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河道內生態環境需水量計算
河流在從源頭流向河口的過程中,隨著匯流面積的增大,一般水量也隨之增大。即水量是匯水面積或河長的單調增函數。設定一個河道生態環境需水流量為Q(P),即可在河流上找到一個斷面,且斷面以下的河道水量一般能滿足Q≥Q(P)。因此,任何一條或一段河流只需選擇一個斷面進行生態環境流量的計算即可。對較大的河流或沿程水量、水功能差異懸殊的河流,則可以分段計算。
因為大沽夾河源短流急,流域位於山東半島,處於東經120°50′~121°20′、北緯37°00′~37°40′之間。所以,只取一個斷面即可。根據引水入河工程取水點的影響范圍的實際情況,這里取夾河福山站斷面水文站進行計算。計算結果見表8-9。
表8-9 大沽夾河下游各斷面生態環境需水量計算結果 單位:m3/s
對於本次研究的河流,基本屬於有水文站點的季節性河流。
推薦的基流分為汛期和非汛期,其中汛期為4~10月,非汛期為10月~次年3月。
汛期總流量(3.81+96.0+53.3+22.6)×31=5447.01m3/s
5447.01×40%=2178.704m3/s
非汛期總流量(4.48+1.16)×31=174.84m3/s
174.84×20%=34.968m3/s
全年5447.01+174.84=5621.85m3/s
5621.85×30%=1686.555m3/s
『貳』 河流位置不同,生態流量怎麼確定
河流生態系統的生物組成、結構和功能依賴於河流水流的天然動態變化特徵,即河流水文情勢。變異性范圍法(Range of Variability Approach,RAV)被廣泛應用於評估河流生態系統是否得到維護。將RVA法的思路擴展到生態流量的計算,提出了一種簡便、立足整體河流水文情勢的生態流量估算方法。該方法使用均值與RVA閾值差計算了生態流量值,為維持河流健康生態系統提供支持。將該方法應用於南水北調西線一期工程中泥曲河的生態流量估算,得到引水壩址仁達處年可調徑流量為6.44億m3,與其他生態需水估算方法的結論基本一致。另提出了可支配系數反映河流流量可調用狀況。南水北調西線一期工程計劃從泥曲調水8億m3・a-1,從RVA法的理念來看,該方案對仁達至朱巴河段的生態系統將構成威脅,需謹慎實施。
『叄』 流域的生態環境需水量計算
生態需水與環境需水雖相互聯系,但有不同,前者偏重於自然方面,後者側重污染與水環境容量[1]。流域生態環境需水量主要分為河道內需水與河道外需水兩大部分。
(1)河道內的生態用水可從河流功能的各方面來分項計算。包括:
——河道基流。根據多年最小徑流Rmin與多年平均最小月徑流Rmin,a,確定求取Rmin/Rmin,av=α,在只有多年月系列的情況下,河道生態最小基流量用a確定。
——沖沙水量(Rsid)。從河流多年流量與泥沙系列中選擇實測大斷面與相應的流量、泥沙進行定量。
——河道環境需水量。主要是保持河流水環境容量的需水量,可參照以下方法計算:①Tennant法;②月流量保證率設定計算;③100%保證率最小月流量等方法。
——與河流相連接的湖泊、濕地的生態需水量。前者用設定水位來計算,後者由濕地水量平衡來確定。
——河流生物需水量。綜合考慮水量與水質。簡單的方法採用歷史資料鑒別。
——城市生態環境需水量。主要是綠化植被的需水量。面積按城市規劃計算。
(2)河道外的生態用水。從河道引出的水量,主要是生活與生產用水,過去並未專門提供生態用水的計算,但是河流中的水量來自河道外的流域面積。流域內的土地覆蓋與土地利用實際要影響匯入河道中的水量。主要是綠化——林草、農田及水土保持(含少量的雨水利用)需用(耗)的水量,可按生態環境保護的規劃(規劃部門提供)分別在計算河道內、外各種生態系統環境需水的基礎上進行匯總。
文獻[4]綜合不同學者的觀點,認為生態需水量是生態系統中客觀存在的水量,是水資源的一部分,它是一個時間變數,隨生態系統的發展而動態變化;生態用水量具有一定的目標性,它是一個空間變數,根據不同需求,可將生態用水量劃分為最大、最小和適宜生態用水量。文中闡述了生態需水量估算的理論基礎和方法,並指出:對於流域而言,生態需水的計算分河道內和河道外。河道外的生態需水量應首次選定天然植被並進行本底分區,然後由區域天然植被生長的年降水量、氣溫及熱量平衡資料結合區域水量平衡算出植被的需水量(文獻[1]中也引用了國外Baird等的不同植被蒸騰量的確定與估算)。河道內按不同生態功能計算需水量。二者之和扣除重復才是整個流域的生態需水量。
