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種植三七
每667米2播宴猛輪種量:行株距7厘米×7厘米約7.5萬~9萬粒;10厘晌信米×7厘米約5萬~6萬粒,10厘米×10厘米約3.3萬~4萬粒,土地利用面積50%~60%。
播種期是11月上旬至下旬,最遲不超過翌年1月。
在播種前先用木料製作打穴模板,即在長1.3~1.5米、寬30厘米左右的木板上,固定直徑1厘米、長5厘米的若干圓形木釘,木釘的排列規格為4厘米×5厘米或5厘米×5厘米。用種子打穴模板在畦面上打出深1厘米左右的土穴,將處理好的三七種子人工放入打知塌好的土穴中,一穴放一粒種子。播後均勻撒一層混合肥,主要是農家肥加少量鈣、鎂、磷肥,以畦面見不到種子外露為宜,然後蓋上一層2~3厘米厚的稀薄稻草或茅草,起保溫、保濕作用。
1、種子選擇:選擇成熟飽滿、仿者無病蟲害的種子,去掉果皮,清洗干凈。
2、澆水:三七播種後要到3~4月才出苗,其間需進行人工澆水(土壤有夜潮性的也可不澆),其方法需用噴頭淋澆至畦面流水為止,一般一個月澆2~3次透水,直至雨季來臨。
2、光照慧派:一、二年生三七透光率要求偏低,一般10%左右為宜,而三年生三七則要求較強的透光率,以15%左右為宜,通過調節蔭棚透光率,可以達到增加單株備碧薯根重的目的。
3、追肥:三七現蕾期(6月)及開花期(9月)為吸肥高峰,此時應對三七進行追肥。追肥以農家肥為主,輔以少量復合肥即可。
Ⅲ 三七種植方法與生長環境
三七的種植條件
三七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每年有一個生長周期。通常,兩年以上的三七在一個生長周期內有兩個生長高峰,4—6月的營養生長高峰和8—10月的生殖高峰。三七種子的發芽溫度為10—30度,最佳溫度為20度,種子的休眠期為45d—60d,種苗在休眠過程中需要經一段時間的低溫處理才會萌發,而且對光的反應非常敏感;傳統認為需要自然光照30%才能正常生長發育,故三七蔭棚有「三成透光,七成蔽蔭」之說;據最新研究表明,最適宜的三七棚透光度為8%—12%,超過17%三七的生長就會受到不利的影響。
三七從播種到收獲,要經3年以上的時間;一年生三七的根通常用做種苗,從第二年的植株起便能開花結實,一般7月現蕾,8月開花,9月結實,10至11月果實分批成熟。三七花批量上市也一般在9月份左右。
三七的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宜選排水良好的緩坡地,富含有機質的腐殖質土或砂壤土。多次翻耕,深15~20厘米,促使土壤風化。每翻一次,施足底肥,噴施新高脂膜給土壤消毒,保肥保墒,能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
2、種子處理:選優良品種,每年10-11月,選3—4年生植株所結的飽蔭成熟變紅果實,摘下,放人竹篩,搓去果皮,洗凈,晾乾表面水分。用新高脂膜800倍液浸種10分鍾消毒處理(可與種衣劑混用),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不影響萌發吸脹功能,加強呼吸強度,提高種子發芽率,適時播種。
3、苗期管理和移栽:適時澆水,定期除草,苗期少量追,苗出齊後進行移栽,要求邊起苗、邊選苗、邊移栽。起根時,嚴防損傷根條和芽胞。選苗時要剔除病、傷、弱苗,並分級栽培。種苗在栽前要進行消毒。多用300倍代森鋅浸蘸根部,浸蘸後立即撈出晾乾並及時栽種。
4、生長管理:三七為淺根植物,應及時除草和培土,要經常淋水保持畦面濕潤,淋水時應噴灑,不能潑淋,否則造成植株倒伏。三七喜陰,人工栽培需搭棚遮蔭,三七追肥要掌握「多次少量」的原則,為防止養分的無謂消耗,集中供應地下根部生長,於7月出現花薹時,摘除全部花薹,並向葉面上噴施碧卡三磷酸腺苷葉面肥,促使葉面光合作用產物(營養)向根系輸送,提高營養轉換率和鬆土能力,使根莖快速膨大,葯用含量大大提高,提高三七產量。
5、常見的病蟲害有立枯病、炭疽病、根腐病、疫病、蚜蟲、紅蜘蛛、蚧殼蟲。噴灑針對性葯物加新高脂膜,大大提高農葯的有效成分利用率,不怕太陽暴曬蒸發,能調節水的吸收量,防旱防雨淋。