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訓練上肢肌力的方法
鍛煉好我們的上肢肌肉力量,可以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對於肥胖的朋友還可以起到減肥的作用。今天,我為你帶來了訓練上肢肌力的方法。
訓練上肢肌力的方法是什麼
1、肌力訓練第1招改良仰卧起坐
功效:鍛煉上腹部。
仰躺,背部緊貼地板,雙手握拳抵住下巴,固定頸椎,防止頸部過度彎曲。抬起上背部約30~45度左右,下背部仍貼地,停留幾秒,回到步驟1,重復10~15次。
2、肌力訓練第2招跪地板式抬膝
功效:訓練整個腹部、腰部。
四足跪姿預備,雙手打開與肩同寬,雙腳打開與臀同寬。將雙腳膝蓋向後伸直,腳尖點地,呈平板式。腹部收緊,腰部不可往下墜,接著抬起左膝往前盡量不碰地,膝蓋往胸口靠近,感覺下腹收縮,換抬右膝,兩腳輪流抬,重復10~15次。
肌力訓練的作用有哪些
1、防治失用性肌萎縮,特別是肢體制動後的肌萎縮。
2、防治因肢體創傷、炎症時疼痛所致的肌萎縮。
3、促進神經系統損害後的肌力恢復。幫助維持肌病時的肌肉舒縮功能。
4、調整肌力平衡,對脊柱側彎、平足等骨關節畸形起矯治作用。
5、增強軀乾和腹背肌力平衡,改善脊柱排列及應力分布,增加脊柱穩定性,防治脊柱疾病。
6、改善原動肌與拮抗肌之間的平衡,以促進關節的動態穩定性,防止負重關節的退行性改變。
7、增強腹肌和盆底肌訓練對防治內臟下垂、改善呼吸及消化功能有一定意義。
力量訓練的肌力動作有什麼
下半身
弓箭步
1、站直,雙手插腰,雙腳與肩同寬。
2、背部保持挺直,頭抬高。
3、左腿慢慢地向前跨步。左膝蓋彎曲,身體向前並向下壓低,如此你的重心就會落在膝蓋上。確保你的膝蓋骨沒有超過腳趾。後腿保持放鬆並微微彎曲,讓你的膝蓋幾乎碰觸到地板。此時你的軀干應該保持直立。接著收回左腿,回到開始的姿勢。
4、吐氣向前跨步,吸氣回到起始位置。
5、換邊,重復相同的動作。
上階訓練( Step-ups )
1、站直,雙腳與肩同寬。
2、保持背部挺直(平坦),頭抬高,眼睛直視前方。
3、右腿踩上板凳、箱子或其他穩定的平台。
4、平台的高度取決於你的肌力與體適能水平,最高不應超過股骨( femur )處於水平位置的高度。
5、一旦你的右腳穩穩地踩在平台上,髖部向前移動,單用右腿踏上平台,直到身體呈現完全直立的姿勢。
6、另一條腿跟進動作。
7、下階;右腿先下,然後是左腿。
8、重復以上程序,右腿上階10次,接著左腿上階10次。
9、記得吐氣上階,吸氣下階。
深蹲( Squats )
1、站直,雙腳與肩同寬。
2、保持背部平坦,髖部緩慢地向後並向下移動,直到大腿骨(股骨)處於水平位置。
3、在深蹲的姿勢中,膝蓋的位置不應該超過腳趾,而你的頭部應該呈中立姿勢,眼睛直視前方。
4、緩慢地回到站姿,然後重復以上程序。
5、呼氣站直,吸氣蹲低。
猜您感興趣:
1. 什麼是肌力 肌力的等級
2. 肩周炎的日常鍛煉方法
3. 短跑怎樣做力量訓練
