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推手掌的正確方法視頻

推手掌的正確方法視頻

發布時間:2023-05-28 05:57:06

A. 誰知道怎樣按摩(簡單的)

按摩也叫推拿:
推拿手法,是操作者用手或肢體其他部分刺激治療部位和活動患者肢體的規范化技巧動作。由於刺激方式、強度、時間和活動肢體方式的不同,形成了許多動作和操作方法均不同的基本手法,並在此基礎上由兩個以上基本手法組合成復合手法(如按揉法、推摩法等),或由一連串動作組合而成、有其操作常規(或程序)的復式操作法等等。推拿治療是以手法操作為主的一種特殊療法,作為其特色標志之一的學術流派,更以其師承及臨證體驗的不同而造就各自手法上鮮明的個性。因此,推拿手法之多竟達百種以上。其中既不乏可單獨應用而成為有其適應證治范圍的單一推拿療法,也有融合變通後形成一套常規操作程度的復式推拿療法;有些手法經一定的訓練後即可掌握,而有的則需有相當程度的功法基礎(如內功推拿等)和臨證體驗之後才能得心應手。推拿的常用基本手法大致可分為按壓類、擺動類、摩擦類、捏拿類、捶振類和活動關節類等六大類。

(一)按壓類手法

按壓類手法是以按壓的方式作用於機體的一類手法。根據治療需要,按壓的力量有強有弱,按壓的面積有大有小,按壓的時間有長有短。按壓類手法能應用於全身各個部位,其中按法、揉法、點法、壓法、掐法、踩蹻法刺激量較強;押法、掩法、捫法、抄法、撥法刺激量較弱。

1、按法:術者將手指或掌面置於體表,逐漸用力下壓的手法,屬按法,也稱為「抑法」。用拇指或食指、中指、無名指指端或指腹面按壓,稱為「指按法」,其中又以拇指按法較為常用;用掌根、魚際或全掌按壓叢碰,稱為「掌按法」,作用面較大,然而其局部刺激強度則弱於指按法。按法常可與其他手法結合使用,如與揉法結合,稱為「按揉法」。

2、壓法:術者用手掌心或掌根進行按壓。按壓時也可在體表上緩慢滑動。掌壓接觸面較大,壓力大而柔和,多施用於肩背、腰部,有緩解筋脈拘急的作用。

3、揉法:術者用手指指腹或雙掌緊貼在體表上,稍用力向下按壓,然後帶動肌膚作輕柔緩和的迴旋轉動。用掌根揉的,稱為「掌揉法」;用手掌大魚際肌部揉的,稱為「魚際揉法」;用手指揉的,稱為「指揉法」。掌揉法施用於腰、背、臀部及四肢,魚際揉法施用於頭面及胸腹部,指揉法主要作用於穴位及壓痛點上。

4、點法:術者用手指的指峰或屈曲的近端指關節,或肘部尺骨鷹嘴突部按壓或點擊體表。點法接觸面較小,刺激強度大,多用於穴位及壓痛點上,止痛效果較好。

5、掐法:術者用指甲掐按體表的穴位,亦稱「爪法」、「切法」。掐法接觸面小,刺激比點法還強。如用於人中穴及肢端穴位上,有開竅醒腦作用,驚厥、昏迷常用此法。

6、撥法:術者用手指指端按在筋腱上,適當用力作與筋腱成垂直方面的往返撥動。常用治筋脈攣急等症。

7、押法:術者將手指指腹按在體表上不動,刺激量比壓法要小。

8、掩法:術者以手掌輕輕地覆置於體表的一定部位上,多用於患兒的臍部。

9、捫法:術者將手掌擦熱後,迅速地輕放在體表上。如用於脘腹部,有溫中作用,以治寒性腹痛、腹瀉等症。用於頭頂部,有祛風散寒作用,以治療感冒、頭痛等症。

10、抄法:術者將兩手掌面分別放在患者的兩側脅部,進行按揉,漸漸抄入腰部,並輕輕地左右晃動。本法可作為治療腹痛、腰痛的輔助手法。

11、踩蹻法:術者用單足或雙足踩在治手鄭桐療部位上揉壓或做彈跳動作(彈跳時,足畢坦尖不得離開治療部位),術者尚需藉助器物承擔一部分自身的體重,以控制踩蹻力量的大小。本法多用於腰臀及下肢部。其中彈跳踩蹻法地適用於腰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等疾患。使用本法應嚴格選擇適應症,體虛或骨質疏鬆等症不可使用。

(二)擺動類手法

擺動類手法是通過腕部有節奏的擺動,使壓力輕重交替地呈脈沖式持續作用於機體的一類手法,包括有一指禪推法、袞法、纏法、滾法等。

1、一指禪推法:術者將拇指的指端、指腹或橈側偏峰置於體表,運用腕部的來回擺動帶動拇指指間關節的屈伸,使壓力輕重交替,持續不斷地作用於治療部位上。每分鍾擺動一般為120-160次。本法接觸面小,深透力強,可廣泛應用於全身各部穴位上。

2、袞法:將手部各掌指關節略為屈曲,以掌背近小指側部貼於治療部位上,然後有節奏地作腕關節屈伸和前臂旋轉的協同動作,使貼於治療部位上的掌背部分作來回滾動。每分鍾擺動一般為120-160次。本法多用於頸項、腰背及四肢部。

3、纏法:動作與一指禪推法相同,但擺動速度較快,每分鍾達200次左右,有較強的消散作用。

4、滾法:術者手握空拳,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近側指間關節置於治療部位上,腕關節作小幅度的屈伸,使接觸治療部位的指間關節來回滾動。本法適用於除顏面部外的各個部位。

(三)摩擦類手法

摩擦類手法是以在肌膚表面摩擦的方法進行治療的一類手法。其中,有些手法是使之摩擦發熱,有些手法是推動氣血,有些手法則是以摩擦的形式揉搓肌膚。摩擦發熱的手法,主要是擦法,適用於胸腹、四肢、腰背部;推動氣血的手法有摩法、開法、合法、推法、運法、刮法等,適用於頭面、胸腹及四肢部;揉搓肌膚的手法有搓法、勒法、抹法、掃散法等,適用於四肢或頭面等部。

1、擦法:術者將手掌緊貼於皮膚表面,稍用力作來回直線摩擦,使其局部發熱。用全掌著力摩擦的,稱為「掌擦法」,適用於胸脅及腹部;用大魚際著力摩擦的,稱為「魚際擦法」,適用於四肢部;用小魚際著力摩擦時,稱為「側擦法」,適用於肩背、腰臀及下肢部。《千金要方》中「老子按摩法」所說的「掘法」,即是用兩手拳背在脊柱兩傍施行的擦法。

2、摩法:術者以手掌面或手指指腹置於體表上,作輕緩的盤旋摩動。用手掌面摩動的,稱為「掌摩法」;用手指指腹摩動的,稱為「指摩法」。摩法主要適用於胸脅及腹部。古代施行摩法時,常根據病情塗抹各種葯膏,稱為「膏摩」法。

3、分法與合法:分法又稱「開法」;合法又稱「和法」。前者是術者用兩手拇指指腹或手掌,在體表上的某一處向其兩側分開推動,後者是術者用兩手拇指指腹或手掌,在體表治療部位上分別從兩側向中間合攏。分法,有疏散氣血之意;合法,是聚合氣血之義。這些手法主要應用於小兒的臨床推拿治療。

4、推法:用手掌或手指指腹置於治療部位上,向前作單方向移動。推法類似擦法,但擦法是用力來回摩擦,要求達到局發熱;推法則是輕快柔和地單向推動,操作時雖連續不斷,但在手返回推出起點時,不能在體表上摩擦,其意是推動氣血行進,不要求局部發熱。作直線推動的稱「直推法」、「平推法」,作迴旋推動的稱「旋推法」。有些小兒推拿書籍中所描述的「運法」,如運太陽、運八卦,即是旋推法。推法適用於全身各個部位。

5、指法與刮法:都是用手指指腹面掠擦治療部位。輕快地掠擦稱「指法」,較重地掠擦稱「刮法」。刮法,還可用光滑竹片邊緣掠擦治療部位。指法與刮法,主要適用於胸背和四肢部。

