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大出血補液量計算方法

大出血補液量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3-09-23 04:23:00

❶ 補液量計算公式是什麼

成人應補充的晶體和膠體溶液的總量應為1.5ml×燒傷面積(%)×體重(kg),小孩應補充的晶體和膠體溶液的總量應為2ml×燒傷面積(%)×體重(kg),還應補充每日生理需水量2 000 ml~3 000 ml(成人),100 ml/kg(小孩)。

補液的方法:補液速度應掌握先快後慢的原則,其中晶體和膠體的各半量最好在傷後8h內輸完,水分則每8h各輸入1/3。晶體、膠體和水分要交替輸入,特別注意不要在一段時間內輸入大量不含鹽或膠體的液體。

補液量計算公式是自從1952年Evans提出以體重、燒傷面積為計算基礎的輸液公式以來,不同學者根據自己的經驗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補液量計算公式。但是,仍無一個能適用任何燒傷患者、又都能獲得滿意效果的公式。

急性期一般可按基礎代謝需要量計算,即5%~10%葡萄糖50~60ml/kg·d,鈉鉀各1~2mmol/kg·d(生理鹽水10ml含鈉1 5mmol,10%氯化鉀溶液10ml含鉀13mmol),或按1500mL/ m2體表面積給予糖60~75g/ m2體表面積,鈉、鉀各50~7 0mmol/ m2體表面積。

生理需要量也可以用3∶1溶液補充。高滲脫水時,垂體後葉分泌抗利尿激素,促進腎小管遠段的吸水作用,因而有人認為高滲脫水時,生理需要量宜酌減1/4。

❷ 補液量計算公式是什麼

補液量計算公式是自從1952年Evans提出以體重、燒傷面積為計算基礎的輸液公式以來,不同學者根據自己的經驗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補液量計算公式。但是,仍無一個能適用任何燒傷患者、又都能獲得滿意效果的公式。

補液量,是指醫療過程中通過靜脈補充葯液的劑量,一般需按累積損失量、繼續損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計算。

生理需要量

急性期一般可按基礎代謝需要量計算,即5%~10%葡萄糖50~60ml/kg·d,鈉鉀各1~2mmol/kg·d(生理鹽水10ml含鈉1 5mmol,10%氯化鉀溶液10ml含鉀13mmol),或按1500mL/ m2體表面積給予糖60~75g/ m2體表面積,鈉、鉀各50~7 0mmol/ m2體表面積。

生理需要量也可以用3∶1溶液補充。高滲脫水時,垂體後葉分泌抗利尿激素,促進腎小管遠段的吸水作用,因而有人認為高滲脫水時,生理需要量宜酌減1/4。

繼續損失量

按實際損失補充,一般在禁食條件下為40ml/kg·d,電解質包括鈉、氯及碳酸氫離子各40mmol/L。繼續損失量也可以用口服補液鹽(ORS)補充。

累積損失量

指病後(如急性脫水)減輕之體重數量,這部分液體最主要。這部分液量可根據脫水程度加以估計。累積損失量也可按體表面積計算,輕度脫水為1200ml/m ,中度脫水為2000mL/m2,極重度脫水為3000ml/m2。

是輸液總量

前三部分之和即為第一天輸液總量。為便於臨床應用,一般將上述三項概括為以下數值,可適用於大多數病例。輕度脫水約90~120ml/kg,中度脫水約120~150ml/kg,重度脫水約150~180ml/kg。個別病例必要時再作較詳細的計算。

❸ 產後出血量計算公式方法

產後出血量計算公式方法

產後出血量計算公式方法,生活中,有些女性在生產後,會遇到產後出血的情況。有些人想了解出血量是怎麼計算的。下面是我給大家分享產後出血量計算公式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產後出血量計算公式方法1

1 、稱重量

先稱敷料、紗布、紙、衛生巾等重量,用過之後再稱重,將兩個結果相減所得出的結果按照血液比重的1.05換算成毫升數,也就是產後失血量約等於(血敷料重量-干敷料重量)÷1.05。

2、面積法

先使用10毫升血液浸染敷料、紗布、衛生巾等,然後根據產婦生產時以及產後敷料或是紗布浸染面積去計算產後出血量。也就是失血量約等於血濕面積,也就是一平方厘米摺合成1毫升血量。

3、血紅蛋白計演算法

產前和產後都需要測定血紅蛋白水平,通常情況下血紅蛋白每下降了10g /L,產後出血量是400-500毫升左右。需要注意的是產後早期就出血,血液濃縮,紅蛋白差值不能准確判斷出產後出血量。

通過稱重法、面積法、血紅蛋白計演算法等都可以初步計算出產後出血量,但是不能准確確定出血量多少,一般產後出血量比較大就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檢查出血量大的原因,也好針對性治療。

