品種選擇
山地養雞的特點是放牧,在品種選擇上應當選擇適宜放牧、抗病力強的土雞或土雜雞為宜,如桃源雞、仙居雞、固始雞、肖山雞、庄河雞、三黃雞、杏花雞、陽山雞、清遠麻雞、三黃胡須雞、中山沙欄雞、信宜懷鄉雞、廣西雞等地方優良品種。它們耐粗飼,抗病力強,雖然生長速度較慢,飼料報酬低,但肉質鮮美,價格高,利潤大,應作為山地飼養的首選品種。

棚舍搭建
場址選擇。山地養雞的場地選擇是否得當,關繫到衛生防疫、雞只的生長以及飼養人員的工作效率,關繫到養雞的成敗和效益。場地選擇應遵循如下幾項原則:(1)既有利於防疫,又要交通方便。(2)場地宜選在高朗、乾爽、排水良好的地方。(3)場地內要有遮陰設備,以防暴曬中暑或淋雨感冒。(4)場地要有水源和電源,並且圈得住,以防走失和帶進病菌。避風向陽,地勢較平坦、不積水的草坡。其中最好有樹木,以便雞到樹蔭下乘涼。
搭棚方法。雞舍設計的要求是:通風、乾爽、冬暖、夏涼,座向宜坐北向南。一般棚寬4-5米,長7-9米,中間高度1.7-1.8米,兩側高0.8-0.9米。通常用由內向外油氈、稻草、薄膜三層蓋頂,以防水保溫。在棚頂的兩側及一頭用沙土磚石把薄膜油氈壓住,另一頭開一個出入口,以利飼養人員及雞群出入。棚的主要支架用鐵絲分四個方向拉牢,以防暴風雨把大棚掀翻。

清棚消毒。每一批雞出欄以後,應對雞棚進行徹底清掃,更換地面表層土,清洗工具。對棚內地面及用具先用3%-5%的來蘇爾水溶液進行噴霧和浸泡消毒,然後再進行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間用25毫升福爾馬林加12.5克高錳酸鉀。原飼養過雞的草山草坡,也應先在地面上撒1層熟石灰,然後進行噴灑消毒。最好是利用無污染的草山草坡建新棚。

鋪設墊草。為了保暖需鋪些墊料。墊料要求新鮮無污染,松軟,乾燥,吸水性強的鋸屑、小刨花、稻草、谷殼等,可以混合使用。使用前應將墊料曝曬,挑出發霉墊草。厚度以3-5厘米為宜。

飼料選擇
一般來說,優質土雞的生長速度較慢,對飼料營養水平的要求比較低,但也不能只喂單一飼料,以免造成營養缺乏,影響生長發育,降低成活率。應當選擇優質土雞系列全價顆粒料或混合飼料。另外,可以用山地種植的南瓜、蕃薯、木薯等雜糧代替部分混合料。

雛雞飼養管理
雛雞的生長發育特點是體溫調節能力差、生長速度快、消化機能不完善、抗病能力差、敏感性強、喜群居、膽小。因此,在飼養管理上要抓好如下幾點:
飲水與開食。雛雞進入育雛室後,休息半小時至1小時,便可喂水。一般喂水先於喂料。水溫以32℃左右為宜,不可飲冷水。頭2天可飲用稀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有利於消炎、殺菌,預防雛雞白痢。雛雞飲水後,能迅速排出胎糞刺激食慾。一般開飲後即可開食。把開食飼料撒於鋪在墊料上的淺顏色的塑料布上,讓雛雞自由採食。雛雞的消化力差,必須喂給容易消化、營養全面的飼料。雛雞出殼2天後,食慾旺盛。喂料時要定時定量,一般以喂八成飽為宜。過飽會引起消化不良;不足時會影響雛雞生長發育,甚至會引起啄食惡癖。每次喂料量以15-20分鍾吃完為宜。
環境溫度與濕度。育雛的關鍵是給予雛雞適宜的溫度。以育雛器下的溫度為例:1-2日齡時是34-35℃;3-7日齡是32-34℃;第2周為30-28℃;第3周為28-26℃。育雛期在冬春季每周下降 2℃,夏秋季每周下降3℃,降至21℃為止。雛雞對濕度的要求,第1周相對濕度在70%-75%,第2周下降到60%,第3周以後盡量保持在55%- 60%的水平上。濕度過大,有利於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容易誘發球蟲病。濕度過小、乾燥會使雛雞呼吸加快,體內的水分隨呼吸而大量散發,腹內剩餘蛋黃吸收不良,影響雛雞的發育。

