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抽蠶絲做蠶絲被
家庭手工抽,是最原始的緩悉最古老的抽絲方法,就是用一個小鍋,放入蠶繭,加水煮一小會,把蠶繭外面的絲膠煮松軟指哪碧,然後用一個小掃帚苗尖去掃,行話說叫「索緒」,就是找出絲頭。然後用手一邊拉、一邊挽,將絲一點一點抽出來,纏繞到一個東西上,最後晾乾就行了。
(1)桑蠶絲製作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使用好處:
蠶絲是世界上公認最柔軟、最健康、最符合人體「睡眠工學」的天然纖維,以100%蠶絲為填充料製成的手工蠶絲被,具有貼體、舒適的特質,幫助您在最短的時間里甜美入夢。
蠶絲中含有18種氨基酸,這些氨基酸能夠散發出叫「催眠因子」的細微分子,它可以使人的神經處於較安定的狀態,所以蓋上手工蠶絲被能夠安神鎮靜、促進唯舉睡眠。
㈡ 蠶結繭後怎麼手工拉絲做成蠶絲被
1、選繭:桑蠶結繭後,蠶農會將蠶繭集中送往蠶站或者由繅絲廠或做蠶絲被的工廠直接收購,工人對蠶繭進行分類,比如:上繭、雙宮繭、黃斑繭、爛繭等。
㈢ 蠶絲被的製作過程,怎樣做蠶絲被,蠶絲被的做法
一、選繭
做手工蠶絲被時要選擇春蠶雙宮繭,因為春天的桑葉嫩,做出來的蠶絲要柔滑一些。雙宮繭是指繭內有兩粒或兩粒以上蠶蛹的繭,不能繅絲,卻是製作蠶絲被的最佳之品。
㈣ 抽出來的蠶絲是怎麼做成絲綢的
蠶絲是熟蠶結繭時所分泌絲液凝固而成的連續長纖維,也稱天然絲,是一種天然纖維。人類利用最早的動物纖維之一。蠶絲是古代中國文明產物之一,中國勞動人民發明生產為極早之事,相傳黃帝之妃螺祖始教民育蠶;甲骨文中有絲字及絲旁之字甚多。
蠶絲的製作過程:
一、烘乾
蠶從孵化到做繭成蛹,需要喂養30多天,蠶蛹是可以食用的。蛹在蠶繭中慢慢會蛻變成蛾會破壞掉蠶繭,這會影響蠶絲的品質和後期加工,一般採用烘乾的方法防止蠶繭變蛾或變質,以確保製成最優質的蠶絲。
㈤ 蠶繭如何手工抽絲視頻
問題一:如何手工把蠶繭抽絲 把蠶繭放在燙水裡泡,把蠶蛾燙死(我也養蠶,不過這樣好殘忍啊撫,把蠶絲多餘的剪去,拿一個棍子之類的東西,把蠶絲往上繞,就可以了。蠶絲比鐵絲還要硬哦,不過也要小心一點。
問題二:怎樣把蠶繭抽絲,要機器和手工兩種方法都要 10分 將蠶繭抽出蠶絲的工藝概稱繅絲。
原始的繅絲方法,是將蠶繭浸在熱盆湯中,用手抽絲,卷繞於絲筐上。盆、筐就是原始的繅絲器具。長期來,繅絲工儲改進緩慢,直至清末,上海地區的繅絲,採用改進後的浙江七里繅絲車,仍無加捻裝置,因此,成絲粗細不勻、斷頭多(不接頭),與近代機織大生產的要求不相適應。
繅絲是制絲過程的一個主要工序。根據產品規格要求,把若干粒煮熟繭的繭絲離解,合並製成生絲或柞蠶絲。繅絲方法很多,按繅絲時蠶繭沉浮的不同,可分為浮繅、半沉繅、沉繅三種,蠶繭的浮沉主要決定於煮繭後繭腔內吸水量的多少。按繅絲機械類型的不同,可分緩和脊為立繅和自動繅兩種。按自動繅絲棚笑機的感知型式不同,可分為定粒感知繅絲和定纖感知繅絲兩種。定粒感知繅絲是在繅絲過程中使每根生絲保持一定的繭粒數,缺粒就添緒和接緒;定纖感知繅絲則採用纖度感知器,當生絲細到一定限度(稱為細限纖度)時即行添緒接緒。緒表示每粒繭的繭絲頭。按生絲卷繞形式的不同,可分為小卷繅絲和筒子繅絲兩種。小卷繅絲是將生絲卷繞在小卷上,然後返到周長為1.5米的大卷上,再做成絞裝形式。筒子繅絲是卷繞成筒裝形式。
問題三:蠶繭是如何抽絲.並製成絲綢的嗎? 土法抽絲先要剝繭,將蠶繭表面擾滲的亂絲剝去,再將整齊的蠶繭分一下成色。分好質地後,就可以將繭子放入滾水中,不斷加熱至蠶繭透明得可以看到裡面的蛹,這相就可以用筷子撩絲頭了。撩出的線頭放在線輪上,滾動的線輪就可以將蠶絲不斷地抽下來了。為了抽絲時不斷線,開水中要放一些鹼,以盡量降低蠶絲間的相互粘連度。
周三在家燒開了水,剝了四個繭子,抽出的絲很細,但強度很好。只是剛開始學習抽絲,抽出的絲是幾股一起抽出的,原因是蠶繭外面的亂絲沒有剝干凈,致使抽絲時多股一起抽,一會兒就把三個繭子的絲抽完了。最後一個繭子還是一根絲抽到底的,但是斷了四五次,看來抽絲的事,還真是一個技術活。
