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新生兒分腿試驗檢查方法視頻

新生兒分腿試驗檢查方法視頻

發布時間:2023-08-07 19:10:36

㈠ nbna評分是什麼意思

nbna評分:新生兒20項行為神經評分法(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

新生兒20項行為神經評分法(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是我國嬰幼兒早期教育專家、北京協和醫院鮑秀蘭教授根據美國布雷壽頓新生兒行為估價評分和法國阿米爾-梯桑(Amiel-Tison)新生兒神經運動測定方法的優點,結合自己的經驗建立的,主要用於了解新生兒行為能力。

拓展資料:

該項測查可以了解新生兒行為能力,並能及早發現輕微腦損傷,以便早期干預,防治傷殘.為了解不同生理因素是否會影響正常新生兒NBNA的結果,為從出生開始進行的早期教育提供依據。

NBNA測查是新生兒行為神經測查的簡稱.此方法是檢測新先兒神經系統發育完整性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包括5個方面的內容:即行為能力、被動肌張力、主動肌張力、原始反射和一般評估共20項,滿分為40分。

第一部分:新生兒的行為能力共6項(1-6項)檢查對外界環境和外界刺激的適應能力。

(1)對光的習慣形成:在睡眠狀態下,重復用手電筒照射新生兒的眼睛,最多12次,觀察和記錄反應開始,減弱甚至小時的照射次數。評分:0分為≧11次,1分為7-10次,2分≦6次。

(2)對格格聲的習慣形成:在新生兒睡眠狀態,距其10-15cm處。短暫而響亮地搖格格聲盒。最多重復12次,觀察評分同(1)。

(3)非生物聽定向反應(對格格聲反應):覺醒狀態下重復用柔和的格格聲在新生兒視外(約10-15cm處)連續輕輕地給予刺激,觀察其頭和眼睛轉向聲源的能力。評分:0分為頭和眼球不轉向聲源;1分為頭和眼球轉向格格聲,但轉動<60°角;2分為轉向格格聲≧60°角。

(4)生物性視聽定向反應(對說話人的臉反應):在安靜覺醒狀態下,檢查者和新生兒面對面,相距20cm,用柔和而高調的聲音說話,從新生兒的中線位慢慢移向左右兩側,移動時連續發生,觀察新生兒頭和眼球追隨檢查者的臉和聲音移動方向的能力。評分方法同(3)。

(5)非生物視定向能力(對紅球的反應):檢查者手持紅球面對新生兒,相距20cm。觀察評分同(3)。

(6)安慰:是指哭鬧新生兒對外界安慰的反應。評分:0分為哭鬧經安慰不能停止;1分為哭吵停止非常困難;2分為自動不哭,也可經安慰。

第二部分:被動肌張力共4項(7-10項)必須在覺醒狀態下檢查,受檢新生兒應處在正中位,以免引出不對稱的錯誤檢查結果。

(7)圍巾征:檢查者一手托住新生兒的頸部和頭部,使保持正中半卧位姿勢,將新生兒手拉向對側肩部,觀察肘關節和中線的關系。評分:0分為上肢環繞頸部;1分為新生兒肘部略過中線;2分為肘部未達和剛到中線。

(8)前臂回縮:新生兒上肢呈屈曲姿勢時進行此項檢查。檢查者用手拉直新生兒的雙上肢,然後松開上肢能自然彈回到原來的屈曲位,觀察彈回的速度。評分:0分為無彈回;1分為彈回的速度慢(>3秒)或弱;2分為雙上肢彈回活躍(≦3秒),並能重復進行。

(9)下肢彈回:只有當新生兒髖關節呈屈曲位時才能檢查。新生兒仰卧,頭呈正中位,檢查者用雙手牽拉新生兒雙小腿,使之盡量伸直,然後松開,觀察彈回的速度。評分同(8)。

(10)腘窩角:新生兒平卧,骨盆不能抬起,屈曲下肢呈胸膝位,固定膝關節在腹部兩側,然後舉起新生兒小腿,測量腘窩的角度。評分:0分>110°;1分為110°-90°;2分為≦90°。

第三部分:主動肌張力共4項(11-14項)

(11)頸屈、伸肌的主動收縮(頭豎立反應):檢查者抓住新生兒的肩部,檢查從仰卧到坐位姿勢,觀察頸部曲,伸肌收縮及試圖將頭抬起,記錄坐直位時頭豎立的秒數。評分:0分為無豎頭或異常;1分為有頭豎立動作,但不能維持;2分為頭和軀干保持平衡1-2秒鍾以上。

(12)手握持:新生兒仰卧位,檢查者的食指從尺側插入其手掌,觀察其抓握的情況。評分:0分為無抓握;1分為抓握力弱;2分非常容易抓握並能重復。

(13)牽拉反應:檢查者的食指從尺側伸進手內時,正常時會得到有力的抓握反射,這時檢查者抬自己的雙食指約30cm(時刻准備用大拇指在必要時去抓握住新生兒手)。一般新生兒會主動抓住檢查者的手指使其身體完全離開檢查台。評分:0分為無反應;1分為提起部分身體;2分為提起全部身體。

(14)支持反應:檢查者用手抓握住新生兒的前胸,拇指和其他手指分別在兩腋下,支持新生兒呈直立姿勢,觀察新生兒頭頸部,下肢和軀干主動肌張力和支持身體呈直立位情況,並維持幾秒鍾。評分:0分為無反應;1分為不完全或短暫,直立時頭不能豎立;2分為能有力地支撐身體,頭豎立1~2秒或以上。

第四部分:原始反射共三項(15-17項)