注意分群,加強巡查。強弱雛雞和病雛要分群飼養,檢查弱雛最好在早晨第1次餵食的時候,弱雛易被擠出來。對患病較重的雛雞立即淘汰。經常巡查雞群,其意義有三點:一是通過觀察了解飼料的適口性和投喂量;二是能及時從雛雞的飲食、活動、糞便狀態中發現和診治疾病;三是及時發現意外情況,及時處理,減少損失。

生長雞飼養管理
生長期的雞生長速度快,食慾旺盛,採食量不斷增加。飼養目的是使雞得到充分的發育,為後期的育肥打下基礎。飼養方式是放牧結合補飼。一般應注意以下兩點:

公母雞分群飼養。一般公雞羽毛長得較慢,爭斗性強,對蛋白質及其中的賴氨酸等物質利用率較高,飼料效率高。母雞由於內分泌激素方面的差異,增重慢,飼料效率差。公母分養有利於提高整齊度。生長期採用定時補飼,把飼料放在料槽內或直接撒在地上,早晚各1次,吃凈吃飽為止。

驅蟲。一般放牧20-30天後,就要進行第1次驅蟲,相隔20-30天再進行第2次驅蟲。主要是驅除體內寄生蟲,如蛔蟲、絛蟲等。可使用驅蛔靈,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第1次驅蟲,每隻雞用驅蛔靈半片。第2次驅蟲,每隻雞用驅蛔靈1片。可在晚上直介面服或把葯片研成粉,再與飼料拌勻進行喂飼。一定要仔細將葯物與飼料拌得均勻,否則容易產生葯物中毒。第2天早晨要檢查雞糞,看是否有蟲體排出。並要把雞糞清除干凈,以防雞只啄食蟲體。如發現雞糞里有成蟲,次日晚上可以同等葯量驅蟲1次。

育肥雞飼養管理
即10周齡至上市的時期。此期的飼養要點是促進雞體內脂肪的沉積,增加肉雞的肥度,改善肉質和羽毛的光澤度,做到適時上市。在飼養管理上應注意以下三點:一是隨著肉雞的日齡增長,體內增長的主要組織與中雞階段有很大差別。肉雞沉積適度的脂肪可改善雞的肉質,提高胴體外觀的美感。此期一般應提高日糧的代謝能,相對降低蛋白質含量,肉雞育肥期的能量一般要求達到12.54 兆焦/千克,粗蛋白在15%左右即可。為了達到這個水平,往往需增加動物性脂肪。二是育肥期採用放牧育肥的,一方面可以讓雞採食大自然的昆蟲及樹葉、雜草等節約飼料;另一方面,提高雞的肉質風味,使上市雞的外觀和肉質更好。在進入育肥期,應減少雞的活動范圍和運動,以利於育肥。三是搞好防疫,重視殺蟲、滅鼠和清潔消毒工作。以預防疾病發生。

疾病控制
導致雞病發生的原因很多,物理因素,如飼料配合不當、溫度過高過低、應激與外傷等;化學因素,如葯物過量、誤吃農葯吸入有害氣體等;生物因素,主要是病原微生物入侵。所以,在疾病防治上應抓好如下幾點:
牢固樹立防重於治的觀點。這是疾病防治的基本方針,但在養殖戶當中,很多人都是重治輕防,導致雞只發病率高、死亡率高、成本高、效益低。
樹立用疫(菌)苗防治疾病的觀點。這是防治疾病最重要、最有效、最經濟的措施。多數重大傳染病都可通過接種疫苗進行預防,疫苗接種成功與否,與雞只的母源抗體、接種方式和接種時間有直接的關系,因此,不同的雞場各有不同的免疫程序。
樹立綜合防治的觀點。即從建場、進苗到飼養管理的各個環節都要從有利於防疫的角度去考慮,這是防疫規則的總要求,是養雞業走向產業化、集約化的基本要求。

