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能告訴我小兒補液應該怎麼計算謝謝
小兒腹瀉補液計算方法
低滲性脫水以缺Na>缺水 血清Na<130mmol/L 補2/3張液體
等滲性脫水 血清Na 130-150mmol/L之間 補1/2張液體
高滲性脫水 血清Na>150mmol/L 補1/3張液體
以250ml,1/2張,3:2:1液舉例
為糖:等滲0.9%Nacl :等滲1.4%NaHCO3,(鉀為細胞內離子,不算張力,糖也不算張力)
1.用等滲液配法為:
5%或10%糖:250ml×1/2(即3/3+2+1)=125ml
0.9%Nacl:250ml×1/3=83ml
1.4%NaHCO3:250ml×1/6=41ml
三者混合就是3:2:1,250ml
算一下,350ml,4:2:1怎麼配製?
2.臨床上我們都用10%Nacl和5%NaHCO3 來配製,10%Nacl為11張,5%NaHCO3為3.5張,為了應用方便,10%Nacl簡記為10張,5%NaHCO3簡記為4張。
250ml,3:2:1的粗略配製:
先定總量:5%或10%糖250ml
內加10%Nacl:250×1/3×1/10=8.3ml
內加5%NaHCO3 :250×1/6×1/4=11ml
混合就是粗略的3:2:1液了。
註:按此簡易演算法,實際溶液總量為250+8.3+11=260ml,而且與精確的配製相比,Nacl略多,NaHCO3略少,但實際應用中,這種差異可以忽略,要追求精確的話,可適當減少10%Nacl或增加5%NaHCO3的量,但實際上都在1ml的范圍內。用得多了,根本不必去死記書本上配製比例
小兒腹瀉病靜脈補液的原則及方法
常見的靜脈溶液
①等張液:2:I液=0.9%氯化鈉液:1.4%NaHC03(或1/6M乳酸鈉);②2/3張液:4:3:2液=0.9%氯化鈉液:10%葡萄糖:1.4%NaHC03(或1/6M乳酸鈉);l:1加鹼液=0.9%氯化鈉液lOOml+1O%葡萄糖100m1+5%NaHCOa10ml;③1/2張液:2:3:1液二0.9%氯化鈉液:10%葡萄糖:l.4%NaHC03(或1/6M乳酸鈉);④1/3張液:2份0.9%氯化鈉液:6份10%葡萄糖:1份1.4%NaHCO3;⑤維持液:10%葡萄糖100ml+5%NaHC035m1+10%KCl2ml。
補液的用羹及成分
補液應包括3個組成部分:累積損失、繼續損失和生理需要量。補液的關鍵在於第1天24小時,重度脫水、低血容量性休克和嚴重酸中毒,首先要擴容糾酸,繼而繼續補充累積損失、異常及繼續生理丟失量。
待血循環和腎功能恢復後,機體自身就能調節。糾正脫水過程中,注意補鉀。
第1天補液 三定:定量、定性、定時。三見:見酸補鹼、見尿補鉀、見驚補鈣、鎂。
定量:總量包括補充累積損失、繼續損失和生理需要量。嬰幼兒重度脫水約150—180ral/(kg·日),中度脫水約120~150ml/(kg·日),輕度脫水約90—120ml/(kg·日),學齡前兒童各度補液量應少補1/4,學齡兒童則少補1/3。
定性:溶液種類有等滲性脫水用1/2張含鈉液;低滲性脫水用2/3張含鈉液;高滲性脫水用1/3張含鈉液。若根據臨床表現判斷脫水性質有困難時,首先按等滲性脫水處理。低滲性脫水若血鈉濃度<120mmol/L,可補高張液,常用高張液為3%氯化鈉溶液。
定時:輸液速度主要取決於脫水程度和大便量。補液速度主要分為3個階段:①擴容階段:恢復有效循環量。對重度或中度脫水有明顯周圍循環衰竭者,用2:1等張含鈉液20ml/ks,於30~60分鍾內靜脈推注或快速滴注。②糾正脫水階段:補充累積損失量。在擴容後根據脫水性質選用不同溶液(扣除擴容量)繼續靜滴。對中度脫水無明顯周圍循環障礙者不需要擴容,可直接從本階段開始補液。本階段(8一12小時)滴速宜稍快,一般為每小時8~10ml/kg。⑧維持補液階段:脫水已基本糾正,只需補充生理需要量和繼續損失量。12~16小時把餘量滴完,一般每小時5ml/kg。若吐瀉緩解,可酌情減少補液量或改為口服補液。各度的輸液時間大約分別為24、20、16小時。