4. 如何避免打高爾夫運動受傷及恢復方法
5. 提高肌張力的方法
6. 怎麼練習啞鈴增肌
❷ 寶寶出現腦癱問題,需要做哪些康復訓練計劃
一、頭的控制:頭立直的促通;俯卧位抬頭;俯卧位抬頭;頭頸部的迴旋訓練(Bobath療法);中醫傳統康復:捏脊。 二、翻身訓練:反射性翻身訓練(Vojta療法);肩—骨盆法(上田法);體軸迴旋的促通 (Bobath療法)。 三、坐位訓練:對稱性坐位的促通;上肢保護性伸展的促通;坐位肩部的壓迫性叩擊;坐位迴旋的訓練;Bobath球上坐位平衡的促通;仰卧位到坐位的體位轉換(Bobath療法)。 四、爬行訓練: 1.反射性俯爬(Vojta法) 2.四點支撐的訓練 3.雙下肢交互伸展的促通(Bobath療法) 4.肩胛帶法和上、下肢法(上田法) 五、步行訓練: 1.單腿支撐能力的訓練(增強肌力的訓練) 2.行走的動態平衡與協調能力的促通 3.跪位到立位的體位轉換 (Bobath療法) 4.步行的運動體驗(感覺統合訓練) 5.下肢足跟的感覺輸入(Rood技術)。
❸ 腦癱康復訓練的訓練技巧
小兒腦癱治療配合康復運動訓練可進一步提高療效,促進患兒運動功能恢復。患兒家長可通過專業康復醫師指導操作康復運動訓練,自己也應該學會一些簡單常用的方法,每天堅持對患兒進行運動功能訓練,日積月累,促進患兒的運動功能發育到最佳水平,逐步獲得獨立或部分獨立的生活能力。 在點陽陵泉穴的基礎上,順序拿、揉、腿外側肌群;或在點委中穴的基礎上,拿、後部肌群直至跟腱;或在點環跳穴的基礎上,拿、揉內收肌群。
翻、坐、爬、站、走是嬰幼兒正常運動發育的各個階段,學習和掌握這些基本運動,可以逐漸轉化為日常生活中的復雜性功能性動作。
訓練翻身時,先叫患兒全身放鬆,以臀部為支點,協助一側肢體抬離床面,從一邊翻到另一邊。
坐位訓練中,首先教患兒用手撐著坐,然後無支撐坐,逐步過渡到坐下可拿身邊的玩具,仍能保持坐位平衡。
患兒爬行訓練中,家長可在患兒的肩、肘、髖、膝部給予適當的支持,鼓勵患兒向前爬行。
跪位有助於站立,訓練時可先讓患兒坐在自己的腳跟上,在家長支持下,將髖部伸直,並訓練跪位平衡。
站立前准備,患兒坐位下,教他身體前傾,向下壓他的膝,練習抬起放下臀部。站立訓練時,可先實行捆綁站,用寬布帶捆住患兒的胸部和雙膝,每次捆站半小時。待肌力提高後讓患兒練習扶椅子站,逐步過渡到靠牆站,扶牆站,最終達到獨立站。獨站訓練時應讓患兒背離牆20公分,扶著患兒的髖部,讓他保持頭部正中位,上身平直,兩腿分開,雙腳掌平放於地面,短暫鬆手再扶,逐漸引導患兒信心加強。
當患兒能獨自站立時,進行行走訓練。開始需父母幫助行走,可採用牽患兒衣領或扶住患兒髖部協助行走的方式,有的患兒需要用夾板固定或助行器幫助行走。獨立行走時患兒步態蹣跚,雙腳分開過大,手腳不協調,必須進行步態矯正訓練,注意一定要求先邁小步。 在點中府穴的基礎上,拿、揉上臂前肌群;或在點肩井穴的基礎上,拿、揉 上臂後肌群;或在點曲池的基礎上,拿、揉前臂的前後肌群。調整局部肢體的運動狀態,促進患肢正常功能的恢復。