不知道我這樣介紹是否滿意,養雞技術的書很多,你真的想養雞致富的話,不僅要看有關的書籍,更要通過實踐。

⑵ 怎樣搭好適宜人參和西洋參生長的蔭棚

人參和西洋參都是陰生植物,生長習性比較相近,在生長過程中都怕強烈陽光直接照射,但喜歡斜射光和散射光。所以,栽培時需搭棚遮陰,以避免烈日暴曬和大風、大雨及冰雹的侵襲。棚搭得是否牢固,稀密度是否合適,都關繫到人參、西洋參植株的生長發育及最後的產量和質量,是栽培成敗的關鍵,所以一定要把搭棚作為一項重要的技術措施來完成。

人參在我國栽培已有悠久歷史,產區曾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逐漸改進,創造出許多適合人參生長的蔭棚。西洋參在引種我國時採用的蔭棚主要是參照人參蔭棚,也吸收國外板條高棚的優點,創造設計了許多適合各地西洋參生長而又廉價的蔭棚,這些蔭棚,人參和西洋參栽培都可以採用,只是蓋簾的稀密度略有差異。因西洋參的耐光能力較人參稍強。所以西洋參的蔭棚可比人參棚稀點。

蔭棚的種類很多,分法不同,叫法也不一樣。如按透光透雨的不同,可分為單透棚(透光不透雨)、雙透棚(透光又透雨)和全蔭棚(不透光也不透雨);按棚的樣式分,有平頂棚、斜棚、脊形棚和拱形棚;按棚的高低可分為高棚和矮棚;按棚、畦搭配情況分,有單畦棚、雙畦棚和多畦棚;按照蓋材的不同又可分為竹簾棚、葦簾棚、板條棚、油氈棚、秫秸棚及尼龍網棚等。棚的種類很多,應該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和經濟條件,因地制宜地靈活選用,以便充分利用本地的材料資源,搭設適合當地人參和西洋參生長又經濟耐用的蔭棚。下面介紹幾種常見蔭棚的搭設方法,供各地參考。

(1)高棚。高棚,是指吸收美國板條棚技術,結合我國各地具體情況加以改進的平頂高棚。它是在整個田塊上搭的一個多畦大連棚,屬於雙透棚。棚高180~200厘米,棚的大小依參地面積而定,一般適用於平原地區或山區的緩坡地。由於棚較高,因而有利於棚內空氣流通,降低棚內的溫濕度;減輕勞動強度,使種參者少受彎腰之苦;提高土地利用率並便於實現機械化作業。按所用棚架材料的不同,可分為水泥柱棚和木柱棚兩種。這里只介紹水泥柱棚的搭設情況。

水泥柱棚,用水泥柱和鋼材(或粗鐵絲)做棚架材料而搭成,適宜大規模種植。它成本高,投資大,但投資一次,便可長期重復使用。

水泥柱用鋼筋水泥築成,粗約10厘米見方,柱長230~250厘米,在距頂端約10厘米處,留有一個直徑為1.5厘米左右的孔,作捆綁固定棚架用。每667米2面積的蔭棚,需水泥柱60~70根。橫桿為5米長的粗三角鐵(邊長43~45毫米)或直徑約46毫米的鋼管,約需30根。直桿用5米長的小三角鐵(邊長25~27毫米)或直徑為33毫米的鋼管,約需50根。蓋簾可用竹簾、葦簾或尼龍網等,按每塊簾長300厘米、寬200厘米計算,每667米2棚地需140~150塊。為節約鋼材和降低成本,橫桿和直桿可用8號鐵絲代替,每667米2需140千克左右。所用鋼材,在搭棚前都要塗刷防銹漆,以防止生銹,延長使用時間。