糾正代謝性酸中毒(簡稱代酸):①輕度代酸患兒不另加鹼性葯;②重症代酸可靜脈緩慢推入5%NaHCO35ml/kg,必要時可重復1次;③已知C02結合力,可按下式計算;(40-CO2V01%)X 0.5X體重(kg)=所需5%NaHCO3液ml數:④已知血酸鹼度,可按下式計算:(BE絕對值一3)X 0.3X體重(kg)所需鹼性液數(mmol,lmmol含5%NaHCO3液1.7ml)。
鉀和其他電解質的補充;①補鉀:低鉀病人一般採用10%氯化鉀溶液,口服較安全,200~300mg/(Kg·日),最好分6次,每4小時1次,或配成0.15%~0.3%濃度的液體(一般在尚未輸入的液體中每lOOml加10%KCl液2m1)由靜脈均勻輸入,速度切忌過快,患兒有尿則開始補鉀(有低鉀血症的確切依據時,無尿亦可補鉀)。又有報道,補鉀必須待有尿後進行,否則易引起高血鉀。短時快速由靜脈給鉀可致心跳驟停,必須絕對禁忌。體內缺鉀完全糾正常需數日,待患兒能恢復原來飲食的半量時,即可停止補鉀。②補鈣:佝僂病患兒在輸液同時即給口服鈣片或鈣粉,每次0.5g,每日3次。補液過程中出現手足抽搐時,立即給10%葡萄糖酸鈣5~lOml,稀釋後則靜脈緩慢推入,如多次用鈣抽搐並不緩解,則考慮低鎂血症。⑧補鎂:測定血清鎂,如低鎂,可深部肌注25%硫酸鎂液0.2~0.4ml/(Kg·次),1日2次。
第2天及以後的補液 經第1天補液後,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已基本糾正,主要是補充生理需要量和異常的繼續損失量,繼續補鉀,供給熱量。一般可改為口服補液。如果第2天還必須靜脈補液時,一般生理需要量按60~80ml/(kg·日)用1/5張含鈉液補充。異常繼續損失量是丟失多少補充多少,用1/2~1/3張含鈉液補充.
Ⅱ 補液量計算公式是什麼
根據體重調整(2ml/kg.h)即(48ml/kg.日)一般為2500-3000ml。根據體溫,大於37攝氏度,每升高一度,多補3-5ml/kg。
第一個24小時的補液量計算公式,等於體重與燒傷面積乘積乘1.5ml再加2000ml,如果小兒應乘1.8ml,嬰兒乘2.0ml。晶體與膠體溶液的比值大約1:0.5,第一個8小時應輸入液體總量的二分之一。晶體為50乘60乘1.0等於3000ml。膠體為50乘60乘0.5等於1500ml,水分為2000ml。第二個24小時水不變,晶體,膠體減半。
補液量注意事項
一般要選用等張溶液,比如生理鹽水,5%的葡萄糖等等來進行補液。補液量的計算,全天的尿量加上不顯性失水,大約六百到八百毫升,然後減去內生水三百毫升,再加上額外水分的喪失量就是補液量。
補液的速度,根據患者病情不同來分別對待。對於休克的患者補液的速度要快,每小時一百毫升左右。但是對於心功能不全以及老年患者,補液的速度要慢。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補液量計算公式
Ⅲ 兒科補液張力的計算有什麼簡便方法
有的。簡易配製法:
給你一個簡易配置法的表格
糖:生理鹽
水:等滲鹼 張力 GS(ml) 10%NaCl 濃乳酸鈉/(5%SB)
0:2:1 1 500 30 30 (48)
3:4:2 2/3 500 20 20 (32)
3:2:1 1/2 500 15 15 (24)
6:2:1 1/3 500 10 10 (16)
9:2:1 1/4 500 7.5 7.5 (12)
4:1:0 1/5 500 10
這個是現成的。還可以自己靈活配製,但先得記下幾個數據:1ml 10%NaCl=3個張力(約等於);1ml 5%sb=3.5個張力;1ml 10%KCl=9個張力(精確一些,為8.9);好了,利用這些基本數據,可以配製自己想要的任何張力的溶液。