6、搓法:用兩手掌面挾住肢體,輕輕地作快速來回搓揉。適用於四肢及脅肋部。

7、勒法:用食指、中指略屈曲挾住手指或足趾的根部,迅速地滑出指(趾)端。

8、抹法:用拇指指腹或手掌面緊貼於體表上,略用力,緩慢地作上下、左右往返移動。多用於頭部、頸項及胸腹部。

9、掃散法:用拇指橈側面及其餘四指指端,同時貼於頭顳部,稍用力向耳後作快速來回抹動。常用於頭痛、頭脹、高血壓等疾患。

(四)捏拿類手法

捏拿類手法是以擠壓提捏肌膚的方法作用於機體的一類手法。這類手法有拿法、捏法、擠法、擰法、扭法、提法、挪法、扯法、彈法、抓法、捻法等。捏拿類手法是刺激較強的手法。

1、拿法:術者用拇指和食指、中指的指腹,或用拇指和其餘四指的指腹,對合緊挾治療部位並將其肌膚提起。適用於肩背及四肢部。捏法、擠法、擰法、扭法、扯法、提法及挪法都是與拿法動作相似的手法。「捏法」是用拇指與食指或拇指與食指、中指擠捏肌膚。「擠法」、「擰法」、「扭法」、「扯法」的動作大同小異,是用拇指末節指面和食指中節的橈側面,或將食指、中指略屈曲,用其中節挾住肌膚,提起扭轉。「提法」是在拿法、捏法、擠法、擰法、扭法的操作過程中,把挾住的肌膚再用力往上牽拉。「挪法」是把手掌攤平,置於治療部位上,然後如握拳狀將該部位的肌膚提起片刻,再放開手掌稍向前移,如此不斷地向前提捏、放開進行操作。

2、彈法:即術者用力提捏肌膚後,迅速放開,使肌膚恢復原狀,適用於肌肉豐厚處。另一種操作方法是將中指屈曲,中指甲置於拇指面成環狀,然後將中指迅速彈出,擊打患處,亦稱彈法。

3、捻法:用拇指的指腹及食指橈側面挾住治療部位,如捻線狀來回捻揉。多施用於指、趾處。

4、抓法:五指分開,滿掌拿捏治療部位,著力點在五指之端。常用於頭頂部及肌肉豐厚處。以掌統握者,稱為「擒法」。

(五)捶振類手法

捶振類手法是以拍擊的方式作用於機體,或使機體產生振動感應的一類手法。常用的捶振法有拍、擊、叩、劈啄、振、搗、抖等手法。

1、拍法:術者手握空拳,以虛掌有節奏地拍打治療部位。如用掌根或拳背部擊打治療部位,稱為「擊法」;用桑枝棒進行擊打,又稱「棒擊法」;用空拳有節奏地擊打治療部位,稱「捶法」(叩法);用手掌尺側部擊打,又稱「劈法」;用合攏的五指指端敲擊治療部位,稱為「啄法」;用屈曲的食指或中指的近側指間關節的背面進行叩擊,稱為「搗法」。這些手法適用於肩背及四肢部。

2、振法:又稱「顫法」、「振顫法」,用指端或手掌置於治療部位上,使手臂發出的震顫波傳遞到機體。指振法,常用於頭面及胸腹。掌振法主要用於胸腹。也可用一手手掌按在治療部位上,另一手握空拳有節奏地叩擊按在治療部位上的手背,使其局部深層有振動感覺,稱之為「振動法」,常用於胸背部。

3、抖法:術者用手握住患肢的遠端,用力作上下抖動,使患者肢體呈波浪式抖動,有放鬆肌肉和關節等作用。

(六)活動關節類手法

活動關節類手法是指對病人的肢體關節進行屈伸、內收、外展、旋轉、牽拉等的一類手法,也稱之為被動運動。其形式可根據關節的結構特點和病症治療的需要選用。操作時病人肌肉要盡量放鬆,活動關節的幅度、力量要恰當。不可突然強力牽拉,以免加重肌痙攣和引起損傷。

1、搖法:術者一手固定關節的一端,一手在關節的另一端對可動關節作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的搖動,亦稱「運法」。應用於頸、腰及四肢關節部。活動幅度較大的搖法,又稱之為「盤法」。有些小兒推拿療法中所稱的「運法」,除了本操作法外,是指「指摩法」及「旋推法」。

2、拉法:又稱「牽法」、「牽引法」、「引伸法」、「撥法」、「拽法」。術者固定肢體一端,並持續用力牽拉肢體的另一端。適用於四肢關節及頸、腰部。使用這類手法,應緩慢、持續地牽引,切忌用暴發力。

3、背法:術者與患者背靠背站立,用雙肘挽住患者的肘彎部,然後彎腰、屈膝、挺臀,將患者背起,使其雙腳離地。同時,術者以臀部用力顛動,牽伸患者的脊柱腰段。背法的作用與拉法相同,使關節的間隙拉開,適用於腰部。

4、扳法:又稱「搬法」,是施術者兩手作相反方面的用力,使患者關節作屈伸及旋轉活動的一種推拿手法。有扳頸、扳腰、扳肩、扳肘、扳腕(踝)等法之分。其扳動的幅度,須根據關節正常的生理活動范圍及其病理狀況而定,手法需輕巧柔和。

無論何各推拿手法,其操作的技術要求是「持久、有力、均勻、柔和」。在此基礎上達到「深透」。所謂「持久」,就是要求術者的手法操作能夠維持在一定的時間內不走樣,不虛乏;「有力」是指手法操作必須具有一定力量,並能根據患者體質、病情及施術部位的不同而加以調整;「均勻」是要求操作手法力度均衡,不可忽輕忽重,有些手法則應有鮮明的節奏性;「柔和」是要求動作柔緩協調穩健,不可生硬粗暴。「深透」是要使勁力透過皮膚深入到體內,作用到一定范圍,不浮泛於體表。因此,應用推拿手法者應該經常練習手法技巧和鍛煉指、腕、臂力,才能熟而生巧,應用自如。

B. 常用的推拿手法有哪些

一、按法

按法是用力向下按壓的一種方法。可用指、手掌、肘、足跟在病人身體某個部位或穴位上下按壓。可由輕而重,可一按一松,也可按緊一處約一分鍾,然後突然放鬆。需重按時可用雙手重疊按壓。按的用力度可淺達皮膚、皮下組織,重達肌肉,深按可達關節、骨骼、內臟。按法的練習較易,但需要穩、准、有耐力。此法根據不同部位,可選用指按、掌按、肘按、足跟按,分述如下:

1.指按

指按一般都用在穴位上,可一手按,也可雙手相對按,按在穴位上,使有酸脹反應為合適。背部穴位用掌按,頭上太陽穴常用雙手按。也有用拇指按住大血管,如股動脈,按緊一會兒,然後放鬆,反復數次。

2.掌按

掌按用於面積較大的部位。如掌按腹部用單手操作,按時要隨呼吸起伏。掌按背部用雙手重疊按,按脊柱兩側肌肉,自上而下逐漸移動,反復數遍。又可用雙手掌按頭部,兩掌心相對用力,由輕漸重,由重漸輕至結束。

3.肘按

肘按用於軟組織較豐滿或較深的部位或穴位上,用肘關節屈曲時鷹嘴尖端按壓,如按環跳穴。按壓力度也以有酸脹反應為度。

3.肘按肘按用於軟組織較豐滿或較深的部位或穴位上,用肘關節屈曲時鷹嘴尖端按壓,如按環跳穴。按壓力度也以有酸脹反應為度。

二、摩法

摩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身體某個部位上,以腕部連同前臂做迴旋性摩動的一種手法。

施用時以指或掌在皮膚表面做迴旋性摩動,作用力溫和而淺,僅達到皮膚下。摩法的頻率根據病情需要而定,一般慢則30~60次/分,快則100~200次/分。可用單手,也可用雙手操作。常用於推拿治療的開始,或疼痛劇烈的部位,或強烈手法以後。根據治療部位不同,分指摩、掌摩、掌根摩三種。

