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章篆刻入門
【石頭】首推青田,七八塊錢的就好,最好買沒有釘的,一是崩不說,就算你是力大如牛的漢子也拿釘沒有辦法,主要是刻不動。用石粉壓成的凍石最好不要買,我覺得太綿了,壽山石也是。最後感覺喜歡石頭真的很費錢.......大家可以看看藍星特別美,純正的真的很貴,還有西安綠啊之類的。
再說【刻刀】入門的話用用永字牌的典範系列刻刀就好,推薦8mm的。以前推薦的5cm的太小了……
此所有篆刻書籍出自圖中上的標記,注意看一下
【篆刻書籍】
《大篆百家姓》
《鄧石如篆書《小窗幽記節選》》
《凡將齋金石叢稿》
《高亨古字通假會典》
《古幣文編》
《古漢字》
《古文字詁林01》
《古文字類編(高明)》
《漢印製度雜考(汪桂海》
《康默如 大篆千字文》
《隸辨_隸書字典(上下)》
《馬衡講金石學》
《繆篆分韻》
《秦漢及北魏.文字圖案瓦當》
《清-鄧石如書法集》
《商周古文字類纂》
《石鼓文定本》
《石鼓文拓片》
《書法.篆刻-篆書百家姓》
《王國維考古學文輯》
《王輝古文字通假釋例》
《吳讓之篆書兩種》
《吳讓之篆書墨跡》
《正草隸篆四體字典(商務印書館香港分館)》
《篆刻字典(日)中西庚南》
《篆隸楷行草五體字典》
《篆書導學篆書用筆間架一百法》
《篆書技法指南》
《篆書入門》
《篆體德道經》
《篆刻-美麗印石》
《篆刻邊款技法與拓法介紹》
《錢君陶篆書千字文冊》
【補刻刀】其實刻刀的大小也沒有那麼嚴格的要求,只是在我看來8mm的好用一點。但是接觸下來,很多老師在刻邊款的時候還是會選擇小一點的。另外,現在用了「頌」系列的篆刻刀,感覺很棒,用起來很舒服,不像經典系列的那麼鈍。
【印譜】先從漢官印刻起,推薦的印譜是浙江古籍出版社的官印私印,這是說白文印。朱文印可以看看鄧石如,吳讓之,趙之謙的。
【印泥】首推上海西泠印社的鏡面硃砂,30g就差不多啦,顏色好看,沒有硃砂那樣紅的刺眼...其實後來才覺得,好印泥真的很重要吧……前幾日入手了蘭廠的印泥,超好用,但是也超貴
【其他的一些】砂紙500目的,300的都准備一些。還有印床,可有可無吧……自我感覺印床不是很舒服,變換刻印的角度比較麻煩。還有畫印稿的毛筆,櫻花的勾線筆很好用...連史紙,蓋印用的,不用太好....
(學篆刻的第二年)
對於【石頭】,我覺得以前推薦的七八塊錢的青田石好像有點貴了emmm那時候小還不太懂行情,學了一段時間篆刻後,我發現了一個又便宜又沒有太多沙釘的店鋪(絕對沒有打廣告的意思)超級推薦【哲石齋】青田石,賣二點五厘米的就好,因為大多數漢官印是二點五厘米的。其實,也不能說壽山石不好,看刻印的風格吧,要是刻比較精細的印章,像陳巨來的細朱文就比較好。
對於【印譜】的補充入坑一年後,發現浙江古籍的居然是盜版的日本二玄社的,就是印泥的顏色換了換,p的圖過於厲害了.....此刻推薦,【十鍾山房印舉選】我是入了一本89年版的,真的很清晰 ,【上海博物館藏藏印選】這本就是有些貴了,
對於【邊款】我覺得刻邊款真的挺難的....其實學了篆刻大家都知道刀法大致有沖刀和切刀兩種,刻邊款的話主要是用切刀。我書法主要學魏碑一路,刻邊款的時候就拿寫碑的一套用上。其實也可以打稿子,就是在刻邊款的時候先用筆寫上,在用刀去切毛筆的書寫軌跡,我想這可能就像模擬古代匠人書丹,並且進行刻石的過程吧,就像啟功先生說「透過刀鋒看筆鋒」而且如果想刻好,就一定要多練啊啊啊啊!臨一些名家的邊款也是很好的一個學習方法,像吳讓之,趙之謙,黃牧甫,吳昌碩。近代的來楚生的隸書邊款也是可以學習的。
⑵ 印章篆刻一般常識
1.篆刻的基本常識
初學篆刻的基本常識 [刻刀]初學可備大小適中的一把,能備有大小不同的數種更好,除選購外,可用廢鋼銼、廢白鋼車刀改制。
為防滑手須纏以紗繩。刀尾宜磨成亦方亦圓,可崐作處理印面的輔助工具。
[印泥]以西冷印社及漳洲的產品為最好。如果無條件可用一般的辦公用品(?但不可用海綿印泥)。
印泥宜放瓷質印泥缸中,須常用牙質或塑料的印筋攪拌。 [印床] 初學用印床便於動刀,但熟練者常不用印床,以便執石之手靈活轉動配全合受刀,印床有木製、金屬制多種,自製印床價廉實用。
(?只要買一付元寶螺絲)。 [筆墨 硯刷]筆一般以5、6號圭筆為宜。
刷子可用舊棕絲自扎,也可用舊牙刷、舊油畫筆代替,用以鈐印前刷清石章底部殘剩的石屑。 [印規] 幫助鈐印時定位的工具,類似於木工用角尺,可自製。
鈐印後印規暫不稱動,如鈐得不清晰,可將印章緊貼印規重復鈐印。 [紙] 復印印稿可用薄而吸水的毛邊紙、毛太紙等,鈐印可用連史紙、薄宣紙。
[砂紙鏡子] 磨印石開始可在廢砂紙、水泥地上磨,然後再用砂紙磨至細潔為度。(可備鐵砂、水砂粗細不同的兩種)小鏡子用來反照印文。
[印筋] 攪拌印泥用,可用牙、骨製品,也可用舊塑料牙刷柄,但不可用金屬的。 篆刻 我國傳統造型藝術之一。
鐫刻印章的通稱。因印章字體大都採用篆書,先書後刻,故稱。
金屬印章,一般先刻印模,隨後澆鑄;晶玉印章,古代用手工琢成,現用金剛砂琢蝕,即『電刻』;石、牙、角、木等印章,直接用刀鐫刻。 篆棗鏈刻是書法藝術通過刀刻以後的再現,是書法、章法、刀法三者綜合的藝術。
種類有秦印、漢印、半通印、象形印、套印、六面印、迴文印、花押印、關防、閑章等。秦漢及魏晉時期,印章由印工鐫刻,藝術水準頗高。
隋唐以來,亦 各有其時代特徵及風格。北宋米芾、元代趙孟俯、王冕均為篆刻名家。
相傳王冕始用花乳石(青田石之類)刻印,因鐫侍賀刻方便,流行更廣。到明代文彭、何震,印學日漸發展。
因明清以來,出土文物中印章漸多,參考資料大增,研討篆刻之風日盛,涌現很多篆刻家,形成各種流派。如院派(何震等)、浙派 (丁敬等)、鄧派(鄧石如)、趙派(趙之謙)、吳派(吳昌碩)、齊派(齊白石)等。
古『璽』。先秦印章之通稱。
古鈴璽印面文字為當時六國的篆書,風凳談孫格奇特,章法多變,不易辨識。秦統一六國後,皇帝所用稱『璽』,官、私所用均改稱『印』。
大都以銅製作,亦有用銀、玉等;渾穆古樸,形式多樣。 歷代璽印名稱的變遷 秦以前,無論官,私印都稱『璽』秦統一六國後,規定皇帝獨稱『璽』,臣民只稱『印』。
漢代也有諸侯王、王太後稱為『璽』的。唐武則天時因覺得『璽』『死』同音,改稱為『寶』。
唐至清沿舊制而『璽』『寶』並用。漢將軍印稱『章』。
之後,印章根據歷代人民的習慣有:『印章』、『印信』、『記』、『朱記』、『合同』、『關防』、『圖章』、『符』、『契』、『押』、『戳子』等各種稱呼。 古代印章的起源 中國的雕刻文字,最古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鍾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銅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稱『金石』。
璽印即包括在『金石』里。璽印的起源或說三代,或說殷代,至今尚無定論。
根據遺物和歷史記載,至少在春秋戰國時代已出現,在戰國時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為商業上交流貨物時的憑證。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印章范圍擴大為表徵當權者權益的法物,為當權者掌握,作為統治人民的工具。 印章 亦稱『圖章』。
古稱『璽』。《後漢書.祭祀志》謂:『自五帝始有書契。
至於三王,俗化雕文,詐偽漸興,始有印璽,以檢奸萌「秦統一六國後,皇帝所用的專稱『璽』,以玉為之,故後世有『玉璽』之稱;官、私所用的均改稱『印』。至漢代,官印中始有『章』及『印章』之稱。
唐以後,皇帝所用或稱『寶』,官、私所用又有『記』、『未記』、『關防』、『圖章』、『花押』等名稱。 文字形制隨時代變遷,風格各異。
印章的出現和使用,一般認為始於春秋戰國之間;先秦及秦漢的印章多用作封發物件、簡牘之用,把印蓋於封泥之上,以防私拆,並作信驗。而官印又像征權力。
後筒簡牘易為紙帛,封泥之用漸廢。印章用硃色鈐蓋,除日常應用外,又多用於書畫題識,遂成為我國特有的藝術品之一。
古代多用銅、銀、金、玉、琉璃等為印材,後有牙、角、木、水晶等,元 代以後盛行石章。 傳世的古代璽印,多數出於古城廢墟、河流和古墓中。
有的是戰爭中戰敗者流亡時所遺棄,也有在戰爭中殉職者遺棄在戰場上的,而當時 發動機慣例,凡在戰場上虜獲的印章必須上交,而官吏遷職、死後也須脫解印綬上交。其它有不少如官職連姓名的,以及吉語印、肖形印等一般是殉葬之物,而不是實品。
其它在戰國時代的陶器和標准量器上,以及有些諸侯國的金幣上,都用印章蓋上名稱和記錄上製造工匠的名姓或圖記性質的符號,也被流傳下來。 戰國古璽 古璽是先秦印章的通稱。
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戰國古璽。這些古璽的許多文字,現在我們還下認識。
朱文古璽大都配上寬邊。印文筆劃細如毫發,都出於鑄造。
白文古璽大多加邊欄,或在中間加一豎界格,文字有鑄有鑿。官璽的。
2.請教:印章刻得好壞怎樣鑒別
現在主要是電腦刻章 很規矩的 就如同你在馬路上看到的 很多店面的招牌等 都是電腦製作的 你問的個人章哪些種類 分怎麼講 如果從字體上分 宋 黑 楷 隸 魏碑 篆等 (楷書又有分別 常知道的 歐 柳 顏 等) 如果是用途 法人代表的 和主管會計的個人章都是有明文規定的尺寸大小 象單位支票等就不能亂用 而且是需要按規定備案的。
. 如果是你自己想學 鑒別印章的好壞 除了平整 字體大小勻稱 線條清晰 還要注意刻章的 空白處 銜接點 有很多講頭 也有很多術語 你明白它的道理就行了 最好的辦法 還是拿好的印章多看看比較 再參考理論書 就有體會的。
3.印章常識書法印章的蓋法
一、印章的藝術作用 書法作品上的印章,是書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缺了印章就不成為完整的書法作品。
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證作用。宋、元以後,因注重了書畫題跋和署款,書家們逐漸認識到印章的藝術作用並注意在書法作品中發揮這一作用,使書、印合璧的藝術得以形成。
書、印相映成趣,不但使書法作品增色,活躍氣氛,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調整重心,補救布局上的不足,對作品起到穩定平衡的作用。在書法作品上署名蓋章,以示鄭重,可防止偽造;蓋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閑章,還可寄託書者的抱負和情趣。
因此,歷來書家都非常重視用印,甚至自己刻印,使、書印有機地結合起來,產生更美更強的藝術感染力。 二、書法作品上常用的幾種印章 (一)姓名章 姓名章是題款署名用章。
姓名有連在一起的,也有分開的。題款用章,以一名一字為正,一姓一名亦可。
款名,印字;款字,則用姓名章。款有姓,可用名章,款無姓,或不落款者,應用姓名章,以利辨識作者。
古人用章,講究禮儀;凡卑幼致書尊長,當用名章;平輩間用字章;尊長給卑幼,用別號章即可。反之,則貽笑大方。
