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用中葯泡茶的正確方法
用中葯泡茶的正確方法
取一味或幾味中葯,置杯中,添入開水,蓋上蓋子,浸泡幾分鍾,就可以象平時喝茶那樣飲用,這種被稱作「代茶飲」的中葯用法確實比煎煮中葯方便得多。但中葯泡茶有學問,不可不知。
選擇合適的品種由於中葯品種多,來源廣,加上質地、口味等不同,有些中葯可以泡茶,有些則不能。通常可用於泡茶的中葯有人參、西洋參、靈芝、杜仲、龍眼肉、枸杞子、陳皮、番瀉葉、大黃、草決明、蓮子心、生薑、胖大海、薄荷、烏梅、山楂、紫蘇、羅漢果、青果(橄欖)、茵陳、金錢草、鮮佩蘭、鮮藿香、西瓜皮、白茅根、桃花、金銀花、槐花等,以體輕質松味甘淡的葉、花、果、籽及鮮品類葯居多,而有些質硬、味苦、有毒、有刺激性之類的中葯,如龜板、黃連、附子、辛夷等就不能泡茶用。泡茶原則上要選擇經規范炮製後的`飲片,有些甚至要切細片,果實類中葯如羅漢果、青果等要打碎泡茶。
中葯泡茶也須辨證和煎劑一樣,中葯泡茶也要根據中葯的性能,結合自身體質、病證、氣候、時令等辨證使用,才能達到預期效果,絕不可信手掂來。如胖大海性寒,可清肺熱,利咽喉,清腸通便,對風熱邪毒所致的咽痛、音啞、便秘有效,而對聲帶閉合不全或煙酒過度所引起的咽痛嘶啞則無效。又如金銀花是知名的清熱解毒葯,對夏季傷暑上火者比較適合,但對脾胃虛寒的人就不能用,濫用則會引起腹瀉。此外,有些葯可引起過敏,有些葯可能傷胎,是特殊群體不能亂用的。為此,選葯泡茶前,應聽從醫生指導。
中葯泡茶要把握葯味、用量及服法一般而言,泡茶選單味中葯最好,因治療或病情等的需要,可以配方使用,但選葯最多4~5味,葯味太多則失去泡茶意義。泡茶中葯的用量因葯和用途而異,一般而言,鮮品葯用量宜大,干品宜小養生保健時用量宜小,治病療疾時量宜大。比如陳皮,鮮品可用至12~20克,干皮6~10克即可白茅根作為清火保健葯,每次用10克,而治療血熱引起的出血證則需30~50克。此外,飲用葯茶,多主張溫服、頻飲不拘次,每日一劑。特殊情況可靈活變通。
此外,關於中葯泡茶的時間也要注意,一般需根據葯物的質地而定,通常3~5分鍾即可,但必須用開水、沸水浸泡。 ;
『貳』 熬中葯該怎麼熬-熬中葯的正確方法
熬中葯該怎麼熬-熬中葯的正確方法2017
在我們的生活中都知道中葯在治療疾病上不僅副作用小,還能夠從根本上調理身體,幫助人們解除疾病困擾,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身體感到不適都願意選擇中葯治療,尤其針對慢性病,在煎熬葯方上很多大醫院都提供了中葯代煎服務,但是有些葯方需要我們自己回家煎熬,那麼中葯怎麼熬呢?熬中葯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些什麼呢?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關於熬中葯的方法的知識,歡迎閱讀。
一、 煎熬中葯前不宜清洗中葯
有少部分患者拿到中葯後覺得中葯不幹凈,在熬中葯前會先用清水洗一洗,其實這是不科學的,因為中葯材在製成飲片前已經經過了一系列炮製,包括去雜質、曬乾等一系列程序,衛生條件已經達標了,不必再用水清洗。此外,不少葯材中含有水溶性的糖和甙類成分,水洗後,這些有效成分必將有一部分溶於水而流失,導致葯效降低,有的葯材如醋制元胡、蜜炙麻黃、酒制大黃、膽南星等,炮製過程中加入了蜂蜜、醋、酒、膽汁等輔料,若用水洗,會導致部分輔料流失,影響治病效果。不過習慣性的在熬葯前檢查下葯品的.質量這是好的,一旦發現有蟲蛀、霉變等問題時可以及時進行處理。
二、 煎葯器具以砂鍋為好
中葯湯劑的質量與選用的煎葯器具有密切的關系,現在仍是以砂鍋為好,因為砂鍋的材質穩定不會與葯物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其傳熱均勻緩和,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此外,也可選用陶瓷鍋,不銹鋼鍋和玻璃煎器,但是切忌不能使用鐵鍋、銅鍋,因為鐵鍋或銅鍋的化學性質不穩定,易氧化,在煎熬葯時能與中葯所含的化學成分發生反應,這些都會影響湯劑的質量,直接關繫到中葯湯劑的療效。現在市場上有專門熬葯的葯罐,患者可根據需要進行購買。
三、 煎葯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煎葯用水:一般情況下不要使用有污染的自來水就行,忌用反復煮過的水或隔夜水煎熬中葯。大多數情況下醫生會告知患者使用開水煎熬或用冷水煎熬。
