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緯度和經度是怎樣規定的
1、經度,地理學名詞,一般指球面坐標系的橫坐標,具體來說就是地球上一個地點離一根被稱為本初子午線的南北方向走線以東或以西的度數。
按國際規定英國首都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條經線定為0°經線,然後向左右延伸。而各地的時區也由此劃分,每15個經度便相差一個小時。經度作為地理學的一個基礎,是認識地球轉動和區域地理劃分的基礎理論,需認真並精確掌握。
2、緯度可分為天文緯度,大地緯度,地心緯度。地心緯度是指某點與地球球心的連線和地球赤道面所成的線面角,大地緯度是指某地地面法線對赤道面的夾角,天文緯度指該地鉛垂線方向對赤道面的夾角。
我們通常說的緯度指的是大地緯度。其數值在0至90度之間。位於赤道以北的點的緯度叫北緯,記為N;位於赤道以南的點的緯度稱南緯,記為S。
(1)界位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一、主要特徵
凡經線上的任何一點至赤道間的弧距稱為緯度。系地理坐標之一,在地理坐標中起著縱坐標的作用,可用以確定和描述地球表面上任何地點或位置。緯度有如下幾種:地理緯度、天文緯度和地心緯度,這幾種緯度間的差數不大。
在大部分情況下,緯度指的是地理緯度(即繪制地圖時用的緯度)。地理緯度是地球球心角所對應的地面上的弧長。地理緯度把地球看成橢球,即橢球面的法線(同鉛垂線略有不同)同赤道平面的夾角。通常用度、分、秒錶示。
從赤道向南北兩極度量,各為0°-90°。每一緯度之間的寬度基本相等,為110公里(靠近兩極處稍長些)。在赤道以北的叫 「北緯」,用「N」作代號;以南的叫「南緯」,用「S」作代號。
習慣上稱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北京的緯度是北緯39° 57′。
二、計算方法
1、先算兩分日
比如在中國某地,桿影最短時是中午13點20分,且桿長與影長之比為1,則可知該地是北緯45°(tgα=1),東經100°(從120°里1小時減15°,4分鍾減1°)桿長與影長之比需查表求α,這里用了特殊角。
2、再算兩至日經度的演算法不變 緯度在北半球冬至α+23.5°,夏至α-23.5°在任意一天加減修正值即可。
3、修正值演算法:就是距兩分或兩至日的天數差乘以94/365. 比如2013年2月17日,2013年3月22日春分差33天,即太陽直射點在南緯
33×94/365=8.5°
所以今天正午時得到的緯度是(arctgα+8.5)°
㈡ 界址位置怎麼判斷地籍管理
一、界址點測定概述
測定界址點是地籍細部測量的核心工作.測定界址點的位置有兩種方法,即解析法和勘丈法.
1、解析法測定界址點:即利用地籍控制點起算數據(坐標、方位角)及實際觀測數據(角度、距離),按公式計算界址點的坐標.
2、勘丈法測定界址點:利用量取界址點之間、界址點與其鄰近地物點的關系距離在圖上確定界址點位置,界址點的坐標可以在圖上圖解獲得.
不同的測量方法對應不同的地籍測量作業方式:所有界址點都採用解析法測定界址點時,叫解析法地籍測量;部分界址點採用解析法測定界址點叫部分解析法地籍測量;當所有界址點都採用勘丈法測定時,叫做圖解勘丈法地籍測量.
二、解析法測定界址點
解析法測定界址點位置按使用的數學公式,可分為極坐標法、截距法(或插點法)、距離交會法(即測邊交會法)、直角坐標法、前方交會法等幾種方法.
1.極坐標法測定界址點
已知點A上安置在經緯儀等儀器,後視另一已知點B定向,然後觀測至各界址點的方向,從而可算得各方向與後視方向的夾角?,用測距儀測量測站點至各界址點的距離D.
圖2極坐標法測定界址點
採用極坐標法測量時,界址點坐標可按下式計算:
其中:Xi 、Yi——待測界址點坐標
XA、YA——測站點已知坐標
D——測站點至待測界址點距離
α0——已知方位角
βi——觀測角
2、解析法界址點施測要求
1.測角
精度不低於J6級的經緯儀,可採用方向觀測法半個測回施測,一次照準,兩次讀數.J6級經緯儀測角時,邊長大於150m時,宜用一測回.在觀測過程中,當界址點多於3個時,應經常檢查起始方向判斷儀器是否移動.
2.測距
(1)用測距儀測距時,一次照準,兩次讀數,兩次讀數較差不超過2cm.觀測時,應注意棱鏡中心到界址點的偏差.
(2)鋼尺量距時,一次讀數.當距離超過一尺段時,宜丈量兩次,其較差應小於2cm.
3.檢核勘丈
為防止觀測粗差,必須有足夠的多餘觀測值,供檢核使用.
(1) 用極坐標法測量細部點坐標時,搬到鄰站以後,宜重復測量1-2個前測站測過的點,兩次測量同一點坐標之差,應滿足下列條件:
≤14cm(或21cm,街坊內部的點)
其中:X 、Y——首次觀測的界址點坐標
X,、Y,——再次觀測的界址點坐標
(2)用鋼尺丈量細部點之間的距離,與按兩點坐標反算的距離相比較,其差值ΔD應滿足下列條件:
ΔD≤10cm(或15cm,街坊內部的點)
4、解析界址點成果
解析界址點成果通常情況下由解析界址點坐標及解析界址點點號兩部分組成.
表1 界址點成果表
街道
街坊 界址點號 X(m) Y(m)
三、勘丈法確定界址點的位置
1、施測原理:以按宗地草圖的記錄,從鄰近的有關地物點出發,用關系距離交會出界址點位.
2、特點:利用勘丈值在實地能高精度地恢復界址點的位置,且原理簡單、實用,但不適用於界址點較多時的情況.
四、界址點測量精度
1、精度衡量的意義:
界址點測量是地籍測量的核心,界址點測量精度是反映地籍調查成果質量的重要標准,准確地測定宗地界址點是管理土地產權的基本保證.
2、精度要求:
表2 界址點精度及適用范圍
類別 界址點對鄰近圖根點點位誤差(cm) 界址點間距允許誤差(cm) 界址點與鄰近地物點關系距離允許誤差(cm) 適用范圍
中誤差 允許誤差
一 ±5 ±10 ±10 ±10 城鎮街坊外圍界址點及街坊內明顯的界址點
二 ±7.5 ±15 ±15 ±15 城鎮街坊內部隱蔽的界址點及村莊內部界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