現代書畫家張大千認為,姓名章的形狀以「方形最好,圓形還可,若腰圓天然形等都不可用。」 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陽文)白文(陰文)兩種。
一幅書法作品上蓋兩方姓名章時,最好一朱一白,兩章大小相宜。 款尾用多章時,次序是先姓名章,後字、號章。
(二)閑章 閑章亦稱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攔邊章、壓角章和腰章。 1、引首章 引首章是鈐蓋在書法作品右上的章,又稱「隨形章」,是隨石料的造型順勢刻成的的章,一般不宜為方形,而以半通、長方、圓形、半圓形、隨圓葫蘆形、自然形、肖形等為好。
書法作品上是否蓋引首章要看需要而定,如款首過於整齊,需「破形」;款尾印章分量太重,需「提升」;作品上印章分布單調,需「調整」時應考慮蓋引首章。 (1) 齋號章 世傳齋號章始於唐相李泌端居室玉印。
宋、元以後,此風漸盛,書家幾乎人人有齋號章。 明書法家文徵明雲:「我之書屋多起造於印上。」
齋號通常稱齋、堂、室、樓、閣、館、軒、庵等,如惟清齋、雪溪堂、磨劍室、笑隱樓、松風閣、來禽館、賞雨軒、樂天庵等。 (2) 雅趣章 即古之吉語章、詞句章,多有寓意,富有雅趣,或輯錄具有哲理、發人深思的成語警句,或記錄自己的情趣和心聲。
雅趣章內容廣泛,有勉人學習的,如「琢」、「師法」、「書痴」、「精於勤」、「藝無涯」、「師古不泥」、「廣采博取」、「觀書為樂」、「人好學則明」、「長期積累偶然得之」等;有表露情懷的,如「恃德」、「明志」、「清趣」、「樂而康」、「苦中樂」、「惜分陰」、「孺子牛」、「玉潔冰清」、「淡然天趣」、「老驥伏櫪」等;有表達筆墨情趣的,如「潑墨」、「筆耕」、「香田」、「神趣」、「藏拙」、「癖於斯」、「心慕手追」、「業在硯田」等;有祝願吉祥的,如「如願」、「長樂」、「美不老」、「吉日良辰」、「人壽年豐」、「書翰長壽」、「天長地久」等。 (3) 年號章 用於記載書法作品的年代,如甲子、乙丑、丙寅或一九 *** 、一九九0年、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等。
(4) 月號章 用於記載書法作品的月令,如上春、如月、蠶月等。 1、攔邊章 攔邊章是指蓋在書法作品一邊的章,起攔邊聚氣的作用。
2、壓角章 蓋在書法作品的邊角的章稱壓角章。取右上角的稱「迎首」,取兩下角的稱「押角」。
攔邊章只管一邊;壓角章則可管兩邊,緊貼邊角起「攔邊封角」、「補充空虛」和調整穩定畫面的作用。 3、攔腰章 長幅書法作品如條幅若僅在右上方蓋一枚引首章,中間顯得太空,可加蓋攔腰章,其內容多為書者的籍貫,亦可用書家生肖肖形印。
攔腰章應小於引首章和款尾姓名章,三枚章切忌蓋在一條直線上。 上述種種閑章實則不「閑」,若鈴印得當,既能起到筆墨的作用,又能起到筆墨所起不到的作用。
正如現代書畫家潘天壽所說:「起首章、壓角章也與名號章一樣,可以起到使畫面上色彩變化呼應、破除平板,以及穩正平衡等效用。 」 (三)鑒藏章 鑒藏章是鑒賞收藏者用章。
據載,鑒藏章亦始於唐,宋以後盛行。唐太宗自書「貞觀」二字作連珠印,唐玄宗作「開元」二字連珠印,皆用於御藏書畫。
後來鑒藏名稱頗多,如收藏,珍秘、審定、鑒賞、過目等。鑒藏用章,應視字畫之大小,以不損字面與畫面為要。
有些鑒藏者為了自己流芳千古,蓋章時往往破壞畫面,這是要注意防止的。 三、鈐印的藝術 書法作品上的印章不是隨意鈐蓋的,而是有一定法度的。
如若印蓋得不當,非但不能錦上添花,反而會弄巧成拙,破壞整幅作品的藝術效果。因此,怎樣鈐印,需要認真對待,精心斟酌。
通常情況可掌握以下幾點: 1、大小適宜 印章大小,應與作品的幅式大小相匹配,應與題款字相等為宜,小一點亦可,不能大於題款字,大則不雅。如若款字細小,紙地逼仄,可用小聯珠印,自顯周到。
一幅作品鈐用大小不一的兩枚印章時,要上小下大以求平穩,避免頭重腳輕之弊。 倘屬幾人合作,幾人印章大小亦應相當。
2、數量宜少 鈐印數目,古喜單數。有鈐印「用一不用。
4.學習篆刻時,應該注意些什麼關於篆刻的一些知識.
通過篆刻臨摹階段,就可以進行篆刻藝術創作的訓練。
臨摹和創作的關系是:篆刻臨摹掌握了一定技巧後,可進行創作,創作是對臨摹理解與傳統技巧掌握程度的驗證。在創作後常常會反復地進行一些臨摹,臨摹與創作交替進行是提高創作水平的一種方法。
創作分為模仿型創作與獨創型創作兩類。 所謂「模仿型」,就是指開始進行創作,或創作還未完全成熟時,摹學各家,其創作實際上模仿某家某派,有別人的影子。
所謂「獨創型」,就是指創作者完全成熟後其創作能表現個人藝術觀念與風格,如趙之謙、吳昌碩中晚期的篆刻作品,而他們早期作品也還是「模仿型」的。 所以說篆刻藝術創作的過程,是從「模仿」逐漸過渡到「獨創」的過程。
進行篆刻創作當然也必須從篆法、刀法、章法這三方面來談。 1。
篆法 篆刻首先碰到的是篆法問題,比如「暮鼓晨鍾」、「花雨雲濤」,選擇什麼篆體怎樣寫法選擇什麼字樣更易入印,而且四字又協調如無合適的字,如何進行加工另外,如果某種書體中查不到某字怎麼辦 首先要學習文字學。 掌握了文字學的基本常識和原理後,還要學會查字書、字典。
主要的字典如下。 甲骨文:《甲骨文編》(中華書局);《甲骨文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 金文:容庚:《金文編》(中華書局);《金文大字典》(學林出版社);羅福頤:《古堡文編》(文物出版社);《古籍匯編》(文物出版社) 小篆:(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 繆篆:《漢印分韻合編》(上海書店);《漢印文字征》(文物出版社) 綜合:《漢字大字典》(湖北、四川辭書出版社);《甲骨金文字典》(巴蜀書社);《甲金篆隸大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高明:《古文字類編》(中華書局);《漢語古文字字形表》(四川|辭書出版社);徐中玉:《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四川|辭書出版社) 甲骨文公認的可識文字一千多個,創作甲骨文印時若無所需的字則用金文的字來補。
金文書體與風格繁多,在選擇時應注意風格的協調性。小篆結字最為嚴格,主要根據是許慎的《說文解字》。
在篆刻中漢印都是採用繆篆。清謝景卿《漢印分韻續編·序》指出:「秦書有八體,五曰摹印。
漢時有六書,五曰繆篆,所以摹印也。繆摹別為一體,屈曲慎密,取糾繆之義,與隸相通,不盡與《說文》合。
」所以在漢印中增損筆畫顯得靈活一些,繆篆與甲骨、金文、小篆比較,在篆法變化上比較自由一些。 要提高篆刻中的篆法水平,除了學習文字學外,還需要有寫篆書的基礎,只有提高篆書水平,才能真正提高篆刻中「篆法」的藝術水平。
因為不會寫篆書的人,只能將字書上的篆書字形摹描在印上,而會寫篆書的人,不搬字形也可將其字的神采摹擬在印上,而且奏刀時也心中有數,可以手心相應而游刃有餘。 2。
刀法 篆刻的刀法,就如書法的筆法一樣,至關重要。刀法包括三個要素:一是厚重感。
是指用刀不單薄輕浮,有力量,有生氣。二是筆意刀味。
是指篆刻線條既含毛筆情趣又有刀刻趣味,這是篆刻線條的豐富性。 筆與刀的關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若即若離,似是而非。
用刀如用筆一樣,一定要有感覺,有輕重頓挫的變化。用刀頭太滑直,或用刀不果斷挺拔,修飾太多,均不可取。
三是金石氣。指書法或篆刻線條點畫里帶有凝練蒼朴的金石鑄鑿的質量感。
這種金石氣,不僅碑學書家在追求,篆刻家也在追求。 丁敬有幾段自刻印款:「識者若未見石,當以玉章目之。」
(《汪彭壽靜甫印》)「一仿漢鑄,一仿漢鑿。」(《王德溥印》)「仿漢刻爛銅印」(《寶雲》)說明丁敬刻的是石頭,追求的藝術效果卻是切玉、鑄銅、槌鑿銅的質感,並以能達到這種亂真的程度而沾沾自喜。
篆刻之所以能達到方寸之間氣象萬千,就在於篆刻不僅有筆意刀味與石趣,而且也能表達金鑄玉琢的微妙感覺。 3。
章法 章法就是繪畫的構圖、書法的布白。章法對篆刻來說,似乎比對書法繪畫更加重要。
章法主要是字與邊框的安排,以及處理好這兩者的關系,稱之為「安字法」與「邊框法」。 (1)安字法: ①原則是自上至下,自右向下。
②在傳統漢印用的四字印中,有一種叫迴文印,這種印的文字順序是,右上是第一字,左上是第二字,第三字在左下,第四字在右下。這種迴文印法為許多篆刻家所採用,在安排四字印時,有時為了取得對角呼應效果,就採用迴文法。
如「吳熙載印」、「趙之謙印」等。 所謂對角呼應,往往用於其中有兩字特繁或特簡如「三朋四友」、「一石二鳥」,或字有呼應形狀,如「眉開眼笑」、「即心即佛」等。
③合並與拉長。在五字印中,有時人們處理成四個字或六個字的字樣。
如「某某章」的「章」占兩字位置,此為「拉長」。 而吳昌碩「泰山殘石樓」、「一月安東令」,是將兩字合並在一格內,四字印、七個字的印也可用此法。
(2)邊框法: ①秦印白文喜用「口」、「曰」、「田」字格,而吳昌碩喜在方形印中用豎線,並有「井"字格。 ②漢印白文雖無分格邊框線,但漢印筆畫豐滿,形成暗框。
漢印四字白文一直講究六條邊線,邊框的四條線,與框內四字橫與豎的交叉兩條線。一般說來,邊框的線要比篆文的線略細或略粗一些。
邊框本身也要。
5.請問刻個人風水印章一般是什麼尺寸
個人印章作為一種憑證標記,並無規定的尺寸。
普通印章到刻字部製作即可,現在大多是電腦設計,機器雕刻在橡膠等材料上,立等可取。還可選擇手工雕刻印章,材料有牛角、葉臘石、有機玻璃、銅等,刻制時間會稍長一些。
這些材料基本都是由印章廠批量製作的,規格從幾毫米到幾厘米不等,一般人個用印選擇1.2、1.5或2厘米的就可以。形狀以方形為主,也有圓形及橢圓形的。
字體通常選用楷體、魏碑、標宋以及隸書等。 講究一些的話可以請篆刻家治印,如果用作憑證的話也不宜過大,2厘米以內就足夠了。
有的篆刻家喜歡自己動手將大印章石切割取材,尺寸大小隨意,方形圓形都可以。這種形式的印章一般採用的是篆體書法字,作普通憑證用字體較難辨識,用作藏書章及書畫作品蓋印比較適宜。
如果個人名章是用作法人代表、財務負責人憑據,需要在銀行備案,尺寸就有規定,法人代表章為2.5厘米,財務負責人章2.2厘米。
6.初學篆刻要注意哪些
篆刻藝術,是書法(主要是篆書)和鐫刻(包括鑿、鑄)結合,來製作印章的藝術,是漢字特有的藝術形式,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歷史。
學習篆刻之前,必須作好有關准備工作。 1.印刀 篆刻印刀是主要的工具。
刀口,一般刻石章都用平口刀。刀口出鋒角度不宜太銳或大鈍,一般以45度至15度為宜。
刀桿一般長約十五厘米左右,略高出於之虎口即可。 2、筆、墨、硯用於臨摹,起稿,拓款等用。
筆一般應備狼毫或兼毫小楷二支,一支新,一支較舊,用於摹印、起稿、反書上石等用。羊毫大小各一支,大者用以臨寫印稿,小者用以拓邊款時蘸清水用。
墨油煙墨一錠,或用較好的書畫墨汁一瓶(如中華墨汁、曹素功墨汁等)。 硯可備二小塊,如不用磨硃砂,一塊硯亦可。
硯選用一般的青石硯即可。 3、砂紙用於磨印石。
4、印床印床是用來固定印章的,以便鐫刻時省力, 5、印刷印刷用以刷滌印面。 6、棕帚一般稱「棕老虎」,用以拓制邊款時用。
7、拓包為拓邊款時用。 8、印規印規是在鈴印時用以框正印章的位置, 9、印筋用以調拌印泥用。
