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艾灸的方法及功效視頻

艾灸的方法及功效視頻

發布時間:2023-05-25 07:33:33

⑴ 艾灸的作用與功效

艾灸是一種使用燃燒後的艾條懸灸人體穴位的中醫療法。那麼艾灸的作用與功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艾灸的作用與功效

艾灸的作用一:通經活絡

經絡是氣血運行之通路,經絡通暢,則利於氣血運行,營養物質之輸布。寒濕等病邪,侵犯人體後,往往會閉阻經絡,導致疾病的發生。

艾灸藉助其溫熱肌膚的作用,溫暖肌膚經脈,活血通絡,以治療寒凝血滯、經絡痹阻所引起的各種病證。

艾灸的作用二:行氣活血

氣是人的生命之源,血為人的基本物資,氣血充足,氣機條達,人的.生命活動才能正常。艾灸可以補氣、養血,還可以疏理氣機,並且能升提中氣,使得氣血調和以達到艾灸保健的目的。

艾灸的作用三:祛濕散寒

氣血的運行,遇寒則凝,得溫則散。中醫認為,血見熱則行,見寒則凝,故一切氣血凝澀的疾病,均可用溫灸來局簡治療。艾灸療法通過對經絡腧穴的溫熱刺激,起到溫經通絡、散寒除痹的作用,以加強機體氣血運行,達到治療和保健的目的。艾是純陽植物桐隱褲加上火的熱力滲入陽氣驅出陰邪,艾灸療法對濕寒之證特別有效。

艾灸的作用四:調節陰陽

人體陰陽平衡,則身體健康,而陰陽失衡人就會發生各種疾病。艾灸可以調節陰陽補益的作用,從而使失衡之陰陽重新恢復平衡。

艾灸的作用五:回陽救逆

正所謂“葯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艾灸有回陽救逆的作用在古書上就有記載。氣陰兩脫急取神攜顫閼、關元艾灸以回陽救逆。

陽氣虛弱不固,輕者下陷,重者虛脫。艾葉性屬純陽,火本屬陽,兩陽相合,可益氣溫陽,升陽舉陷,扶陽固脫。

艾灸的作用六:防病保健

現代科學證實:灸法能加強白細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種特異性和非特異性抗體的產生,提高其免疫效應,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同時灸法還能改善人體各個系統的功能,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從而有利於多種疾病的康復。對現代的亞健康有很好的調節作用。

⑵ 艾灸怎麼用視頻 操作方法

艾灸是以艾絨點燃後,利用艾絨產生的熱量,熏灸特定穴位以治療疾病的方法。艾灸可斗豎茄以分為直接灸和間接灸兩種。直接灸的操作方法纖鬧,即將艾絨製作而成的艾炷點燃後直接放置於皮空察膚之上,進行艾灸治療。間接灸的治療方法是艾灸器具不接觸皮膚,與穴位之間保持一定距離進行艾灸。具體操作可以分為艾條灸,針上加灸和溫灸器灸。

⑶ 艾灸穴位功效和作用

艾灸是一種養生保健非常好的 方法 ,而且針對一些主要的穴位艾灸功效和作用會更好。下面就由我為大家介紹下艾灸穴位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艾灸穴位功效和作用

1、神闕灸

神闕又名臍中,灸此穴有溫補元陽、健運脾胃、復甦固脫之效。常灸神闕穴可起到強壯體質、延年益壽的作用。對消化不良、腹瀉、下痢、虛喘等有防治作用。灸治時點燃艾條,距神闕穴3厘米處熏灸,局部有舒適感時固定不動,每次灸10~20分鍾,以灸至局部稍紅為度,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間隔10~20天再灸。

2、關元灸

常灸關元穴(臍下3寸)能防病保健、強壯體質,對全身衰弱、少氣乏力、精神不振、下腹部虛寒有防治作用。

灸治納滑時點燃艾條,距關元穴3厘米處熏灸,局部有溫熱舒適感時固定艾條不動,每次灸10~20分鍾,以灸至局部稍紅為度,每周灸1~2次。秋冬季節可連續施灸,灸十餘次後停10~20天,然後再灸。夏秋季可適當減少施灸次數。

3、足三里灸

常灸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能增強體力、並茄纖解除疲勞、防衰抗老、祛病延年。對感冒、高血壓、冠心病、肺心病、腦出血、低血壓、動脈硬化等都有預防作用。所以古人把足三里灸叫做“長壽灸”。