最好在一個穩定的姿勢下進行,著重是糾正腦癱患兒上肢的痙攣模式。可一手抓住患兒肘的外側,一手握住患兒的手,將他的手臂上舉和外展。使肩外旋和肘伸直,掌心向上。鼓勵患兒將他的雙手拿到胸前,玩耍手指,抓握各種不同形狀,不同顏色的玩具。 (1)康復醫師和家長應該與孩子多溝通,和社會多接觸,建立起家長康復醫師的溝通平台。
(2)教育和康復訓練的正確的結合,正確認識腦癱。孩子需要教育,也需要康復,家長要理解小兒腦癱康復。
(3)康復醫師指導家長的時候對有些家長錯誤的手法規范化。
(4)多給家長一些學習的機會,提高自己的水平。
(5)多帶孩子出去接觸社會,自己和其他小朋友一樣。這樣可以訓練孩子更好的融入社會。 (1)對頭向後仰者,要壓著雙肩並扶他的頭前傾。對坐位兒童頭後背者,將她的兩上臂放前,按她的胸部使她的頭傾向前。將她的雙下肢放你張開雙膝上,使她雙髖屈曲。對不能抬頭者,從仰卧位拉起時頭會向後垂。應對頭向後仰者,要壓著雙肩並扶他的頭前傾。
(2)對坐位兒童頭後背者,將她的兩上臂放前,按她的胸部使她的頭傾向前。將她的雙下肢放在你張開的雙膝上,使她雙髖屈曲。
(3)對不能抬頭者,從仰卧位拉起時頭會向後垂。應扶住她的雙肩慢慢的抱起來。當你扶起時使她的頭轉向一側,會幫助她的頭向前豎起。在其胸下置放小枕頭,或毛巾卷令其俯卧上,用聲音逗他,使他一點點抬頭,逐漸增加其保持時間。專家提示,堅持下去才會有更好的效果。
❹ 如何提高腦癱兒童的身體協調能力
1、頭的控制
可利用俯卧位訓練抬頭的能力,方法:讓孩子趴著,拿一個玩具停在與他的眼睛一般高處,為了讓孩子抬頭看它,把它一點一點抬高。每天至少俯卧30分鍾,以飯後10分鍾左右最適宜。
2、翻身及爬方法
讓患兒趴在地板上,從背後拉他的衣服幫他轉動肩膀翻身;讓他趴著,將一條浴巾置於胸前,反浴巾兩頭提起來,保持只讓他手和膝部著地,你一邊和他沿地板慢慢地前進,一邊鼓勵他;一人幫他移動手臂,另一人幫助交替活動他的腳,幫他用力爬向某一個目標。
3、支撐後背保持坐姿
在自己手臂的支撐下坐起,把它喜歡的物品放在面前引起注意,藉以保持較長時間的坐姿,漸漸減少支撐,最後獨坐。
4、拉物站起
大人可拉腦癱兒一隻手,誘使他從坐位過度到雙腿為脆姿,然後再讓他站起來。孩子抓住小床欄桿時家長把雙手放在他掖下支撐站立,逐漸減少幫助,讓他自己保持平衡。
5、行走
腦癱兒學走路的關鍵就是要學會移動身體重心,開始拉雙手向前走,漸漸過度拉一隻手,最後達到自己獨走;也可用學步吊帶。
6、上下樓梯
開始讓患兒一手扶欄桿,一手拉大人手,以維持平衡,逐漸讓他脫離成人的支持,靠自己的手臂和腿的力量,兩步一個台階,上下樓梯。大一點的孩子需鼓勵他一步一個台階兩腳交替上下樓梯,可配合音樂進行練習。
7、跳躍
跳躍是鍛煉下股肌肉的一個重要項目,練習蹲起動作,為跳躍作準備。經常拉患兒雙手從台階上跳下,作為自行跳躍的爆發力的准備,在室內掛上一些鮮艷的紗布和小玩具(在上述兩個訓練基礎上)讓幾個兒童一起跳躍著去觸摸、拍打。
8、平衡協調訓練
選擇無障礙物的場地或房間,在大人的保護下讓患兒閉目直行、走腳印、走直線、坐搖馬、盪鞦韆、騎小三輪車、拍球、接球、在地上翻滾都是練習平衡協調動作的好方法。