10、玻璃小鏡 11、其 他如保護印章的印盒(或印套),鈴印用的硬橡皮墊板;裁鋸印石的鋼鋸條,擦拭印章的軟布(或小毛巾)等等, 印章材料,有銅、石、金、玉、木,牙、骨、磚、有機玻璃製品等。但現在作為篆刻藝術用材,還是以石質材料為主。
因為石質印材,柔、脆、膩、堅適中,易於受刀,並能表現出特有的金石韻味,故明清以來多為印人所喜用。同時也促進了篆刻藝術的發展。
印石由於產地很多,質地也各有差別,其中以青田、壽山石等為好,產量也較多,價廉物美,到處可買, 印泥是傳達印章藝術的媒介物,質量優劣,直接影響到印章藝術表達的效果。 印稿寫法 先將印稿設計透明度較好的紙上,翻過紙側依照「反稿」用鉛筆摹寫上石,再用毛筆復寫一遍。
運用刀法 篆刻是書法與雕刻藝術的結合,故前人稱刻刀為鐵筆。前人談刀法,名目繁多,近乎玄虛,實際上運刀法不外沖刀和切刀兩種。
[沖刀]以刀角須要刻之線條推刀向前,並用無名指緊抵石章邊緣,以控制運速度,但這「沖」並非一沖了事,而要一節一節地沖,可免直沖不夠凝重之弊,沖角度較小,約30左右。 [切刀]執刀角度較沖刀直,至60左右,切刀所切線條較短,依靠角一起一伏,將長線條分段,以若乾重復動作完成。
因純用切刀缺乏氣勢,一般宜沖切兼用,依靠全身之虛勁,通過肘腕運到指間,而不是靠手臂大動作來完成。 白文刻法 運刀又有單刀、雙刀之分。
單刀即一刀直沖而下(如果刻完後反過來,順刀痕正中帶一刀,略微帶刻掉筆畫中的一部分鋸齒形裂痕,則可不致太單薄)?不宜初學,這里不作重點介紹。 刻滿白文用雙刀法刻去筆畫,即用流水作業法將一方印分四次刻成:①依次將橫劃的下部刻完,將石章轉動180°。
②將橫劃上部全部刻完,輕轉刀角修好筆畫兩終端。③④豎線也依上述辦法兩次刻成,最後收拾印邊及部分不夠之處。
刻時「寧使刀不足,莫使刀有餘」,因為不足可補,超過則不可補救。 朱文刻法 刻朱文印與刻白文相反,即留下筆畫、印邊,刻去除此以外的所有空地。
也有雙刀流失作業法,一印分四次刻法,最後收拾印邊,剔去筆畫、印邊之外的殘留部分。印不必刻得過深,刻刀須緊貼筆畫,否則刻成鈐出後令人覺得白文變細,朱文變粗。
無論刻朱文白文,宜一次完成,即盡可能刻得周到,要刻出寫寫的筆意。根據印文具體情況隨時調整運刀速度,轉換刀刃方向和角度也很重要。
大印要重而沉著,小印宜輕而流暢。切忌不掌握輕重徐使筆畫斷裂,或刮削重復致全印死板。
一切須勤學苦練,方能心手相應,運用自如。
⑶ 篆刻隨形章怎樣固定
直接用手拿最好,這樣才好控制。
⑷ 刻姓名印章有什麼講究
刻姓名印章有什麼講究
刻姓名印章有什麼講究?詩書畫印都是相通的,這些都是東方文化審美的代表物,很多名人大家都有著屬於自己的姓名印章。下面一起來看看刻姓名印章有什麼講究及相關內容。
1、姓名一般都用正方形的。
2、印文要用篆書。
3、長方形、圓形或者隨形章一般都用作閑章,刻點喜歡的字句或者吉語。
印章起源
中國的雕刻文字,最古老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鍾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銅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稱「金石」。璽印即包括在「金石」里。璽印的起源或說商代,或說殷代,至今尚無定論。
根據遺物和歷史記載,至少在春秋戰國時已出現,戰國時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為商業上交流貨物時的憑證。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印章范圍擴大為證明當權者權益的法物,為當權者掌握,作為統治人民的工具。
戰國時期,主張合縱的名相蘇秦佩戴過六國相印。近幾年來,出土的文物又把印章的歷史向前推進了數百年。也就是說,印章在周朝時就有了。
古人認為,印章是身份地位的象徵。
古時不像現代信息這樣透明,通過各種渠道就能了解個人信息,他們一般通過物件判斷一個人的身份地位。而篆刻印章就是其中最能體現舉雹明身份的物件之一。
「印、章、璽」用法大有講究,不能隨意亂用,官員、商人用的叫「印」,將軍用的叫「章」,而只有皇帝用的才能叫「璽」。
不僅如此,印章就像文字護身符,而「符」同「福」,經常帶著印章,也寓意著福氣滿滿,是個有福之人。
而到了現代,篆刻印章早已走進大眾視野。
材料選擇
隨著篆刻藝術的發展正告,我們已經從木頭、銅制印章,變為選用經久耐磨,便於刻制的石制印章。而印石一般選用青田石、壽山石、巴林石、雞血石作為最佳材料。
排版布局
在方寸之間刻制印章,排版好壞直接影響印章的美觀,一般姓名為3個字的,後面可加上「印」字,讓整個印章莊重,規整。如「張學良」,印章就可以刻「張學良印」4字。而姓名為2個字的,比如「李白」就直接刻「李白」即可。
刻法選擇
印章刻法分為陽刻和陰刻。字突出來的是陽刻,字凹進去的是陰刻。對於初學者來說,陰刻較為簡單,陽刻較為復雜,但兩者都可嘗試,看自己更適合哪種刻制方式。
在運用刀法中訓練耐心與專注,在方寸之間掌握分寸與平衡,刻制屬於自己的獨特印章,感受篆刻藝術帶來的瀟灑禪意生活!
姓名印章的.規則是什麼
現代書畫家張大千認為,姓名章的形狀以「方形最好,圓形還可,若腰圓天然形等都不可用。」
一般用兩方配合使用,是畫面上必不可少的。一方刻姓名,一方刻字型大小;或一方刻姓,一方刻名字。一方刻朱文,一方刻白文。
用時,朱文紅色輕,用在上邊;白文紅重,放在下邊。印章大小約等於題字,或略小於題字。蓋章的位置,如果署名下空白多,就蓋在下邊,如果署名下空白少,可蓋在字跡左右。
兩方章的距離,約等於一至二個圖章的位置,不可拉得太開,或擠得太攏。
(4)隨形章篆刻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姓名、字型大小印:一般蓋在作者名字的下方或左右。齋館、堂號印一般蓋在款字的四周或款字的下方,也有用作迎首,蓋在右上角。
閑文、吉語、警句印,一般蓋在書畫的左右下角,作為押角,也有用作迎首。收藏、鑒賞印一般蓋在書畫的左右下角空處,或無礙書畫作品本身的空白處,也可以蓋在書畫以外的裝裱上。也有蓋在書畫最顯著的位置,以示自己的權威,如乾隆、嘉慶皇帝等。
長方型的章, 我們稱為扁章,一般蓋在書畫的右上角,印文的內容往往是閑文、吉語、警句之類的。也有圓形或者橢圓形之類的章。
印章的藝術作用
書法作品上的印章,是書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缺了印章就不成為完整的書法作品。
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證作用。宋、元以後,因注重了書畫題跋和署款,書、印相映成趣,不但使書法作品增色,活躍氣氛,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調整重心,補救布局上的不足,對作品起到穩定平衡的作用肆鋒。
在書法作品上署名蓋章,以示鄭重,可防止偽造;蓋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閑章,還可寄託書者的抱負和情趣。因此,歷來書家都非常重視用印,甚至自己刻印,使、書印有機地結合起來,產生更美更強的藝術感染力。
常用的幾種印章
1、姓名章
姓名章是題款署名用章。姓名有連在一起的,也有分開的。題款用章,以一名一字為正,一姓一名亦可。款名,印字;款字,則用姓名章。款有姓,可用名章,款無姓,或不落款者,應用姓名章,以利辨識作者。
古人用章,講究禮儀;凡卑幼致書尊長,當用名章;平輩間用字章;尊長給卑幼,用別號章即可。反之,則貽笑大方。現代書畫家張大千認為,姓名章的形狀以「方形最好,圓形還可,若腰圓天然形等都不可用。」
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陽文)白文(陰文)兩種。一幅書法作品上蓋兩方姓名章時,最好一朱一白,兩章大小相宜。款尾用多章時,次序是先姓名章,後字、號章。
所謂陽文就是字在石頭上是凸出來的,陰文反之。
2、閑章
閑章亦稱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攔邊章、壓角章和腰章。
引首章是鈐蓋在書法作品右上的章,又稱「隨形章」,是隨石料的造型順勢刻成的的章,一般不宜為方形,而以半通、長方、圓形、半圓形、隨圓葫蘆形、自然形、肖形等為好。
攔邊章是指蓋在書畫作品一邊的章,起攔邊聚氣的作用。
壓角章是指蓋在書法作品的邊角的章。取右上角的稱「迎首」,取兩下角的稱「押角」。攔邊章只管一邊;壓角章則可管兩邊,緊貼邊角起「攔邊封角」、「補充空虛」和調整穩定畫面的作用。
攔腰章可用於長幅書畫作品如條幅。若僅在右上方蓋一枚引首章,中間顯得太空,可加蓋攔腰章,其內容多為書者的籍貫,亦可用書家生肖肖形印。攔腰章應小於引首章和款尾姓名章,三枚章切忌蓋在一條直線上。
3、鑒藏章
鑒藏章是鑒賞收藏者用章。據載,鑒藏章亦始於唐,宋以後盛行。唐太宗自書「貞觀」二字作連珠印,唐玄宗作「開元」二字連珠印,皆用於御藏書畫。後來鑒藏名稱頗多,如收藏,珍秘、審定、鑒賞、過目等。
鑒藏用章,應視字畫之大小,以不損字面與畫面為要。有些鑒藏者為了自己流芳千古,蓋章時往往破壞畫面,這是要注意防止的。
鈐印的規矩
鈐印(qián yìn),中國書畫、書籍上面的印章符號是書畫等作品在即將完成時的最後一個關鍵步驟,這是中國獨有的特色藝術。鈐印始於北宋蘇東坡,迄今已有一千年的歷史。一幅書畫作品用印得當,能夠「錦上添花」,反之則會弄巧成拙。下面二十五條鈐印規矩,要記牢:
1、書畫上落款蓋印,印不可比字大。大幅蓋大印,小幅蓋小印,理所當然。
2、國畫直幅落款字下蓋印,直下底角,不可再蓋壓角閑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蓋閑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蓋閑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閑章就不須蓋了。
3、國畫橫幅落款,左右兩頭角邊,不可蓋閑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蓋方形閑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蓋方形閑章。此處如不須要蓋閑章,而勉強蓋上,反而弄巧成拙。
4、長方形、圓形、長圓形閑章,不可蓋在下角方形壓角閑章處之地位。
5、方形閑章不可蓋在書畫上端空白處,喧賓奪主。
6、國畫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與他行末字長短,不可整齊,蓋印亦如此。
7、蓋二印,一方形、一圓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⑸ 篆刻隨形章怎樣固定
高手的話可以直仔拿接手握隨形章。一般情況用紙,布或者橡膠做激墊包住隨形章,然後用篆刻用的印床夾緊,念胡搭這樣增大摩擦之後隨形章不會亂跑
⑹ 篆刻閑印章內容與常識大全