王西琴等認為[2],根據人類對水資源的利用和影響程度,可以將地表水資源利用劃分為4個階段:①未被人類利用階段;②合理利用階段;③極限利用階段;④過度利用階段。由此分析得出:①雖然地表水能被人類利用,但是有一個限度。國際上認為,地表水合理的開發利用率應為25%。考慮到我國北方地區水資源短缺的實際情況,其合理利用率為40%。只有低於合理的利用率,才能保證河流系統的穩定和平衡。②河道內必須留有足夠的水量,以保證水體固有的生態和環境功能。③人類不能無節制地利用水資源和追求河道水體的功利性功能,而必須重視生態系統本身所需要的水,以保證水資源的良性循環,達到水資源的持續利用。
河流的功能有兩個方面。一是功利性功能,如為生產、生活提供用水,為航運、水上娛樂、養殖等提供水域,對水力發電提供能源等;二是生態環境功能,如為水生生物提供生存環境,對污染物的稀釋自凈作用,保證河口地區生態系統穩定,以及輸沙排鹽、濕潤空氣、補充土壤含水等功能。根據上述分析,河道環境需水是指為保護和改善河流水體水質、為維持河流水沙平衡、水鹽平衡及維持河口地區生態環境平衡所需要的水量。可以概括為河道基本環境需水、輸沙需水及入海需水。三者之間有重合部分,其中基本環境需水包含於輸沙需水和入海需水之中,輸沙需水和入海需水既有重合部分,又有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其主要決定於河流的主導功能。河道最小環境需水量是指為維系和保護河流的最基本環境功能不受破壞所必須在河道內保留的最小水量的閾值。河道生態需水是指維持水生生物正常生長及保護特殊生物和珍稀物種生存所需要的水量。如果以水資源開發利用階段衡量,其相當於水資源利用的第二階段河道內留有的水量。河道最小生態需水是指維系和保護河流的最基本生態功能不受破壞所必須在河道內保留的最小水量的閾值。如果以水資源開發利用階段衡量,其相當於水資源利用的第三階段河道內留有的水量。
事實上,生態、環境需水隨著生態環境保護目標的不同而發生相應的變化。對生態環境功能的要求越高,則相應的生態需水量也越多,反之亦然。因此,生態(環境)需水不是一個定值。而最小生態(環境)需水是保證生態系統平衡所必須具有的最低閾值。因此,在一定階段,如果對生態環境功能的要求不變,則最小生態(環境)需水應是一個定值。
『肆』 流量計算公式是什麼
流量計算公式=流速*過流面積,Q=Sv,圓管時,內徑D,則流量Q=V*(3.14D^2/4),V是液體流動的流速,S是過流斷面的面積。單位:m^3/s或L/s。
對於圓形管道,水的體積是個圓柱體,圓柱體體積V=底面積S×高H。此處,底面積就是管道橫截面的面積S,高H=水流速度v×時間t。由於是單位時間,時間t認為是1,所以流量Q=SH=Svt=Sv×1=Sv。
方形、梯形或其他截面的流量計算方式相同,只是計算面積S的方式不同。
其他流量公式
已知小孔口水頭H,孔口面積A時:流量Q=0.61A(2gH)^(1/2)。
已知管嘴水頭H,管嘴面積A時:流量Q=0.81A(2gH)^(1/2)。
已知管道長度L,管道比阻S,管道兩端水頭差H時,管道流量Q=(H/LS)^(1/2)。
流量測量的流體是多樣化的,如測量對象中判有氣體、液體、混合流體;流體的溫度毀培答、壓力、流量均有較大的差異,要求的測量准確度也各不相同。因此,流量測量的任務就是根據測量目的,被測流體的種類、流動狀態、測量場所等測量條件,研究纖慧各種相應的測量方法,並保證流量量值的正確傳遞。
『伍』 流量計算公式是什麼
流量和流速的方程為:流速乘以橫截面積就是流量。他兩個是正比例關系。Q=Sv=常量。(S為截面面積,v為水流速度)(流體力學上長用Q=AV),單位是立方米每秒。
不可壓縮的流體作定常流動時,通過同一個啟裂流管各截面的流量不變。
對在一定通道內流動的流體的流量進行測量統稱為流量計量。流量測量的流體是多樣化的,如測量對象有氣體、液體、混合流體;流體的溫度、壓力、流量均有較大的差異,要求的測量准確度也各不相同。
因此,流量測量的任務就是根據測量目的,被測流體的種類、流動狀態、測量場所等測量條件,研究各種相應的測量方法,並保證流量量值的正確傳遞。
需知:
通常說的網站流量(traffic)是指網站的訪問量,是用來描述訪悄銷閉問一個網站的用戶數量以及用戶所瀏覽的網頁數量等指標斗敏,常用的統計指標包括網站的獨立用戶數量、總用戶數量(含重復訪問者)、網頁瀏覽數量、每個用戶的頁面瀏覽數量、用戶在網站的平均停留時間等。
『陸』 生態環境容量的測算方法有哪些
生態旅遊環境容量的確定與量測方法很多,總體可分為客觀評估法和主觀評估法兩大類。客觀評估法即下面所講的理論推測法,需要長時間的觀察研究和詳細的數據資料的收集分析,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但所得結果具有客觀性,對於旅遊規劃具有重要意義。主觀評估法即下面所講的經驗量測法也同樣重要,尤其是當在較大的區域范圍內旅遊活動對環境的影響與其他社會經濟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是同時發生,糅合在一起時,對環境容量的經驗量測反而更具有科學性。