1.指摩

用拇指的指腹平伏在身體某部位或穴位上做迴旋摩動,單手或雙手均可。雙手摩時,二指的動作要協調,著力要一致。在背部操作時,拇指平伏接觸皮膚,其餘四指放鬆,拇指靈活而協調地回摩,自中心向四周慢慢擴展,周而復始,頻率可在60~100次/分。穴位雙指摩時,拇指平伏緊觸穴位,其餘四指不接觸皮膚,自然展開微屈,用腕力帶動拇指做迴旋摩動,頻率在100~200次/分,但移動幅度極小。另有四指摩膻中穴,拇指自然屈曲,其餘四指並攏,指腹著力於膻中穴上,做迴旋摩動,頻率在120次/分左右。

2.掌摩

用全掌平伏在身體某個部位的皮膚上做摩動。著力要均勻,一般用單手操作,頻率為30~60次/分。常用於面積較大的部位,如腹、背、腰、臀部。如腹部掌摩,要沿順時針方向摩動,並自中心逐漸向四周擴展,周而復始。

3.掌根摩

用掌根的大小魚際處用力,在身體某一部位摩動,單手或雙手交替操作,操作時掌根觸及皮膚,各指微屈翹起,用腕力使掌根擺動,邊摩邊進。由於此法用力稍大,且頻率較快,達100~200次/分,故皮膚產熱感較明顯,病人會有舒適輕松之感。此法常用於頭、背、腰、臀部。

三、推法

推法是用指或掌在身體某部或經絡上做前後、上下、左右推動的手法,也可用指在穴位或某一固定點吸定而推。推的深度隨用力大小而異,既可浮於皮,又可深及筋骨、臟腑。推法用力須由輕而重,依病人而定。推法的頻率一般在50~150次/分,由慢而快。操作時根據不同部位可用拇指平推、拇指尖推、拇指側推、四指推、掌推五種方式。

1.拇指平推

用拇指指腹接觸皮膚,做定向推動,向前向下時拇指著力,回收時拇指指間關節微屈、指背接觸皮膚而帶回。其他各指不用力,只幫助固定方向。頻率為60~120次/分,由慢而快。拇指平推適用范圍廣泛,頭、背、四肢皆可應用,一般多用於頭、背、肩部。

用雙手拇指同時在穴位上向左右推開的稱分推法,如分推印堂穴、大椎穴。分推著力深達筋骨,稱分筋法,多用於腰背肌肉部位,分筋方向與肌肉走向垂直。

2.拇指指尖推

用拇指指尖在穴位上或在某一固定點上推動。推時指尖移動范圍極小,如吸附在固定點上,腕部屈曲下垂,拇指的指間關節靈活屈曲擺動,運用腕力和指力,使推力漸漸深入。推的強度一般較大,有酸、脹、微痛的感覺,稱「得氣」感。頻率為100~150次/分,由慢而快,頻率快時指尖稍帶旋轉。可單手或雙手操作。此法多施用於穴位和疼痛點。

3.拇指側推

用拇指外側的部位接觸皮膚做長推或點推,操作要領可參照拇指平推法和拇指指尖推法。

4.四指推法

此法用單手操作。用拇指以外的其餘四指的指腹接觸皮膚,掌指、指間關節伸開並微屈,腕部伸屈,靈活擺動,運用腕力和指力。拇指起固定方向的作用,主要運用於頸、肩、頭、四肢等部位。

5.掌推

用手掌在身體上推動,將手掌平伏在皮膚上推動。多用於胸腹部,在腹部推時需隨呼吸起伏,當病人呼氣開始,即向上推動,吸氣時放鬆,反復進行。另有用掌根部大小魚際緊貼肢體,著力推動,從肢體遠端向近端,然後收回原處,反復推動。掌推常用於肢體腫脹,可促進血液、淋巴迴流。

四、拿法

拿法是用手指提拿肌肉的一種手法,可結合穴位提拿,亦可提拿某一肌腹。一般拿方向與肌腹垂直。方法是拿起組織後,持續片刻再鬆手復原。此法強度較大,一般以提拿時感覺酸脹、微痛、放鬆後感覺舒展為度。如提拿後疼痛感不消,則說明用力過大。一個部位一般拿1~3次即可。根據不同的部位可用三指拿、抖動拿、彈筋等幾種操作方法。

1.三指拿

用拇指和食、中指提拿,適用於較小的部位,如拿肩井,拿委中、頸項等。

2.五指拿

用五個手指提拿,適用於面積較大、肌肉豐滿的部位,如股四頭肌、腓腸肌等。單雙手均可,或雙手一松一拿交替進行。

3.抖動拿

用雙手五指提拿,多用於腹部或肌腹較鬆弛的部位。用手指拿起肌腹後,做前後抖動3~5次或8~9次後松開。

4.彈筋

用拇、食兩指或拇、食、中三指,沿肌肉垂直方向提拿起肌腹或肌腹與肌腱交接處,並向外盡量牽開後,再讓肌腱在指間滑脫歸位(如拉弓射箭一樣)。在肌腹滑脫過程中,可發出「咔嗒」聲響。此種手法較重,刺激強度很大,病人會有重度酸脹感,但彈後感覺鬆快。

彈後也可用柔和手法,幫助緩解酸脹反應。每次進行1~2次即可。此法多用於慢性病痛的肌肉部位,如股內收肌、股二頭肌、股三頭肌、背闊肌、斜方肌、菱形肌、胸鎖乳突肌等部位。

五、捺法

捺法是用拇指指面捺緊一處,重重下壓,然後用腕部左右擺動,使指勁逐漸深入。這種手法動作不需快,頻率為100次/分左右,但必須深透而有實力使捺到深部組織,以有酸脹感覺為度。捺法較難,必須刻苦鍛煉,使動在腕,勁在指,緊捺不放鬆,同時又能隨心移動。

在捺時還要體察病變的重點部位,找到要害反復捺。經過鍛煉,使有耐力,才能達到治療要求。捺法常用於軟組織深部的損傷和慢性炎症的治療。例如肌肉筋膜炎等,用捺法治療就有較好療效。

六、纏法

纏法是用拇指尖在穴位上做螺旋性動作,如旋螺絲釘一樣,越旋越深,使穴位上有較強的酸張反應為度。纏法必須由輕而重,逐漸深入,而且根據病人的體質和各個穴位的敏感程度而定。一個穴位上纏約一分鍾。然後由重而輕,由深而淺。纏法的動力在腕,鍛煉時使腕做旋轉樣活動,要熟練而有耐力。此法主要用於穴位推拿,例如胃腸功能紊亂的疾患,可在背部兩側的穴位上做纏法推拿。

七、法

法是用手背在身體上滾動,手呈半握拳狀,四指略微伸開,先以手的小指掌指關節處貼緊患處,然後用力下壓並向前滾到手背,使手背用力於推拿處,如此一滾一回,反復滾動。

法頻率在100次/分左右。法要做到用力均勻,滾動的手吸附推拿部位,不能有跳動或擦動,以免造成病人有不舒服感覺,或損傷術者的手背皮膚,但滾動時又必須能隨心上下左右移動,使滾動到較寬廣的部位。所以法需先在砂袋上練習,練到非常成熟,並有腕勁和耐力方可用於治療。法可單手操作,也可左右手交替進行,也可用雙手同時滾動。此法適用於面積較大,肌肉較豐厚的部位,如背、腰、臀、腿等處。現時,也有使用木製的滾軸的,或用電動的滾動推拿床或推拿椅做推拿,可以代替人工推拿,雖然可節省術者體力,但療效遠不如手法滾動得好。

八、捏法

捏法是用手指擠捏軟組織,用拇指和其他各指相對捏住肌肉或肌腱,上下各指相互轉動,邊捏邊向前推進。

操作時要用柔勁,使感到溫柔舒適為好,不宜捏得疼痛難忍。捏法的頻率可慢可快,60~150次/分。捏時也要腕部轉動助勁。該法可用拇、食二指相對捏,適用於兩骨之間較窄的部位;又可用拇、食和其他各指相對捏,適用於肌肉豐厚、面積較大的部位,如肩部和大小腿。

