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幫忙,怎麼能用簡單的辦法給水稻脫殼
簡單的辦法給水稻脫殼可以用臼舂米 我們吃的白米,過去都是由農民把稻穀礱去殼後,將糙米放在臼里,用木棍或木頭上裝上園石,稱臼柱,一人或兩人用力對打(要有技巧),就會分離糠和米粒,使糙米變為白米,
② 古人是怎樣對稻穀脫粒的
古代是使用石磨盤、石磨棒對乾燥後的穀物進行碾壓脫殼。
古代是用石臼和臼杵把大量稻穀加工成白米的,這個方法叫做舂米。
舂米是將糙米加工成白米的一道工序。加工工具主要是石臼。石臼分杵臼和斗臼兩種。杵臼,即小石臼,加上一根臼杵就可操作。臼杵為木質,手腕粗細,長一米左右,上端裝上兩三公斤重扁圓形石頭,以增加臼杵搗下去的重量。
舂米的人手握杵往下搗,直到米糠完全從糙米上剝落,然後用竹篩子篩去米糠,白米就呈現在眼前。
(2)脫稻子的正確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中國在漢代發明了水碓,浙東山區在唐代已有了使用滾筒式水碓記載。
解放前,餘姚市大隱鎮共有水碓56處。據當地老農介紹,上世紀60年代中期,下磨村農民還在用水碓磨蚊香木粉銷往上海、寧波等地,木粉銷售收入佔到山村總收入的1/3。隨著農業產業調整和自動化水平的提高,以及水源環境的變化,到上世紀末,水碓才完全退出了山區農民的生活。
利用水碓,可以日夜加工糧食。凡在溪流江河的岸邊都可以設置水碓,還可根據水勢大小設置多個水碓,設置兩個以上的叫做連機碓,最常用是設置四個碓,《天工開物》繪有一個水輪帶動四個碓的畫面。
魏末晉初(公元二百六十至二百七十年)杜預總結了我國勞動人民利用水排原理加工糧食的經驗,發明 了連機碓。
水碓的構造大概是水輪的橫軸穿著四根短橫木(和軸成直角),旁邊的架上裝著四根舂穀物的碓捎,橫軸上的短橫木轉動時,碰到碓捎的末端。把它壓飛,另一頭就翹起來,短橫木轉了過去,翹起的一頭就落下來,四根短橫木連續不斷地打著相應的碓梢,一起—落地舂米。
③ 穀粒脫殼的辦法有哪些
現有常見的稻穀脫殼機有膠輥式、砂盤式和離心式等。
膠輥式主要工作部件是一對在鑄鐵圓筒上粘結或套裝膠層的水平橡膠輥筒或塑料輥筒。兩輥軸線位於同一水平面內或略有高度差,以不同的轉速相向轉動,其中一輥的位置固定,另一輥可以移動,使兩輥間的軋距可調。稻穀經淌板(或經喂料輥和淌板)在膠輥全長上均勻地喂入兩輥之間,等徑輥筒以不同的線速逆向回轉,通過壓砣的壓力使通過輥間的稻穀受到擠壓和搓撕。由於受到兩輥的擠壓和由兩輥速度差產生的搓撕作用,絕大部分稻穀達到脫殼的目的。膠輥式的脫殼率高,糙米表面光滑,碎米少,但在氣溫高時膠輥損耗快,糙米爆腰較多,生產成本較高。
砂盤式藉助上下兩片圓形金剛砂盤,上盤固定,下盤轉動,線速為20~25米/秒。稻穀在兩砂盤中,因受到端壓搓撕作用而脫殼。優點是糙米爆腰少,砂盤比膠輥耐磨,加工成本低;缺點是脫殼率較低,碎米較多。砂盤式稻穀脫殼機主要工作部件是與鑄鐵圓盤粘結為一體的環形金剛砂盤,上、下兩盤,上盤固定,下盤轉動並可上下移動,根據稻穀粒度的大小調節上下砂盤的間隙(軋距)。軋距應小於稻穀的長度,而大於稻穀的寬、厚度。稻穀從喂料斗通過上砂盤的中心區喂入下砂盤,下砂盤轉動產生的離心力迫使穀粒進入兩盤之間的環形脫殼區。在端壓和摩擦作用下,可將75%左右的稻穀脫去外殼,但糙碎米較多。脫殼後的谷糙混合物經谷殼分離裝置借氣流除去谷殼後排出機外。
④ 古代沒有什麼器械是怎麼把(水稻,小麥)之類的殼脫掉的
不知道你聽沒聽過揚場,具體內容如下:
一、將穀物在陽光下充分暴曬;
二、用木杴等農具借風力吹掉殼和塵土,分離出干凈的子粒。
三、在揚過的糧食上用掃帚捋那些沒有被風吹出去的碎葉子、梗子。
⑤ 沒有碾米機時中國南方用什麼方法脫去稻穀的外殼
舂臼,就是把穀子放在一個石頭凹槽里,用石錘砸,殼就會在受力時慢慢脫落。再把殼篩出來就是了。
⑥ 古代農民怎麼將稻子去殼
古代是使用石磨盤、石磨棒對乾燥後的穀物進行碾壓脫殼。
古代是用石臼和臼杵把大量稻穀加工成白米的,這個方法叫做舂米。
舂米是將糙米加工成白米的一道工序。加工工具主要是石臼。石臼分杵臼和斗臼兩種。杵臼,即小石臼,加上一根臼杵就可操作。臼杵為木質,手腕粗細,長一米左右,上端裝上兩三公斤重扁圓形石頭,以增加臼杵搗下去的重量。
舂米的人手握杵往下搗,直到米糠完全從糙米上剝落,然後用竹篩子篩去米糠,白米就呈現在眼前。
(6)脫稻子的正確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舂米,談不上什麼工藝,過程也並不復雜,但絕對是個力氣活。一口臼,用一塊大整石慢慢鑿成。它形同一隻巨大的酒盅,臼口的直徑不小於 70 ~ 80 公分。
一隻大的石臼,一般要四個人才能抬得動它。臼內鑿有鑼紋,臼的身子須埋在地下,臼口露出地面,四周用破陶瓷缸片貼平,以便於清掃。
在臼的上面,架著用一棵大樹段做成的「碓身」,「碓」的頭部下面有桿杵,杵的嘴子上按了鐵牙。
「碓」肚的中部,兩邊有支撐翹動的橫桿,就像玩雜技的「翹翹板」中間支撐那玩意兒,「碓」尾部的地下挖一個深坑,當把重心移到「碓」尾並將其向坑裡踩壓下去,「碓」頭即抬了起來,然後舂下去,抬起來,再舂下去,就這樣機械地重復,便是舂米。
碓臼上面橫著一根木桿或竹桿,供舂米的人扶手。熟悉的老手,有時會連續不斷跑跳著舂了起來;有的還在「碓」頭上綁塊石頭加重,舂起來更有力。這樣的舂法,用了巧力,加快了速度,也可能有利於提高加工質量。
⑦ 水稻怎麼去皮
農村均是用石碾子來解決稻米去掉谷殼的問題。有電帶動的,要不就用人工摔打,脫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