灸治方法:點燃艾條,距足三里穴3厘米處熏灸,局部有溫熱舒適感時固定艾條不動,每次灸10~15分鍾,以灸至局部稍紅為度,隔日灸1次,每月可灸10次。

4、風門灸

風門穴位於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灸風門穴有預防感冒和腦出血的功能。對肩背酸痛、頸部痙攣、頭痛都有防治作用。如有感冒先兆,可用艾條在雙風門穴上各溫和灸10~20分鍾,使脊背感到暖和,就能預防和減輕感冒。

如感冒遷延不愈,用艾條灸風門,每日1次,每次10~20分鍾,連灸3~7日,可痊癒。對曾有過中風病史者,每次灸10分鍾,每天灸2~4次,可預防中風復發。

5、身柱灸

身柱穴位於第三胸椎棘突下, 兒童 做身柱穴保健灸,能促進發育,增強食慾,不易感冒。無論兒童或成人,常灸身柱穴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推薦閱讀:中醫施灸的禁忌及艾灸的注意事項

方法:取艾絨適量捲成香煙大小,用溫和灸法灸5~10分鍾即可,隔日1次,每月最多10次。

6、三陰交灸

三陰交穴位於內踝高點直上3寸,脛骨後緣。艾灸三陰交對消化不良、腹瀉、小便不利、月經不調、痛經、帶下、心悸、失眠、濕疹、高血壓、冠心病等有防治作用。

可採用溫和灸法:患者可自己操作,左手持艾條灸左側三陰交,右手持另一艾條灸右側三陰交穴,每次每穴灸10~20分鍾,每日1次。

醫通無憂網溫馨提示:灸法安全可靠,宜於長期使用。經常施灸能對人體產生良性影響,使人青春常駐,延年益壽。

艾灸的注意事項

1、艾灸前最好喝一杯燙嘴的溫開水;加2~3個紅棗更好。一些氣虛的女性艾灸時或者之後會頭暈,這樣就不會了。

艾灸的整個過程都可以喝燙嘴的溫開水;最忌諱喝冷水吃水果。

2、艾灸結束2個小時以後才能洗澡。用濕熱的毛巾擦拭艾灸過的部位都不行!很多人說,可以用熱水洗澡,那是錯誤的。

熱水也是水濕,如果要洗菜做飯,一定要戴上橡膠手套,用熱水洗。

3、施灸後會出現發熱,口渴,上火,皮膚瘙癢,有的會起紅疹,疲倦,便秘,尿黃,出汗,牙痛,耳鳴,陰道不規則流血,全身不適等現象,不要驚慌,繼續艾灸這些症狀就會消失。

我們同時可以減少艾灸的時間,也可以泡泡絕仿腳後艾灸湧泉穴、太沖穴。

4、有的人邊灸邊吃,這樣不好。進食的時候氣血會集中在胃部,影響艾灸的治療效果;再就是對胃氣也是一個挑戰。

5、如果你的月經量不大,特別是有痛經的女性在經期完全可以艾灸,只是你比平時的艾灸時間短一點。

女性艾灸的好處

1、灸後會有經絡竄感又叫得氣,有酥酥的感覺,這是好的現象。

2、灸完後感覺熱能到會陰,這是好的現象,說明打通任脈。

3、做完艾灸後,面色變得紅潤有光澤,皮膚飽滿滋潤。色斑快速變淡、痘痘消失。

4、做完艾灸後,人的心情變得舒暢很多,心情很放鬆。非常好的感覺。

5、寒感,灸後會覺得冒涼風,寒性體質的人多會出現這種現象,要多灸。

6、肚子咕咕叫,或者排氣,這是促進腸蠕動,幫助排除身體的濁氣,是一種非常好的現象。

7、做艾灸時上半身熱或只是下半身熱,表明不怎麼熱的那半身的經絡不是很通。

8、做完後口乾燥,咽喉難受,說明上焦有虛火,要做到要配合做肩頸灸,療效就會很好了。

9、夏天要出大汗為佳。但冬天灸以全身微微出汗為佳,特別是額頭、手心、足心要出熱汗,出大汗者一定是身體比較虛的人。

⑷ 艾灸的作用與功效與禁忌,艾灸的方法和步驟

1."艾灸的好處和功效艾灸的禁忌,好處和功效:艾灸能畝笑夠幫助排出腸道內的濁氣,艾灸一般可以改善便秘。

2.艾灸還可以通經絡,調節身體內的氣血等。

3.禁忌:一拍拿般在艾灸過程中是不能食用冰涼的東西的。

4.艾灸完後也不能立即洗澡,需要過一段時間才可以。

5.易過敏體質的人若是容易對艾絨產生過敏反應,襲耐搭也是不可以輕易去做艾灸的。

⑸ 艾灸的主要功效和作用

研究認為,艾灸在燃燒時產生的輻射能譜是紅外線,且近紅外線佔主要成分。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艾灸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艾灸的功效