煎葯加水量:按照傳統的加水方法,是將葯物放入鍋內,第一次煎熬的加水量以水超過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熬的加水量以超過葯物表面3厘米為准,這種加水方法,簡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至於煎葯前葯品是否需要浸泡請遵醫囑。
煎葯火候:一般應遵循“先武火後文火”的原則,也就是說沸前用武火,使水很快沸騰,沸後用文火,保持微沸以減少水分的蒸發。
煎葯時間:主要根據葯物和疾病的性質,以及葯物的情況而定。一般對第一煎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20—30分鍾,第二煎15-20分鍾左右,具體煎熬時間請遵醫囑。
煎熬次數:以多次煎熬比一次長時間煎熬的效果好。一般煎2~3次,就能煎出中葯所含成分的80%~90%的中葯成分,一劑葯經2~3次煎熬後及時濾出煎液,並將每次的煎液混合後分次服用。一劑中葯一般服用兩天,有的只能一天,具體服葯次數請遵醫囑。
四、 服葯方法
具體服葯時間和服葯劑量應根據病情需要及葯物特性來確定,請遵醫囑。一般情況下:
服葯劑量:每次服用100毫升。
服葯次數:一日三次。
服葯時間:一般葯物,無論飯前或飯後服,服葯與進食都應間隔40分鍾左右,以免影響葯物與食物的消化吸收與葯效的發揮。
服葯禁忌:服葯期間禁吃生冷辛辣食物,每次服葯應將葯液加溫,忌不可服用冷葯。
熬葯服葯看似簡單,其實蘊藏了不少養生知識,了解和掌握熬中葯的正確方法,才能讓你盡快治癒疾病、擺脫健康隱患。
中醫提醒:不同種類的中葯,其煎熬方法會有區別,請患者謹遵醫囑。
;
『叄』 中草葯的使用方法
白果,植物名就叫做銀杏,別名叫做銀杏肉。土名叫做白眼樹、靈眼、公孫樹。產地在郊區縣區有栽培,葯用部分是種子仁。採收季節在九到十月份採收種仁,十到十一月分採收葉,或者收集經霜自己打落的。加工貯藏,果實在採收之後,需要放在地上或者放在缸內,使得外皮腐爛,洗凈之後取出核仁,曬干。放在乾燥處,防止發霉,用的時候敲碎就可以啦。性能,甘苦澀平,有小毒。止咳平喘,止白帶。主治用法,咳嗽氣喘、白帶,以上病患者用量是一錢五分至三錢,或者也可以五隻至十隻,有毒不宜多食,連殼打碎,煎服。
枇杷葉,植物名叫做枇杷,產地一般在市區郊區均有栽培,葯用部分是葉子,可以全年採收,因為採收季節為全年。怎麼樣加工貯藏了?刷去葉子背面的毛,切斷曬干。主治用法是,咳嗽痰多,氣喘,可以配合旋復花或者佛耳草等同用,治療慢性氣管炎、咳嗽氣喘、痰多弊頃祥、口苦或者感覺很渴,可以配合冬桑葉、車前草、天漿殼、天花粉同用。以上病症為用量三錢至五錢,用紗布包著煎服。
谷芽,植物名叫做稻子,就是我們常見的農家種的那種稻子,背面叫做稻芽。用它來製作葯材,該怎麼加工呢?加工好之後又要怎麼保存呢?我們的祖先想到了絕好的方法,將穀子用清水掏干凈,在水中浸一天左右,之後撩起放在蘿之內部,用濕布蓋緊了,每天淋水數次,使得其出芽達到兩分長,然後曬干。篩去灰屑,放入瓮內,防止老鼠偷吃。
大麥芽,植物名叫做大麥,別名叫做麥芽。怎麼加工呢?就像穀子一樣,將大麥用清水掏干凈,在水中浸一天左右,之後撩起放在蘿之內部,用濕布蓋緊了,每天淋水數次,使得其出芽達到兩分長,然後曬干。篩去灰屑,放入瓮內。它的性能租搏是甘咸微微發寒。可以健胃消食、消化、回乳、消暑。亂吃亂喝引起的食物集聚不消化,胃部腹部感覺悶飽,可以配合焦山楂一起,三錢至五錢來服用。
萊菔子,大家知道這是什麼嗎?我告訴你,它就是我們吃的蘿卜,現在您應該知道了吧。植物名叫做蘿卜、萊菔。別名叫做蘿卜子、葯用部分是它的種子。不是什麼都是能當葯的。乎亂採收季節在每年的五月到六月份,採收種子和老根,在十月到十一月份採收莖葉。加工貯藏,種子,在加工時出去泥屑雜質,洗干凈之後曬干。注意防蟲,用的時候打碎。葉子注意防止發霉,要經常翻曬。
老君須,植物的別名叫做松蘿或者是雲霧草。它的葯用部分為全草皆可葯用。性能為甘寒苦。止咳平喘、活血通絡。主要可以治療以下病症:肺結核、哮喘、風濕疼痛、三錢煎服就可以。如果外用可以治療潰瘍。這種植物在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又叫做「海風藤」。
『肆』 怎樣煎中葯才正確方法 煎中葯的正確方法