1.書畫作品落款與印章常識
書畫上落款蓋印,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蓋大印,小幅蓋小印,理所當然。
1. 國畫直幅落款字下蓋印,直下底角,不可再蓋壓角閑章。
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蓋閑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蓋閑章。
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閑章就不須蓋了。
2.國畫橫幅落款,左右兩頭角邊,不可蓋閑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蓋方形閑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蓋方形閑章。此處如不須要蓋閑章,而勉強蓋上,反而弄巧成拙。
3.長方形、圓形、長圓形閑章,不可蓋在下角方形壓角閑章處之地位。
4.方形閑章不可蓋在書畫上端空白處,喧賓奪主。
5.國畫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與他行末字長短,不可整齊,蓋印亦如此。
6.蓋二印,一方形、一圓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7.蓋二印,一大一小,不可匹配。同樣大小可匹配。
8.蓋二印,一長方形、一橢圓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9. 蓋二印,上陽文,下陰文,不可匹配。而上陰下陽可匹配。
10. 蓋二印,上陽文,下陽文,不可匹配。而上陰下陽可匹配。
11. 蓋二印,上陰文,下陰文,不可匹配。而上陰下陽可匹配。
12. 落款蓋印之下,不可再題字。印章上下有字制肘,就失去自然現象。
13. 已經落款蓋印字畫,款後不可再落上款贈人,就失敬了。
14. 花頭、鳥尾、樹枝、山頂上,不可落款蓋印。這是畫家最起碼的常識,不可不懂。
15. 匠刻印章,不可用於書畫上,須用藝術篆刻家所刻石章最佳。
16. 普通印泥不適用於書畫上,要用八寶印泥。
17. 蓋二印,距離不可太遠太近,相隔一個印距離正好。
2.書畫作品落款與印章常識
落款是指書法作品中除正文內容以外的書寫內容。
落款包括:正文內容的出處、贈送對象、創作緣由、創作時間、作者姓名字型大小等。 落款有「雙款」「單款」兩種。
雙款是將書贈對象與書寫者分別落在上方和下方,前者為如枯上款,後者為下款。上款寫明作品內容的名稱、出處、受贈人的姓名;下款記述創作年月、創作地點、作者姓名等。
上款:位置應比較高,以示尊敬之意,包括姓名、稱呼、謙詞。下款:寫時間、地點、姓仿擾名、謙詞。
有下款沒有上款的稱為單款,單款可以包括上款的內容,也可以不包括上款的內容。如果沒有書贈對象,就只落單款。
單款有長款、短款、窮款之分。長款即在正文出處書寫時間、名號、地點前面再加上作者創作這幅作品的感想或緣由,文字應情真意長,使人玩味無窮。
它不僅起能到調整作品重心的作用,也從中體現出作者的人品和修養。短款即只落正文出處、時間、名號、地點等其中幾項。
若作品空白較多或出於構圖的需要,可以落長款;若作品內容占畫面較滿,則需要落短款或窮款。如果余紙不多,留白太少,亦可只落作者的名號,謂之「窮款」(如下圖)。
書法作品在謀篇布局時,要考慮到落款的位置。如果書贈對聯,須將上款寫在上聯,下款落在下聯;其他作品格式一般都寫在左邊,如分兩行落款,則上款寫在前行,下款寫在後行;若單行落款,則上款寫在上半部,下款寫在下半部,以示禮貌。
單款和雙款都不能和正文平齊,要有參差,才不致平板,一般上下都要空出幾個字的位置,而且落款要盡量上靠,寧可上緊下松,不可上松下緊。 落款的字體,一般是隸不用篆,楷不用隸,行草不用楷書。
落款,一般是「文古款今」「文正款活」。正文是甲骨文、金文、大小篆,落款就用篆書、章草、楷、行書;正文若是隸書、楷書、魏碑,落款可用楷書或行書;草書落款,除用於自身為草書外,因較難識別,一般不用於落款。
實際運用最多的落款字體還是行書,既易識別,又顯活潑。款字的大小應小於正文字體的大小,以使主次分明。
以上落款形式,是針對豎幅作品而言的。對於橫幅作品,一般只落下款而不落上款。
與豎幅作品相同的是,落款的起頭與結尾,都不能到達或超過作品正文的最上面和最下面的一個字。 常用落款用詞 一、稱謂 長輩:吾師、學長、先生、女士。
如果長輩是七十歲以上的老者可稱某某老;八十歲以上的長者可稱某某翁。 平輩或小一輩: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賢兄(弟)、仁兄(弟)、道兄、道友、學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博士(對書畫或某一方面專長之稱) 關系較親密:學(仁弟)、吾(兄)弟。
如眉渣大洞公贈親墨可謂:吾弟親墨雅賞;景軍贈佩刀使者便可謂:秀峰仁兄惠正。 老師對學生:學(仁弟)、學(仁)棣、賢契、賢弟 同學:學長、學兄、同窗、同硯、同席 二、上款客套詞或敬詞 雅屬、雅賞、雅評、雅鑒、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鑒、清覽、清品、清屬、清賞、清正、清及、清教、清玩、鑒可、鑒正、敲正、惠正、賜正、斧正、法正、博鑒、尊鑒、法鑒、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補壁、糊壁、是正、教正、請正、指正、教之、正腕、正舉、存念、一粲、粲正、一笑、笑存、笑鑒、屬、鑒、玩 三、下款客套詞或敬詞 書法題款用: 敬書、拜書、謹書、頓首、囑書、醉書、醉筆、漫筆、戲書、節臨、書、錄、題、筆、寫、臨、篆 四、落款中的時間 落年份時公立、農歷勿混用,可用公歷:兩千零九年十一月,或用農歷:己丑年孟冬。
落款中月令及別稱 一 月:正月、孟月、初春、開歲、芳歲 二 月:仲春、杏月、麗月、花朝、中春 三 月:季春、暮春、桃月、蠶月、桃浪 四 月:孟月、槐月、麥月、麥秋、清和月 五 月:仲夏、榴月、蒲月、中夏、天中 六 月:季夏、暮夏、荷月、署月、溽署 七 月:孟秋、瓜月、涼月、蘭月、蘭秋 八 月:仲秋、桂月、正秋、爽月、桂秋 九 月:季秋、暮秋、菊月、詠月、菊秋 十 月:孟冬、初冬、良月、開冬、吉月 十一月、仲冬、暢月、中冬、雪月、寒冬 十二月:季冬、殘冬、臘月、冰月、暮冬 春:初春、早春、陽春、芳春、暮春 夏:初夏、中夏、夏暮、九夏、盛夏 秋:初秋、金秋、三秋、暮秋、中秋 冬:初冬、寒冬、九冬、暮冬、中冬 五、印章的使用 印章在一幅書法作品中的位置是相當正要的,別看這一小塊紅,真有畫龍點睛之妙。 1、引首章(隨行章、閑章) 這是印章在作品右上方的章,又稱隨形章,是隨石料的選形順勢成章,所以引首章不宜是大方形章,說它是閑章,真是閑而不閑,這方小章的內容都應與正文混然一體,人家結婚你贈橫幅「美意延年」,蓋引首章「苦中樂」就文不對章了。
引首章還包括如下幾個內容: (1) 年號章:甲子、乙丑、丙寅、一九六六年等。 (2) 月號章:何月、穀雨、盛夏等 (3) 齋號章:隅馨齋、觀石樓、半石齋、神安居、親墨軒、太陽堂、墨人居、瑞德草堂、積字閣等。
(4)雅趣章:這類引首章的內容非常廣泛,應當多准備幾方,如:厚積薄發、戲墨、秀才人情、金石書畫、樂而康、苦中樂、天地心、墨趣、神功、寫我心、墨樂、勤奮、苦功、治學、酒中仙、情趣、師古不泥。
3.篆刻的基本常識
初學篆刻的基本常識 [刻刀]初學可備大小適中的一把,能備有大小不同的數種更好,除選購外,可用廢鋼銼、廢白鋼車刀改制。
為防滑手須纏以紗繩。刀尾宜磨成亦方亦圓,可崐作處理印面的輔助工具。
[印泥]以西冷印社及漳洲的產品為最好。如果無條件可用一般的辦公用品(?但不可用海綿印泥)。
印泥宜放瓷質印泥缸中,須常用牙質或塑料的印筋攪拌。 [印床] 初學用印床便於動刀,但熟練者常不用印床,以便執石之手靈活轉動配全合受刀,印床有木製、金屬制多種,自製印床價廉實用。
(?只要買一付元寶螺絲)。 [筆墨 硯刷]筆一般以5、6號圭筆為宜。
刷子可用舊棕絲自扎,也可用舊牙刷、舊油畫筆代替,用以鈐印前刷清石章底部殘剩的石屑。 [印規] 幫助鈐印時定位的工具,類似於木工用角尺,可自製。
鈐印後印規暫不稱動,如鈐得不清晰,可將印章緊貼印規重復鈐印。 [紙] 復印印稿可用薄而吸水的毛邊紙、毛太紙等,鈐印可用連史紙、薄宣紙。
[砂紙鏡子] 磨印石開始可在廢砂紙、水泥地上磨,然後再用砂紙磨至細潔為度。(可備鐵砂、水砂粗細不同的兩種)小鏡子用來反照印文。
[印筋] 攪拌印泥用,可用牙、骨製品,也可用舊塑料牙刷柄,但不可用金屬的。 篆刻 我國傳統造型藝術之一。
鐫刻印章的通稱。因印章字體大都採用篆書,先書後刻,故稱。
金屬印章,一般先刻印模,隨後澆鑄;晶玉印章,古代用手工琢成,現用金剛砂琢蝕,即『電刻』;石、牙、角、木等印章,直接用刀鐫刻。 篆刻是書法藝術通過刀刻以後的再現,是書法、章法、刀法三者綜合的藝術。
種類有秦印、漢印、半通印、象形印、套印、六面印、迴文印、花押印、關防、閑章等。秦漢及魏晉時期,印章由印工鐫刻,藝術水準頗高。
隋唐以來,亦 各有其時代特徵及風格。北宋米芾、元代趙孟俯、王冕均為篆刻名家。
相傳王冕始用花乳石(青田石之類)刻印,因鐫刻方便,流行更廣。到明代文彭、何震,印學日漸發展。
因明清以來,出土文物中印章漸多,參考資料大增,研討篆刻之風日盛,涌現很多篆刻家,形成各種流派。如院派(何震等)、浙派 (丁敬等)、鄧派(鄧石如)、趙派(趙之謙)、吳派(吳昌碩)、齊派(齊白石)等。
古『璽』。先秦印章之通稱。
古鈴璽印面文字為當時六國的篆書,風格奇特,章法多變,不易辨識。秦統一六國後,皇帝所用稱『璽』,官、私所用均改稱『印』。
大都以銅製作,亦有用銀、玉等;渾穆古樸,形式多樣。 歷代璽印名稱的變遷 秦以前,無論官,私印都稱『璽』秦統一六國後,規定皇帝獨稱『璽』,臣民只稱『印』。
漢代也有諸侯王、王太後稱為『璽』的。唐武則天時因覺得『璽』『死』同音,改稱為『寶』。
唐至清沿舊制而『璽』『寶』並用。漢將軍印稱『章』。
之後,印章根據歷代人民的習慣有:『印章』、『印信』、『記』、『朱記』、『合同』、『關防』、『圖章』、『符』、『契』、『押』、『戳子』等各種稱呼。 古代印章的起源 中國的雕刻文字,最古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鍾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銅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稱『金石』。
璽印即包括在『金石』里。璽印的起源或說三代,或說殷代,至今尚無定論。
根據遺物和歷史記載,至少在春秋戰國時代已出現,在戰國時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為商業上交流貨物時的憑證。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印章范圍擴大為表徵當權者權益的法物,為當權者掌握,作為統治人民的工具。 印章 亦稱『圖章』。
