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j16梁鋼筋計算方法

j16梁鋼筋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3-07-07 05:00:10

㈠ 梁的鋼筋工程量怎麼算啊

框架梁鋼筋計算公式: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左、右支座錨固長度的取值判斷: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Lae時,取Max(Lae ,0.5hc+5d)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 ≤ Lae時,必須彎錨,演算法為:hc-保護層+15d;取0.4LaE+15d。

下部通長鋼筋計算: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左、右支座錨固同上框架梁下部縱筋可在柱支座外內力較小處搭接,即距邊緣Ln/3范圍內連接。抗震框架梁須避開箍筋加密區。

箍筋和拉筋的計算: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2*1.9d+2*max(10d,75mm)+2d拉筋根數=((凈跨長-50*2)/非加密間距*2+1))*排數弧形梁箍筋加密區范圍按弧形梁中心線,箍筋間距按弧形梁凸面度量。

(1)j16梁鋼筋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由梁和柱連接而成的,樑柱交接處的框架節點應為鋼結構成雙向樑柱抗側力體系。剛接即梁的兩端與框架柱(KZ)固定相連。框架梁的作用除了直接承受樓屋蓋的荷載並將其傳遞給框架柱外,還有一個重要作用根,就是它和框架柱剛接形成樑柱抗側力體系,共同抵抗風荷載和地震作用等水平方向的力。

據建築材料的不同,框架結構可分為:混凝土結構框架、鋼框架、鋼-混凝土框架。即可以採用鋼筋混凝土、建築鋼材或者鋼-混凝土製作框架梁或框架柱。對於鋼筋混凝土結構,根據行業標准《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程》JGJ3-2010第7.1.3條規定,兩端與剪力牆剛接相連但跨高比不小於5的連梁宜按照框架梁設計。

㈡ 鋼筋的計算方式

鋼筋重量計算公式按照數學方法計算體積,再乘以密度。「半徑的平方」用「直徑的平方除以4」表示,除直徑外,都用數字直接計算,得到1米的重量是【0.00617千克/(毫米的平方)】乘以直徑的平方。

設任意鋼筋直徑為D,每米重量為G1=7850*D*D*3.14/4 (Kg)

而直徑10毫米的鋼筋每米重量為G2=7850*0.01*0.01*3.14/4 =0.617 (Kg)

G1/G2=D*D/(0.01*0.01)移項 G1=G2*D*D/0.0001=G2*D*D*10000

因 G2=0.617

故G1=6170*D*D (D的單位為米)

如果D的單位用毫米 則有 G1=0.00617*D*D

(2)j16梁鋼筋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鋼筋是指鋼筋混凝土用和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用鋼材,其橫截面為圓形,有時為帶有圓角的方形。包括光圓鋼筋、帶肋鋼筋、扭轉鋼筋。

鋼筋混凝土用鋼筋是指鋼筋混凝土配筋用的直條或盤條狀鋼材,其外形分為光圓鋼筋和變形鋼筋兩種,交貨狀態為直條和盤圓兩種。

光圓鋼筋實際上就是普通低碳鋼的小圓鋼和盤圓。變形鋼筋是表面帶肋的鋼筋,通常帶有2道縱肋和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的橫肋。橫肋的外形為螺旋形、人字形、月牙形3種。用公稱直徑的毫米數表示。

變形鋼筋的公稱直徑相當於橫截面相等的光圓鋼筋的公稱直徑。鋼筋的公稱直徑為8-50毫米,推薦採用的直徑為8、12、16、20、25、32、40毫米。鋼種:20MnSi、20MnV、25MnSi、BS20MnSi。鋼筋在混凝土中主要承受拉應力。

變形鋼筋由於肋的作用,和混凝土有較大的粘結能力,因而能更好地承受外力的作用。鋼筋廣泛用於各種建築結構。特別是大型、重型、輕型薄壁和高層建築結構。

按在結構中的作用分

受壓鋼筋、受拉鋼筋、架立鋼筋、分布鋼筋、箍筋等

配置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按其作用可分為下列幾種:

1.受力筋—承受拉、壓應力的鋼筋。

2.箍筋—承受一部分斜拉應力,並固定受力筋的位置,多用於梁和柱內。

3.架立筋—用以固定梁內鋼箍的位置,構成梁內的鋼筋骨架。

4.分布筋—用於屋面板、樓板內,與板的受力筋垂直布置,將承受的重量均勻地傳給受力筋,並固定受力筋的位置,以及抵抗熱脹冷縮所引起的溫度變形。

5.其它—因構件構造要求或施工安裝需要而配置的構造筋。如腰筋、預埋錨固筋、預應力筋,環等。

按軋制外形分

①光面鋼筋:I級鋼筋(Q300鋼鋼筋)均軋制為光面圓形截面,供應形式有盤圓,直徑不大於10mm,長度為6m~12m。

②帶肋鋼筋:有螺旋形、人字形和月牙形三種,一般Ⅱ、Ⅲ級鋼筋軋製成人字形,Ⅳ級鋼筋軋製成螺旋形及月牙形。

③鋼線(分低碳鋼絲和碳素鋼絲兩種)及鋼絞線。

④冷軋扭鋼筋:經冷軋並冷扭成型。

㈢ 梁鋼筋的計算方法

上部貫通筋(上通長筋)長度=通跨凈跨長+首尾端支座錨固值
端支座負筋長度:第一排為Ln/3+端支座錨固值;
第二排為Ln/4+端支座錨固值
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

㈣ 梁中鋼筋計算方法

從預算角度來講是一根根抽算的,鋼筋混凝土的比重看成2.5,這樣就能大概知道含鋼量了,要算的精確必須逐根計算:鋼筋長度=凈長+節點瞄固+搭接+彎鉤(一級抗震):鋼筋重量=鋼筋長度*根數*理論重量。
地系梁的鋼筋工程量的計算採用主筋和箍筋分開計算的方法,根據地系梁鋼筋平面圖查得主筋每根的長度,再根據截面圖查得主筋根數,則主筋工程數量=單根長度*根數*鋼筋單位長度重。箍筋的重量採用類似的計算方法,根據大樣圖查詢箍筋單股的長度,再根據系梁配置箍筋距離/箍筋間距得出箍筋根數,或者根據施工圖紙可直接查閱,最終用單根長度*根數*鋼筋單位長度重。則系梁鋼筋重就為兩種鋼筋重量之和。地系梁混凝土的重量則採用水平截面面積乘以系梁高即可。地系梁截面面積可採用cad按照一定比例繪制直接測量即可,注意地系梁截面面積計算時不要算樁的面積。

㈤ 鋼筋計算公式大全

鋼筋計算公式大全如下:

一、柱鋼筋

1、柱縱筋單根長度=柱基礎內插筋+柱凈高+錨固長度+搭接長度*搭接個數。

2、柱箍筋:單根長度=(b-2c+h-2c)*2+2* max(10d,75)。

5、架立筋單長=凈跨長-凈跨長/3*2+150*2。

6、箍筋單長(2肢箍)=(長-2保+寬-2保)*2+2* max(10d,75)。

7、側面縱向鋼筋(腰筋)。構造筋長度(G打頭的鋼筋)=凈跨長+2*15d。抗扭筋長度(N打頭的鋼筋)=凈跨長+2*錨固長度。

8、拉筋:當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6。

9、附加吊筋:吊筋單根長度=次梁寬+2*50+2*(梁高-2保)/sin45°(sin60°)+2*20d。

當主梁高≤800時,吊筋角度為45度;當主梁高攜伏>800時,吊筋角度為60度。

10、屋面框架梁屋面樑上部通長筋=總凈跨長+左錨固+右錨固+搭接長度*搭接個數。

㈥ 梁鋼筋怎麼算

你是算重力
還是算設計配筋?
重量:
上部通長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LaE時,取Max(LaE
,0.5hc+5d)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
<LaE時,必須彎錨,
演算法1:hc-保護層+15d
演算法2:取0.4LaE+15d
演算法3:取Max(LaE
,hc-保護層+15d)
演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左、右支座負筋:
第一排長度=左或右支座錨固+凈跨長/3
第二排長度=左或右支座錨固+凈跨長/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內1/5,如果一共兩排,第一排為通長筋,則第二排按LN/3計算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
上排長度=2*凈跨長/3+支座寬
下排長度=2*凈跨長/4+支座寬
註:凈跨長為左右較長的跨
架立筋長度=凈跨-左負筋伸入長度-右負筋伸入長度+
150*2
註:當貫通筋和架立筋同時存在時,搭接值取150MM。
構造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筋長度=凈跨長+2*錨固長度
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2*1.9d+2*max(10d,75mm)
根數=【(凈跨長-50*2)/非加密間距*2+1】*排數
當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6mm;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8mm。拉筋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拉筋豎向錯開設置。
下部鋼筋
下部通長鋼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鋼筋長度=凈跨長-0.1*2*凈跨長
下部非通長鋼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箍筋長度=(梁寬-保護層*2
+梁高-保護層)*2+1.9d*2+max(10d,75mm)*2
根數=2*【(加密區長度-50)/加密間距+1】+(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間距-1)
當結構為一級抗震時,加密長度為max(2*梁高,500),當結構為二到四級時,加密長度為max(1.5*梁高,500)
吊筋長度=2*錨固+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
斜段角度:高度
主梁高>800mm
a為60度
主梁高<=800mm
a為45度
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㈦ 梁鋼筋怎麼算

梁鋼筋計算公式
一、框架樑上部鋼筋計算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上部通長筋 長度=各跨長之和L凈長-左支座內側a2-右支座內側a3+左錨固 03G101-1P54抗震樓層框架梁KL縱向鋼筋構造
GB50010-2002P186圖10.4.1樑上部縱向鋼筋在框架梁中間層端節點內的錨固
註:如果存在搭接情況,還需要把搭接長度加進去 圖49
左、右支座錨固長度的取值判斷: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LaE時,取Max(LaE ,0.5hc+5d)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 ≤ LaE時,必須彎錨,這時有以下幾種演算法:
演算法1:hc-保護層+15d
演算法2:取0.4LaE+15d
演算法3:取Max(LaE ,hc-保護層+15d)
演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當縱向鋼筋彎錨時錨固長度最終取值:
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 P186-189、306-307)中第10.4.1條中不難得出,當樑上部縱向鋼筋彎錨時,樑上部縱向筋在框架梁中間層端節點內的錨固為:hc-保護層+15d較為合理。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端支座負筋 第一排鋼筋長度=本跨凈跨長/3+錨固; 03G101-1P54抗震樓層框架梁KL縱向鋼筋構造
註:1、錨固同樑上部貫通筋端錨固;
2、當梁的支座負筋有三排時,第三排鋼筋的長度計算同第二排。
第二排鋼筋長度=本跨凈跨長/4+錨固;
中間支座負筋 第一排鋼筋長度=2*Ln/3+支座寬度;
第二排鋼筋長度=2*Ln/4+支座寬度; 03G101-1P54抗震樓層框架梁KL縱向鋼筋構造
註:Ln為相鄰梁跨大跨的凈跨長
架立筋 長度=本跨凈跨長-左側負筋伸入長度-右側負筋伸入長度+2*搭接註:當樑上部既有貫通筋又有架立筋時,搭接長度為150mm
二、框架梁下部鋼筋計算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下部通長筋 長度=各跨長之和-左支座內側a2-右支座內側a3+左錨固+右錨固註:1、端支座錨固長度取值同框架樑上部鋼筋取值;2、如果存在搭接情況,還需要把搭接長度加進去。 圖51
下部非通長鋼筋 長度=凈跨長度+左錨固+右錨固 03G101-1P54抗震樓層框架梁KL縱向鋼筋構造
註:端部取值同框架樑上部鋼筋取值;中間支座錨固長度為:Max {LaE,0.5Hc+5d }
下部不伸入支座筋 凈跨長度-2*0.1Ln(Ln為本跨凈跨長度) 03G101-1P60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縱向鋼筋斷點位置
三、梁附加鋼筋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側面縱向構造鋼筋 當hw≥450mm時,需要在梁的兩個側面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間距a≤200;
長度=凈跨長度+2*15d 03G101-1P24、62梁側面縱向構造筋和拉筋,分為一級抗震和二至四級抗震等級
註:
1、hw指梁的腹板高度;
2、梁側面構造縱筋和受扭縱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取值可參見(03G101-1P24)第4.2.3條第五款的注1與注2,即:梁側面構造鋼筋其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為15d,梁側面受扭縱向鋼筋其搭接長度為Ll或LlE,其錨固長度與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縱筋。圖53
側面縱向抗扭鋼筋 長度=凈跨長度+2*錨固長度
拉筋 長度=梁寬-2*保護層+2*11.9d+2*d 當梁寬≤350mm時,拉筋直徑為6mm,梁寬>350mm時,拉筋直徑為8mm.
根數計算 拉筋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豎向錯開設置。
吊筋 長度=2*20d+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 03G101-1P62
註:斜段長度取值:當主梁高>800mm,角度為60度;當主梁高≤800mm角度為45度
次梁加筋 次梁加筋箍筋長度同箍筋長度計算 在次梁寬度范圍內,主梁箍筋或加密區箍筋照設
加腋鋼筋 長度=加腋斜長+2*錨固 03G101-1P60
當梁結構平法施工圖中加腋部位的配筋未註明時,其梁腋的下部斜縱筋為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縱筋根數n的n-1根(且不少於兩根),並插空放置,其箍筋與梁端部的箍筋相同。
四、框架梁箍筋計算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箍筋計算 長度計算同柱箍筋計算 03G101-1P35、62、63 圖57
圖58
根數=2*[(加密區長度-50)/加密間距+1]+(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間距-1) 箍筋加密區長度取值:
當結構為一級抗震時,加密長度為Max(2*梁高,500)
當結構為二~四級抗震時,加密長度為Max(1.5*梁高,500)