產後出血量計算公式方法2

產後出血( postpartum hemorrhage) 是產科最常見、最凶險的並發症之一,是導致全球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准確地預估出血量,對臨床上選擇何種方法預防和治療產後出血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臨床上常用的方法有: 目測法、面積法、稱重法、血紅蛋白測定法以及休克指數等方法,近年又有學者研究發明了一種新型直觀、較為精確的容量袋法。

臨床常用產後出血量的測量方法

1、目測法

根據助產士的臨床經驗對產後出血量進行估算,此方法一直為臨床廣泛採用,主要原因是簡單方便; 但此方法的准確性很低,具有很大的主觀性,目測出血量無統一標准,往往是根據平均出血量給出結果,出血多時容易低估,出血低於平均值反而高估,易導致臨床上的急性大出血被忽視。研究發現,臨床上單用目測法誤差較大,實際出血量是目測法的2 倍,失血量越多目測法的准確性越低。

2、面積法

以10ml血液所浸染敷料的面積作為標准,再根據產後清點敷料的數量與浸染血跡面積計算產後出血量,此方法臨床操作較為簡便,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面積法在臨床實踐中通常與目測法結合應用。

3、稱重法

在分娩過程中及胎兒娩出後出現陰道流血,立即採用敷料、紗布等材料壓迫止血,將整個分娩過程中所使用過的紗布和敷料進行稱重,然後減去其原本重量,差值即為出血量其優點在於不依賴於實驗室檢測指標( 血液檢測需一定時間)或個人經驗( 主觀性強、誤差大) ,可操作性強,適合在各級醫院推廣,但因紗布、敷料等材料易受污染( 消毒液、胎糞等) ,需進行反復計算,程序稍顯繁瑣。目前,對於稱重法是否准確仍存在一定的爭議。但更多的研究者認為,只要在相對嚴格的操作流程下,孕產婦產後出血使用稱重法評估出血量的准確性是可以保證的。

4、血紅蛋白計演算法

產前、產後分別進行血紅蛋白水平測定,血紅蛋白每下降10g /L,出血量為400 ~ 500ml。但是在產後出血早期,由於血液濃縮,血紅蛋白差值通常不能准確地反映實際出血量。有研究發現,55%產後出血量< 500 ml的婦女,其血細胞比容於產後第2 天進行復查,結果均較分娩前升高了一倍; 對於中等失血量(500~ 1000ml) 的孕產婦,由於自身生理性保護機制的啟動,血紅蛋白的下降值往往超過實際出血量。不過,對於大量出血的孕產婦,失血量超過1500ml( 總血容量的30%) ,實際出血量與血紅蛋白的下降成正相關。

5、休克指數法

出血導致的血容量降低,初期可表現為心率代償性加快。此時,收縮壓可基本維持穩定,直到心率失代償之後收縮壓開始出現下降。因此,一個年輕健康女性發生產後出血時,在收縮壓出現變化前可以丟失近血容量的30%,休克指數變動往往出現在收縮壓變化之前,所以利用休克指數早期反映妊娠期心血管系統病理生理變化的優勢在於及時評估產後出血量,可能有助於改善預後。為簡化休克指數在產科急症的應用,建議休克指數> 1作為臨床風險的界值。休克指數相對應出血估計量詳見表1。

在產後出血量評估時應用休克指數的局限性體現在:

(1) 在子癇前期的患者中,因為收縮壓會增高,可能產生錯誤的休克指數;

(2) 有部分患者在產後30min內輸血或補液治療,因此臨床上在對輸液復甦後的患者需謹慎評估休克指數的價值,它並不能夠反映真實的出血量;

(3) 個別患者對於產後出血有極強的耐受力,並不出現心率及收縮壓的改變。

1、酸性正鐵血紅蛋白法

首先,制備標准液並計算其光密度值: 將已知濃度的血液與5% 碳酸氫鈉溶液混合( 容積比為1∶100) ,分光光度計計算該標准液光密度值。然後,提取血液樣品並計算樣品液光密度值: 收集產婦所有沾有血污的敷料及衣物,提取血液樣品,將其與5% 碳酸氫鈉溶液混合,用分光光度計計算樣品液光密度值。最後,根據公式計算產後出血量: 產後出血量= ( 樣品液光密度值×2000×10 ml ) /( 標准液光密度值×100)。酸性正鐵血紅蛋白法雖靈敏度高,是一種精確計算產後出血量的方法,但其操作過程復雜試劑較昂貴,臨床推廣的意義不大可適當應用於科研工作。

2、容積法

容積法適用於陰道分娩的`患者,當胎兒娩出、羊水流盡後,將聚血盆置於產婦臀下,收集產婦陰道流出的血液,聚血盆的容積為500 ml。若使用無刻度的聚血容器,則將其收集的血液及血凝塊倒入量杯中進行容積測量並計算失血量。由於丟失的血液無法全部收集在聚血容器內,敷料衣物均有可能存在產婦丟失的血液,因此常聯合其他評估方法共同估算失血量。該物為一次性塑料用品,由腰帶及底端帶有刻度的V 型袋塑料單組成,於產後將塑料單墊於產婦臀下收集血液,腰帶系於產婦腰間,可於V 型袋處直接讀取失血量。該產品估算失血量較為准確,一次性使用,操作簡單,價格低廉,便於推廣。