搭棚時,先埋立柱。立柱一般在做畦時埋設,從場地的一邊埋起。立柱宜埋在畦溝內,每隔一溝埋設一行。立柱的間距為340~360厘米,埋深約50厘米,地上高度為180~200厘米。立柱要前後對齊,高矮一致,各成一條直線。埋柱時,還要注意柱端孔向應與橫排立柱的方向垂直。立柱埋設好以後,等到出苗前再搭棚。搭棚時,先把作橫桿的粗角鐵(或粗鋼管),擱在橫向的水泥柱頂端,用粗鐵絲穿過柱端孔,把粗角鐵(或粗鋼管)綁緊固定好。再把細角鐵(或細鋼管)擱在順向的立柱上,與橫向粗角鐵(或粗鋼管)相交叉,用鐵絲把它們綁在一起。然後,在橫向的粗角鐵上,每兩根柱之間再等距離放置2條細角鐵,間距為80~90厘米,同樣用鐵絲把它們綁緊固定在下面的粗角鐵上。棚架搭好後,就可蓋簾。把竹簾(或葦簾)放在直桿上,從棚的一邊搭起,一簾緊接一簾,頭尾之間要有10厘米左右的搭接處,並用22號鐵絲綁好,再用鐵絲把簾子固定在下面的角鐵上,使它不致被風吹動。最後,在棚的四周用竹子或秸稈等編織的較密籬笆圍上,高度以略高於棚頂即可,用來防止強光射入邊畦,也阻止獸畜和他人進入棚內踐踏與破壞。為管理方便,需開設一門並加鎖(圖2-3)。

圖2-3 水泥柱棚示意圖(單位:厘米)

如果採用尼龍網作蓋簾,因為質較輕,棚上的橫桿和直桿可用8號鐵絲代替,棚兩端的鐵絲要固定在地邊,鐵絲一定要拉緊,以防棚上簾子高低不一。這種棚架可以節省大量鋼材,是林區參場和個體專業戶採用的最理想棚架。

(2)矮棚 這是採用我國種植人參時所搭的棚。棚地一般為667米2。矮棚比較小,搭棚比較簡單,取材也容易。搭矮棚不用大木材,既便於就地取材,也可根據季節變化控制蓋材結構,調節透光度和透雨量。矮棚的缺點是土地利用率不高,管理操作不方便,通風較差,棚內溫度也較高。矮棚的種類較多,下面只介紹一面坡棚、平棚、脊棚及拱棚等幾種常用的棚架。

① 一面坡棚 通常是一畦一棚,適用於山地種參。它可以通過棚向張口調節受光。它的前檐即張口為受光的一面。一般山地種參,畦的走向以南北向偏東北或偏東,也就是以接受東北向陽光或東向陽光為宜。南向陽光、西南向陽光或西向陽光,由於中午和下午的強烈陽光直接曬到參苗,光照過強,參葉會被曬焦,嚴重時會造成早期落葉死亡。所以,棚架張口,陽坡宜向東、東坡宜向東北,西坡宜向東南。平原地區參畦走向多為東西向,張口向北。

做立柱(也叫杈子)的材料,以柞木和椴木為最好,其他硬雜木也可用。搭一個棚地面積為667米2的一面坡棚,一般所選用的立柱材料,直徑為8厘米左右,長度分別為150~160厘米和120~130厘米,數量各90根,分別做前後立柱用。立柱下端砍成尖狀。順桿粗6~8厘米,長400~500厘米,需80~90根。橫桿粗約5厘米,長180厘米,需60~90根。蓋簾可就地取材,用竹子、葦子、秸稈、茅草或柳條等編織,寬度為200厘米,長度為300~500厘米,需60~70塊。

准備好材料後,即可以搭棚。埋立柱多在做畦前或播種後進行。立柱插在畦的兩邊,每隔2米插1根,入土40~50厘米,長的做前檐,短的做後檐。立柱要插直,各排成一條直線。前後檐的立柱要成對,距離要相等。插好後按規定的高度鋸斷(前檐立柱高110~120厘米,後檐立柱高80~90厘米)。鋸時,要順畦向由兩邊向內斜鋸,使之成為一個叉口。然後將順桿擱在立柱的叉口上,用鐵釘釘牢或用鐵絲綁牢固,兩根順桿的銜接應為粗頭接粗頭,細端接細端,接好後要求平直。出苗前上簾,把竹簾順著畦向蓋好,在畦的兩端,簾子要下垂至畦面,用鐵絲把簾子固定在下面柱上。夏季可加蓋第二層簾或薄膜。