九、揉法

揉法是用手指的指面或掌面揉動的方法。揉法不同於摩法,揉時手與皮膚之間不移動,手貼緊皮膚,把皮下和更深的組織旋轉揉動,所以,揉法可深達皮下組織和肌肉。此法比較溫和而有揉勁,動作頻率較緩慢,50~60次/分。一般單手操作,必要時可兩手重疊加大壓力揉動,根據不同部位選用指揉或掌揉。指揉一般用拇指指面,適用在較小的部位或穴位上,常在強刺激手法後用揉法緩解酸脹等反應。部位較大處也可用食、中指或食、中、無名指一起揉動。掌揉是用整個掌或掌的根部或大魚際進行揉動,一般用在面積較大的部位,如肩、背、腰、臀等處,揉力要由小到大,越揉范圍越大,用力越深。

十、搓法

搓法是用雙手搓動肢體的一種手法。一般用兩手的手掌相對用力搓動,強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結束時再由快轉慢,其力度可達肌肉、骨骼。用力小時可覺肌肉鬆展,用力大時,可產生明顯的酸脹反應。根據病情需要選擇用力大小。行搓法時運用手掌和臂力,左右二手將患處挾住,邊搓邊上下來回移動。也可搓下肢,需病人仰卧抬起患肢後搓動。搓法一般用手掌,如需要較強力度時,可用手掌的尺側相對用力搓動,可有明顯的酸脹感覺。用搓法使肌肉鬆軟後就可結束。

十一、掐法

掐法是用手指尖或指的側面,在身體某一部位或穴位上進行深在、持續的掐壓的手法,又稱指針法,就是以指代針,所以常用在穴位上。如用拇指尖掐壓合谷穴。也可用中指伸直,拇食指挾持中指,使中指保持正直,可強有力地掐壓穴位。也可用中指屈曲,以中指的指間關節處掐壓穴位。掐壓穴位力度宜大,使穴位上有強烈的酸脹反應為好。掐法刺激較強,所以掐時要漸漸施勁,指力慢慢掐入,切不可突然用力,而且要根據不同的對象,用力因人而異。每個穴位掐到有酸脹反應後,再持續施勁約30s,隨後用摩、揉等手法使局部酸脹反應緩解。

另有一種掐法,用一手或兩手拇指的側面,對腫脹的軟組織掐壓,邊掐邊向前推進。

此法用力要巧,但又要深在。操作時可見腫脹局部受指端掐壓、推擠而下陷。如此重復進行,使腫脹部位掐成一道密集的指切壓痕而使腫脹消散。

十二、振法

振法是用指端或手掌緊壓身體某部或穴位上做震顫樣動作。操作時主要是利用手和前臂的肌肉收縮,並持續用勁發力,形成震動力,達到手指或掌而作用於推拿部位。術者要施以頻率很快的震動,又要有較長久的耐力,所以需要進行較長時間的鍛煉才能成熟。振法如用拇指或中指作用於穴位上,可增強或維持穴位的刺激。也可用手掌作用於腰背、大腿等處,可緩解肌肉胃腸痙攣,但振時手掌必須隨呼吸起伏。做振法,術者很費力,現在可用電振器代替人工發力。電振器一般配有各式不同的觸頭,適合不同的推拿部位。電振與人工振的作用近似,可選用。

十三、擦法

擦法是用指或掌在皮膚上來回快速擦動的手法。其用力表淺,只作用於皮膚和皮下組織。頻率較快,150~200次/分;皮膚有較大反應,一般擦到皮膚發紅為度。行擦法時,不能用力過猛,防止擦傷皮膚,可用指擦,即食、中、無名三指擦動,適用於手足等較小的部位;也可用掌擦,即用掌的尺側擦動,適用於背部。擦法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增強皮膚新陳代謝。進行背部擦動,有緩解疼痛、調整胃腸功能等作用。

十四、彈點法

彈點法是用手指做急速的彈點動作。彈時用拇指或中指扣住食指,然後食指發力在拇、中指處滑落,使食指指背著力彈擊患處。點時用中指指尖,拇指支持中指做點叩動作。彈的強度由輕而重,適用於關節周圍表淺的部位。點的強度較重,適用於穴位上。如需著力較重時,可用五指點叩。

十五、拍打法

拍打法是用指或掌拍打身體的一種手法。作用輕時,用指面、指背或空心掌拍打;如需作用強時,可用拳或掌側捶擊。拍打主要動在腕,使腕輕巧而有彈性,並有腕勁。可單手操作,也可雙手交替拍打。拍打適用於胸、背、腰、大小腿和關節處。用指面拍打,操作時各指張開,指關節略微屈曲,用指面拍打患處。又可用手指拍打,操作時各指略微分開並微屈,用食、中、無名、小拇指背著力拍打。又可用空心掌拍打,操作時各指並攏,拇指伸直,掌心形成空凹,拍打患處。又可用拳拍打,操作時雙手虛握拳,使食、中、無名、小指的第二節的背面排齊,用此部位著力捶擊患處。此法需用巧勁,捶時要有彈力,可快一陣慢一陣,上下移動捶擊。又可用拳側拍打,操作時雙手虛握拳,各手指間略微分開,用小指側捶擊(圖9-28)。又可各指伸直時,用小指側捶拍。現在有用各種拍擊器拍打的方法,拍擊器有用海綿做的,也有木製的,等等。專業用的拍打器是用布製成圓柱筒狀,中充以棉花或中草葯,用此推送拍打。以上各種拍法均有一定療效,可根據病情選用。

十六、刮撥法

刮撥法是用拇指端的側面在身體某一部位深深緊壓並做刮動或撥動的手法。刮動時指力要透過皮膚而深達組織有粘連部位或慢性疼痛點,進行刮撥。刮撥的方向需隨情況而定。

此法強度較大,病人有明顯酸脹反應,要注意囑其忍耐一點,與術者配合。用力強度還需適可而止,並注意勿損傷皮膚。撥動時用力較輕,一般拇指深掐於肌肉或肌腱的縫隙中進行撥動。一個部位撥5~10次即可。刮撥法多用在關節周圍、背部筋膜、韌帶或肌肉、肌腱等組織,有松解粘連,促進慢性炎症吸收,緩解疼痛等作用。

十七、抖動法

抖動法是把肢體抖動起來的手法,屬被動性運動手法。操作時術者握住患肢末端,像抖繩子一樣抖動病人肢體。抖時要注意該部肢體可動的角度和范圍,用柔勁抖動,使被抖動的肢體像波浪起伏。可上下抖動,也可橫向抖動。如抖手指:術者握住手指指端,輪流抖動每個手指,每指抖3~5次。又如抖手腕:術者一手緊握其前臂遠端,另手捏住食、中、無名指,相對方向拉緊,然後做抖動,約抖10次。又如抖上肢:術者一手握住肩部,另手握緊腕部,雙手反方向拉緊後做抖動。用同樣方法可抖動下肢或抖動腰部。抖法主要有牽松肌肉攣縮,活動關節等作用。

十八、搖動法

搖動法是搖動關節的一種手法,屬被動性運動手法。做此手法必須熟悉各種關節的可動范圍。凡雙軸或三軸活動的關節都可做搖動手法。操作時把病人體位安置恰當,並盡量使其軀體肌肉放鬆。搖動動作要緩慢而穩妥,幅度由小到大,直至達到最大可能的幅度。搖動次數需隨病情而定。搖動方向可按順時針方向,也可按逆時針方向。搖法主要使僵硬或強直的關節逐漸松解,逐漸恢復正常的活動功能,所以操作時,術者須檢查關節活動的可能性,測量關節活動度,經多次治療逐漸增加搖動的范圍,不可急於求成,以病人感到輕微酸痛為好。搖法有搖指、搖肘、搖肩、搖踝、搖髖、搖腰等。

十九、松動法

松動法是松動關節和軟組織的手法,屬被動性運動手法。術者必須熟悉全身關節和關節周圍的肌腱、韌帶等組織的解剖及其活動關系。可對頸、腰、手、肩等各部位做松動法。如松頸時,病人取坐位,肌肉放鬆後,將其頭向一側轉動一點,並向一側側屈,然後輕輕一扳,有頸部松動一下的感覺即可。同樣可做另一側的松動。松頸也可仰卧位下進行。又如松腰時令病人取坐位,向前彎腰,並轉向一側,然後輕輕一扳,有腰部松一下的感覺即可。手指松動方法較易,把需要松動的手指先牽拉一下,然後將其屈曲,有「咔嗒」一聲的松動感覺即可。