Ⅳ 醫學小兒補液問題
您好,醫學敎育網為您解答:關於小兒補液的內容,整理了一些資料供學習參考。
第一天補液計劃:三定,三先及兩補原則
①定量=累計損失量+繼續損失量+生理需要量
輕度:90~120ml/kg
中度:120~150ml/kg
重度:150~180ml/kg
教材中關於累積損失量和輸液總量的數值不同。
累積損失量:輕度30-50ml/kg;中度50-100ml/kg;重度100-150ml/kg
輸液總量:輕度90-120ml/kg;中度120-150ml/kg;重度150-180ml/kg
②定性
等滲--1/2張含鈉液(2:3:1)
低滲--2/3張含鈉液(4:3:2)
高滲--1/3張含鈉液(2:6:1)
③定速
主要決定於脫水程度和大便量,三個階段。
定速三個階段(先鹽後糖,先濃後淡,先快後慢)
1)擴容階段:
重度脫水伴循環障礙者,用2:1等張含鈉液 20ml/kg,30~60分內靜脈推注或快速滴注。
2)以補充累積丟失量為主的階段:
若無微循環障礙,補液從此階段開始,如以擴容,累積丟失量應減去擴容量。
累積量=總量÷2-擴容量
8~12小時滴入,8~10ml/kg.h
3) 維持補液階段:
餘量於16~18小時或5ml/kg.h輸注
④糾正酸中毒:
重度酸中毒可用5%NaHCO3:3-5ml/kg,提高HCO3- 5mmol/L粗略計算。
血氣測定計算:5%NaHCO3 (ml)=(-BE)×0.5×體重;
稀釋成1.4%的溶液(1ml 5%NaHCO3 =3.5ml 1.4%)。以上均半量給予。
兩補
1)補鉀:
見尿補鉀, 濃度低於0.3%, 0.15~0.3g/kg.日。需4~6天。
2)補鈣,補鎂:補液過程中出現抽風,先補鈣,若無效,再補鎂。
補鈣:10%葡萄糖酸鈣1-2ml/kg;補鎂:25%硫酸鎂0.1mg/kg/次,q6h
第二天及以後的補液
脫水及電解質已糾正
1)溶液的定量:生理需要量,繼續丟失量,補鉀及供給熱量。一般為口服,病重或不能口服者靜脈補液。
2)溶液的定性:
生理需要量: 60~80ml/kg, 用1/5張;
繼續丟失量:丟多少補多少,用1/2~1/3張。二者加起來1/3~1/4張,12~24小時均勻靜滴。
1:1液 為1/2張 0.9%氯化鈉50ml;5%或10%葡萄糖50ml
1:2液 1/3張 0.9%氯化鈉35ml;5%或10%葡萄糖65ml
1:4液 1/5張 0.9%氯化鈉20ml;5%或10%葡萄糖80ml
2:3:1液 1/2張 0.9%氯化鈉33ml;5%或10%葡萄糖50ml;1.4%碳酸氫鈉/1.87%乳酸鈉17ml
4:3:2液 2/3張 0.9%氯化鈉45ml;5%或10%葡萄糖33ml;1.4%碳酸氫鈉/1.87%乳酸鈉22ml
2:1液 1張 0.9%氯化鈉65ml;1.4%碳酸氫鈉/1.87%乳酸鈉35ml
輕度脫水:是水量為體重的5%(90~120ml/kg)。由於身體內水分減少,患兒會稍感到口渴,啼哭時沿有淚,有尿排出,檢查見患兒一般善良好,兩眼窩稍有陷,捏起腹部或大腿內側皮膚後回縮尚快。
中度脫水:是水量約為體重的5%-10%(120~150ml/kg)。患兒的出煩躁,易激惹;中渴想喝水,水嬰兒四處找奶頭,如果得到奶瓶,會拚命吸吮;啼器時淚少,尿量及次數也減少;檢查見患兒兩眼窩下陷,口舌乾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內側皮膚後回縮慢。
重度脫水:是水量為體重的10%以上(150~180ml/kg),患兒現為精神極度萎縮、昏睡,甚至昏迷;口喝非常嚴重,啼哭時無淚流出,尿量及尿次數明顯數少。檢查見患兒兩眼窩明顯下陷,口舌非常乾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內側皮膚後回縮很慢。
