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生產計劃的計算過程
MPS的詳細計算過程如右圖所示。在該計算過程中,首先需要確定系統設置的內容。系統設置包括整個MPS計算需要的數據環境。例如,需要明確編制MPS的日期,劃分時段、時區,確定需求時界、計劃時界、生產批量、批量增量、安全庫存量和提前期等。
系統設置之後,可以計算毛需求量。計算毛需求量的基礎數據是預測量和訂單量。如何根據預測量和訂單量得到毛需求量,取決於企業的類型、時區和生產政策。例如,可以制定這樣的政策:在時區1,毛需求量等於訂單量;在時區2,毛需求量等於訂單量和預測量中的較大者;在時區3,毛需求量等於預測量。
計算計劃接收量需要確認在編制計劃日期之前已經下達的訂單數量。在ERP系統中可以由系統自動確認。
計算當期PAB往往也是當前數據的一種確認。當期PAB是指編制計劃日期時可用的庫存量。
接著逐個時段進行計算。計算本時段PAB初值表示,在一個時段中,PAB有兩個值,一個是PAB初值,一個是PAB值。這是因為在計算PAB值時,如果計算結果是負值,需要藉助計劃產出量進行調整。
計算本時段的凈需求量。如果PAB初值大於或等於安全庫存量,表示不需要補充,因此凈需求量為0;如果PAB初值小於安全庫存量,則需要補充庫存,這時凈需求量為安全庫存量減去PAB初值。
如果凈需求量為0,表示不需要補充物料,因此,PAB等於PAB初值。如果凈需求量不為0,則需要計算計劃產出量。
計算計劃產出量需要依據企業的批量政策。計劃產出量的計算公式如下:
計劃產出量=N 生產批量
N 生產批量≥凈需求量 (N-1) 生產批量
N為大於或等於1的整數
計算計劃產出量之後,需要計算PAB值。這時,計算PAB值要考慮計劃產出量的影響。計算PAB值之後,需要判斷計劃期中的各個時段是否已全部計算完畢。如果沒有全部計算完畢,需要計算下一個時段的數據。
計劃期循環完畢之後,可以計算計劃投入量和可供銷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