抽絲剝繭的過程中,阿姨過來玩,說起了緙絲的事,才知道我的外婆做過緙絲的活,可惜外婆1997年就離世了,否則還真要請教一下了。如果要將這四百個蠶繭全部抽出絲,應該會有不少,但是抽出的絲也不可能做什麼東西,而吳江的收繭時間要到六月份,只得自己設法保存繭子了。繭子已經結好十天時間,如果氣溫一直不低的話,很快就會出蛾子了,出了蛾子,這個繭就沒有用了。保存這個繭子成了必須解決的問題,殺死蠶蛹是至關重要的事,通常的做法是在烈日下曬,可以將蠶蛹殺死,但是這幾天都下大雨,不可能用這種方法。沒有辦法,只得將蠶繭放冰箱的冷凍室,讓零下10℃的低溫來殺死蠶繭,想必這樣的低溫一定能達到殺死蠶蛹,保存蠶繭的目的,但不知用這種辦法會不會影響絲的質量。
問題四:蠶結繭後怎麼手工拉絲做成蠶絲被? 1、燒:(基礎最重要) 煮繭,煮繭很有講究,首先是時間一定要掌握好,煮太爛,用農村的話說就是以後做被子就不牢,太生則影響加工,成品上也會有生塊。另外加入的配料要定量。有的廠家為了追求蠶絲的白度,加入過度的增白劑,具體這東東會不會影響蠶絲的纖維,我還沒有研究過,但是農村裡自己用的蠶絲是不會加增白劑的。
2、撥:蠶繭煮好後就是手工活了。 把蠶繭一個一個撥在手上,摘去蠶蛹和其黑色的褪皮.在這摘除的過程中總會有一點點蠶絲粘著,這點蠶絲可以用機器來打成絲棉片,也可以加工成被子,這個價格就低了, 還有就是我們在選雙宮繭時會把一些次繭(如薄繭)去掉,這些薄繭也可以用機器來打機絲棉片。 撥的具體方法:上等的雙宮繭只要在手上撥5個左右就可以拉成一小塊了。這個過程在干凈的流動水中進行是最好的。
3、開:這就是做蠶絲被的半成品 把這些小片開在固定的模形上(要注意拉均勻),一般用5個小片就可以了,再用脫水機脫干,注意一定要脫得非常干,不然蠶絲會不那麼柔軟。曬干!一定要非常干!這就是拉成被子的半成品了,經常有些客人把它比喻成「要像帽子的那種」哈哈, 聰明絕頂!
4、拉(最後的關鍵) 這兩年來採用了4人拉的方式,把「帽子」拉成整張被子大小,前些都是兩人拉的,一條被子要一片片貼合起來,現在有的自己家裡還是這樣翻的。拉的時候要注意均勻,這就要請有經驗的師傅了。
問題五:如何從蠶繭抽絲的蠶絲是怎麼抽出來的 蠶繭其實是一根絲繞成的繭,只要找到線頭,就想毛線球一樣就能把絲全部抽出來。實際上用溫水浸泡之後這些絲之間的粘合度就會減弱,直接用機器就可以抽絲了。
問題六:家裡的蠶繭怎樣處理?怎樣抽絲?做成有用的東西? 最好早日退出這個產業,也未必能賺很多錢,殺生造業啊。
問題七:自製蠶絲枕芯,手工繅絲怎麼操作? 小蘇打是除雜質的,不需要在意濃度,稍微放點即可。
煮的時間只要煮開就可以,重要的是悶,一直保持溫度在裡面悶1晚上
然後就是手工 剝繭、製作絲綿、晾曬
晾曬之前脫水,曬的時間沒有定數,自己看一下乾燥了即可、
問題八:蠶繭什麼時候可以抽絲?要怎麼抽絲?要注意什麼? 蠶吐完後不要弄破繭子,直接放到開水裡煮,繭子化開後找到絲頭就能紡線了。
問題九:請問自己在家手工做蠶絲被,最好用什麼來烘乾蠶繭再抽絲? 10分 1、首先,從蠶農手中買回的蠶繭,叫鮮繭,這裡面的蠶蛹是活的。如果不烘乾,過些時間蠶蛾就從蠶繭中破繭而出,蠶繭就廢了,因為蠶蛾會吐出一種腐蝕性液體將蠶絲溶解出一個破洞來的。
2、蠶繭的烘乾,在蠶繭收購站是採用鍋爐燒汽的烘房來完成的。如果是家庭,你可以使用任何烘乾電器,比如微波爐、烤箱、甚至乾衣機等等。
3、烘乾的蠶繭,可以長期儲備,並不需要馬上去抽絲
4、抽絲可以用普通熱水煮一下蠶繭,讓蠶絲外表的絲膠變軟、溶失掉一部分之耽,才能將絲條逐一抽出。
5、這樣抽出的絲並不能直接用來做蠶絲被!!這種叫生絲,上面含有25%的絲膠,而絲膠是又脆又硬的可溶性膠體,如果不脫干凈,人體出汗、發熱之後就會導致絲膠發粘,絲條粘合、結餅,被子就不保暖了。
6、生絲的脫膠是個技術工作,絕非前面所述煮繭那麼簡單!!要用到食用鹼、中性皂等等助劑,至少要煮幾個小時!!