北方山區種參,缺乏竹子材料打簾子,一般常用秸稈、葦子及茅草等打簾子。這些材料質地較軟,不太結實。所以,應該根據簾子的軟硬程度,在架子上加1~2根順桿,加順桿前,要在前後立柱的順桿上每隔2~3米放上1根橫桿,在橫桿上再擱1~2根順桿,後再蓋簾子,並固定好(圖2-4)。

圖2-4 一面坡棚示意圖

② 單畦平棚 搭棚方法與一面坡棚基本相同,只是前後檐一樣高(90~100厘米),也可前檐比後檐略高3~4厘米,可單透(棚上加塑料薄膜只透光不透雨),也可雙透(棚上不加膜既透光又透雨)。棚的樣式與規格,主要根據各地具體情況而定。6月上旬以後,在兩棚間再蓋上小的活動簾,整個棚地看起來似大的連棚,可防止強烈陽光從前後檐射入畦內。在陰天或管理操作時,再把活動簾捲起。8月下旬以後,可把這個活動簾拆掉。

平原地區缺乏棚架材料,可用鋼管和粗的8號鐵絲來代替。立柱用直徑為4.6厘米的鋼管,按規定長度鋸短,上端鋸成一個叉口,下端可焊一個長約15厘米的鋼板條十字架,以便在地里豎立牢穩。立柱要塗上防銹漆,埋入土中的一端最好再塗上瀝青。順桿用拉緊的8號鐵絲來代替,兩端埋入土裡固定好。

利用鋼管、鐵絲搭棚,比較經濟耐用,材料可重復多次使用,不破壞森林,甚至連樹枝也用不著去砍,故可推廣應用。

③ 拱形棚 也叫弓形棚。拱形棚有單畦小拱棚和雙畦大拱棚兩種類型。

搭一個棚地面積為667米2的單畦小拱棚,所用的材料是:立柱粗約8厘米,長120~130厘米,一端要削尖,需365根;順條粗6~7厘米,長4~5米,需80~90根;拱條可用竹片條或樹枝條,寬2~2.5厘米,長2米,需180條;簾子寬2米,長3米,需90~100塊。

搭一個棚地面積為667米2的雙畦大拱棚,所用的材料是:立柱粗約8厘米,長140~150厘米,一端削尖,需250根;順條粗6~7厘米,長4~5米,需50~60根;拱條長380厘米,需120根;簾子寬2米,長5米,需90~100塊。

備好材料後,即可搭棚。在畦的兩邊每隔1米插1根立柱,入土40~50厘米深,要插直,橫豎都排成一條直線。單畦小棚在離畦面80厘米處,雙畦大棚在離畦面1米處,順畦向鋸成一個叉口,將順桿擱在兩排立柱的叉口上,用鐵釘或鐵絲固定。在畦兩端的順桿上,各綁一根橫桿,中間視畦的長短再綁若干根,以加固棚架。然後,把拱條綁在畦兩邊成對的立柱上,形成一個彎月狀拱形,各拱形的彎度要一致。在拱頂,用竹竿、長樹枝或粗鐵絲串起來,綁緊固定,使拱條連成一體,增加拱棚的強度,防止走形。棚架搭好後,把簾子橫蓋在拱架上,簾子兩邊垂下至畦幫。6月上旬,拱頂上再蓋一層抗老化農膜。農膜比單畦小棚寬為2米,比雙畦大棚寬為3.8米。農膜上再蓋一層稀簾子。8月下旬,拆去第二層簾子和農膜。也可先蓋農膜再蓋簾子,6月上旬再蓋第二層簾子或用蒿草壓蓋其上(稱「壓花」),8月中旬撤去最上面的簾子或壓花。9月上旬,再撤去農膜上的簾子,10月中旬撤去農膜(圖2-5)。