五、其它梁鋼筋計算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屋面框架梁 端支座錨固長度=hc-保護層+梁高-保護層 03G101-1P55抗震屋面框架梁WKL縱向鋼筋構造(一) 圖59
非框架梁 端支座錨固長度:上部鋼筋端支座錨固同框架梁 03G101-1P65
主要介紹非框架梁與框架梁配筋不同的地方 圖60
端支座負筋延伸長度=凈跨長/5+錨固
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12d 註:梁下部肋形鋼筋錨固長為12d,當為光面鋼筋時為15d,La用於弧形梁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獨立懸臂梁 上部第一排鋼筋長度=Ln1/3+支座寬+L-保護層+Max{梁高-2*保護層,12d} 03G101-1P66
上部第二排鋼筋長度:Ln1/4+支座寬+0.75L
下部鋼筋長度=L-保護層+12d 梁下部肋形鋼筋錨固長為12d,當為光面鋼筋時為15d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懸臂梁 上部第一排鋼筋長度=L-保護層+Max{梁高-2*保護層,12d}+錨固; 03G101-1P66
註:
1、通常為角筋,且根數不少於第一排縱筋的二分之一;
2、當懸挑梁的縱向鋼筋直錨長度≥La且≥0.5hc+5d時,可以不必往下彎錨;當直錨伸至對邊仍不足La時,則應按圖示彎錨;當直錨伸至對邊仍不足0.4La時,則應採用較小直徑的鋼筋。圖62
當L≥4hb時,第一排鋼筋需要設置為彎起筋,長度=L-保護層+0.414*(梁高-2*保護層)+錨固;
上部第二排鋼筋長度=0.75L+錨固;
下部鋼筋長度=L-保護層+12d 註:梁下部肋形鋼筋錨固長為12d,當為光面鋼筋時為15d

㈧ 梁.柱子的鋼筋量怎麼計算

鋼筋計算原理及計算方法
鋼筋重量=鋼筋長度*根數*理論重量
鋼筋長度=凈長+節點錨固+搭接+彎鉤(一級抗震)