7、只有煮練脫膠後的熟絲,才能去做蠶絲被――不管是工廠還是小作坊,這一步都是手工拉制!有些蠶絲被高調標榜「純手工」字樣,其實只是一個忽悠消費者的噱頭而已。
最後,蠶絲被的蠶絲,還有桑蠶絲、柞蠶絲、木薯蠶絲、中長蠶絲、中短蠶絲、蠶絲短絨……等等區別。購買蠶絲被,需要選擇「100%優質桑蠶絲」的蠶絲被才是最好的!
問題十:蠶繭抽絲要煮多久 將蠶繭抽出蠶絲的工藝概稱繅絲。原始的繅絲方法,是將蠶繭浸在熱盆湯中,用手抽絲,卷繞於絲筐上。盆、筐就是原始的繅絲器具。長期來,繅絲工具改進緩慢,直至清末,上海地區的繅絲,採用改進後的浙江七里繅絲車,仍無加捻裝置,因此,成絲粗細不勻、斷頭多(不接頭),與近代機織大生產的要求不相適應。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上海首建以蒸汽為動力的近代繅絲廠怡和洋行紡絲局。19世紀80年代,華商黃佐卿在上海創辦公和永機械繅絲廠。此後,機器繅出的絲(俗稱廠絲,質量較土法繅絲為優)逐步取代農村的土法繅出的絲(俗稱土絲)。當時,繅絲廠以繅制為中心工序,對各產地的蠶繭進行試樣和工藝設計,經過混繭(把不同的干繭照工藝設計按比例混合起來)、剝繭(剝去毛繭表面松軟的繭衣層,使成為光繭)、選繭(照工藝要求,在准備上車蠶繭中,按繭型大小、蠶繭色澤、繭層厚薄等進行選別,同時剔除各類下腳繭)、煮繭(將繭用水加熱或添加助劑等,使適度膨化溶解絲膠)、繅絲、復搖(將繅制的小?絲送到復搖車上加工復搖、烘乾,成為大絲)、再經過編絲(將大絲片統一編理)、扎絞、秤絲、配光(在燈光下配色)、打包、成件,並通過生絲檢驗,照標准按質分等。早期上海各繅絲廠所用繅絲設備購自法國(兩緒共捻式)和義大利(4至6緒單捻直繅式),以蒸汽為動力,並為煮繭和繅絲烘燥提供熱源。繅絲車擋車1部/人,每兩部繅絲車另配打盆(索緒,從溶解後的蠶繭引出絲緒)工1人。20世紀30年代初,環球鐵工廠試製成功國內最早的立式繅絲車。民國26年(1937年)後,上海新建的廠及老廠怡和絲廠等均採用新型循環式煮繭機、剝繭機、立繅繅絲機和黑板機,這些廠的產質量與經濟效益均優於其他廠。當時,由留日回國人員專行設計製造雙宮繅絲車獲得成功,該車可繅原被絲廠挑剔,不能繅絲的雙宮繭(一繭兩蛹)
方法/步驟
1
1951年,第一紡織機械廠仿造國內第一台D-101自動繅絲機(自動添緒)獲得成功,生產效率比立繅車提高1.5倍,每組(400緒)只要6~8人管理,而其他等量的立繅車卻需20人管理。50年代,大利絲廠與中科院上海生物研究所共同研究,用磷酸二氫鈉溶解絲膠,其溫度可比原來使用高溫湯溶解降低近50%,即由210℃降為120℃,不僅節約能源,且可保護蠶繭外層,均勻溶解中、內層,提高舒解效力。
2
剝繭聯合機,以機械化半自動化代替原來的手工選繭、剝繭衣,減輕工人勞動強度,產量提高6倍。70年代中期,為了使繅出的絲能直接絡成筒子供應絲織廠,上海繅絲廠(原大利絲廠)和上海市紡織科學研究院試製成18錠筒子繅絲機草機,於1977年3月9日通過鑒定。
3
上海繅絲廠生產的羅濱漢牌白廠絲,每件60公斤,基本供應上海各絲織廠應用。1956年起,按外貿部商品檢驗局1955年國際生絲分級標准檢驗出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