圖2-5 拱形棚示意圖(單位:厘米)

有些地方做棚比較講究,在立柱、順桿和橫桿搭好後,再做兩根拉桿,並用鐵釘把兩根拉桿的上端釘在一起,分開拉桿後,端部即成叉狀,以承接拱頂順桿。再把叉狀拉桿固定在橫桿和前後立柱上,使它們的高度都保持一致。拉桿安裝固定完畢後,再在拉桿的交叉口上安放一根順桿,最後用鐵釘或鐵絲把拱條固定在3根順桿上。棚架搭好後即可蓋簾(圖2-6)。

圖2-6 改進拱形棚示意圖(單位:厘米)

④ 脊形棚 又稱人字形棚,適於做雙畦棚。每畦寬120~140厘米,兩畦間溝寬40~50厘米,兩棚間距離120~150厘米。搭架方法基本相同。前後立柱高120厘米,中立柱高140厘米,插在兩畦間溝的中央,左右相鄰立柱間隔200厘米。立柱前後對齊,高矮一致、各成一條直線。然後把順桿分別釘在前、中、後三排立柱上。再把橫桿按80~100厘米的間距也分別釘在前、中、後的順桿上,使成兩面斜坡。棚架搭好後,把寬2米、長5~5.3米的簾子,橫蓋在順桿上,兩邊簾子下垂至畦幫。根據需要再在底簾上蓋一層農膜,再順畦向蓋第二層簾(兩層簾的簾條要錯開,使光照均勻)。各層簾子都要綁緊,以避免滑動掉落(圖2-7)。

圖2-7 脊形棚示意圖(單位:厘米)

可以用做遮蔭簾的材料很多,如細竹竿、葦子、板條、樹枝條、作物稿稈、蒿草、油氈及尼龍網等。各地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用來源豐富而又最經濟的材料編制蓋簾。簾子編織質量的好壞,如稀密度,牢固與否等,對參苗生長的影響很大。要根據當地的氣候,參地的坡向,參齡,以及蔭棚的種類,比如是單透棚還是雙透棚,是蓋一層簾還是蓋兩層簾等,編織稀密度適宜的簾子。如果氣溫較低,參地是陰坡,參齡在三年生以上,或准備蓋兩層簾,這些情況下的簾子,密度可編稀點;相反,如果是在氣溫較高的地方,參地是陽坡,參齡為一、二年生苗期,准備只蓋一層簾,這些情況下的簾子,密度就應該編得密一些。另外,人參簾也要比西洋參簾密點。編的簾子還要求牢固,結實,不鬆散,不斷缺,簾條稀密均勻,才能保證有均勻的蔭蔽度。

編織簾子用4~5條經線。經線一般用20號鐵絲或麻繩。編織材料,用長而且直的細竹竿、葦子、作物稿稈等。做簾子時,要一根挨一根地編織,條間間隙為0.5~1厘米。如用蒿草編織,應先把草紮成2~3厘米粗的草束。編織時,束間間隙為1.5~3厘米。簾子一般寬2米左右,長3~5米,或依據具體情況而定。

⑶ 在山上散養雞的養殖技術方法,謝謝!

1、精選良種。優良的品種是飼養優質肉雞的基礎。應選養皮薄骨細、肌肉豐滿、肉質鮮美、抗逆性強、體型中小型的有色羽毛的著名地方品種。

2、注重放牧。放牧是提高肉雞肉質的重要措施之一。優質放養土雞的育雛技術要求與快大型肉雞無異,在育雛室內育雛30天左右轉入大棚飼養。一般夏季30日齡、春秋45日齡、寒冬50~60日齡開始放牧。

放雞場地宜選擇地勢高燥、避風向陽、環境安靜、飲水方便、無污染、無獸害的竹園、果園、茶園、桑園等地較理想。雞只既可吃上述「四園」中的害蟲及雜草,還可為「四園」施肥。放牧場地可設砂坑,讓雞砂浴。還要搭建避雨、遮陽、防寒的草棚或塑料大棚。