1、煎葯最重要的就是容器的選擇,因為如果容器選擇不正確,葯效也會達到不同的效果,最好選擇砂鍋是最好的,其次才是不銹鋼。如果選擇隨意的鍋直接使用的話,會很容易導致葯效和其他的物質混合在一起,出現一些其他化學的反應,這樣可能會導致病情更加嚴重。
2、在熬中葯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是否有一些葯材已經出現了發霉的情況,這樣的要及時的丟出去,否則和葯物混合在一起很容易導致病情更加的嚴重。在熬中葯之前可以用溫水慢慢的浸泡20~30分鍾,在全部都浸透之後再去熬,這樣會更加有利於在最短的時間內葯效盡快的散發出來。
3、如果家裡的自來水是非常干凈的,沒有太過於嚴重的污染的話,使用自來水就可以了,但是一定要注意,不可以把上一次煮中葯的水或者是隔夜的水用來煮中葯都是不可以的,水的量最好可以保持在葯的表面,但是沒過的水面不可以太多,大概在3~5厘米就可以了。
4、在剛剛開始准備熬的時候,前期可以使用大火,把所有的葯和水全部都煮沸,然後再改為小火慢慢的煮,這樣可以保持一直都是屬於沸騰,水分的蒸發又不會太快,這才是熬中葯。大火煎至10~15分鍾就可以了,第2次是控制在30~40分鍾,第3次是在25~30分鍾。
5、主要的時間也不可以太長,否則葯物的葯效也會受到影響,一般再剪2~3次之後,就能夠剪出中葯中含有的80%~90%的重要成分,在剛剛大火煮完之後一定要及時的過濾出一些雜物,然後再去分開依次服用。
6、煎葯的方法也是有很多的,可以選擇分開不同的包裝,每次在煎葯的時候拿一個小包裝,這樣的方法會更加的方便一些,如果中葯中還有的葯材澱粉含量太高的話,一定要防止在前煮的時候會直接糊在鍋底。在煎葯的過程中,如果需要分為不同的次數去煎的話,在包葯物的時候可以利用純棉的一些紗布。在服用中葯的時候,更多的醫生會告訴你需要溫服,不可以使用任何的手段,自然的涼到適合的溫度之後喝下,中葯是很苦的可以在吃完葯之後吃一些糖果會更好一些。
『伍』 中葯正確的煎葯步驟
用具 :以砂鍋、瓦罐為好,搪瓷罐次之,忌用銅鐵鍋,以免發生化學變化,影響療效。
用水 : 以水質潔凈新鮮為好。
方法 :先將葯材浸泡30—60分鍾,用水量以高出水面為度。一般中葯煎煮兩次,第二煎加水量為第一煎的1/3—1/2。兩次煎液去渣濾凈混合後分兩次服用。煎煮的火候和時間要根據葯物性能而定。一般來講,解表葯、清熱葯宜武火煎煮,時間宜短,煮沸後煎3—5分鍾即可;補養葯需文火慢煎,時間宜長,煮沸後再續煎30—60分鍾。某些葯物因其質地不同,煎法比較特殊,處方上應該會有說明。
『陸』 煎中葯的正確方法-教你如何科學煎中葯
煎中葯的正確方法-教你如何科學煎中葯
煎葯是一門大學問,很多人拿著中葯包,不知道該如何正確的煎葯,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煎中葯的正確方法,教你如何科學煎中葯。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煎中葯的正確方法,歡迎閱讀。
煎中葯的正確方法
1、煎葯時間
煎葯的時間從水開後算起,分為三種情況:
(1)用於治療急性熱病、四季外感風寒、風熱類疾病的清熱發散性葯物。頭煎從沸後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分鍾,第二煎沸後再煎10~15分鍾左右。
(2)用於治療一般常見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臟腑功能失調、高血壓病、心血管類疾病的調理性葯物。頭煎從沸後中火煎煮20~30分鍾,第二煎沸後再煎15~20分鍾左右。
(3)用於治療虛損性疾病的補益葯,如:氣虛、血虛、腎虛等各類虛損病症的'葯物。頭煎從沸後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鍾左右,第二煎葯沸後再煎20~30分鍾。
2、煎葯的次數
一般一付中葯煎煮2次為宜,煎煮次數太少,提取不完全,葯材損失大;煎煮次數太多,有效成分含量將減少,達不到療效。解表葯煎煮一次即可。如一付葯的量較少,可以在多放些水煎煮一次。一付葯的量很大也可以煎煮三次。要注意的是:不論煎煮幾次都應該將每次煎好的葯液混兌在一起後再分開服用,這樣可以使得每次服用的葯力均勻。
煎中葯的正確方法介紹 教你如何科學煎中葯
3、煎熬中葯用什麼鍋
煎煮中葯,選擇器皿是很重要的。熬葯首選砂鍋、瓦罐,接下來是搪瓷器皿、不銹鋼鍋,最忌諱使用鐵鍋和銅鍋。砂鍋、瓦罐的化學性質穩定,受熱均勻,傳熱緩慢,煎葯時水分不容易蒸發。
