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三年級時間計算
在三年級《年、月、日》中,關於計算經過的時間,很多學起來很是困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和大家通過幾道試題來給大家聊聊不同的計算方法。
三年級學生對於經過時間的計算感覺很困難,一線老師分享計算方法
首先要使學生學會區分「時刻」和時間。
「時刻」表示一天內某一特定的時間點,鍾面上時針和分針所指的每一個位置都表示時刻。比如:學校上課的時間是8:00,那麼這個8:00就是時刻。放學時間是11:30,這個也是時刻。表示時刻就用「時」「分」等詞。
「時間」是指從某一時刻(或日期)到另一個時刻(或日期)的間隔,也就是經過的時間。比如我們上午上課的時間就是3個小時30分鍾。表示時間的用「小時」和「分」等詞。
再比如:9時,表示時刻,9小時表示經過的一段時間。
總結:時刻指的是時間點。時間指的是時間段。
三年級學生對於經過時間的計算感覺很困難,一線老師分享計算方法
計算同一天經過的時間
例題:某超市,周一到周五營業時間9:00~20:00,周六日營業的時間是8:30~21:00。
(1)這個超市周一到周五每天營業多少時間?
(2)這個超市周六日每天營業多少時間?
分析:周一到周五都是從9點開始,到晚上的8點結束,那麼經過的時間就是用終止的時間_起始的時間。
解答:20-9=11(小時)21:00-8:30=12小時30分,這個在計算的時候,可以先用21-8=13(小時)13小時里拿出1小時還剩12小時。用1小時-30分鍾=30分鍾。那麼加在一起就是12小時30分鍾。
總結:計算同一天內經過的時間=結束的時間-起始 時刻。
反饋練習:
(1)從0時到中午12時,經過了()小時。
(2)從中午12時再到0時,經過了()小時。
(3)某學校組織春遊。早上8:30到達目的地,中午休息2小時,下午4:30結束,一共遊玩了多長時間?(去掉中午休息的時間)
(4)王叔叔每天工作的時間情況:上午8:30~12:00 下午2:30~6:30,王叔叔每天工作多長時間?
答案:(1)12 (2)12 (3)下午4:30=16時30分 用16時30分-8時30分-2小時=6小時 (4)12:00-8:30=3小時30分,6:30-2:30=4小時 3小時30分+4小時=7小時30分。
孩子對於這樣的題掌握起來比較快,比較難的是下面這種不是同一天的計算時間問題。
三年級學生對於經過時間的計算感覺很困難,一線老師分享計算方法
計算不是同一天的經過的時刻
例題:2008年9月25日21:10分,「神州」七號航天飛船發射成功。繞地球飛行了45圈,完成了首次宇航員出倉活動。於2008年9月28日17:37安全返回。
算一算:「神州」七號飛船圍繞地球飛行了多長時間?
方法一:先分別計算每天飛行的時間
25日飛行時間:24時-21時10分=2小時50分(每天結束的時間是24時。)
26日飛行時間:一整天24個小時
27日飛行的時間:一整天24個小時
28號飛行的時間:17小時37分
一共飛行的時間:2小時50分+24小時+24小時+17小時37分=68小時27分鍾。
方法二:飛行時間不到三天,可以分段計算
25日21:10~27日21:10飛行的時間是2天,2×24=48小時
27日21:10~27日24時飛行的時間:24-21時27分=2小時50分
28日零時~28日17:37飛行的時間:17小時37分
總共飛行時間:48小時+2小時50分鍾+17小時37分鍾=68小時27分鍾。
方法三:
9月25日21:10分~28日21:10分經過的時間:3天,3×24=72小時
可是題目中宇航員是在17:37分就安全到達,那麼我們多算了多長時間:21:10-17:37=3小時33分鍾,在這樣計算的時候,可以列豎式計算,用時減時,分減分,分不夠減,也可以向時借,借1等於60分。這樣孩子計算不會出錯。
總共飛行的時間:72小時-2小時33分鍾=68小時27分鍾。
『貳』 小學數學教學怎樣計算時間段
先用整點相減,再用分相減,如分鍾數不夠就在小時中拿出一小時作60分加上原來的再減。對應分鍾後者小於前者的應向後者的小時借1小時,即60分鍾。
1、這樣後者的時間表示就為:
(A-1):(B+60)。
如:09:20到13:10
計算過程:
13-1=12
10+60=70
12-9=3
70-20=50
所以時間段為:
3小時50分。
2、再如:7:50到15:10分, 15-7=8時,10-50不夠,變為60+10-50=20分,8-1=7時,經過的時間為7:20分。
學習數學時鍾主要培養學生的數感:
數感既然是對數的一種感悟,它就不會像知識、技能的學習那樣立竿見影,它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潛移默化,積累經驗,經歷一個逐步建立、發展的過程。具體做法是如下。
第一,重視低學段學生對數的感覺的建立,並在數感培養上處理好階段性和發展性的關系。培養學生的數感,第一學段教學是重點。《課程標准》在第一學段目標中,明確指出:「在運用數及適當的度量單位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簡單現象,以及對運算結果進行估計的過程中,發展數感。
」教學要選擇適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方式,提供實物,聯系身邊具體事物,觀察操作、游戲等都是較好的方式,如剛入學的兒童在認識10以內數的時候,應該通過實物、圖片等,將數與物對應起來。然後,結合具體教學內容,逐步提升和發展學生的數感。在第二學段應結合學生所熟悉的現實素材感受大數的意義,如時鍾在生活中作用。
第二,緊密結合現實生活情境和實例,培養學生的數感。由於現實生活情境和實例,如時鍾與生活密切相關。
『叄』 小學生算時間的公式
小學生算時間的公式:結束時間-開始時間=經歷的時間。先用整點相減,再用分相減,如分鍾數不夠就在小時中拿出一小時作60分加上原來的再減。對應分鍾後者小於前者的應向後者的小時借1小時,即60分鍾。
一般的數學都是10進制,也就是到10就進一位,但時間中小時-分-秒都是60進制,也就是60進一位。結束時間和開始時間必須是用24時計時法。時間換算關系如下:1小時hr(h)=60分鍾min(m)=3600秒sec(s)。
時間換算公式:
1、1世紀=100年;
2、1年=12個月;
3、1月=30天;
4、1天=24小時;
5、1小時=60分鍾;
6、1分鍾=60秒;
7、1秒=1000毫秒;
8、1毫秒=1000微秒;
9、1微秒=1000納秒;
10、1納秒=1000皮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