古稱『璽』。《後漢書.祭祀志》謂:『自五帝始有書契。
至於三王,俗化雕文,詐偽漸興,始有印璽,以檢奸萌「秦統一六國後,皇帝所用的專稱『璽』,以玉為之,故後世有『玉璽』之稱;官、私所用的均改稱『印』。至漢代,官印中始有『章』及『印章』之稱。
唐以後,皇帝所用或稱『寶』,官、私所用又有『記』、『未記』、『關防』、『圖章』、『花押』等名稱。 文字形制隨時代變遷,風格各異。
印章的出現和使用,一般認為始於春秋戰國之間;先秦及秦漢的印章多用作封發物件、簡牘之用,把印蓋於封泥之上,以防私拆,並作信驗。而官印又像征權力。
後筒簡牘易為紙帛,封泥之用漸廢。印章用硃色鈐蓋,除日常應用外,又多用於書畫題識,遂成為我國特有的藝術品之一。
古代多用銅、銀、金、玉、琉璃等為印材,後有牙、角、木、水晶等,元 代以後盛行石章。 傳世的古代璽印,多數出於古城廢墟、河流和古墓中。
有的是戰爭中戰敗者流亡時所遺棄,也有在戰爭中殉職者遺棄在戰場上的,而當時 發動機慣例,凡在戰場上虜獲的印章必須上交,而官吏遷職、死後也須脫解印綬上交。其它有不少如官職連姓名的,以及吉語印、肖形印等一般是殉葬之物,而不是實品。
其它在戰國時代的陶器和標准量器上,以及有些諸侯國的金幣上,都用印章蓋上名稱和記錄上製造工匠的名姓或圖記性質的符號,也被流傳下來。 戰國古璽 古璽是先秦印章的通稱。
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戰國古璽。這些古璽的許多文字,現在我們還下認識。
朱文古璽大都配上寬邊。印文筆劃細如毫發,都出於鑄造。
白文古璽大多加邊欄,或在中間加一豎界格,文字有鑄有鑿。官璽的。
4.篆刻印章的邊款該怎樣刻,內容都有哪些
刻邊款,篆、隸、草體多用雙刀。行楷多用單刀,即一刀一筆。鐫刻邊款,可按筆順刻。明人文彭所刻邊款,沿用了刻碑帖的方法,即先將字寫在印章上面,然後用雙入正刀刻出,字體線條流暢,但缺乏蒼古之氣,今人運用很少。黃易沿習丁敬用單入切刀法刻邊款。據傳,黃風氣鐫刻邊款右手握刀不動,左手拿石章就鋒而刻。每刻一字。印章必旋轉多次,方寸之地刻上百十字,印面光潔如初,別有一番風韻。近代趙之謙、吳昌碩、陳師曾、齊白石等篆刻大家刻款,使用的也是丁黃之法。其中,白石老人刻款,先將橫畫一次刻出,旋印後再刻豎現,最後補齊其他筆畫,字體剛勁古拙,自成一格。
初學者鐫刻邊款,最好使用行楷小字。行楷小字一般都是直接奏刀。但運刀時要注意行氣,並用刀角入石,用力釘下。刻「點」時,將刀角插入石內,自下而上用力一按即可。刻「橫畫」時,先用右刀角著石一按,刻出橫畫收筆韻味。然後,自右向左橫向行刀,至筆畫終點,用右刀角向左彎一按即刻出起筆。刻「豎畫」時,先將右刀角鍥入石內,自上而下向前行刀,至筆畫終點便可。「長撇」刻法也是將右刀角入石,先重後輕向左一沖即可。行楷中很少有捺筆,邊款中的捺筆多為「反捺」(即長點)代替。總之,鐫刻邊款,要注意發力適度。否則,會因用力過猛而刻「花」。
另外,鐫刻邊款還需要注意石質的優劣。行刀時,用力要有輕重之分。石質鬆脆的宜輕不宜重,過重則筆畫崩成一片,無法辨認。但過輕也不好,過輕拓出的邊款字跡不清,影響印章的整體效果。
5.誰了解印章的知識
印章的起源 印章作為一種具有民族歷史文化特色的藝術門類,猶如一朵奇葩,在博大精深的中華藝苑裡綿延不斷的散發出獨特的芬芳,吸引著人們進入這方寸世界。
印章的起源及演變 印章,是我國特有的歷史文化產物,古代主要用作身份憑證和行駛職權的工具。它的起源,是由於社會生活的實際需要。
早在商周時代,印章就已經產生。如今的印章,已成為一種獨特的、融實用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藝術瑰寶。
印章在各個歷史時期,有過眾多的別稱,有些是因為用途上的差異,有些只是名稱上的不同。「印」在甲骨文中,表示以手按壓人,使之跽跪。
「印」字在周末已變為以爪執節之形,說明「印」字是由「抑」演變而來。如今我們仍把「印」作為動詞使用,如「印刷」、「印製」等,可見「印」作為憑信的名詞是從使用中轉換而來的。
在周代,印統稱為璽或璽節。秦代用印製度規定,唯天子才可稱璽。
至此,璽印又成為地位高低、權利大小的象徵。漢承秦制,皇帝稱璽,一般臣下稱印、印章或章。
隋唐以後的官印,尺寸逐漸變大,多為九鼎文。武則天執政後,因惡「璽」音同死,下令改璽為寶,唐玄宗以後,「寶」作為皇帝之璽的專用名稱,一直沿襲到清代。
此外,印章還有一些別稱,如宋代的「記」、「朱記」、「合同」,元代盛行的「押」,明代的「關防」、「符」、「契」、「信」等等,清代以後逐漸淘汰,唯有「印」、「章」延續至今,仍然保持著強盛的生命力。 印章作為信物的特性,古今基本未變,但唐宋以後不斷出現的閑章,可以說明印章有逐步向藝術欣賞轉化的趨勢。
在著名文人中,首先對篆刻藝術大加倡導的,是宋末元初的趙孟兆頁(1254—1322),同時他也是最先採用青田燈光凍石刻印的名家。明清時代印人群起,追逼秦漢。
在幾代印人的共同努力下,印章的審美價值越來越突出,從清代起,印章已經上升成為與書畫並列的獨立藝術品。印章的發展 在源遠流長的印章發展史上,曾經先後出現過兩次 *** 期,一次在秦漢時期,另一次是在明清時期。
秦漢時期 秦統一六國後,在加強中央集權的同時,吸收各地文化,綜合成我國古代文化的 一個主要源流。反映在印章領域,是制度上的等級性,文字上的統一性和風格上的朴實性。
制度上,秦代已制定了較為完善的官印製度。文字上,秦代印章一改戰國字體各自為政紛繁復雜的狀況,以「摹印」篆統一。
風格上,秦印注重實用,無論印文、章法,還是鈕式,都呈現出一種質朴、自然的美。 秦至二世而忘,歷史短暫,但是秦印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繼往開來的作用卻是十分顯著和重要的。
兩漢時期,是印章發展史上鼎盛輝煌的時期,這一時期不僅繼承和完備了秦代所建立的官印製度,使印章的規格、印鈕的形制及印文的形態更趨統一,而且形成了漢印特有的博大精深、氣象萬千的藝術風貌,這種崇高的、近乎完美的藝術境界,成為後人仰望學習、鑒賞贊嘆的典範。漢印所取得的成就,具體可歸納成如下五個方面:制度完備,品類繁多,文字規范,章法自然,技藝精湛。
明清時期 明清時代稱得上是印章熱的時代。自文彭大力推廣燈光凍石起,一時「無不人人斯籀、家家秦漢」,掀起了層層印章熱浪。
期間名家競起,流派爭衡,印譜匯輯、印學理論更是推波助瀾,迎來印章發展史上的第二次 *** 期。印章藝術的鑒賞 印章的美學價值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印章的藝術美和印章的材質美。
印藝之美則可分化成四個部分:印文、印款、印譜以及印飾。 印文的鑒賞 鑒賞印章文字,先要把握藝術表現手法的特徵,如書法、章法、刀法,再要體會印 文內容中蘊含的情趣、意味,綜合起來細細品鑒、慢慢欣賞。
書法 歷來有成就的印藝家對書法都十分重視,我們在前面一章中已經有所了解,「無一訛筆」是保證印文具備鑒賞價值的重要前提。大家知道,書法是寫字的藝術,如果連字都不能識讀,還有什麼藝術鑒賞可言。
印章之所以被歷代知識階層推崇、喜愛,也正是由於他的難能、他的艱澀所帶來的挑戰已 經誘惑。垂手可得的東西不具備挑戰性,也沒有誘惑力,更談不上鑒賞價值。
而對於鑒賞者來說,識篆就成了一件首要任務。 篆字初看起來,是有點陌生,其實學起來很容易上手,要精通卻很難。
篆字是以「形」為中心發展而成,雖然後來已經變為「意象」,但探其本源,總有形的影跡可循,所以篆字從一開始就具備美術性。 章法 印文章法就是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位置安排和整體布局的方法。
符合情理的章法能給人以高品位的享受,不合情理的章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底蘊不足甚至是冒牌貨。章法的基本要求是平衡、老實、大方、端正,漢印章法大多根基於此,進一步要求自然生動、別饒情趣,這樣才可供協商、玩味。
刀法 古人鑿銅刻玉,力艱功深,其過程較為復雜。佳石極宜受力,一如良紙之受筆墨,鐵筆所行之處,石屑紛披,呈現出天然崩裂的效果,留下的線條痕跡具有古拙蒼勁的金石氣息。
刀法大致可分為兩種:沖刀和切刀。沖刀行進爽快,一瀉千里,很像書法中一拓直下的筆法,能表現出雄健淋漓的氣勢;切刀則行進較慢,用短程碎刀連續切成,一步一個腳印,猶如書法中的澀筆,能表現出遒。
6.印章常識書法印章的蓋法
一、印章的藝術作用 書法作品上的印章,是書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缺了印章就不成為完整的書法作品。
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證作用。宋、元以後,因注重了書畫題跋和署款,書家們逐漸認識到印章的藝術作用並注意在書法作品中發揮這一作用,使書、印合璧的藝術得以形成。
書、印相映成趣,不但使書法作品增色,活躍氣氛,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調整重心,補救布局上的不足,對作品起到穩定平衡的作用。在書法作品上署名蓋章,以示鄭重,可防止偽造;蓋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閑章,還可寄託書者的抱負和情趣。
因此,歷來書家都非常重視用印,甚至自己刻印,使、書印有機地結合起來,產生更美更強的藝術感染力。 二、書法作品上常用的幾種印章 (一)姓名章 姓名章是題款署名用章。
姓名有連在一起的,也有分開的。題款用章,以一名一字為正,一姓一名亦可。
款名,印字;款字,則用姓名章。款有姓,可用名章,款無姓,或不落款者,應用姓名章,以利辨識作者。
古人用章,講究禮儀;凡卑幼致書尊長,當用名章;平輩間用字章;尊長給卑幼,用別號章即可。反之,則貽笑大方。
現代書畫家張大千認為,姓名章的形狀以「方形最好,圓形還可,若腰圓天然形等都不可用。」 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陽文)白文(陰文)兩種。
一幅書法作品上蓋兩方姓名章時,最好一朱一白,兩章大小相宜。 款尾用多章時,次序是先姓名章,後字、號章。
(二)閑章 閑章亦稱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攔邊章、壓角章和腰章。 1、引首章 引首章是鈐蓋在書法作品右上的章,又稱「隨形章」,是隨石料的造型順勢刻成的的章,一般不宜為方形,而以半通、長方、圓形、半圓形、隨圓葫蘆形、自然形、肖形等為好。
書法作品上是否蓋引首章要看需要而定,如款首過於整齊,需「破形」;款尾印章分量太重,需「提升」;作品上印章分布單調,需「調整」時應考慮蓋引首章。 (1) 齋號章 世傳齋號章始於唐相李泌端居室玉印。
宋、元以後,此風漸盛,書家幾乎人人有齋號章。 明書法家文徵明雲:「我之書屋多起造於印上。」
齋號通常稱齋、堂、室、樓、閣、館、軒、庵等,如惟清齋、雪溪堂、磨劍室、笑隱樓、松風閣、來禽館、賞雨軒、樂天庵等。 (2) 雅趣章 即古之吉語章、詞句章,多有寓意,富有雅趣,或輯錄具有哲理、發人深思的成語警句,或記錄自己的情趣和心聲。