其他關節部位的松動方法相似,可參考上法。松動法適用於關節強硬的病症和椎間盤病變。

二十、伸屈法

伸屈法是對脊柱和關節部位做伸屈活動的手法,屬被動性運動手法。伸法操作前,必須仔細檢查病人肢體關節活動幅度,然後用緩慢、均衡、持續的力量徐徐加大其可伸展的幅度,並在此幅度范圍內連續地彈動。伸展到最大可能的幅度後保持1~2min,然後放鬆,休息片刻再重復一次。做伸法切忌突然發力,也不能用蠻勁。操作時需使著力點有效地達到受限關節。此法常用在肩、肘、髖等關節。屈法的操作要領同伸法一樣,常用在髖、膝、踝等部位。

二十一、引神法

引神法是對脊柱和關節部位用巧勁進行突然牽神的手法,為特殊的被動活動手法。此法發力的作用可使關節和周圍組織超過平常活動幅度運動。操作技巧較難,要順勢而行,輕巧發力,不可用蠻勁,幅度要大而恰如其分。此法只有在臨床實踐中才能悟得其巧。

1.引神上肢

病人坐位,術者靠患側相對而立。術者雙手捏住患側的五指,掌心對病人的臉。提起患肢,做旋轉上肢的活動,轉數遍後,當患肢肌肉已經很放鬆時,將患肢由下而上突然用力提神一下,可重復操作2~3次。

2.引神下肢

病人仰卧,術者弓步立於患側,前臂托住患側小腿,另手扶膝部,先將患肢屈曲,使大腿盡量貼近腹部。然後發力,用巧勁將患肢向外上方牽拉。可重復數次,每次牽拉,可逐漸增加患肢離床面的高度。

3.引神腰

引神腰的方法要根據病情而定,主要是使腰向後引神,也可根據病情需要,使腰向前屈曲引神。

(1)腰向後引神:有數種方法。如扳腰法,病人健側卧,術者一手抵住病人腰部,另手握住患肢踝部,將患肢後神牽拉,雙手協調地一牽一抵,當感覺病人腰部肌肉放鬆時,雙手突然用較大力牽抵一下,使病人腰部有過伸的動作。此法只需做一次。又如壓腰法,病人俯卧,術者一側前臂緊按腰部,另側前臂抬託病人雙大腿膝部,一臂向下壓時,另臂用力向上抬,如此雙手協調地一壓一抬,使腰部彈動性地活動數次,待覺病人腰部肌肉放鬆時,突然增大發力強度,使腰向後引抻一下,腰部應有較大的過伸動作。此法需要術者有較大的力量才能成功,如術者力量不足,可二人協同操作。

(2)腰向前屈引抻:病人健側卧,術者站於病人身後,一手抱托患肢,使屈髖屈膝,並使大腿盡量貼近腹部,用力推送,使脊柱向前屈曲,活動的幅度需一次比一次大,待覺其腰部肌肉放鬆時,突然發力,向前推送一次。此法如一人力量不足,可使病人仰卧,二人協同操作。

另有一法,病人健側卧,術者站於病人身後,一手抱托患側下肢,另手推住患側肩後,抱托的手使患肢向腹部,推肩後的手用力向前推動,一屈一推使腰部有扭轉的動作,待覺病人腰部肌肉放鬆時,突然加力,一屈一推,使腰部有扭動感。

引伸法主要對脊柱的椎間盤組織病變或關節位置不正有較好的作用。如針對合適的病情,施用得法,可有明顯療效。

二十二、踩踏法

踩踏法是一種古法,用腳在身體某部或穴位上推拿的方法。操作時用全足、足弓、足跟三處,有踩踏、踩搓、踩研三種。病人一般取俯卧或卧仰位,術者手攀屋頂上面的橫杠,然後單腳或雙腳踩在病人身上的經穴進行治療。

1.踩踏

病人俯卧,在胸和大腿處墊枕,使其腰部凌空,術者單腳踩於病人骶部,踩踏時彈動性地一起一伏,使腰部像挑扁擔樣彈動起伏,如此踩10~50次,力量須由輕而重。此法對某些腰部病變和椎間盤病變有療效。

2.踩搓

病人俯卧,術者一手攀住上面橫杠,一腳踩於病人背、腰、大小腿處,用足弓著力做橫向搓動,每處可搓數十次。此法對肌肉、筋膜的病變有效。

3.踩研

病人仰卧,術者手攀橫杠,用一腳的足跟踩於下腹或穴位上,做旋轉研磨樣動作。踩研的力量由淺入深。此法可治腹部的某些慢性病。

二十三、其他推拿手法

其他推拿手法尚有很多,如捻法、扯法、抹法等。捻法是用拇、食二指相對捏住皮膚捻動,用於小兒背部和腹部皮膚,可治療小兒消化不良症;扯法是用拇、食二指拿住皮膚,向一側拉開,然後突然放脫,可有「嗒嗒」聲,一處可扯十餘次,扯到皮膚發紅為度,可治療中暑、消化不良等症;抹法是用拇指的指面按住一處皮膚或穴位上,按緊後向兩側分開,反復數次,常用在抹前額,治頭痛、視力疲勞等症。

C. 手掌減肥區怎麼從上推到下

減肥做到以下幾點既減肥又鍛煉身廳明體,健健康康過好每一天:
1.飲食上面控制,吃清淡點,中午飯吃7成飽,晚飯少吃或不吃以水果代替
2.進行體叢伏絕育鍛煉,每天晚飯後一小時去鍛煉身體,快走慢跑最少3km以上,剛開始以微出汗每天增加300m為宜三月略見效果
3.減肥貴在堅持,滲姿持之以恆方可取得成功!朋友加油!
如果對朋友有用請朋友採納,謝謝!

D. 推拿的手法

在前用力推動叫推法。臨床常用的,有單手或雙手兩種推摩方法。因為推與摩不能分開,推中已包括有摩,以推摩常配合一起用。象兩臂兩腿肌肉豐厚處,多用推摩。我們看的姿勢,是用拇指與食指夾持胳膊肌肉,正在用推法中的單手推摩法。
手指是否可用推摩呢?可以的。不過手指面積太小,操作時,我們多用左手握住患者腕部,右手食拇二指住患者一個手指進行推摩,或者只用右手拇指在患者手指上推摩。中醫流傳下來的推拿小兒方法,實際上就是用的推摩法。推摩的手法是多樣的。把兩手集中在一起,使拇指對拇指,食指對食指,兩手集中一起往前推動,叫作雙手集中推摩法,這種方法,是推摩法中最得手的一種手法了。 打法又叫叩擊法。臨床上多配合在按摩手術後來進行。當然,必要時也可單獨使用打法。打法手勁要輕重有準,柔軟而靈活。手法合適,能給患者以輕松感,否則就是不得法。打法主要用的是雙手。常用手法有側掌切擊法,平掌拍擊法,橫拳叩擊法和豎拳叩擊法等:
側掌切擊法:把兩手掌側立,大拇指朝上,小指朝下,指與指間,要分開一厘米許,手掌落下時,手指合攏,抬手時又略有分開,一起一落,兩手交替進行。
平掌拍擊法:兩手掌平放在肌肉上,一先一後在節奏地拍打。
橫拳叩擊法:兩手握拳,手背朝上,拇指與拇指相對,握拳時要輕松活潑,指與掌間略留空隙。兩拳交替橫叩。此法常用於肌肉豐厚處,如腰腿部及肩部。
豎拳叩擊法:兩手握拳,取豎立姿勢,大拇指在上,小拇指在下,兩拳相對。握拳同樣要輕松活潑,指與掌間要留出空隙。本法常用於背腰部。
以上四種打法,主要用於肌肉較豐厚的地方,如項、肩、背、腰、大腿、小腿等處。叩打的力量,應該先輕後重,再由重而輕。當然,這里所謂重,也不是用極重的力量,而是相對地稍稍加勁的意思。總之,要使患者有舒服感就算合適。在打法的速度上,一般是先慢而後快,慢時一秒鍾兩下,快時逐漸加到六下或八下。
應該記住,無論使用那一種打法,開頭第一下都不能使大勁,應當軟中有硬,剛柔相濟,而後逐漸轉強。兩手掌落下時,既要有力,又要有彈性,使患者感覺舒服。叩打時間一般是1~2分鍾,或3分鍾就可以了。極個別情況下,根據病情,延長一些時間,或縮短一些時間。這種手法,也可在按摩後來配合進行,也可同按摩手法夾雜進行。