需要注意的是,砂鍋驟然受熱或受冷會形成裂紋。因此,剛煎過葯的砂鍋不要立即用涼水清洗,可在干木片或架子上放涼後再把葯垢清洗干凈,砂鍋上的油漬不能用洗潔精浸泡,以防污水滲入細孔中,可用喝剩的茶葉渣擦拭,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熱,再用刷子刷洗。
不銹鋼鍋傳熱太快,煎葯時要經常攪拌,否則葯材黏在鍋壁,稍不留神就容易糊鍋。提醒大家特別注意的是,千萬不能用鐵鍋和銅鍋煎葯。因為鐵和銅是活潑元素,容易與中葯里的多種化學成分發生反應,產生毒副作用。
4、煎葯的加水量
煎葯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到湯劑的質量。加水少了,會造成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葯液多,病人服葯時很不方便。 中葯材因其質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別也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重量相同的葯物,質地疏鬆其體積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質地堅實其體積就小,吸水量就少。因此,煎煮花,葉,全草類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礦物類,貝殼類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按照傳統的加水方法,是將葯物放入鍋內,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過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過葯物表面3厘米為准。這種加水方法,簡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
大家已經了解了煎中葯的正確方法,此外煎葯時還需注意以下問題:
1、煎葯前的浸泡: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這是因為來源於植物類的中葯多是乾燥品,通過加水浸泡可使葯材變軟,組織細胞膨脹後恢復其天然狀態,煎葯時易於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葉,莖類為主的葯物,浸泡時間為1-1.5小時。以根,種子,根莖,果實類為主的葯物浸泡時間為2-3小時。
2、煎煮次數: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長時間煎煮的效果好。實踐證明,湯劑煎煮兩次能夠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葯的次數以兩次或三次為宜。
3、煎葯的溫度:煎葯溫度的高低,中醫稱之為“火候”一般習慣上稱為“文火”或“武火”。所謂文火,就是弱火,溫度上升緩慢,水份蒸發較慢。所謂武火,就是強火,溫度上升快,水份蒸發的也快。如煎葯時火候過強,水份蒸發快,會影響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鍋。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騰前用武火,至煮沸後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狀態,可減慢水份的蒸發,這樣有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
4、留取葯液量:一般指一劑葯經兩次煎煮合並後的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兩次服用。兒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兩到三次服用。
煎中葯的正確方法大家學會了嗎?正確合理地操作能讓讓葯材發揮最大葯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