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計算現金流量公式
確定主表的「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收回投資所收到的現金=(短期投資期初數-短期投資期末數)+(長期股權投資期初數-長期股權投資期末數)+(長期債權投資期初數-長期債權投資期末數)
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收回的現金凈額=「固定資產清理」的貸方余額+(無形資產期末數-無形資產期初數)+(其他長期資產期末數-其他長期資產期初數)
取得投資收益所收到的現金=利潤表投資收益-(應收利息期末數-應收利息期初數)-(應收股利期末數-應收股利期初數)
收到的其他與投資活動有關的現金,如收回融資租賃設備本金等。
投資所支付的現金=(短期投資期末數-短期投資期初數)+(長期股權投資期末數-長期股權投資期初數)(剔除投資收益或損失)+(長期債權投資期末數-長期債權投資期初數)(剔除投資收益或損失)
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支付的現金=(在建工程期末數-在建工程期初數)(剔除利息)+(固定資產期末數-固定資產期初數)+(無形資產期末數-無形資產期初數)+(其他長期資產期末數-其他長期資產期初數)
確定主表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利潤表中主營業務收入×(1+17%)+利潤表中其他業務收入+(應收票據期初余額-應收票據期末余額)+(應收賬款期初余額-應收賬款期末余額)+(預收賬款期末余額-預收賬款期初余額)-計提的應收賬款壞賬准備期末余額
收到的稅費返還=(應收補貼款期初余額-應收補貼款期末余額)+補貼收入+所得稅本期貸方發生額累計數
收到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營業外收入相關明細本期貸方發生額+其他業務收入相關明細本期貸方發生額+其他應收款相關明細本期貸方發生額+其他應付款相關明細本期貸方發生額+銀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一)
具體操作中,由於是根據兩大主表和部分明細賬簿編制現金流量表,數據很難精確,該項目留到最後倒擠填列,計算公式是:收到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公式二)=補充資料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1+2)-(4+5+6+7)}
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應付工資」科目本期借方發生額累計數+「應付福利費」科目本期借方發生額累計數+管理費用中「養老保險金」、「待業保險金」、「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成本及製造費用明細表中的「勞動保護費」
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利潤表中主營業務成本+(存貨期末余額-存貨期初余額)〕×(1+17%)+其他業務支出(剔除稅金)+(應付票據期初余額-應付票據期末余額)+(應付賬款期初余額-應付賬款期末余額)+(預付賬款期末余額-預付賬款期初余額)
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營業外支出(剔除固定資產處置損失)+管理費用(剔除工資、福利費、勞動保險金、待業保險金、住房公積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折舊、壞賬准備或壞賬損失、列入的各項稅金等)+營業費用、成本及製造費用(剔除工資、福利費、勞動保險金、待業保險金、住房公積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其他應收款本期借方發生額+其他應付
支付的各項稅費=「應交稅金」各明細賬戶本期借方發生額累計數+「其他應交款」各明細賬戶借方數+「管理費用」中「稅金」本期借方發生額累計數+「其他業務支出」中有關稅金項目
確定主表的「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借款收到的現金=(短期借款期末數-短期借款期初數)+(長期借款期末數-長期借款期初數)
吸收投資所收到的現金=(實收資本或股本期末數-實收資本或股本期初數)+(應付債券期末數-應付債券期初數)
收到的其他與籌資活動有關的現金,如投資人未按期繳納股權的罰款現金收入等。
