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放眼天涯:潔癖之國瑞士怎麼處理垃圾
從剛到瑞士開始,我就想寫寫這里怎麼處理垃圾,因為這實在是對我的思想和理念沖擊最大的當地文化特質之一。但這又是個很棘手很復雜的題目,所以一直拖延到現在我都沒有寫。近來,有兩件事刺激我再想起來這個話題來。一是在德國柏林呆了這一個月,吃喝固然爽過瑞士百倍,但這兒的衛生與垃圾處理實在跟蘇黎世相差太遠。時間久了,讓人想念蘇黎世的干凈整潔。二是這兩天南京的一位前學生跟我說了六合區反對建設垃圾焚燒廠的事,好像現在國內好多地方都因為反對建垃圾焚燒廠鬧得風起雲涌。恰好去年冬天我陪貴州學習團的朋友們仔細參觀了洛桑的數個垃圾處理中心,對這個系統有了多一點的宏觀了解。因此,今天我就再拾起鍵盤來試著寫一寫吧。主要基於我自己的實際經歷,先說怎麼扔,再簡單說說我所知道的終端處理。
我對於南京的情況並不十分了解,國內的系統比這里也復雜的多,所以這篇文章只能說是受現實啟發,但並非表達支持或者反對的觀點。即使德國離這么近,語言文化也沾親帶故,它都與瑞士十分不同。但對於各種不同了解的越多,也許越能讓我們清楚反思自身的處境。
垃圾看似是生活中的小事,但垃圾處理卻是極大極有爭議的大事。看似是你一個人拋棄無用的東西,實際上這一拋一棄卻糾纏著文化、民族性、技術、社會治理等許多超越於個人的東西。瑞士人是個有潔癖和分類癖的民族,有一個著名藝術家Ursus Wehrli整理經典畫作的作品很多人都看過笑過。
正因為如此,很多知道瑞士在垃圾處理方面有特色的人,寫起來總喜歡寫得很大,起筆就是全國的數據如何,但我覺得也許起於個人的東西,還應該回到個人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還有一點要交待的是,瑞士是一個從骨子裡強調地方性的文化,所以各個州在許多政策上都有所不同,但他們又是一個高度講求效率的聯邦,所以大的框架和理念上還是比較一致的。我的生活經歷,僅僅基於蘇黎世的情況,而處理的部分,是基於洛桑的參觀。在瑞士其它地方,或者不在蘇黎世市的人,可能經歷會非常不同。
很多人知道,剛剛來瑞士在地方「居委會」注冊之後,每個人都會收到厚厚一本的垃圾處理指導手冊,但在蘇黎世是德語版,很多人看不懂,也不會仔細看,最終還是得在實際中去學。試著想像一下,假如你在瑞士生活,一天下來,你會有一些東西需要收拾。雞蛋殼、香蕉皮、黃瓜尾巴等等所有廚房出來的有機的廢料,都可以用碗盛著扔到樓棟門外的綠筒裡面。當然,如果你嫌麻煩,也可以在超市買可以降解的特別袋子,最後連袋子一起扔進筒里。
一周下來,你會有各種玻璃瓶子,鐵罐子,塑料瓶子。在每塊生活小區,有一個集中的回收點。玻璃瓶子得沖洗了按綠、白、灰的不同顏色扔到這些大筒當中。鐵的扔在矮櫃子里。拎瓶子的紙袋子不想要,可以扔在旁邊一個專門的櫃子里。可回收的塑料瓶子,要扔到超市中的專門回收櫃。在那兒也可以扔電池,舊燈泡等等。
一個月下來,你可能會有許多廢紙。這方面蘇黎世分成兩種,一個是紙板,一個是各種普通紙。說實話,到現在我們也沒有徹底搞清該如何區分一些硬紙到底屬於哪種。同垃圾指導手冊一起,每個人還會收到一個垃圾日歷。每隔兩個星期左右,你有一次機會扔紙垃圾,兩個各類交替。扔之前,所有人都會把它盡量疊放平整,尤其是普通的紙,人們都會用專門的繩子將之捆成非常整齊的豆腐塊兒,然後整整齊齊的擺在樓棟門口的路邊。綁繩上面還會留出提手兒,以備工人開大車來收取時能夠一提迅速清走。你要是嫌記不住日子太煩,可以到政府網站上訂制簡訊提醒,扔紙板或紙的頭一天,系統會發簡訊告訴你。
一年下來,你可能有各種舊衣服,舊鞋子。如果只是舊了,但還能穿能用,那麼每年你會有兩次機會捐出去,信箱中會提前收到專門的塑料袋子,然後人們會把衣物洗干凈放進袋子,捆好口兒。在日歷上的日期放到門口,等專門的人收走去進一步處理和捐贈。
