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中醫辨證
病情分析:中醫辨證是中醫診病治療的一種流程方法。辨就是辨別,辨認,辨別你的症狀是屬於哪一類的病,證是指你的症狀屬於中醫的哪類的證候。中醫辨證是通過中醫的「四診」,四診就是用望、聞、問、切四種方法搜集你的症狀或不適屬於哪類的病證。這是中醫診病診斷的一種方法,與西醫的化驗檢查,透視,B超等檢查相似。
② 什麼是中醫辯證治療
中醫辯證治療,指的是辯證論治,對症治療。根據證型,給予相應的治療方法。辨證論治是中醫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所謂辨證,就是根據四診所收集的資料,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質、部位,以及邪正之間的關系,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的證。
只有正確的辨別疾病的證型,對症治療,才能起到好的治療效果,這就是中醫的特色,治療的基礎。
③ 中醫怎麼辯證施治
辨證論治,包括辨證和論治兩大方面,是中醫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也是中醫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之一。證是指機體在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病理特性的概括,包括病變原因、病變部位、病變性質及邪正關系等。證與症狀和病有著質的區別。症狀只是病人訴說的不適,如頭痛、腹痛等等,同一症狀可以由多種不同病因引起,病理機制常可完全不同。病是指有特定病因、發病形式、典型臨床表現、發展規律和轉歸的一種完整的病理過程,如感冒、中風、痢疾等。因此,證比單純的症狀或病名都更能夠全面、深刻、確切地揭示疾病變化的本質。所謂「症」,是指單個的症狀(包括體征)。疾病全過程中出現的所有症狀、體征,都屬於「症」的范圍。症狀是指病人主觀不適的感覺與某些病態反應,如頭痛、咳嗽、出汗、胸悶、惡寒、嘔吐、出血等等。體征是有著某種客觀指征的病理變化,如面色蒼白、水腫、血腫、脫肛、創口等等。「病」,是對疾病的總稱,可概括疾病的全部病理過程。它是一個籠統的病理概念,基本上反映疾病全過程的病理變化。「證」是一個證候群的病理概括。這個證候群的出現,是疾病發展到某個階段,或同樣的疾病表現在不同個體上的具體症狀、體征的有機組合。證候群的症狀、體征之間,有著某種必然的內在聯系。「證」必須在辨清病因、病位、病性、正邪力量對比的基礎上才能概括成「證型」。辨證,是將望、聞、問、切等四診中收集的病史、症狀和體征等,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按證的要點(病變原因、病變部位、病變性質及邪正關系)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的證。論治,又稱施治,是根據辨證的結果,選擇和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辨證是確定治療原則和大法的前提和依據,論治則是在辨證的基礎上,選擇治療疾病的手段和方法,加以實施。治療的效果反過來可以檢驗辨證和論治正確與否。在臨床治療時,可以根據辨證結果,分別採取「同病異治」或「異病同治」的方法。既可看到一種病可以包括幾種不同的證,又看到不同的病在其發展過程中可以出現同一種證,因此在臨床治療時,還可以在辨證論治的原則指導下,採取「同病異治」或「異病同治」的方法來處理。同病異治是指同一種疾病,由於發病的時間、地區以及患者機體反應等的不同,或者由於疾病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它所表現的「證」不同,故治法不一樣。如水腫病,有實有虛,有的因為肺,有的因為脾,有的因為腎功能失調所致,病症相同,但病因不同,自然要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同為感冒的這一種疾病,分為: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因此需要分別選用疏散風寒和疏散風熱的治法進行治療,這就是「同病異治」;異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發展過程中,往往可以表現出近似的本質特點,出現相同的病理機制,即相同的「證」,故可採用相同的方法進行治療。久病泄瀉、慢性水腫、哮喘等不同的病,在病情發展到一定階段,卻都會出現腎陽不足這一相同病症,可以採用同一種治療方法:溫補腎陽。這就是「異病同治」。總之,中醫學的基本特點是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二者之間有深刻的內在聯系。在整體觀念指導下,在臨床實踐的檢驗與推動之下,形成了辨證論治的診療體系。他們都是中醫學的精華,有著高度的實用價值。中醫治病不是著眼於「病」的異同,而是取決於「證」的性質。相同的證,代表著類同的主要矛盾,可以用基本相同的治療方法;不同的證,提示其本質特點不同,就必須用不同的治法,這就是辨證論治的精神實質和精髓所在。
④ 中醫辨證有哪些
中醫辯證就是中醫臨床思維的過程,有著豐富的內容。常見的辯證方法有臟腑辨證、八綱辨證、氣血津液辯證、三焦辨證、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經絡辨證、病因辯證等。每一種辯證方法都是以一種學說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它們有著自身的特點,對疾病的診斷上各有側重,但又相互聯系相互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