(1)經驗量測法。生態旅遊環境容量的經驗量測方法是通過大量的實地調查研究而得出其經驗值或經驗公式。這種量測方法適用於生態旅遊空間、自然資源、生態旅遊氣氛、旅遊者生態旅遊環境容量等。常用的方法有:
①自我體驗法。即調查者作為一名生態旅遊者,在旅遊過程中來體驗所需要的最小空間,感受不同旅遊者密度,並感知旅遊者數量、活動強度對生態旅遊環境的影響等。
②調查統計法。在不同的生態旅遊地域、社區、路段等分別對不同的生態旅遊者進行調查,了解生態旅遊者對生態旅遊環境容量各方面的認知、感受與需求,並進行統計處理。
③航拍問卷法。以航拍來了解生態旅遊者人數和分布狀況,同時採取問卷形式調查生態旅遊者的看法,通過分析比較得出生態旅遊環境容量的經驗值或相關結論。
(2)理論推測法。理論推測法往往是在調查研究或經驗量測法的基礎上,對生態旅遊環境容量進行推算,以求得更合適的生態旅遊環境容量。主要有單項推測法和綜合推測法,其中單項推測法比較常用。
①單項推測法。是指對生態旅遊環境容量體系中某一個方面的容量因素建立簡單的線性關系模型進行推測。
②天然生態旅遊環境容量的量測。天然生態旅遊環境容量的確定與量測立足於維持當地原有的自然生態質量,包括兩方面:一是生態環境能承受因生態旅遊造成的直接消極影響(如遊人對植物的踐踏等),即生態環境本身再生能力能很快消除這些消極影響;二是天然生態環境對生態旅遊者所產生的污染物能完全吸收和凈化,如生態旅遊者聚集所產生的對水的污染可在較短時間內為當地天然生態系統所凈化。基本要求是旅遊地的生態系統維持在一個穩定的、良性循環的狀態。下面是一個生態旅遊地域生態旅遊環境容量量測公式:
式中:F為天然生態旅遊環境日容量,Si為天然生態環境凈化吸收第i種污染物的數量(量/日),Ti為各種污染物的自然凈化時間,一般取1天,對於非景區內污染物可略大於1天,但累積污染物最遲應在1年內完全凈化完,n為旅遊污染物種類數,Qi為每天人工處理掉的第i類污染物量,Pi為每位生態旅遊者一天內產生的第i類污染物量。
③生態旅遊空間環境容量的量測。生態旅遊空間環境容量的確定與量測包括旅遊線路、旅遊景點和旅遊景區容量之和,再加上非活動區接納旅遊者人數:
式中:Cp為日容量,Cr為時點容量,A為資源的空間規模,K為單位空間合理容量;T為每日開放時間,T0為人均每次利用時間。
(3)綜合推測法。對生態旅遊環境容量的各個方面作出綜合推測。作為綜合推測,往往遵循最低因子限制律,即生態旅遊環境容量的大小往往受到生態旅遊環境容量中最小的那一個分容量或者叫做因素的限制,該分容量或因素決定了整個生態旅遊環境容量,就像木桶原理一樣。用量測公式來表示生態旅遊環境容量(E):
E=min(E1,E2,E3,E4…,E10)式中:E1為天然生態旅遊環境容量,E2為生態旅遊空間環境容量,E3為自然資源環境容量,E4為生態旅遊政治環境容量,E5為「天人合一」文化旅遊環境容量,E6為外部生態經濟旅遊環境容量,E7為內部生態經濟旅遊環境容量,E8為區域生態旅遊氣氛環境容量,E9為社會生態旅遊環境容量,E10為旅遊者生態旅遊環境容量,即某一分量最小值限制了生態旅遊環境容量值。
對於農家生態旅遊環境容量而言:
E=min(E1,E2,E3,E4…,E9)式中:E1為天然生態旅遊環境容量,E2為生態旅遊空間環境容量,E3為自然資源環境容量,E4為生態旅遊政治環境容量,E5為外部生態經濟旅遊環境容量,E6為內部生態經濟旅遊環境容量,E7為區域生態旅遊氣氛環境容量,E8為社會生態旅遊環境容量,E9為旅遊者生態旅遊環境容量,也是某一分量最小值限制了生態旅遊環境容量值。
在實際應用中,生態旅遊環境容量研究要注重定性與定量方法相結合,目前的生態旅遊環境容量的確定與量測,有些可用經驗值加以推測運算獲得,如前述的某些單項容量推測,而有些還難以做到定量量測,如生態旅遊政治環境容量等,不過隨著研究的深入可能會逐漸找到定量量測方法。
需要強調的是,生態旅遊容量分析是確定旅遊開發、旅遊者使用的最大限度以及旅遊業資源的最佳利用的一種基本方法,它不能代替目的地社會經濟、生態環境的影響評估和對這些影響的連續觀察。生態旅遊環境容量的確定與量測是生態旅遊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科學依據之一,但其概念體系、內涵及其量測等仍有待於進一步深化,從而使它在實際應用上具有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