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智商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智商計算公式為:
IQ(智商)=MA(智力年齡)/CA(實際年齡)×100
智商測試一般包括十一個項目,有常識、理解、算術、類同、記憶、字詞、圖像、積木、排列、拼圖、符號分別測驗等。心理學家運用智商測驗這一工具的目的是為了檢測人的智力水平,用智商的高低表現智力的優劣。
(1)15歲以上智商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人群中各個IQ分數段所佔的比例:
約50%的人口,智商介於90與會110之間即「普通智力」約25%的人口,智商小於90,(根據定義,智商 100當然就是人口的平均智力水平)。
智商介於是110與120者,約占人口14.5%;介於是120與會130者約佔7%介於是130與會140者,約 3%智商超過140者,僅占人口的0.5%。
在低智力的一邊,亦有類似的分布情況。例如智商,在介於70與80者,有7%等等。可見,「天才」與「遲鈍」的人都很少;絕大部分的人,都是一般智力。
『貳』 人的IQ怎麼算
IQ是Intelligence Quotient的縮寫,意為智力商數,簡稱智商。它是測量個體智力發展水平的一種指標。最早是由德國心理學家施太倫(L.W.Stern)提出,美國心理學家推孟在制訂「斯坦福—比內量表」中引用IQ,並加以改進。IQ是用智齡(心理年齡)除以實際年齡所得的商,乘以100,即比率智商。其計算公式為:
計算方法:IQ=MA(智力年齡)/CA(實際年齡)×100
它建立的前提是假定智齡隨實際年齡而增長,實際上,智力並非隨年齡增長而呈直線上升,16歲後,智力就基本停止發展了。顯然,比率智商有很大的局限性。美國著名的醫學心理學家韋克斯勒(D.Wechsler)在編制兒童智力量表時,測驗結果採用了離差智商的計算方法。其根據統計學中的均數()和標准差SD)計算而得,即以標准差為單位的個人分數偏離他同年齡組平均分數的數值,故它不受被測驗者年齡的影響。這種計算方法既克服了心理年齡只能進行同年齡組間的橫向比較,又克服了比率智商只能進行不同年齡組間的比較。現在多採用離差智商這種智商計算方法。
心理學家運用智力測驗這一工具來測得人的智力水平,用智商的高低表現智力的優劣。古時也有很多智力測驗,如我國北齊時代劉晝曾用"使左手畫方,右手畫圓,令一時俱成"的測驗來測量人的智力,這些測驗都沒有一定的指標。現在廣泛使用的智商記分方法源自比奈的智力年齡的概念。
智力年齡簡稱智齡,也稱心理年齡,指智力達到了一定的年齡水平,是衡量一個人智力高低的尺度。最初的西蒙-比奈智力測驗是用年齡量表表示測驗分數的。這里的年齡量表,就是在量表中,每個年齡組有6個題目,每個題目代表兩個月的智齡,將所答對的各年齡組的分量表的智齡相加,就是該兒童的智力年齡了。
後來在使用中發現,智齡為10歲,對於8歲、10歲、15歲的兒童來說,具有不同的意義。因此,於1916年推孟修訂的斯-比量表中,採用了智商的概念。智商即前面所講的智力年齡與實際年齡的商數。兩個年齡相除,更多的是得到小數。為了符合人們的習慣,心理學家將這個商數整數化,即再乘以100:
IQ=MA(智齡)/CA(實齡)×100
如果說智齡表示了心理發展的水平,是一個絕對的量數,那麼智商就表示了心理發展的速率,是一個相對的量數。顯然,智商比智齡更科學。
由上面智商的推算公式我們可以看出,IQ大於100是很有可能的。但是117分是不是一個"天才"的分數呢?
有人曾做過人群中各個IQ分數段所佔的比例的統計:
人群中只有1%的人智商在140分以上;有11%的智商屬於120分~139分;18%屬於110分~119分;46%屬於90分~109分;15%屬於80分~89分;6%屬於70分~79分;另外,有3%的人智商低於70分,屬於智能不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