不想要了的但還能用的電器、傢俱和各種其他有價值的東西,有些人會貼了清理干凈,擺放整齊,貼了「贈送」或者「免費」的紙條,放在路邊,請需要的人帶走。但壞了的電器或者各種不好拆分不大不小的廢物,要等專門的日子,有卡車來固定的回收點接收,這些回收點都在有公共交通聯結的地方,人們可以乘電車去扔。
所有其他的塑料袋,臟了的包裝紙,以及小件的不能放到以上任何分類中的東西,要扔到一種叫「蘇黎世袋子」的專用垃圾袋,然後扔到小區的專門接收這種袋子的大桶當中。這種「蘇黎世袋子」是要自己買的,而且比較貴,中號35升大小的要1.7法郎一個。據洛桑的人說,這種袋子的定價其實是政府調整垃圾處理費用收支平衡的工具。
有人說,這太麻煩太復雜了,有人不遵守怎麼辦?說來也有意思,首先,這個人人認真遵守的氛圍會促使你去這么做;其次,據說有專門的垃圾警察會檢查,然後懲罰不守規矩的人,這個我們從來沒遇到過,也從沒發現周圍鄰居有誇張的違規行為。
作為生活不太復雜的個人,要扔的方面差不多就這些了。那處理呢?大的政策和機構,我沒有研究過所以不了解。但大體應該是有回收價值的都會合理的處置。我們在洛桑參觀的,主要是一個普通垃圾的焚燒廠和有毒垃圾的處理中心。
焚燒廠的廠址確實就是城市旁邊,與周圍的居民區完全在一起沒有距離。但這樣的前提是:1,通過專門的卡車和地下火車運輸系統將垃圾收集來,不會有異味的問題。使用比較先進的焚燒技術(核心的處理的機器是日本進口的),處理充分,嚴格的過濾,產生少量的廢物; 2,他們有嚴格的監控設施和監控機構,所有的數據都是在線的顯示,據他們自己宣稱,他們的排放標准比瑞士國家標准還嚴格,不會有有毒物質進入空氣中; 3, 他們回報當地社區,為地方提供價格更低的供電和供暖; 4, 他們透明開放,在設計、建設、運營期間,都讓當地人參與意見,所有人可以申請參觀訪問,他們有專門的講解人員引導參觀,解說具體的技術和運營情況。他們的網站上也公布所有的技術指標,排放指標和資產收支情況等等。
焚燒廠的網站上的一幅流程圖 怎麼樣用垃圾生產能源www.tridel.ch/
有毒廢棄物處理中心C有三大業務,含汞燈管處理廠,廢油分離處理廠和從垃圾焚燒廠收集來的有毒粉塵處理廠。其中有兩處印象深刻,一個是他們的化驗分揀中心對於小規模的有毒廢棄物(如20KG以下)只能靠工作人員手工完成,這一步需要有多年工作經驗的人用觀察的方法初步判斷其成分和處置方案。盡管瑞士有一個嚴格的監管和跟蹤系統,但有時還是有非常危險的事故。他們曾經收到過一個裝有劇毒物質卻貼錯標簽的桶,如果不是他們的工人按照標准方法保持安全距離的查看,貿然打開蓋子可能當時就一命嗚呼了。而在這個危險骯臟的環境中工作的人,大部分是來自葡萄牙的移民。另一處,是他們的填埋場。他們將所有從焚燒廠收回來的帶有重金屬等有毒物質的粉塵與水泥混合起來,做成一個個的水泥立方,然後在地下挖一個很深的坑,做好地下的防水,與周邊的土壤水源隔絕,然後把這些立方體埋下去,永久的埋在那裡。這是人製造出來的、自然沒法消化沒法循環的垃圾。我們去的時候,山中正起著大霧,在這山野綠地間被掘采出的大坑中,隱約能看到周圍灰色的防水物,底下深處的污染水收集渠,旁邊可能還有已經堆放的那些立方休,這一切在霧氣朦朧中,真如同通往地獄的一張巨口。若干年後,這個坑就會被填滿,相鄰的一塊土地會被挖開,如法炮製,而原來這里采出的土一部分已經被水泥廠用作了原料,上層的部分會按原來的樣子堆回到這個隱藏的秘密上面,草會再生出來,樹會再長起來,我們這些路過的旁觀者,甚至那些為焚燒廠送去垃圾的周圍居民們,很快就會像忘掉土地的一聲嘆息一般,忘掉這個所在。
謝謝您讀完了這一篇,祝有個好的心情和干凈的所在。 玉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