1、調和陰陽

人體陰陽的平衡是疾病發生和發展的根本。運用艾灸療法的補瀉作用,達到調和陰陽之功效。

2、溫通經絡,驅散寒邪

艾葉性溫加之點燃熏灸,使熱力深達肌層,溫氣行血。艾灸具有溫通經絡,散寒除濕、調理氣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3、行氣活血,消瘀散結

氣見熱則行,見寒則凝,氣溫則血行。艾灸為溫熱刺激,可使氣血協調、營衛和暢、血脈和利而行氣活血,消瘀散結。

4、溫陽補虛,補中益氣。

5、回陽救逆。

6、防病保健,強身益壽。

艾灸療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所取穴位不同,灸法不同,刺激程度不同或施灸所用材料不同,因而功效也不同;因此,臨床應用時應當視具體病情選擇不同的穴位和操作 方法 。

艾灸的作用

一、具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

氣與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中醫學認為,氣為血之帥,血為七之母,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一切疾病產生的根本原因,都是因為氣血流通的不暢而逐漸形成的,因此通常採用的主要治療手段都是以理氣行血為宗旨。所以採用溫灸施治的方法對經脈和腧穴進行治療,可直接起到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確有針葯所不及之功效。

二、具溫通經脈,疏風散寒的作用

中醫學認為,產生疾病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內因,二是外因,內因是由於七情六慾的干擾,外因是由於虛邪賊風的侵入。虛邪賊風侵入的初期,病邪多滯留於體表或經脈,由於溫灸具有溫通經脈,疏風散寒的作用,因此,採用溫灸施治的方法對皮膚和經脈進行治療,可將滯留於體表的虛邪賊風疏泄出去,從而達到經脈通暢的效果。

三、提高人體免役能力,益壽延年

《萬壽仙書》中講:“夫長生者,無不假靈草、木液、針砭、艾焫。其中所說的“艾焫”,就是使用艾火燒灼的手段。因此,古人將艾灸作為一種常用養生方法。《千金方》中講:“宦遊吳蜀,體上常須三兩處灸之,勿令瘡暫瘥,則瘴癘、溫疾、毒不能著人,故吳蜀多行灸法,故雲:若要安,三里常不幹。”由此可見,古代吳蜀之地的人們普遍把艾灸作為一種提高人體免役能力、預防疾病、益壽延年的方法,並把三里穴作為重點穴來使用。

四、扶正祛邪,具有防癌和抗癌作用

《靈樞•刺節真邪》中講“脈中之血,凝而留之,弗之火調,弗能取之。”因此,運用施灸的方法能使人體氣機通暢,瘀結自散,起到防癌作用。此外,《扁鵲心書》中講:“真氣虛則人病,真氣脫則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因此,運用施灸的方法,能對癌症病人的術後恢復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艾灸的禁忌

1、凡屬實熱證或陰虛發熱、邪熱內熾等證,如高熱、高血壓危象、肺結消此核晚期、大量咯血、嘔吐、嚴重貧血、急性傳染性疾病、皮膚癰疽療癤並有發熱者,均不宜使用艾灸療法。

2、器質性心臟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孕婦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3、野肢顏面部、頸部及大血管走行的體表區域、粘膜附近,均不得施灸。

艾灸注意事項

1.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對於養生頌橋世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2.要注意體位、穴位的准確性:體位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3.防火:現代人的衣著不少是化纖、羽絨等質地的,很容易燃著,因此,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用艾條灸後,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人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於熄滅。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5.要防止感染:化膿灸或因施灸不當,局部燙傷可能起瘡,產生灸瘡,一定不要把瘡搞破,如果已經破潰感染,要及時使用消炎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應按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的順序進行。

7.注意施灸的時間:有些病證必須注意施灸時間,如失眠症要在臨睡前施灸。不要飯前空腹時和在飯後立即施灸。

8.要循序漸進,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以後再加大劑量。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9.防止暈灸暈灸雖不多見,但是一旦暈灸則會出現頭暈、眼花、惡心、面色蒼白、心慌、汗出等,甚至發生暈倒。出現暈灸後,要立即停灸,並躺下靜卧,再加灸足三里,溫和灸10分鍾左右。