基礎層:筏板基礎〈=2000mm時, 基礎插筋長度=基礎層層高-保護層+基礎彎折a+基礎縱筋外露長度HN/3+與上層縱筋搭接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筏板基礎〉2000mm時, 基礎插筋長度=基礎層層高/2-保護層+基礎彎折a+基礎縱筋外露長度HN/3+與上層縱筋搭接的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地下室:柱縱筋長度=地下室層高-本層凈高HN/3+首層樓層凈高HN/3+與首層縱筋搭接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首層:柱縱筋長度=首層層高-首層凈高HN/3+max(二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邊長尺寸(圓柱直徑))+與二層縱筋搭接的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中間層:柱縱筋長度=二層層高-max(二層層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圓柱直徑))+max(三層層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圓柱直徑))+與三層搭接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頂層:
角柱:外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1.5LAE
內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LAE
其中錨固長度取值:
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彎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彎折12d,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12d;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直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截斷,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
當框架柱為矩形截面時,外側鋼筋根數為:3根角筋,b邊鋼筋總數的1/2,h邊總數的1/2。
內側鋼筋根數為:1根角筋,b邊鋼筋總數的1/2,h邊總數的1/2。
邊柱:外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1.5LAE
內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LAE
當框架柱為矩形截面時,外側鋼筋根數為:2根角筋,b邊一側鋼筋總數
內側鋼筋根數為:2根角筋,b邊一側鋼筋總數,h邊兩側鋼筋總數。
中柱:縱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錨固
其中錨固長度取值:
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彎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彎折12d,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12d;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直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截斷,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標注-
1、 梁編號
2、 截面尺寸
3、 箍筋
4、 上部貫通筋或架立鋼筋
5、 側面縱向構造鋼筋或受扭鋼筋
6、 梁頂面標高高差
原位標注
7、 梁支座上部筋
8、 梁下部鋼筋
9、 吊筋、附加鋼筋及構造鋼筋
鋼筋公式
上部通長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LaE時,取Max(LaE ,0.5hc+5d)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 <LaE時,必須彎錨,
演算法1:hc-保護層+15d
演算法2:取0.4LaE+15d
演算法3:取Max(LaE ,hc-保護層+15d)
演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左、右支座負筋:
第一排長度=左或右支座錨固+凈跨長/3
第二排長度=左或右支座錨固+凈跨長/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內1/5,如果一共兩排,第一排為通長筋,則第二排按LN/3計算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
上排長度=2*凈跨長/3+支座寬
下排長度=2*凈跨長/4+支座寬
註:凈跨長為左右較長的跨
架立筋長度=凈跨-左負筋伸入長度-右負筋伸入長度+ 150*2
註:當貫通筋和架立筋同時存在時,搭接值取150MM。
構造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筋長度=凈跨長+2*錨固長度
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2*1.9d+2*max(10d,75mm)
根數=【(凈跨長-50*2)/非加密間距*2+1】*排數
當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6mm;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8mm。拉筋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拉筋豎向錯開設置。
下部鋼筋
下部通長鋼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鋼筋長度=凈跨長-0.1*2*凈跨長
下部非通長鋼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箍筋長度=(梁寬-保護層*2 +梁高-保護層)*2+1.9d*2+max(10d,75mm)*2
根數=2*【(加密區長度-50)/加密間距+1】+(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間距-1)
當結構為一級抗震時,加密長度為max(2*梁高,500),當結構為二到四級時,加密長度為max(1.5*梁高,500)
吊筋長度=2*錨固+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
斜段角度:高度 主梁高>800mm a為60度
主梁高<=800mm a為45度


底筋長度=凈長+2*max(支座寬/2,5d)+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麵筋長度=凈長+2*la+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la:非抗震; lae:抗震
端支座負筋長度=凈長+la+6.25d+(板厚-2*保護層)
根數=(凈長-2*50)/間距+1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左凈長+右凈長+2*(板厚-2*保護層)
根數=(凈長-2*50)/間距+1
分布筋長度=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2*150
根數=左標注/間距+右標注/間距(不減起步距離,不加1,不減1)
溫度筋長度=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2*150+2*6.25d(一級鋼筋)
根數=(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間距-1(不減起步距離,不加1,減1)
板中開洞:洞口左端長度=凈長-保護層+max(支座寬/2,5d)+6.25d+(板厚-2*保護層)+5d
洞口右端長度:同左端
根數=洞口寬/間距+1
懸挑:懸挑長度(一端在柱子里)=凈長+la+(板厚-2*保護層) +6.25d(一級鋼筋)
懸挑長度(兩端都在板里)=(板厚-2*保護層)+凈長+(板厚-2*保護層)+5d