(15)自動踏步和放置反應:新生兒軀干在直立位,當足接觸到檢查桌面,即可引出邁步動作。放置反應:取其直立位,使新生的足背碰到桌子邊緣,該足有邁上桌子的動作。評分:0分為無踏步和無放置反應;一分為踏一步或有一次放置反應;2分為踏2步或在同足有兩次放置反應或兩足各有一次放置反應。

(16)擁抱反射:新生兒呈仰卧位,檢查者將小兒雙手上提,使小兒頸部離開檢查桌面約2-3cm,但小兒頭仍後垂在桌面上,突然放下小兒雙手,恢復其仰卧位。由於頸部位置的突然變動引出擁抱反射。表現為雙上肢向兩側伸展,手張開,然後屈曲上肢,似擁抱狀回收上肢至胸前,可伴有哭叫。評定結果主要根據上肢的反應。評分:0分為無反射;1分為擁抱反射不完全,上臂僅伸展,無屈曲回收;2分為擁抱反射完全,上臂伸展後屈曲回收到胸前。

(17)吸吮反射:檢查者將乳頭或手指放在新生兒兩唇間或口內,則引起其吸吮動作。注意吸吮力度、節律,與吞咽是否同步。評分為:0分為無吸吮動作;1分為吸吮力弱;2分為吸吮力好和吞咽同步。

第五部分:一般反應共3項(18-20)。包括:

(18)覺醒度:在檢查過程中能否覺醒和覺醒程度。評分:0分為昏迷;1分為嗜睡;2分為覺醒好。
(19)哭聲:在檢查過程中哭聲情況。評分:0分為不會哭;1分為哭聲微弱,過多或高調;2分為哭聲正常。
(20)活動度:在檢查過程中觀察新生兒活動情況。評分:0分為活動缺少或過多,1分為活動減少或增多;2分為活動正常。

㈡ 什麼叫新生兒分腿試驗

: 您好: 您寶寶的情況不排除髖關節脫位的可能,建議您定期帶寶寶去醫院體檢。 髖關節脫位的最早表現是髖的外展外旋受限制,家長可以通過一些觀察判斷孩子是否有類似病症。 首先,可以通過孩子學走路的情況判斷有無異常。如果孩子走路一跛一跛或向兩側搖擺,猶如鴨子走路,或是站立時腰部向前凸出明顯,就有可能是髖關節脫位。很多家長都誤以為這是孩子剛學走路時的正常動作,甚至將其當成X形腿和O形腿問題,延誤了治療。 其次,讓孩子平躺於床上,先將其膝蓋彎曲至90°,然後將髖部緩慢外展,看能否平置於床上。建議孩子出生後即做個簡單的「蛙氏試驗」檢查:將孩子屈膝屈髖,外展開髖關節,展開順利為正常,否則就需要到醫院進一步檢查。 另外,可觀察孩子的臀紋及股紋是否對稱、孩子的髖關節處有沒有彈響或異常活動等,如發現異常,及早讓骨科醫生檢查治療。 對髖關節脫位的治療越早越好,2個月以內的嬰兒治療最簡單而且可完全恢復正常;3個月至1歲以內的孩子通過整復及固定也可達到理想的效果;1~3歲的孩子因脫位時間長,髖關節周圍軟組織有不同程度的攣縮,因此在復位之前要通過牽引;3~8歲的孩子,髖關節脫位時間更長,軟組織攣縮嚴重,髖臼發育變差,手法復位極為困難,因此大多數需要通過手術使髖關節復位。所以各位家長一定要多觀察孩子身體狀況,警惕病症,及早發現,一旦孩子出現類似症狀,應盡快到醫院進行規范治療,避免導致孩子終身殘疾。

㈢ 新生兒行為神經評分中圍巾征如何測試的

圍巾征:一手托住新生兒的頸部和頭部使其保持正中位,半卧位姿勢,將新生兒手拉向對側肩部,觀察肘關節和中線的關系。評分:0分為上肢環繞頸部,1分為新生兒肘部略過中線,2分為肘部未達中線。 被動肌張力檢查(均為覺醒狀態下,共4項) ①圍巾征:牽拉新生兒的上肢像圍圍巾一樣拉向對側肩部時的肌肉張力。 ③前臂彈回:當新生兒上肢呈屈姿式時拉直其雙上肢然後松開,檢查其彈回的速度。 ②下肢彈回:檢查髖關節呈屈曲位時下肢彈回能力。 ①胭窩角:新生兒平卧下肢屈曲時,舉其小腿測量胭窩的角度。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閱讀全文

與新生兒分腿試驗檢查方法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實驗室內常用滅火方法有 瀏覽:294
止病的最佳方法 瀏覽:195
袖子減針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545
去屑簡單方法 瀏覽:142
快速變瘦的方法女生做瑜珈 瀏覽:520
白內障保守治療方法 瀏覽:84
力量訓練分析方法 瀏覽:528
總統乳酪的食用方法 瀏覽:192
如何去面部蟎蟲的有效方法 瀏覽:642
數據分析的實現方法 瀏覽:453
如何保持平衡的方法 瀏覽:56
燃氣插卡使用方法 瀏覽:740
撤桶下樓的最佳方法 瀏覽:724
今後如何防止寫錯別字的方法 瀏覽:89
黴菌性鼓膜炎治療方法 瀏覽:755
家長嫌老師沒有方法怎麼辦 瀏覽:273
音樂教法都有哪些方法 瀏覽:624
白煮牛肉的正確方法 瀏覽:82
電腦系統優化的方法原理及方法論 瀏覽:146
gw轉向繼電器安裝方法 瀏覽: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