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建築結構抗震的幾種計算方法
1、底部剪力法
適用范圍:高度不超過40米以剪切變形為主且質量和剛度沿高度分布比較均勻的結構,以及近似於單質點體系的結構。
2、振型分解反應普法
適用范圍:除底部剪力法以為的建築。
3、時程分析法
適用范圍:特別不規則的建築、甲類建築和7度、8度ⅠⅡ類場地
高度大於100米的建築;8度Ⅲ
Ⅳ類場地高度大於80米;9度高度大於60米的建築。
⑵ 建築結構設計的時候柱子重如何計算
公式:Ac>=Nc/(a*fc) 其中:a----軸壓比(一級0.7、二級0.8、三級0.9,短柱減0.05) fc---砼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 Nc---估算柱軸力設計值。
一切的配置都是為了柱子延性,所以柱的最小配筋率必須滿足《建築抗震設計規范》的要求。縱向鋼筋的接頭,一級框架應採用焊接接頭;
二級宜採用焊接接頭,而底層柱根應焊接;三級可採用搭接,而底層柱根宜焊接;直徑大於32mm的鋼筋必須採用焊接。在縱向鋼筋連接區段內宜加密箍筋,防止縱向鋼筋的壓曲,增加粘結強度。
框架柱對抗震的構造是有要求的。
框架柱對抗震的構造目的就是為了保障住房用戶的安全性。在唐山大地震之後,有3幢有鋼筋混凝土框架柱且與圈樑組成封閉邊框的多層砌體房屋,地震後只是牆體裂開,並沒有坍塌。千萬不能忽視鋼筋混凝土框架柱在多層砌體房屋的抗震中起到的作用。
發生地震時,由於地震振動時不時來襲,首先碎落的往往是柱端鋼筋保護層。所以,鋼筋必須要有足夠的箍筋約束。箍筋對框架柱的核心混凝土有著很重要的約束作用,提高箍筋的配箍率可以使受壓的混凝土的極限壓應變顯著提高,從而有效增加柱的延性。
⑶ 建築工程主體結構建築面積如何計算
建築面積是按各種建築工程結構的幾何尺寸進行計算。
一般指的是抗側力計算,比如抗震,主要方法有剪力分配法、振型分解反應譜法、時程分析法。
剪力分配法
( non-shear distribution method) 由著名力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錢令希於1951年出版的《超靜定結構學》中,根據結構力學中的彎矩分配法提出的調整分配法,後來被人稱為「無剪力分配法」。
剪力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1)剪力分配法的思路:用剪力分配系數將結點外荷載按一定的比例分配給各桿端,先得到柱端剪力,再求柱端彎矩。
(2)剪力分配法的條件:具有無限剛性橫梁的剛架或排架在水平結點荷載作用下的計算。
(3)抗剪剛度D:當桿端發生相對側移Δ=1時,柱頂產生的剪力。兩端固定的等截面柱: 一端固定一端鉸支的等截面柱:
(4)抗剪分配系數γ:(5)柱頂剪力Qi:
剪力分配法的計算步驟
(a)計算剪力分配系數;(b)計算分配剪力;(c)將分配剪力作用於反彎點,求桿端彎矩。
振型分解反應譜法是用來計算多自由度體系地震作用的一種方法。該法是利用單自由度體系的加速度設計反應譜和振型分解的原理,求解各階振型對應的等效地震作用,然後按照一定的組合原則對各階振型的地震作用效應進行組合,從而得到多自由度體系的地震作用效應。
時程分析法是世紀60年代逐步發展起來的抗震分析方法。用以進行超高層建築的抗震分析和工程抗震研究等。
⑸ 框架結構建築中各梁和各柱的計算方法
在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中,柱高應自柱基上表面至樓層或柱頂面高度計算,樓層間的柱高應按樓層面至上一樓層面或柱頂面計算,即框架柱與框架梁相交的節點部分的混凝土工程量並入框架柱中計算。
框架梁的長度,按照梁的凈長計算,梁的高度按照梁底至梁頂面全高計算,即梁和板相交部分的混凝土工程量並入梁的工程量之中。
板的工程量計算,按照板的凈長乘以板的凈寬乘以板的厚度,以立方米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