剪力牆鋼筋計算
1、暗柱鋼筋計算
(A)縱筋長度計算:中間層:
採用綁扎連接時,長度=層高+1.2Lae,採用機械連接(如直螺紋套筒)時,長度=層高-500+500
(B)頂層:
採用綁扎連接時,長度=層高-500-板厚+Lae採用機械連接(如直螺紋套筒)時,長度=層高-500-板厚+Lae
(C)縱筋根數:按圖數
(D)箍筋計算:(梁寬 + 梁高 - 4 * 保護層) * 2 + 11.9*d*2+8*d
(E)拉筋長度:牆厚-保護層*2+2d+1.9d*2+max(75,10d)*2
根數:層高/拉筋間距+1(端柱同暗柱)
(2)剪力牆中的暗梁;暗梁縱筋長度=暗梁凈長+兩端錨固:
(3)箍筋長度=暗梁寬+暗梁高)*2-8*保護層+8*d+2*11.9*d;箍筋根數=暗梁凈長/間距+1
(4)剪力牆中的連梁
連梁縱筋長度=洞口寬+左右兩邊錨固max(Lae,600)
中間層連梁箍筋根數=(洞口寬-50*2)/箍筋配置間距+1
頂層連梁箍筋根數(兩端為直錨時)=(洞口寬-50*2/箍筋配置間距+1)+(連梁錨固直段長-100/150+1)*2
連梁箍筋的長度=(梁寬 + 梁高 - 4 * 保護層) * 2 + 11.9*d*2+8*d
(5)拉筋長度= 梁寬-保護層+2*11.9*d+2*d;根數=排數*((洞口寬-100)/間距)
2、牆身水平鋼筋(牆端為暗柱)
外側鋼筋=牆長-保護層;內側鋼筋=牆長-保護層+15d
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
牆身水平鋼筋(牆端為端柱
外側鋼筋=牆長-保護層;內側鋼筋=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內水平筋照設
牆身縱筋計算
• 基礎插筋=彎折長度a+錨固豎直長度h1+搭接長度1.2LaE或非連接區500
• 中間層縱筋=層高+搭接長度1.2LaE或非連接區500
• 頂層縱筋=層高-板厚+錨固
• 根數=(牆凈長(牆長-暗柱截面長)-2*s/2)/間距
3、牆身垂直鋼筋
(1)牆身豎向分布鋼筋根數=牆身凈長-1個豎向間距s/2(或2*50)/豎向布置間距+1
牆身垂直分布筋是從暗柱或端柱邊開始布置
(2)遇有洞口時,需要分段計算根數
牆梁鋼筋與牆身鋼筋的關系
當設計未註明時,側面構造縱筋同剪力牆水平分布筋;拉筋直徑:當梁寬≤ 350時為6mm,梁寬>350時為8mm,拉筋間距為兩倍箍筋間距;當連梁截面高度>700時,側面縱向構造鋼筋直徑應≥10mm,間距應 ≤200;

鋼筋計算原理
鋼筋重量=鋼筋長度*根數*理論重量
鋼筋長度=凈長+節點錨固+搭接+彎鉤(一級抗震)