分配股利、利潤或償付利息所支付的現金=應付股利借方發生額+利息支出+長期借款利息+在建工程利息+應付債券利息-預提費用中「計提利息」貸方余額-票據貼現利息支出
償還債務所支付的現金=(短期借款期初數-短期借款期末數)+(長期借款期初數-長期借款期末數)(剔除利息)+(應付債券期初數-應付債券期末數)(剔除利息)
支付的其他與籌資活動有關的現金,如發生籌資費用所支付的現金、融資租賃所支付的現金、減少注冊資本所支付的現金(收購本公司股票,退還聯營單位的聯營投資等)、企業以分期付款方式購建固定資產,除首期付款支付的現金以外的其他各期所支付的現金等。
確定補充資料中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凈利潤
該項目根據利潤表凈利潤數填列。
計提的資產減值准備=本期計提的各項資產減值准備發生額累計數。直接核銷的壞賬損失,不計入。
固定資產折舊=製造費用中折舊+管理費用中折舊或:=累計折舊期末數-累計折舊期初數。未考慮因固定資產對外投資而減少的折舊。
無形資產攤銷=無形資產(期初數-期末數)或=無形資產貸方發生額累計數。未考慮因無形資產對外投資減少。
長期待攤費用攤銷=長期待攤費用(期初數-期末數)或=長期待攤費用貸方發生額累計數
待攤費用的減少(減:增加)=待攤費用期初數-待攤費用期末數
預提費用增加(減:減少)=預提費用期末數-預提費用期初數
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的損失(減:收益)。根據固定資產清理及營業外支出(或收入)明細賬分析填列。
固定資產報廢損失,根據固定資產清理及營業外支出明細賬分析填列。
財務費用=利息支出-應收票據的貼現利息
投資損失(減:收益)=投資收益(借方余額正號填列,貸方余額負號填列)
遞延稅款貸項(減:借項)=遞延稅款(期末數-期初數)
存貨的減少(減:增加)=存貨(期初數-期末數)。未考慮存貨對外投資的減少。
經營性應付項目的增加(減:減少)=應付賬款(期末數-期初數)+預收賬款(期末數-期初數)+應付票據(期末數-期初數)+應付工資(期末數-期初數)+應付福利費(期末數-期初數)+應交稅金(期末數-期初數)+其他應交款(期末數-期初數)
經營性應收項目的減少(減:增加)=應收賬款(期初數-期末數)+應收票據(期初數-期末數)+預付賬款(期初數-期末數)+其他應收款(期初數-期末數)+待攤費用(期初數-期末數)-壞賬准備期末余額
確定補充資料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凈增加額」
現金的期末余額=資產負債表「貨幣資金」期末余額;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凈增加額=現金的期末余額-現金的期初余額。
一般企業很少有現金等價物,故該公式未考慮此因素,如有則應相應填列。
Ⅱ 供暖是怎麼算流量的
計算公式:
G=0.86*Q/Δt
其中
1、G:流量單位L/h,Q:熱負荷單位W,Δt:供回水溫差單位℃,0.86:可以看做常數。
2、熱負荷的計算:Q=供暖面積(㎡)*單位面積熱指標(W/㎡)
例:
1、430kw=0.43MW,換算成熱量為:368571大卡,圓整為370000大卡;
2、循環水量為:370000大卡/10度=37000公斤/小時(流量);
4、採暖管道的經濟流速約為:2.5米/秒;
5、管道管徑的計算:a、流量=管道截面積X水速X3600秒=面積X2。5米/秒X3600秒X1噸/立方米=37噸/小時;
6、面積=0.0041平方米;管道直徑為:0.072米,合72毫米,圓整到DN80,可以選用:∮89的管道。
(2)流量分配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國內外採用的計量原理基本是直接測定用戶從供暖系統中用熱量;測定用戶散熱設備的散熱量;測定用戶的熱負荷三種。依據以上原理研究出了多種熱計量方法:
1、熱量表法
該方法需對入戶系統的流量及供、回水溫度進行測量,採用的儀表為熱量表。該方法要求每戶的供暖系統單獨形成一個環路。該方法特點:原理上准確,但價格較貴,安裝復雜,並且在小溫差時,計量誤差較大。目前,國內提倡使用。
2、分分攤法
該方法是利用散熱器平均溫度與室內溫度差值的函數關系來確定散熱器的散熱量。該方法採用的儀表為熱量分配表,常用的有蒸發式和電子式兩種。該方法是在集中供熱系統中一幢樓或一個單元作為一個熱計量單位,在其熱力入口處安裝一塊熱分配表,就組成熱量計量系統,熱量表計量一幢樓或一個單元所有熱用戶的消耗總量,熱分配表測量每個熱用戶每組散熱器散發熱量的比例。
每個採暖季節開始時,記錄每塊熱分配表的初始數值;採暖季節結束後,記錄每塊熱分配表的終數值。該方法特點是計量方便,價格低,如採用電子式熱分配表進行傳送後可在戶外讀值,且對原供暖系統的改動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