雅趣章內容廣泛,有勉人學習的,如「琢」、「師法」、「書痴」、「精於勤」、「藝無涯」、「師古不泥」、「廣采博取」、「觀書為樂」、「人好學則明」、「長期積累偶然得之」等;有表露情懷的,如「恃德」、「明志」、「清趣」、「樂而康」、「苦中樂」、「惜分陰」、「孺子牛」、「玉潔冰清」、「淡然天趣」、「老驥伏櫪」等;有表達筆墨情趣的,如「潑墨」、「筆耕」、「香田」、「神趣」、「藏拙」、「癖於斯」、「心慕手追」、「業在硯田」等;有祝願吉祥的,如「如願」、「長樂」、「美不老」、「吉日良辰」、「人壽年豐」、「書翰長壽」、「天長地久」等。 (3) 年號章 用於記載書法作品的年代,如甲子、乙丑、丙寅或一九 *** 、一九九0年、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等。
(4) 月號章 用於記載書法作品的月令,如上春、如月、蠶月等。 1、攔邊章 攔邊章是指蓋在書法作品一邊的章,起攔邊聚氣的作用。
2、壓角章 蓋在書法作品的邊角的章稱壓角章。取右上角的稱「迎首」,取兩下角的稱「押角」。
攔邊章只管一邊;壓角章則可管兩邊,緊貼邊角起「攔邊封角」、「補充空虛」和調整穩定畫面的作用。 3、攔腰章 長幅書法作品如條幅若僅在右上方蓋一枚引首章,中間顯得太空,可加蓋攔腰章,其內容多為書者的籍貫,亦可用書家生肖肖形印。
攔腰章應小於引首章和款尾姓名章,三枚章切忌蓋在一條直線上。 上述種種閑章實則不「閑」,若鈴印得當,既能起到筆墨的作用,又能起到筆墨所起不到的作用。
正如現代書畫家潘天壽所說:「起首章、壓角章也與名號章一樣,可以起到使畫面上色彩變化呼應、破除平板,以及穩正平衡等效用。 」 (三)鑒藏章 鑒藏章是鑒賞收藏者用章。
據載,鑒藏章亦始於唐,宋以後盛行。唐太宗自書「貞觀」二字作連珠印,唐玄宗作「開元」二字連珠印,皆用於御藏書畫。
後來鑒藏名稱頗多,如收藏,珍秘、審定、鑒賞、過目等。鑒藏用章,應視字畫之大小,以不損字面與畫面為要。
有些鑒藏者為了自己流芳千古,蓋章時往往破壞畫面,這是要注意防止的。 三、鈐印的藝術 書法作品上的印章不是隨意鈐蓋的,而是有一定法度的。
如若印蓋得不當,非但不能錦上添花,反而會弄巧成拙,破壞整幅作品的藝術效果。因此,怎樣鈐印,需要認真對待,精心斟酌。
通常情況可掌握以下幾點: 1、大小適宜 印章大小,應與作品的幅式大小相匹配,應與題款字相等為宜,小一點亦可,不能大於題款字,大則不雅。如若款字細小,紙地逼仄,可用小聯珠印,自顯周到。
一幅作品鈐用大小不一的兩枚印章時,要上小下大以求平穩,避免頭重腳輕之弊。 倘屬幾人合作,幾人印章大小亦應相當。
2、數量宜少 鈐印數目,古喜單數。有鈐印「用一不用。
⑺ 印章篆刻有什麼講究
1、使印文安排得勻稱妥貼。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將筆劃故作盤曲的姿態填滿空間,也不能如鉛字一樣呆板。
2、對多劃字不讓其佔地多,對少劃字反給予較多的地位,從而使疏密對比更強烈,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有時還可調整文字的異體和繁體,人為地安排疏密(如萬、無、一等)要彼此統一。
3、印章的風格應提倡多樣,「巧」「拙」是兩種不同的風格。但追求「巧」不能失之纖媚:追求「拙」不能失之狂怪。
4、為求全印妥貼,對部分文字有時要作增減處理,但要注意,一印中切不可逐字增減,增減的筆劃也不能太多;增減要不礙字義,不失篆體。
(7)隨形章篆刻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印章鈐印的講究:
1、印章大小,應與作品的幅式大小相匹配,應與題款字相等為宜,小一點亦可,不能大於題款字,大則不雅。如若款字細小,紙地逼仄,可用小聯珠印,自顯周到。一幅作品鈐用大小不一的兩枚印章時,要上小下大以求平穩,避免頭重腳輕之弊。倘屬幾人合作,幾人印章大小亦應相當。
2、鈐印數目,古喜單數。有鈐印「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蓋取奇數,其扶陽抑陰之意乎。」印數不宜多,過多則易雜亂,甚至喧賓奪主。如若一幅作品用數印,需擇不同形式的印面,避免雷同。
3、鈐印,要慎視位置。一幅作品,總有虛實、疏密之處。密處不夠緊湊,可用印章補之;疏處如覺空盪,可借印章充實,宛如挪動小小的「秤砣」,使畫面均衡熨貼。款尾姓名、字型大小章的位置要安排精到,若題款下留有空白,則鈐在署款之下;若無空白,宜左不宜右。款尾印章要保持適當間隔,既忌擁擠,亦防鬆散。一幅作品同時鈐用引首章和壓角章,忌排放在一邊。壓角章宜放在左下角,與引首章成對角之勢。
⑻ 篆刻印章
篆刻是一種特有的傳統藝術,從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歷史。 篆刻,顧名思義,即是用篆書刻成的印章,是一種實用藝術品。它又稱為鄭困飢「璽印」、「印」或「印章」等,這些稱呼都因時而異。早在殷商時代,人們就用刀在龜甲上刻「字」(即我們現在稱為甲骨文)。這些文字刀鋒挺銳,筆意勁秀,具有較高的「刻字」水平。在春秋戰國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稱為「璽」。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規定「璽」為天子所專用,大臣以下和民間私人用印統稱「印」。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稱「璽」或「寶」,官印稱「印」,將軍用印稱「章」,私人用印稱「印信」。篆刻的「篆」字,古時寫作「瑑」,從玉字旁。凡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紋,都叫做「瑑」。後來竹帛成為通行的書寫用具,於是篆字的形符,也由「玉」改為「竹」。其實在古代凡屬於雕玉、刻石、鏤竹、銘銅的范圍,都可稱為「篆刻」,印章的刻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到了秦始皇時,將全國書體作綜合整理,書分八體,印面上的文字叫「摹印篆」;王莽定六書時,稱為「繆篆」,從此便明定篆書為印章印文的使用字體。唐宋之際,由於文人、墨客的喜好,雖然改變了印章的體制,但仍以篆書作印,直到明清兩代,印人輩出,篆刻便成為以篆書為基礎,利用雕刻方法,在印面中表現疏密、離合的藝術型態,篆刻也由廣義的雕鏤銘刻,轉為狹義的治印之學。而此治印之學也有人直接稱為「刻印」、「鐵筆」、「鐵書」、「刻圖章」等。
為什麼要刻印章?
印章,信也,權也。古往今來,印章是權力、身份的象徵;是責任、信用的體現方式,更是文人雅士把玩的心愛之物。
中國印,沉澱千年的岩層,只有配上古色古香的篆體文字,在方寸之間展現一片天地。。。。
1、你可以為自己篆刻一個姓名章,作為你獨特個性的代表。因為你、我、他以及世上的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而每一個篆刻印章也是獨一無二的。此為真正個性化之物喊返,只有手工篆刻的印章才能真正的獨一無二,機器刻的楷書印不同於此「印」。
2、你可以為自己和愛人刻一對情侶印章。讓兩個印章成雙成對,讓印章成為見證你們永恆愛情的信物。珠聯印合,浪漫永遠,邊款(印章側面)更可以刻上字「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等,你喜歡的話語。
3、你可以為自己刻一枚藏書章。這樣,你可以在精挑細選的每一本書上鈐上你的印記。
4、你可以刻一枚印章送給你的好友、同事、同學、戰友......過生日的時候、分別的時候、想感謝一個人的時候......很多的時候,你想選擇一樣禮物送給他人。你希望禮物能高雅脫俗、能意義深遠、能記憶永久、能得到對方的重視和喜歡。而每個人最熟悉的最喜歡的字眼莫過於自己 的名字。你送他一枚名章,這樣的禮物他不會不喜歡,收到這樣的禮物他不會不高興。你所要表達的深情厚誼不言而喻。
5、你可以把你喜歡、你鍾意。你有共鳴,你所感悟到的讓你受益無窮的一句話、格言、座右銘等刻成印章。讓它與你相伴,鞭策你進步成長,促你成功!
6、你可以為你所經營的公司及店鋪等事業刻一枚印章。它可以體現你事業所具有的中國特色和博大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
如何鑒賞刻印的水平?
篆刻之美,美在篆法,美在刀法,美在章法
篆刻不是簡單地將篆書反刻到石頭上就萬事大吉的,每一方印章都應該是專門設計的,字與字,筆畫與筆畫甚至與邊框之間都有一定的呼應關系的,篆刻作為一門專業性很強的藝術,品評一方印章的水平要考慮的因素非常多,如傳統、流派、章法、刀法……讓普通人往往一頭霧水。簡單的方法就是一看基本功,所刻印章的刀痕不是很粗糙,不是簡單化隨手就能刻就的,二看整體是否協調,與欣賞油畫一樣,整個畫面既要有對比又要整體協調,給人以美感,在小小的方寸之內,充滿了時間的古樸和空間的渾厚,幾經歲月更迭,仍能以溫潤的光澤、古雅的韻趣,引人玩味。
中國文字隨著時間的綿延、空間上的歧異發展,蘊涵了動人的多樣風貌,尤以甲骨、鍾鼎、銅器、碑碣、簡冊等等都是古代文字之所寄。我們可以由此窺控書法的源流,但如尺搭果從另外一件小物品上去,就可更明晰的了解與意外的收獲,那便是國人所知的印章了。
篆刻需以金石之學、書法之道為基礎,方能將印文在徑寸的圍內妥善的安排運用、將中國文字的藝術性提升到極致。篆書是純以線條為主,筆畫平均、整齊,結構是對稱的、調和的,又具有屈伸自如、增減合法、挪讓有序的特性,兼有圖案性、美術性而通過篆刻家分朱布白與雕必的巧心技能,可以使雕刻出來的文字,在方寸之間呈現出各種不同的意境與風神。小小的印面姿態迭出,加上猩紅的印色鈐蓋在雪白的紙面上,照應著丹青玄墨,在色澤與構圖上,使書畫生色不少,於是「書」「畫」「印」便有了不可分性,此書法與篆刻結合的表現形態,也就有了它的獨特性,不僅與書畫相得益彰,進而成為一種可供單獨欣賞的藝術品。
手工篆刻與機器刻印的區別?
很多網友通常在咨詢時,問到手工篆刻與機器篆刻的區別,在這里我提供幾種辨別的方法:
首先:手工篆刻表現的字體一般很有韻律感,線條古樸自然,而機器篆刻的文字相對死板,刻出的文字效果是字型檔文字模版的完全復制,只是線條均勻而已,沒有任何藝術價值可言;
其次:手工篆刻的印章邊是生動的,字體之間有呼應,結構天成,好的篆刻本身就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品,而機器篆刻的是千篇一律,規規矩矩,死板僵硬,拓出來的印,手工篆刻的有韻律且很自然的,古樸的會有一些拓邊效果,機器刻的通常沒有破損的邊;
手工篆刻是中國一門古老的藝術,有著獨特的魅力,和詩、書、畫並稱四絕,現在又與筆、墨、紙、硯、印並稱文房五寶,手工刻篆刻出來的印章有著獨有的藝術價值,是電腦刻章無法比擬的,刻印也不絕不是只要把字印出來就行。手工印章是一門藝術,而電腦刻制只是一個符號,沒有任何藝術收藏價值。
手工篆刻印章更會因為篆刻者本身水平的不同,名氣的大小,其價值也會絕然不同。
什麼是印章的邊款?