肉雞早出晚歸,放牧密度為50~70隻/畝,每群規模約500隻為宜。為防止雞走失或危害附近農作物,放牧場可設置圍欄,一直放養至出售。加強放牧可以提高雞肉的結實度,促進體格健壯及羽毛緊密光亮;還可採食青草、草籽、枯葉、蟲蠅等,節約飼料和提高肉質。

有條件的可以放一批雞換一個地方,既有利於防病,又有利於雞只覓食。

3、巧喂飼料。飼料是影響肉質的重要因素。優質土雞育雛期應飼喂易消化、營養全面的雛雞全價飼料。因其生長速度較慢,飼料中粗蛋白含量低於快大型肉仔雞全價料2個百分點,並做到少量多餐,以促使雛雞生長發育良好。

育成、放牧期要多喂青飼料、農副產品、土雜糧,以改善肉質、降低飼料成本,一般僅晚歸後補喂配合飼料。出售前1~2周,如雞體較瘦,可增加配合飼料喂量,限制放牧進行適度催肥。

中後期配合飼料中不能加蠶蛹、魚粉、肉粉等動物性飼料,限量使用菜籽粕、棉籽粕等對肉質和肉色有不利影響的飼料,不要添加人工合成色素、化學合成的非營養添加劑及葯物等,應加入適量的桔皮粉、松針粉、大蒜、生薑、茴香、桂皮、茶末等自然物質以改變肉色、改善肉質和增加鮮味。

4、嚴格防疫。搞好防疫滅病是養好優質放養土雞的重要保證。一般情況下,放養土雞抗病力強,較圈養快大型肉雞發病少。但因其飼養期長,加之放牧於野外,接觸病原體機會多,必須認真按養雞要求嚴格做好衛生、消毒和防疫工作,不得有絲毫鬆懈。

5、適時銷售。合適的飼養期是提高肉質的重要環節。飼養期太短雞肉中水分含量多,營養成分積累不夠,鮮味素及芳香物質含量少,肉質不佳,味道不鮮,達不到優質土雞的標准;飼養期過長,肌纖維過老,飼養成本太大,不合算。

(3)山地大棚成本表及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土雞性成熟時間較晚,受季節影響大,春天飼養的土雞性成熟早,秋季飼養的土雞開產晚,一般開產日齡為150~180 日齡。

自然條件下,土雞的產蛋性能具有極強的季節性,主要受營養、溫度和光照的影響,每年春、秋季是其產蛋率較高的時期。而在光照時間縮短、氣溫下降、營養供應不足的冬季會停止產蛋。所以,土雞的年產蛋量低,一般只有100~130 枚。

土雞散養點屬於山區,周圍無工礦化工企業,無大氣、水質、土壤污染,這種環境下生長的土雞比農家散養的土雞還要好。

土雞散養於山坡上,山坡上植物茂盛,土雞在林間終日嬉戲吃食,享受到足夠的運動和日曬,這種土雞的抵抗力遠高於室內養殖的洋雞或者室內土雞,因此無需餵食抗生素也不會大批死亡。很多土雞蛋也都直接下在林間,撿拾土雞蛋的工作量也很大。

閱讀全文

與山地大棚成本表及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鎮巴臘肉的食用方法 瀏覽:700
教學中的代幣制屬於教學方法嗎 瀏覽:972
標准磚數計算方法 瀏覽:712
風扇機芯安裝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325
信息里的黑名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69
化學連接裝置的方法從什麼到什麼 瀏覽:507
中興手機屏幕測試方法 瀏覽:717
3d掃描儀使用方法 瀏覽:84
207平方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329
種子里的蛋白質含量的測量方法 瀏覽:819
對數的乘除計算方法 瀏覽:696
檢測鏡的使用方法 瀏覽:433
維生素e怎麼敷臉啊敷臉方法 瀏覽:580
坐月子發汗的正確方法 瀏覽:368
車削螺紋時常見的故障及解決方法 瀏覽:545
兒童看書的正確方法 瀏覽:549
西龍加熱棒的使用方法 瀏覽:341
qq語音通話功能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06
找回照片的方法蘋果手機 瀏覽:266
腹肌板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