10.注意施灸溫度的調節:對於皮膚感覺遲鈍者或小兒,用示指和中指置於施灸部位兩側,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溫度,做到既不致燙傷皮膚,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⑹ 艾灸的操作方法 艾灸怎麼操作

1、首先我們要知道艾灸分為直接灸和間接灸兩個大的類型。直接灸是將艾炷放在人的皮膚上面,點燃以後直接進行艾灸的方法。

2、因為直接灸多數會在皮膚上形成水皰和疤痕,所以直接就又叫做化膿灸或者叫著膚灸。神空

3、除了直接灸之外,第二個大類型叫做間接灸。間接灸主要分為艾條灸、針上野碼加灸和溫灸器灸這三個類型。那麼艾條灸最簡單,就是採用艾條一端點燃,吹紅以後在需要艾灸的穴頌瞎哪位上方3-5公分,進行回轉動作,艾灸局部的一個過程。

4、針上加灸是在針刺穴位以後,將小段的艾條點燃,插在針灸針的尾部進行艾灸。溫灸器灸是將小段艾條點燃以後,放置在專用的艾灸盒內,然後把艾灸盒放在人體穴位上進行艾灸。這種方法通常是用於腹部和背部比較平坦的部位來進行艾灸。

⑺ 艾灸的六大功效和作用_正確的使用方法

艾灸是我國中醫最傳統是針灸療法之一,是以燃燒艾草條或者艾草柱以熏蒸穴位的一種療法。艾灸有怎樣的功效和作用呢?下面橘氏就由我為大家介紹下艾灸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點擊下方閱覽艾灸更多精彩內容】

✎﹏﹏艾灸的功效 和作用

✎﹏﹏艾灸的五大 原則

✎﹏﹏艾灸的正確 方法

✎﹏﹏艾灸肚臍眼的功效

艾灸的功效和作用

1、調和陰陽。人體陰陽的平衡是疾病發生和發展的根本。運用艾灸療法的補瀉作用,達到調和陰陽之功效。

2、溫通經絡,驅散寒邪。艾葉性溫加之點燃熏灸,使熱力深達肌層,溫氣行血。艾灸具有溫通經絡,散寒除濕、調理氣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3、行氣活血,消瘀散結。氣見熱則行,見寒則凝,氣溫則血行。艾灸為溫熱刺激,可使氣血協調、營衛和暢、血脈和利而行氣活血,消瘀散結。

4、溫陽補虛,補中益氣。

5、回陽救逆。

6、防病保健,強身益壽。

艾灸療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所取穴位不同,灸法不同,刺激程度不同或施灸所用材料不同,因而功效也不同;因此,臨床應用時應當視具體病情選擇不同的穴位和操作方法。如果自己在家艾灸時要注意以下五大原則,避免傷害身體。

艾灸的五大原則

1、艾絨質量

選擇質量好的艾絨。劣質艾絨,生硬不團聚,燃燒時火力暴躁,易使患者感覺灼痛,甚至熏烤時石粒脫落,灼傷皮膚。

2、環境通風

環境應保持通風,避免艾煙過濃,傷害人體。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特別是哮喘病人慎用艾灸。

余伍頃3、施灸部位

施灸的部位,妊娠期婦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顏面五官、陰部、有大血管分布的部位不宜直接灸;頭部、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不可多灸。

4、避免燙傷

施灸時應及時調整灸火與皮膚間的距離。有些患者局部寒氣大,初灸時,對艾火的忍耐力強,常常不知不覺將艾火靠近皮膚,結果將皮膚灼痛。實際上,以灸至皮膚發紅為度,每次灸10—15分鍾為宜。

5、注意次數

體質壯、病情輕、病程短者,灸治1—2次即可;體質差、病情重、病程長者,可灸數月乃至1年以上。初灸時,每日1次;長期灸治者,3次後改為2—3天1次。

艾灸療法能健身、防病、治病,在我國已有數千年歷史。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已經開始廣泛使用艾灸法。艾灸能激發、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如果自己在家艾灸時一定要注意上述五大原則,避免傷害身體。 <<<

艾灸的正確方法

1.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對於養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2.要注意體位、穴位的准確性:體位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3.防火:現代人的衣著不少是化纖、羽絨等質地的,很容易燃著,因此,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用艾條灸後,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人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於熄滅。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豎陸,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5.要防止感染:化膿灸或因施灸不當,局部燙傷可能起瘡,產生灸瘡,一定不要把瘡搞破,如果已經破潰感染,要及時使用消炎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應按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的順序進行。