印章邊款一般泛指刻於印章章身四面的文字、圖案,蓋印的時候可以利用邊款輕松的辨認方向,邊款一邊是根據個人的喜好來確定刻與不刻,邊款刻的內容選擇很多,既可以只刻上篆刻的農歷年月,也可以刻上抒情、勵志、祝福的文字,更可以刻上一些特別的圖案,或者治印者的名字。
書法/書畫蓋印的常識及注意事項:
一、印章的藝術作用
書法作品上的印章,是書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缺了印章就無法成為完整的書法作品。
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證作用。宋、元以後,因注重了書畫題跋和署款,書家們逐漸認識到印章的藝術作用並注意在書法作品中發揮這一作用,使書、印合璧的藝術得以形成。書、印相映成趣,不但使書法作品增色,活躍氣氛,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調整重心,補救布局上的不足,對作品起到穩定平衡的作用。在書法作品上署名蓋章,以示鄭重,可防止偽造;蓋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閑章,還可寄託書者的抱負和情趣。因此,歷來書家都非常重視用印,甚至自己刻印,使、書印有機地結合起來,產生更美更強的藝術感染力。
二、書法作品上常用的幾種印章
(一)姓名章
姓名章是題款署名用章。姓名有連在一起的,也有分開的。題款用章,以一名一字為正,一姓一名亦可。款名,印字;款字,則用姓名章。款有姓,可用名章,款無姓,或不落款者,應用姓名章,以利辨識作者。古人用章,講究禮儀;凡卑幼致書尊長,當用名章;平輩間用字章;尊長給卑幼,用別號章即可。反之,則貽笑大方。現代書畫家張大千認為,姓名章的形狀以「方形最好,圓形還可,若腰圓天然形等都不可用。」
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陽文)白文(陰文)兩種。一幅書法作品上蓋兩方姓名章時,最好一朱一白,兩章大小相宜。款尾用多章時,次序是先姓名章,後字、號章。
(二)閑章
閑章亦稱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攔邊章、壓角章和腰章。
1、引首章
引首章是鈐蓋在書法作品右上的章,又稱「隨形章」,是隨石料的造型順勢刻成的的章,一般不宜為方形,而以半通、長方、圓形、半圓形、隨圓葫蘆形、自然形、肖形等為好。書法作品上是否蓋引首章要看需要而定,如款首過於整齊,需「破形」;款尾印章分量太重,需「提升」;作品上印章分布單調,需「調整」,這時應考慮蓋引首章。
引首章按內容可分為如下幾種:
(1) 齋號章 世傳齋號章始於唐相李泌端居室玉印。宋、元以後,此風漸盛,書家幾乎人人有齋號章。明書法家文徵明雲:「我之書屋多起造於印上。」齋號通常稱齋、堂、室、樓、閣、館、軒、庵等,如惟清齋、雪溪堂、磨劍室、笑隱樓、松風閣、來禽館、賞雨軒、樂天庵等。
(2) 雅趣章 即古之吉語章、詞句章,多有寓意,富有雅趣,或輯錄具有哲理、發人深思的成語警句,或記錄自己的情趣和心聲。雅趣章內容廣泛,有勉人學習的,如「琢」、「師法」、「書痴」、「精於勤」、「藝無涯」、「師古不泥」、「廣采博取」、「觀書為樂」、「人好學則明」、「長期積累偶然得之」等;有表露情懷的,如「恃德」、「明志」、「清趣」、「樂而康」、「苦中樂」、「惜分陰」、「孺子牛」、「玉潔冰清」、「淡然天趣」、「老驥伏櫪」等;有表達筆墨情趣的,如「潑墨」、「筆耕」、「香田」、「神趣」、「藏拙」、「癖於斯」、「心慕手追」、「業在硯田」等;有祝願吉祥的,如「如願」、「長樂」、「美不老」、「吉日良辰」、「人壽年豐」、「書翰長壽」、「天長地久」等。
(3) 年號章 用於記載書法作品的年代,如甲子、乙丑、丙寅或一九八九年、一九九0年、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等。
(4) 月號章 用於記載書法作品的月令,如上春、如月、蠶月等。
什麼是藏書章?
1、 攔邊章
攔邊章是指蓋在書法作品一邊的章,起攔邊聚氣的作用。
2、 壓角章
蓋在書法作品的邊角的章稱壓角章。取右上角的稱「迎首」,取兩下角的稱「押角」。攔邊章只管一邊;壓角章則可管兩邊,緊貼邊角起「攔邊封角」、「補充空虛」和調整穩定畫面的作用。
3、 攔腰章
長幅書法作品如條幅若僅在右上方蓋一枚引首章,中間顯得太空,可加蓋攔腰章,其內容多為書者的籍貫,亦可用書家生肖肖形印。攔腰章應小於引首章和款尾姓名章,三枚章切忌蓋在一條直線上。
上述種種閑章實則不「閑」,若鈴印得當,既能起到筆墨的作用,又能起到筆墨所起不到的作用。正如現代書畫家潘天壽所說:「起首章、壓角章也與名號章一樣,可以起到使畫面上色彩變化呼應、破除平板,以及穩正平衡等效用。」
(三)鑒藏章
鑒藏章是鑒賞收藏者用章。據載,鑒藏章亦始於唐,宋以後盛行。唐太宗自書「貞觀」二字作連珠印,唐玄宗作「開元」二字連珠印,皆用於御藏書畫。後來鑒藏名稱頗多,如收藏,珍秘、審定、鑒賞、過目等。鑒藏用章,應視字畫之大小,以不損字面與畫面為要。有些鑒藏者為了自己流芳千古,蓋章時往往破壞畫面,這是要注意防止的。
三、鈐印的藝術
書法作品上的印章不是隨意鈐蓋的,而是有一定法度的。如若印蓋得不當,非但不能錦上添花,反而會弄巧成拙,破壞整幅作品的藝術效果。因此,怎樣鈐印,需要認真對待,精心斟酌。通常情況可掌握以下幾點:
1、大小適宜
印章大小,應與作品的幅式大小相匹配,應與題款字相等為宜,小一點亦可,不能大於題款字,大則不雅。如若款字細小,紙地逼仄,可用小聯珠印自顯周到。一幅作品鈐用大小不一的兩枚印章時,要上小下大以求平穩,避免頭重腳輕之弊。倘屬幾人合作,幾人印章大小亦應相當。
2、數量宜少
鈐印數目,古喜單數。有鈐印「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蓋取奇數,其扶陽抑陰之意乎。」印數不宜多,過多則易雜亂,甚至喧賓奪主。如若一幅作品用數印,需擇不同形式的印面,避免雷同。
3、位置恰當
鈐印,要慎視位置。一幅作品,總有虛實、疏密之處。密處不夠緊湊,可用印章補之;疏處如覺空盪,可借印章充實,宛如挪動小小的「秤砣」,使畫面均衡熨貼。款尾姓名、字型大小章的位置要安排精到,若題款下留有空白,則鈐在署款之下;若無空白,宜左不宜右。款尾印章要保持適當間隔,既忌擁擠,亦防鬆散。一幅作品同時鈐用引首章和壓角章,忌排放在一邊。壓角章宜放在左下角,與引首章成對角之勢。
4、輕重權衡
就印色彩而言,朱文印份量較輕,白文印份量較重。墨色淡雅之作,宜鈐朱文印,保持兩者和諧一致;墨色濃重之作,宜鈐白文印,使紅彤彤的硃色與烏黑的墨色產生強烈對比,相映成趣。若一幅作品鈐用數印,印色應有主次,即多朱配少白,多白配少朱,使之既有變化,又協調一致。
5、風格一致
印章的風格,應與作品的書體,風格相協調一致。如單刀直入的急就印章,不宜鈐蓋在工整秀麗的小楷作品上,奔放雄健的書法作品,不宜鈐蓋娟秀工麗的鐵線印章,否則,便格格不入,直接影響書法作品的藝術效果。鈐用閑章,不僅要注意使其內容與作品正文渾然一體,不可違悖,而且應注意保持印章內容與風格的協調一致,如「祖國河山」印不能刻得支離破碎,「一代英豪」印不能刻得纖細無力。如此等等。
藏書章
圖書收藏者用以標明圖書所有權和表達其個性愛好的一種印跡。稱藏書印。中國西漢時期就已出現藏書章。古代藏書家為辨明圖書的歸屬,徵信於人,常在自己的藏書上蓋上印章。章上通常刻有姓名、字、號、鄉里、祖籍、藏書處所、官職、鑒別、授受、告誡、記事、言志等內容。北宋蘇耆、蘇舜欽有「佩六相印之裔」等印。南宋賈似道有「秋壑圖書」等印。明末清初藏書家萬貞言的藏書印上刻有「吾存寧可食吾肉,吾亡寧可發吾槨,子子孫孫永勿鬻」等字,情深意切。明清以後,宋元版書倍受藏書家珍惜,家藏宋版書者競相誇耀,這類藏書印極盛一時。明朝文人多自號「山人」、「居士」等,故多在藏書章印上刻有這種文字,如「文水道人」,「五峰樵客」、「五峰山人」、「牆東居士」等;很多官宦之士喜歡刻藏書章,如明季振宜有印「吾道在滄州」、「柱下史」,葉盛有「鎮撫燕雲關防」、「巡撫宣府關防」印,表達他們「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情感。還有些藏書家在書印上表達追思前人之意 , 如明江蘇吳寬有「延州來季子後」印。顧千里有「陳黃門侍郎三十五代孫」印,陸芝榮有「忠宣第三十七世孫」印。明清之間婦女藏書章有歸有光妻王氏的 「魏國文正公二十二代女」印,阮元繼配孔經樓的「闕里阮孔經樓」、「孔子七十三代長孫女」印。有的藏書印極力表白家族的榮光,如袁忠徹的「袁氏父子列卿」、「忠孝世家」印、馬思贊的「玉音孝友著於家庭信誼隆於鄉黨」印。有的藏書印告誡後人不要丟失圖書,例如常刻有「子孫保之」字樣,清陳鱣有「得此書費辛苦後之人其鑒我」印。有的藏書家對借書非常謹慎,唯恐有失,如明代錢谷有「百計尋書志亦遷,愛護不異隋侯珠,有假不返遭神誅,子孫不寶真其愚」印。毛晉有「在在處處有神物護持」,張蓉鏡還在書上蓋有「在處有神物護持」印。藏書家痛恨後人賣其藏書,如清王昶的藏書印上有「如不材,敢賣棄;是非人,犬豕類,屏出族,加鞭箠」的話,全印共64字,是迄今所見字數最多的藏書印。字數最少的只有一個字,如清何焯的「髯」字印。古代藏書家的書印一般不只一枚,有的多達十多枚乃至數十枚。
中國古代藏書章對於後人了解文獻的收藏和流傳以及鑒別古籍版本等都具有重要價值。現代圖書館也常在所藏圖書資料上加蓋藏書章。全稱如「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書」、「北京圖書館藏刊」。
圖書的藏書章一般蓋在書名頁的下方正中,也有在書名頁蓋章以外,還在書中固定的某一頁和在最後一頁的下方正中各蓋一個章。期刊和其他資料則多將藏書章蓋在封面上。藏書章形狀多半是正方形和長方形,也有其他不規則形狀。現代圖書館的藏書章形狀多樣,除了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外,還有圓形、三角形、棱形、橢圓形等。藏書章的用料也有多種,以石材為最常用。
四大印章名石介紹
在中國,印章石歷史很是久遠,從古至今,印章石一直為文人術心靈和思緒的寓體,陸游有詩雲「花如解語嫌多事,石不能言最可有」,印石以其特有的色、紋、韻、剛、柔、形,無言地傳文達意,以無聲現有聲。早在戰國到西漢時期,就開始用滑石制印,但石質粗劣,只用於殉葬。後出現了古代璽印,多以質堅耐久的銅玉為材料。元末,浙江的著名畫家王冕,用花乳石自刻印章,這可說是印章石擠身藝術之林的開始。明代中期,文彭在南京於意外中得到四筐用來製作婦女首飾的青田凍石,試著自刻印章,自此在文人中興起了篆刻藝術。經過數代,印章石料日益豐富,載體多樣,形式各異。 這其中以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和巴林石最秀。
一、壽山石
壽山石,在中國一並與巴林石、青田石和雞血石被成為中國「四大名石」,在1999年中國的「國石」參評活動中,壽山石和芙蓉石更是被分別評為「石王」和「石後」,在很多藝術家的眼中壽山石就是中國的「國石」。
壽山石產於水碧山青、風景秀麗的福建省福州市壽山鄉,因為此地是天造地設的精靈福地,前人便喚作「壽山」,那傳說中女媧補天的遺石----壽山石便富藏在山中。
