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19年個人所得稅怎麼計算
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
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將個稅免徵額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2019年1月1日實施。
根據《國務院關於印發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發〔2018〕41號,第十一條在一個納稅年度內,納稅人發生的與基本醫保相關的醫葯費用支出,扣除醫保報銷後個人負擔(指醫保目錄范圍內的自付部分)累計超過15000元的部分,由納稅人在辦理年度匯算清繳時,在80000元限額內據實扣除。
第十二條納稅人發生的醫葯費用支出可以選擇由本人或者其配偶扣除;未成年子女發生的醫葯費用支出可以選擇由其父母一方扣除。
納稅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發生的醫葯費用支出,按本辦法第十一條規定分別計算扣除額。
第十三條納稅人應當留存醫葯服務收費及醫保報銷相關票據原件(或者復印件)等資料備查。醫療保障部門應當向患者提供在醫療保障信息系統記錄的本人年度醫葯費用信息查詢服務。
B. 2019年個人所得稅稅率是如何計算的
2019新個稅稅率有三種方式:
1、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適用於經營所得。
2、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的超額稅適用於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
3、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適用於綜合所得。
(2)個稅計算方法2019舉例擴展閱讀
個人所得稅征稅對象
1、法定對象
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是在中國境內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國境內居住而從中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包括中國國內公民,在華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員和港、澳、台同胞。
2、居民納稅義務人
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1年的個人,是居民納稅義務人,應當承擔無限納稅義務,即就其在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3、非居民納稅義務人
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的個人,是非居民納稅義務人,承擔有限納稅義務,僅就其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C. 2019新個稅的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怎麼計算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基本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x稅率-速算扣除數)-已預扣預繳稅額
小呂是公司的銷售經理,2019年1月份的工資薪金收入為16000元,繳納三險一金等1600元。家中老人的年齡超過了60歲,並考取了在職研究生,且用住房公積金購買了首套住房。則小呂的1月份預扣預繳應納稅額計算如下:
小呂可辦理的專項附加扣除=2000(贍養老人專項扣除)+400(繼續教育專項扣除)+1000(住房貸款利息扣除)=3400(元);
1月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基本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16000-5000-1600-3400=6 000(元);
根據個人所得稅,不超過36000元的對應稅率為3%;
2月預繳預扣1月應納稅額=(累計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已預扣預繳稅額=6 000×3%=180(元)。
(3)個稅計算方法2019舉例擴展閱讀:
每月5000元「起征點」原因
財政部副部長程麗華說,主要基於三方面考慮:一是統籌考慮城鎮居民人均基本消費支出、每個就業者平均負擔的人數、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等因素後綜合確定的。
根據國家統計局抽樣調查數據測算,2017年我國城鎮就業者人均負擔的消費支出約為每月3900元,按照近三年城鎮居民消費支出年均增長率推算,2018年人均負擔消費支出約為每月4200元。基本減除費用標准確定為每月5000元,不僅覆蓋了人均消費支出,而且體現了一定的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