低滲:血清鈉<130mmol/L;等滲:血清鈉130--150mmol/L;高滲:血清鈉>150mmol/L。
Ⅳ 小兒補液怎麼計算
最低0.27元/天開通網路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liao393
兒科補液?一、先記住幾個重要的公式:⑴5%NaHCO3(ml)=(22–測得的HCO3ˉ)*0.5*1.7*體重(kg)(有寫0.6)=(22–測得的HCO3ˉ)*體重(kg)(5%SB1ml=0.6mmol)補鹼的mmol數=(-BE)*0.3*W(kg)即5%SB(ml)=(-BE)*0.5*W(kg)先給1/2量估演算法:暫按提高血漿HCO3ˉ5mmol/L,計算給5%SB5ml/kg*次OR.11.2%乳酸鈉3ml/kg。⑵25%鹽酸精氨酸(ml)=[(測得HCO3ˉ-27)mmol/L]*0.5*0.84*W(kg)⑶需補鉀量(mmol)=(4-測得血鉀)*體重(kg)*0.6(1mmolK=0.8mlInj.10%KCl)⑷需補鈉量(mmol)=(140-測得血鈉)*體重(kg)*0.6(女性為0.5)⑸需補水量(ml)=(測得血鈉值-140)*體重*4(kg)⑹二、需要注意和記住的問題1、計算補液總量:輕度脫水:90-120ml/kg;中度脫水:120-150ml/kg;重度脫水:150-180ml/kg.2、補充低滲性脫水累積損失量:用2/3張的4:3:2液(4份鹽:3份糖:2份鹼)3、補充等滲性脫水累積損失量、補充各種脫水繼續損失量與生理需要量:用1/2張的3:2:1液(3份糖:2份鹽:1份鹼)4、記住——鹽:鹼始終為2:1(這里「鹼」指的是1.4%SB)這樣一來才與血漿中的鈉氯之比相近,以免輸注過多使血氯過高。糖為5%-10%的GS,鹽為NS(0.9%NaCl),鹼為5%NaHCO3(稀釋為1.4%NaHCO3方法:5%鹼量除以4,剩下的用糖補足。例如:100ml5%鹼稀釋為1.4%鹼:100/4=25,100-25=75,即為25ml5%鹼+75ml糖)5、補鉀:每100ml液體量中10%KCl總
Ⅵ 小兒補液的個溶液劑量怎麼算大神們幫幫忙
1.補液量 根據脫水程度決定。輕度脫水約50ml/kg;中度脫水50~100ml/kg;重度脫水100~120ml/kg。先按2/3量給予。因為脫水時細胞內液(含鉀液)亦損失,需用含鉀液補充;由於細胞同時失鉀,故細胞外液的鈉不僅通過消化道等途徑丟失,有一部分鈉亦進入細胞內液進行代償,當補鉀時,隨著細胞內液鉀的逐漸恢復,鈉又重返回細胞外液,故補充的含鈉液量不宜過多;……。 2.補液成分 (1)等滲性脫水:其鈉、水按比例丟失,故這一部分應使用等張溶液補充。 (2)低滲性脫水:……用高滲液體補充,……。 (3)高滲性脫水:……用低滲液體補充,……。 ……嬰兒腹瀉則需補充三項需要量(生理需要量、異常繼續損失量及累積損失量)。在實際補液時要進行綜合分析,分別計算,混合使用。對於腹瀉患兒,雖然單純糾正等滲性、低滲性和高滲性脫水要分別用等張、高張和低張含鈉液,但是,因為還需同時補充生理需要和異常繼續損失等所需的水和電解質等,通常概括上述三項需要,對腹瀉等失液引起的等滲性脫水給1/2張含鈉液,低滲性和高滲性脫水分別給2/3張和1/3張含鈉液,並補充鉀。再根據治療後的反應,隨時進行適當調整。 補充累積損失量 1.定輸液量 補液量根據脫水程度決定。輕度脫水約50ml/kg;中度脫水50~100ml/kg;重度脫水100~120ml/kg。先按2/3量給予。 ——未再講理由。 2.定輸液種類 所用輸液的種類取決於脫水的性質。通常對低滲性脫水應補給2/3張含鈉液;等滲性脫水補給1/2張含鈉液,高滲性脫水補給1/3~1/5張含鈉液。這是因為細胞外液中的鈉除因腹瀉通過消化道丟失以外,還有一部分鈉在脫水過程中因細胞內液丟失鉀而進入細胞內,經補鉀治療後進入細胞內液中的鈉又返回到細胞外液中,故補液成分中含鈉量可稍減。 