7.注意施灸的時間:有些病證必須注意施灸時間,如失眠症要在臨睡前施灸。不要飯前空腹時和在飯後立即施灸。

8.要循序漸進,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以後再加大劑量。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9.防止暈灸暈灸雖不多見,但是一旦暈灸則會出現頭暈、眼花、惡心、面色蒼白、心慌、汗出等,甚至發生暈倒。出現暈灸後,要立即停灸,並躺下靜卧,再加灸足三里,溫和灸10分鍾左右。

⑻ 艾灸手法操作視頻教程

關於艾灸手法操作視頻教程如下:艾灸教程視頻

艾灸的基本用具艾炷:由艾絨製成,呈圓錐狀。在艾灸療法中,可以根據治療的需要選擇相應大小的艾炷。通常來說,較大的艾柱用來灸大面積的身體部位,如背部、腹部。較小的艾炷用來灸四肢或頭面部。另外兒童宜用較小的艾炷。

使用艾炷灸時,將艾炷置於施灸部位點燃。艾條:由艾絨卷材的棒狀灸具。判斷艾條的好壞主要依據艾絨的純度。一般艾條的包裝上會表明艾絨的等級,如艾絨等級為1:6,表明製成1千克艾絨,所需艾葉為6千克。等級越高,純度越高,品質也越好。

使用艾條灸時,點燃艾條在穴位或病變部位進行熏烤。艾灸的輔助器具及使用步驟艾灸盒:艾灸盒是艾灸的首選輔助器具,通常為木製或竹製。

迴旋灸:施灸時,艾條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保持2~3厘米的距離,但位置不固定,而是以施灸部位為中心,均勻地想左右方向移動或反復旋轉施灸。以穴位局部皮膚紅潤、灼熱為度。

艾灸的禁忌症高熱、高血壓危象、肺結核晚期、大量咯血、嘔吐、貧血等。禁用部位:大血管走形的體表區域譽櫻拍,黏膜附近,皮膚較薄、肌少、筋肉結聚處;另外,面部、頸部、心前區、大血管以及關節部位不宜用瘢痕灸。

艾灸出現問題時的應對方法暈灸:艾灸後偶然出現發熱疲倦、口乾、頭暈、煩躁等現頌老象,不必過於擔心,可以嘗試活動活動身體,飲用適量溫開水,或針刺合谷、後溪等穴位,可迅速緩解不適症狀。

過敏:若出現局部活全身過敏性皮疹者,一般於停止艾灸後幾天內可自然消退。在此期間應服用抗組胺葯和維生素C等,慶羨多飲水。如兼有發熱、奇癢、口乾、煩躁不安等症狀時,可適當應用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強的松),每天服20~30毫克。情況嚴重這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⑼ 艾灸的使用方法

艾灸 是一種 中醫 的醫療手法,那它的具 體操 作手法是什麼?又有哪些特點呢?以下是我為您整理的有關資料,希望您喜歡。

艾條灸的 使用方法 及 注意事項

艾條灸的使用方法:

艾灸大致可分為 穴位 艾灸、局部艾熏和全身艾熏。施灸時離皮膚10~30mm,至皮膚溫熱發紅。

1、穴位艾灸

取艾條一支點燃後,在穴位上方約10~30mm處熏灸或灼灸,一般每個穴位灸10分鍾左右,至皮膚溫熱發紅,而又不致灼痛或 燒傷 皮膚為宜,施灸的方法分溫和灸(將艾卷的一端點燃,對准要灸的穴位或患處,進行熏燒)、迴旋灸(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皮膚雖保持一定的距離,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勻地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復旋轉地進行灸治)和雀啄灸(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固定在一定的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地移動)。也可以配合各種艾灸器使用,如溫灸盒、溫灸架等,主要是為了固定艾條、使用方便。

2、局部艾熏

可以用3~6根艾條,用膠帶捆成一排,距離皮膚10~30mm,上下來回艾熏。

如 痛經 ,用6根艾條,來回熏小腹至肚臍,一周2次,一次30~40分鍾,促進小腹的 血液 循環。

如 肩周炎 ,可用3~5根艾條從頸部風池穴到肩峰穴、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鍾左右。在艾熏時,一定要保持室內溫度適宜,不能受涼。