E. 中醫推拿的推拿手法

劉焰剛按摩手法精選22級 劉焰剛中醫正骨視頻中醫推拿手法脫位復位矯正手法中醫資料名醫(標清)網路網盤

鏈接: https://pan..com/s/1dIomtO2z54Dnsxu6NBM00w

提取碼: 5kfu 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F. 推拿的主要手法有哪些

推拿的主要手法有哪些
推拿手法主要是揉肉不揉皮,撥筋不碰骨,分骨不傷筋
推拿手法是指用手或肢體其他部分,按各種特定的技巧和規范化的動作,以力的形式在體表操作的方法。推拿手法不同於日常生活中的簡單隨意動作,它有一定的技術要求和動作規范,它是一種力與技巧的完美結合所產生的高級運動形態,是推拿治療疾病的基本手段。
手法的熟練程度及如何適當地運用,對治療效果有直接的影響。因此,要想進一步提高療效,除了診斷辨症准確,在適當的穴位或部位上運用相宜的手法,顯然是一個重要的環節。
推拿手法要求持久、有力、均勻、柔和,從而達到功力「深透」的效果。所謂「持久」,是指手法要能按要求持續連貫地運用一定時間,而不疲勞,動作不走形;所謂「有力」,是指手法必須具有一定的力度,這種力度是須要能夠根據病人體質、病症、部位等的不同情況而適當增減的;所謂「均勻」,是指手法動作要有節奏性,速度不要時快時慢,壓力不要時輕時重;所謂「柔和」,是指手法要輕而不浮,重而不滯,用力不可生硬粗暴或用蠻力,動作變換要自然。以上各點是有機聯系著的。要熟練掌握各種手法並能在臨床上靈活運用,必須經過一定時期的手法練習和臨床實踐,才能由生而熟,熟而生巧,乃至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一、按壓法
1、操作方法
用指、掌、肘或肢體其他部分著力,由輕到重、由淺到深地逐漸按壓人體一定的部位或穴位,達到作用層次時,停留一段時間(約10~30秒左右),再由重到輕地緩緩放鬆,可反復多次。用指端或屈曲的指間關節突起部著力者,稱為點法;用指腹、掌根或全掌著力者稱為按法(指按法、掌按法);用肘後尺骨鷹嘴突起部著力重按者,常稱為(肘)壓法;用指甲著力則稱為掐法。
2、動作要領
按壓時方向要與體表垂直,著力部位要緊貼體表,不可皮膚產生滑動;用力要由輕到重,緩緩增加,動作要穩而持續,使力量達到組織深部;點按穴位要准確,用力以病人有酸、脹、熱、麻等感覺為度。
3、作用與應用
按壓法是刺激性較強的一種手法,適用於全身各個部位,可以解痙散結、通經活絡、鎮痛移痛、整形復位。具有良好的放鬆肌肉,消除疲勞等作用。點法多用於穴位與壓痛點,有「點穴療法」和「以指代針」之稱。肘壓法常用於肌肉豐厚的部位或體質壯實的人。掐法常用拇指指甲掐刺穴位,主要用於急救昏迷,如掐人中、掐十宣。臨床應用按壓法後常用揉法輔助,以緩和刺激。
二、推擦法
1、操作方法
推法是用指、掌或肘後鷹嘴部著力於一定的部位上,緩緩地做單方向的直線推動。擦法是用手掌掌面或大、小魚際著力,緊貼皮膚,作直線來回的快速摩動。推法根據用力的大小可分為輕推法和重推法,全掌重推法時,四指並攏,拇指分開,掌根著力,虎口稍抬起,必要時可用另一手掌面重疊按壓於手背上,雙手同時向下加壓推動。
2、動作要領
推法要求指、掌等著力部分要緊貼皮膚,用力要平穩而著實,推動時速度要緩慢而均勻,不可強硬用力,以免損傷皮膚或引起不適感。
擦法在操作時要求沉肩、垂肘、腕部平伸,以肩關節為支點,帶動肘關節屈伸,使前臂與腕手部保持一致,作前後或左右直線往返摩擦,不可歪斜;術者手掌向下的壓力要均勻適中,以擦動時皮膚不起褶疊為宜;速度一般要快,往返距離要長,動作要均勻而連貫,但不宜久擦,以局部皮膚充血潮紅為度,防止擦傷皮膚。
3 作用與應用
輕推法具有鎮靜止痛,緩和不適感等作用;重推法具有疏通經絡,理筋整復,緩解痙攣,加速靜脈血和淋巴液迴流等作用。
擦法是一種柔和溫熱的刺激,具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作用,常用於虛寒證候,可以提高局部皮膚與組織溫度,增強機體抗寒能力。根據不同的推拿部位,可採用不同的手形,如四肢關節部宜用大魚際擦,背腰骶部宜用掌或小魚際擦,肌腱與小關節處用拇指指腹擦。
推擦法都可用於推拿的開始和結束時,或手法轉換的間隙,以緩和疼痛或不適感。
三、揉摩法
1、操作方法
揉摩法是用指、掌、肘等部位著力於體表一定的部位上,作圓形或螺旋形的活動的方法。著力部位吸定皮膚並帶動該處的皮下組織活動者,稱為揉法;不吸定皮膚而著力部位在體表環旋滑動者,稱為摩法;二者結合或介於二者之間者,和稱為揉摩法。揉法常用全手掌、掌根、大魚際、小魚際、拇指或四指指腹等著力,分別稱為掌揉法、指揉法等;摩法常用示、中、環指指面或手掌面著力,分別稱為指摩法、掌摩法。
2、動作要領
二者操作時都需要手腕放鬆,指掌關節自然伸直,隨動作自然的屈伸,(2)揉法要「吸定」,是指手指或掌要緊貼在皮膚上,不與皮膚之間產生摩擦;(3)揉摩時動作要緩和、協調,可沿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操作,每分鍾頻率約120次。
3、作用與應用
揉摩法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新陳代謝,具有和中理氣、活血散瘀、緩和肌緊張及強手法刺激等引起的疼痛不適的作用。揉法與按法結合,稱按揉法,可以深入肌筋深部,緩解痙攣、軟化瘢痕、松解粘連。
四、拿捏法
1、操作方法
用單手或雙手的拇指與其他手指指面相對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進行有節律的拿捏。一般拿法作用較深,一直可到肌肉層;捏法作用只到皮下組織;二者合稱為拿捏法。拿捏住肌肉或皮下組織後,向上提起,稱為拿提法。捏法也可以用半握拳屈曲的食指第二節的橈側面與拇指指腹相對操作,尤其當皮下組織較豐厚時。
2、動作要領
拿捏法操作時注意肩臂放鬆,手腕靈活,前臂發力,以掌指關節活動為主;以五指掌面為接觸面,與體表皮膚吸定拿捏:用力要先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動作要緩和而連貫。
3、作用與應用
拿捏法具有疏通經絡、解表發汗、鎮靜止痛,開竅提神,緩解痙攣等作用。
五、拔伸法
1、操作方法
拔伸即牽拉或牽引,固定肢體或關節的一端,牽拉關節的另一端使包繞關節的肌肉、韌帶、筋膜等軟組織發生不同長度的延長。
(1)頸部拔伸法:對於由於頸椎損傷而導致頸椎生理前凸減少的運動員,運動後可以採用頸椎拔伸法減輕頸部不適症狀。方法是讓被推拿者正坐,推拿者站於其後,用雙手拇指托於枕骨隆凸的側下方,食、中指托於被推拿者兩側下頜骨,然後逐漸用力向上拔伸。也用一手肘彎部托住患者下頜,手扶住其對側頭部,另一手托住其枕後部,兩手同時用力向上拔伸,牽引頸脊柱。
(2)肩部拔伸法:患者坐位,患肢放鬆,醫者站於後外側,用雙手握住其腕部慢慢向上牽拉。動作要緩和,向拔伸時坐低凳。
(3)腕部拔伸法:患者坐位,醫者對面而會,用雙手握住患手腕掌部,逐漸用力拔伸,與此同時囑患者上身略向後仰,形成對抗牽引。
(4)指間關節拔伸法:用一手握住患者腕上部,另一手捏住患指端,兩手同時向相反方向用力拔伸。
(5)踝關節拔伸法:患者仰卧位,醫者雙手分別握住足跟和足掌,逐漸用力拔伸踝關節。
2、動作要領
順勢而行,因勢利導,操作時要與患者配合密切,囑患者注意放鬆。用力要持久、穩定、均勻,緩緩用力拔伸,由輕到重。拔伸時用力與拔伸強度要恰如其分,適可而止,切忌粗暴,以免發生損傷。
3、作用與應用
拔伸法的作用主要是拉寬關節間隙,調整有關的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理順筋骨、松解粘連、滑利關節。
六、運拉法
1、操作方法
在雙手的配合下,使關節作屈伸、旋轉及環轉等的方法,即運動關節法。一般先做旋轉,再屈伸,最後環轉,環轉又可單稱為搖法。
(1)肩部運拉法:一手握及部,另一手按於肩上以固定,作肩關節的屈、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及環轉等活動。
(2)肘部運拉法:一手握腕部,另一手托著肘關節後部,然後使前臂旋後,同時屈肘,待屈到一定程度後,再使前臂旋前伸肘。
(3)腕部運拉法:一手握腕關節上部,另一手捏著手的四指作屈伸和環轉運動。.
(4)髖部運拉法:一手握踝關節上部,另一手按在膝關節上,使膝關節屈曲始終保持銳角,先做髕關節屈伸,作由內向外,或由外向內的運動,使髖關節旋轉。.
(5)膝部運關法:一手握小腿下部,另一手扶著膝關節,作由外向內或由內向外的旋轉、屈伸活動。
(6)踝部運關法:一手握小腿下部,一手握足,作屈伸、內翻、外翻和環轉運動。(.
(7)頸部運關法:一手扶住被推拿者頭頂,另一手托住下頜部,輕輕地作左右旋轉和前俯後仰的屈伸運動。.
(8)腰部運關法:患者仰卧位,屈膝屈髖,醫者立於患者側方,以二手及前臂扶按其膝,另一手握踝或托臀,作腰椎左右環旋搖動。.
2、動作要領
動作要緩和,用力要平穩,適當保持一點拔伸力。操作時要順其自然,因勢利導,切忌動作粗暴和蠻干。活動幅度要由小到大,切忌超過關節生理活動范圍。
3、作用與應用
本法屬於被動活動的一種手法,臨床應用較多,常在治療的中後期使用,只用於四肢關節部及頸、腰部,具有滑利關節,松解粘連,增強關節活動功能,促進關節內滑液代謝、炎症吸收的作用。
七、叩擊法
1、操作方法
用十指、手掌、空拳或桑枝棒叩擊拍打體表。擊法力重,常用拳背、掌根、小魚際或桑枝棒以單手操作,;叩法力輕,「輕擊為叩」,常用半握拳或伸開手掌的尺側面操作,雙手上下交替進行叩打。若用單手虛掌叩擊,則稱拍法。
2、動作要領
擊法力重,動作要快速而有彈性,一擊即起;方向要與體表垂直,不能有拖抽動作;頻率要均勻而有節奏,一般3~5次即可。叩法操作時腕部要放鬆自由屈伸,使動作輕快、柔和而有節奏。
3、作用與應用
叩擊法運用叩擊時的沖擊力,使組織發生震動,具有良好的舒筋通絡、行氣活血作用。叩法輕柔,能夠緩解肌肉痙攣、緊張,消除肌肉酸痛,恢復運動後疲勞;擊法還有興奮作用,提高肌肉興奮狀態。
八、搓抖法
1、操作方法
搓法是用雙手掌著力,挾住被推拿的肢體,相對用力,方向相反,作來回快速搓動,同時作上下往返移動。
抖法是分肢體抖動和肌肉抖動兩種。肢體抖動時,用單手或雙手握住被摩者的肢體遠端,在輕微的持續牽引下,稍用力作連續小幅度的上下快速抖動。肌肉抖動時,用手輕輕拿住肌肉,進行短時間的左右快速振動。
2、動作要領
搓法在操作時雙手用力要對稱,動作柔和而均勻,來回搓動要快,上下移動要慢。
抖法動作要連續、均勻,頻率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抖動的幅度要小,頻率要快,用力不要過大。拌動波要沿肢體向遠端方向傳導。
3、作用與應用
搓抖法往往聯合應用,作為結束性手法,都可使肌肉、關節產生連續震動。具有疏筋通絡,調和氣血,放鬆肌肉,緩解痙攣,滑利關節,加速疲勞的消除,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等作用。