壽山石質地純凈者,色澤為潤白。若微含其他成份者則呈五彩。質地好的壽山石表面一般呈現珍珠、凝脂和玻璃光澤,絕大多數都有滑膩感。
壽山石分田坑、水坑、山坑三大類共60多種。
田坑石簡稱「田石」,產於壽山溪旁水田古砂層中,外形殊異,靠深挖田土收集而來,最為稀罕。
水坑石產於坑頭佔山麓,位於壽山鄉東南3里處,因礦脈很陡,易生成晶凍類珍品。多透明狀,光澤好,質細膩。
山坑石礦布10多平方公里,產品極多,質地差異較大,變化也復雜。
壽山石中最名貴者為田黃,昂貴之原因大概有三:一是傳說明太祖朱元璋和清乾隆均曾好田黃,因而使其身價倍增,加之黃色一向為王者專用,而田黃又特別晶亮,所以田黃昂貴。二是意境好,所謂「福壽田」也一向為王者所追求,田黃取福壽雙全之意,更顯珍貴。三主要是田黃產於壽山溪旁水田古砂層中,外形特殊,獨石分散,無脈可尋,十分稀有。
二、青田石
青田石產於浙江省青田縣。色彩豐富,花紋奇特。以「葉蠟石」為主,顯蠟狀,油脂、玻璃光澤,無透明、微透明至半透明,質地堅密細致,是中國篆刻用石最早之石種。
青田石共分10大類108種。以「封門」為上品,微透明而淡青略帶黃者稱封門青。另外,晶瑩如玉,照之璨如燈輝,半透明者稱燈光凍。色如幽蘭,明潤純凈,通靈微透者稱蘭花青。這三「青」於田黃,雞血石並稱為三大佳石,其價值也越來越高。
由於封門青的礦脈細,且扭盤曲折,游延於嚴石之中,量之奇少,色之高雅,質之溫潤,性之「中庸」,是所有印石中最宜受刀之石,大為篆刻家所青睞。其色彩天然,絕無人工或他石能仿造,容易辨認。雞血、田青以色濃質艷見長,象徵富貴;封門青則以清新見長,象徵隱逸淡泊,專家稱之為「石中之君子」,十分貼切。
青田石除燈光凍、蘭花青、封門青外,還有黃金耀、竹葉青、金玉凍、白果青田、紅青田(美人紅)、紫檀、藍花釘、封門三彩(三色)、水藻花、煨冰紋、皮蛋凍、醬油凍等,均於實物名稱相類,易辨。近出龍蛋石,系暗紅雜石包裹體,內往往有圓或橢圓上品封門青獨石,極為珍稀;形成類似田黃,價值亦愈益昂貴。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浙江雲和的小順石,這是近幾年來新開發出的葉蠟石礦。其色彩之豐富,透明度之高,柔潤受刀之特點直逼壽山、青田、昌化,大受雕刻界青睞,身價直線上升。小順石內質外觀於壽山、昌化及小部分青田相似,除似壽山色彩之艷之外且透明度大多高於壽山。
三、昌化石
昌化石產浙江省臨安昌化鎮。昌化石具油脂光澤,微透明至半透明,極少數透明。品種很多,大部色澤沉著,性韌澀,明顯帶有團片狀細白粉點。按色分有白凍(透明,或稱魚腦凍)、田黃凍、桃花凍、牛角凍、砂凍、藕粉凍(為主)等,均為優良品種。色純無雜者稀貴,質地纖密,韌而澀刀,少含砂丁及雜質。
如果在上述昌化凍石中有「血」者則為上品「雞血石」。所謂雞血,實是硃砂(辰砂),即一種特殊的汞礦石,鮮紅色。
雞血石大部分是有地子的雞血石。地子越靈透純凈越好。如桃花地雞血紅;遍體艷若桃花,鮮艷奪目。白玉地雞血紅,質地月白如素,無雜色,血色淋漓盡致。「劉、關、張」:紅、白、黑三色相間,極富特色。豆青地雞血紅,地子似碗豆青色,微透明,血色鮮艷。荸薺糕地雞血紅,其透明度相當強,血呈紅斑,片片誘人眼目。牛角地雞血紅,質地烏黑純正,血艷,呈流紋,動感很強。藕粉地雞血紅,質地若沖泡而成的西湖藕粉,呈粉白色,雞血醒目。肉膏地雞血紅,產量較多,質地有透明不透明之分,其紅色似雞血滴入石中為佳者。
值得提醒的是,雞血石較易仿造。仿造者手段之「高妙」足以亂真,若非行家實不易辨認。但識別的手段亦有二:不管採用何種手段,使用何種材質,用打火機火苗燃之即發出特殊氣味,為假,此一種。第二種雞血倒是真的,然是人工「嫁接」的(取雞血石碎小石,摻以化學物合成),確切地說是在真雞血的基礎上,做了假的手腳,其漂亮的程度令人懷疑,這類的分辨只能靠眼睛去仔細辨別。雞血的自然外觀有瑰紅、條紅、片紅、斑紅、星紅、霞紅等,色調濃淡過渡自然。經過人工嫁接的雞血,它的外觀形態一般是不會統一的,分辨的關鍵也即在此(但做假的高手也不管確有使外觀統一的,那是在極偶然,極有心,收集碎料、廢料的前提下,統一地子,統一色調,統一血色,統一紋路,煞費苦心集中比較後使用貼片法合成,此謂以假亂真,看似大瑰面的紅,實質上是由數小塊拼接而成)。
四、巴林石
巴林石屬天然原石,屬鋁硅酸鹽類,是以高嶺石、葉開石為主的多種礦物質組成的黏土岩,因礦床坐落於內蒙古巴林右旗草原而得名。並與福建省的壽山石、浙江省的青田石和昌化石齊名公稱中國四大名石。
巴林石的分類沒有壽山石那樣復雜,按照質地分類,巴林石大體上可分為雞血石、福黃石、凍石、彩石,其他一些叫法則多從壽山石石種稱謂而來。
巴林雞血石,是巴林石中的極品。其石質地溫潤堅實,石上雞血艷如彩霞、光彩耀人。以大小和色韻而論,堪稱中國「雞血石之王」。
巴林福黃石,其石質地柔和瑩潤,堅而不脆,色澤純黃無暇,集細、潔、潤、膩、溫、凝六味於一身。
巴林彩石,其彩色圖案以天然紋理見長,色彩艷麗多姿,惟妙惟肖。巴林彩石上絢麗的色彩,流暢的線條,形式栩栩如生的水草松枝等天然畫面,鬼斧神工地表現了大自然的奧妙。國內唯巴林盛產彩石,實屬獨一無二。
巴林凍石,石質細潤,晶瑩透亮,質地細潔,顏色嫵媚,似嬰兒之肌膚,嬌嫩無比,其彩霞凍石更為珍貴,潔白透明,肌體中所滲之雲霞狀紅色紋理變化無窮,猶如一幅旭日噴薄,紅霞漫天的水彩畫,絕非他石之匹敵。
⑼ 國畫上的印章有什麼講究
國畫上的印章有什麼講究
國畫上的印凳嫌章有什麼講究,作為具有民族歷史文化特色的印章,製成的材質有很多,玉石印章通常都會刻上吉祥動物作為身份的象徵,現在更多的是用於收藏,下面分享國畫上的印章有什麼講究。
1、通常一副作品必不可少的是姓名章。也就是有作者的姓氏、名字、或號、雅號之類的章,這種章都是落款的最尾處蓋,表示這幅作品的出處。通常只蓋一個,「某某之印」「某某」,或只是名,沒有姓,或筆名,總之往往只蓋一個。也有姓是一個章,名字是一個章的,不過很少。
2、有些水準的作品就要用到閑章,也就是不是為了標識作者身份,而以布局裝飾為作用的章。比如起首章,通常蓋在作品左上角,作為整體布局裝飾,破除太嚴肅作品的死板格局等。剛開始學,只要姓名章就夠了,等學到一定程度再學習怎麼蓋閑章即可。
3、書法作品上的印章,是書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缺了印章就不成為完整的書法作品。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證作用。宋、元以後,因注重了書畫題跋和署款,書家們逐漸認識到印章的藝術作用並注意在書法作品中發揮這一作用,使書、印合璧的藝術得以形成。
(9)隨形章篆刻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含義
(1) 圖章;(2) 圖章印出的的痕跡
出處
(1)圖章。用作取信之物。《史記·孝武本紀》:「官名更印章以五字。」《後漢書·公孫述傳》:「多刻天下牧守印章,備置公卿百官。」《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他﹞又慚次學到作畫游戲,勾股占驗,甚至鐫印章。」 魯迅 《書信集·致王冶秋》:「因為寄書要掛號,收信人須用印章的。」
(2)圖章印出的痕跡。 明 陶宗儀 《輟耕錄·印章制度》:「古無押字,以印章為官職信令。」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中懸畫佛一軸……不署姓名,印章亦模糊不辨。」
印章上雕刻的形狀講究
龍鳳
「龍」在古代寓意著皇權,象徵尊貴,在現代則成為了中國人心中的最有力量、最為神聖的吉祥物。刻有龍的玉石印章適合開業、喬遷、生子、德高之人,也可以用於慶祝對方高升等等。
鳳在古代是吉祥鳥,據說生肖雞的原型是鳳凰,多比喻夫妻相親相愛或祝人婚姻美滿,刻有鳳凰的印章可以用來祝福新人婚姻和美,或者由男士送給妻子,寓意相愛。
貔貅
一種吉祥物,有兩只角,有嘴巴,但是沒有排泄的出口,因此寓意著財源只進不出,深受人們喜愛。刻有貔貅的印章一般可以送予做股票、期貨等生意的人,能夠對財運有幫助。
麒麟
在傳統文化中,麒麟是歲薯祥瑞的象徵,古來就有「盛世出麒麟」的說法,同時民間也篤信麒麟能夠消災解難,驅除邪魔,鎮宅避煞,催財升遷,給人們帶來好運,故有「麒麟吉祥」。
龍龜
因為龜壽命極長,所以成了長壽的象徵,人們多用「龜齡」喻人之長壽或與「鶴齡」結合稱「龜齡鶴壽」和「龜鶴齊齡」。
金蟾
古代神話中是吉祥之物,三隻腳,背上背北斗七星,嘴銜兩串銅錢,頭頂太極兩儀。俗語說:「得金蟾者必富」故其形象寓意財源茂盛。
獅子
「獅」的讀音同「師」,獅子頭的印章寓意前程似錦、官運亨通。
喜鵲
一般代表喜事,如果雕的是飛在梅花枝頭,樹梢等就表示喜上眉梢,雕在門戶邊則是喜事臨門。
白鶴
鶴在白鳥中是一品鳥,出現仙鶴的圖案表示的.是官居一品,仕途有成,富貴通達。
雄鷹
敏銳,高瞻遠矚,雄鷹展翅表示大展宏圖,鵬程萬里,事業有成。
蜥蜴
同「喜」,寓意事業興隆,兼俱平安 。蜥蜴在古代也是吉祥的動物,又因蜥蜴諧音「吸億」 象徵財富和幸福連綿不斷。
蝙蝠
蝠即是「福」,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諧音的運用是非常多的。
印章不同形狀代表含義以及適用場景有所區別。
一、正方形與長方形印
正方形印章莊重大方,自古至今,無論官印或私印,多是正方形。長方形印章,官印佔少量,大多是私印。如齋館印、詩句印、吉語印、鑒賞印和蓋在字畫上角的引首章等。篆刻家多喜歡用長方形。
二、圓形與橢圓形印
圓形與橢圓形印和其他異形印相比,還是比較規范的,這兩種形狀的印章,圓形的比較少,橢圓形則多見於鑒賞印和引首章。這種形制的印章,印棗雀手面的邊緣弧線與印文字體直線結合,顯得很別致。
三、異形印
異形印是一種不規則形狀的印章,其形狀大小都沒有定例,這類印章一般都是私印。
最早的異形印始於戰國,秦漢時期的古缽,也有很多異形。隨著印章藝術的不斷發展,其形狀也逐漸趨向多樣化,尤其是石印盛行以後,形制更是五花八門。從戰國時期的異形缽,經過歷代演變至今,其形制主要有錢幣形、禽獸形、連環形、竹葉形、葫蘆形、牛角形、梅花形、雞心形、瓦當形、不等邊形、三角形、直角形、菱形以及琴、鼎、壺、爐等器物形。
異形印的製作,應該有耐人尋味的布局,遒勁有力的字體刀法,莊重雅緻的格調,否則很容易落入俗套。
四、隨形印
隨形印是在異形印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這種形制的印章,多是石質的,明清迄今,一直都在沿用。一塊石料,隨意破成自己所喜歡的形狀,或為了不破壞原材料肖形紋理,隨其自然形狀雕琢成印。這種形狀的印章,自然成趣,因此文人、畫家、篆刻家總喜歡把自己欣賞的詩詞、吉語、替句、閑文等刻成隨形印章存玩。
五、兩面印
印章的兩面都有印文,稱為兩面印。兩面印多是私印,始於秦,盛於漢。印文有一面刻姓,一面刻名,或一面刻姓名,另一面刻表字、臣某、妾某、吉語、鳥、獸、魚、蟲等。也有兩面吉語印、兩面肖形印、兩面圖案印等。兩面印大都是銅質的,個別也有玉的。印身很薄,中間有長方形穿孔,可以穿繩,便於攜帶,因此兩面印又稱為穿帶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