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計算補液
按體重減輕估計補液量
生理鹽水補液量(L)=正常血鈉濃度(142mmol/L)×體重減輕量(kg)/每升生理鹽水NaCL含量(154mmol)。
2.按血細胞壓積估計補液量
補液量(L)=[實際紅細胞壓積-正常紅細胞壓積×體重(kg)×0.2]/正常紅細胞壓積。
正常紅細胞壓積男性為48%,女性42%。
細胞外液量為體重×0.2。
3.按血清鈉估計補液量
補液量(L)=體重(kg)×0.2×(正常血鈉濃度-實際血鈉濃度)/每升生理鹽水NaCL含量(154mmol)。
4.依據血鈉濃度計算低滲性失水的補鈉量
補鈉量=[血鈉正常值(mmol/L)-實際血鈉濃度(mmol/L)]×0.6×體重(kg)(女性為0.5)
失水量(按血細胞比容計算)
失水量(ml)=(目前血細胞比容-原來血細胞比容)÷原來血細胞比容×體重(kg)×0.2×1000
原來血細胞比容如不知道,可用正常值代替,男性和女性分別為0.48和0.42,式中20%為細胞外液占體重的比例。
❷ 成人補液量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1、按體重減輕估計補液量
生理鹽水補液量(L)=正常血鈉濃度(142mmol/L)×體重減輕量(kg)/每升生理鹽水NaCL含量(154mmol)
2、按血細胞壓積估計補液量
補液量(L)=[實際紅細胞壓積-正常紅細胞壓積×體重(kg)×0.2]/正常紅細胞壓積。
正常紅細胞壓積男性為48%,女性42%。
細胞外液量為體重×0.2。
生理需要量
急性期一般可按基礎代謝需要量計算,即5%~10%葡萄糖50~60ml/kg·d,鈉鉀各1~2mmol/kg·d(生理鹽水10ml含鈉1 5mmol,10%氯化鉀溶液10ml含鉀13mmol),或按1500mL/ m2體表面積給予糖60~75g/ m2體表面積,鈉、鉀各50~7 0mmol/ m2體表面積。
生理需要量也可以用3∶1溶液補充。高滲脫水時,垂體後葉分泌抗利尿激素,促進腎小管遠段的吸水作用,因而有人認為高滲脫水時,生理需要量宜酌減1/4。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補液量
❸ 補液量計算公式是什麼
補液量計算公式是自從1952年Evans提出以體重、燒傷面積為計算基礎的輸液公式以來,不同學者根據自己的經驗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補液量計算公式。但是,仍無一個能適用任何燒傷患者、又都能獲得滿意效果的公式。
補液量,是指醫療過程中通過靜脈補充葯液的劑量,一般需按累積損失量、繼續損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計算。
生理需要量
急性期一般可按基礎代謝需要量計算,即5%~10%葡萄糖50~60ml/kg·d,鈉鉀各1~2mmol/kg·d(生理鹽水10ml含鈉1 5mmol,10%氯化鉀溶液10ml含鉀13mmol),或按1500mL/ m2體表面積給予糖60~75g/ m2體表面積,鈉、鉀各50~7 0mmol/ m2體表面積。
生理需要量也可以用3∶1溶液補充。高滲脫水時,垂體後葉分泌抗利尿激素,促進腎小管遠段的吸水作用,因而有人認為高滲脫水時,生理需要量宜酌減1/4。
繼續損失量
按實際損失補充,一般在禁食條件下為40ml/kg·d,電解質包括鈉、氯及碳酸氫離子各40mmol/L。繼續損失量也可以用口服補液鹽(ORS)補充。
累積損失量
指病後(如急性脫水)減輕之體重數量,這部分液體最主要。這部分液量可根據脫水程度加以估計。累積損失量也可按體表面積計算,輕度脫水為1200ml/m ,中度脫水為2000mL/m2,極重度脫水為3000ml/m2。
是輸液總量
前三部分之和即為第一天輸液總量。為便於臨床應用,一般將上述三項概括為以下數值,可適用於大多數病例。輕度脫水約90~120ml/kg,中度脫水約120~150ml/kg,重度脫水約150~180ml/kg。個別病例必要時再作較詳細的計算。
❹ 補液量計算公式是什麼
成人應補充的晶體和膠體溶液的總量應為1.5ml×燒傷面積(%)×體重(kg),小孩應補充的晶體和膠體溶液的總量應為2ml×燒傷面積(%)×體重(kg),還應補充每日生理需水量2 000 ml~3 000 ml(成人),100 ml/kg(小孩)。
補液的方法:補液速度應掌握先快後慢的原則,其中晶體和膠體的各半量最好在傷後8h內輸完,水分則每8h各輸入1/3。晶體、膠體和水分要交替輸入,特別注意不要在一段時間內輸入大量不含鹽或膠體的液體。
補液量計算公式是自從1952年Evans提出以體重、燒傷面積為計算基礎的輸液公式以來,不同學者根據自己的經驗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補液量計算公式。但是,仍無一個能適用任何燒傷患者、又都能獲得滿意效果的公式。
急性期一般可按基礎代謝需要量計算,即5%~10%葡萄糖50~60ml/kg·d,鈉鉀各1~2mmol/kg·d(生理鹽水10ml含鈉1 5mmol,10%氯化鉀溶液10ml含鉀13mmol),或按1500mL/ m2體表面積給予糖60~75g/ m2體表面積,鈉、鉀各50~7 0mmol/ m2體表面積。
生理需要量也可以用3∶1溶液補充。高滲脫水時,垂體後葉分泌抗利尿激素,促進腎小管遠段的吸水作用,因而有人認為高滲脫水時,生理需要量宜酌減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