G. 全身經絡推拿手法是怎麼樣的

全身經絡推拿主要是指推十二條經脈再加任督二脈,總共是十四條經脈。推拿手法包括點法、按揉法、滾法、一指禪推法還有擦法、捏法等方法。

全身經絡推拿是將全身的經絡循環打通,對人體自身的抵抗力、免疫力的提升,有非常大的幫助,包括治療亞健康、緩解疲勞等功能。具體的操作是從頭到腳,從上肢到下肢,從外側到內側的順序,即從陽脈到陰脈、從動脈到任脈的順序,沿著經絡的走向來做該手法。

(7)推手掌的正確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中醫用手在人體上按經絡、穴位 ,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進行治療。推拿,為一種非葯物的自然療法、物理療法。

通常是指醫者運用自己的雙手作用於病患的體表、受傷的部位、不適的所在、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具體運用推、拿、按、摩、揉、捏、點、拍等形式多樣的手法和力道,以期達到疏通經絡、推行氣血、扶傷止痛、祛邪扶正、調和陰陽、延長壽命的療效。

H. 推背手法教程

背部按橘歷輪摩是一種休閑的輕松的方式

方法/步驟

1、把右手放在背下部,左手放在背上部。閉上眼睛,深呼吸,把精神集中在手上,放鬆。

注意爛緩事項

按摩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控制在5分鍾左右。在毛孔張開時按摩效果最好,所以最好在洗澡或潔面後按摩。此外,用熱毛巾敷一下也可以收到同樣的效果。

I. 如何按摩手部

方法一:伸展雙手。伸出雙手,做開合並攏動作,連續做幾次,讓手上的肌腱、肌肉、關節放鬆,加速血液循環。

方法二:按摩手指。以轉圈的方式,輕揉按壓手指的指節,到達指尖部位時,握住手指輕輕提拉,之後再松開。接著用同樣的方法按摩其他手指。

方法三:按揉手背。用大拇指順著指根向手腕的的方向以上下滑動的方式進行按揉,不要太大力,否則容易損傷手背的肌腱。

方法四:活動手掌。用大拇指在手掌上以圓周方式進行按揉,從手腕處開始到指關節處結束。

方法五:揉捏虎口及兩手指根部連接處,注意要輕柔,以免捏傷肌腱。

方法六:用手腕部按壓手掌。

方法二的詳細步驟:

1、以轉圈的方式,輕揉按壓手指的指節。

J. 推拿基礎知識及常用手法

推拿基礎知識及常用手法

推拿基礎知識及常用手法,推拿是有助於我們消除疲勞,提高睡眠質量的,尤其是對於上班族以及經常玩手機的人非常有好處,下面我分享一篇關於推拿基礎知識及常用手法的相關信息。

推拿基礎知識及常用手法1

做推拿時總體要求:

要求操作者做到,沉肩、垂肘、懸腕,掌虛指實。手下作用力要求持久、有力、深透、深透。

推法

用手或掌等部分著力於被按摩的部位上,進行單方向的直線推動為推法。

操作方法

用指或掌等部位著力於被按摩的部位上。

根據推法用力的大小,可分為輕推法和重推法。選定力度後進行單方向的直線推動。一般推3~5次。

輕推法時用的壓力較輕;