基礎層:筏板基礎〈=2000mm時, 基礎插筋長度=基礎層層高-保護層+基礎彎折a+基礎縱筋外露長度HN/3+與上層縱筋搭接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筏板基礎〉2000mm時, 基礎插筋長度=基礎層層高/2-保護層+基礎彎折a+基礎縱筋外露長度HN/3+與上層縱筋搭接的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地下室:柱縱筋長度=地下室層高-本層凈高HN/3+首層樓層凈高HN/3+與首層縱筋搭接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首層:柱縱筋長度=首層層高-首層凈高HN/3+max(二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邊長尺寸(圓柱直徑))+與二層縱筋搭接的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中間層:柱縱筋長度=二層層高-max(二層層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圓柱直徑))+max(三層層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圓柱直徑))+與三層搭接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頂層:
角柱:外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1.5LAE
內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LAE
其中錨固長度取值:
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彎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彎折12d,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12d;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直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截斷,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
當框架柱為矩形截面時,外側鋼筋根數為:3根角筋,b邊鋼筋總數的1/2,h邊總數的1/2。
內側鋼筋根數為:1根角筋,b邊鋼筋總數的1/2,h邊總數的1/2。
邊柱:外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1.5LAE
內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LAE
當框架柱為矩形截面時,外側鋼筋根數為:2根角筋,b邊一側鋼筋總數
內側鋼筋根數為:2根角筋,b邊一側鋼筋總數,h邊兩側鋼筋總數。
中柱:縱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錨固
其中錨固長度取值:
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彎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彎折12d,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12d;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直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截斷,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標注-
1、 梁編號
2、 截面尺寸
3、 箍筋
4、 上部貫通筋或架立鋼筋
5、 側面縱向構造鋼筋或受扭鋼筋
6、 梁頂面標高高差
原位標注
7、 梁支座上部筋
8、 梁下部鋼筋
9、 吊筋、附加鋼筋及構造鋼筋
鋼筋公式
上部通長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LaE時,取Max(LaE ,0.5hc+5d)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 <LaE時,必須彎錨,
演算法1:hc-保護層+15d
演算法2:取0.4LaE+15d
演算法3:取Max(LaE ,hc-保護層+15d)
演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左、右支座負筋:
第一排長度=左或右支座錨固+凈跨長/3
第二排長度=左或右支座錨固+凈跨長/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內1/5,如果一共兩排,第一排為通長筋,則第二排按LN/3計算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
上排長度=2*凈跨長/3+支座寬
下排長度=2*凈跨長/4+支座寬
註:凈跨長為左右較長的跨
架立筋長度=凈跨-左負筋伸入長度-右負筋伸入長度+ 150*2
註:當貫通筋和架立筋同時存在時,搭接值取150MM。
構造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筋長度=凈跨長+2*錨固長度
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2*1.9d+2*max(10d,75mm)
根數=【(凈跨長-50*2)/非加密間距*2+1】*排數
當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6mm;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8mm。拉筋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拉筋豎向錯開設置。
下部鋼筋
下部通長鋼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鋼筋長度=凈跨長-0.1*2*凈跨長
下部非通長鋼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箍筋長度=(梁寬-保護層*2 +梁高-保護層)*2+1.9d*2+max(10d,75mm)*2
根數=2*【(加密區長度-50)/加密間距+1】+(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間距-1)
當結構為一級抗震時,加密長度為max(2*梁高,500),當結構為二到四級時,加密長度為max(1.5*梁高,500)
吊筋長度=2*錨固+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
斜段角度:高度 主梁高>800mm a為60度
主梁高<=800mm a為45度


底筋長度=凈長+2*max(支座寬/2,5d)+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麵筋長度=凈長+2*la+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la:非抗震; lae:抗震
端支座負筋長度=凈長+la+6.25d+(板厚-2*保護層)
根數=(凈長-2*50)/間距+1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左凈長+右凈長+2*(板厚-2*保護層)
根數=(凈長-2*50)/間距+1
分布筋長度=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2*150
根數=左標注/間距+右標注/間距(不減起步距離,不加1,不減1)
溫度筋長度=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2*150+2*6.25d(一級鋼筋)
根數=(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間距-1(不減起步距離,不加1,減1)
板中開洞:洞口左端長度=凈長-保護層+max(支座寬/2,5d)+6.25d+(板厚-2*保護層)+5d
洞口右端長度:同左端
根數=洞口寬/間距+1
懸挑:懸挑長度(一端在柱子里)=凈長+la+(板厚-2*保護層) +6.25d(一級鋼筋)
懸挑長度(兩端都在板里)=(板厚-2*保護層)+凈長+(板厚-2*保護層)+5d