其他產後出血量的測量方法

1、垂直容積法

( Brasss-V 型袋) 是一種新型的容積測量法,待羊水流盡後,將塑料單置於產婦臀部,底端帶有刻度的漏斗型收集袋收集陰道出血,數值可以直接讀取,是一個直觀、簡易、較准確的測量產後出血量的方法。另外,此塑料產品價格較低廉臨床推廣具有一定可行性。

2、計量方法的展望

目前使用的產後出血量的測量方法各有利弊。例如,目測法估計失血量往往偏低,具有較強的主觀性; 垂直容積法測量得到的產後出血量要比目測法高; Brasss-V 型袋法診斷產後出血准確率較高,並且其操作簡單,價格低廉; 比色法測得的結果相對精確,但程序稍顯復雜,成本較高。由於各級醫院的設備及資源不盡相同,且臨床工作中使用的測量方法存在很大差異,目前多採用目測法與容積法相結合的方案產後出血可以出現在任何類型的分娩方式中,包括使用縮宮素或前列腺素引產,或自然陰道分娩者。為了降低產後出血發生率及孕產婦的死亡率,早期診斷十分重要。因此,出血量的准確估計尤為關鍵。

❹ 怎樣計算補液量

補液量如何計算?

補液量

1.根據體重調整(2ml/kg.h)即(48ml/kg.日)一般為2500-3000ml。

2.根據體溫,大於37攝氏度,每升高一度,多補3-5ml/kg。

3.特別的丟失:胃腸減壓;腹瀉;腸瘺;膽汁引流;各種引流管;呼吸機支持(經呼吸道蒸發增多)

補液質

1.糖:一般指葡萄糖,250-300g (5% 葡萄糖注射液 規格 100ml:5g, 250ml:12.5g, 500ml:25g ;10%葡萄糖注射液 規格 100ml:10g, 250ml:25g, 500ml:50g )

2.鹽:一般指氯化鈉,4-5g (0.9%氯化鈉注射液:取0.9克氯化鈉,溶解在少量蒸餾水中,稀釋到100毫升。 0.9% 氯化鈉注射液 規格 100ml:0.9g, 250ml:2.25g, 500ml:4.5g )

血清鈉<130 mmol/L時,補液。先按總量的1/3-1/2補充。

公式:應補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體重(kg)×0.6(女性為0.5)

應補生理鹽水=[142-病人血Na+(mmol/L)] ×體重(kg)×3.5(女性為3.3)

完全腸外營養時糖鹽比例約為5:1 .

3.鉀:一般指氯化鉀,生理量3-4g (10%氯化鉀溶液,規格:10ml:1g 。一般10%氯化鉀注射液10-15ml加入萄糖注射液500ml)

低鉀:

輕度缺鉀3.0—3.5mmol/l時,全天補鉀量為6—8g。

中度缺鉀2.5—3.0mmol/l時,全天補鉀量為8—12g。

重度缺鉀 <2.5 mmol/l時,全天補鉀量為12—18g。

補鉀公式:(4.5-實測血鉀)*體重(kg)*0.4=鉀缺失(mmol)

註:1g氯化鉀=13.6mmolK+ 每日補鉀量為:生理量+鉀缺失

4.一般禁食時間3天內,不用補蛋白質、脂肪。大於3天,每天應補蛋白質,脂肪。

補液原則

先快後慢、先膠後晶、先濃後淺、先鹽後糖、見尿補鉀、缺啥補啥。

閱讀全文

與大出血補液量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教學測量的基本方法 瀏覽:923
ddp的分配方法包括哪些 瀏覽:516
設計師面試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瀏覽:740
船櫓使用方法 瀏覽:174
家裡有書虱子怎麼去除最快方法 瀏覽:205
設計興利庫容的常用方法 瀏覽:420
我是怎麼幫人漲粉的方法 瀏覽:257
中醫貼耳朵治療方法 瀏覽:92
機構養老金計算方法 瀏覽:406
力學有哪些研究方法 瀏覽:713
請說明假幣識別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瀏覽:352
瘦肚子的最快方法懶人圖片 瀏覽:726
如何教小朋友認識響板的使用方法 瀏覽:185
簡答題如何培養科學的記憶方法 瀏覽:111
女性排卵期怎麼計算方法 瀏覽:364
角120度角下料計算方法 瀏覽:157
檢測汽車玻璃結冰的最好方法 瀏覽:730
雲南棉柔衛生巾鑒別真假方法 瀏覽:642
小學畫圖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瀏覽:639
求職面試正確方法與錯誤方法 瀏覽: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