重推法時用的壓力較重。

掌推法

四指並攏,拇指分開,要求掌根著力,虎口稍抬起,必要時可用另一手掌重疊按壓於手背上,雙手同時向下加壓,沿著淋巴流動的方向向前推動。

指推法

手指指腹要緊貼皮膚,用力要穩,推進的速度要緩慢而均勻,但不要硬用壓力,以免損傷皮膚。

還可以適應大魚際、小魚際、拳及前臂等或藉助器具,要領類似。

手法作用

輕推法具有鎮靜止痛,緩和不適感等作用,用於按摩的開始和結束時,以及插用其他手法之間。重推法具有疏通經絡,理筋整復,活血散瘀,緩解痙攣,加速靜脈血和淋巴液迴流等。

拿法

用單手或雙手的拇指與食、中兩指,或拇指與其他四指指面著力,作相對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進行有節律的提拿揉捏為拿法。

操作方法

用單手或雙手的拇指與示、中兩指,或拇指與其他四指指面著力。作相對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進行有節律的提拿。

動作要領

1、操作時肩臂要放鬆,腕要靈活,以腕關節和掌指關節活動為主,用指面相對用力提拿。

2、用力要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

3、拿法刺激強度較大,拿捏持續時間宜短,次數宜少,拿後應配合使用輕揉法,以緩解強刺激引起的不適。

手法作用

具有疏通經絡,解表發汗,鎮靜止痛,開竅提神,緩解痙攣等作用。主要用於頸項、肩背及四肢部。臨床上常拿風池等穴位及頸項兩側部位,治療外感頭痛;也用於運動過程中振奮精神,是穴位按摩的常用手法。

推拿基礎知識及常用手法2

「手法」是指用手或肢體的其他部分,按各種特定的技巧和規范化的動作,以力的形式作用於體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以達到防病治病、強身健體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

這種特定的技巧動作根據需要可以用手操作,也可以用肢體的其他部分操作,「手法」以「力」的形式表現,柔和之力、巧力,這種動作技巧有別於日常生活中的按、拿、捏等動作,它是一種具有醫療保健作用的治療手段,故稱為「法」。

推拿手法是指以治療、保健為目的,用手或肢體其他部位,按各種特定的技巧動作,在身體的特定部位或腧穴及阿是穴等位置進行操作的.方法。

拓展資料:

推拿手法名稱有的按動作方式,如推、拿、按、摩等;有的按動作形象,如獅子滾綉球、鳳凰單展翅等;有的根據手法作用,如通、和、舒、補等;有的根據施術部位,如開天門、打馬過天河等;有的按操作過程,如開手、收式等。

推拿手法的好處:

1、能夠全身放鬆,消除疲勞,緩解壓力。

2、能夠改善睡眠,大幅提高睡眠質量。

3、夠提高人體免疫,力為身體增添活力。

推拿基礎知識及常用手法3

1、按法

操作方法:以掌根、拇根或肘尖著力於施術部位,垂直向下按壓。常與揉法配合,稱「按揉」。

要領:①按壓時逐漸用力。②作用於背部時,隨被按摩者的呼氣向下按壓,瞬間用力。

2、揉法

操作方法:①指揉法:以指端著力於穴位做環旋揉動,用於全身各部位。②掌揉法:以掌著力於穴位做環旋揉動,用於腰背、腹部。③魚際揉法:以大魚際著力於穴位做環旋揉動,用於面部。

要領:①以肢體近端帶動遠端做小幅度的環旋揉動,如前臂帶動腕、掌做掌揉法。②著力部位要吸定穴位,帶動深層組織。③壓力均勻,動作協調有節律。

3、推法

操作方法:①掌推法:用掌著力於施術部位,進行單方向直線推動,用於背、胸腹、下肢部。②指推法:用指著力於施術部位,進行單方向直線推動,用於肌腱部。③拇指分推法:以兩手拇指的橈側置於前額,自前額正中線向兩旁分推。

要領:①著力部位緊貼皮膚,壓力適中,做到輕而不浮,重而不滯。②推時手指在前,掌根在後。③速度均勻。

4、摩法

操作方法:以掌面或食、中、環、小指指面附著於施術部位,以腕關節連同前臂,做順時針或逆時針環形移動摩擦。

要領:①上肢和腕掌放鬆,輕放於穴位上。②動作緩和協調,用力宜輕不宜重,速度宜緩不宜急。

5、擦法

操作方法:①掌擦法:用掌著力於施術部位,做往返直線快速擦動,用於腰骶、四肢、肩部。②魚際擦法:用大魚際著力於施術部位,做往返直線快速擦動,用於上肢、頸肩部。

要領:①擦動時應直線操作,不可歪斜。②著力部位緊貼皮膚,壓力適中。③動作要連續,速度均勻且快,往返距離盡量拉長。

6、拿法

操作方法:拇指和其餘四指相對用力,作用於施術部位,進行有節律地提捏,常配合其他手法,用於頸、肩、四肢部。

要領:①前臂放鬆,手掌空虛。②捏拿時,方向與肌腹垂直,以掌指關節運動為主,指間關節不動。③動作連貫,用力由輕到重。

7、捏法

操作方法:①三指捏法:兩手腕關節略背伸,拇指橫抵於皮膚,食、中兩指置於拇指前方的皮膚處,以三指捏拿皮膚,兩手邊捏邊交替前進。②二指捏法:兩手腕關節略尺偏,食指中節橈側橫抵於皮膚,拇指置於食指前方的皮膚處,以拇指、食指捏拿皮膚,邊捏邊交替前進。

要領:①沿直線捏,不要歪斜。②捏拿肌膚松緊要適宜。

8、擊法

操作方法:用手指指尖連續、有節律地擊打體表,用於頭部。

要領:①腕關節放鬆,以肘關節的屈伸帶動腕關節自由擺動。②擊打時要有彈性、有節律。

9、點法

操作方法:以指端著力,持續按壓穴位,也可瞬間用力。

要領:手指用力保持一定姿勢,避免在點時出現手指過伸或過屈,造成損傷。

10、搓法

操作方法:兩手夾住肢體相對用力,做相反方向的快速搓動,同時上下往返移動,用於上肢部。

要領:①用力對稱。②搓動要快,移動要慢。

11、捻法

操作方法:用拇指螺紋面與食指橈側緣夾住施術部位,做上下快速揉捻,用於手指部和耳部。

要領:①捻動要快,移動要慢。②捻動時以食指運動為主,拇指運動為輔。③動作要有連貫性。

12、拍法

操作方法:五指並攏且微屈,以前臂帶動腕關節自由屈伸,指先落,腕後落;腕先抬,指後抬,虛掌拍打體表。

要領:①一定是虛掌拍打。②腕關節自由擺動,肘關節自由屈伸。③可雙手配合。

13、振法

操作方法:①掌振法:以掌置於一定部位,做連續、快速、上下顫動,用於腹、腰部。②指振法:以食、中指指端置於穴位,做連續、快速、上下顫動。

要領:①著力部位要緊貼皮膚。②頻率要快,每分鍾大約振200~300次。

閱讀全文

與推手掌的正確方法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用膠水做小兔子的簡單方法 瀏覽:680
慢性皮膚病康復訓練方法 瀏覽:284
上課如何變積極的方法 瀏覽:443
印章質量檢測與規范方法 瀏覽:497
蘋果設置設備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36
棉花的種植密度和方法 瀏覽:25
組織行為學態度測量方法 瀏覽:647
天際隔水燉使用方法 瀏覽:716
肺結節有什麼方法解決嗎 瀏覽:128
成衣製作方法分析 瀏覽:783
香樟種植方法 瀏覽:106
泮托拉唑的食用方法 瀏覽:807
解決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 瀏覽:725
熏魚乾的食用方法 瀏覽:503
gridview使用方法 瀏覽:965
用什麼方法檢查是否肌萎 瀏覽:95
治療白斑用什麼方法最好 瀏覽:589
避震行為的正確方法 瀏覽:496
如何識別精密電阻有哪些識別方法 瀏覽:764
建築內部管道安裝方法 瀏覽: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