9、精細動作訓練
主要是訓練手與大腦的協調能力,提高患兒的動手能力和手的靈活性。訓練方法主要有抓、捏、握物品或玩具,要選擇適合小孩玩的物品,由方形、長方形逐步過渡到圓形。五六歲時,教患者學習旋擰瓶蓋、給玩具上弦、搭積木、握筆寫字畫圖等,為日後上學讀書、提高生活能力打基礎
❺ 小兒腦癱鍛煉方法,小兒腦癱的康復訓練有哪些
小兒腦癱的另一個醫學名稱是運動控制發育遲緩。所以,其治療的主要方法就是促進這類患兒的運動功能盡可能以正常的方式發育、發展。因此現代康復治療技術中,多採用神經發育治療方法,又稱Bothath(包巴斯)法,神經肌肉促進法(PNF),神經刺激法、運動學習及引導式教育等方法。因為我們有自己的傳統醫學,其中的...推拿、按摩,針灸也是很好的治療方法。但是腦癱的康復需要綜合性的治療訓練,單一療法是難以解決腦癱患兒的所有問題的。因為許多腦癱患者都多多少少地會有一些言語、吞咽、認知,甚至視力方面的問題,不可能只通過一種方法,解決所有的問題。目前國內有許多腦癱康復機構,但以佳木斯的腦癱康復中心、北京的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和一些殘聯的康復機構技術、設施最為完善,可以去嘗試。祝:孩子平安!
❻ 小孩腦癱的康復鍛煉怎麼做可以做以下步驟
正確的抱姿:當病兒能用手摟抱頸部及軀干有一定的控制力時,家長採用一手托住病兒臀部處於坐的姿勢,並讓其腿分開,放在一側髂的前後。這樣有利於上肢功能發育,使下肢痙攣內收肌得到拉伸及牽張,起到良好作用。
採用側卧位:腦癱患兒躺在床上玩或睡眠時,應採取側卧位,這樣有利於痙攣性肌張力的緩解,還有利於肢體的對稱,容易將雙手放在胸前,面前放置玩具及懸掛一些彩色鮮艷汽球和鈴鐺,便於抓握玩具,有利於發展上肢功能,還受到顏色及聲音的刺激。
糾正拇指內收:腦癱患兒的拇指內收幾乎是百分之百,即拇指貼於掌心,四指卷握於拇指外的握拳方式,稱原始握拳。這樣妨礙拇指功能的發育及支撐、伸掌、張手、抓物等動作的進行。拇指功能占整個手指60%,所以家長應經常給孩子一些球形或圓形狀玩具抓握或經常牽拉拇指外伸,或做一隻拇指手套,使其拇指持續地外展,以便得到糾正。
頭部正中位:腦癱兒的頭經常是偏向一側,家長護理不論是躺、抱、坐或站立時,應經常注意使其頭部位於正中線,尤其是躺卧時頭部兩側墊沙袋或柔軟的物體支撐。若有後抑或前傾,家長在孩子身後用兩手自頭頂垂直按壓,有利於正常模式的形成。有的母親帶孩子夜間吃奶入睡總喜歡在一側,影響孩子頭部中位的保持。
止住流涎:腦癱兒大多伴有流涎,這是因為面部肌肉及吞咽同時處於痙攣不協調狀態,下頜關閉不全,吞咽反射不靈敏所致。可讓病兒頭部垂直,用食指及中指沿著孩子口唇周圍及面頰進行連續敲擊及按壓;將食中指末端放在病兒下頜下面頸根部的舌骨兩側,托起下頜關閉口腔,然後稍用力上抬,向前劃出,使舌頭上抬,產生吞咽運動,經過一段時間的刺激,有望止住流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