如腹部受涼、 腹瀉 等,可以用幾根艾條熏小腹至肚臍的位置,可以祛寒。

如小孩子遺尿,同時伴有手腳冰涼、面色蒼白、舌質淡、舌苔白等症狀,可以用1~2根艾條熏肚臍及周圍,熏5~10分鍾,然後再到背後熏脊柱及腎,可以補氣、祛腎寒。

如有口臭,舌質暗紫或者舌苔發黑,說明脾胃寒氣非常重並伴有經絡淤阻,可以用3~5根艾條熏小腹到肚臍周圍,每天20分鍾,隔天一次,堅持一周,口臭就會消失。

3、全身艾熏

(1)全身熏艾條前要喝生薑紅棗桂圓羹,以 養生 補陰。用3片生薑,10粒紅棗(去核),10粒桂圓(去核),加水煮15分鍾,倒入粉碎機打成糊狀喝下。

(2)將生薑切成薄片,上鍋蒸軟後備用。

(3)夏季用6~8根艾條(冬天用8~10根),捆成一排,點燃。

(4)將蒸好的薑片貼在後背上。點燃的成排艾條,保持離薑片半寸到一寸的距離,上下慢慢移動,通常熏30~40分鍾。

(5)在小腹及肚臍的周圍都貼上薑片,上下熏20~30分鍾。

(6)在雙小腿的外側、內側,從腳踝至膝部上下、來回各熏30~50下。

常用家庭溫和灸方法:

將艾條一端點燃,讓燃端靠近皮膚穴位,使穴位很快得到溫熱。將艾條慢慢上提,距皮膚3~4厘米,保持不動。灸時,溫熱感會使皮膚發紅卻不灼痛,局部、遠端部位還有酸、麻等舒服感覺。

要點:每次選3~5個穴位,每個穴位灸5~10分鍾,過多易疲勞,過少達不到溫熱效果。

艾灸 經驗 :

開始,艾條燃端距穴位不能太遠,不然溫熱感出現太慢。

艾條上提時,速度要快,避免熱感中斷;患者感覺太熱,可上、下、左、右或迴旋移動艾條,以連續地溫熱刺激**位。

為局部皮膚感覺遲鈍者、小兒、老人施灸,可將左手中、食指**,放在受者**道兩旁,從而感知其局部受熱度,隨時調節。當患者有癢、發熱、痛感時,用手指揉、搓、按幫助緩解不適。

家庭艾灸注意事項:

1、艾灸火力先小後大,灸量先少後多,程度先輕後重。2.在頭面、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兩股等皮厚而肌肉豐滿處艾灸,灸量可大一點。

3、體質強壯者,灸量可以大;久病、體質虛弱、老人、小兒,灸量宜小。

4、出現暈灸,須立即停灸,讓患者頭低位平卧,注意保暖,輕者休息片刻或喝點溫開水,重者掐按人中、內關、足三里。

5、精神緊張、大汗、勞累或飢餓時不宜灸,妊娠期婦女腰骶部和腹部不宜灸。

哪些人不適合艾灸療法?

當然,艾灸也有它的禁忌證,並不是什麼人都適合艾灸,比如大醉大怒大驚大喜過勞過飽時禁灸, 皮膚過敏 者、孕婦、婦女月經期間不宜艾灸,有熱 性病 、陰虛陽亢以及邪熱內積的人不宜艾灸,所以最好在醫生指導下施灸。如果在艾灸中突然出現 頭暈 、眼花、惡心、心慌出汗、顏面蒼白等症狀也就是暈灸時,應立即停止施灸,開窗通風。如遇溫度過高有熱燙感,應及時停止或增加艾灸的距離,以免灼傷。

閱讀全文

與艾灸的方法及功效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敏感性分析的各數據計算方法 瀏覽:415
餐車安裝方法 瀏覽:403
激勵相關研究方法 瀏覽:898
胸膜炎中醫治療方法 瀏覽:347
圓柱鋼鐵焊接方法視頻 瀏覽:147
初中生如何學習方法書 瀏覽:847
動脈鈣化中葯治療方法 瀏覽:935
紫荊種子種植方法 瀏覽:62
室內放射性檢測的方法 瀏覽:666
後尾燈不亮解決方法電動車 瀏覽:63
偽冬眠治療最佳方法 瀏覽:937
獎勵犬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760
六十多歲男性中醫治痿最佳方法 瀏覽:624
象棋的方法與技巧 瀏覽:208
專家高血壓測量方法 瀏覽:955
熱氧化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518
文泰刻繪使用方法 瀏覽:210
利息計算方法和技術 瀏覽:841
治療燙傷起泡的方法 瀏覽:756
一加5卡2網路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