補充累積損失量 根據脫水程度及性質補充:即輕度脫水約30~50ml/kg;中度為50~100ml/kg;重度為100~150ml/kg。通常對低滲性脫水補2/3張含鈉液;等滲性脫水補1/2張含鈉液;高滲性脫水補1/3~1/5張含鈉液。 補充累積損失量 一般而論,對於腹瀉病而言,低滲性脫水補2/3張含鈉液,等滲性脫水補1/2張含鈉液,高滲性脫水補1/3~1/4張含鈉液。這是因為大多腹瀉液Na+ 僅10~90mmol/L(如產毒型大腸桿菌腸炎:Na+ 53mmol/L,輪狀病毒腸炎:Na+ 37mmol/L),故腹瀉時Na+的丟失比水的丟失來說相對較少,血漿Na+開始逐漸緩慢升高,而此時細胞內Na+水平尚在正常范圍,故血漿升高的Na+進入細胞內,使血漿中Na+在大多數情況下仍可保持在正常范圍內,呈等滲性脫水。故大多腹瀉病等滲性脫水時,Na+與水的並非等比例丟失,而是Na+的丟失相對較少,故可補充低張含鈉液。補低張含鈉液時,血漿Na+開始逐漸緩慢降低,腹瀉時細胞內升高的Na+則又回到血漿。 Bohn認為過去40年兒科常規應用低滲液體治療必須重新評估,建議入院時即給於等滲或高滲液體。當某些情況下(如腦水腫),出現真正的低鈉血症時,就應該用高滲液體。Gaoxy認為在燙傷時,燙傷滲出液(Na+ 140mmol/L)的鈉、水是按比例丟失的,可補等滲液體。
Ⅶ 跪求關於新生兒術後腸外營養補液(能量計算)謝謝
1g 糖和1g 氨基酸是 4kcal,1g脂肪乳是 9kcal, 一般的小兒氨基酸是16%的,脂肪乳是20%,葡萄糖10%,基礎熱卡保持在50cal/KG,如果是2公斤的寶寶,脂肪乳和氨基酸從第一天開始計算就是。 脂肪乳 1g*2kg*5(轉換成ml)=10ml 每天增加0.5g/kg 最大不超過3.../kg 氨基酸 1g*2kg*17(ml)=34ml 每天增加0.5/kg 最大不超過4g/kg 葡萄糖的量就根據寶寶的液量來計算,調整了,一般是不建議葡萄糖濃度超過12.5% 氨基酸的濃度不超過3%。前幾天要保證液量,和血糖的濃度,等寶寶能吃奶了,才把熱卡加到120kcal/kg左右。 因為單純的潛靜脈營養是不能把熱卡加到100kcal/kg的。
Ⅷ 補液量計算公式是什麼
補液量=1/2累計損失量+當天額外損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粗略計算補液量=尿量+500ml。若發熱病人+300ml×n。
補液原則:先快後慢、先膠後晶、先濃後淺、先鹽後糖、見尿補鉀、缺啥補啥。(註:休克時先晶後膠)
簡介
補液的途徑:一般在周圍靜脈(常見為手背,胳膊,小兒頭皮)。輕症也可通過口服(如清水,鹽水,含鉀液,口服補液鹽)獲得。大量或快速補液可以用深靜脈(鎖骨下靜脈,股靜脈、頸內靜脈)。
補液量和補液速度依據病情而變化。補液快時可達1000ml/小時,慢時僅10ml/小時。過慢達不到目的。過快可以引起心衰,或中毒。為帶入葯物時速度在100-200ml/小時,普通補液速度為300-500ml/小時。
Ⅸ 小兒補液公式
把各種等張溶液按不同比例配製成混合溶液,可避免各自的缺點,一般將溶液中電解質所具有的滲透壓作為溶液的張力。對應小兒失液時失水多還是失電解質多,體內滲透壓改變即體液張力的不同補給不同張力的液體。張力是指電解質溶液占總溶液的比值。只有糖是非電解質溶液,也就是說把糖除去,其他液體的份數除以總溶液的份數就是該液體的張力,張力越大內含電解質越多。例如:4:3:2液
4份0.9%NaCl
3份5%GS
2份1.4%NaHCO3
電解質溶液是4+2=6份,總溶液是4+3+2=9份,張力=6/9=2/3張
低滲性脫水失電解質多補給2/3張含鈉液,也就是4:3:2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