剪力牆鋼筋計算
1、暗柱鋼筋計算
(A)縱筋長度計算:中間層:
採用綁扎連接時,長度=層高+1.2Lae,採用機械連接(如直螺紋套筒)時,長度=層高-500+500
(B)頂層:
採用綁扎連接時,長度=層高-500-板厚+Lae採用機械連接(如直螺紋套筒)時,長度=層高-500-板厚+Lae
(C)縱筋根數:按圖數
(D)箍筋計算:(梁寬 + 梁高 - 4 * 保護層) * 2 + 11.9*d*2+8*d
(E)拉筋長度:牆厚-保護層*2+2d+1.9d*2+max(75,10d)*2
根數:層高/拉筋間距+1(端柱同暗柱)
(2)剪力牆中的暗梁;暗梁縱筋長度=暗梁凈長+兩端錨固:
(3)箍筋長度=暗梁寬+暗梁高)*2-8*保護層+8*d+2*11.9*d;箍筋根數=暗梁凈長/間距+1
(4)剪力牆中的連梁
連梁縱筋長度=洞口寬+左右兩邊錨固max(Lae,600)
中間層連梁箍筋根數=(洞口寬-50*2)/箍筋配置間距+1
頂層連梁箍筋根數(兩端為直錨時)=(洞口寬-50*2/箍筋配置間距+1)+(連梁錨固直段長-100/150+1)*2
連梁箍筋的長度=(梁寬 + 梁高 - 4 * 保護層) * 2 + 11.9*d*2+8*d
(5)拉筋長度= 梁寬-保護層+2*11.9*d+2*d;根數=排數*((洞口寬-100)/間距)
2、牆身水平鋼筋(牆端為暗柱)
外側鋼筋=牆長-保護層;內側鋼筋=牆長-保護層+15d
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
牆身水平鋼筋(牆端為端柱
外側鋼筋=牆長-保護層;內側鋼筋=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內水平筋照設
牆身縱筋計算
• 基礎插筋=彎折長度a+錨固豎直長度h1+搭接長度1.2LaE或非連接區500
• 中間層縱筋=層高+搭接長度1.2LaE或非連接區500
• 頂層縱筋=層高-板厚+錨固
• 根數=(牆凈長(牆長-暗柱截面長)-2*s/2)/間距
3、牆身垂直鋼筋
(1)牆身豎向分布鋼筋根數=牆身凈長-1個豎向間距s/2(或2*50)/豎向布置間距+1
牆身垂直分布筋是從暗柱或端柱邊開始布置
(2)遇有洞口時,需要分段計算根數
牆梁鋼筋與牆身鋼筋的關系
當設計未註明時,側面構造縱筋同剪力牆水平分布筋;拉筋直徑:當梁寬≤ 350時為6mm,梁寬>350時為8mm,拉筋間距為兩倍箍筋間距;當連梁截面高度>700時,側面縱向構造鋼筋直徑應≥10mm,間距應 ≤200;

閱讀全文

與j16梁鋼筋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機小型電流表的認識和使用方法 瀏覽:813
客廳收納最好方法如何 瀏覽:655
草龜怎麼煮的正確方法 瀏覽:316
當歸祛斑怎樣使用方法 瀏覽:815
除油溶液分析方法 瀏覽:757
用什麼方法彈手機電子琴 瀏覽:888
大班聲母c拼音教學方法 瀏覽:723
汽車質量鑒別有哪些方法 瀏覽:142
電腦開機密碼從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30
餐墊套裝鉤針編織方法視頻 瀏覽:152
火影忍者手游快速得忍者方法 瀏覽:950
排卵監測方法有哪些 瀏覽:743
採用專一抗體檢測的方法 瀏覽:791
狗偽狂犬病的治療方法 瀏覽:186
兒童的燒傷面積計算方法 瀏覽:331
滿堂腳手架扣件計算方法 瀏覽:694
大苗多肉的種植方法 瀏覽:983
哺乳下奶的正確方法 瀏覽:812
羽毛球穿線方法及視頻 瀏覽:971
水電開槽機的使用方法 瀏覽: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